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合集下载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目前重大环境问题[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日期:2010年9月9日| 浏览302 次]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20世纪十大水灾

20世纪十大水灾

水灾高发区多在人口密集、垦植度高、河湖众多、降雨丰沛的北半球暖湿带、亚热带。

水灾作为相当复杂的灾害系统,既有整个水系的泛滥,也有小范围暴雨的局部灾情;既有过量降雨引起的水灾,又有风暴、地震、火山、滑坡、海啸、雪崩、崩塌等引发的次生水灾;既有纯自然性质的水灾,也有人为造成并加剧的水患。

(来源:凤凰网历史)1887年中国黄河大水灾,死亡数百万人黄河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悲伤”。

它既是一条创造生命、施以恩泽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暴怒的巨龙。

聪颖智慧的人类留恋这片肥沃的黄土地,而滔滔黄河水似乎不满于人的执拗,依旧肆无忌惮地奔涌在中原大地上,从西汉文帝十二年到清朝道光二十年的2000年间,共有316年发生黄河洪水,即不足6.5年一次。

但创世界悲惨史记录的当属1887年春季洪灾:这年,河南省遭受暴雨袭击后,接着黄河在流经郑州市的急转弯处决口。

凶猛的河水几秒钟内围住了郑州城,水深十几米,毁掉中牟城,洪峰到达古城开封时水位高达近40米,完全淹没了开封以东数千个村镇,虽然这次水灾缺乏精确的死亡统计,但最保守的估计为150万人,也有学者测算为700万人。

翰斯敦的水库堤坝崩裂,死亡7000余人1889年美国的约翰斯敦洪灾位于宾夕法尼亚山,高出约翰斯敦的水库堤坝崩裂,2000万米立方米水压崩山谷,使数个城镇和约翰斯敦变成废墟,死亡人数达7000人。

在数千人的公墓中,死难者不知姓名,无法作标记。

《纽约世界》杂志刊载过一篇最令人难忘的灾难后记:“这种从天而降的恐怖绝不会从美国任何城市消失。

恐怖接踵而来,忧虑越来越多,公墓相挤,家破人亡,景象十分悲惨。

这一奇迹任何人看了都会神经失常。

”1908年莫斯科大水,死亡数千人1908年莫斯科大水俄国莫斯科年降水量不过500多毫米,1908年夏季气候反常,一周降雨接近全年的降雨量,全长502千米的莫斯科河水暴涨10米,河水漫堤侵入沿岸城镇,从未遭洪患袭击的莫斯科城变成泽国,全城1/5没顶,死亡百余人,洪流沿大街小巷奔腾,损失惨重。

1980-1999年全国典型火灾

1980-1999年全国典型火灾

1980年全国重典火灾3月3日河北省怀来县暖泉公社胶帽厂因火墙裂缝,明火与乙醚、酒精等挥发蒸气接触爆炸起火,死10人,伤6人。

6月25日辽宁省沈阳市松陵机械公司在对S0005飞机进行试车检查时,由于液压油泵导管断裂,将油喷到发动机上起火,该飞机被毁并烧坏邻近1架歼六飞机,直接财产损失约450万元。

9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搬运公司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用拖车违章拉运汽油。

在拉油车行驶到集宁市红卫路和建设街的十字路口拐弯时,拖车与主车脱钩,造成拖车翻车汽油外溢,1000余公斤汽油洒在繁华的街面上。

事故发生后司机和押运人员既没有报警,又没有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而是开着主车送中秋月饼去了。

当时正值中小学生放学、职工下班时间,数百人好奇地在现场围观。

18时10分,翻车现场突然起火,大面积火灾使围观学生和群众来不及脱逃,烧死3人,烧伤62人(其中重伤30余人)。

11月25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湘运公司54车队的18—83453号客车,在吉首县(今吉首市)吉首公社光明村停靠时起火,汽车被烧毁,烧死31人,伤58人,直接财产损失10多万元。

据调查,火灾系乘客施乔华违章携带10公斤黑火药所致。

12月22日广东省新会县(今新会市)黄冲口渔民茅寮住宅区发生火灾,蔓延沿河两岸,烧死1人,伤12人,烧毁崖西渔业队、卫海渔业队、朝阳大队、长江大队等住宅房屋142间,受灾127户、614人,直接财产损失60多万元。

起火原因系小孩玩火。

12月29日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路96号发生火灾,延烧饭馆、旅馆、商店门市部、加工厂等16个单位,烧死3人,受灾285户、972人,直接财产损失93.4万元。

