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3.1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
高三化学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碱金属 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钠
(2)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 2Na++2OH-+H2↑
一、钠与溶液反应的本质
1.钠与水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与水电离的氢离子反应,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a.水、b.乙醇、c.稀H2SO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
钠与上述三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二:钠的氧化物
Na2O2与H2O的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
(I)Na2O2+2H2O = 2NaOH+H2O2
(II)2H2O2 = 2H2O+O2↑
2Na2O2+4H2O = 4NaOH+2H2O+O2↑
一、钠的氧化物与水、CO2反应的定量关系
1.(1)用单线桥分析Na2O2与水的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
熔融
+
+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的氧化物
考点二: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物质
氧化钠(Na2O)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类别
氧的价态
氧化物
过氧化钠(Na2O2)
固体
过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
不是
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返回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2022·浙江6月选考,8B)
(2)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NA(2021·广东,11D)( ×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3.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2.(1)Na2CO3 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 NaHCO3,用什么方法除 杂?
(2)Na2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 (3)NaHC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 答案:(1)用加热法可以将 Na2CO3 固体粉末中混有的 NaHCO3 转化为 Na2CO3。 (2)向混合液中滴加适量的 NaOH 溶液,可以将其中的 NaHCO3 转化为 Na2CO3。 (3)向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气体,可以将 Na2CO3 转化为 NaHCO3。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 黄 色;钾元素: 紫 色(透过 蓝色钴玻璃 ),铜元 素:绿色。 (4)应用:检验部分金属元素的存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问题思考: 1.根据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思考下列问题 (1)钠与氧气反应有 Na2O、Na2O2 两种氧化物生成,其他碱金 属单质也只生成两种类似的氧化物吗? (2)钠的还原性比钾的弱,但工业上制取钾却用钠置换钾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1)主要化学反应
(2)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化学方程式: 2Na+2H2O===H2↑+2NaOH
(3)金 属 钠 露 置 在 空 气 中 会 发 生 一 系 列 变 化 : 银 白 色 金 属 钠 ―O―2→(生成N表面a变2O暗 )―H―2O→(生成出N现a白O色固H体)―H―2O→(NaOH潮 表面解 变稀)―C―O→2 (生 成N白色a块2C状物O质3·10H2O)―风―化→(生成白N色a粉2末C状O物质3)
问题思考: 1.将一小块钠投入 CuSO4 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何?分步写 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总的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3)钠投入到铵盐(如 NH4Cl)溶液中,有 H2 和 NH3 逸出。
2Na+2H2O===2NaOH+H2↑, NH4Cl+NaOH===NaCl+NH3↑+H2O。 (4)钠投入到 FeCl3 溶液中,有 H2 逸出,产生红褐色 沉淀。 2Na+2H2O===2NaOH+H2↑, FeCl3+3NaOH===3NaCl+Fe(OH)3↓。
[对点练] 2.将少量金属钠放入下列盛有足量溶液 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________。
①MgSO4 溶液 ②NaCl 溶液 ③Na2SO4 溶液 ④Ca(HCO3)2 溶液 ⑤Al2(SO4)3 溶液 ⑥FeCl2 溶液
解析:钠与各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都能产生 H2, 即 2Na+2H2O===2NaOH+H2↑。①中 Mg2++2OH- ===Mg(OH)2↓;④中 Ca2++HCO-3 +OH-===CaCO3↓+ H2O;⑤中生成 Al(OH)3 沉淀;⑥生成的白色 Fe(OH)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答案:③④①②⑤
钠与 水、乙醇、乙酸的反应比较 钠与水、乙醇、乙酸的反应,其实质是与三种物质 电离出的 H+反应,电离出 H+的能力:乙酸>水>乙醇, 所以钠与水、乙醇、乙酸的反应剧烈程度为:乙酸>水 >乙醇。
问题 2 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1)钠投入到饱和 NaCl 溶液中,有 H2 放出,同时 溶液变浑浊,因为水减少,NaCl 析出。
问题 1 钠与水、醇、酸的反应 [对点练] 1.将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 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 ②NaOH 溶液 ③0.1 mol·L-1 盐酸 ④0.1 mol·L-1 硫酸铜 ⑤乙醇
【高考化学】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复习讲义
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复习讲义复习要求1、钠的性质和用途。
2、NaOH 、Na2CO3和Na2HCO3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混合物的计算。
3、Na2O2性质、用途、计算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5、焰色反应及其操作方法。
知识规律总结1、碱金属是一族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次外层电子是8个(锂是2个)和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因此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
例如它们的单质大多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硬度小、熔点较低、密度较小的金属,有展性,导电、导热性好。
它们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很强的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与氢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强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金属性增强。
它们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最终导致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按照核电荷数增大的顺序,碱金属单质的晶体中,由于原子核间距增大,内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它们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它们与水、氧气等反应依次变得更加剧烈。
