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小制作双桨小船
幼儿园大班动手制作船舶模型教案 幼儿园船舶知识教案
![幼儿园大班动手制作船舶模型教案 幼儿园船舶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0aa2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d.png)
幼儿园大班动手制作船舶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制作船舶模型,让幼儿们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们对船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探索世界的热情,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身心发展:通过动手制作船舶模型,培养幼儿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船舶的种类与功能:介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货船、客船、渔船等,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和用途。
2. 船舶的结构和部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幼儿们展示船舶的结构和各种部件,让他们了解船舶的组成和作用。
3. 动手制作船舶模型:引导幼儿们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如纸板、剪刀、胶水等,动手制作船舶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船舶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们介绍船舶的基本知识,引发他们对船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资料或教具,向幼儿们介绍船舶的种类、功能,以及船舶的结构和部件,让他们初步了解船舶的相关知识。
3. 制作船舶模型:老师向幼儿们演示如何使用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和工具,制作船舶模型,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船舶的结构和功能,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4. 交流展示:让幼儿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船舶模型,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结的方式,让幼儿们回顾制作船舶模型的全过程,总结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活动设计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教具进行知识讲解,让幼儿们对船舶的种类、功能有直观的了解。
2. 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动手制作船舶模型。
3.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引导,让幼儿们思考船舶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 在展示环节,让幼儿们互相交流、共享制作心得,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_0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7eabffc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f.png)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大轮船一、活动主题:大轮船二、活动对象:大班三、活动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画出主体的轮廓,认识的船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
难点:对于细节和色彩的描绘和调节,需要耐心且细致。
四、活动目标:1. 能流畅地画出线条,学会用几何图形画出轮船的主体形象。
2. 让幼儿自由发挥,创出新意。
3. 丰富画面,培养审美意识。
五、活动准备:A4纸张若干,彩色笔六、活动过程:1. 创作指导:展示轮船样子出示范画提出具体要求,画出船大概的主体形象提醒画画顺序:船身→船杆→细节绘画,再根据幼儿的想象力所结合进行细致绘画注意上色的边缘线2.作业指导:提示幼儿可根据几何图形或线条进行绘画3.作品评价七、活动延伸:手工折纸,在船上进行装饰。
八、作品展示九、示范画手工成品图小帆船设计思路: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撕乱画,他们把乱撕乱画作为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撕就怎么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手工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应幼儿的本质,通过手工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及幼儿思维和肌肉的等方面的发展。
帆船,对于幼儿来说,大都没有什么印象,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手工活动。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创作的能力。
3.锻炼幼儿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卡纸等等活动流程:引起兴趣--观察讨论--设计制作--作品展示--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引起兴趣:教师做出划船的动作,让幼儿们说出教师在做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在做什么啊?”幼儿A:“在打架??”幼儿B:“在开车??”幼儿C:“在划船??”教师:“对呀,小朋友们,老师在划船呢!有谁见过船吗?”幼儿们:“没有见过。
”观察讨论: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作品——纸船给幼儿们看。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个就是船。
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船是怎么做的吗?” 幼儿们:“不知道”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一艘小船呢?”幼儿们:“想??”设计制作:1.请幼儿们把自己的材料都准备好。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 幼儿园手工制作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 幼儿园手工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05045a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2.png)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手工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中,制作小船是一项非常受孩子们喜爱的手工活动。
本文将共享一份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小船手工制作教案,帮助老师们设计精彩的手工课程。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船只的认识和兴趣,了解小船的外形特点和功能。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性。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让他们体验乐趣并展现个人特长。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细绳等。
2. 教学环境:教室中需要准备好干净整洁的桌椅,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制作空间。
3. 教师准备:老师需要提前熟悉小船的制作步骤,准备好相关教学案例和范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玩具或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船只的外形特点和功能。
并引导幼儿讨论船只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制作步骤(1)准备工作:将彩纸剪成长方形,作为小船的主体。
再准备一些小正方形的彩纸,做成小旗帜。
(2)制作船身:将长方形的彩纸对折,用胶水将两侧粘合成船的底部。
接着将船头部分对角折起,使船头呈尖形,固定好并用胶水黏合。
(3)装饰船体:在船身上可以用彩笔画上门窗、舷窗等细节,让小船更加真实有趣。
(4)安装旗帜:将小旗帜用细绳系在船的一端,使其在风中飘动,增添趣味。
