第四讲 乡土小说
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随便放句什么屁,都像麻辣子鸡样 塞在人家口里,又厉害,又讨人欢喜。”
“颈根”(脖子),“不在乎”(不必 要),“咸服 ”(服气),“稳当”(稳 重),“耳巴子”(耳光),“强梁”(称 霸),“粪涨”(混账), “雅”(也),“我 俚”(我们),“楼”(喽)
13
❖《陈四爹的牛》中描写一位有点阿
Q影子但性格更懦弱的农民周涵海, 妻子背地里偷人而被乡间民众取笑, 均无可奈何,他被人叫做“猪三 哈”、“黑酱豆”。陈四爹只准他 一顿吃两碗饭,他也忍饥挨饿地干 活。后因丢了牛怕东家责难而投水 自尽了。但陈四爹只为失牛而痛心, 放牛人的下落竟无人问起。
7
《菊英的出嫁》
8
坚持批判的态度,审美偏于对恶的、 丑陋的事物的深入体验,
受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影响,对心理 描写颇为重视。逼真地写出乡土人物 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异。
9
环境描写具有浙东风情,具有一定程 度的民俗学的价值。
10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
又名彭介黄,字韫松,文学研究会会员 。 ❖ 小说特色:活泼的方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乡土小说”的主题归类 ——以部编教材和高考题为例课件
04
例4: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古渡头》 小说通过记叙渡夫的悲惨际遇,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残酷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三)怀念与向往故土乡情
例1:2019浙江卷萧红《呼兰河传》 作者在整部小说中展现了自己
理想的人生形式,作者以儿童的视 角看待周遭发生的喜怒哀乐的人生 故事,以乡土为资源,勾勒出了小 地方呼兰河镇民众的生活百态,有 温情,有怀念,亦有讽刺。作为自 己的故乡,作者显然对这座小城充 满情感,渴望在现实中重塑自己的 精神家园。
02
例2鲁迅《阿Q正传》 《阿Q正传》中描写了流浪雇农阿Q受尽
欺辱却自轻自贱,靠着“精神胜利法”稀里糊 涂被送上刑场,有力讽刺了小农阶级的局限 和无知以及政府的腐败。
(二)反映与批评社会问题
03
例3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的《呼兰河传》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国民性批判,将“跳大神”“洗
澡”等充满着神秘情调的事象描写的绘声绘色,以一个天真的儿童视角展现 了北方中国呼兰小城中落后、封闭、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近景描摹了小团圆媳妇之死等令人心痛的悲剧与闹剧,静静地看着一个群 体扼杀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蕴含了对历史惰性和国民劣根性的忧患,揭示 了愚昧落后思想对人性美好的扼杀与戕害,鞭挞了顽固不祛的封建陋习和 民族病态。
(一)展现美好的地域特色,展现“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
例2:孙犁的《荷花淀》 《荷花淀》描绘了一个风光秀美,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十分浓厚的荷花淀。
虽然描写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但并没有描写过多的满目疮痍,而是一个朴素, 柔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宁静的荷花淀。
孙犁在这部小说中凸显的是战争年代中国农民的高尚品格和人性之美。 哪怕是《荷花淀》里那场水上伏击战,枪炮声也不是主旋律,孙犁笔下着重描 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和浪漫场景。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孙犁的小 说也显得格外有旺盛的生命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乡土小说+课件
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本意蕴
(一)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分析
1.文本层面
分析主题意蕴必须立足于文本,在文本内寻找多角度:
(1)形象角度。意蕴总是附着于小说的具体形象中,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 象、事物形象就是两个可以展开的小角度。人物形象有主要人物、次要 人物,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不同性格侧面、性格变化原因、性格形成 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典型意义,是分析的具体抓手。
特色内容不仅包括自然风光与风景,也包括有代表性的人 物角色、能够体现社会风气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乡 土文本中包括体现乡土小说特色、具有人性与人情之美的 典型人物,如《边城》中的翠翠、爷爷等,还有典型情节 与环境描写,如《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有多处关于黄土高 原的景色描写。这些典型内容描写极具地域特色,能够帮 助我们领略民风民俗,体会不一样的乡土风貌,能够丰富 情感体验、增加对自己本土文化以外的其他地域文化的认 同感。
题型知识
阅读要点
乡土小说是我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别具特色的一种小 说类型,创作乡土题材小说不仅是作家们表情达意 的手段,更多的是对故土、对家乡的期盼和向往。 乡土题材小说与其他题材类型的小说最显著的区别 在于,它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与中国传统 文化一脉相承,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
1.抓住文本特色内容
第三,注重联系。
(1)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联系。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 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 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联系主旨分析句子,一定能分析出句外意 蕴、更深层的意蕴。
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开掘。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
当读到以写人为主的小说时,能够从中找到作者对人物的 描写部分,但是作者为何会花大量笔墨写这个人物,到底 有何用意?当读到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说时,会关注小说中 人物的一举一动,以及环境塑造和时代背景的铺垫到底对 整篇文章有何影响,它为何会成为著名文章,其中有何魅 力?其实,对于小说的阅读,更多应该关注的是读的过程, 是在这个过程中体味人物的酸甜苦辣,表现自己的喜怒哀 乐,是让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中人物的经历感触到读者, 感受“移情”。
(8)乡土小说(简)
《烛焰》 ,《红灯》. 烛焰》 红灯》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从手法上看,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手法质朴圆熟,继承了鲁迅偏于阴冷的一面,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因此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小说更为压抑和沉闷,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黯淡有余,而亮色不足.
