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称工效学或人机学,是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
起源和发展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古希腊,当时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尽量使工作适应工人”的理念。
然而,真正系统地研究人体工程学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开始对士兵的工作环境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效率和生产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体工程学逐渐从军事领域延伸到了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
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工程学基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人的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工程学原理:1.人体姿势:人体姿势对工作效率和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肌肉疲劳和不适感,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办公环境中,正确调整椅子和桌面的高度可以使人脊椎保持自然曲线,减少长时间坐姿造成的不适。
2.手臂和手的运动:手和手臂的运动对于某些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工作台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可以减少手臂和手的负荷,减轻肌肉疲劳和关节压力。
3.眼睛和头部的位置:正确调整屏幕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和颈部的压力。
目前,很多人在办公室里长时间盯着计算机屏幕工作,不合理的屏幕设置可能导致眼睛干涩、视力下降和颈椎疼痛等问题。
4.工作环境设计:工作环境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需求。
例如,在生产线上布置标有符号的控制面板和工具箱,可以减少操作员的操作错误和工作压力。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人体工程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办公环境在办公环境中,人体工程学研究主要关注人的坐姿、工作台高度、键盘和鼠标布局等方面。
合理调整办公家具的高度和角度可以减少颈椎、腰椎和手腕的压力,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
2. 交通工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需要考虑驾驶员和乘客的人体工程学因素。
人体工程学课程总结答案
《人体工程学》课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简史第1节人体工程学的学术用语1、什么叫人体工程学(人体工效学)?人体工程学又叫人类工学或者人类工程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以人-机-环境关系为研究的对象,以实测、统计、分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2)心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知觉、注意、错觉等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3)环境心理学: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及环境行为的特征及规律;(4)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在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分尺寸来确定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的一门科学3、研究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是什么?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人的工作效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4、“人、机、环境”三大要素(Important)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及其和环境的能力都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机是指机器,但比一般的技术术语的含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
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2节人体工程学产生的历史背景5、人体工程学发展的由来人体工程学是由人体测量学发展而来的,6、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人体工程学的萌芽期----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情况: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二)人体工程学的初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情况:工作疲劳和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发挥人在战争中的有效作用问题,当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照明等物质环境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人体工程学的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发展情况:在充分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使设计参数适应人的这些特性•(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体工程学发展情况:研究渗入各个领域,人体工程学在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应用第3节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前景第4节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7、在室内及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主要有哪些作用?(Important)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要使室内空间舒适,就要懂得人的知觉特性及人体活动的各种功能尺寸,及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特点。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体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2.人体工程学的称谓:西欧---工效学、人类工程学,美国---人类因素学、人类因素工程学和工程心理学,日本---人间工程学,中国---人机工程学、功效学、人机学、人体工程学。
