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各流派知识交流
西方经济学流派比较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流派比较例题和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流派的差异和特点,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进行比较,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诞生于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例题:假设在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 100 2P,供给函数为 Qs = 20 + 3P,求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令 Qd = Qs,即 100 2P = 20 + 3P,解得 P = 16,将 P = 16 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均衡数量 Q = 68。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这种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整,使供求达到平衡,无需政府干预。
知识点总结:1、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
2、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利。
3、自由放任政策:倡导政府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运作。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兴起于 19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等。
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市场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
例题: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 X^05Y^05,预算约束为 100 =2X + 3Y,求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
解:通过构建拉格朗日函数 L = X^05Y^05 +λ(100 2X 3Y),分别对 X、Y 和λ 求偏导并令其为 0,解得 X = 25,Y = 50/3 。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自身的最优。
知识点总结: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新增商品中获得的效用逐渐减少。
经济学派别知识 洛桑学派
洛桑学派洛桑学派(Lausanne school)是近代西方经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
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一般均衡论体系是由瓦尔拉斯建立的,他在洛桑大学教授职位的继承人帕累托并未对该体系作出重大的修改,而仅仅提出一些与该体系有关的新概念。
一般均衡论企图论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情况。
该社会具有n种资源或生产要素并且生产m种商品。
在分析的开始,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或生产要素。
也就是说,这种分析是以既定的收入分配方式为前提的。
在这样一个以利己动机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中,消费者力图在收入的限制下取得最大的效用,企业家力图从经营中得到最大的利润,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矿山等等)所有者力图用他们的资源换取到最多的报酬。
对于这样一个社会,瓦尔拉斯提出的问题是:是否在包括产品和资源的各种市场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能使每个消费者、企业家和资源所有者都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这些价格和数量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
另一问题是:如果这些均衡数量果然存在,这种均衡是否稳定。
如果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意味着该社会可以和谐而稳定地存在下去。
瓦尔拉斯的四个联立方程组为了回答以上的问题,瓦尔拉斯使用了四个联立方程组。
∙第一组方程表示每一种资源所有者所提供的资源数量取决于一切资源和商品的价格,即为这些价格的函数。
由于假设存在着n种资源,所以第一组的方程数为n个。
∙第二组方程表示对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一切资源和商品的价格,即为这些价格的函数。
由于商品的种类被假设为m个,所以第二组具有m个方程。
∙第三组方程表示每一种劳务的供给量等于生产全部商品所需要的消耗量。
这一组的方程数为n个。
∙第四组方程表示每一种商品价格等于它的成本。
这一组的方程数为m个。
把以上四组方程联合在一起,瓦尔拉斯得到2m+2n个方程,其中所包含的未知数为m+n个价格和m+n个数量,其总数也是2m+2n个。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流派ppt
三、
5、“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是什么?P37 答: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 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概念; 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若论述 则再加上:均衡概念是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 学家的传统观念。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人在 市场中会理性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市场自 动调节的机制将使经济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新 建乔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革命”的重 大突破之一就是“从均衡观转向历史观”。这就 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均衡观对经济分析的束缚, 考虑到了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注意到了不同时 间经济的区别,强调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对于 “新古典综合派”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仍然 以 资源配置问题作为经济研究的主题,以个人 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不考虑社会制度和社会 经济关系,只集中分析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 或者物与物的关系,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也给予 了严厉的批判。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认为,社会 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对经济活动 和经济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
六
5.瑞典学派对国际贸易的贡献是什么? 瑞典学派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主要是由 赫克歇尔和俄林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其可以简单表述为:一国应当出口运 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而进口生产中需运用本国短缺的生产 要素的商品,这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将造成各国生产要素均等化的倾向, 使各国都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然而, 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缪尔达 尔并不同意这一理论,他认为,赫克 歇尔和俄林的国际贸易会促进各国生 产和增进各国利益的观点,是不符合 事实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利益和谐、 自然贸易这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 存在的假定条件之上的。事实上,随 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和不发 达国家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 加大。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和贡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1. 古典经济学1.1 亚当·斯密学派亚当·斯密学派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放任”等重要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密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2 大卫·李嘉图学派大卫·李嘉图学派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李嘉图关于价值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应当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
