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创造出口顺差的首要产业。
纺织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生态纺织品"等概念大范围进入国际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于消费市场对纺织品的技术含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东南亚国家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原因,浙江纺织业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因而纺织业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对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纺织业同时是一个高关联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容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从这个角度来讲,本文选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次论文研究要求作者结合浙江省内相关纺织企业纺织品出口的实例,认真分析在各种利弊因素下,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是格局现状、特色及实现纺织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中将面临的阻碍,并提出可行性的市场策略,也可以结合其它省份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整个浙江纺织业的腾飞。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相关研究国外文献中有关纺织品贸易及分工网络的研究主要有:(1)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Gereffi,1999)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
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更隐蔽、更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名目繁多且日益增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对浙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国内外的成果颇多。
1 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引力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流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最直接的评估研究。
该研究通过对1980-1995年间12个国家的471个产业的双边贸易量的分析发现,进口国家单方面制定产品和生产方面的标准会抑制贸易量,但如果贸易双方共同制定的标准则可以促进贸易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标准可以为进口国家提供质量保证的观点(Moenius,1999)。
通过美国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三个产业从96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数据分析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知识稀缺、生产设备落后、熟练人力资源较少等因素而无法紧跟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法规,因而导致他们无法跻身存在较强技术法规壁垒的产品,只能将生产限定在不设技术标准或所设技术标准较低的产业(Azim Essaji,2008)。
2 国内研究现状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从静态角度分析,TBT在设立之初,其实就相当于零配额,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
而出口方在进入进口国市场时,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就要进行相关的检验测试,支付认证与鉴定手续所需要的费用,这就是价格控制机制。
从动态角度考查,TBT的设置和对TBT的跨越是无止境的。
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出现,并被采用于新的技术法规之中,也就对进口产品形成新一轮的控制机制,从而形成新的TBT。
这个过程就呈现出TBT——对TBT的跨越——新的TBT——对新的TBT的跨越……的不断交替循环变化的动态过程(刘军,2006)。
2.2 浙江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而这三方在感到中国对其纺织服装产业的威胁越来越大后,结合其它政治、经济与环保等种种原因,制订了种类繁多的甚至专门针对中国的纺织服装方面的TBT。
浙江中小纺织企业出口现状、问题和对策研
本科毕业论文浙江中小纺织企业出口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Export problems of small andmedium-sized textil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讲师)2012 年 6 月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前言 (1)1.1 选题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1.3 研究意义 (2)2 浙江省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 (3)2.1 纺织企业整体发展概况 (3)2.2 浙江纺织品业在国内的地位 (4)2.3 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特点 (4)2.4 2012第一季度浙江纺织业出口情况 (5)3 浙江省中小纺织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6)3.1 企业用工困难,“用工荒”长期存在 (6)3.2 绿色壁垒增高纺织产品的出口门槛 (6)3.3 品牌价值不高 (8)3.4 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高 (9)4 提升浙江省中小纺织企业出口的对策 (10)4.1 加强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10)4.2 加强对纺织品绿色环保的监控,扩大内需 (10)4.3 培养知名的纺织品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11)4.4 增强中小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1 前言1.1 选题背景纺织业是我国出口创汇重要的产业之一,提升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发展我国纺织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不但是我国纺织品的生产大省,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一大省,纺织业是浙江省传统的优势产业,对于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竞争环境下,浙江省纺织业设备工艺陈旧、现存的体制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严重影响纺织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制约着纺织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出口影响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分析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商务学生姓名:周蕾学号:10408120217 指导教师:莫群俐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本文主要是论证人民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外贸型企业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说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浙江省的纺织品出口,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了浙江省出口纺织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分析,以及针对这种影响的对策研究,对于浙江省的纺织品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根据金融货币学的一般常识,一个国家的货币相对绝对货币其价值上升,能够提供该国的货币的购买能力,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了该国为主体的出口贸易的经营成本,进而压缩了出口贸易的利润空间,对以经营贸易出口型的企业会带来很大程度的冲击[1-2]。
人民币升值主要是指人民币对绝对价值货币的比值升高,黄金是绝对价值货币,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常用本币与美元的比率来衡量货币的实际价值,因此人民币升值主要体现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上升。
在2003年之前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长期稳定在8以上,当时自从中国加入WTO组织以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西方各大经济体,人民币在2003年前后,由于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实现汇率改革至2008年时,人民币的升值已经超过了20%由2003年12月份的8.2775,攀升至2008年12月份的6.8283[3]。
这种货币的快速升值,在人民币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得。
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经济双刃剑,学者们围绕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作用的观点是存在一定争议得,但是就本文研究的主体浙江省的纺织品出口而言,这种货币升值带来的压力还是弊大于利的,在这一点上学者是有共识得,但是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在具体对策研究方面,仍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提出了针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做了有益的探索。
