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119c3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4.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蓝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
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
成龙表示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多则材料审题的关键是找到材料的共同点。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
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
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
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
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
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
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
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
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
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
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完整word版)中考_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完整word版)中考_材料作文审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add7b9bb84ae45c3a358cba.png)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https://img.taocdn.com/s3/m/0c0a67ba4b73f242326c5f0c.png)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bef47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a.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材料作文作为命题形式之一,在历年中考中有不同的体现。
所以,年中考,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不能忽略材料作文的复习。
下面小编整理了年中考材料作文关于“理解”的作文题审题训练供大家参考!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材料“理解”材料(略)审题第一步:审题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
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
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写记叙文也好。
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人物的世界。
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
另处,此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证“理解”在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审题第二步:素材构思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
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
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
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
我一下子理解了他……思路之三:期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
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
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
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
审题第三步:构思写法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
如果写记叙文,那么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
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
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
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范文_作文1100字_材料作文_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范文_作文1100字_材料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9e36510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5.png)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范文新材料是在总结了传统的材料作文和后来兴起的话题作文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后话题作文,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下面小编整理了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及范文供大家参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材料】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写作提示】《秋实》是一首寓意型诗歌,审题的关键是把握这首诗的寓意,即秋实沉思的蕴含意义。
该作文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立意构思:(1)果实感谢“风吹雨打”给了自己成熟的筋骨,表明果实能够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能把困难挫折当作自己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
(2)果实在沉思的过程中,感谢“光照日晒”成就了自己的隽秀,表现出一种感恩的情怀。
(3)秋天果实成熟了,他没有炫耀自己取得的骄人成果,而是默想自己是怎样变得成熟起来的,这表明了果实的谦逊之美。
【范文】秋实的沉思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的成熟?它回顾着风吹雨打,回顾着光照宿露,回顾着辛酸苦楚。
一路走来,磨难重重,它庆幸着。
它感谢风吹雨打给了它坚实的筋骨,它感谢光照日晒给了它成熟的隽秀,它感谢命运给了它成熟的机会,然而,它不禁问自己:是不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了?秋实的成熟,源于风吹雨打,历经光照日晒。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不要抱怨。
让我们正视风吹雨打,成就完美人生。
中考作文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作文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42b42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f.png)
中考作文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训练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意”就是命题者限定的写作意图,也就是命题者需要你在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观点。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作文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训练的资料,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中考作文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训练第一步:找准提示语,把握材料关键。
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意”就是命题者限定的写作意图,也就是命题者需要你在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观点。
