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

合集下载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1898年中国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也称为“维 新运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废除科举制度、设 立新式学堂、加强军事建设等。
百日维新得到了部分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 对和清政府的动摇,最终失败。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 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详细描述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包括鼓励私人投资、建立商会和行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等。这些 改革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
军事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军事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主张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引进西方先 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提高国家的军 事实力。
详细描述
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政体可以平衡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的优点,既能保持国家的 统一和稳定,又能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维新派主张通过改革官制、推 行地方自治、制定宪法等措施,逐步实现君主立宪政体。
改革教育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建立现代化的教 育体系,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能力的人才。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民族主义运动,旨在保护和收回中国铁路权益。
保路运动的起因是:清政府为了偿还外债,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外国列强,引发了 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浪潮,最终导致了辛 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政府的覆灭。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政治改革,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维新思潮的原因、特点、内容、意义

戊戌维新思潮的原因、特点、内容、意义

一、戊戌维新思潮的成因甲午战争后,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以1895年4月“公车上书”为起点,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并转化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政治运动。

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潮又称作“戊戌思潮”。

戊戌思潮的兴起和高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渊源:第一,甲午战败的刺激。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遭到惨败,北洋海军全师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曾说“唤起吾国四千余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①(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1,中华书局,1935年版,1989年影印本,第113页)。

甲午战争中,作为涣涣大国的中国竟为“蓑尔岛夷”的日本所击败,割地赔款,创巨痛深,战时的虚骄自大被惨败带来的震惊和耻辱所代替。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各种显而易见的灾难更引起人们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

而日本之所以战胜中国,其原因就在于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因此只有效法日本,从政治制度领域入手实行变法,才能图强。

可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了中国思想界的空前觉醒。

第二,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矛盾的激化。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争夺筑路开矿权利、划分势力范围、强制借款,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维新派从挽救清王朝政治统治的角度出发,害怕再爆发一次农民起义,于是他们纷纷寻求挽救危局之法,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潮的高涨。

第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是变法维新思潮发展、高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排挤和束缚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代表的维新派,自然要求清政府实行变革,在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过去二三十年间,早期维新思潮的初步发展,西学东渐及中国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为变法维新思潮的高涨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五,光绪皇帝和帝党官僚如翁同新、徐致靖等人的支持,也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政治倔起和戊戌思潮勃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背景--民族危机与变法思潮 1.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加深; 2.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19世纪末期的维新思想 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 ②思想:经济;政治 2.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①康有为的思想: 理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 段 ②梁启超的思想; 《变法通议》;兴民权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背景--民族危机与变法思潮 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2.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①康有为的思想: ②梁启超的思想;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2.维新运动的展开 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 2.法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3.结局: 4.影响
客观上: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太强大
主观上:
(1)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
(2)改革速度太快,并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措 施
(3)维新派势单力薄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①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 有进步意义。 ②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 国性。 ③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⑤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领时代新风。
③谭嗣同:《仁学》 ④严复:《天演论》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维新运动的展开 ①组织学会和创办报刊 (1895.8—1898.9) A《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 B 强学会--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 C 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以救 亡图存相号召 ②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参考资料: /view/40208.htm 寒风ぷ萧╰雨 回答采纳率:32.2% 2010-05-09 13:29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编辑本段]失败根本原因 在西方列强加紧蚕食、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引到了满汉冲突这个核心问题上。那些满族官僚虽然昏聩无知,但对权力的变化却极为敏感。在他们看来,维新变法的实质不过是要把权力从他们手中夺走罢了。正如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描述的,“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意识到,无论变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都要让满族亲贵这个主要既得利益团体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可能丧失自己的特权,更有可能丧失三百年来一直把持的政权。改革固然是可以有利于国家的,但那些守旧派和既得利益者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九、维新变法