3. 活动展示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向其他同学们介绍他们的作品。
并鼓励幼儿们共享制作小船的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点评在展示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幼儿们的作品进行点评与总结。
可以表扬他们的创造力和用心,也可以提出一些制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幼儿们在今后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更加努力。
五、延伸活动1. 船只绘画:让幼儿们用彩笔或水彩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小船形象,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大班科学教案小船
![大班科学教案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e87c4f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4.png)
大班科学教案小船大班科学教案:小船导引:大班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堂科学教案将引导孩子们通过构建小船模型,参与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对浮力和水的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将能够深入理解水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求知欲。
本教案适合适合学习如何组装和调整物体,并观察其在水中移动的适应性。
材料准备:1. 不锈钢或塑料容器(可选),模型船只所需的材料(木板、胶水、塑料薄膜等)2. 水桶或水槽3. 冷、热水4. 牛奶盒、塑料瓶等5. 盛水容器6. 测试小船所需的小重物(小石子、小玩具、硬币等)7. 记录观察结果的工具(图表、分类标准等)教案步骤:引入:老师在引入环节中,会向孩子们介绍实验的目的,并激发他们对物体和水的兴趣。
步骤一:小船的设计与制作1.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简单的小船模型,让他们观察船体的形状和功能。
2. 老师鼓励孩子们自行构建小船模型,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和指导,如使用木板、胶水等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小船。
步骤二:船只的浮力调整1. 孩子们制作好小船后,老师将展示如何调整小船的浮力。
2. 老师会向孩子们解释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受到水中向上的浮力。
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增加或减少小船的浮力。
步骤三:观察小船在水中的行为1. 老师在水桶或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并邀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其移动情况。
2. 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放入不同数量的小重物、调整小船的形状等,观察其对小船行为的影响。
步骤四: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 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如绘制图表、拍摄照片等。
2.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造成不同行为的因素。
3. 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探讨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重力、浮力、水的运动等。
延伸活动:1. 孩子们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小船,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有何不同。
大班美术教案制作双桨小船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制作双桨小船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9f99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f.png)
大班美术教案制作双桨小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细致操作能力。
2.让学生了解双桨小船的组成和结构,学会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中的耐心和细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需要理解双桨小船的组成和结构,能够根据图样制作双桨小船。
2.学生需要掌握双桨小船的制作步骤和基本接口方法,能够进行准确的组装和装饰。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细致操作能力,特别是要在进行简单细致的形状切割和制作时,保持耐心。
三、教学准备1.色纸、布、胶水、木棍等制作工具。
2.PPT课件和教学手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相关视频,向学生介绍双桨小船的制作方法并简单介绍船的结构和材料。
2. 步骤和方法•制作双桨小船的步骤:1.模版制作:根据提供的模版进行对海藻、小鱼和双桨船等元素的制作。
2.集中分配任务:按照小组分配,各自对指定元素进行手工制作。
3.粘贴装配:将元素进行拼接粘贴组装,制作出成品小船。
•制作双桨小船的方法:1.制作模版:在白纸上按照模版的样式分别画出所需的海藻、小鱼和船体等元素。
2.切割制作:利用剪刀或规律器配合小刀进行简单细致的形状切割,制作出所需元素。
3.装饰装配:将已经制作好的元素进行粘贴组装,根据需要进行修剪装饰。
3. 实验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双桨小船的步骤和方法。
老师在一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4. 归纳和总结在学生完成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明确各个步骤和方法,强调学生需要具备的观察能力和细致操作能力,以及在进行简单细致的形状切割和制作时需要保持的耐心。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简单的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耐心,并且互相帮助和配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完成制作任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手工小船的制作方法
![幼儿园手工小船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d83f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b.png)
幼儿园手工小船的制作方法小船是幼儿园手工活动中常见的一个主题,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孩子对船只有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又有趣的制作小船的方法。
材料准备:1. 彩色纸或废纸板2. 剪刀3. 胶水或胶带4. 铅笔5. 彩笔或油漆(可选)制作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张彩色纸或废纸板作为小船的底板。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张,让小船更加生动有趣。
2. 使用铅笔在纸张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这将成为小船的底部。
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决定底部的大小。
3. 在长方形的两侧画出两个小三角形,这将成为小船的船头和船尾。
船头和船尾的大小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调整。
4. 使用剪刀沿着刚才画出的线条将底板剪下来。
注意要剪出整齐的边缘。
5.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作小船的帆。
可以使用彩色纸或废纸板,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颜色。
用剪刀剪出一个长方形,并将其对折成三角形。
6. 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涂上胶水或使用胶带固定,将帆固定在小船的底部。
可以选择将帆固定在船头或船尾的位置,增加小船的稳定性。
7. 如果孩子喜欢,可以使用彩笔或油漆给小船上色,让它更加美观。
小船制作完成后,孩子可以利用它进行游戏和想象。
他们可以将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它漂浮的情况,模拟真实的航行场景。
