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12011工作面地面位置为XXXXX,地面标高为+197~+203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2011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东翼,为布置形状不规则的工作面,工作面标高-119~-67m,东部是12011工作面采空区,西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及F6断层分支,北部是11051采空区(浅部),本12011工作面上部的12011改造机巷部分巷道穿采空区而过,且有多处巷道与11051采空区相连,南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深部)及F6断层。

采空区2009年回采至现切眼位置后,由于政府调控政策,进行停产,但一致保留切眼及其机、风巷等巷道的支护设备至今,2018年对工作面进行了维修,增大了巷道断面,增设了排水泵、溜子、皮带等设备。

二、地质情况评价煤层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16°,据巷道揭露,煤层厚度为0.7m~3.1m,平均2.7m,煤层相对稳定,结构比较简单。

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属缓倾斜煤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顺层维修巷道,根据巷道揭露情况,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除F6断层的分支附近出现半煤岩层状,局部含碳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外,其余基本都是全煤,其中-80皮带巷与-100轨道巷与断层分支破碎带所圈出的范围为薄煤带,其余回采范围内皆可正常回采。

F6断层分支参数为0~3m小正断层,倾向北偏东约66°,倾角0~18°,围岩部分破碎,过断层及破碎带后煤层恢复正常稳定。

二、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根据地面瞬变电磁报告显示,12011工作面不存在顶底板富水异常区。

1、底板含水层12011工作面回采的是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二1段二1煤层,水文地质柱状如图所示: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根据-100轨道巷与二路下山交叉点处寒灰水文孔(孔口标高-90.5m)参数,深部寒灰水压1.3MPa,水量4m3/h,浅层太灰无水;并根据底板隔水层厚度等计算,矿井带压开采(按照底板受构造破坏的地段临界突水系数Ts=0.06 MPa/m计算)安全水平标高为-180m,现12011工作面标高为-119~-67m,可以保证底板承压水安全无危胁。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1108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1108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贵州省**煤矿有限公司**煤矿**井1108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分析报告编制日期:2021年12月15日1108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分析报告一、概况1108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治理分析报告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1108采煤工作面掘进实际揭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工作面水文地质水害治理情况从而指导生产。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1、本矿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一级支流清水江三级支流白水河上游。

另外,由于采动影响,地表有可能存在裂缝,为防止地表水引入井下雨季时必须到地面进行巡查,发现裂缝及时进行封堵。

1108采煤工作面煤层标高位于+722~+775m标高,全部位于矿井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煤层直接顶板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为弱含水层,是本工作面间接充水水源。

2、地表冲沟水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将来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3、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4、吴家坪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其岩性为中厚至厚层燧石结核灰岩和含硅质燧石结核灰岩,夹灰色中厚层与厚层灰岩富含溶洞裂隙水,由于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

含水层中地下水可能通过岩体节理裂隙或岩溶裂隙直接对矿井产生充水成为矿井充水水源,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

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三、老窑分布情况矿区存在老窑,矿区内煤层露头线附近小煤窑分布较多,为当地居民开采自用,开采方式以斜井为主,少部分为平硐,生产规模小,开采长度一般为50~150m,由于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有限公司播州区马蹄镇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日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XX采煤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荒山坡及部分民房(已赔偿搬迁),无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无工业设施及建筑物,地面标高+920m~+1026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XX采面位于井田西翼,布置在第一水平一采区,井下标高+761~+793m ,其巷道上部是110401采面采空区,下部C9、C14煤层均未开采,南部是111402采面采空区;北面为矿界,C5、C9、C14均未采动;西面为落差1.5m的小断层;东面与主斜井、回风下山、区段石门相连接。

采面平均走向长300m,平均倾向长93m,开采面积27900m2,资源储量5.51万吨。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和经过老工人了解到,在2014年4月前回采110401采面时,已将C4煤层采空区积水全部放出,目前矿井涌水观察点2#和3#观察水量为C4煤层采空区流水,其涌水量均在7m³/h以下,现西翼C4煤层采空区均已无积水。

二、矿井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四系。

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⑴、二叠系(P) 中统(P2)茅口组(P2m):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局部夹泥灰岩及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

风化面光滑,方解石脉发育。

区内未见底,厚>100米。

⑵、上统(P3)龙潭组(P3l):为灰、浅灰、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的韵律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

