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教学内容
社会学教案第章
社会学教案第章第一节:社会学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学派。
3. 理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4. 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学派。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等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行为、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等。
通过社会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重要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最早的社会学理论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习俗、社会结构和社会改革的研究上。
19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涌现出多个学派。
其中,康特、马克思、韦伯是社会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康特认为社会学应当以实证主义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对社会变迁的决定作用。
韦伯则提出了社会行为理论和权威理论,对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等。
在调查研究中,社会学家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数据,从而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社会现象,并得出科学结论。
历史研究则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来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
在理论框架方面,社会学主要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组织和结构相互联系而成的整体,各种社会组织和结构对维持社会稳定和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驱动的。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1. 研究背景和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本研究的背景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关注度的增加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该背景的出发点是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虚拟社交网站和社交媒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个体与实际社会交往的频率和质量逐渐下降。
研究中关注的问题是个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具体问题包括: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与实际社交的频率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是否影响个体与他人的亲密感和信任感?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是否与个体的社交支持网络大小和质量有关?2. 目标和假设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个体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提供社会学理论和社交媒体研究的实证依据。
本研究基于以下假设进行研究: - 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实际社交的频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 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会对个体与他人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产生影响。
- 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与个体的社交支持网络大小和质量存在关联。
3. 研究方法3.1 参与者招募本研究拟招募一个多样性样本,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的个体。
参与者应年满18岁且有一定的社交媒体使用经验。
3.2 数据收集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两种数据收集方法。
3.2.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将包括个体的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亲密感和信任感的评估等内容。
问卷将采用自陈式评估,参与者将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3.2.2 观察观察将通过观察参与者的社交媒体行为和实际社交行为进行。
观察者将记录参与者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时间分配以及社交互动的情况。
3.3 数据分析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描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 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实际社交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亲密感、信任感的关联。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模板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模板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是指研究者针对一个研究问题,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据来源、研究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设计方案的研究对象为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旨在探究其中蕴含的社会学意义,并针对该问题或现象对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二、研究问题该研究的问题核心为:某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目标1.研究现象或问题的社会学成因和社会学意义;2. 挖掘出该问题的深层本质,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该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沿革、社会学研究现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实证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初步掌握其社会学背景和基本情况。
2.调查研究法。
针对该现象或问题,开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调查研究,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料。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成因。
3.实证研究法。
参照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针对该现象或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实证验证,以验证假设的可行性和真实性。
五、研究对象与样本本研究对象为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样本来源可以是社会各个领域中与该问题或现象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
样本大小应符合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要求。
六、数据来源1.第一手数据来源: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参与讨论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2.第二手数据来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七、数据分析1.统计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或其他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差异性等情况。
2.质性分析法。
对访谈、参与讨论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归类、比较和综合分析。
八、可行性分析研究计划的可行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获取合理性。
该方案所需数据资料能否顺利获取,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样本规模是否足够,是否存在数据缺失等问题。
2.实施方法可行性。
该方案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可行、科学、有效,是否能够完整涵盖研究对象,是否存在研究误差等问题。
研究生社会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研究生社会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对社会进行分析和解释。
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学实践能力,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研究生社会学实践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社会学实践教学。
一、课程设置社会学实践课程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既要考虑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以下是本方案的课程设置:1. 社会学实践导论:该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学实践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
2.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该课程将介绍社会学实践中常用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工具和技巧。
3. 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该课程将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4. 社会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该课程将分组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包括社会调研、数据收集、分析与报告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社会学实践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此,以下是本方案中的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在课程的前期,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社会调查、访谈、观察等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学实践,掌握实践技巧和方法。