3.人体工程学的人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1. 以工具的“可用性”为设计目的,工具要适应认得胜利能力、视听能力和身体尺寸,应当把操作者看成是有价值观念和有行动目的;2. 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健康,把设计思想和设计标准从机器技术中心论转换向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3. 减少造成人的精神压力的紧张源,使人机界面的操作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方式,改进设计中的隐性错误,同时增加界面的审美性,达到人与机器应当相互补充的一个目标; 4.注意特殊人群的研究。
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用具符合其特点,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公共生活设施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在设计中渗透人文属性;5.更为人性化的材料技术的研发;6. 智能产品的人性化服务。
4.什么是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尺寸和人体的体积、重量等其它物理特征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特点和差异,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为设计提供测量数据。
5.人体尺寸是指:用专用的仪器在人体上的特定起点、止点或经过点,沿特定测量方向测得的尺寸。
6.人体测量的数据中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尺寸和小于或等于该尺寸的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7.静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
动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测量,重点是测量人在执行某种动作时的形态特征。
8.设计门:第九十五百分位紧急出口:九十九百分位门铃电灯开关:五十百分位柜台高度:五十百分位座椅高度:五百分位9.人体尺度的差异有哪些:1.因年龄引起的差异。
人体工程学概述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研究内容
STUDY CONTENT
1. 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 本知识。 2. 心理学——研究感觉、知觉、 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 密性、向光性等概念。 3. 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和环境 的交互作用,刺激与效应,信 息的传递与反馈,环境行为特 征和规律等知识。 4. 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 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其 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内 容
CONTENT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内 容
CONTENT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内 容
CONTENT
3.家庭活动特征: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内 容
CONTENT
4. 空间秩序:通过统 计分析,按照人的 生活习性、活动特 征、行为规律进行 模拟化,用图形表 达出来,这就是居 住行为的空间秩序 模式;这是一种对 户内活动行为空间 关系的预测,以往 我们称之为功能分 析图或功能流程图。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
RESIDENT BEHAVIOR AND INTERIOR DESIGN
人体工程学
释义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 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 (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 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 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 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 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 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 间与工作研究学。人体工程学诞生于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
而坐面过宽的话,使用者的双臂肯定会 向外张开,坐得久的话,这会令使用者 感到疲劳。再次,把桌子之间响铃距离 延伸宽200-300MM,使用耐脏的饰面 板作为桌子选材,尽量少使用刨花板等 易脏易藏污纳垢的材料;另外把椅子的 平面放水平或略微向后倾斜,以增强舒 适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使用 软垫覆盖于木板上,使用最实惠的材料, 最精巧的设计来解决桌椅的问题。
通过查询《中国人体立姿尺寸》,可知87.8cm— 102cm 适合中间90% 的男性使用者,82.3cm— 94.7cm 适合中间 90%的女性使用者。对于这种高度 设 计,只要制作高度就固定,为满足更多的人的需 求,一般采用第 50 百分位的数 据,即男性为 94.8cm,女性为88.4cm
在确定工作台、餐桌等多人使用时的位置时,宽度 的设计要适应人体尺寸以 及假设的人们在洗衣过程 中所具有的各种姿势,例如人的胳膊不可避免的伸 出来 等。在人体测量方面,要考虑大个子的人体最 大的宽度,因此,这个最佳宽度建 议为76.2cm,最 小宽度为61cm。
寝室凳子
分析: 1凳子面四周成圆角,长时间坐会引起大腿下部不适, 导致使用者将一腿叠不另一腿之上,以缓解腿部的挤 压。 2为硬质座椅,无铺垫和饰面。久坐后导致臀 部疼痛。 3无背椅,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腰部疼痛,肩部疼痛。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往往会涉及到两个专业的理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在装修过程中知道这两个学问中的一些学问是很重要的。
在一些论文中,有人认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属于同一概念。
本文意在简洁阐述和介绍,并不构成对理论的争议。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熟悉,并将有关的学问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人体工程学的最大课题就是尺寸的问题。
通过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肩膀宽约在60Omln左右,所以当我们要设计一条过道要容纳两个人的就得是1200mm宽。
而这条过道仅仅能确保一人行进,一人侧避的状况下,过道就得是900n三宽。
在装修家具时,我们知道厨柜需要多高,写字台需要多高,床需要多长,这些数据都不是随便定夺的,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出来的,具有肯定的普遍通用性的。
人体工程学并不仅仅是供应一个一般性数据的学科,它还是一门优化人类环境的学问,通过它,人们可以设计越来越舒适的沙发和床垫,也能设计出更便利的工作制服。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1、人体尺寸;2、人体作业域;3、家具设施常见尺寸;4、建筑尺度法律规范5、视觉心理和空间。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也称人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
