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管理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重症病人是指因各种原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处于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高度专业的护理与管理,以确保他们安全度过病痛期。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内容和实施要点,以期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管理制度内容1.医院内危重症病房设置及建设危重病人需要接受更为专业的医疗护理,因此医院应在临床需要的不同科室内设置危重病人的护理专区。
建设方面需满足通风、采光、供氧等多样化的需要。
同时,设立完善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以确保危重病人在医院内能够得到最高效的护理服务。
2.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为了确保危重病人的身心健康,医院应制定一套详尽的护理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病情评估的详细记录、护理重点的明确、特殊护理技术的培训等。
同时,在护理方案中必须严格遵循基本护理常规,例如清洁、消毒等。
3.开展专业护理培训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危重病人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重病人识别、急救护理、监护仪操作等。
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处理危急情况能力及应急处置水平。
4.严格执行护理制度严格遵守护理制度是提供危重病人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章制度,保证护理质量和手术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同时,护理人员要不定期地检查和整理危重病房内的设备、用品等,确保一切就绪。
5.建立护理质量监管机制医院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管机制,包括设立专业的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不定期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计划、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监管小组能够进行强制性检查和抽查,对护理工作不到位或存在不合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
6.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医疗数据之一。
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操作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护理。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1、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2、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做好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3、保持患者卧位舒适,有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
必要时拉上床栏,实施保护性约束,并有专人监护或家属陪伴。
4、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失禁性皮炎。
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评估,落实压疮防治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
5、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位置正确,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预防管路滑脱。
对精神异常或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及保护性约束。
加强健康教有,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配合。
6、规范膀胱冲洗、肠内营养、腹腔及盆腔冲洗等操作,不得与输液用药同挂于一根输液架上。
特殊治疗应规范使用治疗单,并挂有醒目的标识。
7、鼻饲、吸痰、胃肠减压患者按要求床边备治疗盘,每日更换。
操作规范,不得由家属及助理护士进行鼻饲、吸痰及抽吸胃肠减压等操作。
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定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保持监护仪、吸引器、氧气装置及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要求落实消毒与灭菌工作;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做好交接班,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六篇)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
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二)1、危重患者的护理应由工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与相应处理。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4、对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档防护,必要时给与适当约束,避免坠床。
5、及时、客观、准确的做好每位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签全名。
6、认真、细致作好各项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7、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相应记录。
8、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滑脱。
9、护士长每日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督导整改,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0、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力或医疗资源调配,由护士长提出上报护理部主任协调抢救事宜。
11、护理部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要进行督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旨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协调管理,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该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的内容、目标、实施步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危重患者的管理流程:明确患者的识别、评估、救治和转运等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转运。
2.确定危重患者的责任医师:每位危重患者都应有一名专职的责任医师负责其救治和接诊工作,确保医生持续关注和及时干预。
3.协调各科室间的合作:危重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科室的合作,需要建立科室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共享,优化救治流程。
4.建立危重患者团队:组建专门的危重患者团队,由各专业的医生、护士、药师、影像科医师等组成,共同制定和执行救治计划。
5.开展多学科会诊:对于疑难危重病例,开展多学科会诊,集思广益,制定最合理的救治方案。
6.建立危重患者的准入标准:制定危重患者的准入标准,明确对危重患者的收治和疏导原则,保证分流和收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的目标1.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协调和优化救治流程,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失误,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通过建立危重患者团队,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包括救治、康复、心理支持等。
4.提高医疗机构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医疗机构在危重患者救治方面的专业水平,增强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三、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制定协调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明确危重患者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医院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规范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2. 规范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流程,确保救治质量。
3. 建立健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制度1. 危重病人分类与救治(1)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将危重病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濒危、危重、急症。
(2)一级、二级危重病人,由专科医师负责救治;三级危重病人,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救治。
2. 危重病人救治流程(1)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重病人后,应立即进行评估,并按照救治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2)救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命支持等救治措施。
(3)转诊: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需转诊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3. 院内会诊制度(1)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如遇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请教。
(2)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参与救治。
4. 交接班制度(1)危重病人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病人病情、治疗情况、观察重点等。
(2)值班医师接班后,应立即查看危重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并做好救治工作。
5. 家属沟通制度(1)医护人员应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取得患方理解。
(2)对病情变化较大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病情告知。
6. 质量监控与考核(1)医院应定期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救治质量。