此外,孩子还可以将小船放在沙盘中,创造自己的海洋世界。
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引导他们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向孩子传授一些关于船只的知识,如船的组成部分、船的用途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小船,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船只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对海洋和航行的兴趣。
制作幼儿园手工小船是一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个简单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海洋世界的认识。
希望以上介绍的制作方法能给您带来帮助,让您的孩子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小制作双桨小船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小制作双桨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860dced7581b6bd97e19eac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小制作:双桨小船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双桨小船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双桨小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泡沫盒盖、长竹签、长短不同的橡筋、大水盆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橡筋小船。
在泡沫快餐盒盖一端的中间剪出一个小矩形,套上一根橡筋,在橡筋中夹一片小木片,旋转小木片后放入水中,小船就会前进了。
解决的问题:怎样制作一只双桨小船?
幼儿讨论。
(1)在小船的两侧安上两个木桨。
(2)在小船的前后都安上桨。
(3)在小船的前面安上两个小桨。
我来做双桨小船。
(1)将两根长竹签插入快餐盒盖前后两端,在竹签的两端各套上一根橡筋圈,在橡筋圈中夹上木片,双桨小
船就做好了。
(2)用四根竹签交叉插进快餐盒盖呈菱形状,在两个分叉口的外侧分别套上橡筋圈,再在橡筋圈中插上木片。
画一画我设计的方案。
说一说我的体验。
(1)小船前后有两个桨,跑得真快。
(2)我的小船偏航,可能是两边橡筋圈转的圈数不一样造成的。
(3)我做的小船能向前行驶,但不是很快。
修改调整我的小船,使我的小船行驶得更快。
大班科学活动案例我的小船
![大班科学活动案例我的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b4855db7f5335a8103d2207e.png)
大班科学活动案例:我的小船《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充分利用孩子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引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我的小船”是“做中学”案例中我班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船的资料。
参观船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小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小船;亲身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去制作小船。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不断的思考、探索,测试并尝试改进自己的小船,这样的探索过程激发了大班孩子一探到底的欲望,他们感受了失败的沮丧、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享受了合作的快乐。
在这半个多月里,他们学的“如火如荼”、做的“有声有色”、玩的“不亦乐乎”。
案例一:各种各样的船雯雯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今早一来,孩子们就纷纷围了上去,七嘴八舌的问道:“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啊!”、“去上海玩得开心吗?”、“和谁去的?”......,雯雯一一地回答着伙伴们的问题。
这时,桦桦问:“你去上海的时候坐的什么船?”,雯雯说:“我坐的是客轮,”“我上次去上海的时候和妈妈坐的高速船,这个船速度很快的!”桦桦说道。
“那个船太小,已经客满了,没办法再载人了!”雯雯告诉桦桦。
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我也饶有兴趣的参与其中,“除了客轮、快船,你们还见过哪些船?”,伶伶说:“我爸爸在外国人的船上工作,我见过他带回来的豪华游轮的图片”;小雨说:“我在我家附近的河里看到大人装货物的货船”;璐璐说:“我在公园里看到给游客游玩的船”;“我家里还有渔船,爸爸每次出去都要很久才回来的”鑫鑫补充道......他们的回答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既然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老师可以充分挖掘、利用,以满足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此,我们开始了“参观船厂”之旅,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满心欢喜的踏上了参观的旅程。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46a598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0.png)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制作双桨小船,引发幼儿对船的认识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纸板、颜料、画笔、剪刀等美术制作工具。
2.美术绘画教具及大图。
3.双桨小船制作示例。
三、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约5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一幅描绘大海和小船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询问幼儿对船的认识和使用场景。
通过讨论,引发幼儿对船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制作双桨小船做好铺垫。
步骤2:讲解(约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双桨小船示例,并向幼儿介绍如何用纸板制作双桨小船。
重点讲解纸板的剪裁和拼接,以及如何使船体更加稳固。
同时,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涂装船体,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涂绘。
步骤3:制作(约2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纸板、剪刀、颜料等材料。
教师引导幼儿按照示例图进行制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步骤4:展示与分享(约10分钟)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双桨小船,并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创意。
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发表意见和互相赞赏。
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加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自豪感。
步骤5:教学反思(约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制作双桨小船的过程,让幼儿表达对本次美术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倾听幼儿的声音,记录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制作双桨小船的美术活动,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改进意见:1.教材选择:在制作工具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颜料和胶水,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激发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对船的形状和图案进行创作,增加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3.多样性展示: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展示环节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展示方式,如幻灯片展示、视频制作等。
