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 第四章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表1 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段 一般地段 不利地段
危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等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 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 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 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 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 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质量分布的不确定性;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节点的非刚性
转动;偏心、扭转及P—Δ效应;柱轴向变形。考虑或不考虑节点
非刚性转动的影响程度可达5%—10%;考虑柱轴向变形,自振周期
可能加长15%,加速度反应可能降低8%;考虑P—Δ效应可能增加位
移10%。 (3)材料的影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时间及应变程度而改变。
在海城地震时,从位于大石桥盘龙山高差58m的两个测点 上所测得的强余震加速度峰值记录表明,位于孤突地形上 的比坡脚平地上的平均达1.84倍,这说明在孤立山顶地震波将被 放大。图1表示了这种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
图1 不同地形的震害
天津塘沽港地区,地表下3—5m为冲填土,其下为深厚的 淤泥和淤泥质土,地下水位为-1.6m。1974年兴建的16幢 3层住宅和7幢4层住宅,均采用片筏基础。1976年唐山地 震前,累计沉降分别为200mm和300mm,地震期间沉降量突然增 大,分别增加了150mm和200mm。震后,房屋向一边倾斜,房屋 四周的外地坪地面隆起,如图2所示。
图2 房屋沉降
§4.2 把握建筑形体和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结构的平面、立面规则与否,对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 重要的影响,建筑结构不规则,可能造成较大扭转,产生 严重应力集中,或形成抗震薄弱层。国内外多次震害表明,房屋形体 不规则、平面上凸出凹进、立面上高低错落,破坏程度比较严重,而 简单、对称的建筑的震害较轻。为此,《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 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 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对称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建筑结构试验第四章结构动载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第四章结构动载试验

疲劳试验
❖示例
本章小结
1 概述 2 动载试验仪器仪表 3 结构振动测试 4 结构抗震试验 5 结构疲劳试验
宝山壁画
❖ 宝山壁画是引人注目的昂贵文物。此壁画发现于阿鲁科 尔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 现”之一。宝山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贵妃教鹦鹉 图》。该画高0.7米、宽2.3米,用于笔重彩绘制,最突 出的表现了 晚唐风格。唐代擅长绘贵妇仕女的大师周昉 绘制了《杨贵妃教鹦鹉图》,不仅享誉中原,而且还影 响全国各地。发现于阿旗宝山古墓里的这幅画,就是契 丹人聘请中原画家按照周氏风格绘制的, 技法深得周氏 画风的真传。在唐人真迹稀如星风的今天,能够从中完 整了解唐代人物画的杰出成就,堪称美术史研究的辛事。 这幅壁画现今保存在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历经千年, 恍如新绘,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结构抗震试验——伪静力试验
❖常用的三种加载方法 ①控制位移加载法;常以屈服位移或最大层间位移
的某一百分比来控制加载 ②控制荷载加载法; ③控制荷载和位移混合加载法。
结构抗震试验——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其实质就是按照某种确定性的地震 反应进行加载。
❖ 由于结构的恢复力模型未知,运动方程无法求解, 故采用“边试验、边求解”的方法分步得到实测 的结构恢复力模型,然后可完成整个试验加载过 程。
结构抗震试验——伪静力试验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 恢复力模型:相当于结构的物理方程 ♦ 抗震性能判定:强度、刚度、变形、延性、耗能 ♦ 破坏机制研究:为抗震设计提供方法和依据
❖伪静力试验的特点: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备简单、观测方便,但加载制 度是人为确定的,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且不能 考虑应变速度及阻尼的影响。试验值偏低,一般 情况下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结果偏于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4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贺盛第四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6 舒适度验算4.7 抗震设防类别4.8 抗震等级4.9 变形缝设置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3 承载力验算4.4 荷载效应组合4.5 变形验算本章重点➢掌握各类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掌握各类结构布置原则及规则性判别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组合及承载力验算方法➢掌握变形验算方法➢了解舒适度验算方法➢掌握各类建筑抗震等级确定方法➢熟悉各种变形缝的类型及设置原则4.1 适用最大高度及高宽比结构设计首先需根据房屋高度、抗震设防、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一个与之匹配的、经济且合理的结构体系,以使结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混规》)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JGJ-2015(以下简称《高钢规》)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划分为A与B级。

当房屋高度满足下表时,为A级。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高度不满足上表,但满足下表时,为B级。

