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案例分析《鼓上的小米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音乐课案例分析《鼓上的小米粒》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

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

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

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回顾一下本次活动过程,发现有以下

几个值得发扬和改进的方面:

首先来说说幼儿的探究活动方面:

在这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探究中理解歌词,体验抽象的物理现象。

这一教学活动,是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

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

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

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

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这种自

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试的学习方式,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

学习兴趣,克服了歌曲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性,达到《纲要》中“为幼

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究”的要求。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

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

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了“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

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的纲要

精神。

但是也存在不足: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

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

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

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

儿都有机会尝试。”

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

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

得不偿失。

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

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在本

次活动过程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

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

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在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

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另外,本次活动先是以小鼓在唱歌

引出课题,然后学鼓唱节奏——学米粒跳舞——学唱歌,最后是游戏

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动静交替,层层相连,逐步递进。

可是,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都显的不够精简,而且语速也稍快,各个环节的衔接也不是那么紧凑,比如在交代游戏方法和要求时,我总是重复讲解,生怕孩子乱来,而且各环节的衔接中有时显得有些

生硬,这是我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最后,我要说的是师幼互动、生生互动。

在二期课改的今天,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情境化的教学和师幼、生生互动的环节,“鼓上的小米粒”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抓住契机,适时回应。当我提出疑问,“小鼓唱得怎么样?”“米粒跳得怎么样?”,幼儿不能马上回答时,我就通过师幼一

起试验来感受敲鼓的轻重与米粒跳跃的变化,并尝试分组操作、体验,用游戏方法帮助理解歌词,很好的解决今天活动的难点,使师幼、生

生在讨论交流中,思维得以激活、情感有所升华,从而促进幼儿经验

的整合与提升。

其次:循循善诱,引发幼儿的观察和相互交流。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和交流能力,但是孩子们的交流离不开教

师的提问引导与师幼互动环节。在本次活动中,每个环节层层相联、

层层递进,从主有次,当孩子们对敲鼓的轻重与米粒跳跃的高度好奇时,我及时引导幼儿讨论,通过操作、观察,从而总结经验,加深幼

儿的认识和了解,并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愿望。

不足的是,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还稍有欠缺。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究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让许多小

朋友来敲鼓,但有点操之过急,还没等其他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

象时,我就赶忙总结出来,显得有点流于形式。尤其是在给歌曲取名

时,只请了个别幼儿,而这个幼儿的观点正合我意,于是便“一锤定音”,没再让其他幼儿发表意见,草草收场了。另外,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