周作人
茅盾
二 乡土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创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以来问题小说,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作延续而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其次,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这些小说充分具有生活本身那种迷人的丰富性和生动 性. (二)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 (三)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达到了 很高的审美境界. 很高的审美境界.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黄金》是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陈四桥村,如史伯伯 ,桂生婶
四,寄寓上海的乡土小说作家
许杰 许杰: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 许杰:浙江绍兴人 .他的最早的小说集《惨雾》作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 为文学研究会的丛书出版,是当时乡土小说的力 作.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宗法制农村的 枫溪村:秀丽的风景背后, 械斗. 野蛮习俗 :械斗. 惨雾》 玉湖庄, 《惨雾》:玉湖庄,环溪村 :"我"和嫁到环溪村 的桂香姐 赌徒吉顺》 《赌徒吉顺》 :典妻
(8) 乡土小说
彭家煌的乡土小说,比二十年代一般 乡土小说更为活泼风趣,善于以细 腻而又简练的笔触生动地反映洞庭 湖边闭塞、破败的农村,真实地描 绘出这个环境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溪镇
《陈四爹的 :裁缝秋茄子
评论称赞此小说“描写的手腕已经达到了圆熟的地步了。” 《喜期》 :黄二聋 ,女儿静姑 ,张家的儿子傻佬 ,黄小三
鲁迅:“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 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 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 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 的作者。”
在理论上,比较早的倡导提倡乡 土文学的周作人,在1921年周作人 就先后在一些文章中强调文学创 作要注重“乡土色彩”和“乡土 艺术” 。 茅盾在30年代也对乡土文学发表 了意见:《关于乡土文学》。
周作人
茅盾
二 乡土小说形成的原因
首先,乡土小说的出现是五四问题小说创作延续的必然结 果,而且是其更深一层的发展。 其次是鲁迅的创作对于乡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鲁迅乡土小说的示范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这些小说充分具有生活本身那种迷人的丰富性和生动 性。 (二)鲁迅的乡土小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难以比拟的深刻性。 (三)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圆熟、丰富而又纯净的,达到了 很高的审美境界。
《活鬼》:荷生 、厨子咸亲
《怂恿》 :乡绅牛七和冯财主斗法。牛七族人政屏
五 乡土小说对新文学的贡献
(一)乡土小说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次大规模地提供了封建宗法制农村宽 广而真实的画面。 (二)使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深化并走 向成熟。破解了五四初期小说概念化的 倾向。 (三)鲜明的地方色彩扭转了现代文学初期 欧化的倾向,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民族化。
蹇先艾
蹇先艾一开始就写乡土小说,而且始终以乡土小说创作为主。 以贵州为背景 。 《水葬》:桐村→ 骆毛 →村人围观→老母亲 解放后 的改写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1、对乡土小说的认识“乡土小说”被认为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它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潘训、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王任叔、黎锦明等。
对这一流派的认识和评析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ž小说二集ž导言》中,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以后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2、乡土小说兴起的原因: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文学现实主义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主观性很高的“问题小说”,它必须在作家们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上扎根,而当时青年作家比较熟悉又比较扎实的生活题材,是乡土题材。
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决定了乡土写实小说必然会趁时运而崛起。
鲁迅小说的示范与影响。
许多理论家的倡导。
3、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作家们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作家们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了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在批判的描绘故乡的愚昧习俗、麻木的人性和凄凉人生时,作家们仍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使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4、乡土小说的贡献: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宽广、真实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贵的形象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乡土文学第四章苏皖作家的乡土小说
6
