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安排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展开,通过引言部分介绍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在探讨了专题式教学模式的优势、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课程教学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课程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一门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研究,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课程将从理论的高度出发,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愈发显得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仅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讲人:刘颖杰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
一、课程要求
1.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部分32学时,4 学时为实践学时 2.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1)考试方式:开卷 (2)考试只允许携带笔记和教材,其他材 料一律不允许携带。 3.根据需要可适当做课堂笔记。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
二、主要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将主要内容分为: 当代中国国情、六大建设(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当代中国与世界
据此,本课程将设定为十讲, 并根据教学 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中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可结合教材的各个专题,深入地落实在以下一些内容中。
导论在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贯彻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几代共产党人和人民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成果,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顾海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学习目的和方法
导
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导 论
“分两步走”(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步)
——拯救和发展生产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中国共产党不但不害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
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 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 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 程……近代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 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是有用 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导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 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具有鲜明 的实践特色;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 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 进步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 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形式,我们 都不知道。”——列宁
导 论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力,束 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物”的解放。 上层建筑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的 自由度大大缩小,妨碍了“人”的解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根本上远离了马克思主义。
顾海良中特理论与实践大纲讲解-
• ——体现各层次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体 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步步高”的要求
9
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
•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教学 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是“教学 大纲”编写的重要目标
• ——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广 度,增强阐释的学理性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二): • “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的
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 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 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
16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三): • “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
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 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 践真知
28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15) •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 • • 参考文献
29
4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
中国的故事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 创造力、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
5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概要 2ppt课件
《大纲》的基本内容
• 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1)
•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
•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 •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大纲》的基本内容
•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 •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 •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4)
《大纲》的基本内容
•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7) •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 •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大纲》的基本内容
•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 •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 •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3、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指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 德·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提出的关于效率的 定义。
依据这一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 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 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以被看 成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 变动都已发生的经济。
思考题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 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 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 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 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 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 法。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 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 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引言本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理论来源以及实践的历史进程。
二、理论基础本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本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详细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本节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本节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特点、主要领域和重大改革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本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贡献和影响。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本节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八、总结与评价本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情况、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发展道路、实践探索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并能够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展望。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使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理论与教学实践
按照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的相关部署,原来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自2011年秋学期开始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之后教育部将此次调整推迟至2012年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关课程组成员自2010年秋学期就开始了新课程建设的资料搜集与准备工作,并多次召开教学研讨会和集体备课会,共同商讨了课程教学大纲和讲授的主要内容,完成了讲稿的撰写与课件的制作,比较充分地做好了向新课程过渡的准备,并按调整方案的原定计划于2011年秋学期面向硕士研究生全面开设了新课程。
现在看来,讲授的内容与新出版的教学大纲基本吻合,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新老课程的更替与过渡。
首轮授课结束后,尽管在学生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但也并非尽善尽美。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入手,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课教学必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然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研究”课也是如此。
结合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一直存在一种错误倾向:由于授课班级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又缺乏实践教学经费等种种原因,并未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 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 程”。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1875年的 《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 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
渊博的律师之家。先后就 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法律系,1841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
弗里得里希· 恩格斯
(1820——1895)出生于
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 家庭。1844年8月,马、恩 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 他们共同为创立科学社会
主义而奋斗的生涯。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马克思首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10 月发表的《共产主义向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
“不久以前,该报的一位巴黎记者竟异想天开,认为君
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 的控制之下。”
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3年5
月发表的《伦敦来信》中。“就在这个时候,受人轻视 和嘲笑的社会主义却沉着而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并逐渐 深入社会舆论。”
⑥ 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解释
邓小平同志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
明确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1818年5月5日出