起火原因系小孩玩火。

1981年全国典型火灾1月5日福建省龙岩矿务局陆家地煤矿正458米水平一号主平洞口220米处,因职工乱扔烟头引起巷道内的朽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有毒气体,致使28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2万元。

2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务局苏赫图矿一号井发生瓦斯爆炸,死亡35人,重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38.5万元。

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

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

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关于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20世纪全球自然灾害一、北美黑风暴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

大风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

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二、秘鲁大雪崩1970年5月31日20时30分,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区。

当时,周边地区不少人都已进入了梦乡。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

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三、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惨祸降临到西伯利亚偏僻林区。

有幸逃脱这场灾难的谢苗诺夫回忆说:“当时天空出现一道强烈的火光,刹那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

一声爆炸巨响之后,狂风袭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其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和几枚氢弹的威力。

一直传到中欧,德国的波茨坦和英国剑桥的地震观测站,甚至华盛顿和爪哇岛也得到了同样的记录。

四、孟加拉国特大水灾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

在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

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五、印度鼠疫大流行1994年9-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30万苏拉特市民逃往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时也将鼠疫带到了全国各地。

恐惧的心理甚至蔓延到了世界各地……销声匿迹多年的鼠疫为何再度在印度流行呢?专家们一致认为鼠疫的爆发是极为肮脏的环境所致。

据说,苏拉特市是印度最脏的城市,垃圾成堆,臭味熏天。

鼠疫流行期间,该市每天清理出的垃圾多达1400吨。

六、喀麦隆湖底毒气1986年8月21日晚,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

20世纪中国气象灾难肆虐记

20世纪中国气象灾难肆虐记
20世纪中国气象灾难肆虐记
20世纪中国气象灾难肆虐记
1、1922年台风
8月2日至3日晨强台风正面登陆汕头。最大风力12级以上,数百个乡村被夷为平地。仅汕头市死亡65万余人。
2、1928-1929年大旱
旱区主要位于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上游等地。其中甘肃受灾40多县,十室九空,全省灾民450万。饿死者140多万,死于疫病者又40万。
3、1931年洪涝
夏季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造成南起粤北北至关外大范围洪涝灾害,包括16个省672个县。其中江淮流域灾民5127万,死亡约40万,武汉被淹长达3个月。
4、1935年长江黄河大水
是夏长江黄河暴雨成灾,荆江大堤溃决,黄河决口6处。灾情遍及8省200多县市,灾民2440万,淹死近20万从万人,1000万人无家可归。
5、1941-1942全国性大旱
重旱区主要在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其中河南1942年春夏秋连续大旱,作物几乎绝收,饿死300万人,流亡外地300余万人,1500万人濒于死亡边缘。
6、1954年江淮大水
该江淮梅雨期限比常年长一个多月,其雨量之多,长江流量之大,列建国后第一位。同时黄河海河也有局地洪水,全国共有3多人因灾死亡。
7、1955年初南方严寒
1954年12月下旬到1955年1月上旬,强害潮连续南下,两广最低气温降至0°C至零下3ºC,连海南省安定也降至零下3ºC,长江中下游冬作物冻害严重。
8、1959-1961连续三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旱,俗称“三年困难时期”
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659万公顷,农业生产连续下降。
9、1975年8月河南暴雨
5-7日,台风变成的低压河南中部降下特大暴雨,泌阳林计3天总雨量1605毫米,一些大中水库几乎同时跨坝,死亡2.6万人以上。但如从暴雨洪涝面积和对农业影响看,1963年8月河北暴雨更要严重些。

20世纪中国的十大地震灾难

20世纪中国的十大地震灾难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这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约4万余人。

1932年昌马地震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中国甘肃昌马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约7万人。

著名的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此次地震,余震频发,持续达半年之久。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剧烈的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为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是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又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上的奇迹。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死亡24.2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成为20世纪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和7.2级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大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移位平地,死亡743人。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地震海啸

背景资料:20世纪以来的重大海啸2014-04-02 11:0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有2人参与分享到资料图:2011年3月11日,日本名取市海啸地震前后对比图。

中新网4月2日电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生的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923年09月01日,日本关东发生7.9级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约10米,造成鎌仓市海岸大约有100人死亡,江之岛堤道则估计有50人淹死。

日本官方统计死亡者约10.5万人,为日本史上最惨重。

1929年11月18日,加拿大纽芬兰发生7.2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7米,造成28人死亡。

海啸也切断了大西洋的通信海缆线路。

1933年3月3日,日本三陆外海发生8.4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28.7米,死亡1522人,海啸横越太平洋直到南美的智利均受到影响。