核电荷数比钠小的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普通氧化物,而钠与氧气反应一般可生成氧化物,点燃条件下可生成过氧化物;钾、铷等跟氧气反应除了生成过氧化物外,还有更复杂的氧化物。
3、碱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能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即呈现焰色反应。
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判断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思维警示1.碱金属原子失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3.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后剩余的Na、K可以放回原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钠及其化合物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双基题组+高考题组)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含解析)A组双基题组1.(必修1P88T13改编)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
下列哪种试剂不能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区别开的是( ) A.稀硫酸B.澄清石灰水C.AgNO3溶液D.酚酞试液【解析】NaCl、Na2CO3与AgNO3反应均生成沉淀。
【答案】 C2.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 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下图(分A、B两种情况):(1)在A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根据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A情况下,溶质是NaOH和Na2CO3,B情况下,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答案】(1)NaOH、Na2CO31∶1(2)Na2CO3、NaHCO31∶1(3)1.5 mol/LB组高考题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013·安徽高考)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B.(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2013·全国大纲卷)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可确定NaCl 溶液是否混有Na2CO3D.(2013·江苏高考)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E.(2011·北京高考)Na2O和Na2O2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F.(2011·天津高考)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Na+无K+G.(2011·四川高考)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答案】BCG4.(2010·安徽高考)将0.01 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 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2O2②Na2O ③Na2CO3④NaCl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四种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分别是①0.02 mol NaOH,②0.02 mol NaOH,③0.01 mol Na2CO3,④0.01 mol NaCl;又因为CO2-3发生水解,故阴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C。
(新课标)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章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4.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9.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 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熔点:低于100 ℃;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 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O 2、Cl 2、H 2O 、H +等Na +1(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点燃: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
3. 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 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现象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水。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实验步骤
分别向盛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再分别加热两种固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慢,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较快;加热碳酸钠无明显变化,加热碳酸氢钠有气体产生。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汇报人:XX
20XX-01-12
• 钠元素及其性质 • 钠的重要化合物 •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 高考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 • 知识拓展与前沿动态
01
钠元素及其性质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原子结构
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其原子结构为2-8-1,最 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1价的阳离子。
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熟悉与钠及其 重要化合物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规范, 提高实验能力。
做题技巧指导
提供做题技巧指导,如选择题答题技 巧、填空题答题规范等,帮助学生提 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易错点与难点剖析
易错知识点归纳
总结学生在学习钠及其重 要化合物时容易出错的知 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
典型错题分析
选取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 ,找出错误原因和解题思 路上的误区,帮助学生避 免类似错误。
实验结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速率不同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05
高考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
【精品】高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讲义: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含解析)