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一、引言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
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一)出口竞争力来源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
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
[1]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
[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
[3]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
[4]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
[5](二)出口竞争力概念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
绍兴纺织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绍兴纺织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绍兴纺织业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外经贸学院完成时间2010年12月一、前言纺织工业是绍兴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到制成品以及纺织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纺织品产量居浙江及全国前列。
入世以来绍兴纺织业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WTO 的原则、协议和贸易摩擦仲裁机制的日益影响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面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传统纺织业的弊端日益显现因而通过对绍兴纺织业出口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对策对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绍兴纺织业出口现状研究评述章光华20101绍兴纺织产业与外贸出口息息相关外贸兴则纺织业兴。
纺织业成为绍兴经济的重要出口支柱。
目前绍兴市已培育形成若干个各县特色、面向世界市场的纺织生产集聚中心。
纺织品始终保持快出口增速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跑现状。
2002—2008年纺织品出口始终保持在年均38的增速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2009年上半年全市纺织品出口45.0亿美元同比下降9.8发展速度仍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另外绍兴纺织业培育了多元化出口主体队伍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出口群队伍。
绍兴纺织业形成了“大进大出”的进出口格局。
在2002-2008年期间绍兴进口年均增长36.7增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纺织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绍兴市出口以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为主。
但是绍兴市虽然近年来纺织品出口保持强劲增势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档纺织面料出口为主高端产业用布、装饰用布出口份额较少纺织产业产能过剩、产品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肖维歌20102我国纺织业出口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回暖。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11-11•引言•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问题•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升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使得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浙江省纺织业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分析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VS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问题02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概况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之一。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棉纺织品、丝绸制品、化纤制品等。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中低档产品居多,高端产品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市场过于集中,对某些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容易受到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面临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挑战,如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03浙江省纺织品生产成本较高,主要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以及运输费用等上涨。
生产环节的原因分析生产成本高浙江省纺织品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浙江省纺织品行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贸易环节的原因分析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易受这些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
《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
本文以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研究不仅对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浙江其他出口行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浙江纺织服装业在劳动力成本低,且拥有较好的素质,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备的因素下占据世界纺织品一市场的大量份额,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及世界环境的激烈变动注定了目前他处于一个发展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现在浙江面临失去多边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制约,使浙江在双边纺织品协议谈判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环境日益复杂贸易摩擦不断上升的问题。使浙江纺织品行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对此,浙江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培养大量熟悉国际贸易的专业法律人才,积极应对反倾销。对于企业来讲,首先在立足于自身创新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加强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再次加强企业间合作,进行强强联合,国际和作,实现规模效益。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相信并祝福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在日益开放成熟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
[7]Nehanarang. STUDY ON EXPOR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XTILE HUB OF INDIA (SURA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JAR),2020,8(1).
[12]张立杰,张亚飞.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纺织服装贸易潜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9(11):25-31.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对策分析--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对策分析--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学院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对策分析--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摘要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今年来世界市场的开发,世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已经渐渐成为全球纺织品最大供应商和制造商。
而浙江是国内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省份之一,这为浙江省纺织品贸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近几年来浙江纺织品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弊端就体现无疑,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浙江纺织业结构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也被大幅度放大。
