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产菌种的来源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PPT
![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b29e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0.png)
筛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得微生物时,需根据该微生物独特 得生理特性到相应得地点采样(极端环境)。如:
高温酶产生菌:温度较高得南方,或温泉、火山爆发处 及北方得堆肥中采集样品;
低温酶产生菌:寒冷得地方,如南北极地区、冰窖、深 海中采样;
耐压菌:海洋底部采样。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通常到甜果、蜜饯或甘蔗渣堆积处
菌种纯化就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只让1种来自同一祖先得微生物 群体生存得技术。
菌株分离、筛选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 得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得筛选 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就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得菌株,二就是 把分离到得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3、分离思路
从自然界筛选
B、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得秋初为好。
C、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 离地面5-15cm处得土约10g,盛入清洁得牛皮纸袋或塑 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 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得数量与类型尽少变 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别出来。
抗生素筛选
6、生产性能得测定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得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 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得性能测定,工作量十分巨大, 而且就是不必要得。一般采用两步法,即初筛与复筛, 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到获得1~3株较好得菌株,供 发酵条件得摸索与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得出发菌 株。这种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得菌株称为野生型 菌株,以区别于用人工育种方法得到得变异菌株(亦 称突变株)。
采样。如有人曾在花蜜中分离到一株能耐30%高糖得耐 高渗透压得酵母菌。
(3)含微生物样品得富集培养(优化得过程)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第2章 生产菌种的来源
![第2章 生产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2fe77856ad02de80d4d840b6.png)
诱饵法
2.2
菌种的分离
2.2.1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在自然界获得的标本,是很多种类微生物的
混杂物,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或平板稀释法进行纯
种分离。但大多数采集的样品中,所需微生物并
不一定是优势菌或数量有限。
为了增加分离成功率,可通过富集培养增加
待分离菌的数量。
富集培养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
诺卡氏菌 游动放线菌属 小瓶菌属 角质菌属
处理方法 加热,55℃,6分钟
100℃,1h或40℃, 2—6h 膜过滤法 离心法 空气搅拌法
土壤、根土 水 海水、污泥 发霉的稻草
化学方法
含1%几丁质培养基 用CaCO3提高pH进 行培养
用涂石蜡的棒置于碳 源培养基中 花粉 蛇皮 人的头发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2.2.2.4 抗病毒药物产生菌的分离
• 由于病毒增殖是在细胞内,药剂难以达到。利用 作用于核酸的方法筛选得到的药物毒性高。
– 如利用鸡胚线维芽细胞的噬菌斑形成法,发现了抗病 毒的壳二孢氯素(Ascochlorin)和衣霉素 (Tunicamycin)。 – 用小平板测定由病毒引起的细胞变性效果(CPE)也 是一种有用的筛选方法。 – 检测病毒复制中特有的DNA复制酶和核酸合成酶的酶 抑制剂,也是一种选择性更高的筛选方法。
• 一般认为能作用于细胞表面酶的物质,可能具有 免疫修饰作用。 • 因此以存在于细胞表面的氨基肽酶B,白氨酸氨 基肽酶,氨基肽酶A,碱性磷酸脂酶为靶性物质, 研究了这些酶的抑制剂,发现抑制这些酶,会增 强细胞性免疫或抗体产生能力。 • 这说明可以用细胞表面酶的抑制法,筛选免疫激 活剂产生菌(见书p21)。
细菌菌种筛选的原则
《菌种的来源》PPT课件 (2)
![《菌种的来源》PPT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0d0042fdb4daa58da0114af0.png)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 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 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5
菌种的来源
❖ 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的介绍
AK:天冬氨酸激酶
HD:高丝氨酸脱氢酶 HT:高丝氨酸转乙酰酶
24
菌种的来源
❖ 菌株选育、分子改造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问题: 高产菌株是正突变高,还是负突变高?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 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 突变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 重要措施。
25
菌种的来源
❖ 菌株选育、分子改造
37
菌种的来源
❖ 菌株选育、分子改造