九、维新变法
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 么影响?并以中国为例,列举事件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 ①积极方面: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 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戊戌变法 ②消极方面:
日本的对外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
变法的背景、兴起
二 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失败及影响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创办报纸: 《中外纪闻》《国闻报》 《时务报》 ——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2)组织学会团体等: 南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3)成立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首要的,直接的 (1)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五、历史意义:
(1)自上而下的资~改良运动 1. 性质: (2)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思想启蒙运动(最主要)
2. 积极:
(1)是资~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进步性)
①政治上,通过改良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君主立宪制度,虽失败
但它是资~参与政权的开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
②经济上,要求在中国发展资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裁汰绿营
改革科举 制,废除 八股
思考:1.以上政治法令与维新派进行维新思想准备
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 等政治主张(局限性) 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 权”之上,反映了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
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你如何理 解梁启超这句话?
2.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社会结构调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需要调整社会政策,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
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需要加强 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承维新变法精神,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弘扬创新精神
维新变法时期倡导的创新精神, 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依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培养创 新意识和创新文化,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
维新派主张废除八股文,推行新 式教育,如设立小学、中学、大 学和女学等,以培养新式人才。
开展新闻出版事业
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和出版社,宣 传变法思想,如《时务报》、《国 闻报》等。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 础。
对社会意义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中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 束缚,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04
维新变法运动的反思和评价
维新变法运动的经验教训
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 改革
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为后来的辛 亥革命等社会变革提供了借鉴。
必须重视人民的力量
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等 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02
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和主张
思想启蒙和变法维新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启蒙思想
在清朝晚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逐渐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思想。
民族危机和变法图强
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人开始认识到需要进行变革,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的推动作用作者:陈远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5期早期维新派进行了长时间的思想宣传,推动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扩大变法的社会舆论,同时也为变法积蓄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作为维新派的先驱人物,虽然早期维新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康梁等人维新思想的形成。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从早期维新思想中吸收养分,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变法理论,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可见,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正是从早期维新派中吸取先进思想,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和自身的政治意愿进行创新,之后提出了变法的纲领与实际的政策,从而形成了一套全面的变法思想体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在戊戌变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拥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其对于变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一、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变法准备经济基础早期维新派非常注重学习西方先进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他们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不断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为变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工商富国观点,注重发展商务,对外要进行“商战”,对内要改变官僚垄断的局面,推广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其重点在于支持商民自己筹集资金办企业。

早期维新派在经济方面作出的这些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很多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为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经济支持。

当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手段以及武力手段压迫清政府时,在早期维新派的领导和鼓动之下,国内的民资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后来甲午海战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后来直接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变法运动。

二、通过宣传变法思想,扩大变法的舆论影响一方面,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思想。

研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

研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

研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
1. 维新变法思潮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动荡时期,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使得一些
有识之士意识到推进变法是救国救民的必经之路。

2. 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
在环境背景下,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

其主要思想是不拘一格、用人不疑、尊重法制、改革教育、改进政治制度和发展民族经济。


些虽然表述简单,实际上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希望通过真
正的改革完善现有的制度,来重建中国。

3. 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在维新变法的思想推动下,涌现了不少代表性的人物。

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林则徐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对中国制度的改革和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4. 维新变法的成果与限制
历时20年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推动了很多具有现代意义的制度
改革,如新学制度、海关税制、邮政电报等等,但由于种种因素,这
些改革效果不尽人意;而且,维新变法运动引起的反动势力也不容忽视,掀起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暴力风波。

5. 其他影响
尽管维新变法运动未能最终实现使中国从原有的封建落后中摆脱
出来,但这场思潮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上的重大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它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给中国思想史上的“白话文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思潮开辟了营造氛围的空间。

维新变法提纲

维新变法提纲

维新变法一、维新变法的背景1、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过渡;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2、社会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经济、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作为新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

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5、康有为多次上书,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变法的紧迫性,引起光绪帝重视;6、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具体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施政纲领二、新思想的演进1、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开眼看世界第一步;2、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下,试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统治3、早期维新派: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产生条件: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3、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4、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代表人物与思想○1康有为著作: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成果
维新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例如,光绪皇帝支持并颁布了一系列改 革法令,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军队等。这些措施对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封建制度 向现代化制度转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9世纪末,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基 础,这些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要 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权。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活动
01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推崇君主立宪制,主张“变法图强”。
重视法治建设
维新变法运动揭示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加强民主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民主化进程,保障公民的参与和选择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描述
维新派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们主张鼓励实业家投资兴办企业,提高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和自主性。
04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成果
实践
维新派通过发起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实现国家的现 代化和强大。他们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如设立议会、制定宪法、推行现代教育 等。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起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结束时间1898年9月21日目的学习西方,改革制度,发展工商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创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结果失败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序幕公车上书正式开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变法背景国际局势经济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也迅速强大起来。