同时随着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的结束,虽然带来机遇,但是潜在的巨大威胁又让本就严峻的浙江纺织品企业雪上加霜。
而且由于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大多属于初加工,大部分柯桥轻纺的商户或者相关制造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依赖引进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大量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初加工纺织品,以量来获取利润,并没有自己的品牌,无法产生品牌效应。
而有些不良商户又用粗制滥造或者不合格的面料来制成的纺织品,使得浙江出口的纺织品价格一跌再跌,纺织企业纷纷打起了价格战,这种不良的价格竞争,导致的不仅仅是大量纺织企业的倒闭,即使浙江纺织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本和基础,但是其显露出来的疲软也让人不得不警醒,是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将迫使着纺织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基于浙江纺织业的现状,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分析其优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根据实际轻纺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出谋划策,为浙江省纺织品贸易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建设性贡献。
关键词:浙江纺织品;柯桥轻纺城;SWOT分析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Chinese advantage industry, Chinese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textile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China though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he global textile industry. Zhejiang is a major textile production base, is one of the main export provinces of China's textile, the textile trad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which has labour intensive defects gradually revealed, the end of textile trade quota system, although the opportunities, but also great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grim Zhejiang textile enterprises . And because Zhejiang Province Textile Import and export mostly belong to the early processing, most of Keqiao textile businesses or rela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labor-intensive, reli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heap labor,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heap labor produ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extile processing, to profit by volume. In order to profit from the amount, and does not have its own brand, not a brand effect. Some selfish businesses with shoddy or substandard fabric made of textiles, making Zhejiang textile exports prices fall further, textile enterprises have been playing the price war, the bad price competition, resulting in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textile enterprises collapse. Although the textile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still has many advantages and has many good opportunitie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xtile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are facing challenges but also a very serious, it will forc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xtile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Shaoxing Keqiao Textile City, taking it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challenge, giv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xtile city the problems faced by enterprises, make a construc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Zhejiang Province Textile trade.Keywords:ZheJiang Textile,Shaoxing Keqiao Textile City,Analysis of SWOT目录引言 (1)一、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分析 (3)(一)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总额 (3)1.浙江省内纺织品生产状况 (3)2.浙江纺织品出口总额 (4)3.浙江纺织品出口来源地分布 (4)(二)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5)1.纺织纱线类出口量 (5)2.棉布出口量 (6)3.纱线产量 (6)4.服装类出口量 (7)(三)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市场 (7)1.亚洲市场 (8)2.欧盟市场 (8)3.美国市场 (9)4.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 (9)(四)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态势 (10)二、浙江纺织品出口的SWOT分析—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 (11)(一)优势 (11)1.地域优势 (11)2.总体规模优势 (11)3.民营企业经济优势 (11)4.技术水平优势 (11)(二)劣势 (12)1.产业链不够完整 (12)2.企业自身品牌优势弱 (12)3.同行业不良竞争 (13)4.成本增加 (13)(三)机遇 (13)1.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高 (13)2.后配额时代和出口退税的调整 (14)(四)风险 (14)1.人民币升值 (14)2.国际竞争激烈 (15)三、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应对措施—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例 (17)(一)走“创新”道路,推陈出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17)(二)降低自身生产成本 (17)(三)扩大企业产业链 (18)(四)建设自身专有品牌,走“品牌道路” (18)(五)建设地区性的地域贸易联盟 (19)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引言本文以浙江省纺织品贸易现状为大背景,主要研究省内纺织品所遭遇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其中以绍兴柯桥轻纺城为实例,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研究内容。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纺织服装出口是宁波的传统支持产业,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
加入世贸组织后,宁波的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1 宁波纺织服装历史的研究现状宁波的纺织服装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文化沉淀凝聚而成的。
对于宁波纺织服装的历史,不同的人所寻找的角度是有差异性的。
茅惠伟、陈霄(2009)提到宁波的地方典籍可以追溯到《明州图经》的唐宋时期。
唐宋时,民间纺织业已盛,城区设纺丝局,19世纪创立的“宁波红帮裁缝”更是享誉海内外。
宁波近代的纺织服装业主要是《鄞县通志·第五·食货志》中提到“甬之有工厂始于清光绪末年”,“以出产数量之价值别之第一纺纱第二棉织与针织”。
《宁波市志·第十六卷·纺织工业》中记录,至1949年,全市纺织企业212家,其中纺纱6家,织布119家,针织41家,产值123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16%。
宁波纺织服装的发展起步期是从解放初开始的,宁波纱布厂开机率不到1/3。
然而,3年“大跃进”和多年“文化大革命”,令宁波纺织服装业遭遇寒冬。
1966年至1969年,宁波市纺织工业产值、利润分别下降6%和34.68%。
1970后生产开始回升。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宁波现代纺织服装发展的初兴期,70年代后期,世界纺织服装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2次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被认为是理想的廉价劳动力国家,这也是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业初期发展的国际背景。
