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穆旦的《我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5《我看》课件(共4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5《我看》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e5e942a8114431b80dd847.png)
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我”“看见”了什么呢?这无疑应该是诗人写作 的重点;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所以仅仅将写作的内容 局限于“我看见了什么”这一层面,无疑会显得肤浅, 故诗歌应该会先写“我看见了什么”,之后才会抒写“ 我看见什么”之后会生发怎样的情感或思绪。
这首诗共5个小节,每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 “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第二节: “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第三节: “我看”大地勃发着丰润的生命。 第四节: “我看”哲人的叹息。 第五节: 抒情,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再看第三节诗:第一句末尾韵脚是“i”,显然紧承第 二节的韵脚,在语音上和第二节诗呼应,同时它也指向了此 句诗在语义上隐含着和上面诗句的内在联系:正是“我看” 引出了对“欢乐和忧戚”的感叹,形成了内部语义的承接; 同时,此节的第二句和第四 句韵脚转化为“a”,诗句无论 在语音还是隐含着的语义上都有了转折,诗句在韵律上由读 音含蓄的“i”韵转为开口度很大、经常用以抒发情感的 “a”韵。
主旨归纳
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深爱着的这片 土地,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分析诗歌音韵、声调的美。
音韵的审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二、四句押“ao”韵,第 二节二、四句押“i”韵,相同的韵脚使诗句在语音和 语义上形成一个衔接紧密的整体,而韵脚由“ao”向 “i”的转变,似乎又指向了诗歌情感的流动和转变。
生字、新词
丰润( rùn ) 忧戚( qī ) 勃发( bó ) 漫游( màn )
凝望( níng ) 枉然( wǎng ) 飘逸( yì ) 摇曳( yè )
丰润:丰足而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凝望:注目远望。 忧戚:忧伤。 枉然:徒劳无功,浪费时间。 勃发:蓬勃生发;突然兴起;爆发。 飘逸:洒脱自然。 漫游: 随意游玩。 流盼:转动眼珠儿看。 摇曳:晃荡;飘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课件(共20张PPT)最新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课件(共20张PPT)最新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798a414b35eefdc9d33309.png)
你那“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素质是家教的问题,和未成年没关系。总会有人是第一,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你可以没钱没
颜,但你不可以不努力。如果今天我取得了成功,一定是昨天我拼上了全部努力。阳光里做个孩子风雨里做个大人。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世界那么大
,我要赚钱带父母去看看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能丢。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爱情可以没有物质,但生活不行你才二十岁,你可以成为任
。
B
从《我看》这首诗,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初读感受
从《我看》这首诗,我读出了
,
A 感受到了
。
B
从《我看》一诗中,“春风、青草”这些意象读出生命
的新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精讲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拟人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拟人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5 我看
学习目标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
真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翻译家,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厚 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 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 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代表诗作有《赞 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燃起花朵”比作
【初中语文】《我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我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8e317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f.png)
语言赏析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风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春风的力 度和温柔,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相生,能使诗歌的内涵丰富。
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掠过青草,青草随风起伏的画面。
2.请你分析第一节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
本节诗歌在写法上虚实结合,首先描绘了春风掠过青草,青草随
风起伏的画面,之后生发联想:想象风掠过远水时,水面微波乍起的
情状。
3.请你赏析第二节诗歌中“吸入”一词的表达效果。 “吸入”,本义为“用嘴和唇的动作从人或兽的乳房吮吸乳汁 的过程;或特指把空气吸入肺里”,这里指鸟在深远的晴空里滑翔的 情状,好像是被晴空吸进了它的空间,将“鸟”的小和“晴空”的空 旷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诗人想到了生命和时间。一个人,无论是生命还是时间,都无法与大自然相 提并论。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都是枉然。远古的哲人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飘散在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
合作探究
最后一节中,诗人表达出怎样的愿望?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7.“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其作用。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且是祈使句,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 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盼望,反复的修辞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 烈。
8.简要分析“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 流盼,树的摇曳”的表达效果。
本句使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希望 “我”所热爱着的“大地”能够获得完全的自由;比喻修辞的运 用,使表达更形象;排比修辞的运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具体,更强 烈。“鸟的歌唱”“云的流盼”与第二节相呼应树的摇曳”丰富 了诗歌内容。
第6课《我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6dd3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二、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1、2节):描绘“我”眼中看到的大 自然的景色。 第二层(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大 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上下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
明
轻
酣
快
松畅朗读语调上下品味探究一、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与后三 节主要写了什么?
