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doc

合集下载

傣族舞教学大纲

傣族舞教学大纲

傣族舞教学大纲傣族舞是中国云南省傣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傣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鲜明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眼球。

本文将为您介绍傣族舞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民族舞蹈。

一、教学目标傣族舞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使其能够自如地表达傣族舞的特点和魅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熟练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2. 理解并表达傣族舞的情感和意境;3. 提升舞蹈的协调性和肢体表达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傣族舞教学内容的全面准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以下是傣族舞教学的内容要点:1. 基本舞蹈动作:傣族舞有丰富的基本舞蹈动作,包括手臂的划拳、揉手、托手等动作,以及身体的扭转、转身、踏步等动作。

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2. 舞蹈组合: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后,将学习如何将这些动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舞蹈编排。

通过模仿和练习,学习者将掌握傣族舞的基本编舞技巧,并能够自主创作简单的舞蹈片段。

3. 舞蹈情感表达:傣族舞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来传递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学习者需要通过体验和理解傣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与舞蹈的情感大致相符的心理感受,来更好地表达舞蹈的内涵。

4. 舞台表演技巧:傣族舞一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舞台表演技巧,比如队形的调整、角度的把握、舞蹈道具的运用等,来提升舞台表演的效果。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舞台搭建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舞台表演环境。

三、教学方法傣族舞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适用于傣族舞教学的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民族民间舞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舞蹈,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民间舞蹈。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特点、风格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了解其风格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中国民族民间舞2.外国民族民间舞3.民间舞的表演与编导4.民间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舞蹈技巧和舞蹈理论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

— 1 —2.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舞蹈练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提高其舞蹈表演能力。

3.小组练习:通过小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表演与编导:通过表演和编导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5.辅助教材:使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练习情况、小组表演等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舞蹈表演、编导作品、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4周):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课程,包括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主要民族舞蹈。

2.第二阶段(5-8周):外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课程,包括印度舞、泰国舞、日本舞等。

3.第三阶段(9-12周):舞蹈表演与编导课程,学生开始尝试创作简单的舞蹈作品。

4.第四阶段(13-16周):深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外国民族民间舞,以更多的表演和编导练习为主。

— 2 —5.第五阶段(17-18周):期末考试和总结,学生展示他们在学期内学习的成果。

七、教学资源需求1.教材:需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等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籍。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一、引言哈萨克风情舞蹈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特点,介绍其教学大纲,以及如何通过教学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

二、哈萨克风情舞蹈的特点1. 独特的舞蹈风格哈萨克风情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而闻名,充满了草原上的豪情壮丽和民族特色。

舞蹈动作流畅而优美,充满了力量感和韵律感,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

2. 丰富的文化内涵哈萨克风情舞蹈融合了哈萨克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通过舞蹈动作、服装和音乐等元素,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舞蹈中常常出现的马步、马鞭等元素,象征着哈萨克族人民对马的崇拜和依赖。

三、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1. 基础动作训练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进行基础动作的训练。

包括舞蹈基本步伐、手臂和身体的协调动作等。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基本动作的技巧和节奏感。

2. 舞蹈技巧培养在掌握基础动作后,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舞蹈技巧。

包括舞蹈的转身、跳跃、旋转等技巧的训练。

这些技巧的掌握将为学生在表演中展现更多的舞蹈韵律和动感提供支持。

3. 舞蹈编排与创作在基础动作和技巧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舞蹈编排与创作。

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编排方法和创作技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融入到舞蹈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达。

4. 舞台表演与演出舞台表演与演出是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同时,舞台表演也是学生展示自己舞蹈成果的机会,通过演出可以更好地传递哈萨克风情舞蹈的魅力和内涵。

四、传承与发扬哈萨克风情舞蹈哈萨克风情舞蹈作为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舞蹈传递这些内涵。

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舞蹈交流与合作,与其他民族舞蹈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民族舞蹈身体训练教案

民族舞蹈身体训练教案

民族舞蹈身体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民族舞蹈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舞蹈的身体训练和舞蹈技巧的提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