当房屋高度不满足下表时,为超限高层建筑。

民用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筒体不包括钢筋混凝土筒。

混合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如下表所示。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房屋建筑适用的高跨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

当结构设计满足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及舒适度等基本条件之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

高宽比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1.2 房屋建筑适用的高宽比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混合结构房屋建筑的适用高宽比如下表。

4.2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建筑平面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

建筑结构抗震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

建筑结构抗震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

施工时纵墙和横墙应咬在一起,马牙槎 四、楼梯间破坏 楼梯间顶层破坏严重 楼梯间横墙间距小承担地震力大,楼梯间处没有楼板,空 间刚度小,受力复杂。 楼梯自身破坏较少,楼梯间墙体易发生破坏。 五、楼板与屋盖的震害 预制板板缝开裂,楼板掉落(搭接在墙上的长度不够) 六、房屋附属物的破坏 女儿墙、烟囱、出屋面的屋顶间等。 七、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房屋 震害显著减轻,特别是抗倒塌能精品力文明档 显加大。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应用构造措施加强(圈梁、构造柱)、 并设拉筋。
八、房屋的局部尺寸
见表4—10
4—3平地震作用下,验算纵墙和横墙平面内抗剪强度。
计算单元的选取
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计算简图
精品文档
二、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
i
计算高度如何选取 层高
底层高度
室外地表下0.5m
刚度较大的地下室,取顶板位置
刚度较差的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
多层砌体房屋,由纵、横墙承受地震力,墙体的抗侧移刚度一般较
大,规范有高度限制,所以自振周期较短, ,抗T震规0范.2规5s定,多层
砖混结构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而且取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 max
仅在100 及100以上烈度区才出现大量倒塌现象,所以地震区可用。
震害现象
一、墙体破坏 横墙、山墙裂缝较多
斜裂缝: 交叉裂缝,底部较上部严重(底部剪力大)
水平裂缝 :外纵墙窗口的上下截面处
水平裂缝
山墙顶部 也易出现水平裂缝、倒八字裂缝 墙体与屋顶连接差,平面外弯曲 二、墙角破坏 墙角部分出现V形破坏(见图4—3) 墙角处应力复杂、应力集中 精品文档 三、纵墙与横墙连接处破坏(见图4—4)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2.按作用大小分 • 地震作用按其作用大小可分为:多遇地震作用、基本地震作用和预
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节主要介绍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 四、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
• 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都是以水平作用为主的形式作用在建筑物上 的,但是它们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是有很大区别的。因 此,在结构设计中要求结构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震作用的计算
• 一、动力计算简图
•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颠簸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算地震作用 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显出来,然后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 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 例如:对于图4-1(a)所示的实际结构一水塔,在确定其动力计算简图 时,常常将水箱及其支架的一部分质量集中在顶部,以质点m来表示; 而支承水箱的支架则简化为无质量而有弹性的杆件,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其动力计算简图如图4-1(b)所示。这种动力计算体系称为 单质点弹性体系。
• 3)整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设计标高,当必须中途 停压时,桩端应停留在软弱土层中,且停压的间隔 时间不宜超过24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1.作用形式 • 风荷载是直接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压(吸)力,只和建筑物的体形、
高度、环境(地面粗糙度、地貌、周围的楼群)、受风面积大小等有关; 而地震作用都是由质量受振动而引发的惯性力,地震作用是通过场地、 地基、基础作用于结构上部的。 • 2.作用时间 • 风荷载的作用时间长,发生的机遇也多,因而要求结构在风荷载作 用下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反,发生地震 的机遇少,持续时间也短,但作用剧烈,故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 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4

7、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 8、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 跨度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 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 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 9、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1 总则
1.0.1 抗震设防目标继续沿用89抗规提出的以结构安 全性为主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 水准性能目标,增加了性能化设计目标:“使用功 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 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对某些有专门要求的建筑结构,在3.10节和附录M 增加关于中震、大震的定量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目 标和设计原则。 1.0.4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的设防依据,不能随 意提高或降低,但具体工程的设防标准可按业主要 求提高(政府投资工程除外)。
3.4.5 本条文字依据征求意见的结果有较大修 改。 •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 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 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臵防震缝”。 • “当不设臵防震缝时,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 算模型,进行较精细的分析,判明其应力集 中、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应等导致的易损 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 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 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度屋盖建筑水平 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4、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 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5、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 施的规定; 6、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3.1.2、3.1.3 按2008年局部修订修改,明确 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 场地和地基 3.3.1 增加“一般地段”。此外,还应注意按全文强 制的《住宅设计规范》,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住宅, 必须严格执行,这就不仅仅是“不应”而是“严 禁”。 3.3.5 本条为新增条款,注意边坡坡角需按设防烈度 的高低修正——减去地震角,地震角一般取1.5°~ 10°,取决于地下水位以上、以下。