此外,李嘉图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为后来的人口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通过供求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马歇尔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种解释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的框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2.2 神经经济学神经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学研究分支,它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探讨了人类决策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自行调整的问题,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他的代表作《通论》对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凯恩斯经济学一、定义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二、学术渊源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2 理论上, 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四、凯恩斯经济理论一就业理论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二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五、凯恩斯政策观点1、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增加投资;2、强调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举债支出;利率调节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度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政策六、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效需求不足2.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节俭有害3.平衡预算——扩张性财政政策4.自由放任——国家干预七、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与局限一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之处1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绝对水平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总水平的各种因素,可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2重视宏观分析,创立了许多宏观经济概念与分析工具,这为具体研究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与国民收入等范畴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将理论分析、统计检验和方案论证,三方面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5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6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货币商品经济关系下,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这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前进了一大步;二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1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三条心理规律之上,而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和性质;用人类心理上的原因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显然是不完善的;2在流通领域的范围内,凯恩斯的学说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从而是正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他的政策建议可以起到治标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难以令人满意的实践效果;美国二战后的20多年中,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大力推行;但结果是较低的失业率的成就却以其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4强调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5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6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新古典综合派一、新古典综合派特征1.理论上的综合: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2.政策上的综合: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的市场机制综合起来;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1970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佛朗哥·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阿尔文·汉森、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三、理论一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二现代收入决定论国民收入将在总供求的均衡点上被决定,即当C+S=C+I时,国民收入被决定;C+S=C+I又被称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等式两边消去C,均衡条件变为S=I; 当:S>I,国民收入收缩;S<I,国民收入扩张;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修补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关于需要通过国家干预才能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把政府干预纳入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纳入政府干预后总供给=C+S+T总需求=C+I+Gt三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有技术改良;人口和领土的动态增长;企业界自信心和活力的波动;内因是加速原理与乘数的结合;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成因的解释: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的“停滞膨胀”;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萨缪尔森持这种观点;财政支出结构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方面扩大了收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不下跌,甚至促进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无助于尽快消除失业,这样就形成了停滞膨胀;3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这主要是托宾和杜森伯里的看法;他认为,劳工市场上的均衡是极少见的情况,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这里的所谓失衡是指劳工市场上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即空位和失业的存在;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解释;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政策;2.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来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新剑桥学派一、定义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二、代表人物琼.罗宾逊皮罗.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卢伊季.帕西内蒂三、理论渊源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⑵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⑶斯拉法的理论四、经济理论一特点第一,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第二,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二方法论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五、经济政策主张第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但认为政府干预的方向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第二,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进而主张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分配, 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六、简要评价积极意义1.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2.