1.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身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现。

4.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如舞蹈的动作、服饰、音乐等方面的特点。

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族舞蹈的看法和感受。

2.身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热身运动,进行一些基本的拉伸和放松动作,使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2)基本舞蹈动作的练习,如站姿、步伐、转身、跳跃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3)舞蹈姿势的练习,通过一些特定的舞蹈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现。

(1)学习具体的舞蹈动作,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具体的舞蹈动作,如手臂的动作、腿部的动作等。

(2)舞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逐步提高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美感。

(3)舞蹈动作的表现,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动作的表现,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表演能力。

4.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1)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通过一些具体的舞蹈作品,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2)舞蹈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行舞蹈情感的表达,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团队合作的训练,通过一些团体舞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技巧。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感;2.培养幼儿舞蹈表现力和协调性;3.增进幼儿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触和理解。

教学内容1.民族舞蹈动作介绍:手舞、足舞、身舞;2.节奏感训练:采用乐器和音乐节拍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辅助行进、转圈等基本步伐的练习;3.舞蹈编排:通过练习和模仿,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幼儿能够将所学动作进行整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手舞训练:手臂平举,手指张开,伴随音乐摆动手臂和双手,强化掌握节奏感的同时,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2.音乐练习:通过音乐节拍和乐器演奏,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音乐节奏及节拍;3.足舞动作练习:学习步伐和跳跃动作,如行进、左右齐步、四方转圈等;4.舞蹈编排:通过以上所学,编排一首简单的民族舞蹈。

第二节课1.节拍和音乐节奏训练:使用乐器演奏来帮助幼儿感受节拍,训练幼儿听音乐的能力;2.手舞和足舞动作加强:对于上次所学动作进行加强和提高,如手舞加入旋转动作,足舞加入踏步和跳跃动作;3.舞蹈编排:根据本节课所学进行调整和修改,完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民族舞蹈;4.小结: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第三节课1.身体舞蹈练习:学习腰部摆动、手臂伸展等动作,强化幼儿对于“身体表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舞蹈编排:将上次课所学的舞蹈和本节课的身体舞蹈进行组合,编排成相对较为复杂的民族舞蹈;3.总结:对于本次课的舞蹈进行展示和总结。

教学方法1.面授式课堂,融合体操和舞蹈元素;2.组合教学,以动作组合、舞蹈编排为主;3.创意教学,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性动作设计和编排。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性评估;2.进行小测验,测试幼儿对于民族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理解;3.展示舞蹈,根据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资源1.教师所带乐器;2.风格多样、能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民族舞蹈视频。

总结本文档为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旨在引导幼儿通过民族舞蹈学习,了解并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民族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教案【教案一】主题:民族舞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民族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加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通过具体舞蹈动作的学习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一种具体的民族舞蹈动作;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4.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图文资料介绍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 带领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民族舞蹈视频。

2. 民族舞蹈动作的学习与练习(30分钟)- 选择一种具体的民族舞蹈,例如西藏舞蹈;- 分解舞蹈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与节奏。

3. 舞蹈小组合作创编(4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编一段短小的民族舞蹈;- 引导学生在创编过程中融入各自的创意和理解;-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编的舞蹈,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4. 民族舞蹈的欣赏与分享(20分钟)- 邀请一些有民族舞蹈经验的人士到教室进行舞蹈表演;- 学生观看演出,并与表演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程度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2. 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民族舞蹈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3. 学生舞蹈表现力: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编舞蹈时的表现力和技巧;4. 学生的舞蹈作品:评价学生创编的舞蹈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到舞蹈表演现场观看专业民族舞蹈演出;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舞蹈比赛或文化活动。