DNA shuffling
Fragment
Reassemble
Select best
with DNAseI
X
X
XXX
XX
X
XX
fragments
XXX
X
X
XX
recombinants
XXX
X
XXX X
XXX X
XXX X
XX XXX X X X X X
XX X
X
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一般习惯上将自然选育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单细胞(孢子)悬液的制备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注意形态的观察)
发酵试验
26
菌种的来源
❖ 菌株选育、分子改造
二、诱变育种
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 称为诱变育种
生产菌种的来源
![生产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f4ccfab3aeaad1f346933f79.png)
自然界标本是微生物的混杂物 (优势菌株—非优势菌株)
优势菌株——直接在平板培养基上划线 非优势菌株——富集培养,施加压力,不利于
其他菌株的成长,使目标菌株成为优势菌株。例 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 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 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 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
苍玄
釜石市
太平洋
研究所
海鞘
鲍鱼
珊瑚
海藻
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 IFO13719T A4B17
Inhibition zone
1 cm
山西省,运城,硝池,嗜盐菌
山西省,运城,硝池,嗜盐菌 中国的死海
烟台的盐场
徐州市 铜山新区 奎河(环境污染物降解菌)
团聚体周围的等氧线
根际微生物
(1)几个基本概念 根际 根际效应 根土比
溶胞物质 植物黏液 渗出物 植物黏液 黏质
渗出物和 分泌物 植物黏液 植物黏液
植物根际
根际rhizosphere 由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独特圈带。它以植物的根系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等土壤动物,形成了一 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课程安排》
微生物工程概论 生物菌种的来源 优良菌种选育 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 培养基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和代谢工程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
微生物工程
菌株选拔 生产工艺 下游处理
野生菌株 工程菌株 半成品 产品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反应器工程
提纯技术
生产菌种的来源
《要点》
1 生物物质产生菌的筛选 微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丰富资源 标本采集 标本预处理
2、菌种的来源
![2、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addd73c14028915f804dc2ee.png)
(4)菌的稳定性。
(5)菌的产物得率和产物在培养液中的浓度。(6)容易从培养 Nhomakorabea中回收产物。
(3)—(6)是用来衡量分离得到的菌种的生产性 能,如能满足这几条便有希望成为效益高的生产菌种。 但在投入生产之前还必须对其产物的毒性,和菌种的 生产性能作出评价。
以上所述菌种有些必须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 但若是工业微生物学者也可从菌种保藏委员会中索取。 尽管购买菌种的性能一般比较弱,但可作为模型来改 良和发展分析技术,然后再用于评定天然分离株。 理想的分离步骤是从土壤环境开始的,土壤中富于 各种所需的菌。设计的分离步骤应有利于具有工业重 要特性的菌的生长,如加入某些对其他类型菌生长不 利的化合物或采用选择性培养条件。
用连续培养,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可以控 制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
用连续富集技术分离用于连续发酵生产的 菌种特别适合。因用分批富集培养和在固体培 养基上纯化的方法分离得到的菌株在连续培养 中的表现很差。 B 固体培养基的使用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能消化平板上的不溶性蛋 白。产生一清晰圈。清晰圈的大小不能完全作 为选择高产菌的依据。因在沉浸培养中碱性蛋 白酶的单位与平板上的圈的大小之间不成比例。
2.2.6 未来的发展
近来发展了一种更为理性化的微生物筛选技 术,现已到实用阶段。采用遗传或生理操纵的 办法有可能发现新的代谢物或提高现有分离株 的生产能力。
A 天然基质的选择 现己有可能做到较为定向的选择。在大的 生态环境(海洋)中还有不少新微生物待发掘。 了解生态环境内的微环境变化会有助于分离出 更多的不同类型的菌株。例如在寻找有用产物 时往往忽视了厌氧微生物。
用一种很专一的筛选技术可以检出新的抗菌药物。
B 药理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生产菌种的来源
![2-生产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817f0cf826fff705cc170a83.png)
摇瓶培养(分批式富集培养):是指将富集培养 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新建立选择性 压力,如此反复转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 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
转种的时间是关键,应在所需菌种占优势的 情况下移种。
霉 菌
• 1.根霉:酿酒工业,生产淀粉酶、脂肪酶
等。黑根霉、米根霉、华根霉 2.毛霉:生产腐乳、乳酸、琥珀酸、甘油、 转化甾体化合物等,糖化能力强 3.红曲霉:制备红曲、酿红酒、制醋,生 产腐乳、蛋白酶、淀粉酶、柠檬酸 4.曲霉:生产有机酸 5.青霉:有机酸、抗生素
• •
• •
• 担子菌: • 藻类:螺旋藻,单胞藻生产石油 • 生物工程菌:胰岛素、干扰素等。
陆地和水域中 未被培养微生物比例的估计
生境 可培养微 生物的比 例% 0.001-0.1 0.25 0.1-1 生境 可培养微 生物的比 例% 1-15 0.25 0.3
海水 淡水 半自养湖
活性污泥 沉积物 土壤
未污染河口 0.1-3
如何筛选?
