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金融之我观
金融之我观作为国际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国际金融实务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随着一学期的国际金融课程即将结束,我们对于国际金融的认识也加深了许多,对于这门课的学习也感触颇深。
首先,从《金融实务》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
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因此对于国际工程管理的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必要的国际金融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提高我们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我们生活所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
同时也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充实投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
通过对国际金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等基本知识。
从而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基本的金融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我们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会思考或查阅资料以了解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以及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我们在分析金融危机成因和后果的基础上应确定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法下金融衍生品会计计量论文
公允价值法下金融衍生品的会计计量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80-02摘要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各方学者都在探讨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认为是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导致了此次金融危机,究竟是否是应归因于公允价值法呢?本文首先介绍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属性。
第二部分说明了公允价值法对衍生工具的实用性。
第三部分着重说明了公允价值法下金融衍生品计量的影响。
最后根据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允价值法金融衍生品会计计量一、公允价值法的定义及属性1.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本意是公平市场价格,其前身是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
然而,市场价格并不直接就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实际交易价格。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发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给公允价值下了一个正式定义,即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双方之间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
为统一和改进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实务,fasb于2006年9月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
在公允价值概念形成之初,人们强调的仅仅是它的“公允性”,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是基于这一认识来给公允价值下定义。
但随着公允价值应用从初始计量向后续计量的延伸,公允价值的另外两个重要特征逐步显现出来,即“现时性”和“估计性”。
fasb 于2000年给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就体现了“现时性”这一特征,jwg(国际联合工作组)所下的定义则同时体现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公允性”、“现时性”和“估计性”,这标志着人们对公允价值概念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的特征是不容置疑的。
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3篇
⾦融衍⽣品论⽂范⽂3篇⾦融衍⽣品分析论⽂⼀、⾦融衍⽣品的历史沿⾰⾦融衍⽣⼯具,顾名思义,是指⼀类其价值依赖于原⽣性⾦融⼯具(⼀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的⾦融产品,它是有关互换现⾦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
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对⽅的⾦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融⼯具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时西⽅国家饱受⾼通胀之苦,⼜由于普遍浮动汇率制度的实⾏,使得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成为⾦融交易的⼀项重要需求。
具有规避风险作⽤的⾦融衍⽣⼯具应运⽽⽣。
⾦融衍⽣⼯具的迅速发展,为⾦融风险的规避提供了多种灵活的途径,于此同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但是,⾦融衍⽣⼯具的迅速发展却有另⼀⽅⾯的原因。
⾦融衍⽣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交易,这个特点使得⾦融衍⽣产品成为国际投机资⾦的⽬标。
它使得投机资本可以以“⾼杠杆化”的过程来实现巨额的收益。
然⽽,与⾼收益相伴随的⾼风险性,这使得⾦融衍⽣⼯具如同⼀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旦投机活动失败,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95年巴林银⾏的倒闭,94年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的破产,以及今天美国的华尔街危机,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均是⾦融衍⽣产品操作失败的恶果。
⼆、美国的⾦融衍⽣品发展现状10⽉22⽇,美国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信贷市场的崩溃使他“惊讶”。
他也承认,他拒绝管制某些证券,确实“有点”失误。
格⽼从神坛的⾛下,使得世界的⽬光再次聚焦于美国的⾦融衍⽣品市场。
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也是全球交易⾦融衍⽣品的主要市场。
然⽽,在⾦融衍⽣品繁荣发展的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却没有同时加⼤对于这个市场的监管,甚⾄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他们过于相信市场的⼒量。
⼀⽅⾯是⾦融业贪婪与胆量的齐头并进,另⼀⽅⾯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松懈,两相结合,为之后的⾦融危机买下了伏笔。
三、⾦融衍⽣品与⾦融危机公平的说,将⾦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罪于⾦融衍⽣品是不公平的。
⾦融衍⽣品与⾦融危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阶段进⾏分析:在危机的酝酿阶段,衍⽣品为华尔街的不顾风险的恣意妄为提供了依托,它的发展,或者说过度发展是华尔街赌徒⼼态的直接体现;⽽在危机的爆发阶段,⾦融衍⽣品充其量只是充当了⾦融危机的传导体系——衍⽣品卖到哪⾥,哪⾥就难逃⾦融危机的梦魇。
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策略分析
基差是现货与期货的价差,公式表示为:基差=现货价 格-期货价格。基差风险则是指基差的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基差风险主要来源于:套期保值交易时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基 差以及未来的变化情况;期货价格等于现货价格加上持有成 本,持有成本的变动也会造成基差的变动;现货资产与套期 保值标的资产不匹配,两者价格走势可能不趋于一致,如果 差距过大,会带来更大的基差风险;交易市场并非完全有效, 价格不能及时反映所包含的全部信息。 3.1.2 信用风险
5 结语
套期保值不是投资,更不是投机,企业的目的是稳定利 润,不是获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金融衍生品走上了高速发 展的快车道,成为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企业应根据市场环 境和自身发展,正确认识套期保值的原理,合理选择金融衍 生工具,使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企业的价值都得到充分提 升。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王冠,那么金融衍生品必然是其最 耀眼的那颗宝石。
财税金融
Finance and Tax
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小到银行柜员数错钱的例子,大 到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这些都属于操作风险的范畴。 3.2.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交易一方参 与人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或当观察(监督)成本太高时,一 方行为的变化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唐建自担任上投 摩根基金经理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 仓前便买入新疆众和的股票,总共获利逾 150 万元,这即是 民间俗称的“老鼠仓”。 3.2.3 制度风险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摘要: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1美国次贷危机概况1.1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