(2)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教育。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危重病人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障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管理的重要性、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高度专业护理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需要使用高级医疗设备和药物,并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二、危重患者管理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危重患者管理是保障危重患者安全的基础。
危重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特殊性,要求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危重患者管理的不善会导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负责危重患者管理的部门,确定人员配备和职责,培训和考核相关人员,确保团队协作的效果。
2.设备与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药物的安全使用。
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药物应严格依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给予患者。
3.治疗与护理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个体化制定。
同时,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操作的精准和安全。
四、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制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明确危重患者的管理要求和具体流程。
并定期进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2.强化培训措施:医疗机构应进行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专业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紧急情况处理、高级设备的操作技术等。
3.加强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推行科学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倡导使用科学路径管理方法,将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人为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总结: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危重病人的护理、治疗、转运等环节。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报告制度(1)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时,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方面的工作。
(2)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并由医师通知相关部门。
2. 监护制度(1)所有危重病人均实行24小时连续床边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各种化验结果的动态变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进行动态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3. 交接班制度(1)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
(2)护士长对危重病人进行交接班,确保接班护士了解病人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
4. 转运制度(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2)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情及药品交接。
5. 救治措施(1)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
(2)对危重病人积极抢治,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下达重病通知。
6. 责任制度(1)各科室要强化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2)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对在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危重病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危重病人的管理,旨在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和患者的安全保障。
一、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 设立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应具备严格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设立定期例会和交流活动,以保证各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为了统一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这包括了危重病人的识别标准、抢救流程、监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建立规范,可以保证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而准确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和提高抢救效果。
3. 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关键一环,它可以记录和查询危重病人的病历信息、治疗方案、医疗操作过程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进展。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多科室、多机构的协同管理,提高救治效果。
二、危重病人管理措施1. 整合专业团队,提高救治水平为了有效应对危重病人的救治需求,医疗机构应整合相关专业团队,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外科等。
这些专业团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抢救服务。
2. 制定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抢救优先级。
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设立专业的急诊分诊科室,由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医生进行分诊,确保危重病人尽快得到合适的抢救和治疗。
3.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医疗机构应优化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确保抢救措施能够迅速启动并得到有效执行。
医院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危重患者是指具有严重病理生理异常的患者。
二、危备患者的预后较差,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器官或系统的功能状况,对治疗的反应等有关;同时,也与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措施是否得当等有关。
三、对于危重患者,医师应当向其亲属报书面病危通知、告知病情,填写病情告知书,告知书要有患者家属签字。
同时,将危重患者的病危通知书报医疗管理部门备案。
四、一级医师(或值班医师)给予危重患者基础处理,同时通知上级医师(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立即到抢救现场,涉及多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通知相关学科的上级医师(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立即到抢救现场。
五、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是危重患者抢救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涉及多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指挥。
特殊情况下,应当请上级医师的专家会诊。
六、应当及时建立监护系统,特别时建立对呼吸、心脏、循环、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的监护。
应当及时了解其它相关脏器的功能情况。
七、应当及时制定危重患者的抢救方案。
根据抢救中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抢救方案,尽最大努力改善和(或)维持其它相关脏器的功能。
八、应当做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中的护理工作。
加强巡回,严密观察。
必要时,给予特级护理。
九、医疗管理部门、护理部或总值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相关科室调整人员、设备、药品以及其它物品支援抢救科室。
十、应当做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中的病历记录工作。
特殊情况下,先进行抢救,条件允许时,及早据实补齐抢救记录。
十一、抢救工作结束后,抢救科室应当及时组织病历讨论。
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主持,抢救科室的医护人员参加讨论。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参加,特殊情况下,医疗管理部门参加讨论组。
将讨论会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经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签字后,归入病历。
医院手术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强手术负责制1、三级医师负责制科主任应根据本科现巳开展的手术,制定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并报医疗管理部门备案,所有医师均须在本人职责权限内开展手术。
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情况。
本文将讨论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背景和重要性危重症患者指的是病情危急、生命垂危或者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他们的病情变化快速,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需要得到密切的监护和护理。
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生存率: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如能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因治疗不到位或失误而导致的死亡率。
2.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危重症患者需要密切的监护和护理,包括高级检查设备、药物和人力资源等。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 提升医疗质量: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流程为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