关键在于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目的代 谢产物的性质、可能产生所需产物微生物菌 种的分类地位、这类微生物分布、特性以及 生态环境等,设计选择性高的分离筛选方法, 才能快速从可能的环境和混杂的多种微生物 中获得所需菌种。
2. 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 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破坏核酸或 抑制核酸生物合成。利用这一原理筛选 抗肿瘤药物的常用方法有生化诱导分析 法和SOS生色检测法。
3. 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
原理:如果某种化合物能在体外抑制某种关键 的人体酶,它就有可能在体内有药理作用。酶 抑制剂产生菌的筛选,主要选择与生理和病理 关系明确的酶作为靶酶进行筛选。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cfa0290459eef8c75fbfb3de.png)
高温
pH条件
培养基营养成分(使某种碳源、氮源成为唯一碳源、氮源等) 在分离培养基上加入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16
富集(enrichment)培养
富集培养: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 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 适的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 种变为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多数样品目的菌非优势菌或数量有限,为了增加分离 成功率,可通过富集培养增加待分离菌的数量 利用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 同,如温度、pH、氧气、渗透压、碳源、氮源等。
P17 表2-3 几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放线菌 表2-4 分离不同微生物时常用的抗生素或试剂
15
氧控制
好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 非嗜热微生物 嗜酸微生物 嗜碱微生物
27
试验菌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它直接与检 出的灵敏性、抗菌素的活性和抗菌谱有关; 专一性强的筛选技术,主要是利用与抗生 素作用机制相关的酶、酶抑制剂、激活剂、 抗体等
28
几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方法
抗肿瘤药物产生菌:利用DNA修复能力突变株进行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几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方法 酶抑制剂(药物)产生菌:某种化合物能在体外抑制 某种关键的人体酶,它就可能在体内有药理作用。故 主要选择与生理和病理关系明确的酶为靶酶进行筛选
3
二、生产菌种的分离(separation)
新菌种的分离: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 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 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 新进行分离纯化; 优良的菌种的筛选和分离,必须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 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
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菌种](https://img.taocdn.com/s3/m/2adca3fa9e314332396893bf.png)
虽然遗传工程等新的育种方法迅速发展,但诱变育种仍是目 前广泛使用的育种手段。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原始菌株(出发菌株)
活细胞计数 诱变剂处理 活细胞计数 中间培养
突变株分离
诱变预备处 理
初筛 复筛 生产性能试验
工业微生物来源
想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
菌株。
从自然界采集分离。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 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 的可操作性要强;
分离耐高渗透压酵母菌,可到甜果、蜜饯、甘蔗渣堆积处采样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 富集的目的: 得可能。
富集的三种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
条件(加热、膜过滤等),进行培养。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
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 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较多采用,如蛋白酶、淀粉酶、 脂肪酶、核酸酶等;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例如用此法分离产生碱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 土壤经巴氏消毒,以减少不产芽孢的微生物;然 后铺在pH8-9的琼脂培养基(含有均匀的不溶性蛋白 质)表面;碱性蛋白酶产生菌能消化平板上的不溶性 蛋白质,产生一透明圈。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 致病 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9a0ed0bb4cf7ec4afed0bb.png)
微生物工程试卷题型分配:名词解释: 15题共45分简答题: 7题共35分论述题: 2题共20分第一章概论1.微生物工程:即是指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2.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四个阶段特征):天然发酵,纯培养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微生物工程.3.简述微生物工程组成及研究内容: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微生物工程研究内容:无菌生长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工艺技术,小试中试动力学模型,发酵工程工艺放大。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1.试述生产菌种的来源及其分离思路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依照生产要求、产物性质、菌种特性(分类地位及生态环境),设计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2.试述生物物质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定方案: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标本采集: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性能鉴定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
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 pH值、提取工艺等。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调节及代谢工程1.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
2.酶活性调节: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https://img.taocdn.com/s3/m/542e941101f69e314332948f.png)
(2)增殖培养
➢目的: 富集目的微生物,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 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方法 1、养分 3、培养时间
2、pH条件 4、培养温度
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 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3)纯种分离
•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问题: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能不能用于生产氨基酸?