是本煤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含煤7层,含可采煤层4层(C4、C5、C9、C14),其它煤层厚0.4~0.5m。

产腕足类化石和生物碎屑化石,厚105米。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十月目录一、工作面概况 (1)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1)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2)四、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4)五、水害隐患探查与治理情况 (4)六、探查与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5)七、结论与建议 (5)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矿井的东南部,距井底车场1121米,东部与108工作面相连邻,南部与矿界(黄陵一号煤矿)相邻,西部202工作面上顺槽与之相隔15m。

北部与一盘区回风大巷相连接。

地面均为山坡、林地,无河流及建筑物,标高+1223~+1468米,埋深403~658米。

工作面东西宽245米,南北长3042米,面积745290m2,2号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1.55~2.20m,平均1.81m,煤层走向为N36°~65°E,倾角1~3°,北部含一层夹矸,厚度0~0.2m,局部分布,工作面北部夹矸较厚,往南逐渐变薄至尖灭。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根据《XXXXXX煤矿建矿地质报告》、《XXXXXX地质报告(修编)》地质资料、1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及108工作面回采已揭露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内无断层及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地质现象,构造简单。

从采掘工程平面图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该工作面外段处于一个宽缓背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背斜轴走向N40°E,背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该工作面里段处于一个宽缓向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向斜轴走向N125°E,向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110工作面与108工作面相邻15m,工作面外段有一老巷,长度177.5m,与110工作面边切眼相连,为矿原施工的108措施巷,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无水害威胁。

水害隐患治理排查报告(3篇)

水害隐患治理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水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特别是在汛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水害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为切实加强水害隐患治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我单位于近期开展了水害隐患治理排查工作。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内容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覆盖了我市所有县(市、区)及乡镇,涉及河道、水库、山洪沟、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排水系统、在建水利工程等。

2. 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水害隐患点、水害风险等级、水害成因、水害危害程度、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

三、排查方法及步骤1. 方法:本次排查采用现场勘查、资料查阅、座谈交流、专家咨询等方法。

2. 步骤:首先,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时间节点等;其次,组织人员对全市范围内的水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再次,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治理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

四、排查结果1. 水害隐患点:本次排查共发现水害隐患点XX处,其中:河道隐患点XX处,水库隐患点XX处,山洪沟隐患点XX处,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XX处,城市排水系统隐患点XX处,在建水利工程隐患点XX处。

2. 水害风险等级:根据排查结果,共划分高风险隐患点XX处,中风险隐患点XX 处,低风险隐患点XX处。

3. 水害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等。

4. 水害危害程度:根据水害风险等级和危害程度,对水害隐患点进行分类,其中:特别重大危害程度隐患点XX处,重大危害程度隐患点XX处,较大危害程度隐患点XX处,一般危害程度隐患点XX处。

5. 治理措施:针对排查出的水害隐患点,制定以下治理措施:(1)河道隐患点:加强河道清淤疏浚,修复河道护坡,确保河道行洪畅通;(2)水库隐患点:完善水库调度运行制度,加强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等设施的检查、维修、养护,确保水库安全运行;(3)山洪沟隐患点:开展山洪沟治理工程,修建拦洪坝、排洪渠等设施,降低山洪灾害风险;(4)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降低地质灾害风险;(5)城市排水系统隐患点: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内涝;(6)在建水利工程隐患点:加强在建水利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工程事故发生。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

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二、12采区位置及范围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

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

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

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

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doc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doc

xx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大屯公司徐庄煤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7335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微山湖湖区,地面标高为+~+。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7335工作面位于Ⅱ3采区东翼,工作面标高~。

东部是与山东高庄煤矿之间的边界煤柱,高庄煤矿尚未在该区域进行开采;西部是Ⅱ3采区上山系统及7334设计工作面;南(浅)部是7333采空区;北(深)部是未采区域。

二、地质情况评价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26°,属缓倾斜-倾斜煤层,煤层倾角相对较大。

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区域煤层产状变化较大。

根据掘进资料分析,材料道共揭露4条正断层及一条平滑断层组,从工作面东部向西部依次为:∠59°H=正断层、f8372H总=平滑正断层组、∠62°H=正断层及F114 H=正断层。

