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章第1节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高一数学人必修件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0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了解不等式的传递性、可加性、可乘 性等基本性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不 等式性质。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配 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能够根 据不等式的形式选择合适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去 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等步骤。
对于任意角α,其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之间存在基本 关系式,如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等。
诱导公式
利用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 为锐角或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进行计算,从而简化问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举例
正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中,各边与其对角 的正弦值之比相等,即
数学归纳
归纳假设
归纳推理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一种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 的命题的数学方法。
验证当n=1(或n=0, 根据命题具体情况而定 )时命题成立。
假设当n=k(k为任意自 然数)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 成立。
可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 关的恒等式、不等式、 存在性等命题。例如, 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 1^2+2^2+...+n^2=n* (n+1)*(2n+1)/6”这一 恒等式时,即可采用数
。
唯一性
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 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
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对应性
映射的对应可以是“一对一 ”,也可以是“多对一”,
但不能是“一对多”。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1-2《集合的基本关系》课件PPT
2.下列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Venn图是( B )
解析:由N={-1,0},知N⫋M,故选B.
⫋
3.已知集合C={x|x是奇数},D={x|x是整数},则C
D.(填“⫋”“⫌”或“=”)
解析:一个数如果是奇数,它一定是整数;反过来,整数未必是奇数.所以C⫋D.
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一定是集合S中的元素吗?反过来呢?
探究新知
一、子集
1.Venn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集合,称为Venn图.
名师点析
1.表示集合的Venn图的边界是封闭曲线,它可以是圆、椭圆、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封闭曲线.
2.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优点是直观地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缺点是集合元素的公共特征不明显.
1
2
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A={x|0<ax+1≤5},集合B=
A.0
1
B.-2
C.2
< ≤ 2 ,若A=B,则实数a的值为( C )
D.5
1
4
1
1
4
解析:A={x|-1<ax≤4},若A=B,则需a>0,则A= − <x≤ ,所以-=-2 且 =2,得a=2.
典例剖析
例4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范围
A.A⫋B
B.A=B
C.B⫋A
D.A⊆B
解析:由题意知,B={x|x≥1},将A,B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由数轴可以看出,集合A中元素全部在集合B中,且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所以A⫋B.
反思感悟 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依据子集等相关定义分析.对于两个连续数集,则可将集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讲义(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知识点3、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知识梳理1、子集的概念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图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3、真子集的概念(1)A⊂B且B⊂C,则A⊂C;(2)A⊆B且A≠B,则A⊂B常考题型题型一、集合间关系的判断例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①{0}∈{0,1,2};②{0,1,2}⊆{2,1,0};③∅⊆{0,1,2};④∅={0};⑤{0,1}={(0,1)};⑥0={0}A.1B.2 C.3 D.4①A={-1,1},B={(-1,-1),(-1,1),(1,-1),(1,1)};②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③M={x|x=2n-1,n∈N*},N={x|x=2n+1,n∈N*}.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1)用定义判断.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是B的子集;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不是A的子集;若既有A⊆B,又有B⊆A,则A=B.