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及参考)
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小组名称:组长姓名: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 年月日1 设计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
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SQL Server 2005(5)具体指标: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c)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d)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析,用例规约描绘功能性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下的活动图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用例图,完成功能划分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活动图,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b)分析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用例分析,小组共同协商,完成选取设计模式,设计系统的架构,用包图和构件图表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动态设计,至少绘制一个顺序图,设计系统的对象及交互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类图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完成整个系统的类图设计和组件的封装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利用.NET的持久化技术,完成类的持久化设计c)详细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每个类的属性、方法和关系的设计;完成复杂方法程序流程图的逻辑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界面设计d)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实现,使用在.NET3.5的框架下,编写类、界面和DAO等小组负责集成系统e)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类方法和类状态测试小组负责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3 题目粒子群主题网站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智能的演化计算方法,1995年由kennedy和Eberhart受到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的研究结果启发而提出。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单个建造物的施工组织问题.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施工方案选择①确定施工总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②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流水方向。
③选择施工机械类型及台数。
④确定相应分部份项工程的施工方法.⑤选择脚手架类型。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按照确定的施工顺序和需要的资源,组织流水施工编制出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3、根据进度计划绘制出劳动力需要量曲线。
4、根据确定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绘制单位工程网络计划(可以绘制局部网络图)。
5、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
6、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成果1、网络计划图;施工总平面图。
2、说明书:电脑打印(A4 纸)五千字,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案选择;流水参数确定;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的措施.其中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分析计算过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和平面图设计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简图。
四、参考资料1、各工程的时间定额表;2、各组题目及相关资料和图纸;3、课程设计文本编排式样及图纸规范要求.各工程的时间定额表基础工程基坑开挖0.0018 工日/立方米人工修整0 。
188/立方米安装垫层模板 1.039 工日/㎡浇垫层混凝土0.852 工日/㎡拆垫层模板0 。
519 工日/㎡扎钢筋(基础) 0.061 工日/t拆基础模板0.119 工日/㎡现场预制工程安装柱模板0 。
75 工日/㎡浇柱混凝土0.599 工日/立方米安装屋架模板 1 。
79 工日/㎡安装基础模板0.237 工日/㎡浇基础混凝土0 。
481 工日/立方米第一次回填土0 。
182 工日/立方米扎柱钢筋0.349 工日/t拆柱模板0.37 工日/㎡扎屋架钢筋0 。
任务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体育中心的地基加固工程,总占地面积34万m2,场地地基处理总面积约23万m2。
体育馆、游泳馆、商业用房等建筑采用桩基础,其它场地为体育场、各类球场、停车场、市民广场、道路及绿地等用地均采用地基处理方式。
加固范围主要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室外体育广场等,拟建场地对差异沉降敏感度一般,对施工噪声影响要求不高。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该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基地,勘查等级为乙级。
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黄、褐红,呈湿,松散状,由粘性土或砂质粘性土组成,均质性差,局部地段夹少量碎石,回填时间为近6个月。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层厚2.30-6.60m。
(2)淤泥:灰、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机质,粘性好,韧性好,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摇震反应慢,局部地段混杂有中粗砂而表现为淤泥混砂。
该层工程性能差,全场区均有分布,但厚薄不均,层厚4.50~12.60m。