4. 团队合作:在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环节,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评估方式评估是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方式,以下是本方案中的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讨论、报告和展示等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社会学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年级下册社会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下册社会学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目标本学期一年级下册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 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与Social Institutions- 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社会变迁与发展3. 教学方法- 讲授:系统地传授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 创新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两小时,共16周。
5. 教学评价-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案例分析。
- 期中考试(30%):测试学生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 期末考试(40%):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学知识的运用。
6. 教学资源- 课本:《社会学导论》- 辅助教材- 网络资源7. 教学进度第1-2周: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第3-4周:社会学研究方法第5-6周:社会结构与Social Institutions第7-8周:社会化与社会互动第9-10周:社会变迁与发展第11-12周:案例分析与讨论第13-14周:小组项目与社会实践第15-16周:期末复习与考试8. 教学要求-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学生需注重团队协作,尊重他人观点。
- 学生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9. 教学支持- 教师提供课外辅导时间,解答学生疑问。
-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项目进度。
- 教师组织课外活动,如社会学讲座和研讨会,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10. 教学反馈- 学生定期填写教学反馈表,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社会学教学计划
社会学教学计划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学教学计划。
一、目标和意义社会学教学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社会学教学计划应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领域的介绍。
通过对社会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社会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学讨论和实地调研,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和研究社会问题。
四、教材选择社会学教学需要选择优秀的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材应涵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同时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理论。
五、课程设计基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教学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社区、社会组织或进行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将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评估方式社会学教学计划的评估方式应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也应包括学生的实地调研报告、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
评估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七、师资配备社会学教学计划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社会分析。
八、资源支持社会学教学计划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社会调查数据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以便加深对社会学的理解和应用。
九、实施步骤社会学教学计划应明确各阶段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以便有序推进。
教学计划的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学教案研究社会的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
社会学教案研究社会的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群体的行为以及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学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社会学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针对社会学教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设计一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
第一部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是一门以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理论。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部分: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群体行为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
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群体行为理论,如集体行动理论和社会运动理论,以及它们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群体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
第三部分:社会结构的研究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如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等。
我们将介绍传统的社会结构理论和新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社会结构的性质和作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深化他们对社会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选择一些与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社会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通过这份社会学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向学生传授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促进他们对社会的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学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 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 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 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且以有
第三节 研究方式
一、社会研究中四种最基本的研究方式:
(3)社会单位层次:是从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入 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 社会群体和社区
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 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 析单位的特征会及其赖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 大集合体或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
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2) 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
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期群研究注重的是某一类型,而不是某一 个体的特征。所以在不同时间可以调查不同的人,只要他们都属于 同一类型。但每次调查的抽样都应当是随机的,以保证被调查到的 样本可以代表这一类型的人。 (3)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 究。追踪研究注重个体特征,因此要求在各次调查中都调查同一批 对象。
解释性研究 中样本
抽样方法
非随机选取
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式 观察、无结构访问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 主观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总体和分布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4. 进行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基本范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2. 社会学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交互主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 社会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 社会学调查和问卷设计4. 社会学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公共政策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3.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4.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学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其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定一个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完成学术论文撰写。
六、教学参考资料1. 《社会学概论》奥古斯特·康特2. 《社会学导论》安东尼·吉登斯3. 《社会学研究方法》罗伯特·布兰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研究和社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对社会问题具有深入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概述本教案旨在向研究生学生介绍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学生将获得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拓展视野并培养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社会问题研究概述(2课时)•社会问题定义与分类•社会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和需要进行科学性研究的理由第二部分:社会问题研究方法(6课时)2.1 定量研究方法(3课时)•实证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设计和信度、效度检验•数据分析技巧: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2.2 定性研究方法(3课时)•访谈与观察方法介绍及适用范围说明•理解定性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质性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探讨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讨论(10课时)•案例选择与准备:根据具体社会问题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相关案例并准备案例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与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展开讨论。