这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管理原则建立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多学科合作: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因此,建立管理制度时应依托多学科团队,确保各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
2. 标准化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位医务人员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工作。
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治疗误差的风险。
3.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各个环节的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这有助于形成闭环管理,减少工作重复和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问题。
4. 长期随访: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较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关注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病后问题。
三、具体措施在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专家会诊制度:设立专家会诊制度,确保每个病例都经过多学科专家评估和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管理质控计划
危重患者管理质控计划引言:危重患者管理是医院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方方面面。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质控计划实属必要。
本文将从危重患者的定义、管理目标、质控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一份危重患者管理质控计划。
一、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身体功能严重紊乱、生命体征严重异常、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由于其病情危急,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治疗措施。
二、管理目标:1.保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提供规范、科学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保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其死亡率。
2.提高危重患者的康复率:通过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危重患者的康复率,缩短住院时间。
3.提升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提供人性化关怀和精神支持,提升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质控措施:1.强化危重患者的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估、神经功能评估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严格执行治疗方案:根据危重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并持续监测疗效。
3.提供规范的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要求严格规范。
例如,定期更换体位、安全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定期巡视患者等。
同时,加强对危重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加强患者疼痛管理:危重患者常常伴随有疼痛,需要合理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
要培养医护人员的疼痛观念,提供多种疼痛治疗手段,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5.增强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定期组织多科室、多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学术研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6.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对危重患者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定期开展质控审核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
二、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范围;2.调研现有的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总结不足;3.制定预备草案,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4.敲定草案,经过审核、批准后发布;5.实施后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文件:1.《卫生部危重病诊治管理办法》;2.《国家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行政管理法》;5.《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7.《劳动保障监察条例》;8.《企业管理制度》;9.《医疗服务行为规范》;10.《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
四、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名称:《危重患者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3.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内容: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手术操作、药品选择和使用、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内容;5.责任主体: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团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6.执行程序:医疗团队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监督;7.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设计的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目的该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和目的危重患者管理是医院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质量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制定危重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及流程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收治、救治、转运、监护和康复等各个环节,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危重患者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重症医学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危重患者监护室(ICU):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护理人员,负责危重患者的收治、救治、监护和康复工作。
三、危重患者收治标准1. 危重患者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持续监护和救治的患者。
2. 收治标准:a) 心跳、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的患者;b) 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患者;c) 严重循环衰竭、心脏骤停的患者;d) 严重中毒、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e) 其他经医生评估认为需要立即收治的患者。
四、危重患者救治流程1. 接诊:急诊科或各临床科室发现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危重患者管理小组,并尽快将患者转送至ICU。
2. 评估:ICU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救治方案,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3. 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心脏支持、血液净化等措施。
4. 监护:对患者进行24小时持续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状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康复: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早期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五、危重患者转运流程1. 转运前评估:转运前由ICU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2. 转运准备: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支持系统稳定。
3. 转运过程: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安全转运。
4. 到达目的地后:与接收方进行交接,确保患者病情和治疗措施得到及时了解和继续执行。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全面治疗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以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医疗护理。
二、危重病人管理流程1. 入院评估危重病人入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2. 重症监护危重病人应安排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
监护设备应齐全,并由专业护士进行监护。
监护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病人休息。
3. 病情观察与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治疗效果等进行持续观察,并及时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
4. 治疗方案制定与执行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内容。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预防并发症危重病人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感染等。
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体位、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抗生素等。