溜子道共揭露4条断层,其中一条逆断层3条正断层,工作面由东向西依次为;F2117-H=逆断层f8372H=正断层、H=正断层及f8672H=平滑正断层组,对工作面影响最大的为f8672H=平滑正断层及F2117-H=逆断层;其中f8672平滑范围约10m,最薄煤厚只有,F2117-逆断层造成溜子道中西部煤厚重叠,最大煤厚达,断层继续向工作面中东部发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评价1、顶底板含水层7335工作面回采的是山西组7号煤层,从上往下含水层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各含水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矿区第四系厚度~,平均,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含水层,5个隔水层。

含水层结构、厚度变化较大,含水性差异也较大。

井田东南部由于基岩面抬升,使第四系的Ⅳ、Ⅴ含与基岩面呈带状接触,各含水层之间在此产生水力联系,对浅部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随着采深加大,影响逐渐降低。

根据7335工作面附近的45、47号钻孔揭露资料,该区域第四系底界为砂砾层,厚度~,距离7煤顶板距离~,工作面标高在~,属井田中深部,正常情况不受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___的综采工作面位于采区东翼的1#煤层,海拔高度+853米以上。

该工作面的上限标高为+995.7米,下限标高为+854.4米,运输巷走向长度为880米,回风巷走向长度为930米,倾斜长度为227米。

工作面下部距3#煤层6.3米,尚未开采。

在工作面周围,以西为风井保护煤柱,以北为煤层露头风化带,以南为853-1瓦斯抽放巷,以东为井田边界。

工作面与3#煤层和1#煤层之间平均垂距约为5米左右。

该矿区的出露地层包括___(P3β)、龙潭组(P3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和第四系Q。

其中,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同向坡,局部地方呈耸立的山峰。

山间冲沟发育,地表大部分被风化物覆盖。

矿区内未见泉水出露,据邻区资料,一般泉流量小于1升/秒,动态变化显著。

该地层富水性较弱,属于相对隔水层。

三、矿井充水条件___的综采工作面存在着充水的风险。

在工作面周围,存在多处煤层露头和裂隙,这些煤层露头和裂隙可能成为水的通道。

此外,工作面下部距3#煤层6.3米,未开采,也可能成为水的来源。

四、综采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根据对___综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矿井充水条件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工作面存在较大的充水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措施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加固支护、提高排水能力等方法,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地表水分析:采煤工作面位于南高北低的陡坡旱地,地表主要为溪沟水,随季节变化。

除了5、6月外,全年都处于干枯状态。

由于地面陡峭,雨季时地表水会流入溪沟,最终汇入阿贡河和北盘江。

___周边小窑及煤矿情况:经过对周边老窑的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小窑主要集中在原老系统井口以北。

这些小窑都是地表露头开挖。

老系统主井、老系统风井和1#、2#老窑都有积水。

3#、4#、5#老窑已经封填实,没有积水。

由于小窑已经封闭多年,加上距离采煤工作面较远,对现阶段的回采没有安全威胁。

物探报告:矿井瞬变电磁(MTEM)探测方法的原理为:利用电磁场的感应作用,通过测量矿井周围的电磁信号变化来获取地下矿藏的信息。

11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防治水措施

11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防治水措施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庄煤矿11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刘庄煤矿生产科地测组2011.081102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102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1104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1106工作面,尚未采掘。

1102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山前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1102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况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矿山内新生界第四系砂质粘土,厚度0—20米。

富水性弱,局部底洼处富水,一般不含水,为松散孔隙型弱含水层。

2、二1煤层上部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主要有二1煤层顶板砂岩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等数层含水层构成,累计厚度20米左右。

矿山内含水层主要有山西组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下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下盒子组底部老君庙砂岩;期间均有厚层泥岩相隔阻。