学生需要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给予理论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实际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收集数据到数据分析。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
2.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目。
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2.参考书:•Miles, M.B., Huberman, A.M., & Saldana, J. (201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methods sourcebook. Thousand Oaks, CA: Sage. •Creswell, J.W., & Clark, V.L.P. (201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以上是本研究生社会学教案的大纲,具体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案例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案例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案例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教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全程互动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理论讲授本阶段的目标是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构建、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结果解释等内容。
通过课堂讲授和演示,学生将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流程。
2.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本阶段将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学生将被分成小组,并选择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
他们将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进一步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提供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3.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参与一系列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师将选取一些历史上的重要社会事件或现实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材使用本教学计划将使用多种教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水平。
1. 教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这本教材是一本系统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入门教材。
它包含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涵盖了研究设计、抽样、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教材《社会科学研究案例分析》这本教材是一本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案例分析的教材。
它包括了一系列真实的社会科学研究案例,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案例,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过程。
《社会学概论》中的社会问题与解决:社会学课教学方案
社会学概论中的社会问题与解决:社会学课教学方案1. 导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这门课程。
2. 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社会问题,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冲突理论等;•分析和解释几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贫穷与不平等、种族与性别歧视、犯罪与刑罚等;•学习思考和讨论有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鼓励积极参与公众事务。
3. 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于解释社会问题的贡献;•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对于理解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冲突理论对于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
3.2 社会问题与解决3.2.1 贫穷与不平等•解释贫穷和不平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探讨改善贫穷和不平等的政策和措施,如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机会均等化等。
3.2.2 种族与性别歧视•分析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根源和影响;•讨论减少种族与性别歧视的策略,如反歧视法律、多元文化教育等。
3.2.3 犯罪与刑罚•研究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探讨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改革的途径,如警民合作、废除死刑等。
3.3 学生参与项目在课程中引入学生参与项目,包括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展示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4. 教学方法•授课:通过讲授社会学概念、理论和案例来传授知识;•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课堂讨论,促进思考和深化理解;•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社会问题;•报告展示:要求学生准备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5. 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对于社会问题与解决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 - 平时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业和参与讨论等,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写一份报告; - 口头表达:针对某个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并进行同行评议; - 期末考试: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1.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社会规律。
2.探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三、研究内容
1.社会结构变迁: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2.社会生活方式: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探讨网络社交、共享经济等新兴现象。
3.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1.社会结构变迁:关注城乡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生活方式演变: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探讨新兴现象如网络社交、共享经济等的内涵和影响。
3.价值观变化: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分析不同年龄层、职业群体的价值观念及其变化。
3.价值观演变: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分析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及其变化。
4.社会治理创新:探讨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规律。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第1篇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本研究计划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学研究。本方案旨在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为研究提供合法合规的指导。
3.深度访谈: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等开展访谈,了解实际情况。
教育社会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育社会学教学设计模板引言: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社会背景、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教育社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提供一个教育社会学教学设计模板,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
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应当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化、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 主要教育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等。
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实证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等;-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技巧。
3.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化过程;- 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教育的身份认同与社会流动。
4. 批判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批判思维的培养: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讲:向学生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思考。
3. 实地调查与观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探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4. 群体合作与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群体合作,开展教育社会学研究项目。
5. 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问题解答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与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研究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教育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究生社会学专业定量研究方法教学方案设计