新剑桥学派所做的理论工作对凯恩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价格理论;消极意义1、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分析,并不涉及根本性制度的分析;2、对于收入分配中所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局限在原有的范围内,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3、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真正接受和采纳,更不可能被付诸实施;新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一、定义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二、代表人物新奥地利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熊彼特、哈伯勒等人;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人;三、学术渊源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时差利息理论四、学派特点1.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极端性2.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伦理学和心理学色彩3.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五、哈耶克理论体系一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论凯恩斯: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源;哈耶克: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是爆发危机的原因;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三消费者主权论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四货币理论货币非国有化理论所谓“货币非国家化”:是主张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六、自由经济政策主张1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进行;2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3对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批判集体主义并不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集体主义与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与法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将破坏个人的选择自由现代货币主义一、定义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等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主义”一词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卡尔·布朗纳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货币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中首次提出的;二、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三、理论渊源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 = PTM—流通中的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P—一般物价水平T—商品劳务交易总量P=MV/T2.庇古“剑桥方程式”:M = kPyMV = PTY => M/P=Y/VM—货币需求量Py表示名义收入K—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内容y:持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率rm: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即货币的利息率rb: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dt: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非收入方面的因素结论: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的;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剑桥方程的比较分析1剑桥方程把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当作有限的,可观察到的各个量值, rm,rb,re,1/dT,u的稳定函数;2剑桥方程中的Y是当作现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中的的Y则是代表恒久性收入;3剑桥方程方程以充分就业假定为前提,Y,K被视为不变的常量,于是便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同比例上涨;而弗里德曼不以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灵活偏好函数的比较分析1凯:Y是指现期收入弗:Y则指恒久性收入;2凯:把货币视为财富持有人手中的一种资产,但他着重于把货币视为债券的相近替代物;弗: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债券的相近替代物,而且也包括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和物质资产资本品、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相近替代物;3凯:由于强调利息率的作用,认为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的传递机制而间接起作用的;M-r-I-Y弗:基于利息率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认为货币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的国民收入,其变动程序是:M-MV-Y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1、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2、提倡“收入指数化”3、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4、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八、评价积极作用1.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高了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2.强调有限的政府干预,避免了人们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滥用;3.负所得税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方式,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消极作用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的经济困境;2.收入指数化方案很难奏效;3.自由汇率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各国拥有的通货的强弱不同,各个国家不可能一律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纯粹浮动汇率制迄今很难存在,在现实世界有的只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一、定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第一代的卢卡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华莱士和第二代的巴罗、基得兰德等人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政府若强制控制经济变量,导致经济不稳定;重视预期的概念;二、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设1.最优化行为假设2.市场出清假设3.理性预期假设三、三种预期机制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缺陷:没考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2.外推型预期:指的是对一个变量未来值的预期不仅应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还应依据该变量的变化方向,公式为:缺陷:没有表示出人们在进行预期时会对过去预期的错误加以修正;3.适应性预期:就是本期的预期价格,不仅要以前一期预期的价格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因而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四、政策主张1. 经济政策基调:政策无效论政府反周期政策会因公众的理性预期而归于失效,理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后果均能被公众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要么政策目标落空,要么被迫放弃原来的政策;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的政策,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2.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税收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五、评价1.