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速铁路覆盖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华为智能铁路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华为智能铁路解决方案概述2022年刷新的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彰显了宏伟蓝图。
到2022年,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将建成“四纵四横三区域”的铁路网,客专线总里程将达1.3万公里,届时春运将成为历史,铁路公交化,高速铁路缩短了都市经济圈的距离,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和生活模式。
方案介绍华为智能铁路解决方案结合铁路业务、运作体制,有效集成先进的通信、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传感等技术,提供涵盖融合通信、铁路业务信息化、辅助运营等端到端解决方案,保障铁路核心业务的安全高效和核心资产的增值。
方案如下: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华为智能铁路解决方案的核心:安全的融合通信网络:为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的信息互联互通提供安全通道保障和通信业务服务,实现铁路业务间、资产间、业务与资产间以及运营组织间协同工作与信息共享。
通过多种现代传感技术(如:M2M),使得铁路资产可感知,将实时采集到的铁路资产运行状态通过安全的通信网络传递到各生产单位,实现铁路资产可感知、可安全检测、可定位。
铁路业务信息化的综合平台:为铁路日常作业信息化提供核心平台支撑,在核心平台上可以根据铁路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定制开发,实现运输组织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综合平台是开放平台,可以与路内广大企业合作,打造双赢生态链。
方案特点华为智能铁路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特点:统一承载网解决方案:统一规划国干、路局、客专的承载网架构,根据业务的安全级别需要,从整网角度E2E设计业务的可靠性和QoS 保障。
同时可平滑向IP化网络演进,支持铁路数据业务发展。
在工程实施上可基于既有网络和发展需要分层实施、分阶段实施统一承载网。
国干承载网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OTN-ASON技术,相对传统波分设备,提升可靠性,简化运维复杂度。
路局承载网解决方案:统一路局和客专的承载网架构,引入MSTP/ASON、波分干网与相邻线路置换光线组建保护环等技术,为重要业务提供抗多次故障的冗余能力,增强业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华为LTE高铁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α
d
信号入射角 基站离铁轨距离(m)
100
10度
150
200
车体 车高3.89m
高架桥梁
桥高 11m
站高推荐
说明
29
电下倾角2度,
36
垂直半波宽度8
度。则α约为8度
45
高铁红线外建站,综合GSM/TDS/LTE要求,建议站高在25~45m,站点离铁轨距离在100~200m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4G高铁建设悄然来到: 2013年广深动车FDDLTE初步测试,深圳-东莞段距离为 38.2Km,平均下载吞吐量达到31.14Mbps。
高铁和城际客运专线高端用户多,高质量的高铁网络覆盖对于提升运营商的品牌至关重要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3
4G高铁面临挑战:新时代,老问题
L Cell1
L Cell 2
GSM Cell1 Cell 2
L Cell 3 Cell 3
LTE GSM
LTE与GSM高铁专网协同有利于提升高铁CSFB接通成
功率,确保高铁场景LTE高端iPhone5s用户的语音感知;
2/4G高铁专网协同有助于降低网络运维成本
2G高铁基本上采用专网方式建设。充分利用站址资源, 实现2G/4G设备共柜、共BBU框、共传输资源等,进
天线相 20 25 30 35
对高度
下倾角 5 6 6 7
新建高铁建议采用窄波束、高增益、多频合路、内臵电调的新型天线,简化工程建设和优化难度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LTE高铁站点规划—站址
高铁网络覆盖方案

高铁网络覆盖方案尽管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之一,但在其中一项关键领域却存在着不足,那就是高铁网络覆盖。
为了满足乘客对高品质网络连接需求的同时,提升高铁的竞争力,制定一套高铁网络覆盖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旨在解决高铁网络覆盖的问题,并为高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高铁网络覆盖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其中包括信号增强技术、蜂窝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
1. 信号增强技术通过在高铁车厢和车厢顶部安装信号增强设备,可以有效提升高铁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
这些设备应该具备稳定的信号增强功能,确保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依然能够稳定传输数据,以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
2. 蜂窝网络技术在每辆高铁车厢内设立蜂窝网络设备,这将使乘客能够通过移动设备使用蜂窝网络进行网络通信。
此外,高铁线路两旁的基站也应提供覆盖,以确保高铁列车与网络基础设施的连接畅通无阻。