大班科学教案我做的小船
![大班科学教案我做的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e8eeb5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f.png)
大班科学教案我做的小船引言: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教案,以制作小船为主题,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们了解物体浮沉原理及原因。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们可以亲身参与制作小船并观察它的浮沉情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物体浮沉的原理,并能简单解释浮沉的原因。
2. 学会制作简单的小船,并能观察它的浮沉情况。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纸杯、牙签、胶水、彩纸等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
2. 盛水的容器,如洗脸盆。
3. 幼儿游戏区或户外活动场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引发幼儿的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教师:看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是一艘船!教师:对,这是一艘船。
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在水里漂浮吗?2. 引入实践活动:制作小船。
1)教师示范制作小船,解释操作步骤。
2)幼儿们跟随教师的示范,使用纸杯、牙签、胶水、彩纸等材料制作小船。
3)鼓励幼儿们在制作中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3. 实践观察:观察小船的浮沉情况。
1)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2)让幼儿们仔细观察小船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鼓励幼儿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浮沉的原因。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幼儿思考探究。
1)提问:你们观察到小船什么时候会浮起来?什么时候会沉下去?2)让幼儿们依次回答,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和补充。
3)引导幼儿认识到小船浮沉的原理是由于船的体积大于水中的位移量,所以才能浮起来。
五、拓展应用1. 邀请幼儿们运用类似原理,设计和制作其他能够浮沉的物体,如瓶塞、橡皮艇等。
2. 在户外活动场地设置小船比赛,让幼儿们组队竞赛,考验他们制作小船的实力和观察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小船并观察其浮沉的过程,让幼儿们亲身参与探索物体的浮沉原理。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们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还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及原因。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f15da1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d.png)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双桨小船的基本构造。
2.学习使用剪刀剪纸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完成自己的作品。
3.情感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自信、乐观地面对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动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熟悉教学内容,设计教案。
2.准备剪纸工具和颜色纸。
2.学生准备1.保证良好的听课态度和学习心态。
2.携带自己的颜色纸、剪刀和胶水。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双桨小船的基本构造,并让学生讨论这个小船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老师介绍如何使用剪刀正确剪裁颜色纸,并简单讲解如何用胶水将纸贴在一起。
3.操作老师示范如何制作双桨小船,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防划伤手指。
4.总结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双桨小船,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困难,共同总结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取了“讲解-操作-总结”三步法,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较为简单、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合作互动,颇有收获。
有几点需要优化的地方:1.在操作环节中,有的学生剪纸技巧不熟练,需要老师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2.在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吸收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做一个船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做一个船](https://img.taocdn.com/s3/m/ea7c9a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做一个船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做一个船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知船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体验实验过程,增强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二、教学准备1. 纸板、火柴棒、创可贴、胶水、颜料、画笔等2. 大班幼儿教师3. 实验室或课堂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的形式引入,让幼儿对船的形态和基本功能认识。
(2)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要出海边嬉水,我们需要什么工具?”2. 实验步骤(1)教师将纸板放在桌面上,并给幼儿提供纸板的折法,让幼儿将纸板折成船的形态。
(2)将火柴棒和创可贴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将火柴棒和创可贴固定在船上,作为船的桅杆和帆。
(3)教师将颜料和画笔提供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船进行上色。
(4)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船展示给全班同学,与同学分享做船的经验。
3. 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顾: 如何做一个船?在做船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学到了什么?(2)幼儿讨论:学习做船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4. 拓展活动(1)利用同样的材料和步骤,尝试制作其它的船的形态。
(2)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大一些的船。
四、教学评估1. 实验前的提问,考察幼儿对船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制作船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3. 小组讨论时,观察幼儿的表现,考察幼儿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后记此次实验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来认识船的结构及其作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得到了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同时,实验中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故这项实验对幼儿的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379f1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8.png)