1976年开始,宁波市区及奉化、鄞县(现鄞州)的服装企业开始大量接受海内外来料加工。
1976年到1986年,10年的加工历史,使宁波服装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加工群。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业加工处于高峰期。
到1990年,中国服装总公司将奉化定为全国49个重点服装城之一。
励梦驹(2005)结合文化,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详谈了文化与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
距今7000余年的宁波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个典型,7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可以用植物纤维及兽皮作为衣服,这就是宁波服装的形成。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品牌建设
浙江纺织业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完善售后 服务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应注重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与 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3、市场拓展
浙江纺织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除了传统的欧美、东南亚市场外,还应积 极开拓新兴市场,如非洲、南美等地区。通过参加展会、访问客户、设立分支机 构等方式,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背景介绍
浙江纺织业是我国纺织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品出口历史悠久,出口规 模也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纺织业的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 完整、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因素,这些因素为浙江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浙江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以杭州、宁波、绍兴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涵盖 了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多个领域。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 对策分析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现状分析
03 三、问题探讨
04 四、发展对策
05 五、结论
浙江纺织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一定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浙江纺织业也在不断适应和改变。本次演示 将从浙江Βιβλιοθήκη 织业的出口现状入手,探讨其发展对策。
五、结论
浙江纺织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出口方面有着较强的竞争力。然而, 面对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浙江纺织业仍需深入分析和探讨其存在 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等措施,浙江纺织业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3、贸易方式
浙江纺织品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一般贸易出 口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加工贸易出口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绍兴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绍兴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题目绍兴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题目关于绍兴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的文献综述系经贸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赵超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李淑贞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纺织品出口是中国的重要产业,为中国创造贸易顺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解决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加入WTO以后,中国纺织业更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出口量开始缩水,还要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而通过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对策,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理论研究研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就要先行分析中国纺织品的贸易竞争力和中国纺织品的比较优势。
在其代表作《》中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1.1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比较优势明显(1) 生产原料充裕。
我国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 亚麻是我国的特色资源。
我国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居世界首位,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 蚕茧和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
(2) 劳动力成本低廉。
虽然2000~2005年, 我国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了9.43%, 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相比, 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
40-5-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不得少于15篇,其中含外文资料至少2篇)
[1]汪栋圣.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关系的效应分析[J].中国商界,2009(1):12-14.
[2]钱锦.中国出口战略研究[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7.
关键词:浙江省;纺织服装;对外贸易;竞争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有关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方面国外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美国北卡大学的ShuYang(1998)指出,美国在过去的40年里纺织业经历了国内生产规模下降、员工减少和进口产品增多的重大变化,主要是因为进口产品竞争力强,对纺织品服装生产的投入品形成了替代,美国纺织业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引入了节省用工的技术,并进行资本密集型运作。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现在处于纺织品服装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高利润区。
[3]陈珍珍.纺织服装业的最坏时刻已过去[J].赢周刊,2010(5):42-44.
[4]ShuYang.Modeling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Unitetd States Textile Industry.1998
[5]Levinsohn,Jim,Petropoulos,WendyCreative Destruction orJust Plain Destruction? The U.S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ries Since 1972.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1:31-32
[6]HutsonAndrew,Biravadolu Monica,GereffGray.Value Chain forthe U.S. Cotton Industry.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5:9-30
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特征——国际化趋势,行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世界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和升级,正呈现出新的特征,而出口竞争力已构成了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们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浙江纺织业国际竞争战略,因地制宜发挥好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国际竞争力国内国外学者的定义研究。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国外学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部分是对纺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评价的研究。