积极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很强的影响力,影响到社会生活理性预期学派比芝加哥学派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坚持更为极端,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侧重研究货币数量;理性预期学派侧重谈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2.消极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不切合实际市场出清及理性预期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的命题有失偏颇供给学派一、定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二、代表人物1.极端的供给学派:罗伯特;蒙德尔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拉弗2.温和的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三、供给学派的特点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四、基本理论一拉弗曲线二通货膨胀理论1.定义凯恩斯主义:需求膨胀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给出了解释——需求过多,供给不足 ;2.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税收、税制和相关的制度引起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所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与政府规模扩大相伴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多,这些因素使价格居高不下;3. 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1.削减政府规模或提高政府效率;2.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 ;3.减税;减税后只要投资率及生产率上升,生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会自然消失;4.调整税收结构;政府应多削减投资和资本收益税,少削减所得税;最糟糕的减税方案是在降低所得税的同时提高投资税;三费尔德斯坦曲线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或扩大货币供应来弥补赤字,或两种手法并用;1增大货币发行量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2发行政府债券会对私人有价证券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举债有降低资本形成率的效应;五、政策主张1减税,尤其是削减边际税率2保证无通胀增长,必须恢复金本位制3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4削减政府社会支出六、评价1.合理性1它对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的揭露,是符合现实的;2对经济中供给方面的强调,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这也是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和恢复;3它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2.局限性理论上无多少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也和凯恩斯学派一样,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供给学派在美国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没有取得显着成效;新制度经济学一、定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新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名称是由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和诺斯等人;该学派不仅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代表人物科斯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斯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张五常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改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两大基本假定”和“—个基本信条”的基础上;基本假定一: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基本假定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一个基本信条: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的程度修改一: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修改二: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四、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一交易成本理论。
2-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读书札记-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好文)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一般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发端,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形成了古典经济学体系(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主流经济学又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形成了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除此之外的经济学统称为非主流经济学。
尽管主流经济学枝繁叶茂,备受青睐,但非主流经济学一直在努力抗争,不断创新,仍获得相当的发展空间。
斯坦利L布鲁的《经济思想史》并没有按照一般的理解将经济思想史分为主流和非主流。
而是按照时间序列和各学派的思想起源、传承和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对主重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做了重点介绍。
根据作者的思路,我将他们简要概述如下,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线索。
——重商主义学派。
15世纪到18世纪初,以托马斯曼、马利尼斯、柯尔培尔、配第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
他们认为金银是最佳的财富形式,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源1泉,只有贸易顺差才能增加国家财富,因此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保证贸易顺差,从而增加本国财富。
——重农主义学派。
18世纪中叶,以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的重农主义。
重农主义在反对重商主义和法国旧政权封建特性的过程中产生,他们将“自然秩序”的概念引入经济思想中,认为市场有其自身的秩序,应该保持“自由放任、自由流通”,政府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且只有农业才是生产性的,生产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重农的本意是强调“遵从自然规律,保持自由流通”。
该学派以1756年魁奈发表的一篇经济学论文,结束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
——古典学派。
18世纪中后期,以诺斯、休谟为先驱,以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边沁和萨伊为主要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学派在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吸收了重农学派“自由流通”的思想,以“个人自由、私人产权、个人主动权、私人企业、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为基础,以“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自理的经济行为、追求自身个人利益为社会利益最大化做贡献(即利益和谐)、所有经济资源和活动都很重要、探寻经济规律”为主要原信条,因此,其观点也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
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主流经济学派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近代西经学的历史表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不断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年代,以正统自居的约翰〃穆勒继承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吸收了萨伊等人的观点,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决定论相综合的理论体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后来的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逐渐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并在经济学上形成为“边际学派革命”。
到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穆勒的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体系,形成“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成为西经学的正统。