根据武汉市材料作文的特点,这个“意”往往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在文字材料之中,所以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准提示语。
材料作文的文字材料常常分为三部分:一是客观叙述(呈现)文字,或叙述事情,或讲述故事,或陈述现象,或者是前面阅读题的文章……二是主观概括(或评论)文字,是命题者对以上文字材料的分析、评论或提炼,而命题者的意图就在这一部分,即命题者的“提示语”往往就在其中;三是写作的要求。
如下:客观叙述文字+主观概括(评论)文字+写作要求例1】2008年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加油!”简单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的地冲向终点。
“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肯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简单的一句话,让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
“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
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
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
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
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
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中考作文之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中考作文之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fd98f8dddccda38366bafed.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篇一: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材料作文一、什么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什么?它指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思)提供给考生了。
三、材料作文的组成和分类分别是什么?1、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2、分类:材料按形式分,有纯文字材料(故事、名人事例、寓言、警句、哲理片段、议论语段、诗词等)和图画式材料(一副漫画或一个图表)。
①记叙性材料: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看清要求(如拟题要求、文体要求、文字要求、内容要求等),看懂文字材料。
这是快速审题的第一步,对整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明断是非优劣,通过阅读材料要迅速判断出材料所提供现象的属性,是与非,正与误,优与劣,以便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
再次,挖掘深意,有的材料作文内容比较复杂,主旨比较“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领会材料就成了关键。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
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
),再围绕观点来阐述。
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四、如何审清材料作文的题意?1、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审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af9cf3d55270722182ef722.png)
初中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篇一: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材料作文一、什么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什么?它指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思)提供给考生了。
三、材料作文的组成和分类分别是什么?1、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2、分类:材料按形式分,有纯文字材料(故事、名人事例、寓言、警句、哲理片段、议论语段、诗词等)和图画式材料(一副漫画或一个图表)。
①记叙性材料: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看清要求(如拟题要求、文体要求、文字要求、内容要求等),看懂文字材料。
这是快速审题的第一步,对整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明断是非优劣,通过阅读材料要迅速判断出材料所提供现象的属性,是与非,正与误,优与劣,以便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
再次,挖掘深意,有的材料作文内容比较复杂,主旨比较“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领会材料就成了关键。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
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
),再围绕观点来阐述。
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四、如何审清材料作文的题意?1、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中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过关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过关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b473f8190c69ec3d4bb757a.png)
材料作文审题过关训练(一)作文审题过关练习材料作文审题过关方法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五清”。
1.认清背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一般会涉及一定的背景,我们在分析材料时一定要弄清材料的背景,看看材料中的“事”是在什么背景中产生的。
2.理清事情:审题时就应该逐句逐句细读材料,并把各句话连起来,看看材料到底叙述了怎样的事,事情的前因后果个是怎样的。
一点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事”。
3.析清事理:作文材料一般都蕴涵比喻或道理,审题时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整体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4.辨清意图: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或明(有时材料中的提示语明确传达了命题人的意图)或暗,但不管是明是暗,我们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然后结合材料的整体意思和命题人的意图立意作文。
5.弄清要求:材料作文题目之后一般都会有一些写作要求,审题时不要忘了审清要求,要严格按要求作文。
总之,命题人希望你从整体材料中明白的道理,就是作文的题意。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对话一小明:小刚,看你每天练字,兴致盎然。
不像我,总觉得练字枯燥乏味,你有什么窍门吗?小刚:从小学开始,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在揣摩、临帖上,所以能渐渐地从练字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当然其乐无穷了!对话二小明:爸爸,为什么你每天写博客都是兴致勃勃,而我写作文总是愁眉苦脸呢?爸爸: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多花一些心思,多调动自己的真情实感,你写起作文来也一定能够获得乐趣。
小明:我懂得该怎样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了。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审题过程示例:我小刚练字乏味枯燥揣摩临,获美感乐我爸爸写作愁苦花心思,动真情乐趣1.乏味而有意2.只要投入(用心3.就会义的事(做事)用情用智慧)去做有快乐1.题意:面对乏味又有意义的事情(或做任何事情),只有多投入,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_作文专题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_作文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8c50b06529647d272852c7.png)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
