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
![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ca96e289eb172dec63b703.png)
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一、质量责任乙方对所提供的产品和其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负责,乙方也要对其供方实施本协议内容。
即甲方可就分供方的产品质量问题要求供应商向甲方承担责任。
甲方对乙方的质量保证要求基于以下列举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但不限于下列文件要求的限制:1)供应商质量能力评定准则(Formel Q)2)新零件质量开发计划(QPN)(甲方另行提供给乙方)3)德国汽车工业管理 VDA 系列丛书(乙方自行获取)4)中国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乙方自行获取)5)一汽-大众质量管理要求以及产品技术资料(如图纸、技术供货条件和标准)针对产品的特殊质量要求,甲方可以在后续增加的质量文件中予以规定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除以上乙方可自行获取的技术文件外,以上列举的相关技术文件均可通过甲方的系统平台https://,http://v-tdmsin/blueprint/modules/provider/def ault.aspx登陆查看了解。
本协议的签字视为乙方对以上列举的相关技术文件内容了解,无异议。
当甲方或其关联方对以上列举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时,乙方应同步更新,并按照更新后的技术文件履行本协议。
二、供货商质量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乙方必须按照ISO/TS16949或VDA6.1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
2、质量能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大众集团Formel Q补充规定了大众的特殊要求:包括对产品、过程以及在技术检验等方面。
供货商必须针对这些要求,主动落实相应的措施。
甲方供货商质量审核部门根据大众集团Formel Q ,对供应商的质量能力进行评价:1)被评价为甲方C级供货商,将不再发包新零件。
供货商必须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并在3个月内达到甲方B级(大于等于85分)质量能力,否则甲方保留重新选择供货商的权利。
2)根据大众集团Formel Q 规定,乙方所提供的零件在开始批量供货时,其质量能力必须达到B级(大于等于86分),并不断进行质量改进,使其供货质量能力达到A级。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dfe3363c1ec5da51e27033.png)
;上海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课程名称:解读供应链管理课程号:2400J004(学生姓名:韩雨学生学号: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日期:【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变热白热化阶段,竞争方式也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通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其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大特征而成为最具代表的行业。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一汽-大众在未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企业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于 1991年成立,1996 年正式投产,1997 年8 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 年 4 月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并于 2002 年 12 月获得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项目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轿车占有 60%的股份,大众公司占 30%,奥迪占 10%。
一汽大众公司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占地面积 116 万平方米。
一汽大众公司含 2 个生产厂、12 个部、3 个直属科,员工 7000 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
2001 年、2002 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2002 年,公司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 100 强”之首的荣誉称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与时剧增,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把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cing)给其他最佳的专业企业,从而,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
一汽大众案例分析
![一汽大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ed39d8cc175527072208ea.png)
当时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下,人员素质落后,起步晚, 规模小,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生产,很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臃肿, 致使 成本无法控制。
图1
图2
Formel-Q一汽大众供应商质量评定能力 一汽-大众供应商必须跨越这些栏杆
“零”缺陷
被选定供应商
A级供应商
Cpk ≥1.33 PPM ≤ 66
批量供货
体系VDA 6.1 过程≥90%
预防措施FMEA 产品无A/B类缺陷
过程认可
过程控制SPC
持续改进KVP 质量能力评审
产品认可
2TP
持续改进
一汽大众采购环境的变化
1、过去的采购环境
在2000年前,生产单一的车型JETTA,年生产量低,2000年年产50000台轿车。 批量小,各项费用分摊多,成本上升。
国产化零件的价格相对比较高,成本控制水平不高,国产化零件的价格参照 物是CKD 零件的价格。
供应商的整体素质比较低。比方说,没有及时的给厂家支付货款,导致无 钱 购买原材料而影响生产。由于通讯方式不灵通,无法联系卡车运输司机而影响生 产。
目录
1
引言
2
企业采购概述
3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成功案例分析
4
结论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发展趋势。它使各种经济 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实现优化配置。同时也改变了采购的职 能范围,使企业采购选择面更广,它扩大了供应的基础,可以获得更大的 利益。。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dbb3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a.png)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引言采购管理是指组织和管理企业采购活动的过程,对于一汽大众这样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采购管理对于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汽大众的采购管理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流程1.采购需求确认:一汽大众在产线生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2.供应商筛选:根据一汽大众的采购策略和标准,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筛选,评估其价格、质量、交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3.供应商合同签订:一旦确定供应商,一份合同将被签订,明确价格、交货期、质量要求等各项细节。
4.采购订单下达:一汽大众向供应商发布采购订单,明确所需物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数量、型号等。
5.供应商供货: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的要求进行供货,并确保按时交付。
6.采购验收:一汽大众接收供应商交付的物品,并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数量等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二、现状分析1.供应商数量有限:一汽大众目前的供应商数量相对有限,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供需不平衡。
一旦其中一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2.采购流程繁琐:由于一汽大众的规模庞大,采购管理流程相对繁琐,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调和管理。
3.采购成本较高:一汽大众的采购成本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价格上。
这可能是由于供应商数量有限和市场竞争不充分所导致的。
4.供货不稳定:有些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交货延期或无法按照承诺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供货,给一汽大众的生产计划带来了困扰。
三、改进方案1.拓宽供应商渠道:一汽大众可以通过与更多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提高竞争力,确保供应链畅通。
2.优化采购流程: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采购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流程繁琐的问题,提高效率。
3.降低采购成本:一汽大众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优化价格体系,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内其他供应商的价格水平,为谈判提供依据。