(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变式训练能正确表示集合M={x∈R|0≤x≤2}和集合N={x∈R|x2-x=0}关系的Venn图是()A. B. C. D.题型二、有限集合子集的确定例2、(1)集合M={1,2,3}的真子集个数是()A.6 B.7 C.8 D.9(2)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公式法求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1)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2)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3)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非空子集.(4)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5)若集合A有n(n≥1)个元素,集合C有m(m≥1)个元素,且A⊆B⊆C,则符合条件的集合B有2m-n个.变式训练非空集合S⊆{1,2,3,4,5}且满足“若a∈S,则6-a∈S”,则这样的集合S共有________个.题型三、集合间关系的应用例3、已知集合A={x|x<-1或x>4},B={x|2a≤x≤a+3},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已知A={x|x是菱形},B={x|x是正方形},C={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A⊆C C.A⊂≠B⊆C D.A=B⊆C3、已知集合A={-1,3,m},B={3,4},若B⊆A,则实数m=________.4、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5、已知集合A={x|1≤x≤2},B={x|1≤x≤a}.(1)若A是B的真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2)若B是A的子集,求a的取值范围;(3)若A=B,求a的取值范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对任意的a∈A,都有a∉B B.对任意的b∈B,都有b∉A2.如果{}|1A x x =>-,那么A .0A ⊆B .{}0A ∈C .A ∅∈D .{}0A ⊆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1){0}∈{0,1,2};(2){0,1,2}⊆{2,1,0};(3)∅⊆{0,1,2}. A .0 B .1 C .2 D .3 4.若集合{}|0A x x =≥,且B A ⊆,则集合B 可能是A .{}1,2B .{}|1x x ≤C .{}1,0,1-D .R 5.若2{|,}x x a a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 6.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A B C D7.设集合{1,2}M =,2{}N a =,那么 A .若1a =,则N M ⊆B .若N M ⊆,则1a =C .若1a =,则N M ⊆,反之也成立D .1a =和N M ⊆成立没有关系8.已知集合{}4,5,6P =,,定义{},,P Q x x p q p P q Q ⊕==-∈∈,则集合P Q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 .32B .31C .30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9.设P ={x |x <4},Q ={x |-2<x <2},则P Q .10.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为_____.三、解答题1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0,)+∞[0,)+∞(,0]-∞(,0)-∞{}1,2,3Q =2{|320,}A x x x x =-+=∈R {|05,}B x x x =<<∈N A C B ⊆⊆12.已知集合{}{}2,4,6,8,9,1,2,3,5,8A B ==,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去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 .13.已知集合A ={x|2a −1<x <3a +1},集合B ={x|−1<x <4}.(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知识点4、集合的并集、交集知识梳理1、并集的概念、并集的性质(1)A ∪B =B ∪A ,即两个集合的并集满足交换律.(2)A ∪A =A ,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A ∪∅=∅∪A =A ,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4)A ⊆(A ∪B),B ⊆ (A ∪B),即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与另一个集合并集的子集.(5)若A ⊆B ,则A ∪B =B ,反之也成立,即任何集合同它的子集的并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 3、交集的概念4、交集的性质(1)A∩B=B∩A,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满足交换律.(2)A∩A=A,即任何集合与其本身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本身.(3)A∩∅=∅∩A=∅,即任何集合与空集的交集等于空集.(4)A∩B⊆A,A∩B⊆B,即两个集合的交集是其中任一集合的子集.(5)若A⊆B,则A∩B=A,反之也成立,即若A是B的子集,则A,B的公共部分是A.常考题型题型一、并集的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 C.{3,5,7,8} D.{4,5,6,8} (2)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x|x>-2} B.{x|x>-1} C.{x|-2<x<-1} D.{x|-1<x<2}变式训练若集合A={1,4,x},B={1,x2},A∪B={1,4,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A.1个B.2个C.3个D.4个题型二、交集的运算例2、(1)若A={0,1,2,3},B={x|x=3a,a∈A},则A∩B等于()A.{1,2} B.{0,1} C.{0,3} D.{3}(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A.{x|0≤x≤2} B.{x|1≤x≤2} C.{x|0≤x≤4} D.