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结构设计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afd7b8a58da0116c1749e7.png)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8条】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4:12345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6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6.3.16.4.17.2.77.2.81248.4.9平板式筏基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o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梁板式筏基底板应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1fdeac1f61fb7360b4c656a.png)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8条】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4)4563.0.5:12345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6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7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8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6.3.16.4.17.2.7膨胀土、7.2.88.2.712以及墙348.4.68.4.9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地基及基础工程设计方案
![地基及基础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2cae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f.png)
地基及基础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项目,位于XXX地区,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包括一栋地上XX层、地下XX层的多功能建筑。
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XX度,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
二、设计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规范、标准;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 建筑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4. 施工可行性及施工技术水平。
三、地基设计方案1. 地基类型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地地质条件较好,具备天然地基条件。
因此,本工程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浅基础。
2. 地基处理鉴于场地土层分布不均匀,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对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挖除软弱土层,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进行回填,分层夯实;(2)采用预压加固法,对软弱土层进行预压,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3)在地基中设置搅拌桩、旋喷桩等加固措施,增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3. 地基验收标准地基验收标准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执行,要求地基承载力、压缩性、变形模量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四、基础设计方案1. 基础类型本工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基础底板采用筏板基础,基础材料为C30混凝土。
2. 基础尺寸及布置基础尺寸根据结构荷载、地基承载力、土层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
基础布置均匀,对称于建筑物的中心线,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3. 基础施工要求基础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确保基础施工与上部结构施工的协调。
五、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合格;2. 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3. 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4.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5. 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要求。
六、安全及环保措施1. 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施工安全;2. 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防止事故发生;3. 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4. 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c7197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8.png)
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以确保其满足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基础1.地质调查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前,需要进行地质调查,以确定土层的性质、分布、厚度、坚硬程度等,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包括静力荷载、动力荷载、温度荷载、预应力荷载等。
3.设计标准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如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三、地基基础类型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埋深比较浅,一般埋深小于3m,主要包括筏式基础、板式基础、桩基础、扩展基础等。
2.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埋深较深,一般埋深大于3m,主要包括桩基础、桩筏基础、箱形基础等。
四、地基基础设计要求1.强度要求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的强度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同时,应注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空鼓、缺陷等问题。
2.稳定性要求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要求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避免出现沉降、倾斜等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基础的形状、深度、土层的承载能力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3.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环境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材料,采取防水、防腐、防震等措施,以提高地基基础的耐久性。
4.施工要求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检查等环节,避免出现瑕疵和质量问题。
五、结论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
简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设计
![简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3789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d.png)