1944年12月07日,日本昭和东南海发生8.1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0公尺,地震海啸造成1223人死亡,海啸为主要死因。

1958年7月0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利陶亚湾发生7.5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524米。

地震诱发山崩,造成524米高的超级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尔迪维亚发生9.5级地震,这也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

海啸最大波高25米,地震海啸造成约5700人死亡。

海啸也波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菲律宾及日本等地。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因大面积海底运动引起海啸,最大波高达30米,海啸波及加拿大和美国沿岸,死亡150人。

1964年6月16日,日本新潟发生7.6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6米。

地震造成新潟土壤液化严重。

1976年8月16日,菲律宾民答那峨岛摩洛湾发生7.9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4 – 5米,造成约8000人死亡。

1980年3月18日,美国华盛顿圣海伦火山爆发导致山崩,使得附近的spirit lake产生260米的超级海啸。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发生7.7级地震,海啸最大波高14.9米,造成104人死亡。

建国以来中国遭受泥石流危害情

建国以来中国遭受泥石流危害情

建国以来中国遭受泥石流危害情况所属地城镇名称泥石流危害年份及次数主要灾情四川康定1978-1995,三次以上1978年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1995年损失5.6亿元泸定1963-1987,10次以上泥石流多次冲毁、淤埋城区房屋、街道丹巴1952,1977,1994,2003,多次堵塞桥涵,危害县城德荣1984,一次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白玉1955-1988,3次危害城区公路、桥梁马尔康1953-1995,多次泥石流多次冲人城区茂县1955-1986,多次泥石流淤埋城区街道、房屋等九寨沟县1956-1984,10余次泥石流多次冲人城区,共致死45人、伤20人金川县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多次对城区造成危害松潘县1954-1988,多次造成1人死亡黑水县1958-2004,数十次泥石流多次淤埋城区房崖、街道小金县1980-1991,多次1983年泥石流造成20余万元损失西昌市1955-1998,近10 次近200年内死亡人数在2000以上德昌县1992,1次沙湾沟泥石流毁坏房屋数问、桥1座,死亡1人宁南县1954-1983,多次百余年内近100人丧生喜德县1974-1983,多次泥石漉冲埋街道普格县1987,1次不详攀枝花市1979-2001,3次泥石藏冲毁电厂设施、淤埋公路,死亡6人,4人失踪雅安市1979,1次致死163人,直接经济损失散百万元宝兴县1966,1次泥石流进人城区街道汉源县1970-1990,多次1近200年中死亡近100人高县1988,1次死亡13人,伤74人。

经济损失1.3亿元重庆奉节县20世纪80年代多泥石流冲入城区云阳旧县城2001,1次部分厂房和电力设备被冲毁.部分城区供电中断云南东川区1961—1984.多次1964年泥石流致死7人南涧县20世纪60、70、80年代.多次泥石流多次淤埋街道云龙县1993.1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29万元六库镇1989,1次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近900万元贡山县1989,1次泥石流毁房多处,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福贡县1979,1次泥石流冲入城区麻栗坡县1990,1次泥石流冲入城区梁河县1975—1989.多次泥石流多次冲进县城,造成危害保山市1979—1986.2次两次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多万元镇沅县1962-1986.2次1986年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兰坪县1979,1次泥石流迫使县城搬迁德钦县1957-1995.近10次直接经济损失1986年15万多元,1988年40多万元维西县1980—1990.2次对城区造成灾害甘肃武都县50多年来数十次1984、1987年2次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疾病历史地理研究综述张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灾害、疾病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许多不足,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灾害疾病研究综述一、以往灾害、疾病史的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关于灾害及救灾的问题自古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上世纪20—40年代,他就开始起步了。

当时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横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并激化。

自然矛盾的刺激,使社会矛盾白炽化,二者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是天灾还是人祸。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前辈从不同视角对灾害问题发表过各种见解和看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现在硕果累累的荒政史研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涉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1937年“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开始,使得这种研究被迫中断。

此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灾害与荒政问题研究的停滞阶段。

在1949年后的学术研究中,因为史学研究的侧重点问题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此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从而陷入了停滞,仅在六十年代饥荒时期有极少的几位学者对其进行了关注。

“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9年,灾害史研究成果上一片空白。

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灾害及荒政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日渐好转,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更多关注,对减灾抗灾问题的日趋重视,尤其是1991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发生,学界对荒政史又重新给予了关注,并使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研究的范围日渐扩大、视角逐步拓宽、方法更加多样化、成果也层出不穷,出现了一个新高潮。