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采购供应链体系管理研究
![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采购供应链体系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481881d0d233d4b14e69e3.png)
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采购供应链体系管理研究2012年,在汽车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一汽-大众全系车型却逆市飘红,从销量数据中可以看出,一汽-大众并不是靠单一产品取胜,而是全系产品的供不应求。
热销的背后,一定是产品质量的过硬。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工艺品,整车的品质既依赖于先进的造车工艺,也依赖于优质的供应商体系,为探其上游供应链质量控制的奥秘,不久前,记者专程采了一汽-大众的四零部件供应商。
精选一流供应商打造高端品质在采中得知:一汽-大众有535零部件供应商,很多来自世界一流企业,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通过与这些全球领先供应商合作,保证产品品质。
为了打造顶级的安全防护体系,一汽-大众的车配备了来自美国天合集团(TRW)以及瑞典奥托立夫公司(Auoliv)的先进安全设备,确保出行安全。
天合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是美国天合汽车集团2002年10月在中国上海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底盘电子动力转向系统、汽车制动器、汽车安全气囊电子控制模块及转向器等产品的加工。
主要客户: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雷诺、菲亚特、宝马等,几乎覆盖所有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汽车产商。
杨红杰总经理介绍说:“一汽-大众对质量的要求非常地严格,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质量的提升,成为一汽-大众的A级供应商,对于我们的下级供应商,也是用大众的(FormelQ)标准来要求的。
每天开早会,沟通当天的质量题,生产题;每周还有周会,汇总一周的质量题和停机情况,找到根本原因,跟后续的一个改善措施。
”现在一汽-大众制动业务已占它业务量30%左右。
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ACC)成立于2002年6月,是由瑞典奥托立夫投资组建的专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产品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产品为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该公司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及新项目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满足奥托立夫的全球质量标准,目前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上海大众、华晨宝马、北京奔驰、长城汽车等。
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7742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7.png)
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采购环节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企业供应商管理已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核心职能是建立、维护和优化供应商关系,以实现企业采购战略的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企业供应商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供应链风险、供应商合规、供应商质量等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对企业供应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探索如何实现优质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采购、供应链及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深入探究企业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1. 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概述,包括供应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 优质供应商的挑选和评估,分析常用的供应商评估方法、供应商绩效指标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从多个角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3. 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以企业采购流程为基础,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包括供应商准入管理、供应商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风险管理等方面。
4. 供应商管理的创新与挑战,分析当前企业供应商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如在数字化时代下如何构建智能化供应商管理平台、如何协同管理供应商实现供应链透明度等。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研究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优质供应商的挑选和评估、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创新与挑战,本文期望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的研究成果:1. 深入了解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明确企业采购战略的目标和方向。
2. 掌握如何选取和评估优质供应商的方法和技巧,为企业筛选出最适合其需求的供应商。
3. 建立高效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体系,从而优化企业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4. 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预判供应链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保障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89510a6bd97f192279e994.png)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一、一汽大众公司发展概况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一汽-大众于1991年正式成立,在这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一汽-大众不断成长,创造了我国汽车史上的一个个“第一次”,并以先进的造车工艺和良好的用户口碑,成为今天国内最著名汽车品牌之一。
1987年10月,一汽和大众的和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德国大众集团总裁哈恩(Hahn)博士和奥迪公司总裁皮耶希(Piech)博士首次访问一汽,与一汽耿昭杰厂长进行会谈。
这次会谈为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的顺利进展打下了基础。
1988年8月24日,一汽耿昭杰厂长与大众集团总裁哈恩(Hahn)博士在德国狼堡签署“一汽和大众公司长期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组成工作小组进行第二阶段合作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前期工作。
之后9月份,邹家华国务委员听取了耿昭杰厂长赴德情况的汇报,对一汽选择大众公司为长期合作伙伴、以Golf A3为基本车型、合资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表示赞成,并同意一汽和大众公司开始进行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1989年4月25日~7月28日,一汽总工程师林敢为率团赴大众公司开始正式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经过了国家部委的审议通过之后,7月26日,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在完成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签字。
1989年9月2日~11月19日,一汽总工程师林敢为再次率团赴大众公司,就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和大众公司进一步谈判。
1989年11月17日,双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订版上正式签字。
这也标志着双方合作的阶段性目标的达成。
1990年 2月9日,国家计委以计工二(1990)97号文下发《关于第一汽车制造厂与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意见》,正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L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L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efbc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d.png)
L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企业的供应链中,供应商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管理供应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成败,也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因此,供应商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L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切削刀具和机床附件等。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L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的支持。