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
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
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
由于次级贷信用等级低,存在很高的风险,而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不断上调利率,贷款客户负担增大,还不起贷款而违约,引起金融坏账。
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bonds obligation,CBO)是一群以债券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担保贷款凭证(collateralized loans obligation,CLO)则是一群以贷款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若在证券化过程中,作为证券化标的物的资产包括债券和贷款,则称之为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CDO)。
CDO 等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但其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缺陷。
金融机构间存在打包销售的行为,将次贷打包成证劵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投资银行又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出售给基金投资者。
(见图一)CDO、CDO平方、立方等产品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众多衍生证券,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由于这样的再贷款业务,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了大批的金融机构。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
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5篇)金融衍生品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内在根源外部成因事实上,作为虚拟资本的特有形式,金融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换经济风险的一类特别契约,其信用风险与身俱来。
金融衍生产品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新信用风险的集中和突发,甚至引发骨牌效应。
所以,只有深刻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运行机制,才能熟悉到其信用风险的内在根源;只有全面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的契约性,才能了解到其信用风险的外在成因。
这两者其实是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来阐述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来源。
1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根源1.1金融衍生产品运行机制分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虚拟资本与信用(基本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制度亲密联系。
“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而这种支付凭据作为商业信用的工具即商业货币进入流通,它已包含虚拟资本的成分。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消失了银行信用和银行券。
在无黄金保证作为预备金时发行的银行券所追加资本,具有虚拟经济资本形式。
“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汇票流通为基础。
”虚拟资本是商业和银行信用过度膨胀,伴随货币资本化的过程而消失的,虚拟资本是“生息的证券”,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
这样,“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做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章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做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供应的收入,这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明显,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没有实体资本或实体经济,就没有虚拟资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
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券成为商品能够流通,不是由于它们作为商品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于流通使它们成为商品。
虚拟资本市场价值由证券的定期收益(成正比)和利率(成反比)打算的,不随职能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其价格波动打算于有价证券和货币的供求。
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境内市场的影响及建议
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境内市场的影响及建议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扩大了产品的辐射范围,增加了产品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下面是本人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一、引言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挂牌交易以他国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但在其他国家的交易所内,已经出现了多个以我国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
主要包括货币类衍生品与股指类衍生品两大类。
其中,货币类衍生品主要为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以及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货产品。
股指类衍生品主要包括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推出的中国指数期货、香港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 25 指数期货/期权与 H 股金融指数期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 25 指数期货;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推出的摩根斯坦利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以及 20XX 年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 股指期货。
上述金融衍生品中,除了新华富时 A50 股指期货以外,其他几种股指衍生品在严格意义上,并非金融衍生品的交叉上市,其所指向的资产价格并非 A 股市场的股票价格,而分别是在 H 股、N 股以及 B股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价格。
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 A50 股指期货直接以中国 A 股市场的 50 只权重股为基础资产,以新华富时编制的 A50 指数为合约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国外上市的中国股指类衍生品,上市前后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二、相关文献述评交叉上市 (Cross Listing) 又称跨境上市或互相挂牌,是指金融产品同时在不同国家的交易所挂牌上市。
金融衍生品是在基础金融之上,衍生出一种以基础资产为标的的交易产品,主要包括股指衍生品、货币衍生品与利率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具有非专属性特征,大多采取现金交割,无需实物交付,更加自由、灵活和开放。
境外市场甚至可以在不征得境内市场中基础资产所有权人同意的情况下竞争性地创设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交易风险管理研究—以期货、期权为例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交易风险管理研究—以期货、期权为例摘要:论文以期货、期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法,揭示了金融衍生品在投机和风险管理的应用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这些工具也蕴藏着巨大风险,需要投资者权衡收益和风险,制定恰当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最后对如何做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可行性的的应对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期货,期权一、期货期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及策略(一)期货期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广大投资者通常以两种形式参与期货、期权的交易,即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和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
