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片区控规文本、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充分体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2、体现分期实用性原则;
3、体现土地利用级差的原则;
4、体现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合理性及实施性原则;
5、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荆州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9月5日)
6、《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998年4月1日)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9、《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年)》
10、1:1000数字化地形图
11、国家相关规范及荆州市政府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1.0.4条规划目标:
以新修编的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划确定古城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调整功能、疏散人口、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将古城片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强化古城片区作为城市商业、娱乐、文化旅游中心的城市职能,保护与更新相结合,赋予古城片区新的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古城片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987.92公顷。

规划区共分13个街区,354个基本地块。

3、古城片区规划居住总人口8.6万人。

第1.0.6条规划适用范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管理权限。

1、本条文适用范围: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管理权限及内容即本规划涉及的内容。

第1.0.6条本文本与规划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二者不可分割。

第1.0.7条本文本第2.0.1条(2、3、4、5、7、8)、第5.0.2条(1)、第7.0.1条(2、3、4)为强制性条文。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及规定
第2.0.1条规定性指标:
1、用地性质:地块的土地用途,采用国家GBJ137-90标准的中、小类及《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中的补充分类规定。

2、建筑密度:地块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本规划建筑密度指标为上限值。

3、容积率: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本规划容积率指标为控制上限。

4、绿地率: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和用地面积的比率(%),本规划绿地率指标为控制下限。

5、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物高度的上限控制数值(m)。

建筑高度控制与地块
所在地块所在位置及城市空间景观设计有关。

6、交通出入口方向:指各地块内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位置。

本规划为建议设置的机动车出入口位置。

7、停车泊位:指地块内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的最小数量。

本规划停车位数不包括内部职工停车用车位数,标准停车泊位数按30m2/辆计。

8、建筑后退红线:指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和地块分界线的最小距离(m)。

第2.0.2条指导性指标
1、人口容量:规划至2020年古城片区人口规模为8.6万人。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应结合不同地段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综合设计,强化街景立面,但必须与古城整体风貌相协调。

3、建筑色彩要求:重点地段突出,但必须与古城片区整体建筑色彩协调。

4、其他环境要求:
(1)不同性质的建筑要求不同的环境配置,绿地、铺装、建筑小品应与之相协调。

(2)以“绿带”的理念建设主、次、支道路绿地景观,尽可能使道路绿化树种有所区别。

(3)注重城市艺术雕塑对城市形象的美化作用。

注重文化内涵,并与古城风格相吻合。

5、公共设施配套要求:各街坊、地块、基地内的配套设施项目、数量、位置等要求应符合分图图则的相关规定。

第2.0.3条土地使用强度控制(见表2-1)表2-1:土地使用强度控制表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3.0.1条地块划分原则:
划分地块以规划布局为依据,参照下列因素综合考虑:
1、用地功能性质的区别;
2、用地产权和使用边界;
3、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4、与开发规模尽可能一致。

第3.0.2条地块规模及数量:
根据地块划分原则,共划分354个基本地块。

第3.0.3条用地性质代码构成:该片区用地涉及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等7大类、22中类、37小类。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4.0.1条用地规划:
1、规划结构与功能组织:古城片区规划为“一环两轴七片区”的规划结构。

用地功能以文化旅游为主,辅以金融商贸、主题居住、配套服务。

2、各类用地布局(见表4-1):
①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31.7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3.46%。

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0.34%。

○4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用地、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等,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37.2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3.89%。

⑤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规划市政设施用地面积7.7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78%。

⑥绿化用地:规划公园、街头绿地、园林生产绿地等,规划绿化用地面积412.8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1.79%。

⑦特殊用地:规划军事用地,规划特殊用地面积6.2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0.63%。

表4-1:规划用地平衡表
古城内的西林湾路、卸甲山路、天问路、育才南巷、陶家巷、佑文街、通会桥路、左公街、拥军路、四达路、迎宾路、荆南西路、黄金堂路。

古城外的平安街、太湖港西路、太晖观路、金融街、太晖路、天胜街、银都路、水榭路、橘颂路、水产路、荆城路、健康路。

二级支路是允许通车的道路,作为古城车行交通的补充,主要包括:北湖路、江离路、育才北巷、爱民路、楚风街、机关路、中天路、张居正街、太湖港路等。

支路主要规划在人流较大的居住片区,起到辅助交通,划分地块的功能。

道路断面均采用一块板的形式,支路红线宽度控制在15米。

第5.0.2条交通设施规划
本规划各个不同功能地块配建停车标准必须按表5-1要求执行,特殊情况下不能满足时,应由建设单位申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补偿方式解决。

表5-1: 配建停车场(库)的标准
注:⑴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⑵其他各型机动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参照相关规范;
⑶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 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 2;
⑷地面自行车停车位宜为0.8~1.2m 2/辆;地下1.5~1.8m 2/辆。