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政治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

英、美等国实现了文官制度改革,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日趋完善。

这些国家都为中国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

国内局势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意、日、俄和葡萄牙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事件概述1896年(农历戊戌年)六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提倡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戊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因此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i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本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新政内容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政治上,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军事上,淘汰绿营,编练新军;添置船舰;扩充海军。

文化上,废除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遣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势力太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一次较量。

资本主义尽管在中国已经出现,但是基础还是非常薄弱,资产阶级也刚刚形成,很不成熟。

相比之下,封建统治阶级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还是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还都具有强大的势力。

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幻想是弱者的命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119个
680万
274个 1432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898.6.11-1898.9.21
类别
政治 经济
主要内容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级思想 教育
军事
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中国国内不同的阶级在救国救民道 路上都做过尝试。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农民阶 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 “洋务运动”。但是均遭失败。这时救亡图存 的重任就落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肩上。他们 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条道路能否行 得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资产阶级救国的 第一步:“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为变法而牺牲 的第一人——
谭嗣同
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说一说: “贼”指的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他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 谭嗣同
1、“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3、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 高尚,大义凛然。
后发动
变:
戊戌政
囚禁光绪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变法失败
变法的结局: 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 “百日维新”。 失败的标志:
戊戌政变
大清国慈禧皇太后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囚禁光绪的瀛台

戊戌维新运动及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及意义

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 - 9月21日)维新运动,又名戊戌运动,百日维新背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

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哀求光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

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中国当时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最弱小的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以及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十分强大,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没有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的经济及阶级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被扼杀,只有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逐渐兴起。

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

这100多家商办企业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大国中,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况且还有50家企业是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的力量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

再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据资料统计,1895年到1900年创办的资本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04家,资本总额估计为2300 万元。

第十五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3、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大同世界有三级行政:公政府、度政府、地 方自治局。全世界设一公政府,把地球分为 100个度,每度设度政府,度政府之下是地 方自治局,属基层行政单位。 三级行政机构只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管理机关 ,不是具有强制压迫性质的国家机器。 公政府的首脑是总统,由上下议员选举产生 ,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下设二十个部,部 长由精于业务、道德高尚的人经选举产生, 议员由人民公选。
康有为把他的历史进化论应用到政治上,形 成了他的维新改良思想。 他认为,封建主义君主制是据乱世,资本主 义君主立宪是升平世,而中国仍处于据乱世 的制度,因此,应当进行改革。 这样,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为维新变法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资产阶级民权观
在充分论证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后,康有为 又提出人性平等的资产阶级民权观,以论证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康有为的人权观包括人性平等的自然人性论 和君权民授的国家观。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康有为一直把富国养民教民、发展资本主义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富国之法:铁路、轮船、开矿、铸银、邮政 。 养民之法:务农、劝工、惠商、恤穷。 教民之法:设学校、开民智。
重视科技。 康有为认为,西方富强在于其重视科技,鼓 励创新。中西方对科技的态度不同,进而导 致富强之道相反。 康有为力主光绪劝募工商,奖励创新,根据 创新效用的大小而予以不同奖励,大者加官 晋爵,从而引导社会风气转变,带动科技发 展。(英国女王授爵)
(一)变易之法与进化论
变易之义作为变革理论根据之一。 康有为——“《周易》专明变易之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治理社会的规则也要随时而变,“圣人之为 法治也,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也”。 “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 王之变动,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