人因工程是研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人与工具、环境、设施、用户、机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人的事物和环境,以及人在使用这些关系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在人因工程中,人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尽可能使整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有很好的协作。
通俗点说,就是设计的东西,要在人的力量和本能极限之内,并得以合理使用。
我们用电脑时,有时候我们想删掉一个文件,操作后,windows系统会弹出一个警告框问你:的确要把“xXX〃放入回收站吗?是/否。
人体工程学
二、人体工程学发展历史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
二、人体工程学发展历史
第三阶段:人——机器——环境 20世纪60年代以后 首先在美英两国,继而欧洲许多国家开展人类工效学的研究
世博英国馆
人体工程学发展里程碑
国外: 1950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工效学会,其名称 为“英国人类工效协会”。 1957年9月美国政府创办了“人的因素学会”。 1961年建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 1964年日本建立了“日本人间工学会”。 国内: 1989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下设安全 与环境等专业学会,1991年1月成为“国际人类工效 学协会”正式成员。
机器
环境
即定义主要内容为:
① ②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如 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 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四、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系统中的人 研究人体尺度、运动能力、生理及心理要求、对物理环境的 感受性、对社会环境的感受性等; 工作系统中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 显示器:仪表、信号、显示屏等; 操纵器:各种机具的操纵部分、杆、钮、盘、轮、踏板等; 机具:家具、设备等; 环境控制如何适应人的使用 普通环境:建筑与室内空间环境的体量、照明、温度、湿度、 空气质量、声音等; 特殊环境:如高温、高压、振动、噪声、辐射、污染环境等。
感觉类 型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 觉 深部感 觉 平衡感 觉 感觉器官 眼 耳 鼻腔顶部嗅细 胞 舌面上的味蕾 皮肤及皮下组 织 机体神经和关 节 半规管 适宜刺激
可见光 一定频率范围的声 波 挥发的和飞散的物 质 被唾液溶解的物质 物理和化学物质对 皮肤的作用 物质对机体的作用 运动刺激和位置变 化
人体工程学学习总结
人体工程学学习总结【篇一:人体工程学心得】人体工程学学习心得人体工程,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
工效学,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旳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
人体工程学联络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措施,研究人体构造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旳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旳身心活动规定,获得最佳旳使用效能,其目旳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旳互相关系。
本次课程旳学习,我只能说自己弄懂了什么是人体工程学,但要实目前实际应用中对所学知识旳灵活运用,仍需加倍努力和实践。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而设计就是以人为本旳,设计要发明友好、发明进步,实现“人——机——环境”旳最佳组合状态,于是人体工程学课程旳指导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家居设计有两个基本要素: 1 、实用 2 、美观,家俱做为家居旳一种重要构成部分仍然需要遵照这规则。
家俱并不是只要好看就行,还要使用起来舒适以便。
人旳身体有一定尺度,活动范围有一定旳程度,坐、立、卧、行中每一种活动均有一定旳规律,目前旳室内家俱设计正是要根据人旳基本尺度关系去发明生活中使用旳物品,因而人在室内旳活动、举手投足、坐卧行走才会舒适自然,根据规律去设计与人有关旳空间和物体,其成果才会是友好、完美旳。
人体工程学重视旳“ 以人为本” ,讲求一切为人服务,强调人类旳衣、食、住、行,从人旳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旳前提下考虑其他原因。
例如桌椅旳高度、柜子旳高度、沙发旳舒适度等均离不开人体旳尺度及适应度,这也正符合了现代人对家居生活越来越高旳规定。
在接下来旳学习中不停地理解学习中不停地翻阅资料,在课程作业中规定我们通过实际测量详细旳空间来理解人体工程学旳知识,于是我们几人将自己旳宿舍进行了细致旳测量,并通过这些数据理解有关人体工程学中波及到旳知识,人体工程学我们旳桌椅、书桌、衣柜等均有着亲密旳联络,对于我们室内设计专业来说那是必须要学好旳!!通过这门课旳学习,我觉得不管什么样旳课,都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学到!也让我深刻旳理解到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旳重要关系!【篇二:人体工程学小结】人体工程学小结学习《人体工程学》这门课,让我深刻旳理解到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旳重要关系。
人体工程学中的感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中的感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n101301116 韦琪娜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比如思维,情绪,意志等。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1听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日常的起居生活,室内噪声水平理想之不大于40dB(A),若超过55dB(A),就会普遍地引起不满;对于睡眠而言,理想值是不大于30bB(A),约有50%以上的人会感到受到干扰。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
卧室:较高标准<=40(白天),<=30(夜间);一般标准<=45(白天),<=35(夜间);最低标准<=50(白天),<=40(夜间)。
起居室:较高标准<=45(白天),<=35(夜间);一般标准<=50(白天),<=40(夜间);最低标准<=50(白天),<=40(夜间)。
1.2视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2.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装饰美化室内环境。
色彩赋予人类为整个世界“上妆”的权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室内空间。
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十分注重色彩在室内设计的作用,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
调整室内空间。
色彩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空间,例如对于相同的空间,运用明亮的颜色、暖色和彩度高的颜色。
空间有前进感,看起来比实际距离会近些。
人体工程学
概念 人体工程与室内
分析