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6. 病情交流与家属教育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进展。
家属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应及时安排家属探视,提供心理支持。
7. 出院评估与转运危重病人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出院评估,确保病情稳定。
转运时应注意病人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在转运前,应向接收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病情报告和治疗记录。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要求1. 专业护理团队危重病人的管理应由专业的护理团队负责。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监护设备和护理技术。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危重病人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如插管、输液、换药等。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抢救室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
2、病情危重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或抢救室,根据医嘱由监护室护士或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3、备齐各类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设备应处于功能状态,随手可及,随时可用。
4、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相应的处理,做好各项治疗护理记录,严格实行床头交接班。
5、对昏迷、烦躁等无自控能力的患者,应加床档,防止坠床;对抽搐的患者应进行约束,并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要适宜;对使用热水袋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6、加强护理关键环节管理,随时做好抢救患者准备。
7、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护措施,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8、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订并熟悉各种抢救流程。
9、加强护理人员急救能力训练,提高急救配合水平。
10、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业务查房,增加疾病知识,总结护
理经验和教训,保障护理安全。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危重病人是指重症监护病房(NICU)、特别护理病房(SICU)、急诊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疼痛管理中心等医疗单位中病情严重,生命威胁,需要立即治疗或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严格管理危重病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患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1、入院流程:危重病人一般是由急诊科、班前急救车送到医院,由急诊科的医生先行评估病情,然后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派到相应的ICU(重症监护病房)、SICU(特别护理病房)或其他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诊断治疗过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由重症医生、急诊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诊断,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措施流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病人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三、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1、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诊疗的第一步,需要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病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病史采集:对危重病人采集病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情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好地分析病情。
3、病人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5、病人康复: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调整、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前言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患者的治疗措施都需要考虑到危重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危重病人管理流程医疗机构针对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并得到上级机构的批准,具体包括: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监护、护理、营养支持等各个方面。
2. 危重病人监护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制定相应的监护制度,对于重症监护室中的危重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
3. 危重病人治疗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确定治疗的进度和次序,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危重病人,需要制定严格的手术方案。
4. 危重病人护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为危重病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5.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制度对于危重病人,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制度,为患者提供纳入量和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保障其营养需要。
危重病人治疗措施危重病人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1. 严密的监护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医疗机构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包括对生命体征、化验指标等的监测。
2. 及时治疗对于危重病人,治疗时间的敏感性很高,医疗机构需要及时复查患者的病情,对症治疗。
3. 有效的营养支持危重病人体内能量消耗快,利用补充营养来维持机体功能的需求迫切,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有效的营养支持对策,通过口腔喂养、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方式,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均衡。
4. 精心的护理护理是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应该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的备案十分重要,同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危重病人的治疗,全面做好护理工作、保证营养支持、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和流程,并严格按照危重病人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沿
抢救危重患者两个重要环节是: 急救和重症监护。急救医学的任务 及工作重点在于现场抢救、运送患 者及医院内急诊三部分。重症监护 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为工作场所, 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 的危重患者。
二、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 一)建立责任明确的系统组织结构
1、在接到抢救任务时,应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一般可分为全院性和科室(病区)性抢救两种。全院性抢救常 用于大型灾难等突发情况,由院长(医疗院长) 组织实施,各 科室均参与抢救工作。科室内的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护士长负 责组织实施,各级医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
5、鼓励患者参与 自我护理活动和 治疗方法的选择。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6、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的注意, 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 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7、鼓励家属及亲友探 视患者,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传递爱、关心与 支持。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1、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包括意识水平监 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 CT与MRI和脑死亡的判定等。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表现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认识及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 感等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意识障碍一般可分为: (1)嗜睡 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 状态,但能被言语和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 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映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 睡。 (2)意识模糊 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言语 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 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3)昏睡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压迫眶上 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 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用娴熟 的技能、缜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 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自己的病人保驾护 航,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危重患者的护理