四、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瓜 分狂潮,维新派举起“民族爱国主义” 的大旗,号召“知他人的帝国主义来 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民族爱国主义 以抵制之。”《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P22。 发扬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奋起抵 制列强的侵略以挽浩劫而拯生灵。
2、“自上而下”的全变思想
近代中国,自龚自珍提出“更法”, 魏源主张“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思想 后,“变法”成为一种时尚。洋务派就关的器械技艺方面的引 进,其他有关科技、用人商务等方面的变 革始终停留在议论阶段,戊戌维新派对之 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洋务派的变法无 济于事。
3、“君民共主”的民权思想
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改变为君民共 主的政治制度,设议院订宪法,让新兴的 资产阶级(主要是其上层和正在向资产阶 级转化的地主阶级)参与国家政权,这是 维新思想家要求实行变法的实质内容。
早在《公车上书》中就提出在朝廷中设 置议郎以备皇帝顾问的主张,对议郎的选 举办法和任职资格作了规定:“公举博古 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略 分府县,约十万户而举一人,不论已仕未 仕,皆得充选。”
康有为预言日本“未加一矢”而占我国 台湾一省,必将刺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说:“诸夷以中国易欺也, 法人将向滇桂,英人将向藏、粤,俄人 将向新疆,德、奥、意、日、葡、荷皆 狡焉思启。”在北京强学会的成立宣言 中,康又指出“俄北瞰,英西啖,法南 瞵,日东耽”,中国面临着岌岌可危的 严峻形势。
梁还把专制与愚民、民权与智民联系 起来考察。但梁把开民智,兴民权的希望 寄托在支持和同情维新事业的开明官僚如 湖南巡抚陈宝箴等身上,他说:“欲兴民 权,宜先兴绅权”,“绅权固当务之急矣, 然他自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即今日欲 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尚不 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戊戌变法》第2册P551)

第8.3课 维新变法思想

第8.3课  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第8.3课
课标要求
1、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思 想主张及其评价; 2、掌握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及 思想主张; 3、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少 年 中 国 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 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 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纵有千古,横 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 我中国 少年,与国无疆!
4、评价:
积极: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
消极: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变法失败。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 思想相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 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29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
2、批判君权(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 国“)、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 的基础)
严复《天演论》 序(1896年)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 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 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 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 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 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 “物竞”、“淘汰”、“天择”等 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 “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 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维新变法的看法以及理由

维新变法的看法以及理由

维新变法的看法以及理由维新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改革运动。

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积极的角度探讨维新变法,并提出一些理由来支持我的观点。

维新变法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观念和理念。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落后,科技发展滞后。

维新变法提出了许多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的主张,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例如,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开设西学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观念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维新变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维新变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改革,包括推行新式法律制度、改革官僚机构、兴办新型企业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环境,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维新变法还倡导了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的觉醒和参与意识,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维新变法还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变革和更新。

维新变法倡导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借鉴外国先进制度和经验,使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接受。

这不仅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为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维新变法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人物,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维新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导致其最终未能取得完全成功。

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维新变法的推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反对。

保守势力对维新变法持强烈抵制态度,甚至进行了武装反抗。

另一方面,维新变法的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失误,如政策的不周全和执行不力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最终导致了维新变法的失败和夭折。

维新变法在中国晚清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观念和理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变革和更新。

第十六讲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六讲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

九界即九别:国界、级界、种界、形界
、家界、业界、乱界、类界、苦界等。 在这里康有为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一面。 B大同社会就是人人平等、万物普爱的 世界。人生来平等,尽量实现平等的社 会制度才是合理的。人的本性则是去苦 求乐的,显示了其积极的人本主义的内 容。提倡普爱众生。
(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
戊戌维新思潮 人物思想分析 一、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二、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三、严复的政治思想 四、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戊戌维新思潮
一、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原因 1、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构成戊戌维新思 潮兴起的直接原因。 日本的胜利使许多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 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对洋 务运动的反思。认为洋务运动的学习西 方只是“得其貌,失其真,慕其名,忘 其实”。盛行“皮毛说”。李鸿章成为 众矢之的。

3、提倡“民权”思想。戊戌维新思想对 传统的三纲五常 4、宣扬君主立宪制度。 5、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社 会学说和自然科学。

三、戊戌维新思潮的作用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不断展开。起 到了社会动员和理论指导的作用。 2、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思想 启蒙运动,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了民 主思想和民族国家观念。
不平等的原因的分析存在一些错误的 认识,因而也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解 决措施。如:一方面承认人种的优劣 ,一方面提倡种族平等,提出通过通 婚消除种族差别的方法,表明其平等 思想具有不彻底性和荒唐性的一面; 还有男女不平等的分析,归于家庭的 存在。
二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建筑在渐进
改良的进化论基础之上,反对革命 ,显示了要求民主自由而又害怕革 命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远大的理 想,另一面却是实现精神的缺乏。 “书成,既而思大同之治,恐非今 日所能骤行,骤行之恐适足以酿乱 ,故秘其稿不肯以示人”。(张伯桢 :《南海康先生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
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

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
①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
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
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
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
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C、谭嗣同。

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

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③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
②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
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