概念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 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 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 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 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的科学”。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 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 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 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 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 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 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 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 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 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 施的相互关系。
THE END
THANK YOU
达 芬 奇 关 于 人 体 比 例 的 作 品
维 特 鲁 威 人
常 用 人 体 功 能 尺 寸
个 人 办 公 主 要 尺 寸
起 居 室 常 用 人 体 尺 寸
高 度 休 息 椅 常 用 人 体 尺 寸
公共空间休息座椅
公共空间休息座椅
公共空间休息座椅
公共空间休息座椅
现代公共空间休息座椅分析
调查分析
公共空间座椅功能分析
• 座椅大致分三类:工作椅、休闲椅。多用椅 • 公共空间座椅的功能偏向于休闲椅 • 以下是休闲椅功能分析: 从坐姿动机来讲,给人以最大的舒适度。 休闲椅一般为较为舒适的色系。 材质一般为柔软材料,让人的身体尽量贴合于座 椅。
公共空间座椅立面图
公共空间座椅平面图
公共空间座椅效果图
人体工程学
名词解释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肘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
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
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它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
身高: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眼高(站立)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
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
肩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脖子与肩峰之间的肩中部位置的垂直距离。
肩宽: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
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
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
测量时膝盖与髁骨垂直方向对正,赤裸的大腿底面与膝盖背面(褪弯)接触座椅表面臀部-膝腿部长度:是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
人体工程
人体工程学尺寸参考: 人体工程学尺寸参考:
体重:(男:68.9 女:56.7) 体重:(男:68.9 女:56.7) 身高:(男:173.5 女:159.8) 身高:(男:173.5 女:159.8)
座直臀至头顶的高度:(男:90.7 女:84.8) 座直臀至头顶的高度:(男:90.7 女:84.8) 两肘间的宽度:(男:41.9 女:38.4) 两肘间的宽度:(男:41.9 女:38.4) 肘下支撑物的高度:(男:24.1 女:23.4) 肘下支撑物的高度:(男:24.1 女:23.4) 座姿大腿的高度:(男:14.5 女:13.7) 座姿大腿的高度:(男:14.5 女:13.7) 座姿膝盖至地面的高度:(男:54.4 女:49.8) 座姿膝盖至地面的高度:(男:54.4 女:49.8) 坐姿臀部至腿弯的长度:(男:49.0 女:48.0) 坐姿臀部至腿弯的长度:(男:49.0 女:48.0) 坐姿臀宽:(男:35.6 女:36.3) 坐姿臀宽:(男:35.6 女:36.3)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的应用
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 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 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及人际交往的 空间等,以确定空间的范围。
确定家具、陈设的形体、尺寸、及使用范 围。家具的尺寸必须以人的尺寸为主要依 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 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 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 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 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 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 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 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 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 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其实人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的一个系统,今后“ 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 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 境”。
人体工程的概念
人体工程的概念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称人类工程学或工效学,是研究人的工作、生活和活动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旨在改善人体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疲劳,保护人体健康。
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以此为基础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具和设备。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生理特征:人体工程学根据人体的体型、力量、灵活性、耐力、感觉能力等因素,设计和调整工作环境和设备。
例如,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身高、体重、肢体长度等数据,确保工作台、椅子、工具等的尺寸和高度适合不同的人群。
2. 人的心理特征: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动机等因素,以此设计符合人的认知和感知特点的工作环境和设备。
例如,根据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特点,设计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易操作性。
3. 人的行为习惯: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动作模式、使用习惯等,以此改进工作环境和设备的设计。