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小船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让幼儿了解小船的形状和构造;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提升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彩色笔等;–小木棍、塑料薄膜、彩色纸等用于制作小船的材料;–水盆或水槽。
2.教具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小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小船,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比较小船的特点。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小船?小船一般长什么样?小船可以用来做什么?3.引导幼儿提出制作自己的小船的想法。
第二步:制作小船1.提供不同颜色和尺寸的彩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笔等材料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小船。
2.引导幼儿根据小船的形状和构造设计自己的小船,可以利用彩纸剪出船的形状,并用彩色笔装饰。
3.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制作方式,如折叠、剪切、粘贴等,以及挑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进行装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步:装饰小船1.让幼儿用颜料或彩色纸剪碎成小块,用胶水粘贴在小船上,使小船更加美观。
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装饰想法,可以用彩纸做帆、用小木棍做桅杆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四步:实地测试1.准备一个水盆或水槽,将其中一部分填满水。
2.指导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小船的浮力和稳定性。
3.鼓励幼儿调整小船的结构和装饰,实地测试不同设计方式对小船浮力的影响。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让幼儿依次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创意。
2.幼儿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建议。
3.引导幼儿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在课后,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小船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成果。
2.可以组织班级比赛,评选最美丽、最创意的小船,并举办颁奖仪式,鼓励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
科学小手工自制小船教案
![科学小手工自制小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716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0.png)
科学小手工自制小船教案引言。
小船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而自制小船更是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科学小手工自制小船教案,可以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浮力、水密性等。
本文将介绍一份科学小手工自制小船教案,帮助孩子们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
教案内容。
1. 材料准备。
首先,准备制作小船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张薄塑料片、一张纸、一支剪刀、一支胶水、一支铅笔、一些小重物(比如硬币或小石子)、一盆水。
2. 制作小船。
首先,将纸张剪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其卷成一个筒状,用胶水固定住。
接着,将塑料片剪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其放在纸筒的底部,用胶水固定住。
这样就制作好了小船的船身。
接下来,用铅笔在船身的两侧标记出船舷的位置,然后用剪刀在这些位置剪出小孔,用来放置小重物。
最后,在船身的顶部用剪刀剪出一个小舱口。
3. 实验。
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盆中的水中,观察小船的浮力和水密性。
如果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并且不会漏水,那么实验成功。
如果小船出现漏水或者下沉的情况,可以尝试调整船身的结构或者添加一些密封材料,直到小船能够完全浮在水面上并且不漏水为止。
4. 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这与什么有关?小船的船身结构对浮力和水密性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浮力、水密性等。
5. 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们总结实验的结果,并且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总结,可以让孩子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孩子们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浮力、水密性等。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示范法,老师可以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进行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制作步骤。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小船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490234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f.png)
大班科学教案制作小船一、引言在大班的科学教学中,制作小船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亲手制作小船,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学习到关于浮力、密度以及水的性质等科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制作小船的教案,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融入手工制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目标与能力要求1. 目标:通过制作小船,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孩子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 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小船,并能够观察、描述、发现和解释水的性质与物体浮力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a. 纸杯、小木棍、塑料袋、胶水等。
b. 一缸水、一张塑料桌布或报纸等。
2. 工具准备:a. 剪刀、尺子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a.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水的浮力和船只制作的兴趣。
b.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能浮在水上,而有些东西却会沉下去?”c. 提示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2. 实验与观察(约20分钟)a. 将纸杯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
b. 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杯,请他们观察并讨论纸杯的浮力是否相同。
c. 让学生预测不同形状的纸杯会有哪些不同的浮力表现,并记录下来。
d. 学生可以逐个尝试将纸杯放入水中,观察纸杯的下沉程度和站立稳定度的变化。
e.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造成纸杯浮力不同的因素。
3. 制作小船(约30分钟)a. 提供给学生纸杯、小木棍和塑料袋等制作小船的材料。
b. 请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漂浮在水上的小船。