3. 卫星通信技术采用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为高铁提供覆盖范围更广泛的网络连接。
通过在高铁车厢上安装适配卫星通信的设备,可以实现乘客在高铁行进中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进行网络通信的需求。
二、设备布局为了实现高铁网络覆盖方案,我们需要在高铁列车、高铁站和高铁线路周边进行设备的布局安装。
1. 高铁列车每辆高铁列车内应设立信号增强设备,并提供蜂窝网络设备。
这可以确保乘客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始终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网络连接,并满足他们的网络需求。
2. 高铁站在高铁站点内,应设立基站并覆盖整个站点范围。
这将为乘客进出高铁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以满足他们的通信需求。
3. 高铁线路周边沿着高铁线路两旁,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基站和信号增强设备,以确保高铁列车与周边网络设备的连接畅通无阻。
这将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信号,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
三、前期准备和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高铁网络覆盖方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施计划。
1. 技术调研和测试在实施方案之前,需要进行技术调研和测试,以确定最适合高铁网络覆盖的技术手段。
高铁无线网络特殊场景覆盖解决方案

列车 时速 B C内部 切 切换 带设 跨 MS S C切 切换 带 ( m/ ) k h
20 0 25 0 30 0
24穿透损耗影响分析 . 在中国铁路提速使用的车型为 C H1 C H 型 R 或 R 2 动车组, 该车组最高运营速度为 20~20 m h 0 5k / ,车
体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 ,屏蔽性 比普通列车高 ,对
网络质量影响很大。表 3 为车体运行速度、车体材料及
穿透损耗值 。
3 高铁无线 网络特殊场景覆盖解决方案
31隧道及防风明洞环境下无线网覆盖解决方案 . 隧道及防风明洞覆盖具有如下特性 : () 1 屏蔽性强。隧道一般都位于山体内部,而防风
网络称为为大网和将仅覆盖高铁带状区域的称为专网,
两种方式优缺点 比较如表 2所示 。 充分考虑网络质量 、后期 网络维护及优化 ,建议 网
络结构采用专网方式建设 。
每 1s 0 解调 1 次小区列表中的B I ( SC 基站识别码) ,在
新出现小区的情况下 ,需要在 5 s内解调 出 B I SC。 () S 3 B C及 MS C切换 处理时 间。通过 对切换 消息 的跟踪分析 , 从切换请求发起到切换完成释放源小区资源。 根据切换时间可算计算出不同列车时速所需要的切 换带距离长度 ,如表 1 示。 所
关键 词 无线网络覆盖 ;建设难点 ;覆盖解决方案;关键参数设置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号 T 995 N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59( 1)0— 0 7 0 08 59 2 1 6 02— 5 0
1 前言
华为高铁LTE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FD跨频段载波聚合,提升单用户体验;
智能载波关断,节能减排;
支持简单拼叠,向更多制式和更多频段扩展;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华为LTE高铁组网规划
场景:TDS/TD-LTE双模高铁(考虑后续2*20M演进)
TDS小区1
TDL 小区1
3172 3172
主邻电平相等位臵 满足切换电平要求位臵
200ms 对称 A
128ms B
50ms
A:过渡区域,信号到满足切换电平迟滞(2dB)需要的距离
B:切换区域
A B 重叠带 站点间距
200ms: 终端测量上报周期 128ms: 切换时间迟滞
50ms: 切换执行时延,实测时延在50ms以内
考虑单次切换时,重叠距离= 2* (电平迟滞对应距离+周期上报 距离+时间迟滞距离+切换执行距离)
3、采用RRU3172时,该组网方式后续可演进为LTE 2*20M,且无需进行拓扑结构调整
采用RRU3172时,考虑后续高铁2*20M演进,建议单BBU下RRU数量不超过12个,级联数不超过2级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2
目录
1
高铁移动通信概述
2
华为高铁无线解决方案
TDL 小区2
3172 3172
TDL 小区3
3172 3172
3172 3172
3172 3172
UBBPb
LBBPd LBBPd UBBPb UMPT WMPT
3172 3172
LBBPd
PTN
9.8G GE
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

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完善的铁路GSM网络覆盖不仅能给用户提供便利的通信服务,创造更优质的网络价值,而且是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铺设和扩容提供坚实基础;不但能为中国移动业务的发展带来商机,也能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方案通过使用BBU+RRU这种组网方式,针对对不同区域类型,不同覆盖场景的解决方案论述,可为高速铁路的覆盖达到最优的效果,同时也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BBU;RRU;小区规划;切换规划;小区分层本方案将铁路列车考虑为一个话务流动用户群,为其提供一条服务质量良好的专用覆盖通道,用户群从车站出发,直至抵达目的站,用户都附着在专网覆盖区内,发生的话务/数据流也都为专用通道吸收。
用户抵站后,离开专用通道,切换至车站或周边小区。
1.覆盖策略一般高铁沿线环境较为复杂,网络覆盖难度很大。