第四部分是专门针对浙江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 国际竞争力的定义研究早提出国际竞争力命题的B·巴拉萨(Bela Balassa,1964)认为:“如果作为价格变动或其它因素的结果,一个国家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能力得到提高或降低,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更加具备或更加缺乏国际竞争力”(吴健伟,1999)。
Mar kusen(1992)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实际收入的增长高于其贸易伙伴,则说明其有竞争力。
Cohen和Zyman(1989)年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国际竞争力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个企业有竞争力是指这个企业能够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
樊纲(1998)指出,狭义地说,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所以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
就基本内容而言,竞争力的概念既不复杂也不特别,它所涉及的不过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
但竞争力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学概念,因为它除了技术和制度(包括“管理”)这两个经济学的基本要素外,还包含了“比较优势”的概念。
金碚(1997)认为,所谓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几年来,浙江纺织服装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结束又给浙江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2009 年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浙江省经济进入全面复苏状态。
然而,以量取胜的浙江纺织品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自主经营权较小、出口依存度偏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内部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缺乏对纺织品服装的设计和创新、产品质量低下,出口增长方式落后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接着再深入分析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发展浙江纺织服装出口提出对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2.1.1 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中国加入WTO 以后,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
波特(1990)指出,国家竞争优势是通过该国有特色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而获得的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条件;二是需求条件;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四是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更重要的是:地理的集中促进了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邻近的竞争者会有模仿行为;靠近竞争企业群的大学有可能与企业相互支持;供应商会因靠近开发与研究活动而进行创新;附近的有经验的购买者最有可能交换信息,及时反映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Ve rnon)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费农认为: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纳量 大 , 消 费 水平 高 的近 地 市场 。这 些地 区 的纺 织 服装 业 也 比较 发 几 个特 点 : 在贸易方式上 , 仍 以一 般 贸易 为 主 , 加 工 贸易 增 速 较 上 年 有 所 达 , 对 浙江 形成 一 定 的 竞 争 , 促 使 其 不 断提 高 自身 竞争 力 。 同时 在
( 三) 劳动力优势
纺 织 服 装 属 于 劳 动 密集 型 产 业 。浙 江 省 基本 劳 动 力 资 源 十 分 丰富 , 且 素质 较高 , 再 加上 大 量 的外 来务 工 人 员 , 使 我省 的 纺织 服 装
在 出 口市 场 上 , 仍 以传 统 市 场 为 主 , 东盟 市 场 增 长 较 快 。 浙 江 省 纺 织 品 出 口前五 大 市 场依 次 为 欧盟 、美 国 、 日本 、香 港 、东 盟 , 出 口额 全 年 合 计 1 4 3 . 8 7 亿 美元 , 占对 全 球 出 口的5 9 %。美 国和 欧盟 的 出 口增 长迅 速 , 都在5 0 %以上 。表 明浙 江省 纺 织 服 装 出 口的 海 外 市场 结 构 多元 化趋 势 1 7 1 益 明显 。 在 出 口企 业 结 构上 , 民 营 、三 资 、 国有 企业 已经 形成 了三 个 出 口梯 队。 民营 企业 出 口1 1 2 . 8 4 亿美 元 , 同 比增 长 3 0 %, 所 占 比重 已达 4 6 %, 接 近总 量 的一 半 。三资 企 业 出 口7 6 . 7 4 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2 9 %, 占比3 1 %, 为 三 分之 一 ; 国有企 业 出 口5 4 . 2 5 亿美 元 , 同 比增 长7 %, 仅 占2 2 %。 民营企 业 已成 为 浙江 省 纺织 品服 装 出 口的第 一主 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中国纺织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中低水平。
要改变中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
1国内研究综述1.1 纺织品出口市场研究动态穆易(2005)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金光灿烂”。
配额的取消,带给中国企业的更可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
王中保(2005)认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的挑战,仍面临技术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的限制。
肖武岭、姜书竹(2005)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后配额时代”既意味着扩大出口的巨大机遇,更潜伏着大量限制和威胁。
SA8000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限制手段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王中美(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已经引发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进口国家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内部需求。
裘明军、阮明锋(2005)认为目前在绍兴纺织业中存在的“柠檬市场”现象,并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柠檬市场”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避免形成“柠檬市场”的方法。
曾繁华,彭绍仲(2005)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尚未摆脱外延型数量增长模式,严重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都很低,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可供资源、环境治理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标准制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努力。
1.2 纺织品市场策略研究动态李创,任荣明,王丽萍(2005)总结了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15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
不少学者对入世后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纺织企业如何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研究。
左丹(2005)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谢秋慧,李晋(2005)探讨了出口纺织品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董霞,,丁雪梅,孙美蓉,,庆东(2005)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李玲,崔玉波(2004)的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绿色壁垒”,张茂荣(2004)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纺织行业的应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周庄,盛宝魁,宋亚坤,张虹,徐坤,周建军(2005)在关于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研究中提出了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概念,探讨了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以及战略重点等战略思路,构建了战略部署的框架。
纺织行业想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是关键。
