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备考不可忽视的简答题(1)

合集下载

2024文言文简答题

2024文言文简答题

真题演练 2023新高考卷Ⅰ
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 ,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 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 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 “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 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 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 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 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 自《孔丛子·答问》)
考查方向三:概括观点态度题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在一般 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 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在论说文 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 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结果等要素。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 +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2)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壬寅,晋岢岚州知 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 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 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 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

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

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

那么,高考文言文怎么答才能得高分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一(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

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

再去看原文。

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

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2020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答题思路二【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1)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1)

【2021年新高考Ⅱ卷】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
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 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 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 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 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 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 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 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 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 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 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案 ①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 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 ②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将领们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 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什么?请简要说明。

入分析概括。
《明史·左光斗传》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 新高考Ⅰ
人物传记 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
分析人物行 ④题型以分析
为原因、结 原因为主;答

案要求精练、
新高考Ⅱ 《明史·海瑞传》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 分析人物行 全面。
世宗(雍正)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田文 镜)、李(李卫)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 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 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脱籍, 治其主人之罪。公(李卫)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 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 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 渊,已可见矣。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

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

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希望大家喜欢!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一一、通假字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二、古今异义1.国家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2.爱人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3.以为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4.山东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5.河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6.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8.赢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9.以致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

高考语文: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预备知识三: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120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一)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8.“十三经”是指哪十三部著作?9.“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10.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卍受严隣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1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乃”是判断词,相当于“是”。

1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晁错《论贵粟疏》)中,“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不种地。

1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势”为主语即“势力”或“力量”的意思。

14.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列传》)中,“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的意思。

1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柳宗元《蝜蝂传》)中,“死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前人死亡”的意思。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中,“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喝”的意思。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交”为动词,指“交往”。

1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缚”为动词,“用绳子缚”的意思。

19.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此类题目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

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

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多方位概括,力求立体丰满。

3.探寻事件原因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选文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考生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4.概括观点态度“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

在一般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在论说文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5.分析评价内容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专题01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专题01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含解析)

专题01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考点解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所谓“常见实词”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

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该考点考查的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前四种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而词类活用除积累外,还要靠理解分析。

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的考查。

★★技巧点拨★★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常见题型一: 文意理解、梳理、概括类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分为“概括人物特点”类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类。

(一)概括“人物特点”主要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典型试题回顾要从语义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思考,要符合对三人的整体评价:1. 对桓公主要是其治国理政、知人善任的正面评价,也可评价其“野心勃勃”;2. 对管子主要是关于其谋臣角色的评价,可为正面的“深谋远虑”等评价,也可为反面的“诡计多端”;3. 对衡山之君的评价主要从贪婪、短视、不够明智入手,亦可对其弱国处境予以同情理解,但不可给予褒奖。

☆答案须为成语或熟语(熟语:日常使用较频繁,使用习惯和字词组合相对固定的词语。

)【参考答案】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1. 准确理解题意中的关键词过人之处是褒义词,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特点或者优点,如好学与程门立雪2. 根据题意找到答题区间;3.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4. 用能够表述“过人”的词作答。

【参考答案】①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D1)②虚心受教(谦虚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

(D2)③奋斗不懈(自强不息),出身低微,终成栋梁。

(D3)④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

(D4、5)⑤率先垂范(仁爱谦让),同劳同苦,深得人心。

(D5)⑥深沉有智(深沉有谋),见机行事,屡建战功。

文言文简答题资料

文言文简答题资料

文言文简答题方法指略笔记、总结、方法区:(自己多发现和归纳方法)资料一、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一、导入:我们师古,重在师其“思”,师其“艺”,简答虽简,内涵却极深广。

二、考查内容: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5、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三、典型题例:1、07年湖南卷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3分)答:指墨子“若辩其辞”2、08年湖南卷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

(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

(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3、2003-2005年上海卷:①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么?(03年上海卷)②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03年上海卷)③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04年上海卷)④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05年上海卷)2006年上海卷:①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3分)②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③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2分)④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2007年上海卷: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四、2009年命题展望:1、考查点I 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简答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简答题一、(2020·江苏震泽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何以明之?梁州贼王国围陈仓。

乃拜皇甫嵩、董卓..,嵩不听。

卓曰:“智..,各率二万人拒之。

卓欲速进赴陈仓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

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

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嵩曰:“不然。

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

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此之谓也。

彼守不足,我攻有余。

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

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

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

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

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

吾前不击,避其锐也。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锐卒勿攻,兵之机也。

今而击之,待其衰也。

所击疲师,非归师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

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兵击之,使卓为后拒。

连战,大破。

国走而死。

卓大惭恨。

孙子曰:“怒而挠之....。

”言待其衰也。

又曰:“卑而骄之。

”言敌怒而进兵,则当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归,随而击之。

又曰:“引而劳之。

”言因其进退以观其变,然后攻其不备,击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传也。

(选自《反经·先胜》,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B.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C.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D.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一、真题引路:【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对点题)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9年高考江苏卷)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

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2025年高考复习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

