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为此,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对保护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农药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环境保护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水、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农药则是造成该类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对保护我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有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
13.4kg/hm2,其中有60% ~70%残留在土壤中。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由于农药的特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产品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地也发生过多起农产品农药超标案例,如2010年1月出现的“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出现的“毒韭
菜”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农药减量使用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1.3 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要求
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生产者改变其对病虫的防治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 农药使用的现状
2.1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防治用药需求较大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鼠的危害不断加大,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稳产、高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均达偏重到大发生程度,防治压力大,防治次数较多,用药需求量大。
2.2 农户用药水平低,增加了农药使用量
目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户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而且种田的目的是为了口粮。这样一来,导致种田工作管理粗放,病虫防治技术要求难以掌握到位。农户用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药剂选择不科学。不能根据防治对象、防治作物和用药时间来对症用药,片面认为只有毒性高、杀虫谱广、用药量大的农药效果才好,常常是连续多次高剂量使用一些低含量、高残留、不对路的复配农药,结果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二是用药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田间要无病无虫无杂草,降低防治指标乱打保险药,存在无病防病瞎用药,见虫就打滥用药,什么不见乱用药,五天打一次药治虫,七天施一次药防病的现象。三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照技术部门指导用药,不
按照田间病虫草的发生防治适期用药,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时间,等到田间病虫造成危害后才来决定什么时间用药。结果防治不适期,防效不好而不得不增加防治次数。四是用药剂量不标准,对水量不足。主要是不按照技术部门推荐的合理用量,随便增加用药量,片面认为药用得越多效果就会越好,就可以减少用药次数,甚至一劳永逸。五是施药方法不正确。不管防什么病治什么虫,不论水稻和蔬菜,不分大棚和露地,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怎样方便怎样用,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用药方法,不按病虫为害习性来施药。
2.3 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
目前农民使用的喷雾器多是工农-16型老式器械,“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用药质量,降低了防治效果,农户不得不加大用药量来提高防治效果。
2.4 农药市场混乱,农户购买到的农药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农药市场完全放开,品种繁杂,而经营单位和个人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经营户和单位往往向农户推荐最赚钱的配方而不是最适配方,从而导致农户用药不对路,影响了防治效果,不得不再次用药,增加了用药量。
2.5 存在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
一些农民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农药、新技术,坚持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配方,如高毒农药甲胺膦等,目前仍存在偷偷使用的现象,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还影响了农产品品质。
3 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3.1 建立预警机制,不断推进减灾防灾能力建设
3.1.1 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进一步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稳定植物保护队伍,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病虫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正常开展。健全县、乡、村植保网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进一步规范田间病虫调查及数据填报程序。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调,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平台,强化预警和病虫防治信息的发布,及时向农民传送防治信息,提高病虫防治信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及时指导农民适时防治病虫害。
3.1.2 加强领导强化灾害防治组织领导,完善灾害处理机制,制定灾害预案,做好防治灾害的各项准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3.1.3 加强治理灾害能力建设推进病虫灾害的统一防治和专业防治,扶持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发展,提高灾害科学处置水平。
3.2 强化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3.2.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强化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病虫测报规范要求,开展农作物病虫预报,及时开展虫情会商,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指导农民适期用药,进一步推进“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作,确保防治效果,避免盲目用药。
3.2.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因地制宜推
广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配套的防治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推广稻田耕沤治螟技术。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冬种田收获后和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有一定灭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