化学高考精品资料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中频)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高频)3.了解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主要性质及保存钠⎩⎪⎪⎪⎪⎨⎪⎪⎪⎪⎧物理性质:ρ=0.97 g/cm 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81 ℃,沸点为882.9 ℃化学性质⎩⎪⎪⎪⎨⎪⎪⎪⎧与O 2反应⎩⎪⎨⎪⎧⎭⎪⎬⎪⎫4Na +O 2===2Na 2O 2Na +O 2=====△Na 2O 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与H 2O 反应⎩⎪⎨⎪⎧现象:(1)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2)熔: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3)游: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气体推动所致(4)响:说明反应剧烈(5)红:说明反应生成碱(滴加酚酞试液)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与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uSO 4+ 2H 2O===Cu (OH )2↓+H 2↑+Na 2SO 4保存:少量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式 Na 2O Na 2O 2阳、阴离子个数比 Na +与O 2-之比为2∶1Na +和O 2-2之比为 2∶1 氧的化合价-2 -1 颜色白色 淡黄色 与H 2O 反应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与CO 2反应Na 2O +CO 2=== 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应用 供氧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②Na2CO3+Ca(OH)2===CaCO3↓+2NaOH③Na2CO3+BaCl2===BaCO3↓+2NaCl2.碳酸氢钠写出上述序号①、③、④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HCO3+HCl===NaCl+CO2↑+H2O②Ca(OH)2过量:HCO-3+Ca2++OH-===CaCO3↓+H2OCa(OH)2少量:Ca2++2OH-+2HCO-3===CaCO3↓+CO2-3+2H2O③NaHCO3+NaOH===Na2CO3+H2O④2NaHCO3=====△Na2CO3+CO2↑+H2O碱金属和焰色反应1.碱金属元素(1)物理性质:颜色导电导热性密度熔沸点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良好Li→Cs:呈增大趋势,但ρ(K)<ρ(Na)逐渐降低(2)化学性质: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 2O===2KOH+H 22.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应用于检验某些元素的存在。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通用版)第三章第8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碱金属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三章 第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
01 考点一 钠及其氧化物
内
容
02 考点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
索
引
03 真题演练 角度拓展
复习目标
1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 2以碱金属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强氧化性物质,使酚酞褪色,C错误;向④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产生较多气 泡,说明④中溶液存在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生成H2O和O2,D正确。
考点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碱金属
必备知识 自主预诊
1.Na2CO3和NaHCO3
(1)Na2CO3和NaHCO3的比较(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物质
归纳总结 1.钠与水、酸、碱、盐溶液及乙醇的反应规律
2.Na2O2与CO2、H2O(g)反应的“三大规律”
反应先 从反应结果看,Na2O2与CO2、H2O(g)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可看作
后规律 Na2O2先与CO2反应,后与H2O(g)反应
电子转 当Na2O2与CO2、H2O(g)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物质
Na2CO3
热稳定性 较稳定,不易分解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①制备原料 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
的废气,其反应为 C+H2O(g) ②工艺流程
关键能力 考向突破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 3.1.4 碱金属元素考点课件 新人教版
(4)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___<_____Na___<_____K。
考题探源 源于人教版必修1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必修2 “元素周期律”综合 考查视角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高考启示 要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处理具体问题
2
二、典例剖析
2.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钠、钾反常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 C.Cs2CO3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类比于Na2SO4,易溶于水
➢转解析
3
三、反思归纳
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
6
碱金属元素
01 教材 高考 02 典例剖析 03 反思归纳 04 拓展提升
1
一、教材 高考
1.用“>”或“<”填空: (1)还原性:Li____<____Na___<_____K。
金属性: >Na >Li
(2)单质的熔点:Li____>____Na___>_____K。
(3)碱性:LiOH___<_____NaOH___<_____KOH。
现象。
(2)操作步骤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酒―灼精―烧→灯
―蘸―取→
酒―灼精―烧→灯
用―洗盐―涤→酸
酒―灼精―烧→灯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5
四、拓展提升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特殊性 ①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 的小。 ②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 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③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 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④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 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⑤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 需立即放回原瓶。 ⑥锂与O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2O,而不生成Li2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中频)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高频)3.了解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