研究生社会学专业定量研究方法教学方案设计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更是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保证其质量与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研究生社会学专业定量研究方法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方法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定量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2. 培养学生扎实的统计学功底,能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定量研究方法基础知识讲解a. 定量研究方法定义与特点;b. 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与联系;c. 总体抽样与样本抽样技术;d. 数据收集与测量方法;e. 统计学基础概念与方法;f. 包括SPSS在内的统计软件的使用。
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a.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操作;b.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c. 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d. 实际社会问题的定量研究案例分析。
3. 学术论文写作与报告技巧a.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点;b. 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与引用规范;c. 学术报告的设计与演讲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将定量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定量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解决方法。
3. 实践操作:通过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上手实际操作并掌握研究方法的应用技能。
4. 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参与与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主动提问与讨论进行评估。
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对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操作情况和案例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3. 学术论文写作与报告:评估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和学术报告的表达能力。
社会学教学教案样本
社会学教学教案样本课程名称:社会学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2. 理解社会学在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上的作用;3. 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
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1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通过观察、比较和解释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来揭示社会规律和变化。
1.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来验证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
2.2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另一个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来获取对社会现象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3.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有序网络,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
3.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3.3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规范、制度和机制来引导和规范个体行为的力量。
3.4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演变和发展,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2. 讨论教师提出一些社会学实例或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释。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社会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学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加深对社会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在课程的中期和末期,进行针对社会学概念和理论的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社会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社会学研究课程设计
社会学研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2. 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现象,如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阶层等;3.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和观察技巧,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调查报告;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社会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社会学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较为表面,需要引导深入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调查,提高社会学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导论2. 社会现象分析: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3. 社会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社会研究方法4. 文化与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教材章节:第四章 社会与文化5. 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案: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不平等问题及应对策略;教材章节:第五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二周: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第三周:社会研究方法第四周:社会与文化第五周: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学领域。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六年级下半学期社会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下半学期社会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
2. 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国情教育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地理特点与资源分布3. 历史文化传统第二单元:社会制度1. 政治制度2. 经济制度3. 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单元:社会现象与问题1. 人口问题2. 城乡差距3. 环境保护第四单元:社会学基本概念与方法1. 社会学基本概念2. 社会学基本原理3. 社会学研究方法三、教学安排课时分配1. 第一单元:6课时2. 第二单元:6课时3. 第三单元:8课时4. 第四单元:4课时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4. 实地考察5. 课堂展示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闭卷考试)3. 期末考试:40%(开卷考试)评价内容1. 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五、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学教程》2. 辅助资料:相关报刊文章、案例汇编、视频资料等3. 网络资源:社会学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2. 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社会科学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社会科学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社会科学作为幼儿园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有效的幼儿园社会科学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幼儿们全面发展并逐渐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的人。
二、目标设定通过社会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以下几个方面能力:1. 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社会的存在,理解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和角色。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提高幼儿的交流、合作、分享、尊重等社交技能。
3. 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通过社会科学教学,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正确的行为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1. 教学内容(1)生活在社区中:让幼儿认识到他们身边的社区环境和社区里的不同人群,如邻居、警察、邮递员等。
(2)家庭和亲情:通过亲情故事、谈话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团队合作与分享:通过课堂活动、小组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4)原始社会中的人物:通过绘本、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原始社会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职责、交流方式等。
(5)公共场所和礼仪: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公共场所,培养幼儿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意识和礼仪修养。
2. 实施方法(1)故事与绘本:通过故事和绘本,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科学的知识。
(2)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社会生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3)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与互动: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四、教学评估1. 笔试评估:通过书面测试,考察幼儿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评估:借助教师观察记录、班级活动记录等方式,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社交与合作的表现。