对于不同的道路环境需要采用相应的覆盖策略。
(1)平原、高原路段的覆盖:覆盖站沿铁路两侧均匀交错分布,选择地势较高处,俯瞰铁路。
(2)丘陵、山地、峡谷路段的覆盖:对于部分较深的峡谷地段,测试信号较差的地段,必须在峡谷两侧最高处、转弯处建设站点。
(3)隧道路段的覆盖:针对不同的隧道制定不同的覆盖方法:隧道长度小于500m的使用高增益天线进行覆盖;长度大于500m的结合漏缆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4)高架桥梁路段的覆盖:桥梁的覆盖须保证天线高度合理,天线的高度应该高出桥梁平面25米,与铁道垂直距离保持在50米左右。
(5)站台路段的覆盖:对于大型火车站候车室与站台通道均有室内分布系统,因此专网与公网的切换只需做室内分布与专网的切换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专网的CRO设置值高于室内分布的CRO,因为火车在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如没及时切换到专网中,火车开动后势必会发生掉话现象。
2.BBU+RRU组网解决方案从整条铁路状况来分析,在铁路沿线新建基站的难度较高,投资较大,我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高铁以BBU+RRU 为主要覆盖手段。
华为信息

世 , 牙技术联盟今 天 已经拥有 1 0 蓝 0 0 0
华 为与 坦 桑 尼 亚 电信 签 订 17 -5亿 美 元 合 同 : 日, 为 坦 桑 尼 亚 子 公 司 与 坦 近 华
桑 尼 亚 电信 公 司 ( F L 签 订 为 期 3年 TC ) 的供 货 框 架合 同 , 同总金 额 约 1 5亿 合 . 7
华为的 Wi X解 决方案在业界率 MA
先 采 用 MI 和 O D A 等 关键 技 术 , MO FM 能 够 极 大地 提 高基 站 的 覆 盖 半 径 , 少 减
了 L E 系统 中小 区搜 索过 程 。 ( T 仝新 )
项 目,包揽 了赞 比亚电信 20 0 8年 扩建
工 程 合 同 总额 的 半 数 以 上 。 这 2大 重
4 结 束 语
总而言 之 , 国铁 路 由于经过 多次 提速 , 我 现行 的
移动 通信覆 盖 已经 不 能满足 指标要 求 ,采用增 加 基
站 密度 的方 法来增 强覆 盖 , 反而会 使切 换掉话 增多 ,
用 基站加 上 G R R U来延 伸 覆盖 . 能 是 比较好 的选 可
收稿 日期 : 7 . ( 编辑 王 坚)
华 为信 息
华 为部 署 中亚 地 区 首个 W i X商 用 网 MA
尚折 叠 手机 , 由全 球 领 先 的 下 一 代 电信
工 作 组 会议 : 日, 为 与 3 P 近 华 G P协 会 共 同成 功 举 办 了 20 年 3 P 07 G P无 线 接 入
网技 术 工作 组 会 议 。
过 无线宽 带连接就 能享 受由 高带宽 带 来的高速 下载 、 移动手机 电视等丰 富的 多媒体业务 。 ( 仝新 )
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覆盖解决方案

内容摘要目前,通信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移动通信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抢占市场,需要不断提高网络运行质量,以优质的网络吸引客户。
随着铁路高速的来临,移动通信也面临着高速带来的压力,如何保障用户在高速运行情况下的网络质量,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挑战带来机遇,面对挑战,需要我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办法,文中通过运用技术手段解决高速铁路覆盖问题,以满足用户的使用,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持。
关键词: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覆盖目录一、普通覆盖形势下对高铁覆盖面临的主要问题 (5)(一)CRH列车车体密封性好、损耗严重 (5)(二)高速移动中的切换和小区重选 (5)(三)位置更新频繁,现网信令负荷重 (5)二、实际采用技术及解决方案 (7)(一)专网覆盖方案 (7)1.基站专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基站+光纤直放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方案对比:基站专网vs 基站+光纤直放站专网 (7)三、光纤直放站(GRRU)技术及功能特点 (9)(一)GRRU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GRRU功能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实现方案 (10)(一)设计原则 (13)1.对铁路施行专网覆盖 (13)2.采用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的组网方式 (14)3.沿铁路线设置线性位置区 (14)(二)具体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因素 (16)1.车厢穿透损耗 (16)2.覆盖电平 (16)3.多普勒频移 (19)4.小区重叠覆盖区 (20)5.光纤直放站重叠区切换带设置 (21)6.小区参数设置 (23)7.小区容量计算 (23)8.跨省边界的小区覆盖 (25)9.天线选型 (25)10.天线挂高及架设方式 (27)11.专网起点及专网与站台的过渡方式 (27)(三)主要创新 (28)1、思路创新 (28)2、技术创新 (28)3、产品创新 (28)五、设计方案示例 (28)(一)京广铁路保定铁路线基本概况 (28)(二)对现阶段高速铁路网路环境进行详细测试 (29)(三)设计思路及设备配置 (30)1.设计思路 (30)2.设备配置 (30)(四)设计图纸部分示例 (31)六、总结 (33)移动通信在高速铁路覆盖中的技术及解决方案一.高速铁路概况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CDMA高铁覆盖解决方案1.高铁解决方案1.1现网覆盖通过现网扇区分裂或者扇区角度调整来完成高铁覆盖,采用高增益窄波束天线来完成,此方案得基于现网基站较多覆盖较好,而且站距在3公里左右满足高铁覆盖。
