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8a0c3c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1.png)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99cb727d3240c8547ef7a.png)
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注释】①觉:不知不觉。
②初秋:立秋左右 . ③清风:清凉的风. ④习习:微风吹的样子.⑤重:再次。
⑥凄凉:此处指凉爽. ⑦茅斋:茅草盖的房子.⑧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⑨露光:指露珠。
1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是通过____________知道的。
2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形成解释下列诗句中的“不觉”,与“不觉初秋夜渐长”中的“不觉”意思不同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C.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D.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4 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是( )A.夜晚渐长B.茅屋安静C.暑热消退D,草上有露珠5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秋季题目2 . 夏天的暑气已经消退,茅屋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中也有了点点露珠。
3. D4. B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480d2d77232f60ddcca19b.png)
3.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 很多卷
四、
。就是增补。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细:细心。
察:观察。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量词。
4.补出语句。
五、
。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2
1.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女娃游于东海。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 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
解释下列成语中的含义。 安然无恙 病
跋山涉水 翻过 渡过。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百看不厌 满足
班门弄斧 鲁班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搬弄是非 挑拔
变本加厉 厉:猛烈。
功亏一篑 盛土的筐子
三顾茅庐 拜访
正确翻译三原则
【中心】 本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着的 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者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鲧(gǔn)窃帝之息壤
B.以堙(yīn:堵塞,填塞)洪水
C.鲧复(fù:又)生禹
2.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___和____。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精卫填海》
二、
。
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三、
。就是替换。
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
吾闻而愈悲。
吾 我 闻 听到 愈 更加 悲 悲痛
【暑假阅读提升】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2217a6fe4733687f21aa22.png)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
主要考查方式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衔接新知】初中文言文阅读要求:(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分析写作手法,评价观点态度★方法技巧: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答题模式: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例题精析】1.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________(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解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概括即可。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3a6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e.png)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军可夺.帅也(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淫慢则.不能励精B.乐亦在其.中矣择其.善者而从之C.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D.夫君子之.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一封家书,教诲中蕴含期望,作者希望孩子能摒除杂念和干扰,专一学习。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C.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D.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诫自己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1.(1)改变(2)增长(3)修养2.A 3.D 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小升初衔接语文讲义:专题12+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衔接语文讲义:专题12+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022b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5.png)
旧知回顾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我们学习了简短的文言文,文言文学习,虽然与白话文以及古诗词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
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五至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旧知例析例题一: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答案】(1)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考点】文言文默写【解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
(2)《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思想,教育,思想,言行【考点】文学常识【解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诲();之();援();俱()【答案】诲:教导。
之:指弈秋的教导。
援:引,拉。
俱:—起。
【考点】重点字词翻译【解析】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
(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
b.只听弈秋(的教导)。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鹬蚌相争、鹦鹉灭火、蛙与牛斗、狐假虎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鹬蚌相争、鹦鹉灭火、蛙与牛斗、狐假虎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3bb9daf524ccbff12184a5.png)
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 然,
3.鹦鹉为什么“入水濡羽,飞而洒之”?(根据原文写出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背诵时间:
笔记:
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
5
课后作业:
齐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 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 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知进而不知却 ⑵不量力而轻敌 2.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3.齐庄公为什么要“回车而避之”?(用原文回答)4.出自本文的一ຫໍສະໝຸດ 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答案】 1.⑴退却。 ⑵轻率 2.有只螳螂高举两臂要扳住车轮。 3.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4.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译文】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461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3.png)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必备古诗详解及练习题∣通用版(含部分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必备古诗详解及练习题∣通用版(含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5c29c524de518974b7d5b.png)
小升初语文必备古诗详解及练习题一、《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二、《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bf7e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9.png)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3•西乡塘区)同学们在筹备“中华文化阅读角”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古诗两首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任:任凭。
②尔:你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树:这里指梅花。
(1)对比两首诗的内容,照样子填写表格。
古诗描写的事物生存的环境特点《竹石》竹子《墨梅》坚贞自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竹石》题于郑燮自己的《竹石图》上,王冕的《墨梅》是题在他所创作的《墨梅图》上。
B.这两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品格,后两句写特点。
C.郑燮的《竹石》中,“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3)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看是咏物,实际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称为。
《竹石》表达了诗人。
而《墨梅》则表达了诗人。
(4)你想把哪一首诗的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请简单写出理由:2.(2023•拱墅区)穿越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牧童生活吧。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句中表示数字的字词,其作用是什么?选择一项?A.“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B.“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C.“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不确切的是哪一项?A.对自然生活的向往B.对乡野牧童的同情C.对乡村景色的赞美D.想远离喧嚣,回归安宁(3)“弄”是“玩耍,把玩”的意思,你认为诗句中的“弄”妙在哪里?3.(2023•增城区)古诗鉴赏。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讲义+练习 (含答案)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讲义+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5b3f4f8c75fbfc77db2c1.png)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含答案)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