但是长期以来,疾病医疗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所忽视,19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尽管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疫病的研究开始在海峡两岸逐步兴起,但仍处于草创阶段。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环境污染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风暴潮、冰雹、大雾、寒潮、霜冻、小麦干热风等,它们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旱涝旱涝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16世纪和19世纪,涝年比旱年多出近一倍,而17世纪和20世纪旱年、涝年发生频率比较接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旱灾呈加重趋势。

天津降水年际变化非常大。

统计20世纪后半叶天津各区县降水资料,年降水量年际差值最大的是静海县,达944.8毫米。

因此,天津旱涝发生的概率较高。

干旱天津地区干旱灾害突出,到2000年为止的500余年间,旱年约占25.6%,其中,17世纪、20世纪最频繁。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市进入少雨阶段,干旱持续发生。

干旱有一定的连续性,常有几年连旱的情况。

从1951年至2000年全市范围最长连旱时间达4年,如1980年至1983年。

据对年降水量的统计,天津市各区县旱和大旱的发生率为30%〜48%其中塘沽区最高,北辰区最低。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

春播期干旱一般十年七遇。

能够自然条件下播种的年份只有25%左右。

1951〜2000年间,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952年、1961年、1965年、1976年、1993年、1996年等。

其中1976年的春旱时间长、范围广,至少波及5个县。

初夏干旱发生率约为57%,与春季连旱的发生率有13%。

对套种玉米播种、春玉米抽穗和水稻插秧影响最大。

盛夏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有时也连年发生。

1989年盛夏干旱,7月下旬和8月上旬降水不足10毫米。

8月,降水也异常偏少,如西青区月降水量为12.2毫米。

天津15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99万多亩成灾。

1999年盛夏干旱,8月份降水仅40.9毫米,30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229万多亩成灾。

各地夏季干旱不完全同步,这与降雨地区分布不均关系很大,例如:1982年夏季,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396毫米,西青区夏季降水仅246毫米,干旱严重,但是北部的蓟县、宝坻县季降水量都在历年平均值以上。

中国历史上严重的8大自然灾难,其中包括3大地震、3大饥荒

中国历史上严重的8大自然灾难,其中包括3大地震、3大饥荒

中国历史上严重的8大自然灾难,其中包括3大地震、3大饥荒自然灾难是人类存在后一直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大大小小的自然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许多次,给人类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我国历史上有那么8次大的自然灾难,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三大地震华县大地震1556年嘉靖统治时期,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

这次地震引一系列地质破坏,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人数高达83万,这次也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海原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甘肃省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强烈的震动使得房屋全部倒塌。

而当时正值冬日,后又天降大雪,天气寒冷,人和牲畜冻死者无数。

此次地震共造成28.8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当地房屋大多顷刻间变成平地,虽然地震级别未到8级,但是因为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在凌晨,所以造成了惨烈的伤害。

此次地震共造成约25万人死亡,44万人受伤。

•三大饥荒西北旱灾大饥荒1928-1930年,中国发生了最严重的旱灾,同时还并发蝗灾、水灾、雪灾、时疫等灾难。

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同时波及到华北地区,受灾总人口达1.2亿,饿死300万人以上,这次灾难使得西北地区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南方大饥荒1946年及1947年,南方发生大饥荒,粤桂湘三省仅两年时间就饿死1750万人。

草根、树皮大部分被饥民吃完,有些甚至以“观音土”充饥。

河南大饥荒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饥荒,这次饥荒主要是由于大旱造成,同时伴有蝗灾,导致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约150万人死于饥荒和因饥荒引起的疾病。

•咸丰时期云南鼠疫从咸丰六年发生战争以来,因为战争的作用,导致云南地区大量的人口流动。

而此时云南正好多地爆发鼠疫,人口的大量流动,使得鼠疫带来大面积流行。

在这16年的战乱期间,云南地区因鼠疫而死亡的人口总数达到了147万。

•嘉泰元年临安(今杭州)大火嘉泰元年(公元1201)春,临安府御史台、军器监、储物厍等官舍起大火,大火燃烧了几天几夜。

中国近年来地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地自然灾害事件-82年自然灾害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地震1970年通海7.8级震1975年8月,大水。

1976年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市和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盘点往年的重大自然灾害

盘点往年的重大自然灾害

三一文库()〔盘点往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导语:3月21日以来,江西、湖南两省部分地区出现降雨天气,其中21-22日,湘中偏南地区部分大雨,局地暴雨,共有355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点往年的重大自然灾害相关素材,欢迎查阅,谢谢!▲【2015年,全球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地震】4月25日,尼泊尔中部地区突发8.1级强烈地震,造成境内约9000人死亡,2.2万多人受伤;地震还导致尼泊尔文物损毁严重。