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自身的供应商已经成为L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具体目的如下:1. 了解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
2. 分析L公司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3. 提出改进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探讨其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1. 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概述本部分将从L公司的企业背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并基于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2. L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调查本部分将针对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以了解现有问题及其表现。
3. L公司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将对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4. 改进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本部分将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改进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探究其可行性和成效。
四、研究意义L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改进,不仅有利于提升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是推动L公司有效实施供应链战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问卷发放给L公司相关人员。
2. 实地走访法。
对L公司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运作流程、服务水平等相关情况。
3. 理论分析法。
通过理论分析,对L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和思路进行剖析,为提出改进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f2e2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c.png)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一汽大众(FAW-Volkswagen)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其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从供应链的定义、一汽大众的供应链管理实践、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对一汽大众的供应链管理进行分析。
一、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一系列的活动和流程,将原材料的供应与成品的交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信息的流动和项目的管理来实现目标的一种整体系统。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以实现供应链运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二、一汽大众的供应链管理实践1.供应链战略一汽大众秉持着“可持续、创新、客户导向”的供应链战略,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培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供应商培训计划提升供应商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2.供应链规划一汽大众在产品规划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通过预测需求、分析数据等方法制定产品的产能规划、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的高效和灵活。
3.供应商管理一汽大众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评估、供应商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价等环节,并通过定期的供应商沟通会议和培训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沟通,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4.订单管理一汽大众通过ERP系统对订单进行管理,实现订单的跟踪和控制,并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订单的及时交付和客户满意度。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尽管一汽大众的供应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供应商风险管理不足一汽大众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虽然较为完善,但在供应商风险管理方面仍有不足。
建议一汽大众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2.信息流动不畅3.库存管理不精细一汽大众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库存数量和库存周转率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建议一汽大众加强对库存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调研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9e989d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b.png)
一汽大众采购管理现状调研1. 引言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一汽大众致力于提升采购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本文将对一汽大众目前的采购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潜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采购管理现状概述一汽大众采购管理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供应链的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在一汽大众,采购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包括采购部门、供应链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
目前,一汽大众的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2.1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一汽大众目前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部分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交货延误等情况,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2 采购合同管理不完善在采购过程中,一汽大众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存在一些问题。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合同履行的困难。
2.3 供应链管理效率有待提升一汽大众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效率问题。
部分供应链环节信息传递不及时、物流配送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低下。
3.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一汽大众的采购管理现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研:3.1 现场观察我们前往一汽大众的采购管理部门进行了现场观察,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情况。
3.2 采访我们采访了一汽大众的采购部门负责人、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采购管理现状的认识和意见。
3.3 数据分析我们对一汽大众的采购管理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供应商评价数据、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等。
4. 调研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得出以下结果与分析:4.1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供应商评价机制。
对于供应商的质量、交货准时性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准确和及时,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4.2 采购合同管理不完善的原因分析采购合同管理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执行不到位。
供应链管理论文之一汽大众零库存问题探究
![供应链管理论文之一汽大众零库存问题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fae2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5.png)
一汽大众零库存问题探究
1. 问题背景
汽车生产企业在实现高效生产和减少库存进行供应链管理时,零库存是一个常见的目标。