然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均衡价格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
针对以上问题西方学者对新古典学派的经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
第一次是1933年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所作出的,修正的重点是把作为新古典理论之例外的垄断竞争纳入到理论分析之中。
第二次修正是更为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并且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经常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决失业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对新古典理论的两次修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1理论的逐渐流行,使原有正统的西经学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
一方面原有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前提,在对个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承认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市场不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并据此主张政府干预。
宏观经济学流派 讲解版
看活跃、看热点?宏观经济学学派争论的焦点干不干预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用吗,能不能影响就业与产出;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学派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派。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是主张自由,政府少干预的;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都是认为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1.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两大类经济流派的根本不同在于关于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不同,进而产生后续一些推论与结论的差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方程为L=L1+L2;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又被称为货币数量论,其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b,re,rm,dp/pdt;μ)。
从以上两个重要的方程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L与收入Y和利率有关,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M/P与收益与财富y,w和各种资产收益率rb,re,rm等主要因素有关。
并且两个需求函数中收入Y和收益与财富y,w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凯恩斯的Y表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中的现期收入,在该理论中现期收入和消费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即现期消费随现期收入改变而变,进而收入改变消费,财政政策有效。
而弗德曼的收益与财富y,w则表示恒久收入消费理论中的恒久收入,该理论认为消费只与恒久收入有关,而与现期收入无关,即现期消费不会随现期收入变化而变化,进而收入无法改变消费,同时恒久收入又相对稳定,因此最终财政政策无效。
弗里德曼还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在长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所以,最好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增长率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菲利普斯曲线解释和理解的不同。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最精炼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答题攻略知识交流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
但人大经济学综合的命题重点,还是着重于主要流派上,即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流派。
在试卷中,人大的经济学综合又偏向于出比较类的试题,比如: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2008年试题,比较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二者加以比较和评述。
(2007年试题,比较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形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各有何经济意义?(2006年试题,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可见,人大经济学综合试题在最近3年都在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方面都出了大题。
在冲刺阶段,考生一定要吃透这个专题,不仅要牢记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还要加以比较,从而在考场上能够从容不迫。
下面的内容就是对各个学派主要观点所作的比较。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分歧在于:(1)假设条件不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
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不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供给学派一、含义:供给学派又称弹性学派、供应学派、供给面经济学等,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同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大家庭。
二、产生背景:➢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它的基础理论只是为了反对凯恩斯的刺激社会需求的政策而提出复活萨伊定律,“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以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滞涨阶段,美国共经历4次经济危机,1970.11,1975。
5,1980.7,1982.11。
三、主要特征:➢强调供给而不是需求;➢强调重视萨伊定律,相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刺激总需求的政策;减少税收刺激生产是供应学派全部理论的精髓。
四、代表人物:➢激进的供给学派(认为高税率是根源)✓罗伯特·蒙代尔✓阿瑟·拉弗-—拉弗曲线✓保罗·罗伯茨——相对价格理论➢温和的供给学派(认为财政赤字是根源)✓马丁·费尔德斯坦五、思想渊源:➢继承古典的宏观经济分析➢重农学派:重视生产六、主要内容:➢拉弗曲线:供应学派认为,供给不足的根源在于经济中缺乏利益刺激,而利益刺激减弱又归因于政府实行了高税收的政策。
因此,政府的高税收政策是万恶之源。
✓拉弗等人认为,减税可以直接产生两方面的效应:(1)减税等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税后收入,边际收益增加后,企业生产者可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积极性,私人投资者和工人可以提高多工作、生产、储蓄、投资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扩大产量的效应;(2)减税在刺激供给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税收面,从而能够使政府在较低的税率下征收到较广的税收,使税收总收入增大并超过高税率下的税收收入。
➢相对价格理论:✓在拉弗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供应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罗伯茨提出了他的“相对价格”理论。
✓从税率(主要是边际税率)、税收弹性对相对价格的影响,进而说明高税率对人们的消费、储蓄和投资及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最终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危害.✓他认为,边际税率越高,则劳动越多、收入越多的人就越吃亏.这是对勤奋工作者的惩罚,对储蓄和投资者的“敲诈勒索”。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现当代经济学流派简介
2.微观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引起滞胀。持这种看法的是萨缪 而森。根据其解释,本来意义上的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举 办公共工程、增加阿收入、刺激需求,由此进一步扩大就 业量。但是,由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现实经济生活中, 资产阶级财政支出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福利支出,这样的 福利收入,导致了失业者不急于找工作,而同时,又造成 即使萧条期也不会产生需求萎缩,即物价也不下跌了,成 为加剧通胀的因素。 3、用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通胀。提出 这种观点的主要是托宾和杜森贝利。由于工种、技术熟练 程度不同和劳动力转移的地区限制,经济中同时存在着 “职业空位”和失业。同时由于强大工会力量的存在,失 业对货币工资增加速度的减缓不及空位对货币工资增加的 加速。在劳动力不足的市场上,工资上升,在劳动力过剩 的市场上,工资不下跌。