场地东侧分布有砾砂,深灰色为主,饱水,松散状,以石英粗砂为主,呈棱角状,均匀性较差,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具有一定的干强度。
(3)粉质粘土:灰、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和石英砂组成,其中中粗砂含量约20-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分布不均,厚薄不均,部分钻孔缺失。
厚度为0.40-4.90m。
(4)粗砂:呈灰黄、褐黄色,饱水,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由石英砂组成,胶结型一般,呈棱角状,分选型一般,级配一半,均匀性较差,含泥约20%,厚度0.40-4.90m。
(5)残积砾质粘性土:浅黄、灰黄、褐黄、灰白色,呈湿,可塑状,主要由粘土和石英砂组成,为花岗岩风化残余,稍具原岩结构,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泽,遇水易崩解软化。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二、基本设计资料1.跨度和桥面宽度1)标准跨径:25.00m+学号后两位x0.1m2)计算跨径:24.50m(支座中心距离)+学号后两位x0.1m3)主梁全长:24.96m(主梁预制长度)+学号后两位x0.1m4)桥面净空:净7m(行车道)+2×1.25m人行道2.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单侧6kN/m计算,人群荷载3kN/m22)环境标准:Ⅰ类环境3)设计安全等级:一级3.主要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简支梁及横隔板采用C40混凝土,混凝土重度按26kN/m³计;桥面铺装上层采用0.1m沥青混凝土,下层为0.08~0.12m的C40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 m³,混凝土重度按25kN/ m³计。
2)钢束采用GB/T5224-2003 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标准强度为1860Mpa,钢筋:主筋用HRB400,其它用HPB300。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参照所提供通用图)如图1所示,全桥共由4片T形梁组成,T梁细部尺寸详见附图;桥上的横坡为双向2%,坡度由C40混凝土混凝土桥面铺装控制。
5.计算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法。
6.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7.参考资料1)《结构设计原理》教材;2)《桥梁工程概论》,李亚东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三版;3)《桥梁工程》,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7月。
三、基本要求设计内容(总分70分)①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包括边、中梁,手算为主(30分)②主梁的内力计算,手算、软件计算均可(40分)四、加分项设计内容(总分30分)1.持久状况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主梁强度验算(+20分)2.持久状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梁挠度验算(+10分)五、设计要求计算说明书要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数据正确;图纸要求格式标准,数据准确,粗细分明,布局美观。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隧道衬砌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技巧等基本功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熟悉和运用行业设计规范,并具备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公路隧道工程的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设计或毕业后从事隧道工程设计或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地下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隧道设计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的毕业论文和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每个学生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按时完成。
课程设计未完成的或未上交的学生不得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二、时间安排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地下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采取分散进行的方式。
按照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设计工作做如下安排:1、根据教学进度,在讲授隧道结构计算章节前后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2、从讲授隧道结构计算内容算起,分散在4周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全部内容;3、课程设计计算书完成后,在第16周二(2014年6月10日)前由各班班长收集齐全后交指导教师;三、课程设计题目及资料1、课程设计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计算分析老鹰岩隧道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和沐川县之间,为一直线型隧道,公路等级:二级公路;道路设计行车速度: V=40km/h;隧道设计速度:V=40km/h。
起止桩号为K49+785~K50+030,长245米。
主洞净宽9米,净高5米。
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对于V 级围岩地段,留核心土环形掏槽开挖;IV 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施工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小导管等超前支护。
洞口浅埋段钢筋砼衬砌应及时施作。
洞身Ⅴ级围岩地段建议采用留核心土环形掏槽开挖或半断面开挖,短台阶法施工;洞身Ⅳ级围岩地段采用半断面开挖,短台阶法施工。