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
第6.0.1条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1、规划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专业规划》
2、用水量预测
表6-1:给水量预测表 3、室外消防
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二次(片区规划人口10,5000人),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 ,沿道路布设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4、给水管网布局
给水管网成环网布置,给水干管沿区内干道布置,管径在DN300-DN800,管网末稍压力应不小于0.28MPa。

第6.0.2条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1、规划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荆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业规划》
2、排水体制:荆州城城区内排水为雨、污合流制,城区外排水为雨、污分流制。

城区内采用污水截流管截流后分两片。

北片污水通过污水泵站排入草市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

南片内便河路直排入人民南路污水干管内。

3、污水
(1)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0%计,约42288.8吨/日。

(2)污水流向:荆中路以北至318国道(北环路)范围内的污水沿支管汇入荆州大道(D800)和楚源大道(D700)的污水干管,排入草市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

荆中路以南至规划范围红线内的污水沿人民南路、西环路、荆秘路的污水干管排入城南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

(3)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的要求。

4、雨水
(1)规划指标及参数:
暴雨强度公式:q=684.7(1+0.854lgp)/t0.526
重现期P=1年,地面迳流系数0.6
(2)排水分区:片区排水格局基本是荆州城城区雨水排入护城河内,318国道(北环路)以南至太湖港雨水排入太湖港内,繁荣街以西至西环路雨水排入护城河内。

(3)管网布置:
沿片区干道布置排水干管,分地块支管接入。

(4)雨水流量:
(1)荆州城:本段汇水面积约453公顷,雨水流量约34000L/s。

片区内雨水分别由便河路(D1200)、荆东路(B*H1800*1400)、人民路(B*H1200*1000)、郢都路(D1000)、三义街(D900)、拥军路(D1000)雨水管(沟)直接排入护城河内
(2)318国道(北环路):本段汇水面积232公顷,雨水流量13900L/s。

片区内雨水分别由人民北路(B*H1600*1600)、桔颂街(D800)、得胜街(B*H1600*1200)、西环路(D1000)、云梦路(B*H3600*2200)、九阳大道(D1000)雨水管(沟)直接排入太湖港内。

(3)繁荣街至西环路:本段汇水面积56公顷,雨水流量2800L/s。

片区内雨水分别由荆秘路(D1000)、荆城路(D1000)雨水管直接排入护城河内。

第6.0.3条燃气工程设施规划
1、规划依椐
《荆州市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荆州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燃气规划》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荆州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08-2020)
2、现状能源结构
片区内沿着塔桥路有一条现状中压天然气管道,其余道路尚未建设天然气高中压管网。

所以该片区居民及商业用户的能源结构仍处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等多气源并存的格局。

3、气源规划
近期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远期为天然气。

4、输配管网规划
片区内燃气气源取自塔桥路现状中压燃气干管(DN300)及红门路、红星路、荆沙大道规划中压燃气干管(DN300),供气对象为居民及商业用户。

天然气输配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进入楼栋利用箱式调压。

中压管网设计压力0.4Mpa,运行压力0.3Mpa。

5、技术经济指标
居民耗热定额取60×104 Kcal/人·年,天然气低发热值8500Kcal/Nm3,用气不均匀系数取K月=1.2,K日=1.15,K时=3.0。

远期气化率100%,商业用气取居民用气量的30%,不考虑工业用气,片区内远期总用气量约为:28022.4NM3/日。

第6.0.4条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电力现状:
古城片区范围内现状供电电源点三个,为220KV纪南变电站、110KV龙潭变、110KV南门变。

古城片区内10KV配电网络结构落后,线路走向混乱,多为架空形式,10KV出线全部呈树枝状开式网向用户供电,运行灵活性和可靠性差。

3.用电负荷预测:
采用负荷密度法对古城片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各地块根据用地性质、负荷特征,并结合荆州市同类建设用地用电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居住用地用电:400KW/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用电:400KW/公顷
对外交通用地用电:200KW/公顷
道路广场用地用电:40KW/公顷
特殊用地用电:4000KW/公顷
市政设施用地用电:100KW/公顷
绿地用电:10KW/公顷
同时系数0.6
古城片区计算负荷:109100KW。

4.变电站规划:
古城区域由现状220KV纪南变、110KV南门变和110KV龙潭变供电,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规划新建220KV 荆西变,容量为三台18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110KV太晖观变,容量为三台5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

6.10KV线网规划:
近期调整和改造中低压配电网结构,规划新建太晖观110KV变电站10KV出线2回,负责太晖观单元的供电;110KV龙潭变10KV出线2回,负责繁荣街单元供电;110KV南门变10KV出线4回,负责古城内荆中路以南区域供电;220KV 纪南变10KV出线7回;负责古城内荆中路以北区域以及化工队单元、得胜街单元的供电。

