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85fd20b14e852459fb5749.png)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5:44:4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第3课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5:44:4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第3课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148b790c69ec3d5bb75ba.png)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997ae6cf84b9d529ea7a2a.png)
二 走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 走理学之路
程 朱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三纲五常即“理”、“存天理,灭人欲”
理
——道德观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二 走理学之路
陆王心学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明中后期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 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三 寻理学之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三 寻理学之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3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目录
一 探中理央学集之权源的发展 二 走理学之路 三三 寻理学之果
一 探理学之源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 探理学之源
(一)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1、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 ⑴佛教盛行。 ⑵道教在民间传播。 ⑶儒学本身的缺陷。
二 走理学之路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 原,理在心中, “心”就是“理”。
主观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7c367cc5da50e2524d7f89.png)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 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 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 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 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 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 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 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1、儒学的发展情况: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67cc00be1e650e52ea99a3.png)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202、0/2/8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观念的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程 朱 理 学 影响
2020/2/8
①宇宙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存天理,去人欲”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
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 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
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 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4、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020/2/8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内容 同 点
影响
2020/2/8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本课小结
宋 明 理 学
2020/2/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2358546bd97f192279e97c.png)
宋明理学
从《满城尽带黄金甲说起》……
• 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 电影描述的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一、走进理学
1. 西汉以后儒学面临的危机
西汉时儒学得到了怎样的地位? 佛、道宗教的发展会对儒学产生哪些冲击? 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 “三教合一”和儒学的复兴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什么复兴儒学的策略?
一、走近理学
2. “三教合一”和儒学的复兴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什么复兴儒学的策略? 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
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体系,而 中国儒家就没有这样的统绪。
唐朝韩愈在名文《原道》《原性》《原人》等篇 中论述中国儒学有自身的“道统”,这就是从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一直传到孔子,再传孟子,孟 子后道统中断,直到韩愈才把这个道统接起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二、走进理学
1. 程朱派
二程和朱熹对“天理”是怎样理解的? 你认为他们强调天理的现实目的是什么
整顿秩序,收拾人心
二、走进理学
1. 程朱派
讨论:程朱所论“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 习方法有何启发? 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 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肯定行先于知。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 成为名词,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 统称。
遵循天理。
三、反思理学
• 理学为什么会在封建社会晚期受到统治者的 青睐?
• 今天如何看待理学的现实价值?
总结
中国儒家思想的演进,这个浩大艰巨的工程,经 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动木石,到周敦颐、二程 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 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
从《满城尽带黄金甲说起》……
• 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 电影描述的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一、走进理学
1. 西汉以后儒学面临的危机
西汉时儒学得到了怎样的地位? 佛、道宗教的发展会对儒学产生哪些冲击? 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 “三教合一”和儒学的复兴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什么复兴儒学的策略?
一、走近理学
2. “三教合一”和儒学的复兴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什么复兴儒学的策略? 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
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体系,而 中国儒家就没有这样的统绪。
唐朝韩愈在名文《原道》《原性》《原人》等篇 中论述中国儒学有自身的“道统”,这就是从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一直传到孔子,再传孟子,孟 子后道统中断,直到韩愈才把这个道统接起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二、走进理学
1. 程朱派
二程和朱熹对“天理”是怎样理解的? 你认为他们强调天理的现实目的是什么
整顿秩序,收拾人心
二、走进理学
1. 程朱派
讨论:程朱所论“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 习方法有何启发? 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 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肯定行先于知。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 成为名词,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 统称。
遵循天理。
三、反思理学
• 理学为什么会在封建社会晚期受到统治者的 青睐?
• 今天如何看待理学的现实价值?
总结
中国儒家思想的演进,这个浩大艰巨的工程,经 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动木石,到周敦颐、二程 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 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优秀课件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优秀课件 (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a76f515f0e7cd1842536f9.png)
(具体见5.3第15页)
三、精华与糟粕
——理学之新思考
材料一: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 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 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 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东华录》雍正朝
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
知!”