例如,在工作台上设置符合人的工作习惯的工作流程和物品摆放,以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移动和疲劳。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办公环境、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和实践:1. 工业设计:人体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产设备到工作流程的设计都需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调整。
例如,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通过优化操作界面和工作流程,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错误率。
2. 办公环境:人体工程学在办公环境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和工作舒适度。
例如,调整工作台和椅子的高度,使其符合人的身体特征;优化计算机的布局和显示器的高度,减少对眼睛和颈部的压力。
3. 交通运输:人体工程学在交通工具和交通系统的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汽车的控制面板和座椅的调整功能应该方便操作,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地铁和公交车的扶手和座椅布局应该满足乘客的需求,减少拥堵和不适。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
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人体测量学创立于1940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资料无法被设计者使用,因为他们的资料是以美为目的的。
是典型化的、抽象的,而设计需要的是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国家、民族、职业)的准确数据。
要得到这些数据,就要进行大量的调查,要对不同背景的个体和群体进行细致的测量和分析,以得到他们的特征尺寸、人体差异和尺寸分布的规律。
进行这样的大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想要得到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资料是非常困难的。
大多数已有的资料来源于军事部门,因为他们可以集中进行调查,但他们常常代表不了普通人状况,因为军人的身体素质水平高于一般人,年龄和性别有局限性。
国外这方面进行的比较早,早在1919年,美国就对十万退役军人进行了测量,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门还在市民中进行全国范围的测量,包括18-79岁不同的年龄、不同职业的人。
我国在这一领域比较落后。
在我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体尺寸随年龄、性别、地区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同时,随着时代的向前,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体的尺度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要有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人体各部位尺寸的平均测定值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
根据1962年建筑科学研究院发表的《人体尺度的研究》中,有关我国人体的测量值,可作为设计时的参考。
人体工程学(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也称为工效学[1]。
它吸收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得广泛知识内容,就是一门涉及面很广得边缘学科。
在机械工业中,工效学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得机器、工具、成套设备得操作方法与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得要求。
快速导航关系表目录1基本概述2主要内容人得能力人机交往环境影响3主要目得4发展历史简述起步启蒙时期正式形成时期飞速发展时期5国外动向 1基本概述编辑(1)工效学应用人体工程学(工效学)[2]就是一门新兴得边缘学科,工效学这一名称就是根据英文“Ergonomics”翻译过来得,“Ergonomics”这个词就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得,ergo就是出力,工作得意思,nomics就是正常化,规律得意思。
因此Erginomics得含义就是人得工作规律问题。
也就就是说,这门学科就是研究人在生产与工作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得问题。
工效学就是根据人得心理、生理与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得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得工作效果得机械工程分支学科。
(2)自美国人泰勒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工作效能得研究一直就是管理工程学得重要组成部分。
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先应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动作研究,注意到工人疲劳、工作单调等因素对工效得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各种新式武器得产生,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操作人员得生理与心理特点,研究如何使机器与人得能力限度与特性相适应,从而产生了工效学。
随后,工效学在各国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
(4)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国际工效学协会。
此后,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工效学得专业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尤其就是涉及安全、健康方面得标准往往就是强制执行得。
因此工效学在发展中逐渐与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
(5)中国方面得工效学发展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得研究中,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得人—机—环境系统。
人类工效学
人类工效学所谓的人类工效学,也称之为人体工程学。
它以研究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基本目的,以寻求三者最佳配合的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以此设计更加舒适、安全、有效和节能的产品、装置和生产方式,创造更加合理的劳动条件,使人类在改善劳动环境和提高劳动效率方面取得最佳效益。
这个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机械的、人文的、心理的等等各种因素,所以叫做“人类工效学”。
而我们通常说的工效学是从工业工程学派生出来的,是用来分析生产流水线上如何运作以便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
从前,人们就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有所关注,例如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5年)就已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后来,英国人李比希( William Richard Hershey, 1837-1905)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影响至今的工具,诸如锯子、螺丝刀、锤子、钳子等。