• 2、作品分析 • 高晓声檀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 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 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 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 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 《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 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 《陈奂生出国》等反映江苏农民陈奂生的人 生历程。
25
4
• 《红灯》描写寡妇丧子的悲哀,描写她 想让儿子在阴间得到安逸、得到超渡的 心情。 • 2、小说的特点: • (1)台静农小说的悲剧色彩异常浓郁深 重,他是病态农村社会一位卓越的解剖 师。 • (2)格调沉郁阴冷,手法质朴圆熟,出 色地写出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环境气氛。 •
5
二、高晓声的乡土小说研究
24
• 丁帆说:“他的小说,每个情节,每个人 物,甚至每个细节都蕴藉着一首诗,散发 着迷人的诗情画意,他的小说处处看似闲 笔,却处处透着灵气,与好的散文一样, 形散而神不散,成为汪曾祺短篇小说的特 色,小说的总体诗意和局部的象征构成了 一部和谐的交响诗。” • 他的乡土小说,流寓色彩不强,悲情色彩 较弱,但神性色彩和自然色彩很突出。
18
• 二、作品分析 • 他被严加炎先生称为“京派最后一个作家”。 他师从沈从文,所创作的乡土小说,也继承 了沈先生的风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 早期的乡土小说代表作品有《鸡鸭名家》、 《老鲁》、《落魄》等。 • 《鸡鸭名家》刻画了余老五、陆长庚两位有 庄周“庖丁”神韵的风俗人物。
乡土小说的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的名词解释乡土小说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学形式,它以乡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乡村人物和事物的生活经历来展现社会、文化和心灵的多样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风格,更是一种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乡土小说的一些关键概念,从中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一、地域性乡土小说的地域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
它通常以乡村为故事的主要场景,并通过描写小农村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地域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中,更体现在乡土小说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方式中。
通过地域性的描绘,乡土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社会画卷。
二、家族传承在乡土小说中,家族传承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乡村中的家族关系往往牢固地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从祖辈的智慧传承到后代的责任与使命,乡土小说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探讨了家族传统、价值观和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
家族传承既是乡土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线索,也是对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的一种重要反思。
三、土地与自然土地与自然是乡土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乡村中的人们与土地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计依赖于土地的肥沃和自然资源的丰富。
乡土小说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妙和残酷,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冲突与矛盾。
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以及人们对土地的感情和认同,都成为乡土小说中的重要表现主题。
四、社会问题乡土小说往往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反映了社会问题与现实困境。
乡村的贫困、落后、农民的权益问题等,都成为乡土小说中的重要表现元素。
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与苦楚,乡土小说探讨了社会不公与经济落后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仅使乡土小说具有扎实的现实性,更深化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意识觉醒。
五、人性与信仰乡土小说还关注人性与信念的问题,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善恶、欲望与希望。
无论是贪婪与冷漠,还是善良与真诚,乡土小说通过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选择与变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十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穆申、刘婷、黎力等提供张洋宇、刘婷、邱日明整理第一讲导论第二讲从晚清到五四——现代文学语言与制度的形成第三讲鲁迅与现代小说形式第四讲现代小说(上)第五讲现代小说(下)第六讲新诗传统的建立第七讲散文专题第八讲现代话剧第九、十讲聚合离散的文学时代●不指向确定的时间维度第一讲导论●何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象:晚清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问题一:晚清以降,中国文学何以成为“现代”?问题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质是什么?一、(问题一)文学革命论述:1.1917年开始:⏹《新青年》2卷5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8个建议最后一条是“不避俗字俗语”——白话⏹《新青年》2卷6号,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了三大口号⏹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逼上梁山》2.1929,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纲要》3.1935,《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理论、论争,小说、诗歌、散文……4.1990,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白话为媒介的新文学有别于以文言为媒介的旧文学胡适注重白话的形式——直线进化论周作人、钱玄同更注重内容思想(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质疑之一:一种“新文学”的兴起,是否如胡适认为一定是白话?