微生物(包括动、植物细胞)几乎可以生产 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 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只有特定的微生 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例: 礼来(Eli lilly),花了10年的时间从40万株微 生物中,发现了三种有潜力的新抗生素。
• 细菌(bacteria):常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 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短杆菌:GA、Gln、lys……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BF7658)、碱性蛋白酶等 地衣芽孢杆菌:HASS(耐高温α-淀粉酶) αAmylase 苏云金芽孢杆菌短:杆B菌T生物农药…棒…状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y酸ea等sts的发酵
啤棒酒状酵杆母菌
• 酵母菌(yeast):属单细胞真核生物,主 要分布于含糖较多的酸性环境中。常用的 有: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啤酒酵母:酿酒、辅酶类物质的发酵
酒香酵母:酿酒
汉逊酵母:酿酒,用于乙酸乙酯的发酵
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生产,石油发酵
霉菌
• 霉菌(mould):喜偏酸性环境。可用于生产多种 酶制剂、抗生素、有机酸及甾体激素等。
黑曲霉:柠檬酸工业、酿酒业、糖化酶 黄曲霉:酱油生产,面酱 青霉菌:青霉素的生产 红曲霉:红曲制造,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红色;豆腐 乳 赤霉菌:赤霉素的生产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96fb0d27bed5b9f3f80f1c0c.png)
二、分离思路
•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 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 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 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
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放线菌的分离
• 土样中放线菌的非选择性分离:土样风干,磨碎, 无菌海绵压印土样后压印平板后培养。 • 植物体上放线菌的分离:无菌取植物组织,干燥以 减少细菌数量,剪碎植物材料后植入平板表层后培 养。也可洗下微生物后振荡培养。 • 水中放线菌的分离: 为使所要分离的放线菌的数量 种类增多,一般将水样离心或滤纸过滤,取离心沉 积或滤纸表面沉积进行系列稀释和涂布。
•
•
次代培养及纯化步骤
1、涂布的平板经培养后,如生长出菌落,则按涂布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所得的单菌菌落和多菌菌落 对琼脂平板进行分类。 2、用无菌牙签将菌落转接到筛选平板上及转接至添 加有少量天然浸出液的适宜保藏琼脂斜面上。 3、筛选平板经培养后,按生长出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如色素、菌落形态等进行最初分组。 4、将认为有希望的菌落用牙签转接到另一模拟分离 琼脂平板上进行筛选。
2.植物体采集方法
• 在采集叶面时,一般是用灭菌的剪刀、打孔器、 安全刀片等,由几片新鲜叶片的同一部位切取一 小块,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边缘。 • 选择叶面时应考虑叶位、叶龄、叶片正反面和在 一片叶上的取样部位。 • 采集植物根及根系时,方法与根际土样采集方法 相似。将洗净的根装入采样袋中,采集根系时, 一般与根际土样一起保存。
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 3、信息完整: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 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 生态参数等; 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 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https://img.taocdn.com/s3/m/5cc2dc5be87101f69e3195e1.png)
(一)样品采集
① 原则
样品来源越广泛,获得新菌种的可能性越大。
②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的细有菌机、质放线含菌量:和耕通地风、状菜园况和(近5~郊土25壤cm;深度) 土壤的酵p母H和菌植:果被园状树况根的土壤中;
•pH<7.0 :霉菌、酵母菌居多 地理条霉件 菌:动植物残体及霉腐土层中; 季•p节H7.条0黑件~曲7.霉5::细稻菌场、、谷放物线堆菌积丰处富。
黑曲霉
黑曲霉 栖土曲霉 根霉 毛霉 青霉菌 木霉菌 黄曲霉菌 红曲霉
产物 谷氨酸 肌苷酸 淀粉酶 蛋白酶
葡萄糖异构酶
酒精 单细胞蛋白 乳糖酶 柠檬酸 柚苷酶、酸性蛋白
酶 单宁酶、糖化酶 蛋白酶 糖化酶、甾体激素 蛋白酶 葡萄糖氧化酶 纤维素酶 淀粉酶 糖化酶、红曲色素
用途 食用、医药 食用、医药 葡萄糖、糊精、酒精发酵、啤酒酿造 酱油速酿、饲料
❖ 控制传代次数:不超过7代,易变异的不过5代 ❖ 砂土管、冻干管保藏的原种,开启不能超过3次,以防污染。 ❖ 选择良好保藏方法:保证菌不死、不衰、保存活性及原有典型性状 ❖ 良好的培养条件:注意斜面菌株的培养条件(保藏、活化培养基) ❖ 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
产孢子霉菌 细菌
二、菌种的复壮
❖ 自然选育的定义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变异,通过分离、筛选,排除劣质性 状的菌株,选择出维持原有生产水平或具有更优良生产性能的高产菌株, 达到纯化与复壮菌种、保持稳定生产性能的目的。其主要原理是微生物 群体分离。
❖ 自然选育的方法
(1)通过表现形态淘汰不良菌株; (2)考察目的代谢产物产量; (3)进行遗传基因型纯度试验,考察菌种纯度; (4)传代稳定性试验:斜面传3-5代。
❖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 ① 产量下降,目的代谢产物减少,原料转化率下降; ② 生长速度缓慢,目的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 ③ 产孢子能力变弱,孢子形成数量减少; ④ 抗逆性减弱; ⑤ 形态畸形等。
生产菌种的来源ppt课件