1.投机投机,即交易者以其对衍生品市场的认知,主观作出行情波动方向的预判,并进行相应的交易。
比如,投机者预判未来价格会上涨,便会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对应品种的交割期以内的期货合约,或者在期权市场买入认购期权或卖出认沽期权。
反之,便会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应品种交割期以内的的期货合约或者在期权市场买入认沽期权或卖出认购期权。
如果未来价格真的朝交易者判断的方向运行,交易者将从期货或期权交易中获利。
1.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和追求盈利为主的投机交易不同,各种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策略通常被企业或贸易商用来对冲风险,规避现货的价格波动使企业或贸易商资产价值发生波动的风险。
套期保值利用的是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同性,并且在到期时现货和期货价格将趋于一致。
利用套期保值进行规避风险的生产商或者现货贸易商,只需要承担现货与期货的基差风险,其中,基差为现价与期价之差。
期货交易的交割,一是可以进行到期实物交割,二是可以到期前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同种标的的反向交易进行对冲平仓。
而期权的执行选择权在于买方,买方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是否有利,从而选择行权或者放弃行权。
二、典型案例——“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一)事件描述2003年,中航油卖出200万桶执行价为36美元的看跌期权,年底,油价下跌,中航油将期权合约卖出,获得200多万美金的期权权利金。
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论文
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金融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是基于传统金融产品和工具而出现的,体现了金融发展的多样性。
由于金融衍生品是常规金融产品的派生物,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也给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
本文正是以这些话题为线索,论述了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着重阐述了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价值,并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
希望借助本文的浅薄研究,可以为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风险;金融市场一、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内涵概述从一般作用上来说,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衍生和派生产品的简称,是指基于传统金融产品而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产品,具备浓厚的市场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具体而言,金融衍生品是以货币、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
金融衍生品具备跨期性、杠杆性、联动性、零和博弈、风险性和契约性等多种特征,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及风险防范措施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http:整理提供,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同时还具备未来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
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美元地位的下降出现的。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
可以这样说,金融衍生品代表了欧美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不可避开的成为了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当今全球金融融合过程加剧,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研读金融衍生品的作用、风险制约等理由,具备一定的现实作用。
二、金融衍生品的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全球经济动荡和金融市场急剧变化导致的,同时金融衍生品也是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工具,具备很大的实际作用。
试谈金融衍生的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
试谈金融衍生的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试谈金融衍生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金融衍生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衍生品期权交易征收增值税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期权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障正常的交易活动的稳定运转,调节经济,贯彻国家经济政策。
期权交易与实体经济变化相关,它的双向变化具有双重作用,因期权交易具有杠杆作用,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其杠杆作用而放大,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实体都会有很大影响。
在人民币预期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大量外资流入国内进行投资,可能会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的剧烈波动摘要:金融期权交易市场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但发展金融期权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定趋势,2012年1月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将使我国现行的营业税改征收增值税,以解决营业税存在的重复征税、税负不公、影响产业结构可能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理由。
针对金融衍生品中期权交易与其他交易存在的差别,基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期权交易增值税税制的实际,本文对期权交易增值税税制的设计和管理理由提出了相关倡议,为今后在期权交易增值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金融期权营业税增值税税制改革1期权交易及税收发展演变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自1973年4月26日在世界上首次建立股票期权标准化合约以来,其内容不断增加,相继推出了长期国债期货期权交易(1982)、S&P 500股票指数期权(1983年1月)、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品种的商品期货期权(1984年到1986年间)、股票期权(1985年)、利率期权(1989年)、长期期权LEAPS(1990年)、类股指期权(1992年)、VIX指数期货(2003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期权交易已经逐步形成系列,包括商品期权、货币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债券期权、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权等。
期权交易能够快速发展在于期权交易是在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权利。
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基础
浅析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微观基础【摘要】金融衍生品的迅速扩散和广泛应用,把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金融创新推向了高潮,也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及其种类,从微宏观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并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所需的微观基础出发,着重分析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微观基础,主要从现货市场、基准利率、投资者、中介机构四个方面来讨论、分析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可行性。
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市场功能微观基础对策绪论金融衍生品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速扩展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外学者对金融衍生品市场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上,一是定价问题,二是各种金融工具的影响问题。
在第一问题上,开创者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1973)以及Merton(1973)以股票、债券和期权套利来确定期权的理论价值,提出著名的Black-Scholes公式。
在第二个问题上,有许多学者(Tinic,1972;Benston和Hagerman,1974;Stoll,1978;Roll,1984)研究了期权对基础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