2013华工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随堂练习4-7章答案

2013华工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随堂练习4-7章答案

第四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4.1概念设计的必要性与场地选择本次练习有6题,你已做6题,已提交6题,其中答对5题。

当前页有6题,你已做6题,已提交6题,其中答对5题。

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首先知道该场地地质、地形、地貌对建筑抗震是否有利、不利和危险,下列正确叙述是()A. 坚硬土、液化土、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B. 坚硬土、密实均匀的中硬土、液化土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C. 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软弱土、半填本挖地基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D. 坚硬土、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部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部位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划分有利、不利、危险地段所考虑的因素有:()。

A.地质;B.地形;C.地貌;D.场地覆盖层厚度;E.建筑的重要性;F.基础的类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问题解析:3.以下是地震危险地段的有()。

A.断层 B.容易发生山石崩塌的地段C.存在液化的坡地 D.地下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地段E.河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问题解析:4.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设计"解决,还要依靠“概念设计”。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5.一幢建筑物不宜跨在两类不同的土层上,否则可能危及该建筑物的安全。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6.高层建筑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不允许地基持力层内有高压缩性土存在。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第四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4.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本次练习有13题,你已做13题,已提交13题,其中答对12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9题。

建筑抗震设计-第4章-框架、抗震墙

建筑抗震设计-第4章-框架、抗震墙

4
框架、抗震墙与框架-抗震墙
防震缝的震害 防震缝宽度过小,地震时结构相互碰撞造成震害。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总结以上震害调查结果,除注意场地和地基因素外,从 结构上主要应注意:
1)结构的刚度在平面上和沿竖向的分布要规则、均匀;
2)结构构件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 3)重视构造,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防止剪切、锚固 等脆性破坏; 4)保证施工质量。
天津城建大学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建筑抗震设计
主讲人:王庆鹏
•目录
1 2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3 4 5 6 7 抗震设计原则 场地、地基与基础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框架、抗震墙与框架-抗震墙
多层砌体房屋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4
框架、抗震墙与框架-抗震墙
4.1 概述 抗震墙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结构是由纵、横向的 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 因为墙体较多,侧向刚度大, 所以它可以建的很高。
框架房屋
抗震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4
框架、抗震墙与框架-抗震墙
4.2 震害及其分析 框架梁、柱的震害 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发生 破坏。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 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易发生破坏。 1、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 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柱 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
4
框架、抗震墙与框架-抗震墙
§4.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一、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适 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4 第四章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_2 第2讲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4  第四章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_2  第2讲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图 隔震结构计算简图
分析对比结构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情况下各层最大层 间剪力,宜采用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
弹性计算时,简化计算和反应谱分析时宜按隔震支 座水平剪切应变为100%时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当采 用时程分析法时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输入进行计算。
4.2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3)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向减震系数应用
c.当橡胶支座的第二形状系数小于5.0时,应降低平均压应力限值;小于5不 小于4时,降低20%;小于4但不小于3时,降低40%;
d.外径小于300mm的橡胶支座,丙类建筑的平均压应力限值为10MPa。
4.2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3)隔震支座水平剪力计算
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力应根据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剪力按各隔
②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
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为大于0.40时(设置阻尼器为0.38)不应
降低非隔震时的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0 (设置阻尼器 为0.38)时,可适当降低抗震规范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 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 应降低。
4.2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变形。 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拉应力
不应大于1Mpa。 隔震层的平面布置应力求具有良好的对称性。
4.2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2) 隔震支座竖向承载力验算
抗震规范规定:隔震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竖向压应力 设计值不应超过下表列出的限值。
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 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座橡胶总厚度的0.05倍;

建筑抗震规范2016年版条文说明书

建筑抗震规范2016年版条文说明书

建筑抗震规范2016年版条文说明书建筑抗震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2016年版的建筑抗震规范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建筑抗震规范2016年版的主要条文进行解读和说明。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规范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等内容。

该章节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建筑抗震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宏观地震动参数第二章规定了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