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中国·我的姐妹》《抒情与史诗》提出——旧→新:抒情性→史诗性(小说代替诗歌成为主要门类:文类主导性的变化)《鲁迅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文言)结论一:新文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并不像胡适所深信的那样取决于语言;结论二:现代文学的诞生,不是一个改造各种外国文学成分、改革传统结构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是一种突变。
质疑之二:现代与传统是否是直线“进化”关系?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针对胡适的直线进化的文学史观,提出“言志—载道”的循环论新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明公安派的“言志”文学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下篇: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改变中的作用第六章:传统文体之渗入小说第七章:“史诗”传统与“诗骚”传统3.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后续事件,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发展▲对直线进化史观的反思:没有任何结果从一开始就能被预测,也不能站在回顾的立场上,将某个结果视为进化过程的唯一产物。
《沈从文乡土小说》PPT课件
主讲 贾军瑕
乡土小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工业文明参照 下的“风俗画描写”和“地方特色”
莫言曾说,一个人无论写出多少作品,他的作 品都是对童年的记忆,他所有的作品就是一个 个人的自传。因此童年记忆在作家的创作中是 很重要的。
一个在乡土社会度过了少年时代的作家,是很 难不以乡土社会作为审视世界的基本视角的。 童年的经验,常常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冲动, 特别是在他的创作之始。……并且在他的文本 序列中,表现出恋乡与怨乡的双重心理情结。
……第三个长得最美最娇。三女儿身个子小小的,腿子长长 的,嘴小牙齿白,鼻梁完整匀称,眉眼秀拔而略带野性,一个 人脸庞手脚特别黑,神气风度却是个“黑中俏”。在一家兄弟 姊妹中年龄最小,所以名叫夭夭。一家人凡事都对她让步,但 它却乖巧而谦虚,不占先称强。因此心性天真而柔和,所以显 得更动人怜爱,更的人赞美。——《长河》之夭夭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1、情节单纯自然——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偏远的小城“茶峒”。原始性的自然状态
的生活方式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 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爱情故事 作品以湘西小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翠翠。天保。 傩送。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 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 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边城》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特异的乡土习俗,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沈从文的自然文化理想。
4、质朴清新、含蓄自然的语言。
湘西世界
3、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五四时期启蒙话语。 如《丈夫》、《萧萧》等。
乡土小说
(3)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 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 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 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 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4)致力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 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其地方色 彩主要是通过各地风俗习惯的描绘而表 现出来,同时也感到某些风俗习惯的愚 昧和野蛮,不得不对它们进行剖析和批 判。
代表作家
王鲁彦(1901—— 1944),原名王衡, 浙江镇海人。代表作 有短篇小说集《柚 子》、《黄金》、 《童年的悲哀》、 《屋顶下》等。
《柚子》
《黄金》
叙述了发生在浙东一个叫陈四桥的小镇 的世态炎凉,仅仅因为一个毫无根据的 的臆想,昔日备受尊敬的如史伯伯便如 丧家之犬,世人以他们最得心应手的市 侩手段,给予如史伯伯一家难以承受的 羞辱。
乡土小说
什么是乡土小说?
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 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 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 学的作者 ——鲁迅
乡土小说的特征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 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2)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 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 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 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彭家煌 (1898——1933),湖南湘阴 人。留下不少表现湖南闭塞农村士绅与 乡民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活剧的作品。
台静农(1903—— 1990),安徽霍丘 人,主要的作品有小 说集《地之子》、 《建塔者》。