——(《冯友兰选集》
在西安做生意的胡先生,几天前遭遇3名歹徒绑架,从容
淡定的他和歹徒谈人生,谈家庭,还一起喝酒,最后唤起
对方良知,将赎金从120万元降到10万元,绑匪临走时还
说,即使将来被警察抓了也不怪他。
——腾讯新闻
指出故事中的 “良知” 具体指什么?
都品强化德了,中华讲民族求注重自气节我和德节操,制注重,社强会责 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 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严。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名校校训
厚德载物 日新月异 日近有功 励学敦行 学无止境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
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C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生活不会惯着你,想要不被抛弃,必须自己争气2,所有的嫉妒都只是因为你没出息。3,敬往事一杯酒,自此不再回头4,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5,只要肯努力,想要的都能自己得到。6,不 努力你要未来干什么。7,因为不能天生丽质,所以只能天生励志。8,没有什么才能比努力更重要。9,现在的你决定将来的你。10,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11,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没有野心的女人不漂亮。12,梦像是永远 不可凋零的花。13,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4,今天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所以别放弃。15,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16,历史只会记住有野心的人。17,我的青春不要留白,我敢异想就会天开。18,你还年轻,别凑合过。 19,这个世界没有重来二字,所以不如一切趁早20,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1,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22,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 个名字。23,时间告诉我们,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24,你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25,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26,跌倒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27,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谁也毁不掉28,你才十七八 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9,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都好可爱哦,我也要做可爱的人。30,因为生活就如此,弱小就该死。31,只有蓬勃野心,没有日月风情。3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33,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 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34,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35,姑娘,好好的活下去,活给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看着。36,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37,爱就努力,不爱就放弃,一生那么短,你有什么理由不勇敢。38,天赋比你好的人 都在努力。39,没有人会嘲笑竭尽全力的人。40,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41,别只顾着羡慕别人忘了给自己掌声。42,只要你不跪着这个世界没人比你高。1.靠谁不如靠自己,做谁都不如做自己,谁好都不如自己好。2.不 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3.我的个性取决于我是谁,我的态度要看看你是谁4.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5.我不是天生 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6.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配7.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8.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 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10.你必须去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各种人,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好。生活就是你开始接受你不得不做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但是,当你发现,所有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件你喜欢 的事而做准备,所有的忍耐和痛苦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了。11.人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又在不经意间被别人伤害。12.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13.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 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14.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嘛,也许他们并不想知道。1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16.做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踏踏实 实地去学好本领。17.人生修的就是无常,请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就回不来了。18.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 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19.奋斗的火苗在冒发,碰触心的温度,简单的充实,简单的满足。一个人的道路,也不孤独。20.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一、混就混出个名堂,学就学出个样子,要么出人 头地,要么人头落地。二、我们这么拼,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要用“老子有钱”四个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三、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四、只有不断超越才有不断进步,在人生道路上,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的胆怯就坚强,任何浮躁心态,都会给成功带来巨大的祸害。五、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 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七、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八、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 赏和鼓励。九、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十、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十一、千万别因为别人宠你包容你呵护你,就以为他们喜欢你的 所有,该改的还是要改,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毫无保留的偏袒和纵容十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十三、当你觉得自己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十四、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在约定俗成的世界里,倔强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十五、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 成为更酷的人。十六、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因为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只能自己走下去,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本心,那便无法快乐。十七、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 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十八、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那些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而那些介意的人对你并不重要。十九、除了靠自己,靠谁都是不靠谱。这世上没有谁会心甘情愿一直被你依靠。 靠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靠自己,才能学到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二十、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二十一、不要 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二十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二十三、过去的事不要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
三、精华与糟粕
——理学之新思考
材料一: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 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 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 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东华录》雍正朝
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
知!”