课程设计任务书_给水排水管道系统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湖北某城市江南城区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1江南城区地形图1张,比例为1 : 100002、气象资料:湖北某市江南城区位于鄂东,浠河南岸,属于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近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6.8 C,月最高气温在八月,月均温度32.9C,月最低气温在一月,月均温度 1.9 C,极端最高气温40C,极端最低气温-9.8C,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四季无明显风向变化,冻土深度20cm。
3、2010年江南新区详细规划规划图见地形图,规划人口6万人,房屋最高楼层6层;4、有关参数(1)江南新区原来是农田,无供水设施,规划新建水厂一座,位于新区东北的河岸,水厂的地面高程和市区道路设计高程详见规划图,水厂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比地面低 3.5m。
(2)用水定额: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210L /(人•日)(平均日);主要用水大户计算资料, 见表格:城市浇洒道路面积 3.5万平方米,用水定额采用1.5L /(m2次),每日浇洒2次;大面积绿化6万平方米,用水定额采用2L /(m2. 日)。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以上各项之和的20%计算。
(3)用水变化系数,按整个系统考虑:Kd=1.25 ;Kh=1.6(4)给水管材:采用当地的承插式自应力钢筋混凝土水管,最小直径d200mm,其余d300mm ,d400mm,d500mm,d600mm,d800mm,dIOOOmm,d1200mm。
(5)消防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最小水压要求10m水柱,消防流量按规划人口查教材附录有关数据选取,这里选取35L/S。
(6)大用户用水量(集中流量)统计三、课程设计内容:1、城市给水管网扩初设计1)用水量计算:确定用水定额和最高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2)城市给水管网定线(可以进行方案比较),布置草图3)管网水力计算:A、计算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B、节点流量计算C、初步分配流量D、按照经济流速确定各管段的管径E、管网平差计算4)最不利点确定,水泵扬程计算,5)管网设计校核;6)绘图(给水管网平面图、给水管网节点大样图或等水压线图)7)主要参考书目;2、城市排水管网扩初设计。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市高架花瓶式桥墩桩基础设计时间:月日至月日共 1 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高架桥花瓶式桥墩下桩基础设计,包括基桩设计和承台设计。
一、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及荷载资料上部结构为等跨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标准跨径为35m,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2.地质资料桥位地形平坦,位于已有道路上,墩基处地层成层较规律。
地下水埋置较深,对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存在。
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桥位地层及参数二、设计内容及要求按给定的条件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具体要求如下:1.按给定的桥墩底面尺寸拟定承台平面尺寸;2.分析桥墩处地基土层情况确定承台埋深,初步拟定承台厚度;3.初步拟定桩径,及施工方式;4.根据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长;5.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6.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7.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8.基桩截面强度设计计算9.承台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编制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用A4纸手写。
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绘图规范和版面美观的要求。
2.图纸部分:绘制3号配筋图一张。
图纸应用AutoCAD制作或手工绘制,而且应该表达正确、布局合理和尺寸齐全。
按说明书在前,图纸在后的顺序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评阅。
四、进程安排1.星期一: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完成设计内容的1-5项工作2.星期二:查阅资料,理解掌握考虑承台、基桩协同工作的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弹性多排桩内力和变为计算方法),进行6-8项设计计算3.星期三:完成6-8项设计计算4.星期四:完成设计内容第9项工作5.星期五:绘图6.整理、上交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编号:COMP101三、授课教师:XXX四、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是一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方法;3. 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4.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程内容:1.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介绍2. 软件开发工具及技术3. 基本软件应用开发4. 软件测试与调试技术5. 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七、实践任务:1. 设计一个简单的桌面应用软件,实现基本的功能:如文本编辑、图形绘制等;2. 运用所学的软件开发技巧,设计一个网页应用程序,实现数据交互和动态效果;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软件测试与调试,找出问题并解决;4. 分组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八、实践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每个阶段的实践作业,包括设计文档、代码和测试报告;2. 在团队合作实践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分工明确,任务完成及时;3. 完成个人项目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九、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15%)2. 实践作业(40%)3. 期末考核(45%)十、课程教材:1.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软件开发技术》3. 《软件测试与调试指南》十一、参考资料:1. https:///2. https:///3. https:///以上为本课程的设计任务书,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祝大家学习愉快!第二篇示例:任务书二、任务目标1.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要掌握Java、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技巧。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任务书课程设计全套