简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设计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建筑物的重量有效地传递给地下土层,使其稳定地承受并分散荷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该工程的结构设计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土壤工程力学、建筑结构与建筑物用途等方面。
本文将简要分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设计。
1. 土壤工程力学
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变形性质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基础。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详细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变形性质,通过试验和计算分析确定土壤的承载力和沉降性质,选取合适的地基基础结构类型和尺寸。
2.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
建筑结构的形式和荷载类型直接影响着地基基础结构的选型和尺寸。
一般来说,建筑结构越复杂、荷载越大,地基基础结构就越庞大、复杂,需要更为具体的设计措施。
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荷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结构类型和尺寸。
3. 建筑物用途
建筑物用途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第三大因素。
不同的建筑物用途需要具备不同的承载和稳定性能。
例如,高层建筑需要更为复杂的地基基础结构,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住宅建筑则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地基基础结构,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
![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f0ad48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d.png)
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f56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0.png)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有效地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建筑结构要求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地质勘察与分析在制定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分析。
通过对工程地区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了解地层结构、土层特性、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地质勘察包括野外勘察、取样测试、地质测量等多项内容,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地质专家进行。
二、荷载计算及结构设计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荷载情况,包括静荷载、动荷载、风荷载等多种荷载形式。
结构设计师需要依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等因素进行荷载计算,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地基基础结构,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三、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荷载计算数据,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案。
一般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灌注桩、预应力锚杆、悬吊桩等多种形式,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设计出相应的工程方案。
四、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在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设计包括施工方法、工序、材料选用等内容,质量控制则涉及到施工监理、验收标准、质量检测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五、成本控制与风险评估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制定还需考虑到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
设计师需要合理估算工程造价,优化设计方案,尽量降低施工成本。
同时还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和规避,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总而言之,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仅仅具备建筑设计资质的公司无法胜任该环节,需要专业的地质勘察及结构设计机构共同参与。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抗震结构设计场地地基基础
![抗震结构设计场地地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3e046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6.png)
抗震结构设计场地地基基础抗震结构设计对于场地地基基础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场地地基基础的良好设计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地震力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场地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地震动力学特性以及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首先,对于场地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和地基的强度等参数。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基础的类型、尺寸和加固方式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
一般来说,坚硬的岩石地层比软弱的土壤地基更适合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和地震力量。
因此,在地基条件较差的场地,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加固措施,如地下钢板桩、灌注桩、地基加固梁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震动力学特性是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地震力量的大小和频率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设计师需要对于场地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并结合建筑物的重量、高度和刚度等参数,确定建筑物所需的地震设计水平。
一般来说,地震力作用下的建筑物应能够保持垂直和水平的稳定,且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最后,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场地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地震力传递到建筑物,并对其产生破坏性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布置方式,合理设置剪力墙、抗震支撑等措施,以降低地震力的作用,并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综上所述,场地地基基础的设计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考虑场地地基的承载能力、地震动力学特性和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物。