——(《冯友兰选集》
在西安做生意的胡先生,几天前遭遇3名歹徒绑架,从容
淡定的他和歹徒谈人生,谈家庭,还一起喝酒,最后唤起
对方良知,将赎金从120万元降到10万元,绑匪临走时还
说,即使将来被警察抓了也不怪他。
——腾讯新闻
指出故事中的 “良知” 具体指什么?
都品强化德了,中华讲民族求注重自气节我和德节操,制注重,社强会责 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 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严。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名校校训
厚德载物 日新月异 日近有功 励学敦行 学无止境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
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C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生活不会惯着你,想要不被抛弃,必须自己争气2,所有的嫉妒都只是因为你没出息。3,敬往事一杯酒,自此不再回头4,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5,只要肯努力,想要的都能自己得到。6,不 努力你要未来干什么。7,因为不能天生丽质,所以只能天生励志。8,没有什么才能比努力更重要。9,现在的你决定将来的你。10,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11,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没有野心的女人不漂亮。12,梦像是永远 不可凋零的花。13,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4,今天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所以别放弃。15,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16,历史只会记住有野心的人。17,我的青春不要留白,我敢异想就会天开。18,你还年轻,别凑合过。 19,这个世界没有重来二字,所以不如一切趁早20,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1,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22,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 个名字。23,时间告诉我们,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24,你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25,坚持了才叫梦想,放弃了就只是妄想26,跌倒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27,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谁也毁不掉28,你才十七八 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9,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都好可爱哦,我也要做可爱的人。30,因为生活就如此,弱小就该死。31,只有蓬勃野心,没有日月风情。3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33,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 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34,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35,姑娘,好好的活下去,活给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看着。36,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37,爱就努力,不爱就放弃,一生那么短,你有什么理由不勇敢。38,天赋比你好的人 都在努力。39,没有人会嘲笑竭尽全力的人。40,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41,别只顾着羡慕别人忘了给自己掌声。42,只要你不跪着这个世界没人比你高。1.靠谁不如靠自己,做谁都不如做自己,谁好都不如自己好。2.不 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3.我的个性取决于我是谁,我的态度要看看你是谁4.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5.我不是天生 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6.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配7.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8.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别人或试图成为某个人。做你最原始的自己,比做任何人的复制品都来得好。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 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10.你必须去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各种人,你的承受力会越来越好。生活就是你开始接受你不得不做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但是,当你发现,所有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件你喜欢 的事而做准备,所有的忍耐和痛苦就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了。11.人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又在不经意间被别人伤害。12.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13.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 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14.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老是忙着告诉别人你在干嘛,也许他们并不想知道。1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16.做该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踏踏实 实地去学好本领。17.人生修的就是无常,请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就回不来了。18.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 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19.奋斗的火苗在冒发,碰触心的温度,简单的充实,简单的满足。一个人的道路,也不孤独。20.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一、混就混出个名堂,学就学出个样子,要么出人 头地,要么人头落地。二、我们这么拼,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要用“老子有钱”四个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三、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四、只有不断超越才有不断进步,在人生道路上,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的胆怯就坚强,任何浮躁心态,都会给成功带来巨大的祸害。五、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 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量。七、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八、生活再不如人意,都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 赏和鼓励。九、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十、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十一、千万别因为别人宠你包容你呵护你,就以为他们喜欢你的 所有,该改的还是要改,这样才能对得起别人毫无保留的偏袒和纵容十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十三、当你觉得自己不如人时,不要自卑,记得你只是平凡人。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十四、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在约定俗成的世界里,倔强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十五、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 成为更酷的人。十六、不要放弃自己的内心,因为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只能自己走下去,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本心,那便无法快乐。十七、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 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十八、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那些对你重要的人不会介意,而那些介意的人对你并不重要。十九、除了靠自己,靠谁都是不靠谱。这世上没有谁会心甘情愿一直被你依靠。 靠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靠自己,才能学到真本事,真正解决问题;靠自己,人生才不会输。二十、做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二十一、不要 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二十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二十三、过去的事不要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0fd2c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f.png)
性这自就足是著,向名之的求“理龙于场事悟物道误”也。”王 理。认,不为存“在成于圣外的部道事德物法”则,王、存原在守仁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9915f2284ac850ad0242b4.png)
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 (二)创立过程 (三)历史影响
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 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必 ②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性与思辨性
要
③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 统;北宋需要复兴儒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性:
⑵ ①唐中期和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为理学 可 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唐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二)创立过程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 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哲学思想: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二程的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 格物致知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王阳明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 (二)创立过程 (三)历史影响
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 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必 ②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性与思辨性
要
③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 统;北宋需要复兴儒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性:
⑵ ①唐中期和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为理学 可 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唐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二)创立过程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 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哲学思想: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二程的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 格物致知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王阳明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47张PPT)(优秀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47张PPT)(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df1e66ff00bed5b9f31d85.png)
•主题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 原