各个区域合理安排10KV线路走向,加大线路截面,增加无功补偿,改善电压质量。

原则上10KV干线沿道路侧埋地敷设;10KV支线沿各个规划道路侧埋地敷设。

7、110KV网络规划:
规划的以220KV纪南变和220KV荆西变为电源支点,辐射110KV太晖观变、110KV龙潭变、110KV南门变;并分别在纪南变、荆西变、太晖观变和纪南变、龙潭变、荆西变之间形成环网线路进行供电,以确保荆西北区域内的电力质量。

8、380V/220V网络:
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台区或箱变为单元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

9、线路敷设方式:
本区内10KV线路规划采用电缆沿道路侧埋地敷设。

第6.0.4条电信工程设施规划
1、电信系统现状:
古城区域内通信线路主要为电缆架空敷设;但通信产业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市场的需求,线路多为架空,影响古城景观;邮电局所服务网点少。

2、弱电用户量预测:
依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固话用户进行预测,各地块根据用地性质、负荷特征,并结合荆州市同类建设用地固话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
居住用地:100门/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100门/公顷
特殊用地用电:50门/公顷
道路广场、绿地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10门/公顷
市政设施用地:50门/公顷
据此预测古城片区固定电话用户约为48700门,弱电用户约为39000端口;
4、电信网络规划:
本区电话、网络用户由现状的城南电信局出线覆盖;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通讯用户不断增长,本区电话、网络用户仍将由扩容后的城南电信交换局和规划的荆西电信局、城南电信局、御河电信局出线覆盖。

本区内邮政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1.0公里布置。

5、移动通讯规划:
古城片区主要以旅游业为主,移动通信用户远期将会达到一定数目,酌情规划在本区内建设相应数量的3G移动通信基站。

规划技术原则:
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线法,交接箱采用落地式布置在道路的两侧。

主干道上两侧各布置12孔,次干道和各规划道路单侧布置6孔。

各主次道路按100米间隔设置公用电话。

规划在本区内布置的各类通信电缆、光缆采用管道沿道路侧埋地敷设。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7.0.1条绿化及景观控制规划
1、古城片区内绿地由公园、西环路、太湖港、护城河、古城墙等沿线的公共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组成。

2、建设实施中,区级公园及临街带状公园的设置必须按图则执行,小区内公共绿地按不小于1平方米/人的要求实施。

3、各地块内绿地率指标必须达到图则规定的标准。

4、规划小区及组团公共绿地应配置相应的休闲、景观小品等设施及游憩场所其绿地率不得小于65%.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8.0.1条“五线”规划中本单元涉及红线、黄线、蓝线、绿线和紫线控制
1、红线规划控制:红线是用于界定单元内城市主、次干道、居住区级干道及广场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线。

2、黄线规划控制:黄线指用于界定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雨水污水、环卫、消防等市政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控制线。

本次规划将本片区内涉及的以上项目划定为黄线控制。

的核心是控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的用地范围,以保证满足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需要。

本次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位置划定紫线范围。

第九章 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第9.0.1条 各类使用性质用地适建要求(见表9-1) 表9-1 各类用地适建范围表
注:▲允许建设,○条件允许时经批准可建设,空 不允许建设。

第9.0.2条 建筑间距规定:
1、建筑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建筑间距除必需满足的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

第9.0.3条 建筑物退让规定:
1、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各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按表9-2执行。

沿道路两侧所建文化娱乐、办公及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主入口,无论是临近主干道或次干道、支路,在符合道路后退规定后,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分别再退6—10米,作为人流集散场地。

表9-2:各类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一览表
2、建筑后退相邻地块前线规定,根据建筑高度和消防要求确定;但均应符合《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二十二条执行。

3、建筑后退各类工程管线规定:指给水、雨水、污水、燃气、强电、弱电、热力等各种地上或地下管线建设项目。

管线平面布设与建筑(构)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规定执行。

4、建筑后退其它用地规定:
○1后退架空电力线每侧距离(考虑最大计算风偏):10KV后退4M、35KV 后退8M、110KV后退10M、220KV后退12米。

○2后退各种工程管线的距离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第9.0.4条容积率奖励与补偿规定:
1、提供连接两个建筑物的公共天桥或地道的、允许增加部分建筑工程。

2、提供部分公益用地(如社会停车场、公共绿地)允许在图侧规定的容积率上提高0.1-0.2。

3、提供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允许提高部分建筑面积。

4、获得容积率补偿的极限值,不得超过图侧规定的容积率的1.2倍,同时应满足日照要求。

第9.0.5条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管理规定:
1、交通设施管理规定:单元内道路网等级划分为四级,即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居住区级干道)、小区道路。