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学识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四、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四、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跪进社会体制改革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欢迎友好型社会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四、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二、正确应对党执政面临的新可以新考验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第八讲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发展道路的广泛影响和重大意义结束语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2013年版)目录 (2)导论 (3)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34)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3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 (35)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36)1.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36)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36)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37)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8)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8)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39)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9)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40)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40)2.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40)3.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1)思考题 (41)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42)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4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4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4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43)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4)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目标 (44)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44)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45)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5)1.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45)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45)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46)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46)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47)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7)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7)4.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 (47)思考题 (48)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48)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49)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 (49)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内容 (49)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50)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50)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51)3.增强“四种意识” (52)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2)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53)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线 (53)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54)4.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54)思考题 (55)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55)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56)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56)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56)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57)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57)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57)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58)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58)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59)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59)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59)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60)思考题 (61)目录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理论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介绍一、课程名称沿革: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二、课程性质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四、教学时数、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学时:36学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考核方式:课堂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1、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3、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导论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问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意义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一)社会主义的涵义1.从词源上看,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原意是同伴、同伙的、善于社交的等。
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体等内含。
到近代,这一词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思是“社会的”。
这个形容词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socialism(社会主义)。
在英文中,socialism是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反义词。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价值观。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内涵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本教案共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基础、实践探索、问题与挑战以及展望未来。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提出背景- 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与特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史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独特性第二部分:实践探索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路径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 经济建设与改革成果- 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问题与挑战1. 内外环境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问题与难题- 社会矛盾与矛盾的特点- 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问题第四部分:展望未来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实现复兴的路径和策略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结语:本教案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实践探索的历史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和思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为全体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学位课。
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解读、研究和自学领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训练理论思维,开阔学术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水平。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属于政治理论基础课程。
3.开课学期与周学时/总学时:第1学期;2学时/32学时。
4.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教学以教育部编订的指导纲要为教学基本遵循,采取专题式教学,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多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指导研究习作等。
本课程课堂讲授分6个专题,每个专题讲4个学时,分两周完成。
从第2周开始,研究生院按照确定的学生分班名单,安排教师上课的时间、地点,思政部给予协调配合。
听课名单确定后,不得随意调课。
本次建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
8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分作16个班。
每周两学时,开课时间为16周。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自学为主,参加课程期末考试。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拟分作6个专题,专题内容如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2、社会主义本质若干问题研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研究;4、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我国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及实践若干问题研究;6、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第三讲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联系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课程
主要
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实验)环节
无
主要教材
序号
性质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课程类型1讲授类2.研讨类拟授课教师
王勇、刘志锁
课程总学时
36
开课学期
1
课程总学分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改革不同模式及其结果有全局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做出判断。联系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安排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一、指导思想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础上,针对“2011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开设的一门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学位课程。
课程既强调理论研究,更注重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调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十八大报告的内容为中心,遵循课程规律,体现课程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实践教学。
二、总体目的社会调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理论修养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能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认识、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践问题,达到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基本要求:1.态度端正。
认真搜集资料,眼睛向下;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2. 结构完整。
按照社会实践报告样表要求内容填写(见附件一)3.内容翔实。
调查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围绕明确的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结构完整, 2000字左右,以书面报告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怎样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四、调查内容:1.根据确定的参考选题进行调查(见附件三)。
2.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选题。
五、组织方式:因涉及学生人数多,无法集中组织。
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教案