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
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
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1 / 10“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de418f7ed1f34693dbef3e86.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
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10443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5.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
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
"儿子答。
"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
""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
""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
"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
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请以"用好人生的加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意在告诫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条件,用心用智慧去经营、创新,挖掘潜在的价值。
一言以蔽之,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尽的价值。
只要紧扣"人生的加法",来阐发议论,分析说理即可。
【材料】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
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荡,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的歌唱,仙女感到陶醉。
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
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
"仙女继续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
"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
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
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
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20题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20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9419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png)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20题水的三种状态,与人生的三种状态相似。
水的状态取决于温度,而人生的状态则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就会像冰一样冷,他的世界也只有他双脚所站的地方那么大;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常温,那么他就像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可以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XXX,他就可以飞起来,这样,他就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我们的心灵就像水一样,有冷有热,有平静有激荡。
当我们的心灵温度低于0℃时,我们就像冰一样冷漠,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的世界也只有我们双脚所站的地方那么大。
当我们的心灵温度保持在常温时,我们就像一掬常态下的水,可以流进大河、大海,但我们永远离不开大地。
只有当我们的心灵温度达到100℃的炽热,我们才能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我们就可以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我们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类似作文题目:1、命题作文:《温暖的心》2、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
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
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练三审题过程:题目:让常驻心间主题:美好记忆文体:议论文思路:通过回忆自己的美好记忆,探讨这些记忆如何让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并提出如何让这些记忆常驻心间的建议。
练四审题过程:题目:回家主题:家的意义文体:记叙文思路:通过讲述自己回家的经历,探讨家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表达对家的感激和珍惜之情。
练五审题过程:题目:那一双(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的眼睛主题:眼神的力量文体:记叙文思路:通过讲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具有特殊眼神的人或事情,探讨眼神的力量和影响,并反思自己对待他人时的眼神表达。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点拨_作文专题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点拨_作文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f0a5f6a1c7aa00b52acbcc.png)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点拨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材料】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1 / 11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
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2【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7篇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6a2e2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2.png)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7篇作为一名初中生,有关于作文的书写形式,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书写一篇作文,以此进行训练。
作文的事项有许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精选篇1这一次,我没哭泣这一次,我居然没哭泣。
在大家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少事,遇见大多数人。
正如普希金所写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将会到来”,不是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中午,天气阴沉沉的,我带了雨衣匆匆赶往学校。
可6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下午居然又阳光明媚了。
傍晚放学时,美好的夕阳把我深深地陶醉了,我竟忘了带雨衣回来了。
回家后,奶奶见我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便像打连珠炮似地问起我来:“雨衣呢?如何没带回来?哎呀,放学校里一定会丢的!都老大不小了,如何还这么粗心?你那些同学的品行,你不是不知晓,你如何……哎呀,真是被你气死了!”奶奶的每句话我都能忍,唯独最后一句不可以忍,我气冲冲地冲她喊一句:“我同学不是那种人!”说完,火冒三丈地上楼写作业去了。
星期一,我一到学校忙往抽屉里一看,还在,我悬着的心才重重地放下来。
可是,我是个要面子的人,今天太阳这么毒,我携带件雨衣回家,不让人笑死才怪呢,所以我决定今天又不带。
一到家,奶奶就问我:“雨衣呢?”我心不在焉地回答:“学校。
