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专题三A基础题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专题三A基础题 含答案

专题三A卷一、选择题1.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

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

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

”这表明他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2.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实质上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3.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国民素质亟待提高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4.《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5.在19世纪末的中国,有人斥责说“其貎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指责的是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首开学习西方之思潮B.曾国藩等提出“自强”开始引进机器和科技C.康有为提出师法孔子推动开展维新变法运动D.孙中山提出师法美国推翻专制创立合众政府6.“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

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7.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8.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历史:同步试题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必修3

历史:同步试题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必修3

[归纳小结][随堂演练]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解析:解答本题可采取否定与肯定结合法。

守旧者公然反对变法、革命和民主,由此排除A、B、C三项;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学堂讲授自然科学,到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科学越来越深入人心。

答案:D2.(2009·广东高考)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解析: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由此可知本题选B。

答案:B3.(2011·沈阳月考)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了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解析: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敢去放手发动群众,所以不可能借助“尊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另外,“尊孔”不是否定孔子,而是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所以B、C两项的说法错误。

康有为和陈独秀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进行思想启蒙而分别选择了“尊孔”和“排孔”,这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

答案:D4.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代表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最高水平的文献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由浅入深的理解。

大致经历了从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的阶段。

答案:D5.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报刊分别是由哪个资产阶级派别创办的?(2)简要分析这些报刊在当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孔子改制考》ﻩ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特点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

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技法攻略】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抓关键→康有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合乎孔子的三世教义,即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构联系→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明答案→本题体现了将中西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文化去衡量西方文化,故选B。

【针对训练】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第2课辛亥革命(第2课时)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材料信息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顺序是:先变革人心,即思想,然后改变政治,最后是物质,即器物层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顺序正好与日本相反。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化·近代化的历程2.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

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类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A、C项都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某某国民政府以后,所以B项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3.孙某某去世后,被安葬在某某某某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某某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某某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②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某某某某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孙某某的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孙某某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贡献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人民版必修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人民版必修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2022·江苏南京、盐城市一模)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应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应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公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应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

答案:C2.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

这一成就得益于( )①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②中共十四大相关决议的指导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1992年10月在京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发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会议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提高了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热情。

故①②正确;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会后,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1993年,我国互联网建设工程正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做到广泛使用。

故③④错误。

故答案选A。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4.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7.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 8 魏源《海国图志》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图 9 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民主科学图 10 陈独秀《新青年》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6.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95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杭州质检)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

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

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

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峰巅。

”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A.北京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C.复旦大学D.南开大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诗中提到了“奋舞德赛自由剑”,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最早在北大兴起,故A项正确。

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解析:选B。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在于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所以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3.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

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通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4.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新觉醒,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

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力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20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单选题(共25题)1.“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

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A.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B.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C.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

严复此文意在()A.否认中国的传统价值B.质疑中国的存在价值C.宣扬“进化论”学说D.痛惜中国的积弱不振6.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五四爱国运动初步胜利。

(2)人物:李大钊。

(3)活动①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

②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④在北京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深层点拨】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欧美资本主义转向学习苏俄社会主义,因此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工读互助团(1)工读互助团: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2)失败①原因:经济上入不敷出,实践上陷入困境和意见不合。

②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论战①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②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③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10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2)组织研究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三三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历史优化方案人民版必修3习题:专题三三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Word版含答案

[随堂巩固]1.(2021·广东学考)李大钊是最早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D项正确。

2.五四运动后,逐步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并转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机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

结合“五四运动后”这一时间和“转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这一信息,A、B、C 三项在时间或作用上不符合,只有D项符合题意。

3.“登高一呼群山应,从今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同学对材料的解析力量。

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大事,只有B项符合。

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4.(2022·广西桂林高二期末)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当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主见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D.否定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解析:选C。

材料没有涉及反对专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道德主题,故B项错误;材料以“产业”“劳动者”“资本家”“地位”为争辩主题,均为社会主义争辩的对象,故C项正确;材料主见资本家要敬重劳动者,并没有否定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故D项错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进展的影响不包括()A.中国先进的学问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解析:选D。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课后习题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商君书。