潘溯(2001)在技术创新是纺织发展的唯一选择中指出,纺织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可以造就崭新的纺织工业,但纺织工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王玉君(2004)在技术创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瓶颈中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的原因,吴雅冰(2006)在创新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由之路中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贸易环境恶化、频遭贸易壁垒的内部原因,认为我国纺织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新,要通过竞争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来促进我国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卫东风(2001)在创新:中国纺织服装业迎接WTO的必由之路中纺织企业面临着技术竞争、产品竞争、管理水平竞争、品牌竞争和规模竞争,创新才是振兴之本。
何元贵在创新——我国由纺织品服装大国向强国转化之路中,对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应对贸易壁垒,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转变为强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工艺、管理、品牌、市场、标准、人力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创新。
1.3纺织业产业升级研究动态国内一些学者也对纺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论证进行了探讨。
如陆国庆(2001)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和现实技术结构来认为我国纺织业已演变为衰退产业,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
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实力反过来又加剧了衰退的进程。
陆国庆从产业生命周期、现实技术结构及国有企业存在的缺陷来解释纺织产业衰退无疑是深刻的,既然技术和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变量,为何不可以从改变其结构入手,推动产业的成长呢?许庆明等(2003)依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包括绍兴纺织产业群等浙江省企业集群面临着集群衰退的风险,并从集群内源力出发提出保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易伟义(2004)则重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规模经济及升级,认为中小企业影响产业结构水平,进而影响业绩。
黄先海(1998)也看到了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他认为,纺织业有两种可能的出路:一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过创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后走向衰退,从而逐渐被其它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二是在纺织业内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低技术生产到高技术生产的各层次中,后一层次的比重逐步大于前一层次的比重,直至后一层次替代前一层次。
对于如何进行纺织业的升级,学者们基于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相应对策。
郑亚莉(2003)等认为浙江纺织业信息化改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优势、市场优势、机制优势和科技优势等方面;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障碍、资金供给障碍、技术人员障碍和企业管理制度障碍等方面。
并针对以上优势和障碍提出浙江纺织业信息化改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黄立新(2004)通过对浙江省纺织产品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浙江省纺织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服装为龙头,材料为基础,后整理为手段,面料为突破口,开发高新技术纤维及绿色生态纺织品,进行纱线革命。
姚穆(2002)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张引进高新技术使纺织产品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以此提升其结构层次,缓解低档产品的过剩压力,带动产业升级。
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纺织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许瑞超,杨健燕在(2005)认为中国纺织业规模不经济与机构不合理并存,缺乏与国际垄断资本竞争的大型骨干集团。
周维富(2006)中提出纺织业技术创新共性技术体系建设主体缺位,使得纺织行业共性技术来源日趋枯竭。
针对浙江省纺织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戴红梅(2003)在认为技术投入是浙江纺织长生不衰的秘密,浙江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胡丹婷(2002)分析认为浙江省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较高的技术装备带来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1.4 纺织业技术创新研究动态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提升纺织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从纺织业技术创新模式角度分析,陈松(2000)提出振兴纺织的创新战略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的战略。
莫燕等(2003)认为,模仿创新还应是中国大部分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纺织企业应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二次创新增强模仿创新能力。
胡发祥,李波(2006)提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观点。
刘海美(2006)提出通过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改造,并且可以围绕服装产业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葛传斌(2004)指出采用集群模式能够使纺织业的产业链更加完整,能够增强纺织企业化纤生产能力,提高织造技术装备以及织造水平。
从纺织业生产技术发展新趋势角度分析,杨纪朝(2006)提出发展纺织新材料和新材料加工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环保、节能加工技术。
章守明(2000)提出纺织工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强调纺织清洁生产、能源利用水平、开发纺织绿色产品,以及提高纺织管理技术。
许瑞超,刘汝举(2005)强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突出针对纺织行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
吴迪冲(2001)从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环节出发提出相关企业间建立联盟,以此进行设备、纺织材料、加工工艺、服装设计创新。
从纺织组织创新角度分析,周维富(2006)强调加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建设,对其中的非盈利性机构给予政策扶持。
许瑞超(2005)提出将包括纺织科研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等多项内容整合建立起纺织科技创新网络。
王玉君(2004)认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尤其是科技服务体系的联动作用,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
从其他学科角度探讨的有:伏广伟(2005)从质量控制技术角度分析提出纺织品质量控制技术智能化发展,尤其是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王树文,韩巧霞(2006)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提出要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通过建立由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的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
胡申伟(2005)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的组织创新来整合科技力量,使集团内部分散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科研系统”。
针对对浙江省纺织业现状,陈广先(2000)提出通过不断激励纺织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步伐,构造“引进来一走出去”的良性互动机制。
王祖强(2005)认为从整体上提升集群的技术水平档次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不仅要求引进各类高级技术人才,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还要求尽快扭转技术严重抄袭的局面,防止技术“负反馈机制”的形成。
在提升纺织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中,学者针对纺织业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在主要观点上达成共识,但有时并没有就问题更加深入的探讨下去,而是成为喊口号的形式。
大部分学者研究对象是中国纺织业技术创新,相对与浙江纺织业技术创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浙江省这一特殊区域时许多学者的研究思路对本文有指导意义。
2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文献中有关纺织品贸易及分工网络的研究主要有:(1)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Gereffi,1999)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