任务书课程设计全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如XXX(具体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学科概念或理论),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释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能够总结并复述课程内容的主要信息,对关键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的观察、分析和创新性的设计。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基本工具和设备,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挑战,勇于实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核心知识点进行组织:1. 章节一: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实践环节:XXX(具体实践活动)2. 章节二: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案例分析:XXX(具体案例)3. 章节三: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XXX(具体议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 课时1:介绍章节一,讲解知识点1和2,进行实践环节活动。
- 课时2:讲解章节二,分析知识点1和2,进行案例分析。
- 课时3:讲解章节三,探讨知识点1和2,开展小组讨论。
教材章节与内容对应关系如下:- 教材第X章:章节一- 教材第X章:章节二- 教材第X章:章节三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 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用于带式运输机的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简图
1、普通V带传动;
2、电动机;
3、减速器;
4、联轴器;
5、运输皮带;
6、传动滚筒
二、原始数据:
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载荷平稳,空载启动,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5%,单班制工作,使用期限10年(每年工作日300天),小批量生产。
四、应完成的工作: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0图,主俯左三视图)
2.零件图两张;(A2图,大齿轮、低速轴或齿轮轴,)
3.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设计时间:
2011年 12 月 12 日至 2011年 12 月 30 日
六、要求
1.图纸图面清洁,标注准确,符合国家标准;
2.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精炼、插图简明、书写整洁,要装订成册。
七、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1.封皮
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3.课程设计任务书
4.目录(标题及页次);
5.题目分析,传动方案设计;
6.电动机选择及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7.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确定带传动及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
8.箱体设计及说明;
9.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0.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
11.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12.联轴器的选择;
13.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14.减速器件设计;
15.参考资料(资料的编号[ ]及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年月);
16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工程系
实践教学教研室
2011.12.8。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
2.熟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二、设计资料1.某工业厂房结构安全级别为二级,楼盖使用活荷载为7KN/M2.2.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厚水泥砂浆,10mm厚面层),自重为0.7KN/M2,梁天花板抹灰为混合砂浆(15mm厚),自重0.257KN/M2。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fc=11.9N/mm2)梁中受力钢筋采用二级(fy=300N/mm2),其他钢筋采用一级(fy=210N/mm2)。
三、设计要求和成果1.结构布置及梁、板截面尺寸的确定(柱截面350mm*350mm,为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柱对梁的约束作用忽略)。
2.板得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3.次梁的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4.主梁的内力计算及配筋设计;5.提供计算书一份;6.手绘三号施工图2张(包括楼盖结构布置图与楼板配筋图,次梁配筋图,主梁弯矩叠合图、配筋图)。
四、参考资料(一).选用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GB50000-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GB50010-2002).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tandard for structuredrawings(GB/T50105-2001).(二).其他1.《混凝土结构》及教材2.相关参考资料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书1、设计要求1. 某工业厂房结构安全级别为二级,楼盖使用活荷载为7KN/M2.2. 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厚水泥砂浆,10mm厚面层),自重为0.7KN/M2,梁天花板抹灰为混合砂浆(15mm厚),自重0.257KN/M2。