![生产菌种的来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3e85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2.2 菌种的分离 1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2 随机分离方法
2.2.1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环境和营养要求的不 同,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 生物的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 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 的目的。
分离培养基的效率取决于其养分,pH和加入的 选择性抑制剂等。
在采集的样品中,如果目的微生物是优势 菌,则可以直接分离纯化,但多数情况下不是 优势菌,因此需要设法增加分离菌的数量,这 就需要进行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又称增殖培养,就是利用不同微生 物生长对环境和培养基的特殊要求,设计选择 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 物在最适环境中大量繁殖,由原来自然条件下 的劣势种变为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 离。
丝裂霉素、制霉菌素
• 2.小单孢菌:庆大霉素 • 3.诺卡氏菌:利福霉素、瑞斯托菌素,石
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
• 担子菌: • 藻类:螺旋藻,单胞藻生产石油 • 生物工程菌:胰岛素、干扰素等。
二、生物物质产生菌的筛选
2.1.微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丰富资源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物种最丰 富的生物种群,所以微生物现在和将来都 是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新产物的丰富资源。
2.1.3.标本的预处理
(1)采用热处理方法减少材料中的细菌数
(2)采用膜过滤和离心的方法浓缩水中的细胞
(3)采用化学方法
(4)诱饵法:将固体基质(如蛇皮、花粉)等加到 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出后再铺平板分 离。
(5)空气搅拌法 :在空气中搅拌,收集孢子沉淀, 如稻草的处理。
2.1.4.富集培养
菌种是发酵成功的内因。若设 备条件已确定, 可通过改良菌种
生产菌种的来源
![生产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0473af09c281e53a5802ff32.png)
分离细菌或放线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制霉菌素等 控制pH 可分离嗜酸或嗜碱微生物;
第二章
生产菌种的来源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第二节 菌种来源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性
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满足自身
的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进行复杂的代谢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较复杂的化合物
有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长
分离耐高渗透压酵母菌,可到甜果、蜜饯、甘蔗渣堆积处采样
•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 地面 5-15cm 处的土约 10g ,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 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 备查考;及时分离。
四、标本的预处理
第一次平板分离
第二次增殖培养 第一次原种斜面 (保存)
第二次平板分离
第二次原种斜面 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初筛(1株1瓶) 第二次原种斜面 (保存)
第三次平板分离
第三次原第四次菌种保藏 (保存)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
1株3-5瓶 较优菌株
总结三、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食用酶都要经过一系列研究的毒理试验,目前已同意使 用的仅仅少数微生物生产的食用酶。
α-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霉、枯草牙孢杆菌 和地衣牙孢杆菌 水解淀粉制造饴糖、葡萄糖和糖浆等;
糊精、啤酒、黄酒、酒精、酱油、醋、果 汁、味精、面包的生产等;
蔬菜的加工等;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性能试 验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https://img.taocdn.com/s3/m/d684184efe4733687e21aa98.png)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等
现代发酵技术
稀释分离法
现代发酵技术
平皿划线分离法
a.分区划线分离法
b.连续划线分离法
现代发酵技术
菌种筛选(初筛+复筛)
(1)平板筛选(初筛)
从产物角度出发
根据产物的性质有目的地设计培养基来筛选菌种
从形态角度出发
现代发酵技术
抑菌圈法
测试菌苔 含药物滤纸
抑菌圈
琼脂培养基
现代发酵技术
其他鉴定—毒性试验
自然界天然微生物可能产生毒素
据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
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 为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现代发酵技术
2、诱变育种
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 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育种 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现代发酵技术
二、菌种选育的主要目的
提高产量
改进质量
增加新品种 改善工艺条件
现代发酵技术
实
例
工业生产菌
不再分泌黄色色素
原始产生菌 青霉素产生菌产黄色色素