”“一定丢了,要不如何没带回来?”我一听,急了:“真的在学校!”这个时候候,恰好姑姑也在,奶奶想她说明事情的“原委”后,她们两个人便一块儿数落我。
此时,我感到天不再亮了,牡丹不再娇艳了,空气也不流通了,让人窒息,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
我感到大人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就是铁打的事实也会被他们扭曲。
听着他们一句又一句的批评,我的眼眶湿润了,但我告诉自己:“我不可以哭,我要拿出证据,让她们向我道歉。
哭,解决不了什么,只能让自己愈加懦弱。
”我努力把已经到眼眶的泪水压下去,终于,我忍住了泪水。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范文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008e21580216fc700afd98.png)
初中作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在一条小溪边,一个牧童难过地哭着,因为他心爱的羊羔不小心掉进大河被淹死了。
哭声引起了小溪的同情,它气愤地指责大河:“你也太残忍了吧,为什么把小牧童的羊羔给吞没了呢?如果我有你这样大的水量,决不会和你一样的。
我会温柔地流淌,滋润山谷和草原,装点美丽的大自然,让沿途两岸都感激我的善行。
”然而没过多久,山洪暴发,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解析】学生们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自己,勿忘自我;勿自满,勿居功;一切从思考出发。
第二种立意: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严于律己、讲求诚信等。
第三种立意:勿忘本、本性、初衷、信仰、雄心、梦想、善良、仁义、永恒等;富贵不能淫,权力不能移。
第四种立意:勿重蹈覆辙,要反省自己。
第五种立意:自己做不到,别指责别人。
第六种立意:做大事不拘小节。
第七种立意:既要追求理想,更要尊重“人无完人”的现实,认识到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
第一种立意显然跑题。
第二种立意流于表面。
小溪说到了,也就想做到,但“水往低处流”,它身不由己,只能按大河的方式前进。
实际上,山洪暴发只是特殊情况,无论是小溪还是大河,大部分时间都是像小溪憧憬的那样理想。
因此,黄河和长江再发洪水,也还是人们歌颂的母亲河。
所以,前五种立意的共同失误在于对小溪变成的大河持了否定态度。
就像2006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一旦侧重于认同乌鸦可爱便错了。
因为现实中的大河,没有不淹死生灵的;如果淹不死羊,也称不上大河。
第三种立意只抓住了次要方面。
小溪的理想,在大河的现实面前,已退居末席。
第四种立意有误。
大河淹死一群羊是正常现象,改变不了大河利大于弊的总体情况,不能算重蹈覆辙。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30篇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83473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5.png)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30篇一、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
结果细心的朋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原来是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脏了。
审题参考:自己的玻璃窗脏了,透过这样的窗户看任何东西恐怕都是脏的。
自己的心灵晦暗了,那么看任何人都是污浊的,有问题的,甚至是邪恶的。
同时告诉人们,当你说别人不是时,应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二、别让心脏了有一次,一位朋友拿给他一叠复杂的插图让他描画,当然报酬很高。
他一面干一面对我说,这些插图都这么难画,一定是那个朋友把容易描画的都选了去,让他啃“骨头”,于是他就对朋友心生不满,并敷衍了事。
几天以后,那位朋友来取插图,同时还带来了更多需要描画的插图,而且都比先前的那些插图容易描画。
原来那个朋友是想让他先描画难画的,如果他能胜任那么容易画的他就更能胜任了。
然而朋友看了他描画的插图后,没再留下那些容易描画的插图。
事后那位朋友遗憾地告诉我:“本来我是想帮他牵上这条线,好让他以后一直帮这家出版社做下去的,可以固定地挣一笔‘外快’,谁知他不能胜任。
”审题参考:其实读了这篇漫笔后,我们不难知道,其实并非文中我的亲戚的能力不能胜任,而是他的心不能胜任,他的心脏了,所以他总也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总以错误的眼光看待一切,终究贻误的是自己,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并非笑话有一则外国笑话说:一个被退稿的作者闯进编辑部肝火冲冲地责问:“你们根本就没把我的文章看完,怎么知道它不好?”老编辑笑道:“一个臭鸡蛋,假如你吃第一口时已经知道它是臭的,你还有必要把它吃完吗?”审题参考: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把埋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发愤图强地研究一点东西不是更好吗?与其求人,不如求己。
材料审题立意的训练(优秀15篇)
![材料审题立意的训练(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29f4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1.png)
材料审题立意的训练(优秀15篇)中考材料作文:因为和谐所以快乐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欧文与”新和谐公社”“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
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
欧文9岁时就当了学徒,后来他管理工厂时,聚攒了一大笔钱.1824年,为了理想,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创办“新和谐公社”。
欧文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和谐相处.这个“崭新的社会”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毕竟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对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拨]建设平等社会需要巨大的决心,恒心和理想,欧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能在永远追求一种美好、超越的生活。
[适用话题]素材可运用“理想”“精神的力量”之类的话题。
中考材料作文:因为和谐所以快乐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据近期权威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各项教育投资为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
城市高中、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281.55倍和323倍。
在某些著名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其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少。
而唯一让人略感欣慰的是经过扩招,一些普通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还是占有一半以上。
再者,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造成了许多城市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被拒之门外,公平竞争的升学制度遭到破坏。
由此可见,在受教育的程度上,农村学生的前景堪忧。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点拨]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造成社会阶层之间巨大的心理隔阂,相互理解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
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
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
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
联想
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
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5.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
”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
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