{x|1≤x≤4}求交集运算应关注两点(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2)利用集合的并、交求参数的值时,要检验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变式训练已知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题型三、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例3、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1、设集合M={m∈Z|-3<m<2},N={n∈Z|-1≤n≤3},则M∩N=()A.{0,1}B.{-1,0,1}C.{0,1,2} D.{-1,0,1,2}2、已知S={(x,y)|y=1,x∈R},T={(x,y)|x=1,y∈R},则S∩T=()A.空集B.{1}C.(1,1) D.{(1,1)}3、若集合A={x|-1<x<5},B={x|x≤-1,或x≥4},则A∪B=________,A∩B=________.4、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集合A={2,-1,x2-x+1},B={2y,-4,x+4},C={-1,7},且A∩B=C,求实数x,y的值及A∪B.知识点5、补集及综合应用知识梳理1、全集的定义及表示(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符号表示: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的概念及性质的补集,记作U=∅,U∅U U(U(U U常考题型题型一、补集的运算例1、(1)设全集U=R,集合A={x|2<x≤5},则U A=________.(2)设U={x|-5≤x<-2,或2<x≤5,x∈Z},A={x|x2-2x-15=0},B={-3,3,4},则U A=________,U B=________.变式训练设全集U={1,3,5,7,9},A={1,|a-5|,9),U A={5,7},则a的值为________.题型二、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例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U(A∪B).变式训练已知全集U={x|x<10,x∈N*},A={2,4,5,8},B={1,3,5,8},求U(A∪B),U(A∩B),(U A)∩(U B),(U A)∪(U B).题型三、补集的综合应用例3、设全集U=R,M={x|3a<x<2a+5},P={x|-2≤x≤1},若M⊂≠U 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x<a},B={x<-1,或x>0},若A∩(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时小测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2≤x ≤3},B ={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U B )等于( )A .{x |-2≤x <4}B .{x |x ≤3,或x ≥4}C .{x |-2≤x <-1}D .{x |-1≤x ≤3}3、已知集合A ={3,4,m },集合B ={3,4},若A B ={5},则实数m =________. 4、已知全集U =R ,M ={x |-1<x <1},U N ={x |0<x <2},那么集合M ∪N =________.5、设U =R ,已知集合A ={x|-5<x<5},B ={x|0≤x<7},求(1)A∩B ;(2)A ∪B ;(3)A ∪(U B);(4)B∩(U A);(5)(U A )∩(U B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2,3,4,5,6}U =,{1,3,4}A =,则UA =A .{5,6}B .{1,2,3,4}C .{2,5,6}D .{2,3,4,5,6} 2、已知集合{}|1A x x =>,{|1}B x x =≤,则 A .AB ≠∅ B .A B =RC .B A ⊆D .A B ⊆3、若集合{}{}1,2,3,4,2A B x x ==∈≤N ,则A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4B .6C .2D .34、已知全集U ={1,2,3,4,5,6},集合P ={1,3,5},Q ={1,2,4},则U P Q ()= A .{1}B .{3,5}C .{1,2,4,6}D .{1,2,3,4,5}5、设集合{},A a b =,集合{}1,5B a =+,若{}2A B =,则A B =A .{}1,2B .{}1,5C .{}2,5D .{}1,2,5 6、若集合AB BC =,则集合A,B,C 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且}x B∈(1)A A A=(2)A∅=∅(3)A B A⊆A B B⊆BA并集A B{|,x x A∈或}x B∈(1)A A A=(2)A A∅=(3)A B A⊇A B B⊇BA补集U A{|,}x x U x A∈∉且1()UA A=∅2()UA A 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x a x a-<<||(0)x a a>>|x x a<-或}x a>||,||(0)ax b c ax b c c+<+>>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0∆=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的根21,242b b acxa-±-=(其中12)x x<122bx xa==-无实根20(0)ax bx c a++>>的解集1{|x x x<或2}x x>{|x}2bxa≠-R()()()U U UA B A B=()()()U U UA B A B=〖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知识点
⼀.课标解读1.《普通⾼中数学课程》课程中明确指出"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集;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2.重点:⼦集的概念3.难点:元素与⼦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要点扫描1. ⼦集的定义如果集合中的任意⼀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则集合是集合的⼦集.也说集合包含于集合,或集合包含集合,记作或(注意:任何⼀个集合是它本⾝的⼦集)2. 空集的定义空集是任意⼀集合的⼦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都有.3. 两集合相等如果,则等于,记作=;反之,如果=,则.4. 真⼦集的定义如果,且中⾄少有⼀个元素不属于,那么集合是集合的真⼦集,记作.以上条件还可概括为:如果,且,则.(注意:空集是任何⾮空集合的真⼦集.)5. 有限集合的⼦集个数个元素的集合有个⼦集;有个⾮空⼦集;有个真⼦集;有个⾮空真⼦集.6. 维恩图这种图在数学上也称为⽂(Tohn Venn,1834年~1923年英国逻辑学家)⽒图.