土霉素产生菌产大量泡沫
泡沫减少
红霉素产生菌不耐噬菌体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
遗传性能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低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现代发酵技术
3、理想的生产菌种
生长繁殖迅速; 产量高; 易培养; 发酵周期短; 耐噬菌体; 纯种。
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8f7ae685acfa1c7aa00ccd4.png)
发酵工程 工业生产水平的
生产菌种的性能 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
三个决定要素
生产设备
获得优良的生产菌种是实现高水平发酵工程工 业生产的第一环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第二节 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第三节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第五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六节 种子培养基及其制备
集的培养物到固体培养基,分离优势微生物的单
菌落。
移种时间是关键,应在所需菌占优势时移种。
连续富集培养(恒化式富集培养)
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来控制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 用于连续发酵生产的菌种选育特别适合。
固体培养基的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于分离酶产生菌,选择培养基中常含有所
需的基质,以便促使酶产生菌的生长,并在菌落
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 1. 目的:
变得可能。
2. 两种方案: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采用特定的有利于 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进行培养,使目的微生物 占优势,以实现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2)随机分离法: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 菌的信息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法进行分离。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酵母(既是微生物又是真核细胞)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 安全性好; 比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修饰蛋白的能力。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表达系统
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 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也可进行悬浮生长; CHO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
菌种的来源
![菌种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c671822f2f60ddccda38a028.png)
Fermentation Engi欢ne迎ering
光临 第二章 菌种的来源
主讲人:夏帆
第二章 菌种的来源(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工业化菌种的要求以及一些工业化生
产菌介绍;了解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掌握土样采集应注 意的问题,菌种的分离方法;掌握优良菌种应具备的基本 特性和菌种的选育、种子扩大培养。
23
D、极端环境条件下采样分离
极端微生物的采集。高热、高压、低温、强碱、 强酸及高渗透压等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长江大学生科院生物工程系
24 返回
三、标本的预处理
提高菌种分离的效率
●物理方法:加热(55℃,6min;100℃,1h;40℃ 2-6h)、 膜过滤法、离心法、空气搅拌法
●化学方法:含1%几丁质培养基、用CaCO3提高pH值进行 培养(链霉菌属)
20
A、不同的土壤特点
因土壤组成、有机物浓度、pH等条件的不同,微生物的 种群分布会非常不同。如菜园和农田常以细菌和放线菌较多 (偏碱);果园树根土壤中酵母菌含量较高(偏酸);动植物 残骸及腐殖土中霉菌较多;根瘤菌多在豆科植物根系土壤中分 离;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常在油田和石油炼油厂附近的土层中分 布最多。
α—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 和地衣芽孢杆菌等;
β-淀粉酶:米曲霉、巨大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等; 纤维素酶:木霉、青霉; 蛋白酶:黑曲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等。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长江大学生科院生物工程系
14 返回
§2 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土样采集应注意不同的土壤特点、
地理和气候条件,土样的采集方法; 生化反应分离法;种 子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解析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3375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f.png)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展醐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效劳的一门科学。