3.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fc=11.9N/mm2)梁中受力钢筋采用二级(fy=300N/mm2),其他钢筋采用一级(fy=210N/mm2)。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幕墙)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幕墙)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幕墙)[⼟⽊⼯程专业钢屋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苏州科技学院⼟⽊⼯程学院建⼯系20XX年3⽉钢屋盖课程设计任务书⼀、题⽬设计某车间钢屋架⼆、设计资料1、车间平⾯尺⼨:24m×78m2、车间为单跨:跨度l = 24m 轨顶标⾼ 10m3、柱距6m4、吊车:⼆台桥式吊车Q=20吨/5吨,中级⼯作制。
5、材料:屋架型材,焊条E43型。
6、建造地区:江苏省苏州市7、制造运送⽅案:焊接;铁路运送。
8、建筑结构⽅案:屋盖⽆檩⽅案,⽆天窗,采⽤G410 ×6m预应⼒混凝⼟⼤型屋⾯板;柱钢筋混凝⼟柱,混凝⼟强度等级C25,上柱截⾯400×400mm。
9、屋⾯做法:⼆毡三油防⽔层下20mm厚⽔泥砂浆找平层,再下⾯是80mm厚泡沫混凝⼟保温层。
10、屋⾯坡度:i=1/10 ~1/1211、屋⾯积灰荷载:~/m2,。
三、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内含屋架型式单线图,⽀撑布置图等内容。
2、钢屋架运送单元施⼯图。
四、设计内容及步骤:1、确定屋架图形 (1)确定屋架中⾼及端⾼; (2)确定节点间距及腹杆图形; (3)按⽐例画出屋架单线图12、屋架⽀撑布置按1:600⽐例尺画出屋架上弦、下弦⽀撑布置图及垂直⽀撑布置图。
3、荷载计算4、屋架杆件内⼒分析5、屋架杆件截⾯选择6、绘制钢屋架运送单元施⼯图五、设计参考资料1、《钢结构》,陈绍蕃、顾强主编,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XX年第⼆版。
2、《钢结构》魏明钟主编,武汉理⼯⼤学出版社,20XX年10⽉第⼆版。
3、《钢结构》刘声扬主编,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7年6⽉和三版。
4、《钢结构》欧阳可庆主编,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1年11⽉第⼀版。
5、《钢结构-原理与设计》王国周等主编,清华⼤学出版社,1993年第⼀版。
6、《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年10⽉第⼀版。
《铁道工程方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精品教案
铁道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土建分院2013-11-20一、设计题目:某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二、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平齐线上受水害因素的影响,原有路基受到很大的破坏,按百年一遇的洪水量重新进行设计,需加高路堤重新进行选线设计。
本工程位于平齐线K503+100~~K510+000,面向里程增加方向,新建线路在既有线路右侧,最远处距既有线路100多米,新线轨面比既有轨标高高。
新建线与既有线分别在K503+100 和K510+000处转线,在既有大江站右侧新设大江站,新建大江站仍由一条正线及一条到发线组成。
线路平面改建范围内共有四个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在1500~~3000米之间,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线路平面条件。
2、地质资料:位于K505+550~K505+650地段及K507+020~K507+620地段位于地洼地段,需进行投石挤淤进行处理;K505+650~K507+020地段长期受水流冲刷地表有腐殖土需进行基底换填,换填深度为0.5m。
3、其他情况:公路交通相对便利,距既有线150米处有111国道。
改建地段均属于高路堤,既有地面低洼,车辆无法直接到达路基顶面,所有轨料都要从铁路运到作业现场,设置存料场和铺轨基地。
三、技术标准:1、区间轨道正线为P60钢轨,大江站内站线为P50钢轨。
道岔采用P60-1/12。
2、砼枕为砼II型轨枕,扣件为弹条I型扣件;正线轨枕根数为1840根/Km,正线道床厚度为0.5米、站外道床顶宽为3.3米、站内道床顶宽为3.1米、边坡为1:1.75,碴石0.3米、混砂0.2米;站线轨枕根数为1520根/Km站线道床顶宽为2.9m,边坡为1:1.5,采用单层面碴为碴石350mm厚;道岔为P60--1/12岔枕采用砼枕。
四、横、纵断面、平面示意图(一)横断面图6.7m路肩标高132.00 1:1.75地面标高130.50K504+1006.7m路肩标高134.00 1:1.75地面标高129.80K505+100路肩标高134.831:1.75地面标高129.506.7mK505+650腐殖土 129.00路肩标高134.831:1.75129.50 6.7mK505+650淤泥5.5 124.00反滤层0.3 路肩标高134.681:1.75129.50 6.7mK505+550淤泥5.0 124.50 反滤层0.3 投石挤淤投石挤淤路肩标高134.831:1.75129.50 6.7mK505+550淤泥5.5 124.00 反滤层0.3 投石挤淤投石挤淤路肩标高135.351:1.75地面标高130.506.7mK506+000腐殖土 130.00路肩标高136.851:1.75地面标高131.506.7mK507+000腐殖土 131.00路肩标高136.881:1.75131.00 6.7mK507+020淤泥4.0 127.00反滤层0.3 投石挤淤投石挤淤路肩标高137.001:1.75131.00 6.7mK507+620淤泥4.5126.50 反滤层0.3 投石挤淤投石挤淤路肩标高137.001:1.75地面标高132.2011.2mK508+300路肩标高137.001:1.75地面标高131.906.7mK508+100路肩标高137.001:1.75131.00 6.7mK507+100淤泥4.0127.00 反滤层0.3 投石挤淤投石挤淤(二)纵断面图路肩标高136.641:1.75地面标高135.006.7mK509+700路肩标高135.286.7mK510+000路肩标高137.001:1.75地面标高134.0011.2mK509+400路肩标高137.001:1.75地面标高133.4011.2mK509+000(三)平面示意图五、设计要求1. 根据已知资料计算本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要求计算要准确。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任务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任务内容1. 设计选题: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2.