如Fedeni Grammatikos(1989)指出对高流动性的股票,期权会加大差价,对低流动性的股票,期权会减小差价。
针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一话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和影响,第二个问题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思路。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试析论文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另外一个或一些金融产品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产品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产品决定的金融产品,它是一种交易合约。
金融衍生工具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合约四大类。
金融衍生工具像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套期保值,转移风险;认识不足,贸然参与,则会造成巨额亏损,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动荡,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金融衍生工具最早产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70年代,是金融机构为满足特定客户避免风险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投资工具,是在汇率、利率、股票、债券和商品等交易工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交易合约,这种合约赋予一方在将来某一时刻对某一既定资产(或其现金价值)的债权,同时,对另一方的相应债务作出明确的约束,合约的价值取决于一项或多项基础资产(如货币、股票、债券和商品等)或指数的价值。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和国际合作,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各国金融当局的共识。
金融衍生工具问世至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可是,关于它的是是非非却不绝于耳。
有人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也不免将投机资本的泛滥,实质经济的虚拟化“归罪”于金融衍生工具。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危害全球,其实质就是华尔街迄今发明的最为复杂的金融衍生系列产品之一,以资产特别是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各种债券,其相关运作也极为复杂。
的确,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实质经济提供以下功能:增强流动性、发挥交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和套期保值的同时,为投机也开了方便之门,并在金融基础工具对实质经济“一次虚拟”的基础上,对实质经济进行了“二次虚拟”。
但是,金融衍生工具毕竟是一种工具,在某种条件下,是否需要这些工具,怎样设计这些工具,如何使用这些工具,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此,不应把条件不具备时的推出,或设计与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
毕业论文模板 字数不少于6000字 (1)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2010年5月摘要衍生金融工具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其诞生到现在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也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因此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会计理论进行调整与明确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需要、保证对衍生金融工具实施有效地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借鉴当今会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较新的思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力求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本文在衍生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分别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三个会计处理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以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基础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未来发展从会计准则、审计和风险的监管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特殊问题(套期会计)进行了分析以求本论文对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具体操作及其发展、完善有所裨益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目录第一章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的基础理论 41.1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 41.1.1 F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41.1.2 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41.1.3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的比较分析 41.2 衍生金融工具分类 4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分类 41.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再分类 41.2.3衍生金融工具分类的比较分析 42.3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特征分析 42.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作用 4第三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及发展 4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43.2 美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 43.2.1 美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披露与列报 43.2.2 美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 43.3 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43.3.1 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披露与列报 43.3.2 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 43.4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 4第四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44.1 衍生金融工具能否被确认 44.1.1 传统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44.1.2衍生金融工具与传统资产、负债定义的比较分析 44.1.3 资产、负债的再定义 44.2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时点的选择 44.3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标准 44.3.1 风险报酬分析法与控制/合成分析法比较分析 44.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 44.3.3 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与终止确认 44.4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4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45.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 45.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属性 45.1.2 FASB与 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的观点 45.2 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 45.3 公允价值 45.3.1 公允价值的概念 45.3.2公允价值的计量 45.3.3 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损益的会计处理原则 45.3.4 我国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思考 4 第六章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报告 46.1 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 46.2 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内容的设计 46.2.1 表内列报 46.2.2 表外披露 46.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报告方式与内容 4第七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思考 47.