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2021年广德公镇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2021年广德公镇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广德公镇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广德公镇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广德公镇201*年玉米膜下滴灌实施8万亩,项目落实在9个行政村43个村民组,69个项目地块。

一、工作落实情况201*年11月底完成了地块和农户落实以及一级地埋管道的开挖铺设任务;今年4月完成了滴灌设备及滴灌系统的安装任务;5月份完成了滴灌管带铺设、设备安装调试和打压试水;5月末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广德公镇201*年玉米膜下滴灌实施8万亩,整个工程埋设一级地埋管道1万延长米,新打机电井6眼,更换水泵69台,其中配全套水泵6台,69套首部过滤器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其中,61套已经安装完毕。

项目涉及到兰巴地村、巴林道村、关井子村、四分地村、郝家窝铺村、关东铺子村、四道沟村、高家梁村、黄谷屯村9个行政村40多个村民组,69个地块,其中兰巴地村7200亩,巴林道村2200亩,关井子村500亩,四分地村3800亩,郝家窝铺村440亩,关东铺子村1770亩,四道沟村1430亩,高家梁村200亩,黄谷屯村460亩,实施面积中水浇地1201*亩,占总实施面积的67%,旱地面积6000亩,占总实施面积的33%,现已铺设80涂塑水带5万米,63PE管、32PE管道各12万米,铺设膜下滴灌带1800万米。

(具体实施情况详见附表)二、工作采取的措施今年是玉米膜下滴灌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我镇积极采取措施。

坚持五个到位,即措施推进到位、产品质量监管到位、技术指导服务到位、宣传落实筹措到位、建设面积落实到位。

积极做好玉米膜下滴灌任务。

(一)强化领导,细化责任。

在玉米膜下滴灌任务下达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目作为我镇201*重点主抓的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玉米膜下滴灌领导小组,同时把责任细化,各领导包村到户,成立了6个玉米膜下滴灌专项推进工作队,实行科级领导包村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包到底,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村玉米膜下滴灌任务的完成及相关的技术指导,从技术培训、种植、良种选择、机械的调配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同时镇政府把玉米膜下滴灌实施情况纳入村和部门的实绩考核,与村级班子签订责任状,对完成好的村和部门给予奖励,对完成不好的、给农牧民造成损失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村、部门,实行问责。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在省土肥站大力支持下,洛南县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因水施肥、水肥耦合”的技术路径,率先在全市开展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大田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

现总结如下:一、示范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洛南县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南洛河上游。

全县辖16 个镇(办),2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6 万,总耕地面积62 万亩,平均海拔1200 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

洛南年平均气温11.1 ℃,日照时数2045小时,≥10℃积温3463.8℃,无霜期195天,平均降雨量754.8 毫米。

垂直差异明显,西北多而东南少;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川道。

年平均蒸发量为779.5mm,干燥指数为1.24-1.6 。

年内月季间降水分布极不均衡,一般在7-11 月水分供应有余,其余月份供应不足。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3.1 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2.8%,无灌溉条件,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马铃薯、玉米、小麦是本县优势粮食作物,马铃薯面积12 万亩,玉米30万亩,小麦22万亩,粮食作物总产17 万吨,是陕西省30 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然而干旱成为洛南旱作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

据测算,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达2000 万元之多。

项目区涉及洛源、保安、石门、古城、景村5个镇16 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5.9 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6 万亩,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

常年马铃薯面积5.1 万亩,平均亩产1182公斤,玉米面积10.9 万亩,平均亩产321 公斤。

二、技术观测方法及结果1、技术观测方法。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技术三种种植方式,对肥料用量、肥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膜下滴灌技术成效。

2、观测结果2.1 增产效果显著。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特性,合理调配水肥资源,达到节水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水肥一体化管理上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与农业专家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我们深入研究了不同作物对水肥需求的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施肥方案和灌溉措施。

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活动,我们帮助农民了解了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教会他们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性来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了他们的水肥管理水平。