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根本组成局部?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局部: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答: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平安,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适宜的反响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构造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局部?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开展阶段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根本组成局部:(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5)产物别离和精制;(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1、自然界别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别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2、从环境中别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展富集?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其他防线菌生产的抗生素
其他生产的抗生素的防线菌有: 诺卡氏 其他生产的抗生素的防线菌有 : 菌 形 放 线 菌 ( Nocardioform Actinomycetes ) 、 游 动 放 线 菌 ( Actinoplanetes ) 及 足 分 枝 菌 (Maduromyetes)。
5、青霉属(Penicillum) 青霉属(
6、粘细菌(Myxobacteria) 粘细菌(
粘细菌次级代谢产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检 出率非常高,并且许多都是新发现的抗生素。 出率非常高 , 并且许多都是新发现的抗生素 。 如纤维素堆囊菌( 如纤维素堆囊菌 ( Sorangium cellulosum ) 产 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堆囊菌素、 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堆囊菌素、
四、有机酸
柠檬酸 :黑曲霉 ,酵母 (解脂假丝酵母 、解脂 复膜孢酵母季也蒙假丝酵母 ) 乳酸 :德氏乳杆菌 、赖氏乳杆菌 、植物乳杆 菌 、米根霉 苹果酸 :黄曲霉 、米曲霉 、寄生曲霉 、华根 无根根霉、 霉 、无根根霉、膜醭毕赤酵母 衣康酸 :土曲霉 、衣康酸曲霉、假丝酵母S-10 衣康酸曲霉、假丝酵母S
青霉菌属于腐生菌, 青霉菌属于腐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和 腐败的水果和蔬菜中。 腐败的水果和蔬菜中。 由于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抗生素青霉素是 中发现的, 由青霉属中的Penicillum notatum中发现的, 至今青霉素极其半合成抗生素仍是产量最大、 至今青霉素极其半合成抗生素仍是产量最大、 用途最广的抗生素, 用途最广的抗生素,因此青霉素在抗生素工 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 总称。它不是单种酶, 总称。它不是单种酶,而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 酶系。 酶系。 纤维素酶是由绿色木霉、康氏木霉、黑曲霉、 纤维素酶是由绿色木霉、康氏木霉、黑曲霉、 青霉和根霉等菌株经深层发酵制成的酶制剂产品。 青霉和根霉等菌株经深层发酵制成的酶制剂产品。 此外,漆斑霉、反刍动物瘤胃菌、嗜纤维菌、 此外,漆斑霉、反刍动物瘤胃菌、嗜纤维菌、产 黄纤维单孢菌、侧孢菌、黏细菌、 黄纤维单孢菌、侧孢菌、黏细菌、梭状芽孢杆菌 等也能产生纤维素酶。 等也能产生纤维素酶。
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
能产生抗生素的假单胞菌只有P.aeruginosa 两个种。 和P.fluorescens两个种。所产生的抗生素一般是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假单胞菌发酵产生维生素B12、丙氨酸、谷氨酸、 假单胞菌发酵产生维生素B12、丙氨酸、谷氨酸、 葡萄糖酸、色素、果胶酶、 酮基葡萄糖酸、 葡萄糖酸、色素、果胶酶、α-酮基葡萄糖酸、一 些抗生素及其他产品, 些抗生素及其他产品, 也能进行类固醇( 淄体) 的转化, 也能进行类固醇 ( 淄体 ) 的转化 , 有些菌株 可利用烃类生产菌体蛋白(SCP) 可利用烃类生产菌体蛋白(SCP)。
第一章: 第一章:菌种的来源
微生物的特性及工业微生物的要求 一些已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种的介绍 自然界中有目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一节 微生物的特性及工业微生物的要求
一、微生物的特性
体积小、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快、转化快 吸收快、 生长旺、 生长旺、繁殖快 易变异、 易变异、适应性强 种类多、 种类多、分布广
二、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微生物有谷氨酸棒杆菌、黄色 发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氨基酸的微生物有谷氨酸棒杆菌、 短杆菌、 积累DL 丙氨酸的嗜氨微杆菌及产生L DL短杆菌 、 积累 DL- 丙氨酸的嗜氨微杆菌及产生 L缬氨酸的乳酸发酵短杆菌。 缬氨酸的乳酸发酵短杆菌 。 谷氨酸棒杆菌和黄色 短杆菌是产生谷氨酸的菌种。 短杆菌是产生谷氨酸的菌种 。最初筛选得到的菌 种积累谷氨酸不超过30g/L。经改造超过100 30g/L 种积累谷氨酸不超过30g/L。经改造超过100 g/L 在氨基酸的工业生产中, 在氨基酸的工业生产中 , 一般应使用调节工 艺方法和改造野生型微生物来使氨基酸大量积累。 艺方法和改造野生型微生物来使氨基酸大量积累。
淀粉酶
α-淀粉酶;主要有枯草杆菌BF7658等菌株 淀粉酶;主要有枯草杆菌BF7658等菌株 BF7658 β-淀粉酶:此酶主要由巨大芽孢杆菌生产。 淀粉酶:此酶主要由巨大芽孢杆菌生产。 糖化酶:曲霉(佐美曲霉、泡盛曲霉)、根霉 雪白根霉德氏根霉) 拟内孢霉、红曲霉等。 (雪白根霉德氏根霉)、拟内孢霉、红曲霉等。 高温淀粉酶:生产菌种主要有白地霉等。 高温淀粉酶:生产菌种主要有白地霉等。 异淀粉酶:由产气气杆菌、 异淀粉酶:由产气气杆菌、芽孢杆菌及某些假单孢 杆菌
M.coralloides 产生的珊瑚粘菌素等。 产生的珊瑚粘菌素等。
具有抗真菌能力的琥苍菌素也是由纤维素 堆囊菌产生的。
7、生产抗生素的其他微生物