前两节——所看 后三节——所思
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你知道诗人在看什 么?在思考什么?
看----大自然的美景。 思 ----人生的意义。
三、诗中的“我”“你”“他”分别指谁? “我”指诗人自己; “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他”指远古的哲人。
四、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描写看到的自然美景,引发对生命和时 间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 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 和向往之情。
沉醉(chén) 飘逸( yì ) 摇曳( yè )
忧戚( qī ) 漫游( màn )
凝望(nínɡ) 枉然(wǎnɡ)
整体感知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我看”大地春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风拂过青草,遥想 远水的绿潮。
5 我看/
6、我看
知人论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 ,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翻 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 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与著名作 家金庸(查良镛)有亲属关系。
202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202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6e80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3.png)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 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 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 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 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 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 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 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 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 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课件部编版22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课件部编版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a757bd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4.png)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 yè( 曳 )
níng( 凝 )望
jì( 寂 )静
飘 yì( 逸 )
沉zuì( 醉 ) 纯cuì( 粹 )
tǎn( 坦 )荡 偏tǎn( 袒 )
qíng( 晴 )空 眼jīng( 睛 )
tàn( 叹 )息 不jǐn( 仅 )
呼xī( 吸 ) jí( 汲 )取 南jí( 极 )
整体感 知
4.这首诗前两节运用___描__写___的表达方式,后三节运用 _抒__情__、_议__论____的表达方式,点明全文的主旨。
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在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诗人在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时 的兴奋之情。 B.这首诗借景抒情,在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愿望。 C.这首诗前两节音乐性非常强,可诵读性强,但连续四个“我 看”不断重复,显得有点单调。 D.“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过渡作用。
第一单元 意象诗话
•5 我看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诞生于天津,祖籍浙江 海宁。诗人、翻译家。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8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 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系。1977年 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5)勃发:_焕__发__;_蓬__勃_生__发__。_ (6)___枉_然____:白白地。 (7)___飘__逸___:漂浮,飘散。 (8)___沉_醉____: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9)___丰__润___:(肌肤等)饱满滋润。 (10)___凝_望____: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2020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
![2020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7b3c2c8e9951e79b892767.png)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a4a3e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a.png)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PPT《我看》穆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PPT《我看》穆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b9667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我看》
穆旦
作者简介
跟金庸(查良镛)是同一宗族的堂兄弟关系。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 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 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增 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 代 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3.结合前面,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诗?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 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 境中蓬勃生发。
第四节
1.“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 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 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2. “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 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 赞美与热爱之情。
第五节
1.“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第二节
1.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
向晚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 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我看》九年级上册原文
![《我看》九年级上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ef4c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6.png)
《我看》九年级上册原文《我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由现代诗人穆旦 (原名查良铮)创作。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并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我看》的原文内容: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是穆旦在联大初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中通过描绘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平展翅翼的飞鸟、慢慢红晕的流云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同时,诗人也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易逝、自然永恒的感慨,以及对远古哲人吟咏自然的怀念与敬仰。
在诗歌的结构上,穆旦巧妙地运用了重复、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
例如,“我看”一词的重复使用,既突出了诗人的观察与感受,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低首又低首”的词语重复,则通过音韵的连绵和视觉形象的生动描绘,传达了青草在风中波动的细腻感受。
此外,诗歌的结尾部分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更是点睛之笔,不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合为一体、同悲同乐的愿望,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与多变。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汇总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汇总要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b1ca70c1c708a1294a447b.png)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汇总要知识点讲解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6课《我看》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47d044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f.png)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特别表述”类:与普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通的配搭来对比,分析 其妙处。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难懂但意味深长”类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抓关键字词,层层深
入分析。
“联想美”类:用自己
去吧,去吧,哦 生命的飞奔,的语言描绘联想到的画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面。
我看
部编版 九年级上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 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 绿潮;
苍白的河水(“苍白的河水拉扯着垃圾闪闪而流”杜运燮 《月》) 无限的月明(“窗外的琴弦拨动了我的心呵,怎只深深的 绕在余音里,是无限的树声,是无限的月明”冰心《繁星
》遥) 远的面“孔诗(意“的叶语片言飘”然飞:下来,仿佛遥远的面孔”杜运 燮《露营特》别)表述、难懂但意味深长、联想美
皎洁的光阴(“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 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余秀华《我爱你》)
去吧,去吧,哦 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思考:“我”看到了什么? 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请描述。
再读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说说哪些词给你 留下深刻印象?