【教案名称】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授课对象】高中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4.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世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堂互动、思维导图绘制等。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1 社会主义的起源1.2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1.3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程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意义第四部分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4.1.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4.2.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2.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2.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社会主义的起源1.导入: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课题问题: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的起源是什么?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是什么?2.讲授:1)社会主义的定义2)社会主义的起源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3.思维导图绘制:请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1.导入: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是什么?2.讲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3.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和思考,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一、指导思想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础上,针对“2011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开设的一门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学位课程。
课程既强调理论研究,更注重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调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十八大报告的内容为中心,遵循课程规律,体现课程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实践教学。
二、总体目的社会调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理论修养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能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认识、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践问题,达到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基本要求:1.态度端正。
认真搜集资料,眼睛向下;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2. 结构完整。
按照社会实践报告样表要求内容填写(见附件一)3.内容翔实。
调查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围绕明确的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结构完整, 2000字左右,以书面报告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怎样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四、调查内容:1.根据确定的参考选题进行调查(见附件三)。
2.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选题。
五、组织方式:因涉及学生人数多,无法集中组织。
本次社会实践实行分组、分散进行,每个小组最多6人,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行商定小组负责人及具体分工,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及时总结社会实践中的得与失,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实践调查报告。
六、时间安排:社会实践共12学时,具体时间为第14-第17周,第18周上课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书。
七、评分标准:1、得分要素:一是调研目的明确,围绕主题展开调查,特别鼓励学生能结合专业展开调查研究;二是时间、地点、对象和调查内容陈述详细;三是严格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不任意扩大调查范围;四是分析有理有据,结论正确;五是层次、段落清晰,语言通顺,无错别字,符合中文行文格式。
2、扣分环节:一是没有进行调查,凭空胡编乱造;二是内容与本次调研主题不符合,直接网络下载无关内容拼凑;三是任意扩大范围,没有对规定的主题、对象进行调研;四是抄袭、雷同;五是政治错误。
3、评分标准: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以小组为考核单元,以社会实践报告书为准,社会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具体评分标准分五个档次:1.优秀(36---40分):事先能够认真准备,实践报告完整详细,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良好 (32---35分):实践报告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充实,比较有条理,有一些细节,能写出自己的感悟,字数不少于1800字。
3.合格(24---31分):实践报告内容简单,记流水账,没有感悟,字数少于1800字。
4.不合格(23分以下):实践报告空洞无物,字数少于1500字。
5.不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书:0分。
八、注意事项:1.教师注意事项(1)任课教师充分说明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全体同学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
(2)安全教育与提示。
任课教师专门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前往调查目的地和返回学校路途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强调实践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认真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监督工作,促使学生认真对待社会实践;做好学生实践点评和考评工作,对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要充分肯定,对学生给予全班级的通报表扬;对社会实践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要客观指出,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做得更好。
2.学生注意事项(1)调查目的地选择。
因涉及学生人数较多,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对象及调查样本,原则上要求就近就地进行,也可以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实际进行调查。
(2)做好前期联系工作。
事前和调查目的地相关人员进行联系,双方完善活动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地的实际情况,沟通、协商调查的内容、时间、地点,请求目的地相关人员协调做好活动现场的相关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不至于使实践活动冷场。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事先和目的地协商,准备好实践调查所需要的物品,如海报、宣传展板、横幅、桌椅和扩音器材等,并做好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
九、未尽事宜:本课程社会实践处于探索阶段,未尽事宜,由任课老师或经教研室全体教师研究后,根据情况具体要求,适当安排。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研室2013年9月20日附件一: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践项目:实践成绩:任课教师:年月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研室制表实践主题实践时间实践地点独立进行()完成方式合作完成()(在相应括号内打“√”)学号姓名角色分工合作小组构成说明:1、合作小组成员最多6人。
2、合作小组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参加实践活动。
3、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实践报告。
实践主旨思想社会实践报告附页粘贴于后。
)怎样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行为科学,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怎样写好调研报告则是一个将行为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相结合、相统一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第一,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变化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要了解社会在如何发展,老百姓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创造了什么新鲜经验,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特别是通过制定政策去调节。
在确定调研的项目以后,还要做好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准备好调研提纲,明确所要进行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
第二,深入实际,广泛调查,详细地占有第一手资料。
调查中,一要“沉”,就是“沉”下去,沉到群众中,用心地听他们讲,切忌走马观花。
二要“谦”,就是以谦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请基层群众发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三要“实”,即坚定地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调查的对象讲实话,反映实际的情况。
对有关典型细节和数字要反复核实。
第三,要对记录的材料及时进行疏理,并不断进行交流。
在每次调查后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作一番梳理,看一看被调查的人员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素材是否全面,调查座谈的目的是否达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备用,哪些素材还要继续调查。
同时,几位调查者还可以经常交流一下,集思广益,提出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调查更深入,获得的真知灼见更多。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一是针对性强。
调查报告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经验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报告要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是典型性强。
调查报告是集中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因此,所选取的素材才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给全局工作提供借鉴。
三是调查报告一般采用第三人称。
在表达方式上大都采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用图表辅之;在内容上要求是有情况(包括经验、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特别是分析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没有分析,就没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没有观点。
三、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关于××××的调查报告”、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三)附件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照片等。
附件三:社会调查参考选题: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选题 1 (***地方)人口素质情况调查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此地人口素质基本情况,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调查。
调研提纲此地人口的基本学历、年龄结构等,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
选题 2 (***地:)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调查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1.掌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作理论上的分析3.提出进一步加强平衡发展的对策调研提纲1.选择一个典型进行总结2.平衡发展的意义3.平衡发展的措施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选题 1 对(***地方)农民收入来源的调查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深入农村,对于农民各方面的收入进行调查,这里的收入包括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分析农民收入来源,以此为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调研提纲1.正式职业收入来源2.副业收入来源3.隐性收入来源选题 2 (***地方)土地经营流转情况调查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此地土地经营流转情况,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调查。
调研提纲此地土地经营流转情况,有哪些好的方面存在那些问题,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选题 1 (***地方)村委会选举的观察与分析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选举过程是各类主体行为的聚合,表现为他们对选举,组织,操作和参与,而各类行为主体为什么会如此操作或参与选举,就需要对选举的深层背景进行解读,并对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操作调研提纲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影响选举的质量与程序1.乡村社会既有权力结构2.从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层面上剖析3.宏观政策与法制的影响4.其他二、对诸多因素之间,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尝试性地剖析选题 2 城市社区自治研究——以***地方调查为基础的分析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对社区组织主要是街道的调查,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走向调研提纲1.城市社区自治机制研究2.从社区个案分析中国社区自治的走向选题 3 (***地方)当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此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