——《咏鹅》唐·骆宾王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大明夜已残。
,天人清且安。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唐·刘禹锡1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唐·韩翃1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南宋·朱熹1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19、,。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王昌龄2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21、,上有黄鹂深树鸣。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21ae3cbe1e650e52ea99a5.png)
【点拨】荷薪者过来!其价几何?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说文解字:初次接触文言文,先从“读”开始。
一、初读: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⑴。
查阅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⑴。
在理解文言文语句层次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划分句中停顿。
⑴。
有感情地读出语气。
了解文学常识。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背诵时间:二、解读:理解内容。
译文: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在这个时候,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三、精读:体会中心。
品质、情感、道理四、品读:完成背诵。
品读的目的是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不兼覆( ) 地不周载( ) 鳌足(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淫水涸:杀黑龙以济冀州:3.翻译下面句子。
⑴天不兼复,地不周载⑵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⑶苍天补,四极正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锋下,后被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在我国古典名著《》。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文学常识:《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c7f78bba0d4a7302763aa1.png)
1词多义㈡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⑴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⑵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㈢词类活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副、介、连、助、叹、拟。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鹬蚌相争》 名—动为之足。
《画蛇添足》 名—动㈣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请问这是哪三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龟兔赛跑》出自《伊索寓言》,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
将《龟兔赛跑》的故事写成文言文。
龟兔赛跑㈠尝有兔与龟,辩速,欲赛,约比赛之日及地点,赛时,兔仗其速之疾,休于途,怡然自得,竟睡。
而龟自知不比兔,却持之以恒,终胜。
龟兔赛跑㈡兔善奔,当世无双,兔亦以此自矜。
然龟兔赛跑,兔中途酣睡,黯然败绩也。
兔悔之无及,惭然谓子曰:“嗟乎,骄兵必败也!”龟窝正传话说在森林以西,有一“英雄”,姓乌名龟,欲与兔相竞速,兔骄傲,败阵下来,龟偶然得胜,便自以为英雄,整日只顾吃喝,或与旧友游山玩水,对大小政事不闻不问。
众人亦觉乌龟“真英雄”,遂与龟推崇之极,整日对其夸赞声不绝于耳。
龟大喜,遂自封为“王者!”,以吾所见,真乃“小人得志”也!南海又出一物,姓窝名牛,以行程短且甚微而“著称”。
终日被人骂为“脓包”,蜗牛闻言大怒,曰:“汝等安能骂吾为脓包耶?吾定要作出一番大事,叫汝等刮目相看!”俄而,蜗牛安备妥当,于大杨山脚出发,历年九载。
攀于山顶,众人大惊,皆言曰:“蜗牛真神人也!为此豪杰,世上安有二乎?”虽败,蜗牛为“豪杰”也。
蜗牛曰:“今此‘豪杰’,吾尚不配,吾此行皆因那些平日骂吾者也!”群中多有曾骂其者,皆自惭而去。
一日,一智者来访乌龟。
此智者姓狐,名狸,西牛贺州人也。
与龟礼毕后,问曰:“君可知南海蜗牛之事乎?”龟曰:“然。
小升初语文六年级下册讲义专题十:古诗文阅读 第二讲 断句(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六年级下册讲义专题十:古诗文阅读 第二讲 断句(全国通用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17c509ec3d5bbfc0a745e.png)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第二讲断句【知识点拨】考点名称:断句考点解析:断句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考试分值为1-3分。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长短句的停顿等【考点突破】例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出停顿不恰当的一项()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断句要根据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注意个别字的特殊用法,如虚词、语气词等。
B句中的“兮”是语气词,应该划到前面,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2:读句子划分节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本句出自《揠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其意思: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
理解意思后再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例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D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句意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分攻略】断句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经常说的停顿、节奏,要做好该类型的题,必须对句子的意思了解透彻,可借助文章内容,通过上下关系的分析来理解,进而判断出正确的停顿位置。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含答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022fb8fc4ffe473268ab14.png)
亲爱的读者: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滥竽充数滥: 失实的,假的。
竽: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使:让必:一定,必须,总是处士: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请:请求为:wèi ,给,替说:通“悦”,以之为悦廪食:官府供食以:用数百人:介词结构后置立:指君主即位好:hào ,喜欢喜好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宣王吹竽,宣王感到高兴,用数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宣王死了。
湣王即位,(他)喜欢一个一个听他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跑了。
启示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cí) (zhī)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⑴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⑵舍(shè) 人:指左右亲近的人。
⑶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⑷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⑸为:动词做,画。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专项复习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义
![专项复习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5c95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d.png)
专项复习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义专项复习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义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掌握好文言文阅读,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讲义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应对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如“走”在文言文中有“跑”的意思,“汤”有“热水”的意思等。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等。
例如,“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文言句式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是一个判断句,“见渔人,乃大惊”是一个省略句。
二、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一)多读多背多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世说新语》等,培养语感。
同时,背诵一些经典的篇章,如《陋室铭》《爱莲说》等,有助于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帮助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和疑难句子。
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轻易放过,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清楚。
(三)理解文意阅读文言文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逐句理解,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最后,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四)分析题目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
例如,有的题目考查实词的解释,有的考查句子的翻译,有的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等。
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这类题目要求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解题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根据字词的常见义项进行推断。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愚人食盐、穿井得人、月攘一鸡、掩耳盗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愚人食盐、穿井得人、月攘一鸡、掩耳盗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3058f983d049649b665898.png)
一、寓言特点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题材。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