“能将乡间的死生, 泥土的气息,移在纸 上”。
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1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2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22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23 的伟大”,(鲁
,
,
深
是 炉是是是是是 思海是是星有若夜
冬 火炉灯月日家 想是天花之身高一
夜 是火,,,, 是夜上,空外山支
的 墙,
一的的是是之流灯
声上
个镜梦鱼鸟海水,
十 二 月 十 九
音的
美子,,林。, 夜
。树
,,
45
❖
人类
❖
鸡鸣
人类的残忍
人类的灾难
正如人类的面
止不住鸡鸣,
孔
村子里非常之
彼此都是相识 的。
人类的残忍 正如人类的思
❖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3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第四讲 乡土小说
1926年2月《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后,开始受人注意, 主要有小说集《怂恿》(1927年出版)。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细腻而带有 嘲讽的笔法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如《莫校长》《贼》 《茶杯里的风波》、《皮克的情书》等,有人说,其 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 最具特色的另一类是带闹剧性的具浓厚的湖南乡土气 息的乡土小说,该类创作比二十年代一般乡土作家更 为活泼风趣,深刻圆熟;人物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洞庭湖潮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活泼方言土语的 运用,尤为成功。 《怂恿》、《活鬼》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92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思潮日益强大的影响 (劳工神圣),使他们观察生活的视野比初期 “问题小说”的作者更为开阔,和当时方兴未 艾的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作家相比也更切实。
他们不再仅限于抽象的人生问题讨论,而开始 “跨过学校生活和恋爱关系这狭小而用滥了的 范围”,开拓新的题材,写自然熟悉的社会底 层特别是农村生活的实际体验。 乡土小说的出现还与一些理论家的提倡有关系, 为适应“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 者欣赏心理要求,以及在艺术上的发展与突破, 一些批评家提出了他们的文学主张。
《怂恿》是早期“乡土文学”中成熟的作品,写一个恶 霸与一个土豪之间怀有积恨,就挑唆怂恿一对老实憨厚 的农民夫妇去寻衅闹事,结果被捉弄受侮辱的还是这对 贫农夫妇。 小说不单纯讲述一个错综的故事,而力图展示这故事发 生的特定的地方社会环境。作品详细地描述了两个大家 族的各自背景、势力,彼此的历史纠葛与现实矛盾,使 人很具体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社会的沉滞、恶浊的氛围, 这使读者深入地认识封建社会末期农村小镇的黑暗、停 滞。 茅盾称《怂恿》是“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带有强烈讽刺性闹剧的是《活鬼》,作品写土财主为家 族人丁兴旺让小孩子提早娶媳妇,并怂恿媳妇偷汉以致 家里不断闹鬼的故事。 黎锦明曾高度评价彭家煌的乡土小说:“彭君有那特出 的手腕的创制,较之欧洲各小国有名的风土作家并无逊 色。”
4乡土小说的变调.ppt
共同倾向:
作家自觉向政治意识形态靠拢,过
分强调阶级斗争,图解政策。 力图以史诗性的结构,反映“土改” 运动全貌,自觉运用当地农村习惯 口语表现地方色彩与生活气息,追 求小说艺术的大众化、通俗化。
宏观真实与具体真实
周立波:“北满的土改,好多地方
曾经发生过偏向,但是这点不适宜 在艺术上表现。……没有发生大的 偏向的地区也还是有的。我就省略 了前者,选择了后者……”好多偏向 就被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 则选择掉了。(具体无法真实,如 何保证宏观真实?)
自觉地返回自身所拥有的乡土经验, 这种尚未媚俗的乡风民俗的留存与 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潜在的分 离性与对抗性,自60年代以来,受 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击,他们所坚 持的试图在图解政治的同时靠近现 实之真的创作方法受到压制。
三、“文革”乡土叙事
浩然:
《艳阳天》 《金光大道》(成为“文革”时期七 亿中国人唯一精神食粮的“样板 书”,主人公“高大泉”)
“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成为清
规戒律, “三突出”的创作方法排 斥一切审美要素,风俗、风景被视 为”反动”,规定性的故事情节成 为叙事模式,乡土小说进入“死亡 地带”,完全变为政治与政策的传 声筒——“随波逐流地去捏造”。
乡土小说变调中的两个突出现象
一是政治色彩、意识形态意味特别
强烈,政治化、制度化的权力关系 增强,日常化的权力关系(如宗族 关系)被否定。 对作品中两性关系的祛除,革命叙 事中的“圣洁化”倾向。
二、“农业合作化”叙事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表现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与
人民公社运动,以代言人的身份, 把对农民生活的想象编排得鼓舞人 心。 以史诗笔法,建构历史发展线索, 展示农村变化和农民心灵历史震撼, 描摹讴歌贫苦农民。
名词解释乡土小说
名词解释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指的是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农民或村民的生活经历和乡情为主题,展现乡土社会、风俗民情、人情世故等方面的东西。
乡土小说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描绘了乡村人物的形象,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乡土小说起源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运动,在20世纪
初兴起并发展成熟。
它与早期的乡村小说和新经济小说相比,更注重真实性、生活性和道德性。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有《红岩》、《家》、《春蚕》等。
乡土小说通过对乡村社会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人民的生活艰辛与希望,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乡村人物形象,揭示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乡土小说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农民阶级的命运。