最后,我们加强了水肥一体化工作的监测和评估。

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的水肥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水肥一体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们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水肥管理能力;加强对水肥一体化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水肥一体化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阐述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阐述
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在地 膜覆盖基础上,通过将灌溉与土地施肥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新 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通过运用滴灌系统 在对土壤进行灌溉时,将肥料投入到滴灌中,通过与水资源搭配 形成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肥液,通过玉米不同生长周期对水 分和养分需求规律,一起运输到种植土壤中,使得玉米植株根系 通分吸收并利用水肥。玉米种植运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可通过科学控制水分进行科学合理施肥,能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根 部发育,增加玉米对水分和营养吸收能力,使水分与营养利用效 率明显提升。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生长不同周 期能够精准控制灌溉水量以及肥料施用量,科学把控灌溉水和 追肥时间,使得水资源灌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有效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同时,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肥料使用量, 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不断促进当地农业稳定健康 可持续发展。
2.4 选择合适的水溶性肥料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化肥 必须具备水溶性特性,并对水管腐蚀度小、不能与水源产生化学 反应,以免引起水管装置破裂等情况发生。可依据玉米植株对肥 料需求特点、生产目标科学合理制定施肥机措施。玉米种植膜下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要高度整合施肥、灌溉机制,以达到水 肥水肥利用效率提升。同时肥料与水资源必须充分搅拌均匀,如 化肥是液态形态,则必须与水反复进行搅拌,直到充分混匀;如果 化肥是固体,可先把固态化肥融于水中,待充分搅拌混匀为液态 肥料,必要时还可加以过筛等,避免沉淀。 3 玉米种植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3.1 种植地选择 在进行玉米种植地选择时,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
栽培技术
米植株根系,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1.2.3 大量节省劳动力使用 应用滴灌系统进行水肥供应,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要求,使其施肥管理较为困难。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马铃薯施肥方式主要是基于土壤施肥和喷施肥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壤肥力不均衡、化肥利用率不高、病虫害易传播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指在马铃薯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采用的是膜下渗漏管滴灌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流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也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同时还有助于减轻化肥的环境污染。

1. 土壤松厚及石头清除。

2. 土地提高并整平,然后覆盖黑色塑料地膜。

3. 安装滴灌系统,大棚建议采用起点进口滴头。

4. 开穴放肥,将肥料均匀散布在地上,肥料用量应根据土壤、气候、品种和生长季节等因素确定。

5. 开始种植,将种子均匀撒在薄膜上,然后覆盖薄膜,起到保温、保湿和保护幼苗的作用。

6. 施肥,用滴灌技术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将肥料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了肥料浪费和流失,提高利用率和效益。

7. 管理和维护,按照需求进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土壤修复,同时对滴灌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洗。

总的来说,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科学、环保、高效的马铃薯施肥技术,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产成本,保护环境,同时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按照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总体要求,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市建立示范点10个,根据设施蔬菜生产特点,在秋冬茬及早春茬开展适宜单棚单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体化设备及配套技术示范应用,现就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目标选择我市设施蔬菜主产区,基础条件优越,对周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县(区),建立示范基地10个,示范推广适宜单棚单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体化设备100套,控制面积250-300亩;示范推广全营养水溶肥及配套施用技术,每棚配套全营养水溶肥100公斤;改水肥粗放管理为精准管理,形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管理规范。

通过示范应用,肥料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节省劳动用工20%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提升我市设施装备水平,整体提高我市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产量效益稳步提升。

二、项目完成情况在9个县(区)建立示范点10个,选择41个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实施主体,一是示范推广了适宜单棚单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体化设备100套,控制面积284亩,优选的单棚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浓度稳定,计量准确,时间可控,操作简便,农户易于接受;二是结合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每棚配套了全营养水溶肥100公斤,推广全营养水溶肥10吨,提高了单棚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示范应用效果;三是制定了《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使用规范》,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茬口、不同质地土壤水肥用量调查,总结形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管理规范;四是培训技术骨干,合作社、种植大户负责人及农户120余人。

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区平均肥料使用量减少28.4%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8%,节省劳动用工22.2%。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一)示范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针对一家一户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示范推广适宜单棚单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体化设备,在连续三年示范基础上对设备进一步升级,优选机械注入式单棚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100套,示范面积284亩,作物涉及番茄、辣椒、黄瓜、甜瓜等蔬菜。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将水和肥料的施用进行整合,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产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对水肥一体化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水肥一体化工作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科学合
理的水肥一体化施用,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水肥搭配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率,减少浪费,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水肥一体化工作在节约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科学施用水肥一
体化技术,可以减少水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和化肥的需求,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土壤污染。