然而,实现零库存可能会面临多种问题,包括生产调配、物料供应、生产和销售计划协调等。
本文将探讨一汽大众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零库存问题。
2. 问题分析
2.1 供应链管理现状
一汽大众是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汽车时需要各种零部件的供应。
由于零部件的供应时间和产能限制,一汽大众难以实现零库存管理。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新生产模式等。
2.2 零库存问题
在实现零库存管理的同时,一汽大众也面临了多种问题。
例如,缺乏准确的生产调配,无法及时满足生产需要;物料供应不稳定,导致生产延误;生产和销售计划不协调,使得销售订单未能得到及时履行。
2.3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一汽大众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优化了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料采购计划,提高了物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建立了更加精确的生产调配方式,及时响应销售订单的需求。
最后,加强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协调,确保订单能够得到及时履行。
3. 结论
通过对一汽大众零库存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实现零库存的同时,企业需要克服多种困难和挑战。
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生产调配、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是实现零库存的关键措施。
在未来的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要求。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一汽大众零库存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对读者在供应链管理上有所启示。
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0626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A公司是一家中型生产企业,致力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A公司需要与各种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和其他关键资源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供应商管理是A 公司成功实现业务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A公司供应商管理实践的研究,分析其供应商管理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类似企业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总体情况介绍:介绍A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供应商管理情况。
(2)供应商管理现状:通过对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资料、相关数据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其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包括供应商选择、评估、合同管理和关系维护等方面。
(3)供应商管理的优点和不足:对A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优点和不足。
优点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等;不足则包括与供应商的沟通不畅、缺乏信息共享、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不够严格等。
(4)改进建议:根据上述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A公司供应商管理情况的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供应商管理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进行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其供应商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对A公司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他们对供应商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研究A公司的供应商管理实践,预计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全面了解A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得出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优点和不足,为A公司制定更好的管理策略提供经验教训。
(3)提出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改进建议,以便A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供应商的优势,促进业务的发展和持续增长。
(4)为类似企业提供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供应商管理大众供应商质量评定
![供应商管理大众供应商质量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39279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9.png)
供应商管理大众供应商质量评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供应商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高效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以保障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大众公司在供应商管理中的质量评定方法,并分析其对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一、质量评定的重要性质量评定是供应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大众公司的要求,并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
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评定,大众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受益:1. 提高产品品质:质量评定有助于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供应商,从而确保所采购的零部件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可靠性。
2. 降低供应风险:通过评定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大众公司能够识别潜在的供应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3. 优化供应链成本:通过与优秀供应商合作,大众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供应价格和付款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二、大众公司的质量评定方法大众公司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质量评定,下面分别从供应商认证、供应商审核和供应商评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供应商认证供应商认证是指大众公司基于特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和认可的过程。
在评定供应商的认证过程中,大众公司通常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其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以及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
通过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的审核和评估,大众公司能够确定供应商是否符合其要求,从而决定是否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2. 供应商审核供应商审核是指大众公司对已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能力仍然符合要求。
大众公司会派遣专业的供应商审核团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包括对其生产设备、员工培训情况、品质管理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检查。
通过供应商审核,大众公司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改进,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稳定性。
一汽大众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汽大众供应商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2540752cc58bd63186bdf8.png)
一汽大众供应商质量管理第三章一汽大众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介绍3.1一汽大众现状介绍3.1.1一汽大众现状简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在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
目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员工人数达28000人,上游500多家供应商,下游600多家经销商,总共涉及到30万人。
一汽大众采用汽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当今风靡全球的汽车产品-包括Bora、Golf、Jetta、迈腾、速腾、Audi系列轿车。