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设计目标:明确设计任务的目的和预期效果;b. 设计原理:阐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c. 设计方案:详细描述设计方案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步骤、材料设备、成本预算等;d. 设计创新点:突出设计方案的创新之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实施过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包括以下环节:a. 确定实验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b.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c.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d. 调试与改进:根据实验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撰写报告:学生根据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a. 设计背景和目的;b. 设计原理和方案;c. 实施过程和结果;d. 总结与展望。
四、任务要求1. 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得抄袭他人作品;2. 设计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3. 实施过程应严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撰写的课程设计报告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五、评价标准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创新性和可行性;2. 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逻辑清晰度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其发展历程,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名称)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2.第二部分:(学科名称)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3.第三部分:(学科名称)的实际应用,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学科名称)的相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学科名称)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模版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姓名设计组别指导教师石楠、张立卿、李红兰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一、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某水源地取水工程设计,完成渗渠式取水工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地形地貌(海拔):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河流(含水层)的水文、水质条件:该地河流地形开阔,北部为河漫滩地,顶部覆盖细沙1~2 m,下部为饱和砂砾3~4 m,砂砾土下伏层状砂岩3~4m,受河水侧向补给,来源可靠,是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含水层。
河流有水部分总宽度约30m,平均水深在0.50 m左右.根据河床中单孔抽水试验显示:该处饱和沙砾层渗透系数K=7.6 m d;水位降深S=0.50 m时,影响半径R=55 m;饱和含水层厚度T=4 m。
气温气象条件:该区位为于陕北黄土台塬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接处,干旱、少雨。
属温带大陆性亚干气候,温差较大。
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明显,8月份降水量最大134.8mm,12月份降水量最小1.9 mm。
水厂的相关资料:取水量为2万m3/ d,集水井最低水位标高348.2m,清水池标高378.6m三、课程设计工作量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设计任务和依据概述,取水构筑物的主要设备的计算与选型说明,构筑物的平面布置、高程布置附图与说明。
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
③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手写,不接受电子计算说明书。
3、课程设计图纸的要求课程设计图纸一般应包括取水构筑物平面图和剖面图。
课程设计图纸采用手工绘图。
①取水构筑平面图和剖面图:泵的位置、外形尺寸、相互距离,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坡度,必要的图例与说明,泵的顶、底、水面以及重要构件的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②设计图纸要求表达正确,图面清晰,层次清楚,线条匀称,字体工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6.1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3、《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4、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安装图
1、为提高本工程的标准化程度,设计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采用部颁标准图和现行通行图。
本设计采用的主要安装图见第8章8.2节接触网安装图号。
2、本区段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接触网腕臂柱是H38/8.7+2.6、H78/8.7+3.0、H60/9.2+3.0三种(特殊处所是否采用其他类型腕臂柱另定),根据标准安装图,支柱的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如表6-1所示:
表6-1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位置
当接触导线的悬挂高度是6.0m,结构高度是1.3m时,拉杆底座、腕臂底座采用孔内安装;当接触导线下锚高度是6.50m时,承锚角钢和线锚角钢采用N型;否则采用孔外安装的配件。
三、接触线高度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均按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设计,具体如表6-2规定。
表6-2 接触线安装高度表
度不得小于5700mm。