再次,水肥一体化工作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合理的
水肥一体化施用可以减少化肥残留和农药残留,减少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最后,水肥一体化工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肥一体
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水肥一体化工作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节约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1. 简介水肥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管理与肥料管理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用水量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的综合管理模式。

本文将对水肥一体化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探讨该管理模式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工作内容与方法水肥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和肥料管理两方面内容。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我们通过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设施的改进,实现了对水量的精确测量和调控。

在肥料管理方面,我们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分析,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具体工作方法包括:- 制定水肥一体化的规划和目标;- 选择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 联合专业机构进行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分析;- 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并定期进行调整与优化。

3. 工作成果与效益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效益:3.1 节约水资源通过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施肥量,我们成功地减少了用水量。

根据统计数据,与传统农业相比,我们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使得用水量减少了30%以上,有效缓解了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3.2 降低肥料使用量通过考虑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我们实现了精确施肥。

这不仅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量,还降低了农作物中残留农药和化肥的含量,保护了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3.3 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使得作物的生长环境更加稳定和适宜,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我们的管理方式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平均提高了15%,且质量更加优越。

3.4 经济效益由于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了水和肥料的使用成本,我们的农场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4.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4.1 技术需求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2 资金投入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灌溉设施、进行土壤测试和肥料分析等。

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总结

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总结

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总结根据相关文件,计划示范推广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20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各县按照项目设计要求积极组织实施,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在13个县区的20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采购并安装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20套,控制灌溉面积6000亩。

每套设备30万元,由各县自行招标采购,组织基地配套田间工程,设备供应商负责智能灌溉机首部系统安装、调试,田间施工现场技术指导、信号线、电路线铺设、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及售后技术服务等。

二、项目完成情况已有11个县的17套智能滴管水肥一体化设备完成招标采购并配送到县区,其中7套滴管设备的首部设备已安装到位,其余10套设备正在组织安装首部设备,田间工程尚未配套,目前已进入冬季,天气逐渐寒冷,不利于田间管沟开挖、管道铺设,各项目县区计划次年3月份开始配套安装田间工程。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智能滴管设备性能更加优化,操作更加便捷从丹麦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温室园区中示范应用,在应用中发现,设备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水量较小,每小时出水量为15立方,仅能控制50亩地灌溉,不适宜大面积灌溉;二是设备操作程序全部为英文较为复杂,不便于菜农操作;三是智能首部设备不能与计算机连接,无法实现远程控制。

经过多次与设备供应商及设备生产商沟通,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采购的新一代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每小时出水量达到了30立方米,可有效控制100亩地灌溉,同时与计算机实现了对接,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此外翻译出一本设备措施流程并简单化,使菜农对照操作手册即可轻松操作智能滴管设备。

(二)节水节肥节劳,节本增收效果显著滴管水肥一体化通过管道直接将水和肥输入田间作物根部位,可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同时可节省大量的劳动用工,应用效果非常显著:一是省水,与传统方法相比,蔬菜节水20%-30%,亩节水费60元。

二是省肥,节肥20%以上,亩节肥200元。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指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将水肥一体化地进行滴灌,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该技术具有节水、增产、减肥、减少土壤侵蚀、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膜下滴灌技术是指在播种之前先将滴灌管埋入土壤中,然后再用膜覆盖在土壤表面,经过一段时间,植株开始生长,通过滴灌管向植株供水和施肥。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水肥的一体化管理,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农作物的吸收效果。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产中存在着水肥利用率低、农药使用量高等问题。

通过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土壤表面覆盖膜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风蚀,减少水分损失。

通过滴灌管向植株提供适量的水和肥料,可以降低肥料的浪费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滴灌技术还可以将水和肥料直接送到植株的根部,减少了传统灌溉方式中的营养元素淋失现象,提高了水肥利用率。

在马铃薯种植中,适当的灌水和施肥是保证马铃薯健康生长的关键。

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植株的需求,合理设置滴灌管的数量和位置,以及适当的滴灌量和施肥量。