教案结束。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胶州秧歌教学大纲

胶州秧歌教学大纲

胶州秧歌教学大纲一、胶州秧歌教学大纲概述胶州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秧歌舞蹈的表演,可以展现胶州地区的民俗风情,传递历史文化的积淀,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胶州秧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秧歌舞蹈的技艺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胶州秧歌的起源、发展和地方特色,理解秧歌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学习秧歌舞蹈的基本姿势、步伐和动作,培养舞蹈的基本功;3.提高学生的舞蹈协作能力和表演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通过秧歌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1.胶州秧歌的起源与发展a.胶州秧歌的传统意义和地方特色;b.秧歌舞蹈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秧歌舞蹈基本技术a.站姿与站立平衡的训练;b.步伐与转身的基本动作;c.手部和臂部的舞蹈表现技巧;d.舞蹈节奏与音乐融合的训练。

3.胶州秧歌经典曲目a.学习并演练胶州秧歌的经典曲目;b.了解每个曲目的含义和舞蹈表现形式;c.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自己的秧歌舞蹈。

4.秧歌表演的舞台礼仪a.学习舞台上的表演礼仪和规范动作;b.培养舞蹈演员的仪态和形象塑造能力;c.了解舞蹈服装与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示范,学生模仿跟随;2.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编排与表演;3.视频展示:观看经典秧歌舞蹈表演视频,进行欣赏和学习;4.音乐配合:通过选取适合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技巧掌握和团队协作等进行评价;2.作品展示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的秧歌舞蹈作品进行评价;3.舞台演出评价: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与舞蹈技巧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相关书籍:提供有关胶州秧歌的历史、文化和技艺方面的图书资料;2.音乐配乐:选择经典的胶州秧歌舞蹈音乐,供学生学习和表演使用;3.舞蹈服装和道具:提供适合秧歌表演的服装和道具。

民族舞教学大纲

民族舞教学大纲

民族舞教学大纲一、引言民族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族舞,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舞教学工作,制定本《民族舞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脉络的了解和民族舞艺术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民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自我表达和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舞蹈姿势、舞蹈步法、舞蹈表演技巧等。

2. 民族舞的学习与创作学习经典的民族舞作品,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并通过学习加入自己的创意,展示个人表达能力。

3. 民族舞的舞台表演通过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所学的民族舞蹈,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2. 视听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录像和音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创作和表演民族舞蹈。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综合评价通过组织演出、舞蹈比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音乐资源收集精选的民族舞音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音乐资源。

2. 影像资源收集民族舞表演录像和经典舞蹈作品的演出视频,为学生的观摩和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七、教学实施计划根据本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

八、教学保障1. 舞蹈教室学校应提供专门的舞蹈教室,保障教学的场地和硬件设施。

2. 教师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舞蹈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学校支持学校应给予舞蹈教学工作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为舞蹈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学计划篇一: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躲族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1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中国舞蹈课程大纲

中国舞蹈课程大纲

中国舞蹈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中国舞蹈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理解与欣赏,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中国舞蹈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估方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三、课程内容1. 中国舞蹈文化导论学生将学习中国舞蹈的历史、发展、特点和风格,包括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不同形式。

学习重点:- 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不同地区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 中国舞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小组演示。

2. 舞蹈基础训练学生将通过基本舞蹈训练课程,提高舞蹈基本功和技巧。

学习重点:- 舞蹈姿势、舞步和身体控制技巧。

- 舞蹈节奏和音乐感。

- 舞蹈表情与面部表达。

- 舞蹈协调性和舞台表演技巧。

评估方式:技能测试和舞蹈表演评估。

3. 中国古典舞基础学生将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学习重点:- 古典舞的手势和身体动作。

- 古典舞的舞步和舞蹈组合。

- 古典舞的服装和化妆。

- 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和舞台修养。

评估方式:技能测试和古典舞表演评估。

4. 中国民间舞基础学生将学习中国主要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和特点。

学习重点:- 不同地区的民间舞风格和特点。

- 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形式。

- 民间舞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评估方式:技能测试和民间舞表演评估。

5. 中国现代舞基础学生将学习中国现代舞的形式、技巧和风格。

学习重点:- 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 现代舞的身体控制和舞蹈特色。

- 现代舞的音乐选择和舞蹈编排。

- 现代舞的演出与创作。

评估方式:技能测试和现代舞表演评估。

四、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态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评估方式:教师观察和评价。