这是该国80多年来发生的最大自然灾难。

10月26日,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均有强烈震感。

地震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115人死亡,538人受伤;巴基斯坦境内至少272人死亡,2123人受伤。

▲【火山】6月1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喷发。

因锡纳朋火山活动剧烈,印尼政府将火山预警级别提升到最高级,并敦促居住在火山南部和东南部7公里以内的居民撤离。

8月14日,厄瓜多尔中部的科托帕希火山喷发,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高达8公里,大量火山灰弥漫在空中。

厄宣布全国进入为期60天的紧急状态。

▲【雨雪】2月25日,莫桑比克中部和北部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至少158人死亡。

2月27日,连日来发生在阿富汗各地的暴雪和雪崩,造成至少216人死亡,27人受伤。

其中24日夜间发生的雪崩就造成182人死亡。

8月9日,缅甸持续大雨导致全国大面积水灾,造成100多人死亡。

10月1日,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附近小镇圣卡塔琳娜-皮努拉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280人死亡,70人失踪。

遇难者中有儿童和刚出生的婴儿。

12月4日,印度官员称,印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遭遇罕见大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325人死亡,数万人受灾。

▲【风暴】3月14日,热带风暴“帕姆”横扫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造成24人死亡。

8月27日,热带风暴“埃丽卡”过境东加勒比海,造成多米尼加20人死亡、海地1人死亡。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在 20 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许多巨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难给无数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惨痛的损失。

以下是20 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 1906 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 年 4 月 18 日清晨 5 点 12 分左右,美国旧金山发生了一场里氏78 级的大地震。

地震持续了约 40 秒钟,却几乎将整个旧金山城摧毁。

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道路断裂,许多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据统计,这场地震导致约 3000 人死亡,超过 225 万人无家可归。

火灾在地震后迅速蔓延,由于消防设施被破坏,火势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了灾难的程度。

2、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至 1920 年,一场全球性的流感疫情席卷世界,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这场流感由一种特殊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引起,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震惊。

全球约有 5 亿人感染,死亡人数估计在 2500 万至 1 亿之间。

这场流感对全球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1931 年中国长江大水灾1931 年,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了罕见的大水灾。

持续的暴雨导致长江水位急剧上升,洪水泛滥成灾。

受灾范围涵盖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

大量农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据统计,这场水灾造成了约 145 万人死亡,受灾人口达 2800 多万。

4、 1970 年孟加拉国飓风灾害1970 年 11 月 12 日,孟加拉国遭受了一场强烈的飓风袭击。

飓风带来了狂风暴雨和巨大的风暴潮,许多沿海地区被淹没。

这场灾害造成了约 30 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失去家园和生计。

孟加拉国作为一个地势低洼、人口密集的国家,在面对这种极端自然灾害时显得尤为脆弱。

5、 1976 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 年 7 月 28 日 3 时 42 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 78 级的强烈地震。

仅仅 23 秒的时间,唐山这座工业城市就被夷为平地。

中国近二十年发生的灾难

中国近二十年发生的灾难

中国近二十年发生的灾难
中国近二十年来经历了多次灾害,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民的生活,损失惨重。

其中,可以
分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及其他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洪水、暴风雨、干旱等灾害。

中国1998年长江中游洪水泛滥成灾,在湖南、安徽、江苏等地损失惨重;2007年中国西部重庆和四川发生大范围洪涝,造成上千人死亡。

另外,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暴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

地震灾害则包括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3年的西藏纳木措地震、2017年的江西
九江地震等。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在四川省造成9万多人死亡,而且有大量民宅
倒塌,避难场所不足。

2013年的纳木措地震也是一场严重的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伤残和家园被毁。

2017年九江地震也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student伤。

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灾害,如蝗虫,蝗虫所制造的经济危害是巨大的,2000年以来,每
年都有大量的农作物死亡,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也有各种疾病,2011年
非典就造成中国大量病人患病;2017年,中国出现了一场严重的蓝藻污染,破坏了湖泊
的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破坏;此外,还有大量的山火灾害。