它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寓大,借此寓彼。
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
二、世界寓言的有关知识1.世界三大寓言家:①②③2.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和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三、寓言阅读方法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乐学宫主点睛:什么人(植物、动物)+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三、寓言阅读方法2.领会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⑴。
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如《画蛇添足》⑵。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归纳寓意,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⑶。
抓住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归纳寓意,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蚊子和狮子》⑷。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领会寓意并不难,看题目理情节,品人物析语句。
(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背诵时间:故事:寓意: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他家(愚人) B.更为益盐(增加)C.况复多也(再) D.返为其患(通“反”)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二)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常一人居外。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cfade752ea551811a687be.png)
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一)(有答案解析)【考点解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2、辨析词的古今义。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4.词类活用。
【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墨子怒耕柱子子墨子怒耕柱子①。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②,以骥③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注释】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③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骥足以策________②故怒之________(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1)值得;所以(2)B(3)以子为足以策(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足”这里解释为“值得”。
(2)本题中要注意:愈于人:比别人好。
愈:超过,胜过。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本句正确翻译为: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故选B。
(3)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找出语句“以子为足以策”作答即可。
(4)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韩翃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南宋·朱熹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王昌龄20、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2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刘禹锡教学目标:1、加强古诗文的识记与积累。
2、能结合相关语句,想象古诗文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鉴赏古诗文作品。
教学步骤:一、古诗文的学习方法。
1、必要的文学常识:(1)古诗:我们这里泛指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称为长律或排律。
在我们小学的范围涉及的多为绝句,如:《早发白帝城》、《游子吟》等,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而《春夜喜雨》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为律诗。
(2)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句。
由于它句长短不同的特点,也被称为“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或词牌,如《卜算子》、《水调歌头》等。
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是题目。
词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阕。
古诗文的作者、出生的朝代,及该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他相关作品等要求我们重点掌握。
2、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古诗时,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地方法是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古文的阅读要注意: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可以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和贯穿的句意,理出全文的大意。
重点要掌握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
3、加强诵读和积累: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是我们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古代精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加强诵读的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积累古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精炼、准确、生动。
学习中要努力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
二、例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绿色的宝石;一树:全树或满树;妆:打扮或装饰;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柳条比做绿丝绦。
这样比的原因是:(1)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柳条也是绿色的。
(2)它们的形状相似:细长。
【分析】第1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作者和所处的朝代及全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感情;第2题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
第3题古诗文中常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要注意体会修辞的特点;【启示】1、阅读古诗,要弄清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朝代,这样会对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2、在阅读中,有些字往往与现在的意思不相同,要引起注意,重点掌握;3、古诗的语言精炼,而且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在阅读中要认真体会,分析增进对作品的感悟;4、阅读古诗词还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
【例2】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的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郑人( B ) A 姓郑的人 B郑国人(2)置之其坐( A ) A 座位 B坐下(3)无自信也( B ) A 虚无,没有 B不能,不可2、这则寓言写的是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即遇事要学会变通,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分析】第1题重点考查我们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字词出现的具体位置来推断。
在理解或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文章内容,实现理解感悟的目的。
第2题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应该在正确理解句意,翻译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完成题目时要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针对练习: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的诗句。
A、王勃B、李白C、王维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B、汗青C、汗清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是王昌龄的诗句。
A、阴山B、边关C、燕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的意思是。
A、因为B、坐下C、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的诗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B、马致远C、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
A、春色B、梨花C、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的《无题》。
A、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的诗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1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中的“红”指的是 C 。
A、红色B、红花C、树叶18、“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天地B、天下C、天涯1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B、王昌龄C、王勃2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的”君“指的是。
A、李延年B、李龟年C、李贺21、“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 C 。
A、李煜、柳永B、柳永、李清照C、李煜、李商隐22、下面哪一组不是“唐初四杰”中的人物?。
A、王昌龄、王维B、骆宾王、杨炯C、王勃、卢照邻23、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A、李贺、杜甫、李商隐B、李白、李贺、杜甫C、李白、杜甫、李贺24、被人合称“王孟”的诗人是。
A王维、孟浩然B王昌龄、孟浩然C王勃、孟郊2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2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27、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E、杜牧F、孟浩然2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华山B、黄山C、峨眉山D、天姥山E、庐山2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E、圣诞节3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 D 。
A、白居易《忆江南》B、苏轼《水调歌头》C、李白《古朗夜行》D、杜牧《秋夕》E、杜甫《江南逢李龟年》F、韦应物《滁州西涧》31、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D、春潮带雨晚来急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32、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