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思考 47.1.1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思考 47.1.2 我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思考 47.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审计的思考 47.2.1 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声明书 47.2.2 加强对表外项目的审计 47.2.3 加强对往来收入、费用等相关科目的审计 47.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监管作用的思考 47.3.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事前监管 47.3.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事中监管 47.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事后监管 4第八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特殊问题处理 48.1套期会计定义及关系认定 48.1.1套期会计定义48.1.2 套期关系的认定 48.1.3 套期的有效性 48.2 套期的会计核算 48.2.1公允价值套期会计48.2.2 现金流量套期会计 48.2.3 国外实体投资净额套期会计 48.3 与套期相关的信息披露 4结论 4致谢 4参考文献 4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的基础理论2.1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又称衍生金融产品派生金融产品有时简称为衍生工具、衍生证券、或衍生品等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表现形式是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其价值是从某种基本的价格、利率、商品或股票的价格及其它指数上衍生而来的从会计角度讲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衍生性"及其与常规合同的区别决定它需要特殊的会计处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国际上各类权威机构及学者均从会计学角度对此做了探讨与研究其中较为规范、典型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做的定义2.1.1 F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工具指现金、对某主体的权益凭证或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条件的合约:1、对一个主体形成合约的义务:支付现金或另一种金融工具给另一个主体或在潜在的不利情况下与另一主体交换金融工具;2、赋予另一主体合约权利:从前一主体取得现金或另一金融工具或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前一主体交换金融工具""衍生工具指同时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1、该合约有一个或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金额或支付条款或同时有名义金额和支付条款这些因素决定了结算金额并在某些情况下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结算;2、该合约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相对于那些与对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要少;3、该合约的条款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能容易地借助于合同之外的方式进行净额结算;或要求交付一项资产其使资产的收受者看来本质上无异于以净额结算"12.1.2 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工具指既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又形成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其中"金融资产是指以下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3、在潜在的有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负债是指以下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约义务;2、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义务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一个企业的资产扣除所有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的合约""衍生工具指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或汇率的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相对于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3、在未来日期结算"12.1.3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的比较分析由以上定义可知FASB和IASC均通过定义金融工具与衍生工具来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其中二者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致的对衍生工具都是通过规定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来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在定义内虽然两方所规定的特性有所差别但实际上可以通过一一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并无明显的矛盾1. "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相对于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在此特征要素上FASB和IASC的要求是一致的即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特性2. FASB所提出的"该合约有一个或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金额或支付条款或同时有名义金额和支付条款这些因素决定了结算金额并在某些情况下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结算"与IASC提出的"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或汇率的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是有相通之处的FASB指出了决定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金额的因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是采用了净额结算方式结算金额是基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计算的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金额的决定因素与其价值的影响因素是息息相关的IASC是指衍生金融工具是派生于基础工具以基础工具或变量作为合约标的性质决定了其价值随着有关基础工具价格或相关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例如外汇远期随着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由此可见在此特征要求上两者也是相同的即衍生金融工具的"衍生性"特性3. 对于两者定义中的最后一个要素似乎存在着差别FASB强调该合约的条款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能容易地借助于合同之外的方式进行净额结算;或要求交付一项资产从资产的收受者来看本质上无异于以净额结算即以将净额结算作为判断衍生金融工具的标准而IASC强调"在未来日期结算"若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目的角度考虑似乎以净额结算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只有净额结算才能更有效地实现避险保值的目的但"未来日期结算"是实行套期保值和投机的前提所以从此方面考虑两者均存在合理之处故认为FASB与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做的定义均可取2.2 衍生金融工具分类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按照交易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远期交易性质的衍生金融工具和选择权性质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交易方式和特点可以分为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按照基础工具可以分为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利率衍生金融工具和股票衍生金融工具1.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分类按照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分类方式即按照交易方式和特点分类可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以下几类:1. 金融远期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如汇率、利率或股价等)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合约它是其它几类基本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基础2. 金融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达成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交割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3. 