SQ26445 26445分离得到了 从葡萄杆菌 Gluconobacter SQ26445 分离得到了 磺胺净素(Sulfazecin) 属于磺酰基单环β 磺胺净素 ( Sulfazecin ) ,属于磺酰基单环 β- 内酰 胺类抗生素。 胺类抗生素。 农杆菌 Agrobacterium 、 色杆菌 Chromobacterium 、 纤维粘细菌 Cytophage 和曲挠杆菌 Flexibacter 的一 些种也能产生磺胺净素。 些种也能产生磺胺净素。 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和黄单胞菌 Zanthomonas 的某些菌株则能产生头孢菌素C 的某些菌株则能产生头孢菌素C。 是环孢A 木霉属的 Trichodermainflatum 是环孢 A 的产生 环孢A具有抗霉菌活性, 菌,环孢 A具有抗霉菌活性 ,更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器 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 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
3、链霉菌和链轮丝菌 、
链霉菌和链轮丝菌都属于放线菌, 链霉菌和链轮丝菌都属于放线菌,链霉菌的 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中,而且与土壤 中的有机大分子,如几丁质、 中的有机大分子,如几丁质、淀粉和纤维素等的 降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降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链霉菌也是几种重要的工业用酶的生产菌, 链霉菌也是几种重要的工业用酶的生产菌, 如葡萄糖异构酶、链霉蛋白酶及胆固醇氧化酶等。 如葡萄糖异构酶、链霉蛋白酶及胆固醇氧化酶等。 链霉菌是抗生素生产的主要菌株, 链霉菌是抗生素生产的主要菌株,它产生的 次级代谢产物数以千计,大多数都具有抗菌能力。 次级代谢产物数以千计,大多数都具有抗菌能力。
三、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
1、 蛋白酶: 蛋白酶:
酸性蛋白酶:常采用黑曲霉、米曲霉、根霉、 酸性蛋白酶:常采用黑曲霉、米曲霉、根霉、微 小毛霉、似青霉、青霉、血红色螺孔菌等菌株 小毛霉、似青霉、青霉、 中性蛋白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中性蛋白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米曲霉、栖土曲霉、灰色链霉菌、 蜡状芽孢杆菌、 米曲霉、 栖土曲霉、 灰色链霉菌、 微白色链霉菌、耐热性解蛋白质杆菌等菌株。 微白色链霉菌、耐热性解蛋白质杆菌等菌株。 碱性蛋白酶:由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 碱性蛋白酶:由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 米曲霉、栖土曲霉、灰色链霉菌、镰刀菌。 米曲霉、栖土曲霉、灰色链霉菌、镰刀菌。
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 地合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 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 好与致病菌无关) 好与致病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性 质相近的副产物极其它产物。 质相近的副产物极其它产物。
五、有机溶剂产生微生物
酒精发酵生产菌种: 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的 酒精发酵生产菌种: 作用引起的 丙酮丁醇生产菌种:有乙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丙酮丁醇生产菌种: )、糖丁基丙酮 (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糖丁基丙酮 梭菌( 梭菌(C.saccharobutylacetonicum)等。 甘油发酵生产菌种: 甘油发酵生产菌种:有多种微生物应用于发酵 生产甘油,绝大多数为酵母菌。 生产甘油,绝大多数为酵母菌。
诱变育种方法 现代的基因重组技术 如利用诱变育种方法选育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如利用诱变育种方法选育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运用此菌株进行氨基酸发酵限制所要求的氨基酸量, 运用此菌株进行氨基酸发酵限制所要求的氨基酸量, 这样就将反馈作用物浓度控制在反馈机制起作用的 浓度之下; 浓度之下; 利用诱变育种方法选育的抗反馈抑制和抗反馈 阻遏突变菌株可以消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作 用。使氨基酸的生成不受反馈调节的作用,从而大 使氨基酸的生成不受反馈调节的作用, 量积累氨基酸。
葡萄糖异构酶
可使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 使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 采用米苏里放线菌等菌种,经发酵制得。 用米苏里放线菌等菌种,经发酵制得。 用米苏里放线菌等菌种 葡萄糖异构酶用于制造果糖。 萄糖异构酶用于制造果糖。 萄糖异构酶用于制造果糖
脂 肪 酶
此酶由毕赤酵母、假丝酵母及扩展青 此酶由毕赤酵母、 霉等菌株深层发酵制成。 霉等菌株深层发酵制成。 该酶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工业、 该酶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工业、皮革 工业、食品工业等行业。 工业、食品工业等行业。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1、芽孢杆菌属(Bacillus) 、芽孢杆菌属( ) 芽孢杆菌产生的抗生素一般都属于多肽类抗生素, 芽孢杆菌产生的抗生素一般都属于多肽类抗生素, 芽孢杆菌也能产生非肽类抗生素. 芽孢杆菌也能产生非肽类抗生素. 芽孢杆菌产生的多肽抗生素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芽孢杆菌产生的多肽抗生素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早在1939 1939年就从 早在1939年就从B.brevis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了短杆菌 至今仍用于外用抗菌剂的配制;杆菌肽是1945 1945年 肽,至今仍用于外用抗菌剂的配制;杆菌肽是1945年 B.licheniformis分离得到的 分离得到的, 从B.licheniformis分离得到的,曾用于治疗链球菌的 严重感染,现在则限于外用抗菌剂及饲料添加剂. 严重感染,现在则限于外用抗菌剂及饲料添加剂. 芽孢杆菌在工业发酵中主要用于胞外蛋白酶类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