它仅仅起着说明各集合之间关系的⽰意图的作⽤(就像交通⽰意图只说明各车站之间的位置关系那样),因此,边界⽤直线还是曲线,乃实线还虚线都⽆关紧要,只要封闭并把有关元素或⼦集统统包在⾥边就⾏.决不能理解成圈内的每⼀点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事实上,这个集合可能与点毫⽆关系);⾄于边界上的点是否属于这个集合,也都不必考虑.三.知识精讲知识点1区分表⽰以空集,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当把视为集合时, 成⽴;当把视为元素时,也成⽴.表⽰元素,表⽰以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不能混淆它们的含意.知识点2区分与表⽰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表⽰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等.四.典题解悟----------------------------------------------------基础在线----------------------------------------------------[题型⼀]⼦集与真⼦集如果集合中的任意⼀个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则集合是集合的⼦集. 如果,且中⾄少有⼀个元素不属于,那么集合是集合的真⼦集.例1. 满⾜的集合是什么?解析:由可知,集合必为⾮空集合;⼜由可知,此题即为求集合的所有⾮空⼦集。
第1讲--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基本含、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教师版
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基本含、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运用类比的方法,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等的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探索直观图示(Venn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通过探讨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照数或式的算术运算和代数运算,探究集合之间的运算.^能力目标:(1)发展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3)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难点:子集、真子集的判断、空集与非空集合的分类谈论/教学过程课堂导学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A,则x∈B)A⊆B(或B⊇A)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A B(或B A)~集合相等集合A,B中元素相同或集合A,B互为子集A=B3.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符号A ∪B ={x |x ∈A 或x ∈B }$A ∩B ={x |x ∈A 且x ∈B }∁U A ={x |x ∈U ,且x ∉A }4.集合关系与运算的常用结论(1)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2n 个,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个,真子集有2n -1个. (2)A ⊆B ⇔A ∩B =A ⇔A ∪B =B . 【考点1】集合的含义 新知一:集合的表示法1、 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写在大括号内。
1.1集合的概念(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答 案]
D
[解 析]
∵3-1=2>
,∴3∉A. 又-3-1=-4<
3
)
,∴-3∈
A.
3
(四)集合的表示
【思考4】
(1) 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2) 方程(x+1)(x+2)=0的所有根组成的集合,又如何表示呢?
(3) 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大家能总结归纳出列举法的特点吗?
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 一列举出来,
思考: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属于 集合A,记作 a A ;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 集合A,记作 a A .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关系:
唯一性
a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只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关系
符号 与 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
使用前提
推理法
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
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
判断方法
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
即可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巩固练习1
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x-1<
3,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3∈A且-3∉A
B.3∈A且-3∈A
C.3∉A且-3∉A
D.3∉A且-3∈A
R
正确
选项C,0不是正整数,所以0∈N*错误
选项D,|-5|=5为正整数,所以|-5|∉N*错误
D. 5 N *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类题通法】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直接法
使用前提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 . (2017· 全 国 卷 Ⅱ 文 , 1) 设 集 合 A = {1,2,3} , B = {2,3,4} , 则 A ∪ B = 导学号 65164096 ( A ) A.{1,2,3,4} C.{2,3,4} B.{1,2,3} D.{1,3,4}
[解析] A∪B={1,2,3}∪{2,3,4}={1,2,3,4},故选A.