因此,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对场地地基基础的充分调研、分析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9026b2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5.png)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
地基与基础是民用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设计技术措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技术措施做简要介绍。
地基设计技术措施:
1. 考虑地基的土质和地下水压力,选择合适的地基形式
2. 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承载荷载,确定地基的面积和深度
3. 按照土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的情况,确定地基的设计荷载
4. 设计适当的地基埋深,地下基础的深度应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根据地基设计的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如扩展基础、梁底板基础等
3. 设计适当的基础钢筋,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尺寸,确定合适的基础钢筋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方案,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形式选择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等级
5. 确保基础的连接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基础形式,保证基础的连接性和开裂控制。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7d2b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f.png)
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摘要: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
选择性能优异、结构平稳的方案,可有效减少项目沉降量,降低工艺耗材量,提升工艺操作的便捷性。
在地基、桩基设计期间,合理进行方案对比,选出适宜的工程方案,尤为关键。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地基基础;桩基;设计引言为设计可靠的建筑桩基础结构,设计人员应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现场地质条件,对桩基础进行合理选型。
然后,依据建筑结构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桩基础结构中桩身、桩径的设计规格,总结完善桩基设计方案的方法,以此保障建筑桩基础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1.地基基础和桩基的概述1.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的柱或墙体埋设在地下的拓展部分,地下延伸的部分就是基础,来自基础的荷载被土层承受的部分就是地基,地基下基础底面的第一层被称作持力层,以下为下卧层。
建筑结构的地基和基础都属于隐蔽性工程,对建筑物来讲是最基础的结构,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查,对地基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在充分的掌握了建筑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情况后就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有很好的帮助。
这也是建筑结构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1.2桩基桩基就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构成的深基础或者由柱和桩连接成的单桩基础。
如果桩身被全部埋设在地下,承台接触土体,就属于低承台桩基。
而如果桩身是外露在地面,承台处于地面以上,就属于高承台桩基。
一般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时,桩基础的使用较广。
桩基设计中,桩的数量以及排列的方式需要结合建筑结构以及具体承受的荷载进行确定。
如果是柱下桩基,通常排列是由一根或者是一群组成多边形,而如果是墙下桩基,通常是设置成排。
建筑物的结构如果占地面积较小、承受荷载较大,设置的形式就是满堂桩。
2建筑结构工程常用的桩基设计2.1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建筑工程桩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静力压桩。
基础工程第四章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和基本规定
![基础工程第四章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和基本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1b3c4d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5.png)
4.1.2 极限(jíxiàn)状态设计方法
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1992以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的规定,建 筑结构的设计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以 概率理论为基础(jīchǔ)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9
第九页,共31页。
偶然状况:与设计使用年限相比,持续 期很 短,如地震、爆炸、撞击等。
• 2、结构设计时,对所考虑的极限状态,应采
用相应(xiāngyīng)的结构作用效应的最不利组
合。
12
第十二页,共31页。
三、极限状态(zhuàngtài)设计要求2
• 3、极限状态设计(shèjì)的作用组合:
•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作用组合
第4章 地基基础设计(shèjì)方法和规定
4.1 地基基础设计方法(fāngfǎ)
4.2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1
第一页,共31页。
• 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力求其在安全性、适用性与经济之间达 到合理的平衡,使其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 (1)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chūxiàn)的各种作用; • (2)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
50~100 ≤30
30~75 ≤30
烟窗 水塔
高度(m) ≤30 ≤40
≤50
≤75
≤100
高度(m) ≤15 ≤20
≤30
≤30
≤30
容积(m3)
≤50
50~10 100~20 200~30 300~50
0 0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0
0
500~1000
独立柱基础结构设计
![独立柱基础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5fe5db87c24028905fc3be.png)
独立柱基础结构设计第一章、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及湘西地区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要求。
2、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能力和历年建筑施工经验。
3、我公司ISO9001质量方针、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ISO14001环保认证体系,OHSI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体系。
4、***招标文件。
5、***设计图纸。
6、现场踏勘结果及有关文件资料。
7、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第二节、编制说明本施工投标书内容包括***的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修施工、水、电、等及设备安装工程在内的纲要性文件。
各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施工环节的施工会在施工前单独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措施,从而形成完整的施工技术资料,以便指导施工。