它批判了封建乡村的旧制度和不公平的社会秩序,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并探索了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尊严。
乡土小说的特点是真实性、生活性和道德性。
它追求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用朴实的语言描绘日常琐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乡土小说还注重道德教化,通过揭示农村人民的品德信仰和人性光辉,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正义,弘扬了乡土人民的精神风貌。
总之,乡土小说是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揭示了乡土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农民的生活体验和价值观念,
同时也承载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道德教化的愿望。
乡土小说通过真实性、生活性和道德性的呈现方式,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乡村社会的画卷。
第四讲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ppt.Convertor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第一节五四“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问题小说(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1.问题小说的概念与内容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
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
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A. 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
B. 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才想去改良。
”(冰心)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托尔斯泰的“为人生”“主义的写实主义”,俄国文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
二、问题小说的创作1.冰心——“爱的哲学”。
是五四运动“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
A.前期: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
《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最后的安息》: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冤死去;“慈怜温蔼”、天使般的惠姑抚慰她使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
第四讲 乡土小说
他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乡土写实派”的著名代表, 是乡土文学作家群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作家。
王鲁彦的乡土小说,自觉地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改造 国民性的创作主旨。他常从平平淡淡的乡间习俗中展 示出人们心灵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早 期小说《柚子》中所塑造的“看客”,1920年代后期 创作的《黄金》中所揭示的“陈四桥人的性格”,无 不显现了作者的创作深度。 《袖子》以当时长沙地方军阀混战为背景,写军阀 行刑杀人的场面以及人们对杀头的议论,对于军阀视 人命如草芥的罪恶统治表示愤慨,同时也揭示了麻木、 自私、缺乏同情心的世态人情。
《水葬》着墨于贵州边远地区野蛮落后的习俗――“水 葬”,骆毛是一赤贫的农民,因为偷窃而被乡民捉住, 处以“水葬”,更令人感到残酷的是那些麻木愚昧的 看客:“被好奇心充满了的群众此时出顾不得汗的味 道,在这肉阵中前前后后的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 佩我踩踏了你的脚跟,……便一分钟一秒钟也没有宁 静过。” 小说写出了闭塞乡村封建习俗下的“乡魂’,这是一 种落后的“国民性”。 作品的结尾尤其震撼人心,是骆毛处死后,他年迈的 老母亲还在倚门呼唤:“毛儿,你怎么还不回来!”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称赞道: 《水葬》“对我们展示了‘老远贵州’的乡间的习俗的 冷酷,和出于冷酷中的母性之爱的伟大———贵州很 远,但大家的情景是一样的。”
1921年8月,郎损(茅盾)的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 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指 出当时创作的两个问题,一 是题材的狭窄,描写男女恋 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 十八左右,农村题材只占极 少数;一是艺术表现上的 “观念化”:“人物都是一 个面目的,那些人物的思想 是—个样的,举动是—个样 的,到何等地步说何等话也 是一样的”。 早期“问题小说”以问题为 重心,人物、事件都为表达 某种观点(问题)服务,自然免 不了“观念化”的倾向。
主题分类2:乡土题材小说
文学类文本之乡土题材
教材回顾、高考链接与题目训练
概念界定
• 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 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在20年代初、 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张炜:山东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古船》叙写了胶东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厮斗 浮沉的历史,展现了1949年前后四十年间的社会风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思考与感悟生命体验
乡土小说很多都在书写对生命的关 注、对生活的敬畏,这些作品中的人物 多是面朝黄土的农民,他们没有显贵的 身份和地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中 充满苦难,可是他们却有蓬勃向上的心 态,有对平凡生活的热忱,饱含对未来 的希望。
(四)思考与感悟生命体验
例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和小芹来自封建气氛浓厚的农村,但他们有生