[解析] ∵A∩B={1},∴1∈B,∴1是方程x2-4x+m=0的根,∴1-4+m
=0,∴m=3. 由x2-4x+3=0,得x1=1,x2=3,∴B={1,3}.
命题方向2 ⇨集合并集的简单运算
集合 A={0,2,a},B={1,a2},若 A∪B={0,1,2,4,16},则 a 的值为 导学号 65164103 ( D ) A.0 C.2
2 a =16 ∴ a=4 2 a =4 ①或 a=16
②,
由①得 a=4,②无解.综上,得 a=4.
『规律方法』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若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要先明确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再依据并集的定义写出结果.
〔跟踪练习 2〕 导学号 65164104 若集合 A={-1,1,2,3},集合 B={1,2,4},则 A∪B=( A ) A.{-1,1,2,3,4} C.{1,2} B.{1,2,3,4} D.{-1}
(2)对任意集合 A、B 的交集有如下性质(用“=”、“⊆”或“ ”填空):
⊆ ⊆ = ①A∩B________ B∩A;②A∩B________ A;③A∩B________ B.
2.并集的概念
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 (1)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 A、B,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_5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能够使用Venn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2)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1)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全体作为一个集合,按学科兴趣划分子集,让他们亲身感受,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1)通过Venn图,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引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2)解剖分析:1> “所有”:不能认为A∪B是由A的所有元素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和B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2> “或”:“ ”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3> 用Venn图表示A∪B:(3)完成教材P8的例4和例5(例4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5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具体画出A与B 相交的Venn图)(5)交集的含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6)解剖分析:1>“且”2>用Venn图表示A∩B:(7)完成教材P9的例6(口述)3,巩固练习(1)教材P9的例7(2)教材P11。
高中数学统编版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和交集课件
答案:(1)C (2)B (3)A (4){5,6}
)
)
.
一
二
三
三、并集、交集的性质
1.(1)一个集合与其本身的并集、交集分别是什么?
提示:都是这个集合本身.
(2)一个集合与空集的并集和交集分别是什么?
提示:并集是这个集合,交集是空集.
(2)利用数轴分别画出集合M、N,如图:
∴M∩N={x|1≤x<2};
(3)A∩C={1,2},(A∩C)∪B={1,2,3,4},故选D.
答案:(1)C (2)A (3)D
反思感悟 求两个集合交集、并集的方法技能
当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时,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第一
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其次将两个集合化为最简情势;对于连续的数
当a=-3时,A={-4,-7,9},B={-8,4,9},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的值为5或-3.
答案:5或-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想方法
随堂演练
反思感悟 已知两个有限集运算结果求参数值的方法
对于这类已知两个有限集的运算结果求参数值的问题,一般先用
视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列方程求解.另外,在处
解析:(1)A={-1,3},B={-1,1},A∪B={-1,1,3}.
答案:(1)C (2)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想方法
随堂演练
变式训练1(1)已知集合A={x∈N|1≤x≤3},B={2,3,4,5},则
A∪B=(
)
A.{2,3}
B.{2,3,4,5}
C.{2}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共35张PPT)
{斜三角形}
U A
②A∪= A, ④B A ∪ B.
B
性质:①A∪B=B∪A, ③A A∪B,
设A={-1,0,1},B={0,1,2,3},求A∩B 和A∪B.
解:∵ A={-1,0,1},B={0,1,2,3}, ∴ A∩B ={0,1}, A∪B={-1,0,1,2,3}.
B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者集合B不包含集 合A时,则记作A / B(或B / A).
2子集的性质: (1)空集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即Φ
(2)任何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 即A
(3)子集具有可传递性. 即:若A B, 且B C,则A C .
A . A .