还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以保证滴灌技术的实施效果。

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该技术需要使用较多的滴灌管和覆盖膜,初期投入较大。

滴灌管和膜的使用寿命一般比较短,需要定期更换和维修。

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推广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探索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操作能力,推动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具有高产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由于生长期长和对水分需求较高,马铃薯的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灌溉水和肥料。

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水肥利用率低、土壤侵蚀和淋溶等。

研究发展一种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对于提高马铃薯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将水和肥料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的新型灌溉和施肥方法。

该技术结合了膜下滴灌和肥料滴灌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水分蒸发和流失,而膜下滴灌技术可以直接将水滴灌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浪费。

通过地下滴灌的方式,还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和风蚀等现象。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该技术可以将肥料与水一起通过滴灌管输送到作物根部,使得肥料直接接触到根系吸收,减少了肥料的流失和挥发。

通过滴灌技术还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灵活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和酸碱度失衡等问题,而该技术可以避免这些不良的土壤环境影响。

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使水分和肥料充分渗透到根部周围的土壤中,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的马铃薯产量比传统灌溉和施肥方式提高了20%以上,并且膜下滴灌的作物质量也更好。

通过精确的水肥供应,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产量增加,品质提高。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灌溉和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该技术的推广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和技术难度。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这种新型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使其更加适应中国的农业生产需求。

水肥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水肥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水肥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最近一段时间,咱们这儿的水肥一体化项目进展得挺快的。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项很值得关注的工程,特别是对于咱们农民朋友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好事儿。

你看啊,水肥一体化就像是给农田喂药一样,不是给土壤“打针”补充养分,而是通过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精确地给每一寸土壤补充它需要的水分和肥料。

像以前,农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好,水分足,收成就不错;不太好,干旱一阵,啥都白搭。

再加上施肥嘛,也是瞎忙活,往地里撒点肥料,撒了不少,可能土壤也不需要那么多,最后不但浪费了资源,环境也受到了影响。

现在好了,水肥一体化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精准、智能,简直是现代农业的“神助攻”!要说这个项目,首先得感谢技术的进步。

以前,农田灌溉和施肥都是人力大工程,得靠一大家子人扛着水管、推着肥料桶,一天下来累得半死不活。

而现在,咱们用上了智能化设备,水肥一体化系统一开,水和肥料就按设定的量自动流到每一块农田,操作起来就像开车一样简单。

你只需要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输入相关参数,剩下的就交给机器去做。

哎呀,这种便利,简直比咱们过去在田里拉大锤还轻松啊!再说了,这项目还有个特别好的一点就是节约了大量的水和肥料。

以前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时常是“流水淙淙响”,一不小心就灌得太多,水浪费了,土壤也吸收不完。

肥料也是,施了太多,可能营养过剩,反而让作物根系受损。

现在这个系统能够精准地控制水和肥的供应量,确保每一滴水、每一粒肥料都能派上用场。

这样一来,不仅环保,农民的成本也降低了,真是物超所值。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

农民们对这个新鲜事物有点儿怀疑,谁不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最后没收成,怪谁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推广,大家看到了效果。

庄稼长得更好了,产量也上去了,连空气都觉得清新了。

再说了,水肥一体化可不是只靠一台设备就能搞定的,它涉及的可是整个农业生产链条,大家都得互相配合,做好各自的工作。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注重科学施肥。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和生长期特点,我们精确计
算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了过量施肥和施肥不足的情况。

通过科学施肥,我们不仅节约了肥料资源,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我们注重科学灌溉。

合理的灌溉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同时
避免了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滴灌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确保了农作物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注重土壤保护和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我们改善了土
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最后,我们注重了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我们组织了一些水肥一体化的培训班和
现场指导,让农民了解到了科学施肥和灌溉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水肥一体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
经验,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团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一、马铃薯生产现状及滴灌技术应用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深受农民的青睐。

由于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诸如水肥利用率低、病虫害易发生等问题,给马铃薯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逐渐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滴灌技术是一种由管道系统输送水肥到滴灌带上,再通过滤器过滤后,由滴头滴出水肥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就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相结合,将滴灌系统铺设在地膜下方,实现水肥一体化滴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的浪费,改善土壤环境。

