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夏季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按学位类别-专业
作科所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学博士
20
82101121069
武晓阳
作科所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学博士
21
82101121074
李阳
饲料所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农学博士
22
82101121075
孟娣
质标所
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农学博士
23
82101121088
唐朝胜
信息所
作物信息科学
农学博士
24
82101121090
理学博士
86
82101141021
刘丽丽
研究生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理学博士
87
82101141022
余曼丽
环发所
生物物理学
理学博士
88
82101141023
何翠翠
资划所
农业生态学
理学博士
89
82101141028
刘统帅
环发所
设施农业与生态工程
理学博士
90
82101141030
干珠扎布
环发所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夏季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按学位类别-专业-培养单位-姓名排序)
序号
学号
姓名
培养单位
专业
授予学位类别
1
82101111002
刘家范
作科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理学博士
2
82101111029
闫旖君
灌溉所
农业水土工程
工学博士
3
82101111037
于洋
作科所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lC U LT U R A L S C l E N C E S
中 国 农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成 立 于 年 1 9 8 1 年 经 国务 院 批 准 成 为 我 国 首 批 博 士 学 位与 硕 士 学位 授予 单 位之 中 国 农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教 育 以其 分 布在 全 国 1 7 个省 ( 市 自治 区 ) 的 3 9 个 研究 所 为 依 托 坚 持 立 足 科 研 质 量 为本 科 教 兴 农 的办 学 理 念 以 院 所 结 合 两 段 式 培 养 为特 色 即研 究 生院 统 组 织 招 生 授 课 和 学位 授 予 课 程 学 习期 间 由研 究 生 院 实 行 全 方 位 管 理 ; 程结 束 后 跟 随导 师进 入 研 究 所开 课 展 课 题 研 究 直 到完 成 毕 业 论 文 在 所 期 间 研 究 生 主 要 由 各 专业 研 究 所 负 责 管 理 研 究生院进 行 辅 助 管 理 经 过 3 0 年 的探索 和 发 究生院院 长 翟 虎渠 教 授 ; 二 研 究 生 左 士 博 士 博 士 后 留 学 生和 专业 学位教 研 究 生 院党 委 副 书 院党 委 书记 兼 常 务 副院 长韩 惠鹏研 究 员 右 育在 内 的 多 层 次 多 类 型 的人 才 培 养 体 记 兼 副 院 长 王 秀玲 研 究 员 ;左 研究 生院 副 院长刘 荣乐研 究 员 ) 系 目 前 在读研 究 生总 数 3 6 0 0 余 人 其 中 普 通 全 日 制 在读 研 究 生 2 2 0 0 余 人 已 毕 业 研 究 生 3 7 0 0 余人 他们 为 我 国 农 业 和经 济 建 设 做 出 了 重 要 贡献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拥 有 优 良的 科研 设 施 设备 大 量的 前沿课 题 项 目 充 足 的 科研 经 费 丰 富 的 图书文 献 资 源 流 的导 师 队 伍 及 厂 泛 的 国 际合 作 交 流 等 为 研 究 生 开展 学 术 研 究 参 与 课 题 实 践 锻 炼创 新 能 力 提 供 了 强 大 的 科 研 支 撑 目 前 全 院 建 有 农作 物 基 因 资 源 与 基 因 改 良 国 家 重 大 科 学 工 程 5 个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1 4 个 农 作 物 改 良 中 心 5 个 国 家 重 点 野 外 科 学 观 测试 验 站 3 个 国 家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3 个 国 家 质 检 中 心 1 座 国 家 农作物种 质 资源长 期 库 1 座 国 家 农业 微 生 物 菌 种资 源库 1 座 馆 藏文 献 2 1 O 余 万 册 3 3 万 余种 的 国 家 农 业 图 书馆 建 有 数据 量 8 0 G 以上 的 大 型 农 业 科 学 数据 库 农 科 院 建 院 5 0 年来获 奖 成 果 2 4 9 5 项 其 中 国 家级成 果奖 2 7 3 项 ; 十五 和 十 五 科 研 经 费 总计 4 3 _4 亿 元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现 有 两 院 院 士 1 1 人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4 5 0 余 人 硕 士 研 究 生导 师 1 0 0 0 余 人 任 课 教 师 3 5 0 余 人 其 中 近 7 0 % 教 师 为学 院科 研 骨 干 直 接 参 与 研 究 生 的课 程 教 学 学 科 专 业涉 及 农学 理 学 工 学 管 理 学 4 大 门 类 涵 盖 了 1 5 个 级 学 科 其中有作 物学 园艺 学 农 业 资 源 利 用 植 物 保 护 畜牧 学 兽 医 学 和 农林 经 济 管 理 7 个 博 士 学位 级学 科 学 位 授 权 点 4 4 个 二 级学 科 博 士 学位 授 权 点 ;8 个 硕 士 学位 级学 科 学位 授 权 点 5 8 个 ( 含 2 个 专业 学 位 授权 资格 ) 二 级 学科 硕 士 学位 授 权 点 ;8 个 博 士 后 流动 站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教 育 密 切 关 注 国 际 教育 发 展 及 科 技 前 沿 积 极 开 展 国 际合 作 已 与 世 界 上 6 0 多 个 国 家或 地 区 的 农 业 科 研 机构 大 专 院 校 建 立 了 多种 形 式 的 双 边 交 流与 合 作 关 系 与 意 大 利 加拿 大 荷 兰 等 国 家有 关大 学开 展 了 合作 培 养 博 士 研 究 生 项 目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1 9 9 9 年 被 教 育 部 和 国 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授予 全 国 学 位 与 研 究 生 教 育 管 理 先 进集 体 称 号 2 0 0 8 年 获 北京 市 学 位 与研 究 生 教 育 管 理 先 进 集 体 有 3 篇全国百 1 篇 北 京 市 优 秀 博 士 学 位 论文 2 0 0 2 年 以来 研 究 生 院 以 农 学 门类第 篇优 秀 博 士 学 位 论文 名连续 7 年 荣 列 中 国 流研 究生院 称号 2 0 0 9 年 中 国 农业 科 学院 研 究 生 院 将 迎 来 3 0 周 年 作 为 中 国 农 业 科学 院长远 发 展 战 略 高 层 次人 才 培 养 基 地 的 主 力 军 研 究 生 院 将 秉 承 明德 格 物 博学 笃 行 院 训l 追 求 高层 次 研 究 型 国 际化 有 特 色 的办 学 模 式 努 力把研 究 生院 建设 成 为 国 内 流 国 际 知 名 的 培 养和 造 就 高 层 次 农业 科 技 人 才的重 要 基 地
中国农科院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农科院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现招收2020年度博士生,欢迎具有先进观念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良好科学素养的杰出人才报考攻读博士学位。
一、招生对象:
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2、在业界取得较好成绩的留学人员和社会人士;
二、招生科目:
1、农学类:农艺学、植物保护、茶学、生物信息学;
2、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机电子导航技术;
3、生物科学类:遗传育种、病虫害学;
4、农业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5、植物学类:蔬菜学、园艺学、栽培学;
三、报考条件:
1、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85年10月1日以后出生);
2、能独立完成科研项目;
3、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及良好的学术素养。
四、申请材料: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申请表》;
2、本科毕业证书、本科成绩单及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3、两封推荐信;
4、近期免冠2寸正装彩色近照一张、意向申报博士院系和专业名称;
五、报名方式:
1、登录中国农科院招生官网(/),按照要求进行线上报名;
2、传真材料到************。
六、取消录取资格:
1、虚假申报材料;
2、缺乏科学素养;
3、未及时完成线上报名;
4、未提交完整材料。
注意事项:
报考者提交的所有上述材料一经投递,严格保密,未经本人许可,不能将材料留以备查,报考者以上资料若有遗漏,或未经审核而被认定虚假、错误,该资料被拒绝后不接受补充。
本次招生情况以中国农科院招生办公室的最终公布结果为准。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一)博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研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阐述学术观点的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高级专门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学位课程:指博士研究生进行综合、系统学习,提高自身学术素质的课程。
(三)科研课程:指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自身研究能力的课程。
(五)学术委员会:指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指导,审核学术论文答辩,决定学位授予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四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三)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写作能力;(五)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培养内容第五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包括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课程训练、科研项目实践和学术论文撰写。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根据学科特点进行。
第七条科研课程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科研方法、科研伦理、科研规范等内容。
第八条科研项目实践包括参与科研项目、科研实验室实践等,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科研技能,具备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