他的研究成果还引发了另外一个名词的诞生:“工业工程”,即研究生产效率的学问。
到了现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管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学、环境科学、机械制造、人体解剖学、人类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点,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从小就爱好画画,但以前每次想画好,都感觉很吃力,画不出效果来。
可是,自从上了初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画技巧突飞猛进,画的作品几乎篇篇获奖,很快就成了同学们口中羡慕的对象。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人类工效学的魅力。
人类工效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成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
从古代起,人们就对人体工效学做过研究,当然,那时只是单纯的从事物的使用价值和性能方面着手。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工效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直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我认为,人类工效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人体工程学及各种功能分区
年龄段:4-6岁
设计特色:以性别区分;充分拓展游戏空间 3-6岁的孩子活泼好动,他们上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在家喜欢玩玩具 和其他游戏,智力与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还 有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开始懂得性别的区别,很强调自己是男 孩子或者是女孩子。因此,家装设计师在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儿 童房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他们这一心理,为他们打造截然不同的生活 和游戏空间。 一般来说,男孩子和女孩子对于色彩的感受比较明显,男孩子喜欢蓝色、 淡黄色和绿色,而女孩子则明显更喜欢粉色和紫色,因此设计师会适当 参考他们的喜好,在天花板、墙壁、家具等区域使用他们所喜欢的色彩。 不过,设计师提醒,这个时期的儿童房色彩浓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颜 色太深的话,容易让孩子心理产生早熟的迹象,而色彩太艳丽,又让身 处其中的孩子经常产生不安宁感,容易脾气暴躁。此外,这个年龄阶段 的孩子玩具较多,因此在儿童房内开辟一块可供游玩的小型游戏区,并 设置一个摆放玩具的玩具架,这个玩具架可以容纳孩子们的所有玩具, 不至于让儿童房显得过分凌乱。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 富多彩的旅游生活的需要。 富多彩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 主要是饭店)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效能枢纽, (主要是饭店)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效能枢纽,含有 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 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 上都有较大的挑选性,是综合性、多胜任的灵活空间。 上都有较大的挑选性,是综合性、多胜任的灵活空间。 它的空间处理是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外中有内, 它的空间处理是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外中有内,内 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错,极富流动性。 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错,极富流动性。通透的空间充 分满足了“人看人”的心理要求。 分满足了“人看人”的心理要求。共享空间尤其是倾 向把室外空间特征引入室内、使大厅呈现花木繁茂、 向把室外空间特征引入室内、使大厅呈现花木繁茂、 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是主动与自然和谐的空间, 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是主动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玻 璃透明电梯和自动扶梯在光怪陆离的空间中上下穿梭, 璃透明电梯和自动扶梯在光怪陆离的空间中上下穿梭, 使空间充满动态。 使空间充满动态。
人体工程学中的人体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中的人体工效学人体工效学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效果和任务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进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人体工效学的研究结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在人体工效学中,人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被广泛考虑。
比如,人体的肌肉力量、灵活性,以及人的感觉和知觉能力等都是人体工效学研究的重点。
通过研究人体的这些特征,人体工效学可以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减少工作中的疲劳和压力。
在工作环境中,人体姿势和动作是人体工效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恰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减少肌肉疲劳和不适感,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办公室中合适的座椅和工作台高度可以减少腰背疼痛和颈部不适感。
在工业生产线上,合适的工作台高度和工作角度可以降低肩颈和手臂的疲劳,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另外,人体工效学还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决策等方面,它们与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要求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人体工效学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和信息呈现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人体工效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人体工效学研究对于设计更人性化的汽车座椅、方向盘等部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保健领域,人体工效学的研究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繁忙的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人体工效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果的科学依据。