第三节、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本工程严格按照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主要技术规范有: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4、《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1-9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6、《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7、《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8、《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9、《地基与基础验收规范》(GBJ202-83)10、《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79-91)11、《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1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1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15、《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1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标准》(GBJ301-88)1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第四节、工程概况1、工程总体概述:1.1 工程名称:***县福利中心大楼工程。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e07fe781c758f5f61f6747.png)
■ 薛向 荣
随着我 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 ,全国大中型城市 的多高层建
筑 迅 速 增 多 ,随 着 高 层 建 筑 的 建 筑 高 度 的 不 断增 加 ,建 筑 类
用 平 板 式 筏 形 基 础 。 随后 地 质 勘 察 单 位 又 补 充 了相 应 的岩 土
勘察资料 ,提供 了C F G 桩复合地基 处理设计承载 力及 变形参 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 C F G桩 )法适用于 处理黏性 土、粉
一
、
组合 为4 1 0 k P a 。地基 持力层 为第⑥层 粉细砂 ,地基承载 力 特征值 为2 5 0 k P a 。设计选取CF G桩桩径4 0 0 mm,C F G桩端
建筑用地南北 长1 9 8 . 5 6 m ,东 西 长 5 2 . 6 7 m。 该 工 程 建 成 后
持力层 为第⑨ 层粉质黏 土 ,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 为3 2 0 k P a ,
该部 分 内容 实 际上 在 新 老规 范 中都 有 提 及 ,只 是 ,在 新 规范 中根 据 大量 工 程 的 实测 周 期 明确 提 出 了各 种 结 构体 系 下
Q2 沉积的黏 土层 。地下水位埋深 约1 2 . 5 m~1 2 . 8 m,水位年 变化幅度 为O . 5 m~1 . O m,地基抗浮 设计水位 为1 2 . O m。地 下水对混凝 土没 有腐蚀性 ,但对干湿交替条件下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场地地基土 不具液化性。场地土 类型为 中硬场地土 ,建筑 场地 类别为 l l 类。建筑场地属抗震 有利地段。根据地质 勘察 报告 建议 ,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或
期 的影 响
根 据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场 地 地 貌 单 元 属 陇 东 黄 土 高
建筑设计中的地基基础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地基基础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c1018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0.png)
建筑设计中的地基基础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地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基础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符合标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来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地基基础规范要求。
一、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1. 地勘调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勘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情况的调查,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地基稳定性,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
2. 承载力计算:根据地勘调查的结果,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确定地基基础的尺寸和形式。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基土壤的强度特性,计算出合理的地基承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地基基础。
3. 地基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地勘调查和承载力计算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包括筏基、板基、独立基础等形式,深基础包括桩基、墙基等形式。
选择地基基础形式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承载力要求、经济性等因素。
4. 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包括基础尺寸、配置和加固形式等方面。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荷载传递方式,设计合理的地基基础结构,确保其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保持地基的稳定性。
二、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要求1. 地基开挖:地基开挖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开挖深度、开挖坡度、开挖底部的处理等。
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避免对周围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2. 基础垫层:基础垫层的施工需要均匀、细密,保证基础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垫层坚实、无空鼓,能够提供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基础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工艺和施工环境等。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产生裂缝、孔洞等问题。
4. 基础加固: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基础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包括钢筋加固、预应力加固等。
加固措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加固效果。
三、地基基础监测规范要求1. 建立监测系统: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地基基础的变形和应力等进行监测。
地基基础设计手册
![地基基础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186d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6.png)
地基基础设计手册地基基础是指建筑物的承载结构的底部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和外部环境的荷载,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必须对地基基础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点,并提供相关案例分析和实用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基基础设计。