(2)个别段管线上导线高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
四、悬挂类型
悬挂类型见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凡采用铜承力索的锚段,应每隔200~250m设横向电连接一处,该电连接线截面为≮50mm2的软铜绞线(如TRJ-50),且吊弦及吊线等采用∮3.5mm不锈钢丝制做。
承力索、接触导线额定线力规定如下:
1.LXGJ-80:14700N;2.TJ-95:14700N;3.TCG-110:9800N;4.TCG-85:8330N。
横向承力索、下锚拉线、中心锚结绳采用LXGJ-80,上、下部定位索、下锚辅助绳采用LXGJ-60。
其余未作说明者按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结构高度
除隧道内和下承式钢桁架桥外,一般为1.3m。
在净空受限制的跨线建筑物两侧及邻近隧道口的支柱上结构高度可适当降低。
施工时按承力索距隧道拱顶或跨线建筑物底面的绝缘距离不小于0.4m (承力索绝缘通过时不小于0.1m),且承力索不离开滑轮槽的原则进行调整。
六、电化范围
电化范围为全部股道,站场中需设电分段的股道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要求设计。
分相绝缘的方式和设备安装位置见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七、污秽区
本区段均属于重污秽区,并有不同程度的酸雨腐蚀,故一般地段绝缘子泄漏距离按≥1200mm选用,对于靠近污秽源的三汇坝、华莹两车站绝缘子泄漏距离按≥1450mm选用。
站场内均采用瓷质绝缘子;区间棒式绝缘子采用瓷质绝缘子,悬式绝缘子采用防污型钢化玻璃绝缘子。
所有绝缘件在通电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污染处理。
所有接触网钢支柱均应热浸镀锌,桥上钢支柱还应加涂一层防腐涂料。
对于酸雨腐蚀较重的重庆东~西永(含西永),磨心坡站、华蓥站、吊弦(含吊丝)及软定位器后的拉线采用不锈钢线制做,其它地段则采用镀铝伞低碳钢丝制做。
八、绝缘间隙
接触网、供电线绝缘间隙及对地距离仍按《设规》的相应规定执行。
如建筑物和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符合有关电气安全规定时,必须对建筑物采取措施,以保证符合规定。
九、软横跨
跨越六股及以上股道或悬挂六支及以上悬挂的软横跨采用双横承力索,否则采用单横承力索。
空旷地段,下列处所的支柱上的定位装置加防风支撑:
1.直线上正定位的支柱;
2.曲线半径≥2000m的曲线外侧支柱;
3.缓和曲线上邻近直缓点的第一根支柱。
十、接地方式
隧道外采用单独接地方式;隧道内采用集中接地母线方式。
站台、道口等行人密集处和装有设备(开关、避雷器等)的支柱为双接地,其余支柱为单接地。
无轨道电路的区段,接地线直接接钢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单接地时按地线经火花间隙接钢轨,或者接接扼流变压器线图中点;双接地时,一根经火花间隙接钢轨,一根接至接地极。
距接触网带电部分5m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物均按规定接地。
按电化1038图,装有设备的支柱接地线不能利用柱内预埋地线。
装有设备的支柱接地极,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没有设备的支柱接地极,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Ω。
当接地极接地电阻达不到剽地,可接长接地网络或使用降阻剂,或两种措施同时采用。
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应在3m以上,当地形条件限制达不到3m时。
应加绝缘防护,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m;接地极扁钢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m,交叉角为90o;接地体埋设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5m。
十一、防雷保护
在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锚段关节处、供电线上网处、开闭所引入线处、长度为2000m及以上的隧道两端设置角隙避雷器。
十二、保护措施
货物线傍或机动车通道侧面等地点易受碰撞或腐蚀的支柱根部需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可根据现场情况及取材条件等确定(如安装防护围桩或砌片石防护墩)。
区间无人看守平交道口两侧支柱的内侧应加设强度较高的距地面高度2m的防护桩(如∮400等径圆杆等),如图6-1所示。
图6-1平交道口的支柱防护
十三、地质情况
基坑开挖后,如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电化1601》、《叁标房(70)8036》、《专门(67)8021》等图的规定变更基础或横卧板等隐蔽工程的设计选型。
基础或支柱回填应按《电化1601》、《叁标房(70)8036》、《专房(67)8021》等图纸的规定标准施工。
路堤地段当基础或支柱回填土困难时,应按上列图纸的规定标准浆砌片石护坡或采取其它稳固基础或支柱的措施。
土壤承压力在+1.5(×105帕)(安息角为+30o)及以下时,钢筋混凝土锚柱应加锚板。
埋设支柱(基础)、锚板影响站台、边墙护坡及其它地下建筑物时,埋设后应予恢复。
如遇侧沟、水道时,则应按原建筑标准改变其走向,保证流水畅通。
支柱基坑开挖处如遇无法拆迁的地下设施时,可根据现场条件适当调整基坑位置,但必须符合侧面建筑接近限界的规定及支柱容量允许值。
沿铁路附近除有通信电缆两根外,部分地段还有其他电缆(如信号电缆),设计中已尽量将接触网支柱不与通信电缆设于线路的同一侧,但仍有部分支柱与通信电缆在同侧,因此,在支柱基坑开挖时,注意不要损伤电缆。
如需迁移电缆,须在电务部门的配合下进行。
高货物站台上埋设支柱时,可在站台靠线路侧开挖缺口,缺口内壁应按站台边缘的建筑标准处理。
支柱要避开涵洞设置。
十四、道岔柱
道岔处支柱应尽量设于标准定位处(对于单开道岔支柱位置应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为600mm处;对于复式交分道岔,支柱位置应在距道岔对称中轴1500mm处)。
道岔处及其相邻支柱上的接触线拉出值为375mm,两支接触线交叉点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应落在道岔导曲线内轨轨距为630~76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处(允许偏差±20mm)(复式交分道岔时两接触线应相应于道岔对称中心轴上方)调整二支接触线。
参考第8章8.5节内容。
两支接触线等高交叉时,正线接触线在下。
十五、双电连接线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下列处所的电连接线采用双电连接线:
1.牵引变电所引出的供电线连接到接触网处。
2.牵引变电所所在车站及其两侧的各一个车站的绝缘锚段关节开口侧的隔离开关电连接线处(但牵引变电所所在车站两供电线之间的绝缘锚段关节除处)。
十六、施工标志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设置下列标志:支柱号码、断合标、禁止双弓标、终端标、隧道内悬挂点号码、轨面红线、高压危险警告标等。
十七、桥上及隧道内接触网安装
桥、隧内接触网安装有关要求详见桥上及隧道内接触网施工设计图。
6.2小组设计任务书
第1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