1.2专网覆盖通过新建基站的方式结合窄波束高增益天线专门覆盖高铁沿线,前提是高铁沿线2公里内无现网基站且高铁沿线覆盖较差。
1.3覆盖方案论证根据高铁覆盖有三种覆盖实施方式:1)方案一:采用现网基站优化+数字直放站补盲方式2)方案二: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3)方案三:采用现网基站优化+随行直放站2.基站优化+数字直放站2.1CRRU设备简介数字光纤直放站利用光纤传输信号,相对于其它类型直放站有信号稳定、通信质量好、干扰小、没有隔离度问题等优点。
2.1.1. 设备系统框图重发主端口重发分集端口2.1.2. CRRU 与传统直放站的比较2.1.3. CRRU 与基站设备的比较2.2容量及链路分析2.2.1.容量计算列车行车“自动闭塞区间”为10公里左右,在20公里范围内,单向仅一列列车,对于复线铁路,最多同时有2列客车通行,以此来进行话务量的预测:1)最大客流量分析根据目前国内的客车情况,普通16节客车,硬座单车满员108人,硬卧满员单节60人,软卧单节满员36人,通常一列火车硬卧不少于2节,软卧不少于1节,基于此,每列普通客车的满员人数约1600人,则总客流量估计不少于3200人。
按超员20%计算,则总客流量不少于3840人。
2)CDMA手机持有率分析根据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我们按手机持有率85%计算,其中CDMA 用户占有率按10%。
3)人均忙时话务量分析人均忙时话务量按0.02Erl计4)最大话务量计算计算公式:最大话务量(Erl)=总人数*手机持有率*CDMA用户占有率*人均忙时话务量。
预测C网最大突发话务量=3840*85%*10%*0.02=6.53Erl。
对应爱尔兰表,按2%呼损率,对于CDMA网,需要提供11个话务信道。
高速铁路手机信号专网覆盖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手机信号专网覆盖关键技术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成,高速铁路手机信号网络覆盖需求越来越高,采用何种网络覆盖方式对高速铁路覆盖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介绍是本人在工作中接触并且实际应用的一种覆盖方式。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专网大网泄漏电缆一、背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铁路网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具体建设内容:1、“四纵”客运专线:⑴北京-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东北地区;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⑴徐州-郑州-西安-兰州客运专线,连接华东和西北地区;⑵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⑶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东和华北地区;⑷上海-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二、高速铁路网信号覆盖解决方式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时速达到200公里/小时至350公里/小时,对铁路网手机信号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列车覆盖带来的不利影响:(1)列车车体损耗大,信号屏蔽严重;(2)列车速度快,频偏严重;(3)切换频繁,掉话率高;(4)位置更新频繁,信令负荷大;根据以上对高速铁路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我们认为采用光纤RRU拉远专网覆盖方式更适合高速铁路覆盖,专网形成独立网络,使用独立的载频资源。
TD-SCDMA系统高速铁路覆盖的解决方案

工 作 于 2 GHz频 段 , 其 多 普 勒 效 应 更 加 严
重 ,且路 径 损 耗和 穿透 损耗 也更 大 。
大 的 差 别 , 从 而 对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的 传
输 可 靠 性 的 研 究 带 来 了 新 的 课 题 , 也
(1 ) 多 普 勒 频 率 偏 移
高 速 铁 路 的 无 线 传 播 环 境 类 似 农 村
为 1 4码 片 的 中 间 码 , 当 UE 时 速 4 为 3 0 0 km 时 , 最 大 多 普 勒 频 移 △, 5 6 为 5 Hz, 两 倍 多 普 勒 频 移 2 △f= 1 1 1 2 Hz使 得 一 个 时 隙 中 间 的 码 片 与 时 隙 两 端 的 码 片 有
维普资讯
一
系 统
■■- - ■— _ —_
同
速 铁 路 覆 盖 的 解 决 方 案
薛
强
张 坚 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齐 丙 花
鼎桥通信 技 术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1 0 02
擅要 :通 过 分 析 高 速 铁 路 环 境 - T F D—SCDMA 网 络 覆 盖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提 出 7 一 些 解 决 方 案 . 以提 高 T O—SCDMA 网 络 的 覆盖 质 量 .从 而 为 运 营 商 和 用 户 提 供 更 好 的 服 务 。 关键词 :T O—SCDMA 高 速 铁 路 多普勒频率偏移 切换
1 引 言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科 技 水 平 的提
是 移 动 运 营 商 和 移 动 设 备 商 需 要 共 蚓
面 对 的难 题 。
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探讨