一汽大众长春汽车工业基地的建成,使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新时期。
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的汽车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91年生产第一批捷达轿车至今,一汽大众公司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37.12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380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的大型汽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公司累计向国家上缴的税金达到60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创造的GDP占吉林省的22%,为我国尤其是吉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2公司目前的生产及销售能力目前,一汽大众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目前已有二大品牌9大系系列整车产品,并形成了EA111、MQ200、MQ250和EA888等重要零部件资源布局,制造当今世界汽车名牌产品——高尔夫、捷达、CC、速腾、迈腾、宝来、奥迪A4L、奥迪A6L和奥迪Q5系列轿车,目前已形成长春、成都以及规划中的佛山工厂的百万辆级产能格局,成为国内唯一成熟的A、B、C全系列乘用车生产制造基地。
2011年一汽大众分别生产和销售整车101.9万辆和105.8万辆,比2010年的分别增长了15%和19%。
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b22d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7.png)
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供应链是汽车企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市场竞争力等重要方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而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供需状况不均衡,部分早期阶段专注于小型配件制造的供应商们效能的提升上限已达到,但在车辆系统集成等领域上的投入和研究不够,导致大量精英和创新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企业的供应商规模不大,供应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企业的订单量、质量要求和交货期要求等。
此外,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战略、营销、生产等方面与供应链环节的协同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够高效等等。
因此,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研究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优化供应链管理决策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提高汽车供应链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式,系统总结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 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决策的优化方法探讨。
从供应链规划、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及其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制约供应链管理有效运作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并予以探讨。
3. 汽车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推广。
研究汽车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素和应用推广的策略,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案例研究。
针对具体的汽车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其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案例中总结出有效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并借助一些管理、计算机、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A公司供应商管理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A公司供应商管理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c60b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0.png)
A公司供应商管理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A公司供应商管理案例研究的申请人,现向您提交我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供应商管理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公司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目标。
而A公司作为一家中型企业,虽然在过去几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其中,管理缺乏标准化、供应商选择不够科学、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调查与数据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分析:1.供应商管理的现状2.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 优秀的供应商管理表现及其体现的成功案例4. 拟定适合A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策略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
具体考虑将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公司员工及合作伙伴的调查,了解公司与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服务质量、交付效率、管理模式等方面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预期研究成果1. 构建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
2. 探讨和研究优秀企业供应商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
3. 提出优化A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为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研究时间计划完成本研究的时间周期预计为5个月,具体计划如下:阶段一:初期调研和文献查阅(1个月)阶段二:数据收集和处理(2个月)阶段三:数据分析与结果检验(1.5个月)阶段四:策略建议和撰写论文(0.5个月)六、研究资金预算本文所需资金共计10000元,主要用于调查问卷设计、资料收集的费用支出。
七、结论本研究旨在对A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探讨现有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能够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02ad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0.png)
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和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供应商的管理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引入第三方供应商,以节省开支并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情况和现状,以及如何优化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以提升W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品质。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内容(1) 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本文将从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历史、供应商合作关系、采购合同执行情况、供应商考核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供应商管理的优化策略在分析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提出针对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优化策略,包括如何优化供应商选择和合同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强化供应商管理及培训等。
(3) 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优化本研究将以W汽车制造企业为对象,分析现有供应链模型的存在问题,探寻非价格性因素对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提出建立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可行方案。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进行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机会。
三.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3.1 研究意义对于W汽车制造企业来说,优化供应商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率的必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帮助W汽车制造企业认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定位现有问题的本质和源头,提出可行有效的优化策略,以加速W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