1.节水节肥: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和植株的需水需肥量,逐步调整滴灌系统的水肥供应,减少运用水肥时的浪费和过量施肥现象,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2.改善土壤环境:使用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水肥直接通过滴头滴入土壤,减少了地表水肥的流失和土壤风化,同时可减少土壤硬化现象,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3.提高产量质量: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能够根据作物需水需肥量进行供给,使得植株得到合适的水肥供应,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减少病虫害:采用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减少地面和植株表面的湿度,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1.系统设计: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包括滴灌带、滤器、水泵、管道等设施的选型和布置。

2.施工要求:施工时应保证滴灌设施的质量,安装过程中需要保持水平,防止出现管道破损和堵塞等问题。

3.水肥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肥配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植物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植株得到合适的水肥供应。

4.系统运维:定期检查滴灌系统的运行情况,保持设施的完好,及时排除设施故障,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技术应用前景展望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中。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深入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试验。

我们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试验田进行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当地情况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考虑到了作物的需水需肥特点,还充分考虑了土壤的类型和水肥利用效率,确保了施肥水的充分利用。

其次,我们在水肥一体化技术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我们研发了一种智能化的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情况进行精准施肥,大大提高了施肥的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水肥一体化肥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我们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通过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开展农民示范田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更多的农民了解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了他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水平。

总的来说,水肥一体化工作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

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这种灌水施肥的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临颍县大棚蔬菜正在广泛推广应用,笔者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滴灌系统(一)水源连片大棚可实施地下输水工程,在每个大棚内设阀门,水泵用微机控制。

单个大棚可修建蓄水池,一般建在大棚的侧墙边,容积不少于3 m 3。

(二)首部安装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流量调节器及施肥罐。

(三)输水管道根据水源压力和滴灌面积来确定滴灌管道的安装级数。

一般采用三级管道,即干管、支管和毛管。

(四)旁通旁通具有调压功能,连接方便,可任意调整滴灌管的位置和间距。

(五)滴灌管滴灌头可拆卸,如发生堵塞,便于清洗;滴灌头流量小,可形成较好的湿润体。

二、滴灌形式(一)膜下滴灌滴灌管铺在地表面,覆于膜下。

(二)地埋式滴灌滴灌管埋在地下30~35 cm 处,水通过地埋毛管的滴头缓慢滴出渗入土中,再通过毛细管浸润作物根部。

该技术对土壤的扰动较小,有利于作物保持根层疏松通透,使地表土壤干燥,减少杂草生长。

三、技术措施(一)滴灌技术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制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水定额、一次性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等。

(二)施肥技术根据作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施肥制度,如加肥时间、数量、比例、施肥次数和总量。

(三)水肥耦合根据作物生长条件和前季产量确定目标产量;以作物营养的理论数据拟定施肥配方;依据土壤条件调节配方;以滴灌施肥条件下肥料吸施比计算施肥量;选配肥料;与灌水制度配置用肥量。

(四)技术集成配套运用保护地地膜覆盖保水和保水剂应用等农艺保水技术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培肥地力等保肥技术。

四、使用方法(一)起垄栽培每垄种植2行作物。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1.概述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铺设于地膜下的滴灌管(带),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效目的。

2.技术要点
(1)水源准备
水源可以采用水井、河流、塘坝、渠道、蓄水窖池等。

(2)滴灌管(带)铺设
选用覆膜播种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带、覆膜。

其中滴头间距15cm~30cm,砂质土壤、高密度种植地块滴头间距要适当缩小,黏质土壤、种植密度小的地块可适当加大;滴头出水量2L/h~3L/h,滴灌管(带)铺设长度60m~70m。

(3)水肥一体化管理
①灌溉制度
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灌溉5~6次,灌溉定额为100m³/亩~120m³/亩。

根据实际降水情况、玉米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②施肥制度
全部磷肥、70%钾肥、30%氮肥,作为基肥翻耕施入,将剩余70%氮肥、30%钾肥作为追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分3~4次结合滴灌施入,缺锌地块施用硫酸锌2kg/亩。

