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科学技术观研讨(ppt 9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技术与科学在性质、目的、形态、功能、 方法、评价和管理诸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属于 两类不同的范畴。我们在使用“科学技术”概 念时,实际上忽略了二者的区别。二者最基本的 区别在于:技术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 现实形态的直接生产力;而科学表现了人对自然 的理论关系,属于知识形态的间接生产力。把科 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往往在管理、政策上出现失 误或偏差,不利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
形态 物质形态:装置,知识形态:专利
知识形态:论文(概念、规律)
方法 从一般到个别,从原理到试验
从个别到一般, 从实验到假说
评价 实践标准:先进性;价值标准:实用性 实验唯一标准:真理性
法规 发明专利权,有偿转让
发现优先权(著作权),无偿馈赠
管理 项目计划性强,注重经济效益
选题自由性强,强调学术水平 8
16
三、自然科学的门类结构
俄罗斯哲学家、化学家凯德罗夫(Б.М.Кедров ):
自然界基本物质运动形式有:微观物理运动、 宏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和 生命运动。其中,前三种是更基本的简单运动形式, 后三种是较复杂的基本运动形式,都包含有前三种 物质运动形式。
17
?
微观物理运动 基本粒子-场
23
(4)按生产要素密集度进行技术分类
按生产活动中的劳务、资本和知识等生产要素 的密集度,把产业技术分为:
劳动密集型技术:投入的活劳动中体力劳动所占 比例较大的产业技术。轻纺工业、农业、初级服 务业一般属于此列。
资本密集型技术:投入大量物化劳动,即物质资本 (包括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产业技术。重化工业 大都属于此类。
7
2.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特点




目的 运用自然规律直接改造自然
认识自然指导改造自然
本质 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任务 技做术”发? 明:解决“做什么”,“怎么 主体 智力劳动群体性强
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潜在生产力 科 么学”发? 现:解决“是什么”,“为什 智力劳动个体性强
客体 人工自然,预想的技术装置
19
(1)按技术的本质进行技术分类
技术的本质:在于体现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 自然技术:即作为人与自然之间中介的物质技术, 是
整个人类社会的主要技术基础,它与生产技术、 工程技术大致是等价的。 社会技术: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手段及方法,其任务 是组织和管理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满足人的社会 生活需要。 思维技术:人与精神、思维之间的活动手段及方法, 其任务是运用在精神生产领域中,支持和辅助人的 思维活动,促进精神产品的生产,满足人的精神生活 需要。
21
就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而言,可以按传统的自然 科学分类把技术分为四种基本技术:
机械技术:运用自然界机械运动规律的力学方法, 创造人工机械运动过程,改变物体形状与位置的技 术。
物理技术:运用自然界物理运动规律的物理学方法, 创造人工物理运动过程,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 (声、 热、光、电、磁等)的技术。
28
技术体系结构的全息性:单元技术的微观结构 反映群体技术(即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
单元技术 的
微观结构
输入
材料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 能源技术:动力技术-传输技术 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传播技术
物料加工系统
能源动力系统
信息控制系统
技术体系 的
宏观结构
输出
29
劳动过程技术体系的结构
例1 输入:材料→机械加工技术系统→输出:机器Biblioteka Baidu
前者都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都是前者的具 体应用。
• 哲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知 识体系,是关于科学世界观的学问;
• 基础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和 理论的学问;
• 技术科学是关于人工自然过程的一般机制和原理的 学问;
• 工程科学是关于设计和建造特定人工自然过程的技 术手段与工艺方法的学问。
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科学技术观
刘则渊 教授 陈悦 副教授 chenyuedlut@163.com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2011.04
1
第3.1章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科学技术观
• 科学技术分类与知识体系结构的方法论 • 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 • 现代技术科学的形成、作用与结构 •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新发展
?
宇宙天体运动 总星系、恒星
化学运动 原子-分子体系
地质运动 地球及各层圈
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
宏观物理运动 凝聚态-物体
生命运动 蛋白质-核酸

微观物理学
宇宙学·天文学
化学
地质学 地球科学
自然科学各门基础学科
宏观物理学
生物学 生命科学
18
四、现代技术分类与技术体系
• 按技术的本质进行技术分类 • 按科学的应用进行技术分类 • 按三次产业理论进行技术分类 • 按生产要素密集度进行技术分类 • 按技术一般要素进行技术分类 • 按劳动生产过程进行技术分类 • 技术体系及其结构
25
(6)按劳动生产过程进行技术分类
日本学者星野芳郎根据对工业生产的劳动过 程所做的大量分析,按照劳动过程的技术特征, 将工业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相应的技术分为7种: 采取技术 原材料技术 机械技术 建设技术 交通运输技术 信息控制技术 能源动力技术
26
(7)技术体系及其结构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 不是取决于物质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 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 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打 不断的链条。”
——普朗克
5
二、科学结构和科学分类的方法论原则
• 科学结构与客体结构的统一原则 •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原则 •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原则
11
4.2 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
自然科学的门类结构 现代技术的分类与结构 交叉科学的形成与类型
12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
以钱学森的科学技术体系学为基础,按照上 述科学结构的三条原则来讨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 系结构。钱学森开始提出科学技术体系肉自然科 学、人体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科学 和系统科学六大部门组成,后来将军事科学、行 为科学和文学艺术等知识部门纳入科学知识结构 中。考虑到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是普遍认同 的知识部门,而军事科学和行为科学可以纳入交 叉科学范围,因此科学技术的总体结构如下:
13
客体系统关系