3.2 预期成果(1) 审视W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现状,深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己经引起国内外理论界与企业界广泛的关注。
早期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解决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随着战略管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偏重于研究所有节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研究。
其中Ellram(1991)、Stuart(1993)、Graham(1994)、Landeros(1995)、Hendrick(1995)等提出了各自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定义,并都强调了承诺和效力(Promise and Effectiveness)在优化关系中的重要性;
Matthyssens(1993)、Ven den Bulte(1994)和Manoochehri(1994)等人提出供应商联盟(Supplier Allliances)问题,研究并总结出通过供应商联盟能实现双赢(Win一Win)、整体供应链的高效率等优势;
F.Ian stuart(1997则研究了供应商联盟的优势及其实施失败的影响因素;Dwyer(1987)、Ellram(1991)、Landeros(1995)等指出并阐述了在通过供应链实现真正的双赢优势的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
这些研究都强调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强调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及评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性。
2、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对供应链环境下的有关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研究采购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指标体系及其相对重要性的变迁,多侧重于研究如何对指标值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如何更恰当地对定性问题定量化;
另一方面是研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方法和模型。
目前在国内外已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
理论,自Dickson GW在1966年提出的以质量、交期和过去绩效最为重要的23项供应商评价准则以来,又有许多学者对供应商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Eliram(1990)提出厂商在供应商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如成本、质量、交期等一般的量化标准之外,还应考虑某些如管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等所谓的软性指标;symtka and clemens(l993)提出的是风险因素、企业需求因素、以及可衡量的成本因素等三项评价准则;比较著名的还有Hatherall的8项准则和Yahya&Kingsman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等。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看,湛述勇、陈荣秋(1998)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价格与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
马士华、林勇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
同济大学霍佳震教授于1999年提出针对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不同产品类型的供应商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供应商选择的方法通常有直观判断法、招标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数据包络法。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凭经验、凭主观判断选择合作伙伴的现象普遍存在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下的供应关系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使评价与选择工作无理可循、无理可依,因而受到主观因素的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尽管有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企业自身拥有指标体系的解释权,同时各方案指标值的给定仍然难以避免主观因素个人利益的影响,因而评价体系形同虚设,所谓的科学选择流于表面化。
(二)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随着零部件业务的大量外包,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第一个环节,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21世纪,汽车行业由整车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拥有关系密切、合作默契的供应商队伍和优秀的供应商管理的整车制造企业具有更强的产品、成本竞争实力,是企业现代化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供应商管理从单纯短期降低成本的战术地位上升到长久性地控制成本、营造品牌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
我国多年来汽车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保护下经历了起步,成长期,但由于零部件企业基础薄弱,供应商管理经验薄弱,成本意识极差。
进入2003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各汽车制造企业认识到了供应商管理的战略意义,但实际运作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拼命压低采购价格,不给供应商留任何利润,甚至负利润。
研究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具有十分现实的战略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内容
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国产化与供应商管理经验
(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国产化工作
(二)一汽大众公司的供应商选择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
二、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缺乏战略考虑
(二)在供应商选择的组织上出现问题
(三)在供应商选择的流程上存在不合理之处
(四)认可、减货过程存在严重问题
(五)供应商激励机制不健全
三、一汽大众公司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供应商管理战略
(二)加强供应商选择管理的组织工作
(三)理顺供应商选择流程
(四)加强项目管理,优化认可减货过程
(五)供应商激励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进行论文选题,明确研究的方向,撰写开题报告,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的翻译工作。
2.研究阶段: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方案,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措施进行论文初稿的撰写任务。
3.修改完善阶段:与指导老师进行多个轮回的交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最终定稿。
4.答辩阶段: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二)研究方法
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研究措施
以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ABC分析法、直观判断法、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参考文献
[1]蔡国平.浅谈一汽大众供应商管理[D].南京:南京大学,2002:9-13.
[2]崔宪杰.一汽大众公司国产化外协件采购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2-16.
[3]王志坤.中国第一汽车公司战略采购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12-15.
[4]于国清.一汽专用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改进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3-10.
[5]姜涛.一汽大众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11-18.
[6]孙国庆.一汽大众公司前期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8-10.
[7]战丽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D].吉林:吉林大学,2005:3-6.
[8]于毅.如何平衡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与利益[D].江苏常州: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商学院,2010:12-13.
[9]R.Handfield,E.Nichols.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D] .Prentice Hall,1998:18-30.
[10]K.R.Bhote.Strategic Supply Management[J].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