第九条学术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和学术论证能力,独立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
第四章培养过程第十条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每位博士研究生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督促。
第十一条指导教师要定期与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指导博士研究生科研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第十二条博士研究生要按照培养计划和导师要求完成学位课程、科研课程和科研项目,同时参与科研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
11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2017年).-.2017830144116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第一条培养目标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做到:(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技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完成的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含休学),特殊情况下,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在第6年12月前完成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时,研究生必须办理离校手续,不再保留学籍。
第三条培养方式(一)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2.进行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3.指导、组织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保证课程质量;4.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一)课程学习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就业工作方针与原则第一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中国农业科学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战略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由研究生院、研究所、指导教师三方负责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就业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方案,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第二条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确保高层次毕业生资源有效合理的使用。
第三条继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的关系。
毕业研究生在选择就业时,应按学用一致、发挥专长的原则和国家建设及农业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树立艰苦创业、学农为农的思想。
第四条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在就业过程中要履行协议、信守诺言、遵守法律、讲究道德。
第五条就业工作管理部门要努力为毕业生充分择业创造良好环境,并提供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
第二章就业派遣流程第六条确定生源所在地毕业研究生生源地的确定分为两种情况:入学前未间断学业、连续攻读的,或工作后考入本院并将户口迁至学校的毕业生,其生源地应确定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入学前有过若干年工作经历并已在工作地落户,且未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毕业生,应以其户口所在工作地为生源所在地。
第七条确定毕业去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为: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升学(提前攻博、考博及做博士后)、出国(自费出国留学)、灵活就业(包含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四种形式)、待就业。
毕业生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毕业去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
培养方式为定向、委培的毕业生要严格按照定向、委培协议就业。
第八条签订《就业协议书》1. 《就业推荐表》的领取: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应按规定使用北京市教委统一印制的《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一、培养目标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
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
中国农科院博士招生简章2024
我国农科院(我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
每年,我国农科院都会面向全国选拔一批优秀学子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即将启动,以下是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
一、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1. 农业生物技术与利用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利用,转基因作物与品种改良。
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3.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政策与决策分析,农业企业管理。
4. 农业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农业工程项目管理,农业遥感与GIS。
二、招生条件1. 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背景。
2.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
3. 考试成绩优异,符合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入学条件。
三、招生程序1. 全球信息站报名: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登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全球信息站报名。
全球信息站报名材料包括个人唯一识别信息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推荐信等。
2. 考试安排:通过初审的考生将参加我国农科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课考试和英语水平测试。
3. 录取公布:录取结果将在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并通过邮件通知录取考生。
四、奖学金政策我国农科院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院级奖学金等。
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考生在入学考试中的成绩、综合素质和研究潜力等。
五、申请截止时间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全球信息站报名和提交相关材料,具体截止时间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公布为准。
六、通联方式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xxx通联通联方式:010-xxx电流新箱:xxx以上是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希望广大研究生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严格遵守招生程序,积极备战考试,踊跃报名参加考试,共同为建设我国农业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文章来源:| 作者:点击数:1573 次| 发布时间:xx-07-21 | 【字体:大中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博士后管理工作,推动博士后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xx〕149 号)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质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人社部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的人员。
第三条我院博士后流动站的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均可招收博士后。
第四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不断扩大规模,健全完善制度,以保证科技创新工作的需要。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博管会”负)责制定我院博士后工作规章制度,对博士后工作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审定各研究所博士后招收计划,负责全院博士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以及优秀博士后的评选和表彰。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院博管会委员由分管院领导、人事局、科技局、财务局、后勤服务中心、研究生院和部分研究所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院博管会办公室设在人事局,负责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
成员由院人事局、财务局、后勤服务中心和研究生院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研究所成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博士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由所领导、人事处和科研处负责人等组成。