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探讨摘要:高铁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之一,而随着高铁的覆盖,各大运营商也需要在高铁内实现网络全覆盖,高铁是各个运营商进行竞争的重要场所,而在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各个运营商业业务收入的增长,还能帮助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本文就对高铁场景下LTE网络覆盖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铁场景;LTE网络覆盖;解决方案随着高速铁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同时,人们对于高铁通信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在高铁中实现网络全覆盖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1]。
而高铁则成为我国各大运营商竞相竞争的重要场所,其中LTE系统具有时延短,带宽大等诸多特点,为高铁宽带无线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在高铁内实现网络覆盖,具有业务需求量集中、运行速度快、覆盖场景复杂等诸多特点,因此对LTE系统在高铁场景下实现无线覆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铁场景下LTE技术的组网特点在铁路沿线进行LTE技术组网覆盖,主要是采用链状站点来进行覆盖,并配合一定的特性来提高站点的心梗,并应对多普勒频移,因此对于站点的拓扑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其具备多个特点:首先在覆盖方式上,针对高铁场景需要建设专用的覆盖站点,并保持专网专用和覆盖的深度,采用双通道RRU级联合并的组网形态。
在这一场所下业务承载着铁路旅客,而业务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旅客所使用的服务量大小。
在组网过程中还要具备多个RRU级联共小区,减少小区间的切换,从而使网络性能提高[2]。
其次,对于周边区域来说,当网络频率相同时,则高铁专用网络容易和公共网络产生同频干扰,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专网信号。
在基站布局中由于基站和铁路间距较小,对于基站间的距离要求较高,且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基站的定点难度较大。
最后,在专网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新建和现网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现网资源的利用仅仅是指现有的电源、铁塔和机房等配套资源,对于天馈和主设备仍采用新建的方式,不通过现网小区来对铁路进行覆盖。
高速铁路上的无线网络覆盖技术

高速铁路上的无线网络覆盖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速铁路行驶过程中,乘客对于网络连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如何在高速铁路上实现稳定、快速、无死角的无线网络覆盖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需求分析高速铁路乘客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速度:乘客希望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中心地区相当的网络速度,保证网络通信畅通无阻。
2. 稳定性: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网络信号的不断切换以及信号屏蔽等情况需要得到稳定的解决,确保网络连接不会频繁中断。
3. 覆盖范围:在高速铁路上,覆盖范围需要能够覆盖整个列车,包括车厢内部和外部区域,以及隧道和高铁桥等环境。
### 二、技术解决方案针对高速铁路上的无线网络覆盖需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解决方案:1. 天线技术:通过在列车车顶、车底等多个位置安装多频段、多模式的天线,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对多频段、多制式终端的智能覆盖和优化。
2. 信号增强技术:在高速铁路上,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多种干扰,可以通过在列车内部设置信号中继设备、信号放大器等设备,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3. 车载设备优化:对于车辆内部的网络设备,需要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并通过信道切换、传输协议优化等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 三、实际应用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网络覆盖技术已经在不断完善和应用中。
例如,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公司联合电信运营商,通过在高速铁路沿线建设和优化基站,实现了对高速铁路上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
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也在不断探索无线网络技术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