(一)危重患者病情监测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四)心理护理
四、危重患者的护理
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 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 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 压疮、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应全面,仔 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纪 录单上详细纪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 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五、怎样了解并掌握危重患者的情况
1、识别、掌握危重患者标准 2、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危重病人信息 3、与病人交流沟通(主诉或代主诉)收集主观资 4、建立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 5、直接观察神志、T、P、R、血压、心率、血氧、尿量、血糖、白细 胞数值是否正常 6、查看辅助检查和化验阳性结果
在今后工作日子里:
3、补充营养和水分 危重患者机体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
而患者多胃纳不佳,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和水 分,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进患者饮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取 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 多的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2、在抢救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动作要迅速准确,既要分 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抢救时护士可以在医生未到之前,根 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 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等。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二)制定抢救方案(危重患者护理 计划/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方案,护士应参与抢救方制定, 使危重患者能及时、迅速得到抢救。护士应根据患 者的情况和抢救方案制定出抢救护理计划,明确护 理诊断与预期目标,确定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现存 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危重症患者的管理
内容
抢
前
救
工
作
沿
的
组
织
管
理
抢危
怎 样
救重
了
设患
解 并
备者
掌
的的 管护
握 危 重
理理
患
者
的
情
况
一、前沿
危重患者是指那些病情严重,随时 可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 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而且复杂, 病情变化快,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故而 需要严密地、连续地病情观察和全面地 监护与治疗。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4)昏迷 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 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 无反 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 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率、血压无明 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 肉松弛,肢体呈迟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 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机体仅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最 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 留。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2、协助活动
病情平稳时,应尽 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 运动,每天2-3次,轮流 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 内收、内旋、外旋等活动, 并同时做按摩,以促进血 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 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 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 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 足下垂的发生。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3、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并向患 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4、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患者建立 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 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3、抢救车 应根据科室特点配制各种常用急救药品、急救用无
菌物品以及其他急救用物。
4、急救器械 应保证各种急救器械的完好,包括给氧系统(氧
气筒和给氧装置或中心供氧系统),电动吸引器或中心 负压吸引装置,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电动洗胃机等。生命支持类设备应处于应急状 态(二甲评审要求)。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家人也会因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经历一系列心理应 激反应,因而,心理护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 敬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 诚恳、富有同情心。
(四)晰的解释。语言应简练、贴切、易 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患者充分 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维持清洁 (1)眼部护理:对眼脸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 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 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饮食。对不能经 口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 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3)皮肤护理 :为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 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因素,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 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 班。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三)做好核对工作
各种急救药物须经两人核对,核对正确后方 可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 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需及时由医生补 开医嘱。抢救中各种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 血空瓶(袋)等应集中放置,以便统计和查对。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四)及时、准确做好各项纪录
4、维持排泄功能 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
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规。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5、保持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 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5、体温监测 是一项简易便行、反应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
率的指标。正常人体温较恒定,当代谢旺盛、感染、创伤、手术后 体温多有升高,而极重度或临终患者体温反而下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 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 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 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 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顺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 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三、抢救设备管理
1、抢救室 急诊室和病区均应设单独固定抢救室。患者病情缓解及时搬出,病
区抢救室宜设在靠近护士办公室的房间内。要求宽敞、整洁、安静、光 线充足。图示在科室平面图上(二甲要求) 2、抢救床 抢救床单独固定,最好为多功能床, 必要时另备木板一块,以备作 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
抢救设备管理
一切抢救工作均应作好记录,要求字迹清晰、 及时准确、详细全面,且注明执行时间和与执行者。 护理记录单如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 补记,并加以说明。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五)安排护士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 病例讨论
(六) 熟悉危重患者的病情、重点监测项目及抢救过程,做到心 中有数、配合恰当。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6、确保患者安全 对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 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 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 引起的抽搐。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