展现湘西茶峒百姓
(一)展现美好的地域特色,展现“风景美”“人性 美”“人情美”
例1: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就如同一幅淡雅朴素的风景画,缓缓流淌的小溪映衬
着蓝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峰和闲适的村民,字里行间满是自然与人性 的美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这篇优美的文章浓缩了湘西世界的美好, 代表了沈从文的审美情趣。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的作品都是在一种洋 溢着诗情画意和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开,并且以神话的瑰丽想象, 加重了地方习俗在作品中的比重,展示出神性的、富有异族情调的文化 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物的生活、行为方式、独具的风采,浑然 交融,闪现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光芒,让人产生一种眷恋感和亲切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杰(1901-1993)
浙江天台人,中学时代就 开始其文学活动, 1922年 编《越铎日报》 的《微光》 副刊。 1924年8月,在《小说月报》 第15卷第8期上发表乡土写 实小说的代表作《惨雾》 一举成名,为乡土写实作 家的代表,1925年加入文 学研究会。 1926年出版短篇集《惨 雾》、《漂浮》等。
《赌徒吉顺》暴露浙东传统的陋习——典妻的 野蛮和冷酷,通过一个正派手艺人的堕落,表 现都市金钱主义对农村自然经济的冲击与破坏 性影响。 吉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新特色的人物,主 宰他的心理活动与行动的,开始是金钱,而并 非什么抽象的名誉、道德,作者敏锐地抓住了 农衬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化对农民心理、道德观 念的影响,塑造了与鲁迅作品封建宗法社会的 “老中国儿女”不同的新的典型性格。 作家善于心理刻画,吉顺堕落后作为父亲与丈 夫的责任感,典妻时作为男性的矛盾与羞愧, 都显得真实酷肖,这种真实性格刻划很能显示 “乡土小说”的特点与优点。
王鲁彦(1902-1944):
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 十八岁的时候,就离开家 乡到上海洋行当学徒。 于1920年初到了北京,在 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得到 继续补习和深造的机会, 并刻苦自学世界语。 19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 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 课程,大受裨益,创作时 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 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192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思潮日益强大的影响 (劳工神圣),使他们观察生活的视野比初期 “问题小说”的作者更为开阔,和当时方兴未 艾的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作家相比也更切实。
他们不再仅限于抽象的人生问题讨论,而开始 “跨过学校生活和恋爱关系这狭小而用滥了的 范围”,开拓新的题材,写自然熟悉的社会底 层特别是农村生活的实际体验。 乡土小说的出现还与一些理论家的提倡有关系, 为适应“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 者欣赏心理要求,以及在艺术上的发展与突破, 一些批评家提出了他们的文学主张。
“乡土小说”的形成过程:
首开“乡土小说”创作风气的是鲁迅。 他写于“五四’前后的一些小说,如《孔乙己》、 《风波》、《故乡》,连同以后所写的其他取材于 故乡的小说,都是“乡土小说”,这给当时许多 “乡土小说”作者以直接的影响。 由于鲁迅作品思想的高深,已远远超出于一般“乡 土小说”的范畴。所以文学史家通常都不把鲁迅归 于“乡土小说”作家的行列。
1921年8月,郎损(茅盾)的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 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指 出当时创作的两个问题,一 是题材的狭窄,描写男女恋 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 十八左右,农村题材只占极 少数;一是艺术表现上的 “观念化”:“人物都是一 个面目的,那些人物的思想 是—个样的,举动是—个样 的,到何等地步说何等话也 是一样的”。 早期“问题小说”以问题为 重心,人物、事件都为表达 某种观点(问题)服务,自然免 不了“观念化”的倾向。
1926年2月《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后,开始受人注意, 主要有小说集《怂恿》(1927年出版)。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细腻而带有 嘲讽的笔法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如《莫校长》《贼》 《茶杯里的风波》、《皮克的情书》等,有人说,其 成就不亚于叶绍钧和张天翼; 最具特色的另一类是带闹剧性的具浓厚的湖南乡土气 息的乡土小说,该类创作比二十年代一般乡土作家更 为活泼风趣,深刻圆熟;人物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洞庭湖潮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活泼方言土语的 运用,尤为成功。 《怂恿》、《活鬼》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蹇先艾(19061994): 贵州遵义人,中国 现代著名乡土派文 学作家,笔名罗辉、 赵休宁、陈艾利等。 1921年考入北京师 范大学附中,后入 北京师大,学生时 期即开始写作。
1925年与李健吾、朱大枬组织曦社,出版不定 期刊《爝火》杂志, 1926年由北京《文学旬刊》 主编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就乡土小说的发展看,1922年就出现了一批作 品,潘训的《乡心》,写农村破产后,农民逃 往城市谋生所遇上的困境;
利民的《三天劳工的自述》,写旧作坊劳工的 生活;李开先的《埂子上的一夜》,写四川土 匪活动,作品题材扩展到社会各方面,己露出 “乡土小说’的端倪。 到1923年之后,更有一大批青年作者带着他们 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纷纷登上文坛,从而形 成了“乡土小说”的第一个创作高潮。