2. 技能测试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和技巧进行测试。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一、前言。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全国各地小学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为教学内容,如蒙古舞、藏族舞、汉族舞等;2.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3. 结合民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示范教学,老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2. 结合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节奏感;3. 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体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注重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达情感,增强表演力。

五、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集体表演、个人表演等;2. 不仅注重学生舞蹈技巧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舞蹈实战能力。

六、教学保障。

1.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场地和设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2. 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学指导;3. 学校要加强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七、总结。

小学民族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第一节:导言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舞蹈爱好者的技巧和审美能力,制定一份完善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舞。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情感,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肢体形态、动作技巧、舞蹈节奏感和表演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 通过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民族民间舞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基础舞蹈技巧训练1.1 身体形态训练:包括站姿、手臂的使用、头颈的控制等;1.2 动作技巧训练:包括跳跃、转身、步伐等基本动作的训练;1.3 舞蹈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配合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节奏感的敏感度;1.4 舞台表演训练:包括演技、面向观众的表演技巧等。

2. 民族舞蹈学习2.1 中国主要民族舞蹈概述:对主要的民族舞蹈进行介绍,包括舞蹈风格、动作特点和表演形式等;2.2 民族舞蹈基础练习:选取几种典型的民族舞蹈,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和舞蹈组合的学习;2.3 民族舞蹈创作: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族舞蹈后,进行创作和编排,展示个人的才艺和创新能力。

3. 民间舞蹈学习3.1 民间舞蹈类型介绍:对主要的民间舞蹈进行分类和介绍,包括地域性的舞蹈和节庆性的舞蹈等;3.2 民间舞蹈动作学习:选择几种典型的民间舞蹈,进行动作的学习和掌握;3.3 民间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间舞蹈后,进行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第四节: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模仿学习;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视频教学:利用舞蹈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4. 舞蹈比赛和展示: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中国舞培训计划教学大纲

中国舞培训计划教学大纲

中国舞培训计划教学大纲一、总则中国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舞蹈的代表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学生掌握中国舞的基本功,了解中国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舞的热爱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培训目标1. 对中国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有一定了解;2. 掌握中国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和基本功;3. 了解中国舞的表演技巧和演出规范;4.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表现能力;5.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6. 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中国舞的历史和文化1.1 中国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中国舞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1.3 中国舞的传统与现代发展。

2. 中国舞的基本功训练2.1 基本舞蹈动作:步伐、姿态、手势、眼神等;2.2 基本功训练:柔韧性、力量、身体协调等;2.3 舞蹈表演技巧:身韵、动态、情感等。

3. 中国舞的经典作品3.1 雷峰塔舞;3.2 拾紫连香舞;3.3 阿拉伯舞;3.4 小旋风舞等。

4. 表演技巧训练4.1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4.2 角色表演的技巧;4.3 团队合作的意识。

5. 舞蹈编排与排练5.1 舞蹈编排的方法与技巧;5.2 舞蹈排练的要求与规范;5.3 舞蹈演出的流程与程序。

6. 舞蹈艺术欣赏与鉴赏6.1 欣赏中国舞的经典作品;6.2 学习舞蹈鉴赏的方法与技巧;6.3 提高舞蹈艺术的审美水平。

四、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的舞蹈教师授课,讲解中国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和舞蹈动作练习。

2. 实践训练在课外安排实践训练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演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3. 培训考核定期进行培训成果检测和考核评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五、教学要求1. 热爱中国舞,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潜力;2.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3. 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4. 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和舞蹈表现力;5. 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引言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完善的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全面、系统的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舞蹈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1)舞蹈基础知识:包括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流派等;(2)舞蹈技能训练:包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等方面的训练;(3)舞蹈表演技巧:包括舞台表演、情感表达和舞蹈编排等方面的技巧培养;(4)舞蹈创作能力培养:通过创作作品或修改现有作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3.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学生观摩并模仿;(2)分组合作法:学生根据能力和兴趣分组,进行合作练习和编排;(3)个性辅导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 评估和反馈定期进行学生表演和考核,评估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大纲1. 教学目标本舞蹈教学大纲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学时安排,逐步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