○1主干道及次干道的平交口应根据车流,流向等实际情况采用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的拓宽为3.5米,其进口车道的直线长度一般为40-70米,出口车道的直线一般为30-60米。

2、工程管线管理规定:
○1管线工程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符合城市基础设施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2管线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埋后浅埋的原则。

○3在城区重要地段、主要干道的道路工程建设时,各有关管线单位应按照管线综合规划配套的要求,同步建设。

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10.0.1条本规划图则与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必须按图则规定执行。

第10.0.2条本规划图图则由46张总图则和14张分图则组成。

第10.0.3条总图则由:区域位置关系图、规划范围及单元划分图、周边规划及建设情况分析图、土地使用现状图、人口容量现状分析图、公共设施现状分析图、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图、文化景观资源现状分布图、建筑风貌现状分析图、建筑质量现状分析图、建筑年代现状分析图、建筑高度现状分析图、视线通廊现状分析图、古城空间形态现状示意图、土地使用规划图、规划结构分析图、用地评价图、人口容量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古城保护规划图、高度控制规划图、视线通廊规划图、古城空间形态规划示意图、古城疏散规划图、旅游规划图、五线规划图、给水规划图、排水规划图、电力工程规划图、电信工程规划图、燃气规划图、地块编码图、重要地段城市设计示意图等图纸组成。

第10.0.4条分图则由14张分图图则组成。

分图图则主要内容有:地块编码、地块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入口方向、用地兼容性等。

第10.0.5条地块编码按街区——基本地块二级编写。

英文字母表示街区代码,阿拉伯数字代表地块代码。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11.0.1条临时使用土地除应遵循本规划有关规定外,须经荆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执行。

第11.0.2条规划区内用地征用按荆州市有关规定执行,征用土地面积应首先满足基本地块单元面积,达不到或超过的,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对基本地块细分或合并。

第11.0.3条凡需变更用地性质、用地界线的必须先提出调整规划,上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11.0.4条规划片区内的建设项目审批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审批规定执行。

第十二章附则
第12.0.1条本文本与图则自荆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12.0.2条本文本与图则未含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12.0.3条本文本的解释权属荆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部分图纸
第三部分说明书
荆州市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JINGZHOUSHI SHABEIXINQU KONGZHIXINGXIANGXIGUIHUA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现状分析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及目标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章土地使用强度与控制指标规划
第六章古城保护规划
第七章旅游景区规划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绿地景观规划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五线”控制规划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建议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概况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邻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质集散地。

其当中国南北交汇之域,冠荆山之余脉,襟长江而带四湖,气候宜人,景色清秀,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正是这优越的地理环境,哺育出了灿烂的荆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核心。

它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

回眸中国历史长河,荆州在每个时期都有其文化亮点。

.春秋战国时期,从楚文王元年“始都郢”,至楚倾襄王迁都陈,楚国共有20个楚王在此建都,历时411年;
.秦汉时期,荆州作为楚都的余光尚未散去,发达的农耕文明与济济人才便注定“亡秦必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荆州更显地域优势,成为南国军事重镇、长江流域的咽喉,“得荆州者得天下”成为天下英豪的战略共识。

.隋唐时期,荆州的佛道文化伴随着封建王朝的鼎盛,而昌显盛大景象;
.宋元时期的荆州,成为黄金水道的内陆港口,其码头文化,水利文化更为发达,文化名人辈出;
.明清时期,荆州为成长为成熟化的商业市镇,其商业文明在社会锐变中悄然兴起。

荆州从上古一路走来,历尽沧桑,也给我们留下灿烂的荆楚文化以及很多值得凭吊的历史遗迹。

仅荆州古城内外所遗存的旅游资源就相当丰富。

第二节规划背景
近年来,荆州市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不断改善的区域交通条件,城市建设发展迅猛,随着国家大环境大形势的变化,荆州市受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扩散的影响、中部崛起的宏观形势的驱动、湖北省对荆州市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等,荆州市再次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荆州市政府结合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确立了荆州市“农业立市、工业兴市、文化富市”的发展战略,而荆州古城片区作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是荆州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五大具有职能发展要求的特色片区之一,全市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区。

荆州古城片区位于荆州城区西北部,规划区总用地面积987.92公顷。

是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最为集中,同时也是保护与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部分。

荆州市为了保护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发展文化观光旅游,为荆州名城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于2002年编制了第一轮的古城控规,在此基础上,又于2006年针对古城人口密度过大、用地功能紊乱、古城风貌破坏严重等问题,编制了古城疏散规划,这两次规划的研究范围均集中在古城墙围合的区域内。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的规划从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适应和控制、指导古城片区的全面保护与更新工作,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行重新编制,使规划既有宏观上的控制,又有微观上的引导,以促进荆州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的协调进行。

第二章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为了实施名城保护规划,改善古城环境,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为了加强名城保护规划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荆州历史名城保护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