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公输》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以下特点:
3.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2.以“兼爱”、“非攻”为主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这一思想的感悟。
3.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拓展思维。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输般形象的特点,并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兼爱”、“非攻”的思想。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墨家学派“兼爱”、“非攻”的思想,培养关爱他人、珍视和平的情感。
2.了解公输般这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学生对墨家学派的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兼爱”、“非攻”的具体内涵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式,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上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
公输教案优秀4篇

公输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一三~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一qi~尾段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公输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的内容。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了解《公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习俗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公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解释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和习俗。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练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深入研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检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1.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
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
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三、研习课文(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2》。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
2、通假字。
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二)品析文章(1)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公输》教案【五篇】教学目标:1、.以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3、理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教法学法:以读促思、合作研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能够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自主读文,温习旧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1、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分析第一回合:墨子战胜公输盘的策略问题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不说”)问题②墨子进一步说能够“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问题③墨子怎样给予公输盘致命一击的?(学生讨论)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师生归纳明确)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协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分析第二回合:墨子怎样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的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小组讨论完成)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公输》。
(2)理解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了解《公输》的作者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公输》。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公输》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墨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公输》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墨子的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公输》。
2.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墨子的思想特点。
3. 思考:课文《公输》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墨子思想的把握。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公输》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2)能够分析鲁班和墨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思想观念。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公输》的基本内容。
2. 鲁班和墨子的形象特点。
3. 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 鲁班和墨子思想观念的现代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公输》的作者及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查找生僻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班和墨子的形象特点,体会他们的思想观念。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公输》,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鲁班和墨子的形象特点,写一篇短文。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鲁班和墨子的形象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案5篇Lesson 17 "Gongshu"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案2、篇章2:公输模板(常用版)3、篇章3:公输模板实用版4、篇章4:公输例文最新版5、篇章5:公输样本通用版篇章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公输》教案教学目标:1、.以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3、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教法学法:以读促思、合作研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古人,看看他的非凡表现。
二、自主读文,温习旧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1、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分析第一回合:墨子战胜公输盘的策略问题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不说”)问题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问题③墨子怎样给予公输盘致命一击的?(学生讨论)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师生归纳明确)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公输》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墨名翟(di),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
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
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
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
《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阅读课文教师范读。
(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
(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
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四、学习第一部分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公输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公输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
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 (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
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
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公输》这篇古文的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墨子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2)墨子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公输》的背景及作者墨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中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
(2)全班交流,总结墨子的精神品质。
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墨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2)讨论墨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墨子的精神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墨子精神品质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墨子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可以选择其他描述墨子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墨子的形象和思想。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墨子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形象。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墨子·兼爱》中的内容,了解墨子的思想。
2.简要介绍《公输》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如“公输”、“巧匠”、“矩”等。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墨子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其勇敢、智慧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墨子为何能战胜公输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回顾墨子的形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墨子与公输般的辩论技巧,引导学生感受墨子的智慧。
2.分析墨子的道德观念,如“非攻”、“兼爱”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排比、对仗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墨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墨子的形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墨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三、写作训练1.以“墨子与我”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公输》的内容,感知墨子的形象,掌握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公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公输》的内容介绍和分析。
2. 词汇学习: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句型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二章:课文分析与解读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公输》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作品背景。
2.2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公输》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2.3 课文主题解读解读《公输》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词汇学习与练习3.1 词汇讲解讲解《公输》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2 词汇练习进行词汇填空、选择题等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第四章:句型学习与练习4.1 句型讲解分析《公输》中的重要句型和句式。
4.2 句型练习进行句型变换、句子仿写等练习,提高句型运用能力。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讨论5.1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写作练习与展示6.1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话题或情境,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
6.2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编写短文或故事,培养写作能力。
6.3 写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七章:口语表达与角色扮演7.1 口语表达指导提供口语表达话题,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7.2 角色扮演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3 口语展示学生进行口语展示,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八章:课堂活动与游戏8.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
8.2 游戏设计设计相关的游戏,如词汇接龙、句型接力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8.3 活动与游戏总结对课堂活动和游戏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目标和成果。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