3 集合相等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集合A等于集 合B,记作A=B。
(3)已知 A { x x 2 x 8 0} ,
2
B { x x ax a 12 0} ,当 B A 时, 求实数 a 。
2 2
【例 3】已知集合 A {x 1 x a, a 1, a R}, 是 B {y y 2x 1, x A} ,C {z z x , x A} 。 否存在实数 a ,使 C B ?若存在,求出 a 的取值范
不等式组 { =R,试求A及CUA,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在 数轴上。
2x-1>0 3x-6 0 的解集为A,U
1 解:A={x|2x-1>0,且3x-6 0}={x| <x 2}, 2 1 C U A={x|x ,或x>2},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如下: 2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含义: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注意:在集合中,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的集合,而在几何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点(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点的集合,应注意区别。
2、空集的含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Ø。
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这叫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这叫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
例如:集合A={1,a},则a不能等于1。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这叫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例{0,1,2}有其它{0,2,1}、{1,0,2}、{1,2,0}、{2,0,1}、{2,1,0}等共六种表示方法。
4、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或“∉”符号连接。
5、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6、常见的特殊集合:;(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包括零);(2)正整数集N*或N+(3)整数集Z(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4)实数集R(包括所有有理数和无理数);(5)有理数集Q(包括整数集Z和分数集→正负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6)复数集C,虚数可以指不实的数字或并非表明具体数量的数字。
在数学中,虚数就是形如a+b*i 的数,其中a,b是任意实数,且b≠0,i²=-1。
二、集合的表示方式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然后用一个花括号全部括上。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_0
+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目标重点:子集的概念目标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预习自学】 1: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中______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作集合B 的________,记作_____或______(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注(1)A B ⊆有两种可能:①A 中所有元素是B 中的一部分元素②A 与B 是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2)判定A 是B 的子集,即判定“任意x A x B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 易混符号:①“∈”与“⊆”②{}0与∅子集的维恩图表示法2Q 的元素,那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分别记作_________或_________3: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B 的______,记作:_______或________,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真子集的维恩图表示法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判定A 是B 的真子集,即判定“任意x A x B ∈⇒∈,且存在00x B x A ∈⇒∉”;A=BΦA4、含n 个元素的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非空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5: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___________,记作A =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注:(1)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2)A B ⊆且B A ⊆⇔A=BC A6、集合关系的传递性:A B ⊆,B C ⊆⇒A C ⊆; A B,B C ⇒A C7、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_______,则x A x B ∈⇒∈.于是x 具有性质p(x)⇒x 具有性质q (x ),即______,反之,如果______,则A 一定是B 的子集。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
实数之间有相等关系, 大小关系.
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A={x|x是高一(3)班的女生}, B={x|x是高一(3)班的学生};
(2)、A={1,3,4},B={1,2,3,4,5};
(3)、A={x|x是小于3的自然数}, B ={x|x是小于5的自然数};
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 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 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若A ⊆B,B ⊆C,则A ⊆C