### 四、发展趋势未来,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应用,高速铁路上的无线网络覆盖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时延,还可以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为高速铁路上的无线网络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

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一、高铁4G无线网覆盖背景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交通运输各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运营安全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
然而高铁将通过中国大部分,把中国变成一个“中国村"。
图1-1 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高速铁路与传统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高铁的主要优势有:载客量高、输送力强、速度较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
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城际交通方式,日渐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用户搭乘高铁出行时,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和网络娱乐需求,如电话会议、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上网等。
由于高端商务客户云集,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展示、获取可观经济利润及拉升高端客户黏合度的新竞争领域。
如何在高速运行、客流集中、业务容量高、部署场景复杂的高铁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覆盖,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面临的重大挑战。
图1—2 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二、高铁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问题1、穿透损耗大,高速铁路的新型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结构,车箱体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车窗玻璃为较厚的玻璃材料,导室外无线信号在高速列车内的穿透损耗较大,给车体内的无线覆盖带来较大困难。
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
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
4G网络高速铁路覆盖技术要求内容

提高上行信号解调性能。
多普勒频移
频偏估计与校正
f0 f
频偏估计
f
f0
f0 f
频偏校正
f0 f f
基站
可支持移动速度大于350km/h下的频偏估计及校正
4G一期工程招标设备规范要求主设备上行接收能力在300KM/H下恶化比例低于30%。
实际测试显示在低信噪比区域解调性能影响较小。
4G一期工程室外连续覆盖以道路测试信号作为参考值,以F频段为例,考虑13dB建筑物穿透损耗,室外道路
接收信号强度要求为-100dBm。
二者均以最低接收门限-113dBm为基础,指标体系上是完全一致的。
3
组网方式
公网覆盖方案:
将高速铁路覆盖与周边区域统一考虑,采用常规宏蜂窝组网方式进行覆盖。
专网覆盖方案:
针对高速铁路特定的组网需求,主要为满足高速铁路覆盖需求建设的专用网络。 相对于公网方案,专网方案在频率、设备、功能、参数配置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主要特性如下:
频率配置
优先选择低频段频率提升覆盖能力,降低站址 建设要求。
优先采用专用频率,不具备专有频率条件下应 尽量规避公网的同频干扰。
9
小区合并配置要求
主干光缆
单模尾纤
主干光缆
单模尾纤
RR RR UU
RR RR UU
华为-WCDMA_直放站解决方案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Total 27pages 共27页WCDMA 直放站解决方案(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Prepared by RAN 解决方案组日期:Date2003-05-26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批准: Granted by日期:Dateyyyy-mm-dd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P1]日期Date 修订版本Revisionversion[L2]修改描述change Description[L3]作者Author2003-05-26 1.00 初稿完成周鑫杰目录Table of Contents1概述 (7)2直放站类型及主要指标 (7)2.1主要类型 (7)2.2基本工作原理 (8)2.2.1射频直放站 (8)2.2.2光纤直放站 (8)2.3主要指标 (9)2.3.1WCDMA直放站主要指标 (9)2.3.2WCDMA直放站主要指标描述 (10)3直放站应用 (10)3.1站址选择 (10)3.2测量 (11)3.3参数设置 (11)3.4开通路测 (12)4应用场景分析 (13)4.1射频直放站应用场景分析 (13)4.1.1农村、山区场景应用 (13)4.1.2高速公路场景应用 (15)4.1.3隧道场景应用 (16)4.1.4城区场景应用 (17)4.2光纤直放站应用场景分析 (19)4.2.1城郊场景应用 (19)4.2.2高速公路场景应用 (20)4.2.3隧道场景应用 (20)4.2.4城区场景应用 (20)5直放站应用问题分析 (22)5.1对网络的影响 (22)5.2对定位的影响 (23)5.3对RRM算法的影响 (23)5.4直放站共存 (25)6总结 (26)表目录List of Tables表1 WCDMA宽带射频直放站指标列表 (9)表2 射频直放站高速公路覆盖效果 (15)图目录List of Figures图1 射频直放站使用示意图 (7)图2 射频直放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8)图3 