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一化学教案8篇
![高一化学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d6a1e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2.png)
高一化学教案8篇篇一:高中化学教案篇一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的综合开发研究与实验提到了首要位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特别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
上课前,要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钻研课标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过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当学到元素化合物时,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明了。
在必修1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x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事先精心准备了实验。
用煮沸的蒸馏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
实验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让学3 4生观察现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准备做FeSO与NaOH的反应,34当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准备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同学们低头耳语,有大胆的学生提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师的演示动作错误?我本想就实验目的给学生做出口头解释,但忽又喜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疑点,勇于质疑,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啊,应该尊重学生的疑问,让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答案。
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
此时,学生们用惊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实验结果,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踊跃发言,归纳出如下几条原因:(1)FeSO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易被空4气氧化。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a999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3.png)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篇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师】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8743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c.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模板篇1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f24c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d.png)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范文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地位、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2、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高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
![高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60d14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d.png)
高中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4.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含义。
【难点】理解甲烷分子结构决定了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种物质,比如碱金属元素、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触过另外一类物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
前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有机物。
有机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环节二:新课讲授1.甲烷的结构【提出问题】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这是因为它本身只含有一个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机物必须含有的两种元素:碳和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结构式。
【过渡提问】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过渡提问,可不回答。
)【教师讲解】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甲烷分子是一个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碳与每个氢间形成的键长键角都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签是做一个甲烷的模型,观察一下它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开始制备,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教师展示】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进一步验证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51dfc7ebb4cf7ec4afed0ec.png)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模板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重点: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A. B. C. D.【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讲解】(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讲解】“越弱越水解”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
如:在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
如:在溶液中,;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19e22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0.png)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教案1第一单元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 + 3Cl2 2FeCl3H2 + Cl2 2HClCl2+H2O 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 O2↑+ 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e20c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3.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具体化学概念/原理],例如[举个例子说明这个概念或原理]。
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技能],像[写出方程式或者描述操作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化学现象中找到线索,然后推理出背后的化学原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在化学的世界里,有时候一个人力量有限,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做实验,就像超级英雄组团打怪,能更快地攻克化学难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化学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每一个反应都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咒语。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告诉他们化学实验就像走钢丝,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数据都要精确,不然就可能“掉下去”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重点概念/原理/反应],这可是化学世界里的“镇山之宝”,学生要是掌握了这个,就像拿到了打开化学宝藏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解释为什么重要]。
2.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这个就有点像化学迷宫里最复杂的那部分,学生可能会在这儿迷路。
不过没关系,我们会像导航一样,带着他们一步步找到出口。
难点在于[详细说明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就像老船长给小水手们讲述航海经验一样,我会把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清楚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先有个扎实的知识底子。
2. 实验探究法。
化学实验就像一场有趣的魔法表演。
我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自己动手去发现化学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像小魔法师一样,亲眼看到神奇的化学变化在眼前发生。
3. 小组讨论法。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头脑风暴一样,能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1. 我会先给学生们讲一个有趣的化学小故事,比如说“法老的诅咒”。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ec20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1.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
心理学那么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消费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抑制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严密联络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展实验探究,让他们实在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微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p1、学习内容分析^p〔1〕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根据消费、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和离子反响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根底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根本知识。
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响等根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根底,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
因此,本部分内容本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8772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c.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学过程[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
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过氧化钠][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板书]一、过氧化钠[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48d90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a.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化学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教案(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器材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问题探讨提出问题: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二)实验幻灯片展示:酶的本质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讨论,并进行交流。
(三)酶的本质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实验,提出问题:1. 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2. 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3. 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学生进行实验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酶的特性1. 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2. 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
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五)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六)小节让学生画概念图练习略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7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a0318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7.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7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化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神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讨论,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老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a9b46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化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高中化学家教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家教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8594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6.png)
一、教学对象年级:_______科目:高中化学学生姓名:_______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掌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所属模块:_______章节:_______课题:_______四、教学时间课时:_______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关键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的化学原理。
- 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PPT或黑板板书。
- 实验器材和药品。
- 相关的习题和资料。
2. 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作业。
- 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4. 问题解答-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 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5e9e2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a.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为了化学课的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编写教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篇1一、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全部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整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领全部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进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连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应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示学生摸索,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相伴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进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知道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
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摸索,勇于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2c5f9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7.png)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篇1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
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
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3篇)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c062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4.png)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3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预备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拟、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熟悉分类是可以逐级进展的3、学会用观看、试验手段猎取信息,并运用比拟、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讨论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进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神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赐予我们的信息特别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根据你的标准进展分类?学生争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依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依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展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需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依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展分类。
学生4:依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展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展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依据你的猜测,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展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展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讨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讨论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展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次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讨论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展分门别类。
展现: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许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展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牛牛范文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展展现。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7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087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7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有机化合物高中化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1.说实验: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b4bc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0.png)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5篇高中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 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 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 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 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 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 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 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
此外, 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 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 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 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拓宽学生的思路, 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 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板书] 二、有
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
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
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
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2
下一页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
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例如:
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
氢气的式量229,密度
比空气的小。
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
[小结] 气体摩
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
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 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体积比为2 :1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c.密度
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1. b2. b、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混合气体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
符号 r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
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
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
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
得到。
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
(精确到1mg)。
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
0.1g)。
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
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
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
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
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
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篇二: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
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
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
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
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
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
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
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
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
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
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
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三: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16:34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
探究、解
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
联系及育
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