2025年高考复习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

2020·新高考Ⅰ卷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Ⅱ卷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2021·北京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 解读论证艺术
【体会论说艺术+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Ⅱ卷) 3.《过秦论》: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 论点的?【探寻事件原因+分析论证艺术】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 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 想的(2021·北京)
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
2022·新高考卷Ⅰ 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比对情节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年份及卷别
考题呈现
设题角度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 2022·新高考卷Ⅱ 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 概括人物特点
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2020·天津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序》
概括内容要点
2020·江苏 删选自《白苏斋类集》
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分析形象特征
简要概括。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解读(一轮书修正) 1.命题角度多样化,从新课标卷和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看涉及情节内容的考 查才是最大趋势,占了新高考卷的50%;其次,考查事件原因相对较多, 2021年新高考Ⅱ卷、2023年四省联考、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4年九省联考 考查事件原因。复习过程中应该各种角度都选练,但有所侧重。 2.涉及的区间文字较少,且比较集中;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 入分析。(此结论至少不适用于2024年新课标Ⅱ卷)

202X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

202X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果,就需要娴熟把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下面是202X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供参考。

1. 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和比方。

- 夸张:通过对事物特点的夸张描述来加强修辞效果。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赐予生命,在描述中使用人的行为、动作、感受来描写事物。

- 比方: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2. 阅读文言文时,应留意哪些方面?- 留意上下文的语境,通过上文和下文的关系来理解难句和生词的含义。

- 留意句子结构和词语的用法,特殊是特殊用法和意义。

- 留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夸张、拟人和比方等。

- 留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通过作者的用词和句子结构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如何快速理解生词和难句?-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想生词的意思,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再推想生词的具体含义。

- 利用词典和词典app来查找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同时留意词典中的例句和解释。

- 对于难句,可以先找出主谓宾的成分,然后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结构,最终整体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通过认真阅读文言文,查找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夸张、拟人和比方等。

- 留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词语的用法,查找其中的特殊用法和意义。

- 留意文言文的上下文语境,分析作者为何使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从而推想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

5. 如何理解并分析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古代大事?- 通过对典故和古代大事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引用和描写。

- 在阅读文言文时,假如遇到典故和古代大事的引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其背景和含义。

- 分析典故和古代大事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专题14:文言文简答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天津专用)学生版

专题14:文言文简答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天津专用)学生版

专题14 文言文简答题【考点解读】文言文简答题的命题形式非常灵活,考查角度难以琢磨,虽然经常出新,但唯一不变的是考查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仍是对文言基本能力的考查。

所以对此类题型,考生不必大惊小怪、遇题先怕,只要耐心读文、细心答题,智取满分并非难事。

【考点分析】【备考建议】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技巧点拨】(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

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

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

(2)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时要求全而准,比如每一个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

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就要特别注意文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

如果要求用原文回答,那么在“截取”时要注意全面,不可丢掉该有的信息。

2.由事到理的内容概括型这种题型要求根据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事理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江苏卷附加题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22. 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 、 ▲。(2 分)
23.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 运。(4 分)
参考答案: 22.苏洵、苏轼 2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总结: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特别是儒家文化。 《论语》《孟子》 2.重视阅读,特别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论证 法方的考查。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 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 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 如可不知;如可见、如不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 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参考答案: 14.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
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 以说“封建非圣 人意也,势也”。
2017江苏卷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 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参考答案: 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
.2019北京卷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1】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 间。
从学理上分析:句读,字词,句式属于“小学”。 套用韩愈的一句话“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简答题直指阅读,紧扣新课标理念。
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简答题
2019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 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孟 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020高考文言文备考 不可忽视的简答题
河南 洛阳 张治国
2020文言文备考预测:
2020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题型如果有 变化,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增加简答题。
可能性 有多大?
全国三套试卷,三年来,文言文题 型最稳定。“最稳定”孕育着最大的变 化可能。
地方卷一直在探索
内容
主旨
2020年11月30日山东高考语文模拟试 技法 卷中,已经呈现。
参考答案: 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
后代会仿效他。
2018江苏卷附加题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 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 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 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 秋 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 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 其 言 亦 在 是。要不肯挦撦①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 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①挦撦:摘取。
参考答案: 23.西厢记 张珙 崔莺莺 24.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 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 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 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 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 相及哉!
翻译: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 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 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公西华说:“仲 由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听到了就行 动’。我被弄糊涂了,敢问为什么。”孔子说:“冉 求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仲由好胜,所以让他后 退。”
2018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 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 , 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 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 化的推崇和向往。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 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 限定2-5字)
参考答案:①第一则:财宝货物,以大为重,政教功 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 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毫。理由:第 一篇通过分析三种人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 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非常细微。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贡认为孔子的 “我无能”的说法是?(2分)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 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 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1.(2分)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22.(4分) 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 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 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一家。
2018江苏卷附加题 《临川王文公集》序
吴澄
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 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 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 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后来 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 而犹然也?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 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8.【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回答子路,听到合 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回答冉有,听到合 于义理的事,需立刻去做;向公西华解释,为何同样 的事不同的人问有不同的回答。此短文反映了孔子因 材施教的思想。
2018年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简答题
2018年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简答题
2018•北京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 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 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 , 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 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 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 , 霸者敬时,仅存之国 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 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 , 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 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2018江苏卷附加题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参考答案: (2)李贺;李商隐 (3)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
2017北京卷
《 秦废封建》苏轼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 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 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 分)
.2019北京卷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
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
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 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人【2】 , 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答案】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 才。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 “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 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20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 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 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 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 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 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 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 “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 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①“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 ②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 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殿,根据第二种解读,句 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
欢迎关注“简道语文”微信公众号
2019北京卷
《非国语》
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 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6分)
参考答案: 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驳川震亡国说,指出自然
界自动自休,与人世间的祸患没有关系:接着 批驳源塞造成财用匮乏从而导致国亡说,指出 财用匮乏自有其原因,不能归因于川震;最后 批驳“天之所弃,不过其纪”说,指出此论之 荒谬更甚于前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