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B(2=)、{1,A2=,3{1,4,5,5,7};}, B={1,2,3,5,7};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思3)考、:A=空{2集,4是,6不,8}是, 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a3)、AA有=什{2么,4,区6,别8},? (B3=)、{2,A4=,6{2,8,4};,6,8}, (判1)断、下A列={两1,3个,5集,7合},之B间={的1,关2,3系,4.,5,6,7,} ; B或={2,4连,6结,8}.;
实数之间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 思考:空集是不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B={1,2,3,5,7};
真子集
如果A ⊆B,但存在x B,且x A,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者B A)
A A
B B
A
B
AxRx210
B={1,2,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B={1,2,3,4,5};
(3)、A={2,4,6,8}, B={2,4,6,8};
若A ⊆B,B ⊆A,则A=B
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1. 了解集合的含义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 理解两个集合中的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二、重点、难点:1. 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 难点:有关⊆∈,的理解和应用三、考点分析:本讲的内容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基础问题往往体现集合的概念、运算及简单的运用,经常作为工具广泛地运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数及区间、轨迹等知识中,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1. 集合(1)集合的分类⎩⎨⎧----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有限集(2)集合的元素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②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5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
知识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在以下六种写法中,错误写法的个数是( ){}{}{}{}{}{}{}{}0,006)5(,0)4(,1,0,11,1,0)3(,0)2(,1,00)1(==∈-⊆-⊂∈≠)(),(全体整数Z φφA. 3B. 4C. 5D. 6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及集合中的两个符号⊆∈和的区别。
对写法(1)、(2)、(3)、(5)、(6)考查集合与集合间符号的运用,对写法(4)考查元素与集合之间符号的运用。
解题思路:对写法(1)是要理解集合的大小,写法(2)是表示空集与任意集合的关系,写法(3)表示集合相等的概念,写法(4)是表示实数0与空集的关系,写法(5)是集合的表示,写法(6)是对集合中元素的认识。
解答过程:(1)是两个集合的关系,不能用“∈”;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故写法正确;(3)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只要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相同,两个集合就相等;(4)φ表示空集,空集中无任何元素,所以应是φ∉0,故写法不正确;(5)集合符号“{}”本身就表示全体元素之意,故此“全体”两字不应写;(6)等式左边集合的元素是平面上的原点,而右边集合的元素是数零,故不相等。
故本题选B题后思考:本题考查集合的有关基本概念,尤其要注意区别⊆∈和两个符号的不同含义。
例2. 已知{}33,)1(,222++++=a a a a A ,若A ∈1,求实数a 的值。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有关性质。
解题思路:解答过程:{}1,0,1A ,1a 12a =-==+时,当不符合集合性质,舍去;{}{}.0a .(2a 1a ,02a 3a 13a 3a ,0,1,1A 2a 2)2,1,3A 0a )1,2a 0a 1)1a (222=-=-==++=++=-===-===+所以,综上所述:舍去)或时,当舍去;时,当时,当或时,当题后思考: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在集合中的性质,要学会用分类的思想考虑问题,并且要通过集合中元素的唯一性验证集合。
例3. 已知集合{}{}012,082222=-++==--=a ax x x B x x x A ,当A B ⊆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了子集的有关概念和应用,对于集合{}4,2-=A 中含有确定的两个元素-2,4,如果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则集合B 中的元素应是集合A 中的元素,另外还考查了分类的思想。
解题思路:本题应从如何使方程01222=-++a ax x 的解集成为集合A 的子集入手,寻求集合B 可能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不能使集合B 中含有集合A 以外的元素,尤其不能忘记集合B 可能是空集。
解答过程:由已知得{}4,2-=A ,B 是关于x 的方程01222=-++a ax x 的解集,因为A B ⊆,所以{}{}{}φ,4,2,4,,2--=B(1)若{},2-=B 则012)2(2(22=-+-+-a a ),解得24-==a a 或,当04=∆=时,恰有a ;(2)若{},4=B 则0124422=-++a a ,解得舍去,此时02>∆-=a ; (3)若{},4,2-=B 则由(1)(2)知02>∆-=,此时a 符合题意; (4)若φ=B 时,由0<∆解得44-<>a a 或.综上所述,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24≥-=-<a a a 或或.题后思考:①在本题的讨论中,当{}4B =时的真正含义是:集合B 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4x x 21==;②当B 为单元素集时,也可利用韦达定理求出a 的值;③在考虑子集的过程中容易遗漏空集的情况,事实上,我们应首先考虑空集。