“心”是万物的本 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致良 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 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 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 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 成,尊老子为教主。讲求道法自然,修炼养生,长, 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辨析】程朱理学是很深奥的内容,很难理解。学习 时理解程朱理学的含义,如在理学家看来,“理”是 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 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 在地联系起来。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 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57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4b36d11a37f111f1855b8a.png)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上帝的意志。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反映: 目的——从哲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社会上——儒学家高伦度理论道证德专,即 三纲五常。 制统治和君臣 灭人人欲身上”—。—人父 的性子合,等理“级性存秩。天序理,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四德” ——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 道德规范, 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 需要,根据“ 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 的规范要求。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 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 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 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 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b846d2dd3383c4ba4cd252.png)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共23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e97990770bf78a6429543d.png)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 圣贤。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后或者之上,有一个 更根本的原理,即形而上学的存在“道体”
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 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北宋时期
程颢、程颐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 仁是万物俱生的;
②南宋时期
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气论”、“心性论”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 不是天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甘肃瓜州一中 历史备课组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 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 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 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 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 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 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 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 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567f4e7e21af45b307a832.png)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趋于融合,儒教吸收了佛 道的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儒学体 系。(将孔子旧体系中不能从世界本原解释的缺陷弥 补。) (3)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 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学术活跃。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吸取唐朝藩镇割 据的教训),使文人受到重视,社会地位空 前提升,激发其社会责任心,以天下为己任。
在这种情况下,理学家要求正君心,正民心。
3、宋代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韩愈复兴儒学运动 (1)政治思想上:反对佛教,复兴儒学。 (2)文学上:古文运动。 宋代儒学家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 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在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 治者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理 学 集 大 成 者
朱 熹
2)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 (道德观)
3)理气论。理是本原,理先于气而存在,这是客观唯 心主义的观点。
3)心性论:基本观点是“心有体用”、“心统性 情”。 “心统性情”理论认为性是心之本,情是 心之用,心是包括体用的总和。提出“道心”“人 心”的范畴,认为“道心”即天理,恶的人心就是 人欲。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 大学》 •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 性知识 ——《现代汉语词典》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宋明理学
儒学的新突破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4cc14f2f60ddccda38a08f.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
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Leabharlann 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天,地得之而为地。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 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问题探究 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 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 治思想;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 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 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 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 良知,知行合一。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理 学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佛教) (儒家) 的 存天理灭人欲 观 点 方法论: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 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 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 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 “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 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 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 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 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 理”的思想。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 九 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 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 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⑵可能性:
①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 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运动)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 论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 的义、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 眼泪。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成一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 体系称为“理学”,又称“道学”。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程朱理学
二程(北宋)观点 朱熹(南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
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Leabharlann 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天,地得之而为地。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 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问题探究 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 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 治思想;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 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 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 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 良知,知行合一。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理 学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佛教) (儒家) 的 存天理灭人欲 观 点 方法论: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 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 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 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 “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 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 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 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 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 理”的思想。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 九 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 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 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⑵可能性:
①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 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运动)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 论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 的义、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 眼泪。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成一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 体系称为“理学”,又称“道学”。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程朱理学
二程(北宋)观点 朱熹(南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