2. 教学内容(1)舞蹈基础知识:分阶段介绍舞蹈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流派,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2)舞蹈技能训练:分阶段进行基本舞蹈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巧;(3)舞蹈表演技巧:通过演绎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舞蹈作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4)舞蹈创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修改和演出舞蹈作品,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

3. 教学安排(1)基础知识教学:每周2学时,安排在课堂上讲解并辅以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2)技能训练:每周3学时,通过跳舞练习和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巧;(3)舞蹈表演:每学期安排舞蹈作品的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4)创作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并安排相应的演出和评价。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浓厚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独特魅力,制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大纲目标《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大纲的目标包括:1. 掌握基本技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巧,包括舞姿、舞步、舞蹈节奏等。

2. 理解舞蹈内涵: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理解民族民间舞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能够用舞蹈语言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情绪。

3. 培养艺术修养: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舞蹈的艺术修养,包括形象、气质、舞台表演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分类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功训练:包括舞姿的塑造、身体的柔韧性训练、舞蹈节奏的掌握等。

2. 舞蹈技巧训练:包括舞步的学习、旋转、跳跃、转身等舞蹈基本技巧的训练。

3. 舞蹈编排与表演: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舞蹈编排和舞台表演的技巧,能够将舞蹈表演得生动、形象和符合艺术要求。

4. 舞蹈欣赏与研究:学生应该通过欣赏和研究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提高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来示范舞蹈动作,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2. 分组合作教学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训练。

3. 录像观摩教学法:学生观看舞蹈教学视频,进行观摩学习,矫正和改进舞蹈动作。

4. 个别指导教学法: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大纲课程名称民族民间舞课程名称(英文):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课程学分:课程分类:必修(必修或选修)开设学期:适用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中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

通过课程的教学,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传统民族审美心理,掌握各民族舞蹈形态。

锻炼学生舞蹈表现力,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肢体协调性。

达到培养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能教、会演、善科研的高素质音乐舞蹈人才为目的。

一是通过对动律的分解练习准确把握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分析民舞动态,以身体训练为基点,这是舞蹈作为人体艺术最基本的基础教育形式。

建立在身体运动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产生的不同舞蹈风格的反馈以及不同风格体现的适应能力上,强调不同文化构成所产生的不同“动”的原理与身体不同律动的表现。

二是通过不同民族舞段的训练掌握民间舞的动韵、节奏,坚持以民间民俗传统为本的原则,不断的对课堂与舞台民间舞进行修正,传承发展中国民间舞。

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民间舞,掌握基本形态,解放肢体。

让学生从外在舞蹈动作模仿转变到内心传情达意,并准确的把握各民族风格、特点。

课堂理论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以及利用多媒体获取民间文化和新的知识。

四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学期课时分配合计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五、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教学宗旨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别步位3大八字位二持巾法1攥手巾边2满把攥巾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基本动律1前后动律2上下动律3划圆动律第三节稳相1双叉腰2双扣手3双护头4双护胸5双推山6单扶肘第四节步伐1前踢步2后踢步3旁踢步4顿步5双颤步6走场步7跳踢步8抬提步第五节手巾花一里外绕花1单臂花2双臂花3交替花大小4蝴蝶花5小展翅6蚌壳花7肩上花8缠头花二片花1里片花2外片花3小五花4立片花第六节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逐一至五鼓二鼓相1顺风旗2叉腰单推掌3叉腰单托掌第七节组合1动律组合2双颤步组合3顿步组合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云南花灯教学宗旨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练习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秀气的风格和舒适的心理特征进而正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

第一节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一持扇法1三指捏扇2握扇3五指夹扇4扣扇二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三脚位1正步位2踏步位四基本动律1小崴动律2正崴动律3反崴动律第二节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一小崴步二正崴步1平崴步2柔踩步三反崴步四跳踮步1吸跳踮步2撩跳踮步五小俏步六十字步1小崴2正崴3反崴第三节基本扇花一团扇1团扇放扇2团扇别扇二握扇1搬扇三扣扇1推扇2提撩扇3耳旁绕花四摆扇五扛扇第四节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一小鱼抢水二荷花爱莲三崖鹰展翅四蜻蜓点水五月光花六喜鹊登枝第五节组合1小崴组合2正崴组合3跳踮步组合4走场二年级第一学期蒙古族舞教学宗旨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把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特征。