加入肥料前应先滴3~5分钟清水,再将肥料加入溶肥罐(桶),固体肥料加入量不能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每罐肥宜在20~30分钟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30分钟清水,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3.应用效果
比传统灌溉可节水30%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30%以上,增产30%,收入增加20%,节省用工35%以上。

4.适用范围
东北、西北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较高水平。

有效的灌溉和施肥技术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施肥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和肥料,并且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一、马铃薯的生长特点马铃薯是一种耐寒作物,对温度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的需求较为严格。

其生长期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

在块茎膨大期,马铃薯的需水量较大,此时适宜进行灌溉施肥。

二、传统的灌溉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灌溉施肥技术主要有地面灌溉和撒施肥料两种方式。

地面灌溉会导致水分的大量蒸发和流失,而且无法精准地控制灌溉量。

而撒施肥料则存在浪费肥料和不均匀施肥的问题。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通过在地表铺设塑料薄膜,在薄膜下设置滴灌管道,并且与肥料施放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水肥的联合施用。

通过运用滴灌系统对植物进行定时定量的灌水,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在滴灌水系统中,通过肥料槽将肥料与水混合后,通过滴头均匀地滴灌到植物的根系附近,实现了水肥的精准施用。

1. 节约水资源:相比传统的地面灌溉,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达到节水的效果。

2. 节约肥料:通过与灌水系统结合,肥料可以直接滴灌到植物的根部,减少了肥料的浪费。

3. 精准施肥: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肥的联合施用,肥料可以精准地滴灌到植物的根系附近,避免了传统撒施肥料的不均匀施肥问题。

4. 提高产量和品质:由于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期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以其节约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特点,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国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水肥一体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肥一体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技
术之一。

水肥一体化工作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特点,合理配置水肥供应,以达到节水、增产、提质的目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水肥一体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中注重了科学施肥。

通过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并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施用化肥,以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也尽量减少了化肥的浪费,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其次,我们在水肥一体化工作中注重了精准灌溉。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精确计算出作物的需水量,并且根据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从而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因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水肥一体化工作中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我们组织了一
系列的培训活动,向农民普及了水肥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了他们的水肥一体化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推动了水肥一体化工作的落实和推广。

总的来说,水肥一体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团队在这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水肥一体化工作,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分析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作物之一,也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寻求新的栽培技术和肥料施用方式。

马铃薯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施肥灌溉技术,本文将从该技术的优势、适用条件、施肥量控制、灌溉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优势1. 节水节肥:膜下滴灌技术较传统的灌溉方式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肥力流失,节水节肥效果显著。

2. 环境友好:该技术能够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淋洗,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提高产量和品质:膜下滴灌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土壤水肥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4. 机械化作业:该技术适应性强,可以结合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

二、适用条件1. 土壤条件:马铃薯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适用于这种土壤条件。

2. 水源条件:该技术对水源的要求相对较低,可利用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作为灌溉水源。

3. 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滴灌技术的应用,干旱地区尤其适合采用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4. 经济条件:虽然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因此需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三、施肥量控制1. 肥料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和马铃薯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无机肥或者复合肥。

2. 施肥时间:适宜的施肥时间是在马铃薯生长初期和盛花期进行施肥,滴灌系统能够确保肥料按时、按量地投放。

3. 施肥量:通过滴灌系统控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马铃薯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施肥量,避免肥料浪费和缺乏。

4. 肥料与水混合:在滴灌系统中,肥料和水可以提前混合,实现水肥一体化,保证肥料充分溶解并均匀输送至植株根系周围。

四、灌溉方式1. 灌溉水质:灌溉水质应保持清洁,避免土壤和滴灌管道堵塞,并且对植株生长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在省土肥站大力支持下,洛南县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因水施肥、水肥耦合”的技术路径,率先在全市开展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大田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

现总结如下:一、示范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洛南县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南洛河上游。

全县辖16个镇(办),2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6万,总耕地面积62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