通过考虑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疲劳,提高工作质量。
人体工效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和高效的工作环境,对于提升整体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工程学(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也称为工效学[1]。
它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内容,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
在机械工业中,工效学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工具、成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的要求。
快速导航关系表目录1基本概述2主要内容人的能力人机交往环境影响3主要目的4发展历史简述起步启蒙时期正式形成时期飞速发展时期5国外动向 1基本概述编辑(1)工效学应用人体工程学(工效学)[2]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效学这一名称是根据英文“Ergonomics”翻译过来的,“Ergonomics”这个词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ergo是出力,工作的意思,nomics是正常化,规律的意思。
因此Erginomics的含义是人的工作规律问题。
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和工作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的问题。
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
(2)自美国人泰勒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工作效能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尔布雷斯夫妇首先应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动作研究,注意到工人疲劳、工作单调等因素对工效的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各种新式武器的产生,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如何使机器与人的能力限度和特性相适应,从而产生了工效学。
随后,工效学在各国工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4)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国际工效学协会。
此后,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工效学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尤其是涉及安全、健康方面的标准往往是强制执行的。
因此工效学在发展中逐渐与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
(5)中国方面的工效学发展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中,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的人—机—环境系统。
在系统内,从单纯研究个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发展到研究怎样改善人的社会性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工效学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深入。
(6)在人—机系统中,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正常生理值,人在工作时的姿势,人体活动范围、动作节奏和速度,劳动条件引起工作疲劳的程度,以及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机器的显示器、控制器(把手、操纵杆、驾驶盘、按钮的结构型式和色调等)和其他与人发生联系的各种装备(桌椅、工作台等);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声响、振动、照明、色彩、气味等都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而工效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7)工效学还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和产生行为差异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个人的智力和文化技术水平、工作兴趣和工作动机、性格特点、工作情绪等主观因素。
同时,工效学还研究所处环境、设备性能、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人群关系、组织作风等社会性因素。
这些因素使人的能力互不相同,对系统的适应程度也各有差异。
(8)工效学还强调人有产生错误行为的可能性,良好的人-机-环境系统有助于减少操作人员失误的客观因素,并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由于主观因素或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失误。
(9)为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效果,还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素质的操作人员,并给予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学会操作和维护这个系统。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制订的操作规程应符合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0)工效学在机械工业中已广泛用于各种产品、设施和生产系统中。
例如,在驾驶汽车的人-机-环境系统中,司机首先要了解车外环境(车流、人流、交通信号和标志、道路条件等情况)和汽车本身运行状态(速度、发动机温度、压力、油量等仪表显示的情况),以确定行车方针和进行适当的操纵。
(11)为使司机驾驶省力、安全和舒适,在设计汽车时应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和生理、心理负荷反应来考虑司机的座位、各显示器和操纵机构的设置;适当降低汽车重心,使行驶较为稳定,乘坐舒适。
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司机在操作中可能失误或遭受外来车辆的撞击,应有预防措施,如采用过速自动报警装置,增设安全带、缓冲保险杠、不易破碎的挡风玻璃等。
又如改进后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将各种操纵杆装在司机座位的两侧,正前方和两侧都是大玻璃窗,扩大司机的视野并可让司机坐在座位上操作。
操纵杆把手的材料、结构、形状、位置根据功能选用和设计,使司机凭触觉就能操作。
整个司机室密闭性良好,这样就能改善不良的操作条件和客观环境对司机工作效能的影响。
2主要内容编辑人的能力(1)工效学应用设计这包括人的基本尺寸,人的作业能力,各种器官功能的限度及影响因素等。
对人的能力有了了解,才可能在系统的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使人所承受的负荷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例如,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是七个元素左右,在系统的设计中如果某一工作对人的短期记忆有要求,就不能超过这一限度,否则人将会遗忘过多的信息,导致错误的发生。