c.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们通过多次实验和调整不同的因素,比如材料的形状、数量等,来提高小船的浮力。
d.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验与验证(约20分钟)a. 让学生依次将自己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观察与记录下来。
b.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小船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并对其他同学的小船给予评价和建议。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e32a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c.png)
幼儿园大班制作小船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旨在通过制作小船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船舶的认识。
本教案采用简单的材料和步骤,适合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幼儿将能够: 1. 了解船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2. 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制作小船的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为本节课的活动准备以下材料: - 颜色纸板 - 剪刀 - 胶水 - 彩色笔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5分钟)–与幼儿互动,了解他们对船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向幼儿简单介绍船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例如船的形状、用途等。
2.制作小船(30分钟)–将颜色纸板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剪出船的形状,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也可以是一艘有舵轮的小船。
–鼓励幼儿使用彩色笔为船涂上喜欢的图案或装饰。
–幼儿完成后,使用胶水将船的各部分粘在一起。
3.船的比赛(15分钟)–将幼儿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船的浮力和稳定性。
–安排幼儿进行小船比赛,看哪艘小船能在水中行驶得更远。
–鼓励幼儿在比赛中合作,互相支持。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让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
–引导幼儿回顾船的特点和功能,巩固他们对船舶的认识。
–鼓励幼儿将小船带回家继续进行船的探索和游戏。
教学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船的认识和学习,可以安排以下扩展活动: - 给幼儿看船的图片书籍,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船舶。
- 安排海洋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船长、水手等角色,体验船上的生活。
- 制作简易的水池或纸板海洋,让幼儿在其中操作小船,模拟海上航行的场景。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和小船比赛的表现,评估幼儿在本节课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幼儿在展示环节中主动分享制作小船的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自制船桨活动教案
![幼儿园自制船桨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eb7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8.png)
幼儿园自制船桨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自制船桨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船桨的作用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船桨,并引导幼儿讨论船桨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活动准备:1. 准备所需材料:木棍、纸板、胶带、彩色笔等。
2. 将材料摆放在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
活动过程:1. 向幼儿解释船桨的制作过程,并鼓励他们动手尝试。
2. 提供简单的示范,展示如何将木棍和纸板组合成船桨的形状。
3.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船桨,可以使用彩色笔装饰。
4.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
活动延伸:1. 在室外或室内设置一个小型水池或容器,让幼儿模拟使用船桨划船的场景。
2. 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船,然后使用自制的船桨进行比赛。
3. 提供一些问题,让幼儿思考船桨的形状、长度等对划船速度的影响,并进行探究实验。
活动总结:1.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船桨,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船桨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3. 表扬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尝试。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船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观察幼儿在小组合作和分享中的表现。
3.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船桨和划船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教案调整: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安排。
在引导幼儿制作船桨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模板或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
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的延伸活动,如设计更复杂的船桨形状或进行更有趣的划船实验。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https://img.taocdn.com/s3/m/747a51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0.png)
《制作双桨小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双桨小船,掌握基本的美术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双桨小船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小船形状的塑造和美观性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1.教具:制作双桨小船的素材(如塑料瓶、竹签、彩纸、剪刀、胶水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双桨小船的来历和特点。
(二)制作方法讲解1.老师详细讲解制作双桨小船的步骤:a.准备制作材料。
b.制作小船的主体。
c.制作小船的桨。
d.装饰小船。
2.老师示范制作过程,边讲解边操作。
(三)学生制作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制作材料。
2.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动手制作双桨小船。
3.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2.老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大家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耐心不足的现象,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但部分学生作品的美观性有待提高。
老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3.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够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但部分学生评价不够客观,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4.教学中,老师讲解和示范较为详细,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的现象。