钠及其氧化物 1.钠的主要性质及保存 钠⎩⎪⎪⎪⎪⎨⎪⎪⎪⎪⎧物理性质:ρ=0.97 g/cm 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81 ℃,沸点为882.9 ℃化学性质⎩⎪⎪⎪⎨⎪⎪⎪⎧与O 2反应⎩⎪⎨⎪⎧⎭⎪⎬⎪⎫4Na +O 2===2Na 2O 2Na +O 2=====△Na 2O 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与H 2O 反应⎩⎪⎨⎪⎧现象:(1)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2)熔: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3)游: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气体推动所致(4)响:说明反应剧烈(5)红:说明反应生成碱(滴加酚酞试液)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与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uSO 4+ 2H 2O===Cu (OH )2↓+H 2↑+Na 2SO 4保存:少量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式 Na 2O Na 2O 2阳、阴离子个数比 Na +与O 2-之比为2∶1Na +和O 2-2之比为 2∶1 氧的化合价-2 -1 颜色白色 淡黄色 与H 2O 反应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与CO 2反应Na 2O +CO 2=== 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应用 供氧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写出上述序号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2CO3+2HCl===2NaCl+CO2↑+H2O②Na2CO3+Ca(OH)2===CaCO3↓+2NaOH③Na2CO3+BaCl2===BaCO3↓+2NaCl2.碳酸氢钠写出上述序号①、③、④所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HCO3+HCl===NaCl+CO2↑+H2O②Ca(OH)2过量:HCO-3+Ca2++OH-===CaCO3↓+H2OCa(OH)2少量:Ca2++2OH-+2HCO-3===CaCO3↓+CO2-3+2H2O③NaHCO3+NaOH===Na2CO3+H2O④2NaHCO3=====△Na2CO3+CO2↑+H2O碱金属和焰色反应1.碱金属元素(1)物理性质:颜色导电导热性密度熔沸点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良好Li→Cs:呈增大趋势,但ρ(K)<ρ(Na)逐渐降低(2)化学性质: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 2O===2KOH+H 22.焰色反应(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应用于检验某些元素的存在。
(2)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操作步骤铂丝――→酒精灯灼烧火焰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注意:洗涤铂丝用稀HCl 溶液洗涤,然后在火焰上灼烧,火焰为无色,说明铂丝洗净。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2)钠能把FeSO 4溶液中的Fe 置换出来( )(3)钠与O 2反应只能生成Na 2O 2( )(4)潜水艇紧急情况下可以用Na 2O 2作供氧剂( )(5)Na 2O 和Na 2O 2均为碱性氧化物( )(6)澄清石灰水可用于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 )(7)Na 2CO 3比NaHCO 3稳定可根据反应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证明( )(8)Na 、NaOH 、Na 2O 、Na 2CO 3的焰色反应相同( )(9)K 、Li 与O 2反应也只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10)碱金属的还原性Li<Na<K<Rb<Cs(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 与H 2O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2O 2与H 2O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与CuSO 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 +2H 2O===2Na ++2OH -+H 2↑(2)2Na 2O 2+2H 2O===4Na ++4OH -+O 2↑(3)2Na +2H 2O +Cu 2+===Cu(OH)2↓+2Na ++H 2↑或2Na +2H 2O===2Na ++2OH -+H 2↑,Cu 2++2OH -===Cu(OH)2↓(4)CO 2-3+H +===HCO -3,HCO -3+H +===CO 2↑+H 2O3种颜色:Na2O2—淡黄色,钠元素焰色—黄色、钾元素焰色—紫色。
3类反应:①钠与非金属(O2、Cl2)的反应;②钠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③Na2O2与H2O、CO2的反应。
4个性质:NaOH的化学性质—指示剂变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5个字: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
1个转化关系:钠及其氧化物性质及应用1.钠的主要性质(1)金属钠与酸溶液的反应Na 与水反应的实质是Na 置换H 2O 电离出的H +。
酸溶液中H +主要由酸电离得到,所以Na 投入到酸溶液中时,首先与酸反应,且比在纯水中反应剧烈,只有当酸反应完全后,剩余的钠才与水反应。
(2)钠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因而是钠先与水反应,然后是生成的碱与盐的反应。
②工业上在850 ℃,钠与熔融状态的KCl 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钾:Na(l)+KCl(l)=====850 ℃NaCl(l)+K(g),反应能发生是因为在此温度下,体系中只有钾是气体,能从体系中逸出。
2.Na 2O 2的主要性质(1)Na 2O 2的强氧化性①投入FeCl 2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②投入酚酞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③投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④Na 2O 2与SO 2反应生成Na 2SO 4。
(2)Na 2O 2与CO 2或H 2O 反应均生成O 2,在这两反应中Na 2O 2均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下列叙述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钠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Cu 2+===Cu +2Na +B .(2013·广东高考)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2N A 个电子C .(2013·江苏高考)Na 2O 2溶于水产生O 2的离子方程式为Na 2O 2+H 2O===2Na ++2OH -+O 2↑D .(2012·北京高考)Na 2O 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其反应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E .(2012·广东高考)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F .(2010·安徽高考)将0.01 mol 的Na 2O 和Na 2O 2分别加入100 mL 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解析】 A 项,Na 与盐溶液反应是先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Cu ,错误;B 项,1 mol Na 只能失去N A 个电子,错误;C 项,离子方程式不守恒,错误;D 项,Na 2O 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Na 2O 2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 固体,NaOH 固体吸水形成白色粘稠物,再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
E 项,Na 2O 2与呼出的CO 2和H 2O 反应生成O 2。
F 项,根据反应Na 2O +H 2O===2NaOH ,Na 2O 2+H 2O===2NaOH +12O 2↑可知,生成NaOH 物质的量相同,浓度也相同。
【答案】 EF考向1 钠的性质及应用1.(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C.上述反应中无水CuSO4表现了还原性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解析】红色物质为Cu,即2Na+CuSO4===Na2SO4+Cu。
【答案】 C考向2过氧化钠的性质2.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体,不出现浑浊现象的是()A.MgCl2溶液B.Ca(HCO3)2稀溶液C.K2SO3溶液D.FeCl2溶液【解析】加入MgCl2溶液中生成Mg(OH)2沉淀,加入FeCl2溶液中能将Fe2+氧化成Fe3+,最终生成Fe(OH)3沉淀;加入Ca(HCO3)2稀溶液中可生成CaCO3沉淀;加入K2SO3溶液中可将其氧化为K2SO4,但没有沉淀生成。
【答案】 CNa 2O2与H2O、CO2反应的五大关系计算Na2O2与H2O、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
3.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4.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