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描写都有哪些方法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描写都有哪些方法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描写是对句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赏析句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句子进行描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进行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结构分析法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从其结构入手,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衔接关系等方面,揭示句子的内在组织规律。

通过分析主谓宾结构,可以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推断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分析修饰成分,可以发现句子中的描绘和衬托,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通过分析衔接关系,可以理解句子中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把握句子的逻辑脉络。

二、修辞分析法修辞是句子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揭示句子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一个句子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形象和情感,增强对句子的感知和理解。

三、语言运用分析法句子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往往来自于语言的精准运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言运用,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细微含义和丰富内涵。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语搭配、病句修正、成语运用等方面,可以揭示句子的表现力和特色,增强对句子的欣赏和鉴赏。

四、背景分析法句子的语境往往决定了句子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分析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可以理解句子的特色和内涵。

通过分析句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增强对句子的共鸣和感悟。

以上是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深入揭示句子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赏析句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借鉴句子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尝试赏析句子,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开启对语文美的追求之旅。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赏析整个句子 还有赏析加点词语的那种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赏析整个句子 还有赏析加点词语的那种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赏析整个句子
还有赏析加点词语的那种
一、针对整个句子的赏析
语文赏析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其实要想掌握好语文赏析技巧,首先要熟悉这句话本身。

赏析句子,先要看清句子的主干部分,由此
考察句子的结构;是什么类型的句子,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释表达的
深层意义等。

比如:“君子和而不同”。

显而易见的,这句话看上去
是一个“对偶句”。

能够从它里面获得的道理使“君子”不畏惧他人
不同的看法,而是试着和谐、协调地去看待问题,试图把它们融合在
一起。

凡是致力于把和谐社会营造得更美好,把那些不同的、难以相
处的人们融为一体,君子和而不同,正是他们的境界。

二、针对点词赏析
点词赏析在语文赏析中也是一项技巧,它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发现
句子中出现的“点词”,而且要理解这些点词所表达的深刻概念。

例如,“青出于蓝”,这句话中的“青”体现的是真理的高尚,“蓝”
表达的是假象的庸俗,点词使这句话逆流而上,令人深思,它告诉我
们要不断超越自我,把理想的高尚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这里,青出于
蓝已经不再是一句安逸的格言,而是一句勉励人们不断发扬正气的座
右铭。

总之,语文赏析句子是一门乐趣,也是一项技巧,它要求我们不
仅要熟悉语文知识点,而且要有好的文字逻辑能力,以及精辟的文字
分析能力,这些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才能掌握好有效的赏析技巧,深刻领会句子中的蕴涵。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11
参考格式:本句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 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 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 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 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
2
赏析句子的常见题型
1:请简要赏析文中某某句。 2:某某句写得妙吗,妙在何处? 3:谈谈你对文中某某句子的理解? 4:某某句子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 “” 5:某某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6:某某句子有何作用? ......
3
赏析句子的切入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的
描写方法的角度 说明方法的角度的角 表达方法的角度 子 关键词语的角度
绿的浓淡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 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2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 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 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
例题分析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 语句。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 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
5
例题分析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1小学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1、掌握修辞手法掌握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如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排比能加强气势,强化情感;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更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等。

然后抓住该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加以分析就能手到擒来,如上面所示的例句。

2、掌握一定的句式要掌握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整句与散句等的特点和作用。

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和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倒装句出于表达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正常次序颠倒过来;双重否定句表达强烈的肯定语气;而整句与散句的结合则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等。

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轻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描写就句式的角度来看,整散结合,行文有参差之美,有音韵之感,如茵春草呈现在眼前,勃勃生机跃然纸上,读来情致盎然。

3、揣摩选词炼句特别要揣摩动词、形容词、介词、拟声词、叠词等。

这些词在表情达意上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文章中呈现独特的风采,品析这些词语往往能起到出奇出新的效果。

如:“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

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摊上。

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品味这一句既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也可从视觉和听觉入手,还可以从拟声词“毕毕剥剥”入手。

这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南疆热浪滚滚的情景。

4、掌握表现手法许多美文极尽各种表现手法去描摹事物,传达情感。

如动与静的描写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描写相结合等。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模板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模板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模板
1. 主题概括句:本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了整个文段的主题,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和概括。

通过把握主题概括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修辞手法句:本句突出了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文篇的艺术表现力和阅读的美感。

3. 作者观点句:本句摘录了作者在文中明确表达的观点,这是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价值观。