思维 客
社会
体 结
人文

客体数量关系
自然科学
系统科学
思维科学 科

人体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构
数学科学
14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 界
自然辩证法

抽 象 性
基础科学
造 世 界
普 遍 性
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
实 践 性 特

工程技术活动

15
2
4.1 科学技术分类与知识体系结构的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结构思想及其发展 • 科学结构和科学分类的方法论原则 •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结构的思想及发展
• 马克思:最早预见到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统一的整体化 趋势。多次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 学同哲学的结合,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 强调“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 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化学技术:运用自然界化学运动规律的化学方法, 创立人工化学过程,改变物质的成分与结构的技术。
生物技术:运用自然界生命运动规律的生物学方法, 改变生命活动过程与形态的技术。
22
(3)按三次产业理论进行技术分类
根据三次产业结构理论,可以分为: 一次产业技术:以农业技术为主,是从自然界直接
获得产品和原料的技术。其对象是未经人类加工 过的自然物质资料。 二次产业技术:以工业技术为主,是对初级产品(农 产品和矿产品)进行加工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技 术。色括建造固定结构物的建设技术和制造活动 物品的制造技术。 三次产业技术:以服务技术为主,是为物质生产和 社会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劳务和知识的技术。
•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的概念与规律能够转化、 物化为技术;技术通过需求、问题、手段和原理,能够 间接直接地转化或上升为科学。科学的技术化与技 术的科学化,正导致和加快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
10
4.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变
--采集与农耕时代,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 --文艺复兴与工场手工业时代,技术和科学各自相对独
• 技术体系的含义 单元技术:
生产劳动过程中独立运转的某种装置或设备所所 依据的相关技术系统。 群体技术(社会的技术体系):
一定社会时代各种技术依其内在联系构成的网络 系统。
其中,有最先产生并起带动作用的先导技术,有 渗透性强、关联度大的主导技术,以及相配套的辅助 技术。
27
• 技术体系的一般结构 结构是组织的内在形式。由于不同技术时代主
立发展、技术(实验技术)促进了科学的解放与独立; --18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技术独立发展,科学对技术发
展的辅助作用; --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科学和技术之间呈现彼此相互推
动、新技术更依赖于科学的新关系,但这时也开始出 现纯科学、纯技术,依赖科学的技术、面向技术的科 学,同时并存的复杂关系; --20世纪70年代进入高科技时代,科学和技术之间呈现 出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 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趋势。
6
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1.科学与技术的语义 科学: • 丹皮尔:论不同语言关于科学的语义差异。 • 康德:作为知识系统整体的科学;本义上的科学与
非本义上的科学。 • 中国:科学和技术的语义变化;从格致到科学。 技术:
西方语义和语境:有“技术”、“工艺学”、 “科技”,以及“理工科”的多重含义
• 恩格斯:明确预见物理和化学之间将出现一门边缘学 科;提出各门科学按照其研究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 区别和固有发展顺序进行分类与排列的原则。
• 毛泽东:提出按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进行科 学分类的思想,科学的区分应依其研究的每一物质运 动形式由其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加以界定。
4
• 钱学森: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提出建立科学技术体系 学和关于科学结构的整体性原则。各门科学是一个 整体,都负有探索整个客观世界的任务,各门科学各 自研究的对象领域,只是它们分别研究整个客观世 界的基本着眼点。这是对科学结构理论与科学分类 理论的重大发展。
9
•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 基本性质: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表现,都属于生产力 范畴,而不属于上层建筑。
• 根本目的:二者的直接目的虽然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了 改造自然、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
• 相互渗透:技术以认识自然的科学为指导,是运用自然 规律来改造自然;科学以改造自然的技术为手段,是运 用实验技术在变革自然对象中认识自然。
20
(2)按科学的应用进行技术分类
根据钱学森关于科学技术体系学的思想,任何科学 技术部门都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 三个层次,因此每门科学都存在应用于客观世界某一 领域的相应技术:
自然科学技术 人体科学技术 社会科学技术 思维科学技术 系统科学技术 数学科学技术
知识密集型技术:投入的活劳动中复杂劳动特别 是智力劳动比例较大、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技术。 它与高技术的含义相近。
24
(5)按技术一般要素进行技术分类
一般认为,物质(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物质 文明的三大支柱和技术的三大基本要素。据此可 以分为: 材料加工技术:对各种矿产与非矿产资源进行加工, 改变物质材料的性质、结构与形状的技术。 能源动力技术:开发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资源并转变 为人们所需的各种终端能源和动力的技术。 信息控制技术:对文字、语言、数据和资料等信息 进行传输与变换,对各种仪器、设备、设施进行控 制与调节的技术。
导技术的形态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技术体系,因而具 有不同的结构。但不同时代的技术体系又都存在相 似的或共同的一般结构。按照前述技术的一般要素 看,任何时代社会的技术体系的一般结构,都是材料 加工技术、能源动力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组成的。 只是材料、能源和信息控制的形态与内容各不相同。 这种一般结构还具有全息性特征,即任何单元技术 的微观结构都反映群体技术即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 它们都是由材料、能源和信息三个子系统所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