收入政策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要求把工资产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要求把工资一物价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一物价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实行工资一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硬性冻结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硬性冻结企业和工会签订工资物价协议在政府指导企业和工会签订工资物价协议在政府指导下企业和工会对达到某种工资和物价水平签订下企业和工会对达到某种工资和物价水平签订协议共同遵守相互制约协议共同遵守相互制约以税收控制工资和物价以增税作为惩罚以以税收控制工资和物价以增税作为惩罚以减税作为奖励的手段来限制工资和物价上涨对减税作为奖励的手段来限制工资和物价上涨对遵守规定的给予减税优惠对违反规定的加税处遵守规定的给予减税优惠对违反规定的加税处44人力政策人力政策又叫劳工市场政策是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又叫劳工市场政策是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解决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从而增加就业解决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矛盾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
最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PPT课件
❖ 方案一比方案二更优。理由,方案一的价值: 4×7+3×7+2×7+7=70。】
❖ 回忆第2讲杰文斯的理论,在此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不
2024/3/12
12
❖ 同于杰文斯。
❖ 对于杰文斯来说,第I列10单位的食物总效用为55( 10+9+8……+1);但是对于门格尔来说,则等于10( 1×10)。
Eugen Ritter von BöhmBawerk, 1851-1914
❖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同一年出生,一起上中学,一起做 公务员,一起在维也纳大学任教,并且成了姻亲。
❖ 1、维塞尔和价值理论
2024/3/12
20
❖ 维塞尔出身于军人贵族家庭,地位显赫。他在维也纳 大学学习的是法律而非经济学,因此和庞巴维克一样 ,他在大学中并没有直接师承门格尔,而是在毕业以 后阅读了门格尔的著作,才继承了门格尔的思想。并 得到门格尔的帮助到德国学习经济学。先后执教于布 拉格德国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并于1917年担任过奥地 利的财政部长。
❖ 2、时间
❖ 人的欲望满足表达为“行动”,而行动与时间不可分,“在高 级财货一阶段一阶段地转化为低级财货,以至最后达到人类欲 望之满足状态的变形过程中,时间就成为我们进行考察的一个 本质要素”。【消费和生产的时间结构】
2024/3/12
19
三、门格尔的后继者
❖ (一)维塞尔与庞巴维克
Friedrich Freiherr von Wieser, 1851-1926
2024/3/12
14
❖ 因此,根据门格尔的观点,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客 观上同一的财货也具有不同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主要思想:1) 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效用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
2) 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均衡。
3) 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4) 政策含义: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的机能,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国] (1842~1924)《经济学原理》庇古[英国] (1877~1959)《福利经济学》5、凯恩斯学派:1930年代全世界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使古典学派的理论架构破灭。
凯恩斯就在这种环境中孕育出革命性的理论,他的理论主导以后的经济学界达30年之久,其影响力至今没有消失。
主要思想:1) 大萧条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2)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货币流动偏好3) 短期内,价格不易变动,价格具有刚性。
代表人物:凯恩斯[英国] 《就业、货币、利息通论》6、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派)和后凯恩斯学派——两个剑桥之争新古典综合派,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
基本理论体系:1) 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上工资刚性假设条件的总供给曲线;2) 是从IS—LM模型到处的需求曲线;3) 是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求曲线的结合。
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充分复苏,还是停滞》、《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凯恩斯学说指南》、《美国的经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价值与资本》、《消费者剩余理论的重建》、《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需求理论的修正》、《资本与成长》。
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经济学》、詹姆士.托宾:《国民经济政策》、《经济学论文集:宏观经济学》、《十年来的新经济学》、《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经济计量学》罗伯特.M.索洛:《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资本理论与报酬率》、《美国的失败性质与原因》、《增长理论:说明》;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阿瑟.奥肯:《繁荣政治经济学》、《平等与效率》。
后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足见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
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
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种理论进一步分裂。
后凯恩斯学派在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同时,积极阐明自己的论点。
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1) 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2) 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3) 强调收入分配理论4) 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5) 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6) 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依据其收入分配理论提出的。
他们主张:1) 改进先行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
2) 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
3) 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增长,把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充分就业长”的轨道。
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就业理论文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货币学派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奥地利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
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
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于是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
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
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是在凯恩斯经济学危机中兴起的西方重要经济学流派之一.它以自己独有的理性预期理论反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并使西方宏观经济学在理论结构、分析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被看成是今年来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之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1) 预期的形成本身成为经济分析的对象2) 把经济活动当事者基于理性预期所可能采取的对策作为研究的对象3) 坚持新古典的信条代表人物:约翰.穆思、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