上述砂岩多为中-粗粒砂岩,泥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弱。

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贵州金鑫煤业有限公司贵州百里杜鹃红林乡黔鑫煤矿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日期:2021年6月14日目录一、工作面位置 (1)1、地面位置 (1)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1)二、地质情况评价 (1)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及评价 (2)1、地表水文地质 (2)2、顶底板含水层 (2)3、地质构造水 (5)4、老空水 (5)5、钻孔水 (6)四、工作面涌水量预测 (6)五、水害隐患探查及治理情况评价 (7)1、水害隐患排查 (7)2、治理情况 (7)六、结论及建议 (8)1、结论 (8)2、建议 (8)11502采煤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位置1、地面位置11502采煤工作面位于+1562水平一采区中部,布置于15煤层中,工作面走向平均长度874m,倾向斜长平均152m,煤层平均高度1.8m,工作面平均倾角+6°,回采面积132848m²,可回采煤量32.28万吨,计划回采时间为:2021年6月20至2021年12月31日。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1502采煤工作面布置于一采区15煤层中,11502运输巷及回风巷均在副斜井内开口,东面为矿区边界,西面为三条主要井筒,北面为11503采煤工作面(已布置),南面为11501采煤工作面(已回采);矿井可采煤层4层,自上而下分别是4号、9号、14号和15煤层,各煤层平均间距分别为30.5m、47.84m和12.7m,一、二采区范围内9号煤层已采空;回风斜井西侧至矿区边界范围内+1525水平以上15煤层已由原沟底煤矿回采结束,副斜井至东侧矿区边界范围内15号煤层均为未开采区域,11502采煤工作面范围内无15号煤层老巷及老空区;地表相对位置为山坡丛林;地表无房屋建筑、公路、河流、池塘、水库及其它构筑物。

二、地质情况评价矿区位于北东向纸厂背斜南西段转折端附近,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7335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7335工作面地面位置为微山湖湖区,地面标高为+29.5~+35.3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7335工作面位于Ⅱ3采区东翼,工作面标高-616.7~-713.9m。

东部是与山东高庄煤矿之间的边界煤柱,高庄煤矿尚未在该区域进行开采;西部是Ⅱ3采区上山系统及7334设计工作面;南(浅)部是7333采空区;北(深)部是未采区域。

二、地质情况评价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21°~26°,属缓倾斜-倾斜煤层,煤层倾角相对较大。

受断层构造影响,局部区域煤层产状变化较大。

根据掘进资料分析,材料道共揭露4条正断层及一条平滑断层组,从工作面东部向西部依次为:∠59°H=1.1m正断层、f8372H总 =4.1m 平滑正断层组、∠62°H=0.5m正断层及F114 H=1.2m正断层。

溜子道共揭露4条断层,其中一条逆断层3条正断层,工作面由东向西依次为;F2117-H=5.0m逆断层f8372H=7.0m正断层、H=1.0m正断层及f8672H=5.5m平滑正断层组,对工作面影响最大的为f8672H=5.5m平滑正断层及F2117- H=5.0m逆断层;其中f8672平滑范围约10m,最薄煤厚只有0.2m,F逆断层造成溜子道中西部煤厚重叠,最大煤厚达12.3m,2117断层继续向工作面中东部发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评价1、顶底板含水层7335工作面回采的是山西组7号煤层,从上往下含水层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侏罗白垩砂砾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组含水层,各含水层情况如下:(1)第四系砂岩含水层矿区第四系厚度66.85~241.85m,平均141.80m,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含水层,5个隔水层。

含水层结构、厚度变化较大,含水性差异也较大。

11512回采工作面水患治理分析报告

11512回采工作面水患治理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2采煤工作面水患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地测科2020年5月26日会审表会审地点:会审时间:年月日职工培训贯彻记录培训内容:11512采煤工作面水患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贯彻人:11512回采工作面水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相对位置11512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大山,地势东低西高,无建筑物、桥梁、河流,地形地貌属于高原山地地形、剥蚀地貌。

地表高程在+1882m~+2053m之间,工作面埋深31m~235m。

11512工作面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公路和水体,开采后对地表无大的影响。

2、邻近巷道分布情况11512采面以东为一盘区集中回风巷,以南为11511采空区,空区无积水。

以西为井田南翼保安煤柱,以北为11513采面未采区域。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1、构造矿区位于镇雄复式向斜的北翼,矿区及附近发育有多个次级的褶皱。

矿区内有3个褶皱:S20向斜、S11向斜和B20背斜。

矿区发育有5条断层(F30、F27、F5、F25、F33),钻孔中另发现有2条隐伏断层(F20、F29)。

这些断层落差不大,其中F30、F27、F5、F33这4条断层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其他断层对煤层开采影响小。

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基本形态为一北东东向展布的宽缓的向斜构造,地层倾向南南东和北北西,倾角4~10°,断层较发育,局部发育有小褶曲。

因此,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2、水文地质矿区资源储量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下;区内第四系砂砾石土孔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且较薄,含水层主要为灰岩弱~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差;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因此,生产勘探报告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确定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以灰岩砂泥岩弱至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二、掘进期间探放水情况11512采煤工作面运、回两巷在掘进期间进行专项探放水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超前钻探。