金融期权又称金融选择权是指合约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日期内就是否买卖某种金融工具所达成的契约4. 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经过专业性的磋商后按一定条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不同金融工具的交换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互相发生一系列款项收付的金融交易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再分类按照基础工具及应用领域可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以下几类:1. 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以各种货币为基础工具应用于外汇市场避险、投机或理财的衍生金融工具2. 利率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以利率的载体(如国债、商品业票证等)为基础工具或以利率为标的应用于利率市场规避风险、投机或理财的衍生金融工具3. 股票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以股票为基础工具或以股票指数为标的应用于股票市场避险、投机或理财的衍生金融工具2.2.3衍生金融工具分类的比较分析基本分类方法相当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横向划分四类衍生金融工具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行的通过此种分类方法分析各类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为认识和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起源和发展、发现其作用奠定了基础但分别对其研究难以发现不同衍生金融工具在同一市场中的运作效果及其相互关系难以结合某一金融市场的特性和发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分类方法相当于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纵向的划分揭示了在某一金融市场中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比较其作用的范围和方式适应了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和金融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通过对同一金融市场内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发现金融市场的内在机制有助于对这些市场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加强对各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故认为再分类方法较优于基本分类方法结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和发展的研究为基础以破突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与完善现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为目标结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四大特征的分析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本文在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各个处理环节分析、研究的同时以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基础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以求对我国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具体操作及其发展、完善有所裨益本论文在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有以下特点:1. 研究体系本文突破原衍生金融工具规范从披露到确认、计量的研究体系按衍生金融工具定义、分类、作用到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再到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最后结合研究套期会计组成一个完整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分析、研究过程2. 研究视角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分别按时间或会计处理的顺序进行研究而现有的国内外多数研究是围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等进行的3. 研究方法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分析与研究并未直接进入主题而在比较分析风险报酬分析法与控制/合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初始确认标准与终止确认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指出风险报酬分析法不适宜作为终止确认标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一直在争议中发展因此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如何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实务性;如何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等等致谢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晓园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我顺利地取得了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发表4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这与陈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督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2010年5月1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1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7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1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航运金融及衍生品课程考核论文(金融)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航运经济系(金融管理与实务(航运金融)专业)《航运金融及衍生品》课程论文任课教师:申习身航运信托与融资租赁年前新加坡推出的航运信托计划(SBT)和海事金融激励法案(MFI)所催生的航运信托上市潮目前正面临困境。
今年10月,由于丹麦成品油轮与散货船东Torm公司的重组,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给予首航融资信托(FSL Trust)前景展望负面的评级,其股价也较刚上市时的0.98美元跌去近88%;而去年才上市的和记港口信托也因盈利低于招股预期而遭遇股价持续下跌。
“由于长期亏损,首航融资信托已经两年没有分红了,股东的投资也几乎打了水漂。
”一位首航融资信托的股票持有者向记者抱怨。
据年报,FSL2010年和2011年的亏损额分别达到570万美元和1700万美元。
在中国,随着金融机构纷纷收紧对航运、船舶企业的信贷额度,现金流难以为继的航运企业也正在寻找新的融资渠道,许多专家谏言引入低成本、低负债的新加坡的SBT模式解决航运企业融资难题,完成资本与产业的对接。
一边遭遇着寒冬,另一边却是如火般的期待,新加坡的SBT模式究竟是否值得引入中国并鼓励航运企业以此上市融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新加坡的SBT模式不失为航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闲置资金进行融资的新途径。
但是,随着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如果航运企业不能以该模式赋予业绩的增长,那么该模式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可能会有所降低,从而导致对信托股票的抛售,影响企业形象,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潮起新加坡航运信托目前仅见于新加坡,缘于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为了吸引航运资本加速向新加坡集聚而推行的一系列航运金融政策。
2004年,新加坡政府修订了商业信托条例(BTA),首次准许信托基金上市;2005年和2006年,又相继出台SBT和MFI,完成了信托上市与航运的对接,并对航运信托基金给予免税支持,极大地吸引了潜在投资者的兴趣。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基于GARCH模型的LOF和ETF收益率波动性比较分析
本文基于GARCH类模型分别选取我国基金市场LOF和ETF日收益率观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收益率的动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LOF和ETF收益率波动性特征十分相似,收益率序列均存在明显的条件异方差性;LOF和ETF基金市场均具有较强的投机色彩;外部冲击对市场动的影响具有持续性。文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由于目前大部分国内外文献都是分析和检验股票市场的变化特征和波动规律,而对开放式基金市场的波动特征研究很少,所以本文选取我国LOF和ETF,对其收益率波动性进行研究。
