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
【摘要】盐渍土在我国分部较为广泛,在盐渍土地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在了解其盐胀性、溶陷性的基础之上,对地质地貌认真勘察、因地制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特殊对待,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本文主要从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盐渍土;路基;施工要求;质量控制
1 关于盐渍土
盐渍土是指不同程度盐碱化土的总称,在公路工程中,盐渍土是指地表下1.0m内易溶盐含量平均大于0.3%的土。

盐渍土在我国分部较为广泛,并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甘肃北部、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加之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形封闭,所以盐渍化类型多种多样,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是防治公路盐渍化危害的重点地区。

盐渍土按照含盐性质和离子含量比值的不同,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五种;盐渍土按照盐渍化程度可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四类。

2 盐渍土对路基的危害
盐渍土对于公路路基的危害常见有以下四种:
2.1 盐胀
硫酸盐渍土的盐胀作用非常强烈,在冬季低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盐胀可以使路面鼓包、开裂,这也是盐渍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最突出的病害,路基边坡也会在昼夜温差作用下引起盐胀作用,变的疏松,多孔,易风蚀。

2.2 溶蚀
在路基受到雨水浸泡时,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中盐分分解,造成雨洞、洞穴、甚至湿陷、塌陷等路基病害。

2.3 冻胀
氯盐渍土的含盐量在一定范围内时,由于冰点降低,水分聚流时间过长,会加速冻胀。

2.4 翻浆
当含盐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氯盐渍土聚冰多,且蒸发较慢,在加重冻胀基础上,还会加重路基翻浆。

3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及控制
3.1 料场的选择与确定
选择料场要选择储量丰富,保证满足路基填筑需要,故需做好事前勘察工作;注意料场材料间性能差异性要小,否则路基各层材料的含盐量将不稳定;同时要考虑料场的交通位置,便于运输,运价经济合理,同时满足施工排水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路基施工前,试验人员应根据技术规范,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取土场的路基填料、路基原地面进行试验。

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规定,检测土料中有机质的含量,其含量不能大于1%;检测土料的总含盐量、以及总盐中Cl—/SO4—2的比值,从而确定盐渍土的类型: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材料取样时,取样点不但在要在不同平面,而且要在不同深度,分别进行取样检测,才能够全面了解拟选料场的整体情况。

3.2 选择路基试验段
路基试验段应选择有代表性、且最好包括大部分施工工艺的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确定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速度及遍数、工序安排、松铺厚度等。

试验段施工时要做好各种施工记录,以此为数据基础来确定最科学合理的施工机械组合、摊铺厚度、碾压遍数、程序等,施工完成后要做好试验段的技术总结,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3 施工安排原则
盐渍土地区修建公路路基,施工季节要尽可能安排在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时期,即地下水位最低时,西北地区在六月以后,八至九月水位最低,十月水位开始上涨;砂性盐渍土宜在春季和夏初施工,强盐渍土地区应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

开工后要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从基底清除开始直至路床表面应分段一次完成,不可间断,在设置隔离层的地段,至少也应一次做到隔离层顶部。

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及时合理地布置好排水系统,不应使路基及其附近有积水现象;并注意加强路基防护,减少自然侵蚀。

3.4 基底处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路面的排水,排除路基底部和附件的积水。

如果路堤底部表层含有过量盐分的盐渍土,或者表层土过于松软时,要在填筑路堤前,
铲除路堤基底和取土坑范围内的表层盐渍土,铲除的厚度要根据试验资料确定,一级及以上公路不小于 1.0m,并将渗水土换填。

注意铲除后的盐渍土要堆放远离路基处,避免水流侵浸后又流回路基。

遇到盐渍土表层翻浆的软土时,对含水量超过液限的土层,一般按照0.5~1.0m厚度清除和换填渗水软土。

如果软土层的含水量在液限和塑限之间的,应该铺筑10~30cm的渗水性土后,再填入粘性土质。

如果软土基层已经清除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就要铺筑渗水土,高度以超过地下水位30cm为准,再在其上铺装粘土。

3.5 路基填筑和压实
填料选择的主要依据为土的含盐量。

当附近无其他适用的填料,必需用盐渍土时,土中易溶盐容许:总含盐量不得大于5%,其中氯盐含量不得大于5%;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2%;碳酸盐含量不得大于0.5%.且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含盐量的均匀性。

当用石膏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且要严格控制压实度,禁止雨天施工。

一般盐渍土的路基压实度要尽量高些,防止盐分的转移和保证路基的稳定。

路基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

为防止盐分的转移,路基不宜采用提浆碾压,洒水车洒水必须均匀,不允许有过湿地方,主要目的是补充在施工中表面散失的水分。

3.6 路基排水
在前文中的盐渍土地区路基病害发生可以看出,盐渍土路基排水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3.6.1 当路基两侧有取土坑时,可利用排水坑布置横纵向排水;无取土坑时应根据地形地势,在路基两侧设置纵、横向排水沟渠。

取土坑底部距地下水位不小于15~20cm;底部应向路堤外有2%~3%排水横坡和不小于0.2%的纵坡。

3.6.2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既要对地表水进行有效阻挡、疏导,还要适当加深两侧边沟、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3.6.3 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排水管与地面排水设施必须做好防渗措施,禁止设置盲沟。

3.7 预防盐胀
盐胀使路基膨胀开裂,路肩及边坡松散剥蚀;加剧路基冻胀与翻浆,发生沉陷变形等,这些破坏对于公路来说,往往是不容易修复的,所以对于盐渍土地区常见的路基病害,应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具体如下:
3.7.1 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应保证排水畅通,不至因积水使土中的盐分发生不利的变化;在盐渍土地段修筑公路,宜以填土路基通过,便于设置封闭性的隔断层后,回填非盐渍土。

3.7.2 在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地区或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时,应将其铲除。

铲除的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如地表盐渍土过厚,亦可铲除一部分,并设置封闭隔水层。

隔水层设置深度宜在路床顶以下80cm深度处。

若有盐胀问题存在,隔水层应设在产生盐胀的深度以下。

当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做隔水层时,为防止合成材料被挤压破,宜在隔水层上、下分别铺一层10~15cm厚的砂或粘土保护层。

3.7.3 基底土的含水量如超过液限的土层厚度在lm以内时,必须全部换填渗水性土;如含水量介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应铺10~30cm的渗水性土后再填粘性土;如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粘性土。

4 结语
我们不具备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具备在自然中创造便利交通通行的能力;盐渍土地区的施工环境虽不理想,但是公路工程工作者依旧能通过学习和认知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盐渍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翟文静.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2]刘俭.浅谈特殊土路基处理技术措施[J].珠江水运,2011(22).
[3]郭明慧.广西平百路特殊土路基路面处理方案[J].交通标准化,200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