正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体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灵敏, 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八字位3点步位二脚形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三基本体态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四手形1五指平伸2自然张开3握空心拳五手位1胯前按2体后端3斜下4平手5斜上6叉腰7勒马第二节动律一绕圆动律二拧转动律第三节肩部动作一1硬肩单双2柔肩3笑肩4耸肩5碎肩第四节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一1硬腕2甩手3绕手4弹拨手5绕腕6提压腕7柔臂马鞭动作1提鞭手2扬鞭手3绕鞭手第五节步伐一基本步伐1平步2点步3错步4垫步5迂回步6碎步二马步1立掌步2轻骑步硬软3刨地步4跺步5跑马步6旁伸步7摇篮步8走马步9跺掌步第六节舞姿一勒马式二扬鞭勒马式三抽鞭勒马式四套马式第七节组合(8----9周完成)一胸背体态动律二硬腕三肩组合四柔臂五马步安徽花鼓灯女班教学宗旨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活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就是活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体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一脚位 1 正步位2踏步位3点步位4八字位二持扇法1握扇2夹扇三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四基本动律1划圆动律2上下动律3三点头动律4倾拧动律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一步伐1碎步进退横2起步3风柳步4簸箕步5颤点步6双环步7筛子步8别步9车水步10蹭步11单拐弯二扇花1舀扇2挽扇3摆扇4绕扇第三节舞姿一端针匾二凤凰单展翅三腰中盘带四荷花爱莲五手搭凉棚六凤凰穿天第四节组合(16----18周完成)一风摆柳组合二扇花组合三倾拧组合四步伐组合男班教材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活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气力最后“突射”的动态。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1正步位2八字位3点地位二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收腹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1倾拧动律2划圆动律3上下动律四手形1握空拳2掌式四指并拢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一鼓架子1打虎式2扁担式3顶天立地4霸王举鼎5浪子踢球6狮子回头7金鸡独立8扛包式9二郎担山二步伐1踩锣步2双环步3双环探步4跑场步5赶步6碎步第三节第三节打腿类第四节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突发第五节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第六节一二起腿二里外拐蹁腿三小五腿四缠丝腿第七节第八节第四节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第九节一头鼓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三二起腿接小五腿第十节第十一节第五节组合第十二节一步伐组合二打腿组合二年级第二学期维吾尔族舞教学宗旨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的开”的风格正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正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串始终在活动中快速的旋转忽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踏步位3点步位4八字位二手形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2握空心拳四指握拇指出三手位1叉腰2斜前手位3横手位4顶手位5托帽手位6 扶胸礼位7背手位四基本体态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立腰挺胸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摇身二颤三移颈第三节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一垫步二三步一抬三进退步四自由步五两步一踏六跺移步七滑冲步八三步一点第四节与步伐配合的上体动作一垫步1叉腰式 2 托帽式3猫洗脸4双背手5扶胸式二进退步1波浪手2摊绕手3点腕手4叉腰式5扶胸式6背手式7托帽式三三步一抬1叉腰式2托腮手3扛撩手4托帽手第五节组合(7----9周完成)一体态动律组合二步伐组合三赛乃姆四刀郎组合胶州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的“碾拧抻韧”等风格特点男性把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稳沉抻韧”等特点。

正确的把握山东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在舞蹈中要突出“扭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脚下的抬重落轻走飘始终贯串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从碾拧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整体协调一致。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接内容10----11周完成)一脚位1丁字位2小八字位3正步位4踏步位二脚形1自然脚形2快脚三持扇法1五指握扇2五指扣扇3五指夹扇4三指捏扇四基本体态倒丁字位对3点上体拧至1点呈三道弯体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