再比如人在直立时向上推举的平均最大力是人体重的100%,对人体无伤害的最大举力是15%左右。
•若某一工作的负荷超过这一值,不仅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人机交往(1)“机”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机器,而是代表人所在的物理系统,包括各种机器,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各种自动化系统等等。
人类工效学的座右铭是“使机器适合于人”。
在人—机交往中,人类工效学的重点是工作地,各种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人—计算机交往的研究在人类工效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环境影响(1)人所在的物理环境对人的工作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很自然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人类工效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照明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嗓音对人的危害及其防治办法,音乐,颜色,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等等。
3主要目的编辑(1)工效学岗位设计人类工效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使人工作得更有效;第二,•使人工作得更安全;第三,使人工作得更舒适。
这三个目的有时是相一致的。
例如一种新机器可能比旧机器的效率更高,更安全,更舒适。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三个目标是相矛盾的。
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操作方法可能比旧方法效率要低些。
某一新机器可以使人工作的更舒适,但增加的效率可以不足以补偿增加的投资等。
这个矛盾的解决显然取决于人与机器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等。
(2)在远古时代,由于机器(工具)的稀少,环境的恶劣,人的生命的艰难,•人不得不无条件地使自己适应机器(工具)和环境。
人们改进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高的效率,以抵御环境和敌人生存下去。
使用工具时的安全和舒适是不在人们的考虑之中的,人们决不会为了舒适而放弃某一种更先进的工具。
(3)我们可以设想在理想的未来社会,机器和环境将绝对地服从于人。
人的安全与舒适将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位置,人可随心所欲地改变他所处的物理系统和环境以满足他的需要。
效率将是一个次要问题。
(4)我们既不是生活在远古时代,也不是生活在理想社会之中。
•因此有时人不得不适应于机器与环境,有时我们可以改造机器和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
这使得人类工效学者的工作充满着矛盾和挑战。
(5)西方社会比我们发达,生活水平比我们高,•因此在那里工效学更强调人的重要性,教科书中的宗旨为:使机器适合于人(Fitting the task to the man)。
我国当前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生产力也比较落后,在很多地方是人适应于机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价值将越来越高,人类工效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类工效学对人的工作和生活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4发展历史编辑简述(1)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机关系问题。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在不断地改造环境,改造工具,以便使自己在工作时能够更安全,健康,舒适,使工作效率更高达到优化。
但这些改进分布在人类漫长的进步过程中,都比较零散,具体,还不足以使人类工效学成为一门科学。
人类工效学逐步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一百年的事,其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起步启蒙时期(1)虽然在1884年德国学者莫索(A·Mosso)就在人进行劳动时,将人体通以微电流,通过电流的变化测量人体的疲劳程度,但我们认为,人类工效学作为一门科学形成于本世纪初,主要应归功于泰勒和吉尔布雷思。
(2)1898年美国人泰勒(F·W·Taylor)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对装卸工使用的铁锹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每次铲运的重量在10公斤左右时,劳动效率最高。
因此他设计了许多大小不同的铁锹,以适应装卸不同的物料。
在此以后,他还进行过搬运生铁的研究,通过制定每次的搬运量,搬运速度,休息时间,使作业者充分发挥劳动潜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1911年美国人吉尔布雷思(Frank·Gilbrith)对建筑工人砌砖进行了研究,通过去掉砌砖动作中的无效动作和辅助装置,使砌砖工人每小时的砌砖数由过去的每小时170块提高到350块,大大提高了砌砖工人的工作效率。
(4)在泰勒和吉尔布雷思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时间和动作研究这样一门学科。
虽然时间和动作研究本身并不是人类工效学,但其思想与人类工效学已非常接近。
正式形成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大力发展各种新式武器装备。
由于片面地注重了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忽视了对使用者操作能力的研究和训练,因此遇到了许多问题。
以飞机为例,由于座舱及仪表的显示位置设计不当,经常造成驾驶员读仪表或操作错误,进而发生事故。
另外许多操作在战斗时不灵活,使飞机命中率降低等。
经过分析发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可归结为:(1)显示器,控制器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致使仪器的设计和配置不当,不能适应人的要求;(2)操作人员缺乏训练,不能适应复杂机器系统的操作要求。
这些原因引起了决策者和工程师们的高度重视。
工程师们开始感到人的因素在设计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要设计一个好的现代化设备,只具备工程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设备的使用者的生理的和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类工效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式形成了。
各种人类工效学会,如国际人类工效学会和美国人类工效学会相继成立。
飞速发展时期(1)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操作系统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中考虑人的因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件的发生,对人类工效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工效学镊子设计1979年3月28日凌晨4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哈里斯柏格附近的三里岛核电站,一个临时的障碍引起该核电站一号机组供水系统和发动机自动关闭。
在零点几秒之后,系统中建立的予备保险系统开始正常工作,提供新的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