以上,就是中国近二十年内发生的一些灾害。

这些灾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让我们时刻提
醒我们,应加强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尽力减少灾害对人民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
安全。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 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日惹地区当地时间早晨5时53分,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5782人死亡,受伤人员数万之多,还有超过34.3万多人无家可归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11秒,唐山上空出现几次强烈的兰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发了疯似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音。
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唐山市区和农村682200多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00多间倒塌或受到严重破坏。除夜班人员和极少数早起者,绝大多数唐山人均在睡眠的情况下遭此浩劫。
当10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救灾大军急速赶到时,士兵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眼前是他们不敢想象、不愿看到的残酷事实:一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彻底地毁灭了。远处和近处,危楼上和废墟上,以及辨不清方向的废墟深处,呼救、呻吟和幸存者的抱尸长慟,使士兵们沉默进而哭泣起来。
20年前,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巨响,两座小城变成了空城,核电站30平方公里的范围被列为隔离区,当地居民被迫离开了家乡。
20年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一直被包裹在事故发生后用几个月时间仓促建造的由混凝土和金属组成的"石棺"中。据乌克兰官员说,乌政府目前正准备在"石棺"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掩体,用于防范再次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个"掩体"将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完工。
摘引自:《大河报》2006-04-27(20A)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事件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核专家在检测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时,关闭了备用冷却系统,并且只用8根碳化硼棒控制核裂变的速度,按照标准的程序应该用15根,结果失控的链式反应掀掉了反应堆的钢筋混凝土盖,并且造出一个火球,放出来的辐射超过长崎和广岛原子弹辐射总和的100倍。大约有4300人最终因此而死亡,7万多人终生残废。

历史上的三次天灾,一次在印度,一次在俄罗斯,另一次则是在中国

历史上的三次天灾,一次在印度,一次在俄罗斯,另一次则是在中国

历史上的三次天灾,一次在印度,一次在俄罗斯,另一次则是在中国在中国古代,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孔子不愿意谈论怪异鬼神之事。

的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他们只能将这一切事故的原因归咎于鬼神作祟。

然而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多“鬼神”之事也都被破解,有了科学的解释。

然而如今,自然灾害有三大未解之谜,分别是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印度的死亡之山和中国的天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鄂温克族自治区上空爆炸。

几秒钟内,距离爆炸70公里的人被严重烧伤,方圆约650公里的房屋被瞬间摧毁,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树木被烧毁。

这次爆炸不仅被俄罗斯记录了下来,而且爆炸产生的光和冲击波也能被英国在西欧的地震监测清晰地观测到。

据报道称,在当黎明午,一个如太阳般耀眼的火球出现在自治区的上空,同时还伴有狂风和巨大噪音,在狂风停止后,一个巨大球状物体拖着长长的火尾巴划过天空,掉落在地平线上,地平线上顿时升旗巨大的火焰,并且伴有蘑菇云的产生。

不久,随着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地球开始颤抖。

此次爆炸让俄罗斯深受其害,爆炸之后的若干年,当俄罗斯考察队进入爆炸点时先后发现了3个直径90~200m的撞击坑,有些地方常年的冻土直接变成了沼泽地,爆炸地区的土壤被磁化,甚至爆炸地区的生物都得了一些古怪的皮肤病。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此次爆炸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释。

一直到二战结束,一位苏联科学家看到了被原子弹轰炸过后的广岛,发现当地和通古斯爆炸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

两次爆炸所产生的超乎想象的冲击波和能量;两次爆炸都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甚至爆炸都引起了当地动物患上不知名的病。

于是他大胆提出推测:通古斯的大爆炸是由于外星人驾驶核能飞船坠落在地球所造成的。

然而由于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这个想法最后也无疾而终。

此后,也有许多关于通古斯大爆炸产生的假设:“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外星飞船爆炸说”、“镜物质说”和“彗星撞击说”5类,但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通古斯大爆炸也成为了世界未解之谜。

至2013年的重大自然灾害

至2013年的重大自然灾害

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959一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59年全国干旱范围广,旱情严重;1960年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早情重,春季又出现倒春寒;1961年旱情较重,冬小麦遭受“卡脖旱”,北方冬麦区还遭受较重的于热风危害。

所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连续二年没有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加上长期劳动紧张和疾病流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

经济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

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220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

死亡8182人,受伤51395人,倒塌房屋508万间。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

死亡15621人,受伤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间。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号台风在福建登陆,经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滞和徘徊20多个小时,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颖河、唐白河三大水系各于支流河水猛涨,漫溢决堤,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毁房断路,人畜溺毙,灾情极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吴铭
【期刊名称】《党政干部文摘》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的大地震,全国上下都在抗震救灾。

回首历史我们发现,20世纪中国曾发生过不少灾难性的地震,现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成文,以此来悼念逝去的人们……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吴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2004年中国十大灾难回顾:2004年中国十大灾难之台风 [J], 徐星
2.中国现代哲学主题刍议——关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些回顾与思考 [J], 田文军
3.20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J],
4.二十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J], 无
5.20世纪中国十大地震回顾 [J], 姚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疾病历史地理研究综述张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灾害、疾病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许多不足,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灾害疾病研究综述一、以往灾害、疾病史的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关于灾害及救灾的问题自古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上世纪20—40年代,他就开始起步了。