一、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1.1 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承载结构的底部部分,它通过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体,起到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地基基础的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
1.2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荷载传递原理:地基基础要能够有效地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体,使土体承受荷载后不发生破坏。
(2)稳定性原理:地基基础要能够保持建筑物的稳定,避免因为地基变形或破坏而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坍塌。
(3)适用性原理:地基基础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和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地基基础类型。
1.3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勘察分析、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类型选择、结构设计等。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对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二、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技术要点2.1 勘察分析地基基础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勘察分析,主要包括对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荷载条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勘察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尺寸和深度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2 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基土体的承载力计算和建筑物的荷载计算。
在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时,需要结合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641ae4960590c69ec376a6.png)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8条】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5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1.0 。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42eed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2.png)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土壤条件、建筑物的负荷以及周围环境等。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的规范要求,并探讨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一、地基与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承受着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一个良好设计的地基与基础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如果地基与基础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不稳定、下沉或倾斜,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础设计规范要求1. 土壤勘察与测试:在进行地基与基础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土壤勘察和测试,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并确定土壤承载力、变形性和稳定性等参数。
2. 地基类型选择: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承载力,选择适合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层基础(如盖梁基础、扩展基础)和深层基础(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同时,还需考虑到地基的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和气候等因素。
3.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负荷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尺寸,包括底面积、厚度和悬挑长度等,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抗震设计: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基础设计中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确定地震水平、考虑地震荷载、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等。
5. 施工质量: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和验收,如地基沉降观测、桩基静载试验等。
三、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和技术1. 经验法:基于过去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条件相对简单的建筑物。
例如,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和尺寸。
2. 理论法:基于土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求解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问题。
常用的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3. 数值模拟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和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基与基础的力学行为和响应。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f357ddf9cc175527062208a1.png)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1、正确使用地勘报告,基础选型由自己定,而不能地勘报告建议什么基础型式就用什么型式,总的来说,结构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比地勘人员内行。
2、冲击振动沉管灌注桩慎用:缩颈现象较普遍。
3、人工挖孔桩:在砂夹卵石层内施工(特别是扩孔)跨孔的可能性较大,施工有危险。
桩太短(如小于6m),不能按桩算,应按墩算。
4、地基处理:换填、振冲、CFG桩(应算沉降,地基处理规范9.1.3条)。
5、地下室底板不按筏板设计,而采用所谓“抗水板”,其厚度不宜小于300,除地下水浮力,还有地基反力,应计算其配筋及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6、伸缩缝、抗震缝处可不必设沉降缝。
笔者见有一砌体结构6层住宅,设有100mm宽抗震缝兼沉降缝,因此抗震缝两边的条形基础为大偏心基础,极为不妥。
7、地下室底板下的垫层应采用C15混凝土(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5条)。
8、地下室墙竖筋及水平筋应注意最小配筋率ρmin。
9、地下室墙应有水平施工缝。
10、超长地下室只留后浇带不能解决使用期间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问题,应采取加强配筋、加防裂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措施。
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11、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并应有观测点大样,观测方法应有说明,不能只说按某规范。
12、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可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但Es1/Es2<3时查不到θ,也可用基底应力公式计算。
13、桩基(包括桩身质量、单桩承载力)检测,应有检测方法、检测数量等说明,不能只说按某规范。