人事部门承担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科研、财务和后勤保障等部门配合做好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第三章博士后招收第八条招收博士后的合作导师资格:1.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和学术地位的在岗博士生导师;有2.科研经费充足,条件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12年7月3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七届八次会议讨论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院授予的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按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是我院在籍研究生和备案申请学位的在职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可向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相应的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由25-33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秘书1人,由院主要负责人和科研、教学人员担任,成员均为具有研究员、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期四年。
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院长担任,委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务会议确定,由院长聘请。
换届遴选时,新委员人数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
委员名单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务会议审核,上报农业部批准,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是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有关学位和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科(群)设若干学科评议组,协助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学科评议组会由7-11人组成,主要由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成员均为具有研究员、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任期四年。
学科评议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秘书1人,学科评议组组长必须由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学科评议组成员构成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第六条中国农业科学院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职能的研究所均需成立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任务是协助学科评议组、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完成学位授予及其他研究生管理工作。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学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授予的硕士学位。
该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论文撰写等。
通过这些环节的层层筛选,确保了博士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学习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生必须参加一定的课程学习。
这些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基础科学理论和前沿科研动态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博士生能够从广泛的专业知识中获得启迪和指导,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课程学习,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生还需要积极参与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是培养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活动,博士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科研的全过程,并且掌握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
在博士生的学术交流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
通过与同行专家及其他博士生的交流,博士生能够加深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开阔研究方向并提升学术思维能力。
最后,博士生需要撰写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术评审。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研究工作的总结和成果展示,通过这篇论文,博士生需要证明其在专业领域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论文通过学术评审后,博士生方可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授予的博士学位。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需要通过一系列学习和研究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论文撰写等。
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和条件,也为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农业科学人才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说明了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的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博士毕业条件在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面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1999.10.28•【文号】科发人教字[1999]0523号•【施行日期】1999.10.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1999]0523号)院属各博士生培养单位: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科学院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为适应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加强和规范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暂行办法:一、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条件1、申请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我院所属单位,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申请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应着眼于我院和国家急需发展,目前国内还比较薄弱的学科、专业。
对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应用学科、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领域将优先予以支持。
对所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中外双方应有共同的方向和合作研究的基础,胩外方在该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申请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应有一定数量的在学博士生,在国内只有一名在学博士生的,不能派出联合培养。
4、申请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派出之前,应完成本单位博士生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考试成绩优良,且通过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博连读生除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外,应在通过博士生资格认定和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后,才能派出。
5、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政治、外语和身体条件,均与国家对出国人员的要求相同。
二、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选派、经费及出国年限1、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派出应纳入各所出国人员的年度派遣计划。
各单位应制定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具体实施细则。
出国手续的办理按我院出国留学人员派遣工作的要求进行。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致力于农业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在这个研究所中,博士毕业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和条件的学生才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对于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科学问题,并取得独立的研究成果。
需要能够在相关领域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表明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博士生还需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向同行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对于博士毕业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博士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并解决遇到的科学难题。
需要具备超强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科研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科学问题。