当时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横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并激化。

自然矛盾的刺激,使社会矛盾白炽化,二者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是天灾还是人祸。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前辈从不同视角对灾害问题发表过各种见解和看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现在硕果累累的荒政史研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涉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1937年“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开始,使得这种研究被迫中断。

此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灾害与荒政问题研究的停滞阶段。

在1949年后的学术研究中,因为史学研究的侧重点问题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此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从而陷入了停滞,仅在六十年代饥荒时期有极少的几位学者对其进行了关注。

“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9年,灾害史研究成果上一片空白。

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灾害及荒政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日渐好转,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更多关注,对减灾抗灾问题的日趋重视,尤其是1991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发生,学界对荒政史又重新给予了关注,并使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研究的范围日渐扩大、视角逐步拓宽、方法更加多样化、成果也层出不穷,出现了一个新高潮。

但是长期以来,疾病医疗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所忽视,19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尽管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疫病的研究开始在海峡两岸逐步兴起,但仍处于草创阶段。

关于疾病历史地理研究更是不足,所以疾病史地研究的潜力更大,需要我们历史地理工作者去发掘。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疾病史研究成果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灾害、疾病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1、对灾害、疾病史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即对灾害、疾病问题宏观概括,总结其总体特征,历史角度审视其发展演变的轨迹。

邹逸麟《“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人口、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探讨,认为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社会对灾害的反应不同,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思路。

卜风贤、惠富平:《中国农业灾害历史演变趋势的初析》(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对中国农业灾害进行总体的概括,并总结出了在中国农业灾害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两条趋势性的规律:一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灾害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农业生产的发展非但没有使农业灾害的发生减少或降低,反而日渐增多并加剧;其二是中国农业灾害的高发区与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基本一致,经济发达地区灾害发生的频度往往较高。

我们可把前者称之为农业灾害时间分布的趋势性规律,后者称之为农业灾害地域分布的趋势性规律。

卜风贤:《中国古代的灾荒理念》(《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提出对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灾害和饥荒进行综合研究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并从现代灾荒理念下理解,从古代灾荒概念的变化、灾害类型划分和灾害等级评价等几个方面勾勒出中国认识灾害、减灾防灾的基本思想体系。

李文海、林敦奎、周源、宫明编:《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以编年形式,分别省区,综合、系统地记述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自然灾害的状况,不但再现了水、旱、风、雹、火、蝗、震、疫等各种自然灾害,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范围和程度、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还有清政府的救荒措施和弊端,是近代中国灾荒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李文海、程附图、刘仰东、夏明方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精选了近代史上灾情十分严重、影响极为巨大的十次重大自然灾害,分析了灾荒频发的原因、灾荒和政治的关系、灾荒和社会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对灾荒发生发展的成因、过程、后果以及各种灾害的频率及相互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近代灾荒的规律。

在其书后附《中国近代灾荒年表》,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此外,邱国珍:《三千年天灾》、袁林:《西北灾荒史》以总体概括或区域式的研究形式,概述了我国历代灾荒的情况。

张水良:《中国灾荒史》反映了1927-1937年民国时期灾荒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是一部自然灾害与城市社会生活史的概述性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胡明思、骆承政主编:《中国历史大洪水》、马宗晋、郑功成主编:《中国灾害研究丛书》两书,虽从自然科学角度立论,也应该成为灾害特别是灾荒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前者在选编的91场洪水中,近代洪水占了32场。

该书通过对雨情、水情和灾情的综合分析,用文字和图表形式,阐明洪水的形成条件、洪水的规模和量级以及成灾的程度,是一部资料性著作。

后者将丛书分为12种,即《灾害学导论》、《灾害经济学》、《灾害管理学》、《灾害保障学》、《灾害历史学》、《灾害统计学》、《灾害社会学》、《灾害医学》、《中国的大气海洋洪涝灾害》、《中国的地震地质灾害》、《中国的矿山灾害》、《中国的交通灾害》等,填补了我国灾害问题研究的空白。

林富士2004年的《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提出在历史学的领域里,疾病史研究应该占据应有的地位。

尤其是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疾病史的研究途径,由于偏重点和切人的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四种。

第一种可以称之为“医学史”或“医疗文化史”的途径,侧重于探讨人类对于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方法,·以及这种疾病知识和观念的形成及传衍。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历史—地理病理学”的途径,着重于探讨各种疾病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在不同时代、空间、社会、人群(因职业、信仰、性别、年龄、生活条件等因素而构成的人群)中分布的情形。