光纤直放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9)图4 示例:直放站使用前的CPICH RSCP (12)图5 示例:直放站使用后的CPICH RSCP (13)图6 山区场景直放站应用 (14)图7 微基站+射频直放站公路覆盖图示 (15)图8 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同向安装示意图 (16)图9 1km 以下公路隧道 (16)图10 1km 以下铁路隧道 (16)图11 使用直放站前街道拐角切换示意图 (18)图12 使用直放站后街道拐角切换示意图 (19)图13 使用直放站前导频信号图 (21)图14 使用直放站后导频信号图 (21)WCDMA 直放站解决方案关键词:WCDMA,直放站,解决方案摘要:本文对WCDMA直放站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包括直放站的应用场景,直放站对网络的影响等,并给出了应用中的一些原则及注意事项缩略语清单: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RRM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无线资源管理RRU Remote Radio Unit 远端射频单元1 概述直放站(Repeater)是一种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华为高速公路解决方案

华为高速公路解决方案
《华为高速公路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智慧交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华为提出了一系列高速公路解决方案,旨在重新定义智慧交通。
首先,华为通过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高速公路设施的智能管理和运营。
通过连接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华为可以实时监测路况、交通流量等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数据,提供精准的交通控制和管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其次,华为高速公路解决方案还包括了智能安全监控系统。
这一系统结合了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车辆识别系统等先进技术,可以对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事故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识别,并及时报警和处置,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治安水平。
此外,华为还推出了基于5G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通过5G网络建设和车路协同技术,实现了车辆信息的实时交互,可以提供精准的导航、车况监控等服务,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和通行便利性。
综上所述,华为高速公路解决方案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应用和全面的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管理和高速公路运营带来了全新的
可能性,为实现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重新定义了智慧交通的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AFC算法补偿多普勒频偏,提升系统解调性能
高速移动产生多普勒频移
MS 靠近和远离基站,合成频率 会在中心频率上下偏移
靠近基站,波长变短,频率增大 远离基站,波长变长,频率减少
)
F0+*fd F1+2*fd
fd f * v * cos C
F0-*fd F1-2*fd
RRU就近室外无机房供电,方便快捷
RRU交流远供,电力和光纤共杆传输
远端机房 集中供电/备电 电力线与光 纤共杆架设 RRU 拉远覆盖
低功耗:
RRU上铁塔
<220W 配套电源机柜 RRU上抱杆 接市电 Mini shelter
B B U 后备 电源 传 输
电压适应强:
90V~290V
传输线 AC电力线
EbvsN0 (dB)
14 12 10 8 6 4
3.2
AfcOff(FER 1%) AfcOn(FER 1%)
适用500Km/h 高速场景
7 1.6 0.05 0.07 0.09 0.1
)1
)2
2
0.8
0 0
0 0.02
0.03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Frequency Offset(Hz)
背靠背方案站间距大,较功分 器方案可减少20%站点数
功分器方案小区范围大,较背靠背方案可增加50%单小区覆盖距离
14km
1.2km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5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多种RRU供电方式,解决远端配电难题
位置点距离基站垂直距离
为达到最佳高铁覆盖效果,基站距铁路垂直距离建议控制在100m-300m之间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3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根据话务模型,合理配置小区容量
• 高铁列车典型话务模型
列车类型 列车满员数量 手机持有率
联合建设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4
目录
1 2 3
高铁覆盖需求及挑战 华为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华为高铁覆盖商用案例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华为高速铁路解决方案