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定性描述方法,Markowitz(1952)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标志着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金融市场波动的开端。在此模型中,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刻画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假定方差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随着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假设逐渐呈现出其不合理的方面。大量的有关金融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用来表示市场波动的方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Mandelbrot(1963)对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后指出:一个描述金融价格的随机变量可能具有趋于无穷的方差,很多金融随机变量的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性,其方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并且在方差的变化过程中,幅度较大的变化会相对集中在某些时段里,幅度较小的变化则会相对集中在另一些时段里。Fama(1965)、Hagerman(1978)等学者相继发现,股票收益率的分布具有两大特性:(1)有偏性,而且偏度往往大于0,即概率分布不是对称的,而是偏向右边;(2)尖峰厚尾性,且峰度往往要远大于3,就是说,收益率剧烈波动,即出现极端事件的可能性要大于正态分布假设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EFT和LOF的差异在于:第一,基金类型不同。ETF是一种指数型基金,是跟踪标的指数的被动型产品,而LOF可以是任何一种开放式基金,只是在现有交易渠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易所交易方式,它不仅可以用于被动投资的基金产品,也可以用于经济投资的基金。第二,运作模式不同。ETF既可以用一揽子证券进行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又可以上市交易,涉及的市场主体更为复杂,在发行方式、交易流程和结算交割流程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而LOF则是基金份额与投资者交换现金。第三,套利模式不同,如果ETF在交易所市场的报价高于其资产净值时,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买进一揽子股票,然后在一级市场通过参与券商向基金管理人申购ETF,再于二级市场中以高于基金份额净值的价格将申购得到的ETF卖出,赚取之问的差价。反之,当ETF在交易所的市场报价低于其资产净值,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ETF,然后在一级市场通过参与券商向基金管理人赎回一揽子股票,再于交易所卖掉股票,获得套利。ETF的套利同时涉及到基金和股票两个市场。而对LOF进行套利交易只涉及基金的交易,LOF的申购和赎回是通过基金单位和市场买卖的基金单位分别由中国注册登记系统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系统托管方式来进行的,跨越申购赎回市场与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必须经过系统之间的转托管,需要两个交易日的时间,所以LOF套利还要承担时间上的等待成本,进而增加了套利成本。第四,参与主体不同,ETF可以用一揽子证券申购赎回基金份额,从而实现套利交易,保持了二级市场的基金交易价格和基金份额净值的紧密联系。ETF实物申购与赎回的基本单位从几万份到100万份不等,目前上证50ETF是100万份。由于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金额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有证券自营商等机构投资者以及资产规模较大的个人投资者才能参与ETF的实物申购与赎回,且一级市场的申购赎回一般都是通过参与券商进行。
我国企业参金融衍生品交易现状问题论文
我国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虽然近两年来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受足挫折,但是期货交易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让更多企业参与境内外期货套保是我们国家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国内研究金融衍生品的人员其实只是处于学习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阶段。
尽管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吃了大亏,但这并不能否定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企业重要的避险工具。
衍生品交易是企业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实体经济所需要的。
所以在加快衍生品交易国际化进度的同时,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必须树立的意识,培养专业人才,知己知彼,加强风险监督管理更是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品;巨亏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企业经营呈现市场化、国际化的特征。
在石油、钢铁、铝等国际能源的价格宽幅波动和国际汇率不稳定性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将日益加大。
套期保值作为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引起企业经营者的普遍关注。
但套期保值业务中签订的套保合约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有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消极效应。
从中航油炒油巨亏、国储铜风波,东航、国航、深南电等企业金融衍生品巨额亏损领略一二,动辄几十亿亏损已严重危及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国有资产的安全。
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规范、参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品业务,控制金融衍生品风险成为大家探讨的焦点。
一、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状况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
具有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领域中,流行的衍生产品有四种:互换、期货、期权和远期利率协议。
它可以规避风险,预期价格,达到保值或投机的目的。
但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当也会导致巨大的风险,有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从2008年报和2009年第一季报的披露,可以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呈现以下特点(一)参与企业众多,亏损面大截止2008年末,在我国国内上市的航空公司有5家,分别是“上航”、“国航”、“东航”、“海航”、和“南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或期指。
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品。
目前股指期货作为国际资本市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股指期货,就是以股市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
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市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价格指数股票市场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其风险是通过对股市走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操作来相互抵销的。
股指期货是期货的一种,期货可以分为大致两类,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中主要品种可分为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
股指期货典型案例之一,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一、事件概况
里森自1995年起,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李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
同时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
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却因为害怕事情暴露影响他的前程,便决定动用88888“错误帐户”。
而所谓的“错误帐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帐户(作备用)。
以后,他为了私利一再动用“错误帐户”,创造银行帐户上显示的均是赢利交易。
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
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李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李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
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于自负的李森在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李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
这项损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破产。
3月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
这笔数字,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
二、给予的启示
第一,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