博士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学术造诣,能够提出独到的科研思路和观点,并取得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对于博士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博士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遵守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不造假不抄袭,不从事科研不端行为。
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能够与导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任务。
博士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工作,保持积极进取的科研态度和心态。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的条件是非常严格和丰富多样的,需要博士生在学术、科研和综合素质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高水平。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的学生才能够成功毕业,并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科学研究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
第二篇示例: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一个重要研究单位,致力于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
作为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研究机构,该所的博士生招生条件也相对较高,以下是关于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博士毕业条件的详细介绍。
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是指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生需要满足的一系列要求。
农科院博士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广阔的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农科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学术培训,深入学习农业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
学术要求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广泛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学术研讨会议、学术论文发表和课堂教学等活动,学生将熟悉学术界的规范和潜规则,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农科院博士学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术水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在研究要求方面,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和解决农业科学领域的关键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术和研究方面的要求,农科院博士学位还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践要求包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科研管理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将学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是一个全面的要求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
通过满足这些要求,农科院博士毕业生可以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清晰、合理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对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要求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阐明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目录结构,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安排。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加速培养农业拔尖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有关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要求,结合新形势及我院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我院硕博连读的硕士研究生须具备以下条件:1.我院非同等学力报考的在学硕士研究生。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模范遵守院纪、院规,品行端正,没有受过任何处分。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已修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优秀。
5.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具有创新性,取得阶段性进展,并与博士研究生阶段拟进行的研究能够紧密衔接,有可能取得创造性科研成果。
6.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员或副研究员(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7.选择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具备支持研究生连读的条件。
优先选择原导师,或选择同一研究所相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8.招生类别属定向培养的,须征得定向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三条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审批程序:1.研究生申请。
硕士研究生本人向所在研究所提出申请,填写《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博连读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提请硕士研究生导师与拟接收导师审核。
2.初审。
研究所对导师审核后的申请进行初审,确保符合第二条规定的条件。
3.考核。
研究所成立硕博连读考核小组,参照相应学科、专业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水平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外国语水平、专业理论、科研进展、综合素质及研究所认为必要的能力要求。
申请人应重点向考核小组汇报和展示入学以来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入博士学位阶段深入研究的设想与预期结果,并接受考核小组的提问。
考核小组对申请人是否具有硕博连读的能力与条件进行评议,确定候选人名单后报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4.会议评审与公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
坚持质量,突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做到:
(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技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完成的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身心健康。
第二条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含休学),特殊情况下,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在第6年12月前完成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达到最长在校学习年限时,研究生必须办理离校手续,不再保留学籍。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
(二)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3-5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强化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作用。
(三)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2.进行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3.指导、组织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保证课程质量;4.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等。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培养环节
(一)课程学习
1.制订课程学习计划
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周内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提交《课程学习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
2. 课程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13学分。
课程60分及格,课程成绩及格方可获得学分。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需修读至少2学分的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3.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
①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3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考试通过计2学分。
硕士期间选修过英语二外且成绩在7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
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③农业科技进展专题:2学分
(2)专业学位课
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属于回所课程,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研究所统一组织或导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