洛南年平均气温11.1℃,日照时数2045小时,≥10℃积温3463.8℃,无霜期195天,平均降雨量754.8毫米。

垂直差异明显,西北多而东南少;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川道。

年平均蒸发量为779.5mm,干燥指数为1.24-1.6。

年内月季间降水分布极不均衡,一般在7-11月水分供应有余,其余月份供应不足。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3.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2.8%,无灌溉条件,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马铃薯、玉米、小麦是本县优势粮食作物,马铃薯面积12万亩,玉米30万亩,小麦22万亩,粮食作物总产17万吨,是陕西省30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然而干旱成为洛南旱作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

据测算,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达2000万元之多。

项目区涉及洛源、保安、石门、古城、景村5个镇16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5.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6万亩,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

常年马铃薯面积5.1万亩,平均亩产1182公斤,玉米面积10.9万亩,平均亩产321公斤。

二、技术观测方法及结果1、技术观测方法。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技术三种种植方式,对肥料用量、肥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膜下滴灌技术成效。

2、观测结果2.1增产效果显著。

项目区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2755.2公斤,较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240公斤增产515.2公斤,亩均增产23.3%,增收566.72元;较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920公斤增产835.2公斤,亩均增产43.5%,增收918.72元。

膜下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22公斤,比地膜玉米亩产462公斤增产160公斤,增幅34.6%,增收256元(玉米1.6元/公斤);比露地玉米403公斤亩增产219公斤,增幅54.3%,增收350.4元。

共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150亩,亩均增收693.9元,总增收149.2万元。

其中马铃薯180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2080公斤亩增产675.2公斤,总增产1215.36吨,增收133.7万元;玉米35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346公斤增产276公斤,总增产96.6 吨,增收15.5万元。

2.2节水率显著提升。

传统灌溉方式,马铃薯灌溉3次用水200方,滴灌模式灌溉4次用水120方,节水80方,节水率40%。

玉米全生育期传统灌溉用水需245立方米,滴模式灌水5次,需140立方米左右,节水105立方米,节水率42.9%。

2.3肥料用量显著降低。

马铃薯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每亩总养分29.7公斤;滴灌模式,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追肥尿素5公斤+钾动力(13.5N-46P2O5) 5公斤,每亩总养分25.08公斤,减少4.63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5.6%。

玉米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尿素15公斤,每亩总养分24.3公斤;滴灌模式,基肥用量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追肥尿素20公斤,每亩总养分19.7公斤,比传统施肥每亩减少4.6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8.9%。

2.4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采用滴灌技术,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

同时还可在多个田间管理环节上减少用工,节约用工3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

三、技术集成研究及成果1、初步提出了膜下滴灌配套技术。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参照本地历年气候情况以及土壤墒情监测情况,综合运用抗旱品种(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机械播种、水肥一体等技术,初步制定了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方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制定了马铃薯、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2.1马铃薯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产量目标:2500公斤以上。

品种:克新一号脱毒种薯。

播种时间:2月25日--3月15日。

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

马铃薯浇水追肥方案:滴灌4次,灌水120方,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

苗期:灌水1次,灌水20方。

现蕾期:灌水1次,灌水35方,尿素5公斤。

开花期:灌水1次,灌水35方,钾动力水溶肥5公斤。

膨大期:灌水1次,每次灌水30方。

一喷三防: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高氯氟氰菊酯+烯酰吗啉混合溶液,7-10天一次,连喷2次。

2.2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产量目标:600公斤以上。

品种:紧凑型品种延科288。

播种时间:4月5日--4月15日。

种植密度:3500株/亩。

基肥: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

玉米浇水追肥方案: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

苗期:灌水1次,灌水20方,追肥5公斤。

拔节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10公斤。

抽雄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5公斤。

灌浆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25方。

3、节本增效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在项目区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水率40%以上,肥料用量降低17%左右,玉米、马铃薯出苗率达到95%以上,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用工3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土壤肥力提高了一个等级,同时减少了盲目施肥带来的肥料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自然资源有明显效益。

四、主要技术规程1、选择优质良种。

选择地块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满足滴灌需要,三项电使用方便。

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上年冬翻的地块。

品种选择上,以优质、早熟、耐高密的紧凑型品种为主,马铃薯品种为脱毒原种荷兰十五,玉米品种为延科288、中金368。

2、配方施肥,减量施肥。

基肥用量为传统施肥量的65%,肥料总用量平均降低17.25%。

亩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500 kg;马铃薯基肥选用陕西威利达生产的14-6-15配方肥50 kg/亩,追肥2次,于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玉米基肥选用20-12-10配方肥25kg/亩,苗期、拔节期、抽雄期追肥3次,共追施尿素20公斤。