3101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3101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盘县盘南煤业投资有限公司思南县香坝乡文家槽煤矿3101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编制:牛迎节二0一九年三月十日3101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煤矿防治水细则》规定: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按照《煤矿防治水细则》有关条款规定,11111煤矿3101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充分收集整理水文地质资料和邻近工作面的巷揭、钻探资料、物探成果资料及3101运输巷、回风巷掘进期间物探及钻探资料,编制完成310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一、概况根据1111煤矿的实际开采情况,3101采面运输巷布置在运输下山160米处,沿煤层走向向矿区西面布置有350米。

3101采面回风巷布置在运输下山开口处,沿煤层走向向矿区西部布置有350米。

采面西面为未开采区域,采面南部为深部未开采区域,东部为运输下山。

二、水文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北东部,思南县西北,为剥蚀型低山河谷及河间地块地貌,坡度一般,一般为20—300。

地势总体为南东高,北西低,中间高,四周约低。

最高点位于矿区外北东部的一无名山头,海拔802.7m,低点位于矿区外西北部一沟谷处,海拔554.4m,最大相对高差247.6m,一般相对高差40—100m。

(二)地表水区内分布两条河流,分别为矿区外西部自南向北流动的香坝河及矿区东部自北向南流动的岩头河,根据区域水文分析,矿区外西部2000m左右的香坝河,河床标高为580m。

矿区外东部1900m左右的岩头河,河床标高为400m。

均未有岩溶管道与矿区相连,且香坝河流经区域为三叠系地层,有夜郎组第三段相对隔水层阻截,不会对矿床造成充水。

岩头河河水可能通过节理裂隙对茅口组地下水进行补给,进而造成巷道底板突水,但煤层标高大部分在400m以上,仅在矿区西北角,有小部分在400m标高以下,故岩头河对巷道底板突出的区域有限,故地表河流对矿区充水影响不大。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科长:总工程师:山西××××煤业有限公司2019年6月5日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情况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132m-1573m,秦家源西部保护煤柱,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2)井下四邻关系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开口位置位于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南邻东回风巷,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北邻100102工作面(未形成),东邻矿井未采掘区域。

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643m,工作面90米。

(3)工作煤层情况及储量情况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0.8m—1.2m,平均1.0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

煤容重1.47t/m3。

地质储量为77190t,可采储量68200t。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1、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类型中等。

工作面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揭露4条断层和3个陷落柱,对工作面回采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2、老巷情况根据《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患隐患补充勘探报告》和《矿井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显示,工作面回采范围内10号煤层中不存在老空积水情况;上覆煤层不存在老空区。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1、地表水:该工作面对应地表无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

2、顶板水: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部分地段裂隙,回采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篇一: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年月日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机电部:安监部:调度室:地测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范围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1620m。

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范围内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

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范围内顶底板破碎。

3.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1.48~1.74m,平均煤厚1.59m。

煤厚变异系数γ=8.0%,可采指数Km=1。

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

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内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

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Ⅰ类~Ⅱ类之间,断层构造带内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内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
理情况分析报告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
目录
一、工作面概况 (1)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1)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2)
四、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4)
五、水害隐患探查与治理情况 (4)
六、探查与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5)
七、结论与建议 (5)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
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矿井的东南部,距井底车场1121米,东部与108工作面相连邻,南部与矿界(黄陵一号煤矿)相邻,西部202工作面上顺槽与之相隔15m。

北部与一盘区回风大巷相连接。

地面均为山坡、林地,无河流及建筑物,标高+1223~+1468米,埋深403~658米。

工作面东西宽245米,南北长3042米,面积745290m2,2号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1.55~2.20m,平均1.81m,煤层走向为
N36°~65°E,倾角1~3°,北部含一层夹矸,厚度0~0.2m,局部分布,工作面北部夹矸较厚,往南逐渐变薄至尖灭。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根据《XXXXXX煤矿建矿地质报告》、《XXXXXX地质报告(修编)》地质资料、1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及108工作面回采已揭露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内无断层及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地质现象,构造简单。

从采掘工程平面图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该工作面外段处于一个宽缓背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背斜轴走向N40°E,背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该工作面里段处于一个宽缓向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向斜轴走向N125°E,向斜轴从该工作面外
段穿过。