理解作者观点对于深入理解文段内容和思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 形象描写句:本句选取了文中生动有力的描写,通过形象描写句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文中的情境和氛围,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5. 作品风格句:本句突出了作品的风格特点,如唯美、悲壮、幽默等,揭示了作品的整体色彩和独特魅力。

6. 叙事结构句:本句简要概括了文中的叙事结构,如并列、串联、倒叙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事件的逻辑关系。

7. 思想感情句:本句选取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通过思想感情句能够了解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8. 结尾总结句:本句对文段进行了总结和结尾,一方面强化了文段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另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或启发。

以上句式模板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从中提取和归纳句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赏析文段。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句子,其中都有它内在的逻辑,想要彻底读懂就必须对句子进行分析鉴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

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一第一步:察言观色,细审题目所谓“察言观色”就是让一定要明确地看清题目、深入地理解题目。

中学语文赏析句子满分答题技巧

中学语文赏析句子满分答题技巧

中学语文赏析句子满分答题技巧在中学语文考试中,赏析句子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给定的句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以展示对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理解。

要在这类题目中获得满分,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1.仔细阅读句子:首先,学生需要认真阅读给定的句子,确保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赏析句子的重要线索。

2.分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赏析句子的重要元素。

学生需要识别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3.理解深层含义:除了字面意思,句子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学生需要思考句子所传达的情感、态度或主题,并理解这些深层含义如何与整篇文章或文化背景相联系。

4.结合上下文:句子不能脱离其所在的文本和背景。

学生需要将句子放在其所在的段落、文章或文化背景中进行赏析,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5.有条理地表达:在答题时,学生需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赏析。

可以先简要概括句子的意思,然后分析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最后结合上下文进行解读。

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可以帮助阅卷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赏析。

6.练习和反馈:要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练习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子和赏析方法,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来改进自己的答题技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赏析句子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每个学生的理解和赏析都是独特的,只要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有可能获得满分。

因此,学生在答题时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背诵或模仿他人的答案。

通过掌握以上技巧,并结合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可以在中学语文赏析句子的题目中表现出色,获得满分。

七年级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七年级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七年级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七年级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句子含义: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这是赏析句子的基础。

这包括对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进行解析。

2.分析修辞手法: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赏析句子时,要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效果。

3.感受语言风格: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在句子中会有所体现。

赏析句子时,要注意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幽默诙谐、庄重严肃等。

4.探究深层含义:除了表面的含义,句子往往还包含深层的含义或情感。

赏析句子时,要尝试理解并探究这些深层含义,如作者的情感态度、人生哲理等。

5.联系上下文:句子是文章的一部分,它的含义和效果往往与上下文有关。

赏析句子时,要将其放在整个文章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赏析。

6.对比与类比:在赏析句子时,可以尝试与其他句子或文章进行对比或类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特点和价值。

7.总结与反思:最后,要对赏析的句子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自己在赏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句子赏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2)找出表达效果: ....写出了..... (内容)(3)表现了/赞美了....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判断修辞(具体判断)+表达作用+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方法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方法范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方法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归纳总结高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语文古诗鉴赏的答题模板在做高中古诗鉴赏时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边塞诗:常见表现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思念念家之情。

或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陆游的《渔家傲》闺怨诗: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闺中女子的生活、闲愁、孤独寂寞。

闺中思人。

以描写、抒情为主。

写法有渲染、抑扬等。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高中语文赏析句子解题技巧羁旅诗:主要表现旅人的旅途寂寞愁思与艰辛,以及在外漂泊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咏古诗:写景或叙事,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及对于古人、事件的评论。

常用的写法是借古讽今,或曲折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牧《泊秦淮》、《赤壁怀古》;山水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对景物的赞美喜爱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自得;青春易逝的伤感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一、仔细品味词语的用法句子是一门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极为丰富,句子的意义和韵味也千差万别。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赏析句子是培养语感和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句子赏析的方法。

句子的意义往往体现在词语的意义上,因此仔细品味词语的用法,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非常有帮助。

在句子中,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同是形容词,但“美丽”和“优美”之间就有着细微的差别。

小学生们在赏析句子时,可以通过对比相似词语的用法,来学习如何使用词语。

二、分析句子的结构句子的结构与其意义紧密相连,只有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句子的目的。

在分析句子的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是指句子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主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也可以通过问句、倒装等方式出现在句子的其他部分。

2.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表示主语所做的动作、身份、状态等的部分。

谓语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

3.宾语宾语通常是句子中谓语所作用的对象,也可以被叫做是动作的承受者。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词类,在句子中位置通常在谓语之后。