3、规范间套,合理密植。

采用马铃薯间套玉米垄沟地膜覆盖种植模式,马铃薯玉米各2.5尺,株距9寸,每垄2行,马铃薯、玉米亩种植密度各2640株。

先播种再压滴灌带,最后腹膜。

基肥在翻地前施入,基肥随播种与种子隔离施入,水溶肥料按照1:500倍液分次结合灌水施入。

4.灌溉系统组成及铺设方式4.1灌溉系统组成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干管、支管、滴灌管(毛管)五大部分组成。

4.1.1水源在河道近路处建取水井一座,保证出水量在50-60方/小时。

将其引水至北侧田间160米处蓄水井中,蓄水井初步沉淀过滤后输入管理房过滤系统。

4.1.2首部控制枢纽首部控制系统由水泵、过滤装置、施肥罐及各种控制和量测设备组成,如压力调节阀、流量控制阀、水表、压力表、排气阀、逆止阀等部件组成。

4.1.2.1水泵水泵作用是将水流压到系统所需要压力并将其输送入管网。

滴灌系统所需要的水泵型号要根据滴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系统总扬程确定。

因水源为河流水,选用离心泵,出水量50方,扬程20米。

4.1.2.2过滤装置过滤设备的选择是滴灌系统的关键。

如果过滤器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滴头的堵塞、滴管带报废,或者过滤器易被堵塞,导致系统流量不能满足灌溉,增加过滤器的清洗次数,给灌溉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过滤器选用砂石+网式过滤器。

4.1.2.3施肥装置本地种植作物区块分散,注肥、注药需配备施肥罐。

水肥一体化使易溶于水并适合在根部使施的肥料、农药、化控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

施肥罐选择可根据设计流量和灌溉面积的大小,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性质而定。

4.1.3 干、支管布置选型项目区地势平坦,滴灌系统干支管的布置原则上按照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的布置铺设,根据水源出水量及灌溉周期时长,选择PVC¢90干管,使其布置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小的要求。

若靠近水源可以只设支管,不设置干管,以PVC材料性价比为佳,地面采取PE灌溉管铺设,柔韧性、耐寒性好。

4.2滴灌的铺设方式滴灌材料为PE软管,分总管、支管和毛管。

采取滴灌带滴灌。

将滴灌管(¢16*0.2mm*150mm*3L/H)(部分间距200mm)沿行向单条铺设,主管道铺设应尽量放松扯平,自然畅通,不易拉的过紧,不易扭曲。

滴灌带在播种起垄后将垄顶刮平后铺设,再进行腹膜。

5、灌溉制度。

根据水量平衡法与历年经验值,合理确定马铃薯、玉米灌溉制度。

马铃薯滴灌4次,灌水120方,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

玉米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

五、技术创新及发展前景1.技术创新1.1 改变传统的粗放施肥方式为精准施肥方式。

通过项目实施,彻底改变了施肥方式,做得到了定向、定量、定时、滴灌与施肥同步进行,施肥时间、施肥数量能够做到精准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优化施肥配方,肥料减量使用。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基肥、追肥用量比例,优化了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变浇地为浇作物,变看长势施肥为看土壤营养元素配方施肥,项目区肥料施用量减少近17%,水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减轻因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1.3优化灌溉模式。

形成了适用农户小面积“一统两分”灌溉模式。

“一统”就是集中建立大蓄水池或蓄水井,统一供水管理;“两分”就是把原先 300-500亩一个滴灌区按若干户分成多个灌溉单元,每次只灌溉 1-2个灌溉单元,单元间轮流灌水施肥,概况起来讲就是“大井统一管,农户分开用,作物轮流浇”。

2、发展前景。

膜下滴灌技术节水节劳,解决了农作物灌溉水源不足以及农村缺乏劳动力的现实问题,对纳入合作社、生态园区统一管理的农田浇灌十分便利,在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方面尤其显著,发展前景广阔,应用效果良好,建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