里森期货交易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对市场行情判断的失误,他认为日本经济在关西大地震后会马上恢复过来,而事实上日本经济已积重难返,关西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的下滑,日经225指数从1995年1月初的19500点,已下跌到2002年初的10000点以下,而美国一些对冲基金在1990年初日经225指数达到39000后就一直抛空,获利丰厚。
当然里森如果意识到行情判断错误,能够控制好风险,及时止损,也不会出现风险事件,但里森相反,孤注一掷与市场进行对赌,试图使大市反转,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第二,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从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开始交易的第一天到其倒闭之日,里森一直既是前台的首席交易员,又是后台的结算主管,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岗位,都是由里森一人把持,为其越权违规交易提供了方便。
当1994年8月,内部审计人员指出该期货公司没有实行岗位制约的严重性时,巴林银行集团高级领导层漠然视之。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内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该公司长期以来使用“88888”账户进行越权违规交易以及严重亏损的问题。
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巴林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许多漏洞。
第三,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
监督管理。
由于里森业务熟练,被视为有才干的人,对其委以重任,却疏于监管,甚至当问题隐隐暴露出来后,管理层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事态逐渐扩大,导致银行的倒闭。
巴林银行倒闭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使大家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也联想到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
自1993年在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失败以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又经过了13年的发展,到今天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这13年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上市公司数量由1993年的175家增加到2005年底的1391家,市值总额最高也曾超过4.3万亿,投资者人数更是达到了7300多万。
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在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证券市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
比如现在困扰市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大量上市公司业绩造假问题,上市公司给投资人现金分红比例太低的问题,股权分置问题等,都是因为市场发展速度太快,没有及时解决而积累了下来。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证券市场的基础很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整个市场投机气氛浓厚,股票价格大起大落。
以上证指数为例,在94年2月只有325点,到2001年6月上涨到2245点,7年时间涨幅590%,到了2005年6月,又跌回到了998点,跌幅56%。
而深成指自96年1月的924点涨到97年5月的6103点,更是创下了一年半时间涨幅560%的记录。
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使投资者承受的投资风险很大。
尤其是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入市资金规模大,进出市场时间周期长,一旦市场因出现系统性风险而下跌,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所以他们急需市场能够推出避险工具,以回避可能发生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我国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呼声日渐高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市场,从如巴林银行倒闭案等事件中,看到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缺陷,遂制订了我国的管理制度。
(1)、保证金制度
(2)、价格限制制度
(3)、限仓制度
(4)、大户报告制度
(5)、强行平仓制度
(6)强制减仓制度
(7)、结算担保金制度
(8)、风险警示制度。
我国股指期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条件并不十分适合
(1)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制订滞后,并没有前瞻性的法律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初就制定出来,股指期货交易缺乏法律保障。
(2)市场运行的技术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尚不成熟,在基础条件上制约着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
(3)我国政府所属机构监管体系并不完善,风险监控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4)高级金融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并且大量精英人才流失于海外资本市场。
(二)市场不成熟
(1)证券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所具备的先进功能平不能有效发挥。
(2)证券市场效率低下,证券市场价格无法真实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
(3)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严重,信息发布失实股票作为一种高度信息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
(4)股权结构分裂,股票指数失真。
四、通过国际经验分析对我国股指期货各个环节完善的帮助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还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其中出现的问题在早期也一定在现如今的成熟市场上出现过,所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再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找出一条合适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监管应重视法律法规的应用,减少行政命令,综合应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实现股指期货市场在法律范围内的自我调节。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实现完善监管模式的必要前提。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制定股指期货交易法律,以保证监管框架的一致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制定法律时同时要注意法律条例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国外的行业协会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主要协助政府监管股指期货市场,行业协会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跨过政府直接监管一部分的交易,如监控旗下企业的财务,仲裁各公司之间的纠纷。
同时行业协会也应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建立与政府制度相配套的行业自律条例。
强化对旗下企业的管理与制约,发挥协会自身的自律作用。
(三)加强交易所自身的监管职能
交易所是股指期货交易组织者和市场管理者。
它通过制定场内交易规则,监督市场的业务操作。
通过分析国外经验得出交易所应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保证股指期货的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还有应实行交易所交易与监管职责分离。
(四)加强投资者自身对于风险的控制
对股指期货市场由于各种不完善所引发的风险,投资者可以对自身的内部管理,减少损失发生概率。
而各个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对投资者期货期保值的培育,从而让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合格的投资者参与到我国股指期货交易中来。
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
(五)加强从业者素质水平的培养,加强投资企业自身法制意识教育
股指期货属于高风险,高专业化,高智力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
须有一批既具有金融经济知识理论基础,又有计算机,数理,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从而对股指期货的应用充分发挥其趋利避害的功效,在市场上实现多方受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在我国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规范和金融国际化的进一步增强,其交易流程,专项法规,从业者素质,行业结构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水平提升。
只要我们虚心接受国外经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特性,结合自己特点。
股指期货交易必然会出现一个优良的内外环境。
交易水平,交易份额,交易重要程度必将得到提升。
股指交易一定会在国内呈现一派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