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

华北平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地(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

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① 形成:风成说 ② 地貌:流水侵蚀

平原

高原

北方地

(3)气候:

①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②干湿区:半湿润区

③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

④气候特征: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存在问题:灌溉水源不足

②原因:a.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

③措施:开源节流

a.南水北调

b.地膜覆盖

c.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

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平原【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

①气温:用南向北递减——纬度因素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气候特征: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条件

有利:

a.自然条件

b.人文条件

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黑土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生产

交通便利

市场广大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一年一熟

(2)主要农作物及地位: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存在问题: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4)解决方案:禁止开荒,退耕还湿,保护现有耕地,建立自然保护区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钢铁、煤炭、机械、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等)

(1)主要部门及分布:

钢铁→鞍山

煤炭→抚顺

机械→沈阳

汽车→长春

造船→大连

石油→大庆

(2)发展条件

a.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b.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港口)

c.工业基础

d.科技力量

e.政策支持

(3)问题:

a.产业结构单一

b.设备技术陈旧

c.资源枯竭

d.环境污染严重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修路、 采矿

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降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沟谷斜坡多 2. 后果

①水土流失带走表层土,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②沟谷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④引发自然灾害(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崩塌),生态环境恶化

3治理措施: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4)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