意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象
(6)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5ccbd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5.png)
【导语】《我看》这⾸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的⼤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彩。
20岁,是⼈⽣的春天。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五课《我看》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法。
过程与⽅法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对⼤⾃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语⾔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诗⼈对⼤⾃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导⼊:爱,是⼤⾃然的赐予;最终,爱⼜将回归于⼤⾃然之中。
这就是⼈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命“巨树永青”的⼈⽣之爱的归宿。
诗⼈穆旦在《我看》⼀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像季节燃起花朵⼜把它吹熄。
”将⼈的喜怒哀乐与⾃然万物融为⼀体,这是对⽣命的⼀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近诗⼈穆旦,去读⼀读这⾸诗吧! ⼆、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学攻读⽂学,回国后在南开⼤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光观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系列05《我看》(同步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系列05《我看》(同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7dc72bd64783e09122be5.png)
✓ “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 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 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 富性。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 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 3.体会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 的憧憬之情。
走近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 省海宁市,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 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 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
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 “飞鸟被“吸入”了晴空里,“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 为一体的景象,突出天空深远深邃的特点;诗人当时是在云南,天上 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 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 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 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3.勾画意象说一说我看到了什么?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让生命融入自然的长河
题 中 只 庐 各 峰 横
。缘山不,看 身真同远成
西 在 面 。 近 岭 林 此 目 不 高 侧 山,识低成 壁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1215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9.png)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 句话?
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和 “树”一样自由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与向 往,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 情。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 生命与自然的合流遇合。
“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
伤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是 多么微不足道啊!这句话以人的渺小衬 托出大自然的博大与万物的丰润。
合作探究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 奏里勃发”表达了什么意思?
大自然孕育了万物,千百年来,它 持续而沉静地演奏着生命和谐的最强音。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第二节写的是天空的景色。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深远 晴空的飞鸟和天空中的流云红晕,描绘 了一幅美丽的晚霞夕照图。
合作探究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请简要分 析“吸入”一词的作用。
“吸入”一词表现出了平展翅翼滑 翔的飞鸟越飞越远,渐渐与天空融为一 体的景象,将“鸟”的小和“晴空”的 空旷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说起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大师金庸,可谓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金庸,原名查良镛,其 祖上是名门望族,曾在康熙年间创造过“一门 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佳话。到了近代查家 仍旧是芝兰玉树之势,金庸的表哥是诗人徐志 摩,表姐夫是科学家钱学森,表外甥女是作家 琼瑶。著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也是金庸 同族的叔伯兄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穆旦 , 走进他美妙的诗歌世界。
“他”指远古的哲人。 诗人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先哲的 咏叹再如何伟大,在自然和时间面前, 终也似静水东流,去而不返。表现了诗 人对时间和生命的理性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39cd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3.png)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滁州西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文章精讲 5.分析第三节的“你”的内涵,总结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特点。
“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特 点
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 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体现
“欢乐和忧戚”在你的 心胸里描画,是包容。
“丰润”和“勃发”体
现了生机和活力。
新新课导导入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 置 作 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穆旦的《我看》通过对春 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 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 了期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 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 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 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 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 发得很强烈。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 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 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5课 我看(共1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5课 我看(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309610bd64783e09122bce.png)
Insert Text
固镇四中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 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穆旦(1918— 1977),原名查 良铮,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海宁, 早年留学美国, “九叶诗派”诗 人。主要知
第一部分(1):描绘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2):描绘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3—4):将生命、历史融入风景,展 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5):抒发对自然生活的追求。
重点品析
思考以下问题: (1)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 与后三节主要写了什么?
