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市场均衡
摘要
将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应用在劳动力市场中,分析了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种情况,在静态均衡中,分析了静态均衡形成的过程,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状态的影响;在动态均衡中,分析了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于均衡的影响。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劳动力供给
一、均衡的基本含义
(一)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1.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的均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它包含两方面,第一: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第二: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古典经济学,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将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生产要素的供需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用来考察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需及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需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分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静态均衡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完全抽调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动态分析则是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现代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均衡理论,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对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变量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均衡,将市场均衡条件一般化,用其来概括包括非市场经济的各种状态。其次,出现了凯恩斯失业均衡,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失业均衡这种状态虽然不满足“变量均等”的要求,但满足相互对立的任何一种力量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因为虽然失业工人想就业,但由于他们既不能改变工资率,有无法迫使工资率下扩大雇佣工人数,所以只能处于被迫失业状态。
(二)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供不应求。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
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包括质量、职业类别、地区分布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均衡。其标志为:第一,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第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数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此时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的决定。这种均衡,完全剔除市场经济中其他经济因素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只考虑工资即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根据上述可知,市场劳动力供给S和劳动力需求D与工资率w之间的经济
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即S=f(w); D=f(w)。
在图1中,横轴为就业量L,纵轴为工资率w,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S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对应纵轴上的每一种工资水平,沿水平方向做出一条直线,该直线会与劳动力供给曲线S和劳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由交点向横轴做垂线就会形成与其想对应的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之处就是均衡工资We,和均衡就业量Le。
图1 静态均衡的形成
如图1所示,当工资率为W1时,企业可以雇佣到La的劳动,企业处于均衡状态,但是,从劳动力供给方来看,却有LaLb的劳动力剩余,存在着改变现状的动力和要求,因此,该种状态不是均衡状态,必然使工资朝着We的方向运动。
当工资率为W3时,以价格W3作为供给价格的决策主体Lc可以实现就业,此时这部分劳动力实现了自身的均衡。但是,从需求方来看,市场的条件使其不能实现自身需求,仍有用工缺口。因此,需求方存在改变这种状态的动力和需求,使其工资率向We移动,最终形成均衡。
同时,劳动力供给曲线S,需求曲线D除e点以外的任何情况都存在着调整的空间,只有e点,才是均衡的,才能够实现没有基本的变化趋势的均衡状态,即:S=f(w);D=f(w);S=D;W=We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图2 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假设某职业的可替代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和工资提高,就可能导致一些人离开该市场,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成为S1。反之,如果有更多的人希望从事该职业,或可替代职业就业机会减少或工资下降,就可能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成为S2。
劳动力供给曲线变化后,W0不再是市场均衡工资率。在W0这一点,或者存在劳动力短缺,或者存在劳动力剩余。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图3 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资本供给的变动、产品需求的变动、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非工资因素的影响,都可能造成劳动力需求的变动。随着产品需求的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劳动力需求增加,供给和需求不再相等,劳动力市场出现短缺,从而迫使雇主提高工资,工资上升到W1,就业水平增加到L1。需求曲线左移,则表现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