普通基站组网
切换 切换 切换 切换 切换 切换 切换
cell1
切换带
cell2
切换带
cell3
cell4
cell5
cell6Leabharlann cell7cell8
共小区组网
切换 无需 切换带
6RRU为例,7次切换变 成2次,切换减少71%
切换
cell1
cell2
cell2
cell2
cell2
cell2
cell2
cell3
位臵组级别监控提升日常维护优化效率 专项优化确保优质覆盖
维护优化
专业设计(频点规划、天馈选型、容量设计、切换带 设臵、站间距、铁塔高度、基站距铁路垂直距离、 GSM-R互调干扰控制)压缩投资,确保性能 小区重叠技术解决LAC边界信令潮涌 高铁网络与车站之间的协同规划
高铁专业设计
虚拟BSC实现多本地网联合覆盖
2011-6-23
Security Level:
华为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目录
1 2 3
高铁覆盖需求及挑战 华为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华为高铁覆盖商用案例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较快,普适性算法,非专门针对高速移动 高速场景下电平波动大,容易误切
对其他切换影响
单独参数控制,优化调整不影响其它切换判决
部分参数共用,调整会影响其他切换判决
华为基于频偏的高速切换算法已获得专利,专利号: CN03159634.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9
Page 8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链型切换和快速频偏切换算法缩短切换周期
利用高铁线型覆盖特点形成链形邻区,采用链型切换算法使用户沿运动方向优先切换 到前向链型邻区,避免前后小区乒乓切换和侧向小区无序无效切换。
Cell 6 Cell 1 Cell 2 Cell 3 Cell 7
Cell 4
Cell 5
华为自动频率校正技术(AFC)适用500km/h高速通信,已获专利:200410104054.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RRU共小区技术减少切换次数
共小区高铁方案较普通基站方案可大幅减少切换次数,减少切换失败几率
1800M上行频偏是900M的两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2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合理控制基站与铁路垂直距离,保证覆盖质量
基站距离铁轨过近影响:
基站距离铁轨过远影响:
同一点的频偏越大,频率变化越快;
高速列车(2组) 1200 100%
运营商市场占有率
人均忙时话务量(Erl) 最大话务量(Erl)(考虑会车) 信道数量(2%呼损) PDCH信道数量
70%
0.015 25.2 34 8
SDCCH信道数量
载频数量(TRX)
5
6
根据目前的话务模型,建议配臵6载频,后期可扩容至8载频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4
专有技术
专业设计
维护优化
灵活选择站点组网形式,兼顾成本和覆盖
针对高铁应用目前提供两种RRU上塔方案
21dbi
6TRX 双RRU背靠背方案 (站间距1.5km左右) 单RRU功分器方案
(站间距1.2km左右)
RRU组网方案对比
9km 1.5km
f0 --- 下行频率 f1 --- 上行频率
900M 下 250km/h 时最大上行频 偏 417Hz ,380km/h是最大上行 偏偏633Hz
AFC算法通过快速测算由于高速所带来的频率偏移,并进行补偿,改善无线 链路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解调性能
Afc算法克服频偏改善解调性能对比
(Doppler frequency offset)
相比直放站共小区方案,RRU共小区在组网和性能具有综合优势
项目 直放站 RRU 干扰 有 无 时延色散 底噪抬升 有 有 无 无 灵敏度 组网能力 降低 差 不变 强 网络性能 低 高 监控能力 弱 强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为铁路施工提供公网集群服务,实现站点提前布局
链型切换和快速频偏切换算法保证 切换性能 RRU共小区技术减少切换次数
高铁覆盖专有技术
AFC算法补偿多普勒频偏 NACC确保数据业务性能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6
Huawei Confidential
我国已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
目前运营 7.9万公里 全球第一 2012年 四横四纵
486.1km/h
CRH1/四方机车.庞巴迪
最高时速 高铁
高 铁
CRH2/四方机车/川崎重工
2020年 1.6万公里
CRH3/唐山轨道/西门子 CRH5/长春轨道/阿尔斯通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铁塔一旦倾倒会砸到铁轨; 增加高铁2.75万伏高压电安全隐患; 对GSM-R互调干扰越大;
基站有效覆盖率降低; 与周边的覆盖交叉区增加; 无线环境变复杂;
不同基站垂直距离下铁路沿线频偏曲线:
700 频偏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00m 150m 100m
基站距离铁轨与覆盖关系表:
专网方案
位臵更新
公网方案
本地网内单设LAC区,减少位臵 高铁穿越公网 LAC 区多,车内用户频繁 更新 集体位臵更新,影响接通率
有利于针对性优化,便于管理; 难以兼顾普通场景和高速场景,优化难 网络优化 可采用高速专用算法实现针对性 度大 优化 可采用多 RRU 共小区,大幅减少 小区环境复杂切换次数多;在铁路上难 网络切换 切换;合理设臵切换带,保证成 以保障足够的切换带,切换性能差 功率 覆盖质量 专网规划,覆盖佳、易优化 运维管理 可实现专人、专网维护 优化难度大 各地市独自维护
1
利用多普勒效应判断 MS运动速度及方向
2 是否启用高速频偏算法
根据终端运动速度,判断
减少判决时间,加 快切换速度
3
专门针对高铁场景设计的快速频偏切换相比传统电平下降切换优势明显
算法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