一、二节是“我所看”,三、四节是 “我所思”,第五节是文章主旨。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 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他的诗 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及娴熟的技艺, 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身上 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 现。
诵读诗歌
1、听诗歌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2、自由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 (1)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把握节奏和停顿,可在诗中用“/”标出。 (3)注意重音,突出关键词。可用“·”标出。 (4)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2)看什么?思什么?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看,不仅仅是在看。诗人不只用眼睛, 还调动触觉嗅觉等感官。当他写风的时候, 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他也 是鸟,在天空静止,溶入。他也是云,让大 地沉醉的流云。
在大地和天空的壮丽广阔的背景下,诗 人开始抒怀,也开始思索。
研讨思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电子课件说课教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电子课件说课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c43a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e.png)
小说中的“我”
• 1.是不是鲁迅? • 不是。本文是小说(虚构)。散文(真实) • 2.“我”小时候是什么人? • 地主家的小少爷。 • 3.长大后是什么人? • 知识分子
体会文中的“我”
• 1.“我”对故乡萧条、衰败、冷漠,感到 • (悲哀、失望) • 2.对闰土那样的劳苦农民,感到 • (深切同情和爱) • 3.对未来,——读86-88段 • 有美好的憧憬 • 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人物探究
小说中“我”是怎样的形象?小说塑造“我”这个形象 有何作用?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 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在文中起到线索人物 的作用;同时“我”同情劳动人民、渴望普天下人都过上自由、 平等、幸福的生活,表达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 强烈愿望。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抒写诗人从中 获得的生命感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 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 一体的愿望。
拓展延伸
读穆旦《诗八首》原文及关于其诗歌语言陌 生化的赏析。
故乡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闰土从少年到中年、杨二嫂 从青年到老年,肖像、语言、行为、思想、性格诸方面的巨 大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背景介绍
1911年,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 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作者赴绍兴老家接母亲回北京, 在那里耳闻目睹了离别多年的家乡破败的景象,农民生活陷 入困境,人际关系冷漠、隔阂,于是以回乡见闻为题材,写 下了这篇《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看
春风春草 飞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云
我
合而为一
看
所思
生命的勃发 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热爱自然
与自然合流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 春草、飞鸟、流云 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 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 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冥想》:这才知道我 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 了普通的生活。
1. 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 穆旦的诗可谓有 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 了景物, 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 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 大致说来,这首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 生动、逼真,意 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 浓浓诗情的油画。
一 读一读字音
忧戚( qī ) 飘逸( yì ) 摇曳( yè ) 枉然(wǎng) 丰润( rùn )
二 写一写字形
níng( 凝 )望 流pàn( 盼 )
yǒng( 咏 )赞 màn( 漫 )游
三 记一记词义
1.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5.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 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 下的 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 河里飘逸。
6. 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把它 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 同乐的愿望。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 看 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 看到 “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 它的大地”, 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情景交融,为 后文抒情做铺垫。
4. 这里的“你”指谁? 【答案】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查良铮停止诗歌创作而倾
毕生之力从事外国诗歌翻译,主要译作有普希金《波 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 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 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 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 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等。这些译本在当 时的外国文学界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写作手法
导思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 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1.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答案】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 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 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 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2.层层递进,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诗人先是 选取了“春风” “青草绿潮”、平展翅翼的“飞 鸟”“流云红晕”“大地”等这些较大气的意象, 抒发对大 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又 描写“我”的渺小,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接下来又写远古哲人虽逝去, 但他们对自然的赞 美在亘古大地“飘逸”,最后水到渠成地 抒发出 自己希望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整首诗歌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内容概况
导思1.题目为《我 看》,那诗人“看” 到了什么?
诗歌想象
关键词
导思2:诗歌主要借助于 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 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
我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 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 首诗——《我看》。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 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 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 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 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 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 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
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 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 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 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 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 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 了又谢。
年轻人往往为赋新诗强说愁。把个人 的欢乐忧伤看得天大无比。20岁的诗人 穆旦却已经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生 的意义需要重新思考。激情与理性的融 合,正是他的诗保持一生的底色。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 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 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难点探究】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 “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 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 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 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 的 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