14、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在地震区应不应该进行抗震设计?这个问题本来规范已有明确说法,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也规定“……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配筋计算……………………………………………………15 9.1 A 轴基础配筋计算 9.2 B 轴基础配筋计算 9.3 C 轴基础配筋计算 施工组织方案……………………………………………………19
毕业设计
设计计算书
1 基本条件确定
杂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130KN/m2,所以选用 粘土作为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 fak=210KN/m2。
m
0.5 18 1.2 20 1.5 19 0.5 1.2 1.5
19.22KN
/
m3
faz fak d m (d 0.5) 230 1.5 19.22 (3.2 0.5) 230 77.84 307.841KPa
验算: Pz Pcz 162.08 61.5 223.58KPa fa (满足)
5.3 C 轴
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P0
Pk
md
Fk
Gk A
md
1433
75
3.0 3.51.7 3.0 3.5
20
18.2
1.7
146.68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和自重应力:
0.11m
1b 6
3.5 6
0.58m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k
Fk
Gk A
1873 75 416.5 193.02KPa 3.5 3.5
fa
246.44KPa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Pk max
Fk
Gk A
1
6e 193.02 1
查表(02 地基基础规范——表 5.2.5)得: M b 1.9, M d 5.59, M c 7.95
第3页
共 23 页
毕业设计
查表(02 地基基础规范——表 5.2.4)得:b 0,d 1.5
5.1 A 轴
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P0
Pk
md
Fk
Gk A
md
A
9
基底附加压力: P0 P cz 177.67 30.94 146.73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fa fak d m (d 0.5) 210 1.6 18.2 (1.7 0.5) 210 34.944 244.94KPa
4.1 确定 A 轴基底尺寸
A0
Fk fa Gd
1218 15 5 6.13m2 由于偏心力矩比较大,基础底面面积 244.94 20 1.7
第1页
共 23 页
毕业设计
基础和回填土重: G GdA 20 1.7 9 306KN
偏心距: ek
289
1218 15 5 306
0.18m
1b 6
3 6
0.5m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k
Fk
Gk A
1218 75 306 z 146.73 61.5 208.23KPa fa (满足)
5.2 B 轴
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P0
Pk
md
Fk
Gk A
md
1873 75 3.5 3.5 1.7 20 3.5 3.5
18.2 1.7 162.08KPa
ES 8.2MPa , fak 210KPa
查表(02 地基基础规范——表 5.2.5)得: M b 0.7, M d 3.66, M c 6.25
查表(02 地基基础规范——表 5.2.4)得:b 0.3,d 1.6
因 d=1.7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m 18.2KN / m3
4.2.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MV 0.6 (83 15) 58.8KPa , M 193 15 40.8 248.8KPa
基础和回填土重: G GdA 20 1.7 3.5 3.5 416.5KN
偏心距: ek
248.8
1873 75 416.5
6 0.18 3
113.71KPa
0
满足要求。确定该柱基础底面长 l=3.0 m,b=3.0m。
4.2 确定 B 基底尺寸
A0
Fk fa Gd
1873 15 5 9.25m2 由于偏心力矩比较大,基础底面面积 244.94 20 1.7
按 15%增大,即 A=1.15, A0 =,10.6 m2 。一般 l/b=1.0~2.0,初步选择基础底面
2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数据,杂填土 h 0.5m ,粉质粘土 h 1.2m 因持力层 应选在粘土层处,故取 h 1.7m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基础类型为: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 C30,钢筋采用 HPB235。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粘土 19KN / m3 , e 0.58 , c 25 , 23,12 0.22 ,
尺寸: A 3.5 3.5 12.25m2 , b 3.5 3m ,需要对 fa 进行修正。
fa fak b (b 3) d m (d 0.5) 210 0.310 (3.5 3) 1.6 18.2 (1.7 0.5) 210 1.5 34.944 246.44KPa
A0
Fk fa Gd
1433 15 5 7.15m2 由于偏心力矩比较大,基础底面面积 244.94 20 1.7
按 15%增大,即 A=1.15,A0 =8.22 m2 。一般 l/b=1.0~2.0,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
寸:
A 3.0 3.5 10.5m2 , b 3m ,不需要对 fa 进行修正。 4.3.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1218 75 1.7 3 3 20 33
18.21.7 146.73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和自重应力:
z 1.5 0.5 3
由(02 地基基础规范 表 5.2.7)查得: 0o
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为 Pz P0 146.73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验算: Pz Pcz 146.68 61.5 208.18KPa fa (满足)
6 计算基础沉降
6.1 A 轴
基础底面处的自重应力: cz m1 d 18.2 1.7 30.94KPa
基底压力: P F G 1218 75 20 1.7 9 177.67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m
0.5 18 1.2 20 1.5 19 0.5 1.2 1.5
19.22KN
/
m3
第4页
共 23 页
毕业设计
faz fak d m (d 0.5) 230 1.5 19.22 (3.2 0.5) 230 77.84 307.841KPa
fa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
Pk min
Fk
Gk A
1
6e l
177.62 1
6 0.186 3.5
120.98KPa
0
满足要求。确定该柱基础底面长 l=3.5m,b=3.0m。
5 软弱下卧层验算
根据全风化砂质泥岩:
20KN / m3 , frk 0.8 , c 22 , 30 , fak 230KPa
目录
1 基本条件的确定 ……………………….....................3 2 确定基础埋深………………………………………………………3
选择基础埋深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3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3 4.1 确定 A 轴基底尺寸 4.2 确定 B 轴基底尺寸 4.3 确定 C 轴基底尺寸 5 软弱下卧层验算……………………………………………………5 5.1 A 轴基底软弱下卧层验算 5.2 B 轴基底软弱下卧层验算 5.3 C 轴基底软弱下卧层验算 6 计算柱基础沉降……………………….…………………………7 6.1 计算 A 轴基础沉降 6.2 计算 B 轴基础沉降 6.3 计算 C 轴基础沉降 7 按允许沉降量调整基底尺寸…………..…………………… 11 8 基础高度验算……………………………………………………12 8.1 A 轴基础高度验算 8.2 B 轴基础高度验算 8.3 C 轴基础高度验算
l
6 0.11 229.42KPa 3.5
fa
第2页
共 23 页
毕业设计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
Pk min
Fk
Gk A
1
6e l
193.02 1
6 0.11 3.5
156.63KPa
0
满足要求。确定该柱基础底面长 l=3.5 m,b=3.5m。 4.3 确定 C 基底尺寸
按 15%增大,即 A=1.15, A0 =7.05 m2 。一般 l/b=1.0~2.0,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
寸: A 3 3 9m2 , b 3.0 3m ,不需要对 fa 进行修正。 4.1.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