老师应考虑在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作方法。
5.教学结束后,学生反映收获颇丰,但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样化的制作材料,以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
老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在制作双桨小船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制作技巧,还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2篇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366e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b.png)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精选2篇(一)教案:制作双桨小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桨小船的构造和原理。
2.学习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双桨小船。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材料:纸板、牙签、小木棍、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
2.工具:胶棒、铅笔、尺子、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双桨小船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到双桨小船的构造和原理。
2.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和工具。
(2)用纸板制作船的底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3)用小木棍制作船的桨杆,固定在船的两侧。
(4)用塑料薄膜制作桨叶,固定在桨杆的一端。
(5)用牙签制作舵,固定在船尾。
(6)用胶水固定各部分,让船的结构更加稳固。
3.教学实践:(1)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制作双桨小船。
(2)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独特的船体结构和装饰。
(3)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和比赛。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制作双桨小船,学生不仅了解了双桨小船的构造和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自由发挥和设计,学生能够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安全。
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以使学生的作品更加美观和实用。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双桨小船》精选2篇(二)课程目标:1. 学习并掌握词汇:狗、猴、大、小、跑、跳2. 学习并能正确运用句型:这是一只大狗/猴,这是一只小狗/猴;狗/猴跑得快;狗/猴跳得高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师生互动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 以动物为主题,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词(5分钟):- 使用图片和实物,教孩子们学习并掌握新词汇:狗、猴、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描述的方式学习新词汇。
3. 故事阅读与讨论(10分钟):- 朗读故事《狗和猴》,师生共同阅读;-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故事内容进行简单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船怎么做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船怎么做](https://img.taocdn.com/s3/m/56eb0f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5.png)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船怎么做大班科学教案:小小船怎么做教案目标:通过制作小小船的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引导幼儿对水的属性和浮沉原理进行探索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板、剪刀、胶水、彩纸、小木棍、水盆。
2. 学生准备:围裙、湿巾。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们打招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幼儿们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关于水的一些知识,例如水的形态、水的颜色等。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将纸板剪成小船的形状,并向幼儿们展示一艘小船的样本。
2. 解释小船的结构和目的,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小船的用途是在水上漂浮。
3. 引导幼儿们观察小船的形状和材料,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块纸板和一把剪刀。
2. 引导幼儿们按照样本的形状,将纸板剪成小船的形状。
3. 使用胶水将小船的各个部分粘好,确保船的结实性。
4. 鼓励幼儿使用彩纸装饰小船,增加创意和乐趣。
5. 在小船的底部使用胶水固定小木棍,以提供稳定的浮力。
四、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水盆中填满水,确保水的深度能够让小船浮起来。
2. 引导幼儿们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中并观察。
3. 让幼儿们讨论小船是否漂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们思考造成小船漂浮的原因。
4. 提问幼儿们是否有其他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或者造成沉没的情况。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们总结制作小船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幼儿们理解小船能够漂浮的原因在于水的浮力。
3. 让幼儿们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延伸活动:1. 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用其他材料和形状制作不同的船只,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2. 提供一些小人物或动物的造型,让幼儿们将其放置在船上,观察其在漂浮时的平衡情况。
教育意义:本节课通过亲手制作小船和观察其漂浮情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水的属性和浮沉原理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小制作:双桨小船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双桨小船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双桨小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泡沫盒盖、长竹签、长短不同的橡筋、大水盆等。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橡筋小船。
在泡沫快餐盒盖一端的中间剪出一个小矩形,套上一根橡筋,在橡筋中夹一片小木片,旋转小木片后放入水中,小船就会前进了。
解决的问题:怎样制作一只双桨小船?
幼儿讨论。
(1)在小船的两侧安上两个木桨。
(2)在小船的前后都安上桨。
(3)在小船的前面安上两个小桨。
我来做双桨小船。
(1)将两根长竹签插入快餐盒盖前后两端,在竹签的两端各套上一根橡筋圈,在橡筋圈中夹上木片,双桨小
船就做好了。
(2)用四根竹签交叉插进快餐盒盖呈菱形状,在两个分叉口的外侧分别套上橡筋圈,再在橡筋圈中插上木片。
画一画我设计的方案。
说一说我的体验。
(1)小船前后有两个桨,跑得真快。
(2)我的小船偏航,可能是两边橡筋圈转的圈数不一样造成的。
(3)我做的小船能向前行驶,但不是很快。
修改调整我的小船,使我的小船行驶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