4.状语状语可以对谓语、宾语、主语等成分起到修饰的作用。

常见的状语有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原因状语等。

综上所述,分析句子的结构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小学生们应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

三、采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小学生在赏析句子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整体感知”的方法。

只有全面地把握句子的主题、情境和内在逻辑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为了做到“整体感知”,小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重复朗读整个句子小学生可以重复朗读整个句子,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朗读中,还可以注意音调、语气、停顿等方面,更加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注重上下文的联系句子是与上下文密切相关的,只有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在进行句子赏析之前,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

句子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部分。

其中,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是表示人、事物或动物的名词或代词。

谓语则是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具体对象。

2. 注重句子的语境和背景在进行句子赏析时,还要注重句子的语境和背景。

语境是指句子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等。

背景是指句子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了解句子所处的语境和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3. 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进行句子赏析时,还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决定了句子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需要掌握各种语法成分的作用和区分能力。

例如,要判断一个单词是名词还是动词,要分析一个句子中各个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作用顺序等。

4. 注意句子的节奏和韵律除了结构和语法外,要注意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指句子中各个部分的长短、快慢的变化,如长短句的交替,重音的位置等。

韵律是指句子中的音乐美感,如押韵、反复、重复等。

注意句子的节奏和韵律,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感觉和表达意图。

5. 突出句子的重点和亮点在句子赏析时,还需要突出句子的重点和亮点。

句子中的重点通常是指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而亮点则是指作者用语的新颖或独特之处。

要突出句子的重点和亮点,需要仔细阅读、反复推敲,从句子中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对应母题,理解作者的表意。

6. 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理解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当遇到一些含深意的句子时,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它,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例如,遇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句子,我们需要知道“绿水青山”是指自然环境,了解它的意义,理解作者倡导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吁。

总之,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句子,从句子的词汇、语法、韵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初二语文说明文赏析句子

初二语文说明文赏析句子

初二语文说明文赏析句子
初二语文的说明文赏析句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入手。

比如,说明文中常常使用简练明了的句子结构,以便清晰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信息。

例如,“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

”这样的句子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一个观点,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入手。

说明文通常会涉及科学知识、社会现象、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其中的句子可能涉及到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比如,“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节约利用。

”这样的句子不仅传达了关于水资源的重要性,也呼吁人们应该节约用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入手。

说明文中的句子可能会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比如,“时间就像流水,它不停地流逝,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这样的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初二语文的说明文赏析句子应该具有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传达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达到文章的表现和说服的目的。

高考语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套路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细,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语文如何赏析句子

语文如何赏析句子

语文如何赏析句子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的眼睛。

例句5:“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6:“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语文赏析句子的方法: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赏析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对比的作用:通过xx与xx相比,突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2016年泰州中考19题,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赏析:“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2.从句式的特点赏析。

常见的句式有:矛盾句、点睛句、双重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等。

(1)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2)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3)散句整句整句是指语言形式匀整,结构大致相同的一组句子,主要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

其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是指句式不同、长短参差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

例句5:“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

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3.从句子的位置赏析。

(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点题;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营造氛围);内容上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⑦突出文章……的主题等。

(2)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接上文;③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照应前文、题目、开头;④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与上文(或者下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内容上⑤引出文章……的内容;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增强感染力;⑦突出文章……的主题。

(3)语段在文章结尾的作用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或题目或文中……;内容上;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震撼(不一定有);④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⑤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⑥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⑦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注意问号)。

4.抓住关键词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7:泰州2013年中考19(1)请说出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牵”的理解。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牵牛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完全被牵牛花所吸引,所陶醉,抒发了“她”对牵牛花的喜爱、迷恋之情。

例句8:泰州2013年中考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

赏析: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赏析:两次使用“一……就……”,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我对家的依恋,对母亲的爱之深,依恋之深。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

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

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联想、想像、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伏笔和铺垫、以小见大、前后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例句9:“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3)其他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二、多角度赏析句子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

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0:“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社戏》)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化静为动,写出了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表现了去看社戏时激动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3. 从描写角度赏析:运用环境描写,作者从嗅觉、触觉、视觉多个角度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烘托了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激动之情。

三、总结:在做赏析之前,不妨先回归原位,理解分析: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

之后,再组织语言,按照一般表述格式陈述:怎么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摘录)等词语,(对偶句,倒装等)句式,理解句子含义;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为什么写:要有原文意识主题意识。

体会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