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启航:互联网+智能制造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中国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会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与之前出台或定义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要力争通过这十年的努力,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的基础。
“互联网+”好处多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苗圩表示,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官方媒体报道,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 增量。
海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打造“互联网工厂”。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在2009 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
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 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也高度
上的延续性和大背景的相同性,“中国制造2025”也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中国版的“工业4.o”。 (二)框架 “工业4.o”对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制造2025”则对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2025”与“工业4.O”是否有着关联?比较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框 架就可以有基本判断(如图1、2所示)。
严重;缺少世界著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表明,中国将要在制造业 水平还不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的基础上实施“制造2025”,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 在框架上,“工业4.o”突出了行动策略,即所谓的供应和市场双重策略;“制造2025”则强调
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业4。o”一直强调要建立一个物理系统,即所谓的CPS(Cyber—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 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 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
学习资料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及7大新兴产业复习进程

学习资料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及7大新兴产业学习资料第一部分工业4.0一、内容按一般的划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的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实现的自动化生产。
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现在开始,其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二、背景“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三、内涵“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本文通过对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今后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标签: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对策1 工业4.0提到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人类近代史的两百多年中,人类由农耕时代进入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工业史上先后历经了三次工业革命[1],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格局被不断的改写,人类迎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时代[2]。
在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中,工业革命的核心和焦點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科技革命不等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源动力,从而在工业领域产生了形态上变革,其表现的形态就是生产制造模式,所以,当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工业4.0的核心和焦点就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4.0到底是什么?首先要说一下关于创新的三个特征。
创新的第一个特征;颠覆性:例如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改变了人的意识和行为,甚至社会的伦理道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我们,如果没有手机、或者说,手机没有网络,我们是否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相信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我们适应不了,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创新。
创新的第二个特征;价值性:价值性就是指研究开发产品是价值性的创新,人们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开发成果创造价值,我们的发明,我们研究是否具有价值,能否服务于社会,对事物价值性的考量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
创新的第三个特征;影响性:在这里特别说一下工业4.0,工业4.0是影响性的创新,运用新型发展中的技术来影响工业的发展,工业4.0也不是对原有工业内容的颠覆,是在先进工业基础上,对原有生产制造模式、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
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
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
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
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
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2025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2025》出台 明确制造强国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既要重点发展又要为其他领域提供制造装备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化
数字化
自动化
电气化
进而工业4.0(智能化)的串行发展,而应该是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并行发展的 道路。
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设备
客户
信息物理系统 CPS 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库存
产品
由传感器、嵌入式终 由传感器、嵌入式终 端系统、智能控制系 端系统、智能控制系 统、通信设施等组成 统、通信设施等组成
生产线
供应链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
电话 电报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人在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决策
计算机辅助可视化----》计算机辅助智能---》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各国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位置
美国、德国等
高端
品牌 核心技术 标准/专利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 器件等、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韩国、日本等 中端
德国工业4.0
“工业4.0”的四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工业4.0
“工业4.0”提供智能服务的新模式
核心:CPS系统(通过协同计算元部件来控制各种物理实体的系统); 智能服务:智能产品+状态感知控制+大数据处理,将改变产品的现有销售和使用模式,增加网上租用、
德国工业4.0详细内容介绍

02 中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国 距 离 工 业 4. 0 还 有 多
中德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 德国期间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联 合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重点突出了双方在制造业就“工 业4.0”计划的携手合作。双方将 以中国担任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 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 (CeBIT)合作伙伴国为契机,推进 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02
美 国 工 业 4. 0 挑 战
依托硅谷模式抢占软件技术优势,发展先进生产方式
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 GE、思科、IBM、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 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 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与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 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03
中 国 制 造 20 25
对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用一 路一 带眼 光看 《中 国制 造 2025 》
• • • 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培养全球眼光、 世界格局迫在 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眉睫!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 欧洲; •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德国工业4.0
对中国制造启示
主要内容
1 工业4.0
2 工业4.0各国战略
3 中国制造2025
提 纲
▪ 一. 德国工业4.0介绍 ▪ 二. 其他发达国家情况 ▪ 三. 对中国工业的启示
智能制造: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 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德国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
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
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
4、绿色发展工程
破解环境和资源制约,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特 别提到节能减排降耗、提 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 经成为中心任务。因为工 业占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 73%。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工 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
转型升级和新 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增 材制造、新材 料、生物医药 等领域创新发 展的重大共性 需求
到 2020 年 , 上 述领域实现自 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 识产权高端装备市 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核心技术对外依存 度明显下降,基础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 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 重大装备,提升自主 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 能力,突破共性关键 技术与工程化、产业 化瓶颈,组织开展应 用试点和示范,提高 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 竞争力,抢占竞争制 高点。
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 造2025》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 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 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竞争创新的社会机制 重塑 国家工业战略的制定 及推进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论文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近年来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美国推行"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日本实施"智慧制造系统",而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通过先进的IT与自动化技术来促进制造业的革新,以实现"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业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1920年,"Robot"这个词被捷克剧作家创造出来,到现在机器人已经发展了近百年,从最初的单纯用于搬运的工业机器人,到第二代具有视觉传感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再到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日新月异。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中,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且正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
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磨抛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真空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1、抛磨加工机器人磨抛加工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海、核电叶片磨抛,采用机器人持砂带在叶片表面磨抛,采用柔性接触、视觉定位的方式减小磨抛缺陷。
与人工磨抛相比,具有加工时间短,型面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加工一致性好的特点。
能适应大负载,恶劣的工作环境。
精度要求高。
2、焊接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焊接生产,主要有熔化极焊接作业和非熔化极焊接作业两种类型。
在该领域,国际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以向成套装备供应商提供单元产品为主。
应用特点:要求快速平稳移动,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3、激光加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激光加工中,通过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业。
形势与政策论文《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场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这就是第一次科技革命。
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1.0时代。
使得纺织、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发展,轻工业化特征明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电灯、电报、电话、发电机、内燃机、火力发电厂等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问世。
电力作为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来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生产方式再次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工业2.0时代。
汽车、石油、钢铁等重化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开创了电子信息时代。
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始出现。
同时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3.0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
推动了电子信息、医药、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
1991年,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开发出了万维网及简单的浏览器,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浪潮时代。
互联网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然而每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创新都会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这一次可能是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变革,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
使我们进入工业4.0时代。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德国人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机械化+电气化+IT技术+Internet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再加上互联网技术。
必须说明这里所要求的互联网是“Things and Services”的互联网,Things可理解为物和事情;Services泛指一切服务。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首先要建设“物事互联网”与“服务互联网”。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资源、信息、物事、人和对这一切的服务进行互联。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开篇问题:
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之前的工业发展有何根本的不同?
引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言
这些推动因素在人类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
开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当今企业、社会、人类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篇
为什么各个国家提出不同的方式或概念来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智能物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
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 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16
德国工业4.0
工业 4.0 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 工业 4.0面对的挑战
2
未来商业模式
以解决客户问题为主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背景材料分享
•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 “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审议通过了《中国 制造2025》。
• 2016年5月20日,美的提出45亿欧元收购KUKA。 •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在上交所上市(工业
富联)上市首日开盘涨44.01%,股价达到19.83元,市值 达到3905.58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 视频链接
模式和“电气时代”
业
“蒸汽时代”
革
命
信息物联系统
蒸汽机
自动化、信息化
人 机
电力广泛应用
物
18世纪末
互
20世纪初
1970年代初
今天
时间
联 互
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