知识点二:集合的运算(交集)例4. 若{}{}==--===B A ,032,122则x x x B x x A ( ) A. {}3B. {}1C. φD. {}1-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交集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解题思路:先解方程12=x 得出集合A 的元素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解0322=--x x ,用列举法把集合B 中的元素表示出来,再求B A 。
解答过程:由12=x 得{},11A 1-=∴±=,x ,由0322=--x x 得{}1,3-B 31=∴-=,或x{}1-B A =∴ ,故选D 。
题后思考: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定义,因此,只要对定义的内容清楚应不难写出答案。
例5. 设集合{}{}=<<-=<+=B A .23,312x A 则x x B x ( ) A. {}13<<-x x B. {}21<<x x C. {}3->x x D. {}1<x x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集合A 和B 的交集,A 和B 两个集合都是与不等式有关的,则求集合A 和B 的交集时,我们需要借助于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题更形象。
解题思路:先解出A 中元素应满足的范围,再在数轴上表示出A 中元素满足的范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出B 中元素所满足的范围,由数轴得出最终的结果。
解答过程:由{}1,1312<=∴<<+x x A x x 解得. 又由{}23<<-=x x B ,{}1x 3x B A <<-=∴ ,故选A 。
题后思考:本题是简单的求关于不等式的两个集合的交集的问题。
一般步骤是:①先把每个集合中满足不等式的解集解出来; ②用数轴表示出来;③根据数轴的图像得出最终的答案。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没有“等号”,在数轴上表示为实心点或空心点,以及能否取到该值。
例6. 已知{}{},若或φ=>-<=+≤≤=B A .51,32x A x x x B a x a 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A 和B 的交集为空集,B 为已知的集合,A 集合中包含的元素随着a 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合理的讨论。
解题思路:先在数轴上得出B 集合,再由φ=B A ,确定出A 集合的位置,再解关于A 集合的不等式.但不要忘了φ=A 这个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遗漏。
解答过程:(1)若φ=A ,由φ=B A 知,此时3,32>∴+>a a a ; (2)若得如图:由,B A ,φφ=≠ A⎪⎪⎩⎪⎪⎨⎧+≤≤≤-≤+-≥∴32.221,5312a a a a a 解得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3221a a a 或.题后思考:①出现交集为空集的情况,首先要考虑集合中有没有空集,即分类讨论; ②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运算中,用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应重点考虑;③对两个集合交集的端点值能否取到的问题也应仔细分析。
①关于集合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简到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 ②出现交集为空集的情况,首先考虑集合中有没有空集; ③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运算中,多注意用数轴法表示;④对于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在根据集合的互异性进行处理时,有时需要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预习新知:1. 设集合{}{}=<<-=<+=B A .23,312x A 则x x B x _______;=A C U ________。
2. 已知{}{}R U .,51,32x A =>-<=+≤≤=设或x x x B a x a ,若U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
二、预习点拨:反思探究反思与探究的任务:理解集合之间的运算(并、补、全)(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 全集的定义; 2. 补集的定义; 3. 并集的定义。
【反思】(1)阅读教材,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图表达简单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4)在“预习新知”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能用预习的知识和前面所学的方法解决吗?(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 集合{}5N x <∈x 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 {}4,3,2,1,0B. {}4,3,2,1C. {}5,4,3,2,1,0D. {}5,4,3,2,1 2. 已知集合{}{}10,21x <<=<<-=x x B x A ,则( ) A. B A >B. B A ⊂C. A B ⊂D. B A ⊆3. 下列五个关系式:①{}00⊂;②{}00∈;③{}φ=0;④{}0∈φ;⑤{}0⊂φ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 D. ②⑤4. 设集合{}{}=≤≤-∈=<<-∈=N M .31,23Z m M 则n Z n N m ( )A. {}1,0B. {}1,01,- C. {}2,1,0 D. {}2,1,01,- 5. 已知{}{}=-==-==N M ,1,1M 22那么x y y N x y x ( )A. φB. MC. ND. R*6. 设R b a ∈,,集合{}⎭⎬⎫⎩⎨⎧=+b a b a b a ,,0,,1,则=-a b ( ) A. 1B. -1C. 2D. -27. 集合{}的范围是则实数且a R x a x x x M,,02M 2⊂∈=-+=φ( ) A. 1-≤a B. 1≤a C. 1-≥aD. 1≥a二、填空题:8. 已知集合{}{},且B A ,a x x B ,R x ,2x x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