“乡土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潮流,有其广阔 的社会和文学背景。 五四运动底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为新思潮所激励, 或为农村的破产与衰败所逼迫,从家乡流落到 北京等大城市。 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常常回忆起故乡,并很 自然地将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的乡村生活进行 比较。 他们直接来自农村乡村,对于农村生活的落后 与农民的苦难有比较深切的了解。 他们不满黑暗的现实,渴望通过创作揭示现实 真相,促进现实改变。
经常在《晨报副刊》、《大公报文艺副刊》、 《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北京回到贵阳,与谢六 逸等组织每周文艺社,主编《每周文艺》,先 后担任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蹇先艾的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兼及诗歌、杂文、 翻译和文论。 1926年出版《朝雾》短篇集,此后还出版了《还乡集》 等9本小说集,步入文坛不久,就受到鲁迅注目与鼓 励,成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注重经济手腕”,写得短小精悍,多截取 生活的片断,往往只写一个场景,结构单纯而集中; 文笔简朴、语言简洁、少文饰;在西南风土乡情的描 写中,把把方言土语引入小说,乡土味浓郁。 《在贵州道上》是蹇先艾代表作品之一,作家以冷静 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 蒙昧的精神状态。
《怂恿》是早期“乡土文学”中成熟的作品,写一个恶 霸与一个土豪之间怀有积恨,就挑唆怂恿一对老实憨厚 的农民夫妇去寻衅闹事,结果被捉弄受侮辱的还是这对 贫农夫妇。 小说不单纯讲述一个错综的故事,而力图展示这故事发 生的特定的地方社会环境。作品详细地描述了两个大家 族的各自背景、势力,彼此的历史纠葛与现实矛盾,使 人很具体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社会的沉滞、恶浊的氛围, 这使读者深入地认识封建社会末期农村小镇的黑暗、停 滞。 茅盾称《怂恿》是“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带有强烈讽刺性闹剧的是《活鬼》,作品写土财主为家 族人丁兴旺让小孩子提早娶媳妇,并怂恿媳妇偷汉以致 家里不断闹鬼的故事。 黎锦明曾高度评价彭家煌的乡土小说:“彭君有那特出 的手腕的创制,较之欧洲各小国有名的风土作家并无逊 色。”
周作人1923年 连续发表 《地方与文 艺》、《旧 梦》等文, 提倡“乡土 艺术”。
周作人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新兴文艺”要克 服“太抽象化的不足”,真实地、强烈地“表 现出自己的个性”,就必须“跳到地面上来, 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 上”;
在文艺上充分表现“风土的力”,把文学的 “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周作人并充满自信地宣称:“我相信强烈的地 方趣味也正是‘世界的’文学的一个重大成 分”。 周作人的主张,正是文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理 论上的体现。
《水葬》着墨于贵州边远地区野蛮落后的习俗――“水 葬”,骆毛是一赤贫的农民,因为偷窃而被乡民捉住, 处以“水葬”,更令人感到残酷的是那些麻木愚昧的 看客:“被好奇心充满了的群众此时出顾不得汗的味 道,在这肉阵中前前后后的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 佩我踩踏了你的脚跟,……便一分钟一秒钟也没有宁 静过。” 小说写出了闭塞乡村封建习俗下的“乡魂’,这是一 种落后的“国民性”。 作品的结尾尤其震撼人心,是骆毛处死后,他年迈的 老母亲还在倚门呼唤:“毛儿,你怎么还不回来!”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称赞道: 《水葬》“对我们展示了‘老远贵州’的乡间的习俗的 冷酷,和出于冷酷中的母性之爱的伟大———贵州很 远,但大家的情景是一样的。”
第五讲 “乡土小说”作家群
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继 “问题小说”又一股突出的文 学潮流,是“乡土小说”。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 说二集序》中指出:
“……凡在化京用笔写出他的 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 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 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 寓文学的作者。”又说,他们 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 的”’“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 愁”。
鲁彦和夫人覃英 Nhomakorabea
从1923年起,王鲁彦就一边为生计四处奔波一 边从事创作。 1925年曾去拜访求教鲁迅【据《鲁迅日记》载,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曾碰面十六次,鲁 迅曾在鲁彦一本书的“附记”中,称鲁彦为 “吾家彦弟”。】 创作上,他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黄金》 《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 鼠集》《河边》,散文集《驴子和骡子》《旅 人的心》,他还发表了中篇小说《乡下》和长 篇小说《野火》。
彭家煌(1898-1933) 1898年4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清溪乡(今汨罗县)一个 破落地主家庭。 母亲是杨开慧嫡亲姑妈;二嫂又是杨开慧堂妹。1919 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经三舅杨昌济介绍, 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职,并拟参加赴 法勤工俭学。不久因杨昌济病逝,彭家煌失去出国学 习机会。曾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进入上海中华书局工作。1925年结婚后随妻转 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彭家煌1931年加入左联。1931年7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投入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两个半月后经营救出 狱,从此疾病缠身。1933年9月4日因胃穿孔去世年仅 35岁。
《黄金》叙述了发生在浙东一个叫陈四桥的小 镇的世态炎凉。
主人公如史伯伯本是家境殷实的人家,儿子在 外谋生并按月汇款到家,而陈四桥又似乎是个 民风淳朴的世界,如史伯伯在这一带相当受人 尊重,邻里之间关系融洽。 某月儿子的汇款不知何故过期还未汇来,如史 伯伯的处境因此发生戏剧性的改变:人们猜测 他的儿子出了什么事,于是,关于如史伯伯破 产的流言迅速蔓延开来,人们对他家的态度立 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