110工作面与108工作面相邻15m,工作面外段有一老巷,长度177.5m,与110工作面边切眼相连,为矿原施工的108措施巷,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无水害威胁。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一)地下水
1.主要含水层水
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潜水、白垩系华池组、洛河组、侏罗系直罗组地下水。

根据《矿井建矿地质报告》中110工作面内地质钻孔5-2、3-1及工作面临近钻孔4-2的煤厚计算,该工作面冒落带最大高度6.4米,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27.64米,煤层顶板至直罗组底界最小高度122.45米,距直罗组底界最小高度87.55米,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均无法突破直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底界。

由以上分析得出,矿井开采受害水害影响的仅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因该含水层为弱含水层,影响表现为巷道掘进打锚索支护时,仅局部出现滴水现象,可自然疏干,对110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2.断层水
从地质报告资料、地表现场察看、掘进时已揭露巷道地质情况分析,未发现小型断层,不存在断层水,断层水对110工作面回采无安全威胁。

3.钻孔水
110工作面内地质钻孔5-2、3-1,从钻孔资料分析,钻孔已按设计采用水泥砂浆封孔,封孔质量合格,无封闭不良钻孔,钻孔水对110工作面回采无安全威胁。

4.老空水
本井田内无小煤窑开采,故不存在老窑。

本矿东部与黄陵矿区一号煤矿相邻,西部为芦村一号煤矿,南与黄陵矿区二号煤矿相邻,北部为芦村二号煤矿,现芦村二号煤矿井筒已落底,工作面尚未形成,属于基建期。

现芦村一号煤矿基建尚未开始。

黄陵矿区二号煤矿、一号煤矿采掘布置尚未到我矿井田边界,两矿各留20m矿界保安全煤柱。

110工作面临近工作面108工作面,从抽放队所施工的穿墙孔分析,108采空区内无积水,老空水对110工作面回采无安全威胁。

5.陷落柱
在矿井勘探时期及1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期间及鹤煤工程技术中心物探时未发现有陷落柱,所以陷落柱对110工作面回采无安全威胁。

(二)地表水
井田内最大的XXXXXX沟流发源于XXXXXX沟及其两岸支沟,近东西走向且横穿井田,流量56.88~194.76 m3/h,一般
125.82m3/h,主要以大气降水、华池组、洛河组出露泉水补给,属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无渗漏现象,且地表水体不在110工作面上方,因此地表水体对110工作面回采无水害威胁。

四、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110工作面涌水量主要来源于2号煤层顶板延安组砂岩承压含水层,110工作面与其相邻108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相似,且两工作面相邻15m ,108工作面最大涌水量Q=3m 3/h , 最小涌水量Q =0.2m3∕h ,正常涌水Q=1.5m3/h 。

因此对108工作面的涌水量计算采用相关比拟法,计算公式为:
N 00S /S Q Q =
其中:Q------110工作面涌水量 (m3/h )
Q0------108工作面涌水量(m3/h )
N------根指数
S------110工作面面积(m2)
S0------108工作面面积(m2)
本公式中已知工作面为108工作面,将已知数据Q0=3m 3/h 、 N=2 S0=633408m 2 、S=745290m 2代入上述公式得:Q=3.3m 3/h 。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110工作面最大涌水量Q =3.25m 3/h ,最小涌水量Q =0.21m 3/h ,正常涌水量为Q=1.63m 3/h 。

五、水害隐患探查与治理情况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为了初步探明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及工作面内部富水情况和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针对异常区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我公司委托鹤煤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在2018年10月10日-12日对110回采工作面进行瞬变电磁探测、无线电坑透物
探工作。

六、探查与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以往巷道掘进打锚索时,个别钻孔出现滴水且一般10天左右自然疏干的现象和110工作面物探验证综合分析,本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为煤层顶板延安组砂岩裂隙水,该含水层富水性弱,易于疏干,对安全回采无威胁。

且该工作面内无老空水、断层水、陷落柱等水害威胁,可以正常回采。

(二)建议
1.按照每月生产情况,做好工作面的预测预报工作,回采至地质钻孔附近时,指导区队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回采安全。

2. 因工作面底板遇水膨胀易形成底鼓,做好局部积水排放工作,以防底板遇水变软造成支护强度降低而形成安全隐患。

3. 因工作面顶板为延安组砂岩含水层,回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滴水、淋水现象,做好积水的排放和机电设备的防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