第三种可以称之为“病因学”的途径,偏重于探讨造成“流行病”的病因。

第四种可以称之为“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途径,着重于探讨疾病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也是一般史家最擅长、最常用的一种研究途径。

余新忠《疫病社会史研究:现实与史学发展的共同要求》认为史学家长期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对历史研究者来说,其欲探讨的,不应称之为瘟疫史,而应是疫病社会史或疫病医疗社会史。

即,该研究并不只是关注疫病本身,而是希望从疫病以及医疗问题人手,呈现历史上人类的生存境况与社会变迁的轨迹。

曹树基、李玉尚:《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兼论传统时代的“天人合一”观》(《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通过对中国鼠疫流行的历史概述和历史时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复原,可以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展开此主题新的讨论思路。

按照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天、地、鼠”统一体的存在可能是“天、地、人”统一体存在的前提之一。

周佳荣:《二十世纪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回顾》(《当代史学》(香港)第4卷第2期)全面地介绍二十世纪出版的中医史研究及相关书籍,作为研究入门的阶梯,除中文著作外,酌量兼及英文、日文论著。

此外还有周琼:《瘴气研究综述》、余新忠:《雍正癸丑苏南大疫: 烂喉痧流行的开始?》以一区域为基准对一种疾病进行概述总结。

2、在一些时期灾害与疾病交相并发,具有群发性与连续性等的特征。

从清末灾害群发期来看:胡明思、骆承政主编:《中国历史大洪水》上、下卷,(中国书店1992年版)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大洪水,1867年汉江全流域性大洪水、1870年7月长江上游大洪水、1875年晋西大洪水、1882年6月皖浙大洪水、1885年珠江流域大洪水、1886年8月直隶滦河大洪水、1888年8月奉天大洪水、1892年7月晋北大洪水以及1895年8月山西南部大洪水,四川合川、涪陵、丰都、忠县、万县、奉节、巫山至湖北宜昌等沿江城镇均遭灭顶之灾,宜昌至汉口间平原地区受灾范围约3万平方公里,造成大量人与物的损失。

姚鲁峰:《19世纪是我国特大暴雨洪水发生期》(《灾害学》,1991年9月第3期。

)指出在这一时期旱荒野特别严重,洪涝灾害随之而来往往是严重的干旱,如北京地区19世纪曾有7年年降水总量超过1000mm(1801、1871、1886、1890、1891、1893、1894),同期又有10年的年降水量不到400mm,其中又有4年出现在本时期。

[美]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第230页。

)1876至1879年间发生在黄河流域的特大旱灾即“丁戊奇荒”,竟饿死病死1,300余万人,灾情之惨酷,不仅为有清一代所仅见,在中国几千年的灾害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而当时受灾较轻的晋北地区,十三年之后即1892-1894年终于再罹浩劫,两年之中就有100万人沦为饿殍。

除此之外,夏明方:《灾害、环境与民国乡村社会》(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还指出在这一时期流行性疾病也频频发生,而且各自都有7次造成万人以上的人口伤亡,死亡总数分别为20.6万人和30万人。

其间1862年吹过广东番禺、清远、广州等沿海地区的飓风、1884-1886年云南昆明和1894年广东的疫灾,都曾使当地10万余人丧于非命,前者最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后两者则是晚清最严重的瘟疫(不包括并发性疫病)()。

3、探讨防灾、防疫的具体措施。

杨为星、郭政凯:《春秋时代的赈济》(《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从国与国之间的赈济和国内赈济考察了春秋时代的赈济行为,指出当时的赈济是以血统关系、政治关系和地域关系选择对象并确定赈济方式,后两者在中后期占上风。

施赈者目的是为换取受赈者的拥护和服从。

赈济和当时的社会制度一样,都有明显的过度性。

张涛:《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中国社科院院报》2006年3月)认为灾害带来的风险损失通常表现为人口的迁移或死亡、贫困程度的加剧、社会的动荡直至危及统治秩序;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历次农民起义的发生无一不是以灾荒为背景的。

鉴于此,历代政府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灾民实施救助,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救灾体系。

并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但同时认为既然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灾害救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的自救与互助及监督制度的推行,确实能够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

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中国传统的灾害救助体系,才是最有意义的。

张文:《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4月)从政府与民间救灾的具体措施入手,认为在劝分一事上,民间利益博弈中的公共资源是指向富民私有财产的,这可以被视为是劝分的思想基础,也是贫民发廪行为合理化的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