教学目标:1.了解《公输》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并分析《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通过阅读《公输》,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解读并推敲《公输》的中心思想。
2.理解《公输》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公输》的封面图,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话题:“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公输》这一传统文化作品的兴趣。
Step 2 阅读和讨论(25分钟)1.学生阅读《公输》(适量截取),并进行理解分析。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公输》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3 名家评美(15分钟)1.教师介绍《公输》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品,并让学生了解冯梦龙的文学背景和影响。
2.分析冯梦龙在《公输》中的写作手法和用意,比如描写技巧、人物形象塑造等。
3.引导学生以文学角度评价《公输》的艺术价值,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4 文化内涵(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公输》了解明清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包括社会结构、士人文化、女性地位等。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公输》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公输》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Step 5 作文写作(30分钟)1.根据对《公输》的理解和思考,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或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分小组相互交流,互相点评,并帮助改进。
3.选取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并进行总结和答疑。
Step 6 教学反思(5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收获和不足,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公输》全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了解《公输》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班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2. 《公输》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3. 鲁班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鲁班精神品质的提炼与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公输》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鲁班的精神品质。
4.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鲁班精神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鲁班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公输》全文。
2. 写一篇关于鲁班精神的小论文。
3. 搜集其他有关鲁班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讨论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公输》全文的情况,以及对鲁班精神的小论文的质量。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和作者鲁班的简介,激发学生对《公输》的兴趣。
2.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巩固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巩固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 公 输9篇

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9篇公输 1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
“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课文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下面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等于是断了公输盘的退路。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可是侵略者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
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第二步: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
他先用一个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而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而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饭好菜不吃,而去偷邻居的粗劣食物。
接着问:“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正是墨子要楚王说出的话。
墨子随即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
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公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输》这篇古文的背景和含义。
2. 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公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观点。
3. 运用阅读技巧,准确理解古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分析古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古文的背景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古文中的哲理和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4. 写作训练法:指导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相关名言或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公输》的思考和猜测。
2. 讲解:介绍《公输》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文。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文中的哲理和观点,互相交流和思考。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对《公输》的理解和体会,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5. 总结: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公输》的理解和体会,澄清疑惑,加深印象。
六、课堂作业1. 阅读并理解《公输》这篇古文。
2. 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表达对古文的看法和体会。
3. 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讨论内容,分享给全班同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该在思维的开拓、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和精准。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公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学习孟子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理解。
2.孟子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生僻词和句式的理解。
2.孟子论辩技巧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孟子的一些故事,比如《孟子见梁惠王》等,了解孟子的思想特点。
2.导入《公输》这篇文章,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解释生僻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标注重要语句和段落。
三、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孟子是如何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辩的。
2.以“公输班与墨子辩论”为例,分析孟子的论辩技巧。
3.讲解孟子在辩论中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对比论证等方法。
四、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孟子使用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在辩论中的优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课堂讲解1.分析孟子在辩论中如何应对公输班的错误观点,讲解孟子反驳的方法。
2.讲解孟子在辩论中如何保持冷静、理智,以及如何尊重对手。
3.分析孟子在辩论中如何运用道德、情感等因素影响对方。
三、课堂练习1.学生模拟辩论,分别扮演孟子、公输班等角色,进行辩论。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辩论技巧。
2.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孟子的辩论技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孟子论辩技巧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孟子论辩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堂讲解1.讲解孟子论辩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分析孟子论辩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孟子的论辩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公输》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目标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公输,名盘,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生字: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sì) 鼋(yuán) 罨(tuó)鲋(fù) 梓(zī) 褊楠(piánán)多音字: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通假字: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学生自由朗读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2)一词多义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为与此同类(类别) 子墨子闻之(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3)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成果展示: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1~12) (13~16) (17~2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学生齐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
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
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
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点拨:没有善罢甘休。
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
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
”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
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
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研读第17~ 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点拨:是的。
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
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
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
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三、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2)逻辑性强。
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1、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本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