3. 口头评估: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获取幼儿的观点和思维。
五、师生互动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与幼儿的良好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社会学研究设计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
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二、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
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
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
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其次,本课题样本规模和层次较为明显。
研究对象虽然是老年群体,但是每位老人均有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
这样,研究者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特殊情况的资料。
从科学的研究理念上讲,研究者根据不同层次可以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来观察老年群体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身份问题。
样本类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说为吸取较全面的老年互动的自我身份问题做了贡献。
因为,本研究的结果可根据不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互动化影响形成的社会化等等其他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进而能够充分认识他们问题的实质。
同样,对于更好补充角色理论的知识,进一步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历史条件上讲是十分有必要的。
社会人口结构日趋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正在发生著引人关注的深刻变化。
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到了2025年,发展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3%。
可见,由于老年人口增长之快,绝对量之大,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的确确无法自我料理,可由于其自我身份的丧失,普遍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是负担,由此引来的是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人口老化及由此产生的老龄问题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老人的自我身份方面的再树立。
三、研究内容: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探讨老年人自我身份再树立的重要性。
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个人情感上的反应、老人在群体中整合程度及其归属感的程度、家庭因素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社会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等6个方面。
在对老人的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加以研究。
通过探究老人在情感上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在互动的当中,自我认知在老年人的互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从互动过程中探讨老年人在进行群体互动之时他们整合程度如何以至于怎样影响各自的自我身份的发展,同时,归属感程度发展如何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身份的发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归属感或强或弱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如何表现自我身份的以及他们心理的互动。
在探讨家庭的因素当中,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单位,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化单位中表现得绝大多数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圆满。
老人们在家庭中,与亲人的互动同样是有许多阻隔,自我身份的发展也是不协调的。
最后,研究者研究了社会因素对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总体可归结为:社会保障制度、民事部门对协助老人再发展的帮助、事企业单位对老人的一刀切、市场竞争的选择性。
这些因素的制约,掩盖了老人们的自我身份的表现,加之许多特殊的领域无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导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屡遭挫败。
最后,连续性的挫败导致老人的心理情感上的消极反应,这使之不能积极投身于自我身份的发展。
四、研究理论的假设:通过对老年人的群体互动的调查,探究老人的自我身份的发展是与个人情感、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这些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立足的的重要原因。
基本依据:1.自我身份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有所树立,那么老人的自我身份将是会得到更好的巩固,从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意识去更好的发展自我身份。
相反的,自我身份树立的越高,那么老人所承担的责任必将会更大。
2.伯克认为,当一角色身份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些他人;他们对这些人的身份感会加强;他们会流露对这些人的情感依赖;他们也会更好的适应群体和社会结构。
五、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分析单位是个人,即老人。
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决定他们社会形象的重要表现。
抽样对象是老年群体,采用非概率的抽样法,即选择线人的抽样环节在社区中研究老年群体互动。
老年群体均是属于退休人员,年龄均在60~80之间。
六、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研究资料的收集:1.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
通过对社区老人,即有100多位退休老人的调查,研他们在群体互动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现属群体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其他们的归属感。
2.采用定性访谈法,加强研究老人群体的互动表现。
通过非顺序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在特定老年群体的感想和对此机构的评价和情感特征。
其中包括:老人、老人的家属、社区工作者。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所收到的问卷和录音记录进行考察和解释,探讨老人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他们是如何发展自我身份的,即自我身份的变化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七、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培训安排:1.调查内容中的社区工作者和管理处人员、笔者本人。
组织结构:关于耀荣园社区福利机构。
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部分老人的各自的生活经历及其背景。
八、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1.准备阶段(第1~第3个星期)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向负责人你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的;2.调查阶段(第4~第8个星期)挑选必要的、典型的老人;在与老人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进行实地观察;进行与部分老人交谈,定性访问,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对群体的评价;3.分析阶段(第9~10个星期)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审核,进行归类;将原始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加以比较;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4.总结阶段(第11~13个星期)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撰写论文报告;大学生对MP3消费需求的调查设计作业 2008-12-06 12:17:06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MP3的需求,为面向大学生的MP3消费市场提供可靠信息资料调查内容:大学生对MP3的需求调查对象:大学生(将他们分类调查,以学校为单位)调查单位:XXX大学的大学生(就近原则,调查的第一类)调查方式和方法:采用具体调查方法的访问法,在XXX大学的学生密集区进行调查。
例如在中午,或下午放学时间,在学校的食堂门口进行随机访问。
调查时间安排:2008-12-1到2008-12-6进行调查2008-12-7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结论。
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MP3消费的需求,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的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市场调查.谢谢您的合作!(此调查不记姓名,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1) 您的性别?()A、男B、女2) 你每月可以支配的零用钱是多少?()A、1501元以上B、801元到1500元C、401元到800元D、400元以下3) 你的月消费金额是多少?()A、1501以上B、801元到1500元C、401元~800元D、400元以下4) 您是否已经拥有MP3?()(选否的话直接进入第7题)A、是B、否5) 是否是自己买的?A、是B、否6) 你对你的MP3最满意的是什么地方?A、外观B、功能C、价格D、其他7) 你对你的MP3的满意度是()(数字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不满意 1 2 3 4 5 6 7 满意8) 如果没有的话你是否会购买?()A、会B、不会9) 购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最多选3项):()A、价格B、品牌C、外观D、功能E、音质F、容量G、电池H、服务10) 你购买MP3的最初目的是什么?()A、听歌B、学英语C、可以当U盘用D、看到别人有我也就买了11) 对现有的Mp3的容量的要求是?()A、128MB、256MC、512MD、1G及以上12) 您认为你能够接受的MP3市场价格是?()A、300元以下B、301元-600 元C、601-1000元D、1001元以上13) 你希望购买配搭什么电池的MP3?()A、可充电式的——锂电池B、传统的干电池14) 以下MP3的耳机你更喜欢哪种?()A、一般不带线控耳机B、带线控的耳机C、无线耳机D、普通悬挂式耳机15) 你最看重MP3中那个附加功能?()A、FM调频B、复读C、录音D、直录16) 您最关注Mp3的功能是?(最多选2项):()A、存储量B、音乐效果C、外观造型D、内置FM收音机E、录制功能17) 您认为必不可少的Mp3配件是()A、USB传输设备B、内置麦克C、液晶显示屏D、其他18) 你对市场上MP3的哪些方面存在不满?(最多选3项):()A、容量太小B、耳塞不易保管C、功能单一D、外形简陋E、耗电量大F、其它19) 现在MP3的功能能满足你的需求吗?()A、不可以B、基本可以C、可以D、功能很多,有些都没用到20) 您对已经购买的MP3不满意原因是(最多选3项):()A、价格太贵B、播放时间短C、音质效果差D、故障率高E、操作不方便F、维修服务差21) 您对现在MP3的售后服务有什么要求和看法?(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加强售后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