这些参数是确定建筑结构受力情况的重要依据,设计师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确保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第三章结构设计第三章是建筑抗震规范中最关键的部分,规定了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构件尺寸、材料选取、抗震加固等内容。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结构稳固可靠,能够承受地震带来的力量。

第四章施工质量第四章规定了建筑抗震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构件的加固、连接方式的选择、施工工艺等。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第五章监理与检测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建筑抗震工程的监理和检测要求,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单位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结语建筑抗震规范2016年版的条文说明书对建筑抗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抗灾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建筑抗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抗震设计第四章

抗震设计第四章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4-4 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抗震墙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高度不超过 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剪力墙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也可近似采用底部剪力法。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框架结构单独基础系梁的设置: 框架结构单独基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连系梁: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 桩基承台之间。
二、填充墙的震害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三、地基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震害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 4-3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一、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根据震害经验和经济合理的要求,“规范”规定了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表4-1的规定: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两端固定柱产生 侧移时 , 柱端剪力为: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五、结构的布置 1. 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 1/4。 2. 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4-5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第四章地震作用计算

第四章地震作用计算
烈度、场地类别 8度 Ⅰ、Ⅱ类场地和7度 8度 Ⅲ、Ⅳ类场地 9度 房屋高度范围( m) >100 >80 >60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一、产生扭转地震反应的原因 两方面:建筑自身的原因和地震地面运动的原因。 1. 建筑结构的偏心
m
产生偏心的原因:
a. 建筑物的柱体与墙体等抗 侧力构件布置不对称。 b. 建筑物的平面不对称。
jk --- 为 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
T --- 为 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的地震作用效应
2 S EK S x (0.85S y ) 2
S EK S (0.85S x )
2
2
取两者中较大值
S x ( S y ) --- 为仅考虑x(y)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的地震作用效应。
目前,国外抗震设计规定中要求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 结构或构件有: 1. 长悬臂结构; 2. 大跨度结构; 3. 高耸结构和较高的高层建筑; 4. 以轴向力为主的结构构件(柱或悬挂结构); 5. 砌体结构; 6. 突出于建筑顶部的小构件。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前三类结构要考虑向上或向下 竖向地震作用的不利影响。
§地震作用计算
一、结构抗震计算原则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遵循下列原则:
1 、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考虑各 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 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宜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影响。 4 、 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 竖向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

第一章绪论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深浅: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 –300km),深源地震(>300km)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是一种弹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p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橫波(s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

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L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作蛇形运动。

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横波>面波橫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什么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50年),某地区可能遭遇到的超越某一概率的最大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指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什么是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答: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答: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四章-多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四章-多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M
]
m1
0
0
m2
[K
]
k1 k2
-k2
-k2
k2
I=11
x(t
)
x1 x2
t t
x(t
)
x1 x2
t t
则两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可写成
M xtKxt=-M Ixg t
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也可以按上式表示
(4.3)
5
运动方程的建立
矩阵[M]称为体系的质量矩阵;矩阵[K]称为体系的刚度
两个自由度的层间剪切模型计算简图
3
运动方程的建立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上述两力构成平衡力系(暂不考虑 阻尼影响)
质点1 fI1 fS1=-m1x1 t m1xg t -k1x1 t k2x2 t k2x1 t =0
即 质点2

m1x1 t k1 k2 x1 t k2x2 t =-m1xg t fI 2 fS2=-m2x2 t -m2xg t -k2 x2 t x1 t =0
矩阵;而 xt 和 xt 称为体系的加速度矢量和位
移矢量。如考虑阻尼影响,则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M xtCx t K x t =-M Ixg t (4.4)
矩阵[C]称为体系的阻尼矩阵,如采用瑞利阻尼假定,则阻 尼矩阵为
C=0 M 1 K 其中,0, 1为与体系有关的常数
6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及振型
不一定也达到最大。从而结构地震作用的最大值并不等于各
振型地震作用最大值之和,根据随机振动理论,近似地取
“平方和开方”。
20
底部剪力法(寻求更为简便的适合设计的方法) 适用条件: • 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 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 为主; •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扭转效应可忽略 不计。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一第一振型为主, 图 3-18 底部剪力法地震作用分布 且近似为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讲述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它是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的抗震设计。首先指出计算设计不能完全依赖,因地震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分析也存在不准确性。因此,概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建筑和结构的总体方案、结构布置、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等,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在抗震概念设计的思路中,强调了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应把握好几个主要方面,如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场地选择的重要性,包括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并给出了相关地基基础设计的规定。此外,还介绍了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强调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