更法》中的这段话,思考以下问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答: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

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呢?答: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

另一方面,商鞅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二、儒学的兴起【自我测评】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答: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答: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

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三、宋明理学【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答:朱熹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

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

【材料阅读与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答:“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

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

四、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自我测评】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三者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共同点是什么?历史影响如何?答:黄宗羲: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出限制君权。

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政治上,循天下之公;哲学上,发挥古代“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观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促进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

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

这说明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5.民国时期,辜鸿铭用外文著《中国人的精神》、《呐喊》等书,林语堂亦有《吾国吾民》、《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英文著述,此类著作多有再版。

这一现象反映A. 知识分子现代文化自觉意识增强B. 国内存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倾向C. 中国文化开始受到西方社会关注D. 新文化运动唤醒国民大众的政治觉悟6.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主张改革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他们的共同作用是A.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B.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C.都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D.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康有为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梁启超、严复在民国初期竟然在《论语》中找出共和之义;武昌起义中起关键作用的汤化龙在民国后接任教育部长,却要求学校尊孔读经;在提出尊孔的行列中不乏留美博士。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础巩固1.撰文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周恩来答案 B解析李大钊在介绍十月革命文章的最后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②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③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②③全正确D.①②③全不正确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李大钊等人都是被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所吸引,才抛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并经过慎重思考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故这三句话均正确。

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

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五四运动的爆发C.问题与主义之争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4.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19年之前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可运用排除法,C 是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性质不一样;D中共还没有成立;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A错,应选B。

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②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倡导的救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三
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 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 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许多曲折。

这个过程体
现了在近代中国 ( )
A. 学习西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内忧外患的局面促进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断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3.《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
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A. 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 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 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 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4.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
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对外战争的一再挫败
B.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人中国
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5.1887年,曾纪泽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文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

该文
以北洋海军的建设等军备现代化为中国觉醒的根据,主张强兵应先于富国。

后来,香港人何启、胡礼垣认为曾纪泽的这个主张不彻底,并撰文予以强烈批判。

由此可知,何启、胡礼垣主张
A. 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B. 进行政治变革
C. 富国应当先于强兵
D. 实现民族独立
6.“19世纪90年代,有三个中国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
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甲午战败对国人中的有识之士影响重大
B. 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 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7.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
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关于晚清“体用之争”理解正确的是
A.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割裂开来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两者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8.19世纪末,强学会相继在北京、上海成立,很快便吸引大量士人参与,包括两江
总督张之洞等帝党官僚;而此时的兴中会仍只是在海外华侨中和港粤之间联络,且被大多数士人视为“乱党”。

这反映出当时
A. 中体西用思想仍具有市场
B. 社会革命团体大量涌现
C. 改良思想更易被社会接受
D. 沿海地区思想更为激进
9.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

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
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

他们认为要完成改
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
A. 师夷长技
B. 民主科学
C. 民主共和
D. 变法图存
10.“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
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

”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 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 自上而下解放思想的弊病
C. 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 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11.在1916年1月15日的《青年杂志》上,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
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当时,为促使国民进步,他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 )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倡导民主科学,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发扬光大国学
12.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艺界的青年人一度把传统文化中个人安身立命之所的“家庭”
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刻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

这反映出当时
A. 文艺界主导了新思想潮流
B. 追求新思想成为文艺青年的时尚
C. 个人主义已成为国民共识
D. 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13.陈独秀几乎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但他却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

据此分析可知()
A. 陈独秀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B. 进步人士屈服于政府的压力
C. 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两面性
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化的弊端
14.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
苦。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

”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B. 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C. 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D. 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
15.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
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

这场论争
A.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D.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

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岂惟世事,物理有然。

”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

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

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世。


材料三《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1)材料一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
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答案:1-5CCBBB 6-10BBCBC 11-15CBCBD
16(1)《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走社会主义道路。

(2)因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