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写字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笔书法随笔之一
关于硬笔书法的几个误区
耿娜、秦雷
一、关于“点”
写点的时候,个别孩子点下去之后,再回锋,回得成为一个堵死的圆圈,看上去是肉乎乎的一个小圆点,是不对的。有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我说这是不对的。点,就是由轻到重、落笔成形,一起一落,便是一点。在硬笔书法里,所谓的回锋,是有意而无形的,除非行笔偶尔带出来的游丝。只是因为硬笔的几乎每一个点画几乎没有面积,不像毛笔书法,圆锥的笔头,使其锋有八面,落笔即有足够的面积,而回锋便可在这个笔画之内做文章。所以硬笔书法写点的时候,一定不要向毛笔书法邯郸学步。要明理。
二、忌“过”
我们通常让孩子强调顿笔,以突出起笔、落笔之势,也有书法的韵味。但万事都不可太过,有些孩子因过度强调顿笔,有的部分形成疙瘩,有的类型化,像印刷体。有的班级整体上成为恶劣风气,实在是不懂书法美学的缘故。艺术上有个说法,叫“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适独坐”,讲的就是面目夸张的字形可以一时惹人注意,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没有美感。
三、只因结构而废笔
有些孩子写字,太局促,远观是个字,近看不舒服。为了结构上过得去,而委屈了笔画的舒展。
结构与点画共同组成汉字之美,它们可以称为汉字本体的两端,缺一不可。但如果从难易程度上来讲的话,结构可凭借许多经验技巧而速成,但是点画却是凭手下功夫积累而成。如果非要在两者中间有所侧重的话,我以为还是多成就点画,让它舒展开,让它成长起来。起码心中要有这个意识,老师在教授时也是如此。反之,只关注结构而委屈笔画的字,是短视的。在写字之初,完全可以允许有缺点,缺点也可以是成长点,但是想要达到怎样的境地,老师要心中有数,以便引领学生。
四、机械地学习
我经常发现有的老师观察课本上的田字格里的字,写得十分像,一丝一毫不差,但是却没有生命力。为什么?这是机械学习的缘故。现在的教科书上田字格里的字是简体正楷字,不是人手所写,而是电脑输入。事实上,过于认真地模仿,不加思考地全盘遵守它的写法,未必是通达的选择。如果广泛地读帖,历览前贤,我们知道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不是停滞的,而是变化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教科书为主体,借鉴法帖,学习经典,加以变通。让手下的字既合法度,又有艺术感。
举个例子,一个完整的竖折折钩的笔画是要一气呵成
的,但是在多种法帖里,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如“佛”,在竖折折钩的处理上,即采用竖画和横折钩各自分离、再组合,再如欧阳询《皇甫诞碑》里的“马”,也是在竖折折钩的处理上,采用竖画和横折钩各自分离、再组合,我想,这种分离组合在之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横折钩的起笔准备,之后到了规范的阶段进行了统一,才有今日面目,如此而已。要是写起来的话,都是可以的。如果我们能了解这种变化,就能自如地运用于书写实践中,让字变得更自由更美观。
硬笔书法随笔之二
关于结字的两个点:焦点和特点
耿娜、秦雷
在硬笔书法起步的时候,我们往往借助于田字格。可以说,田字格是拐杖,是支点。在低年级阶段可作为主要参照物,辅助观察。但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绝对地就以田字格为标准,因为第一笔下笔之后,可能已经有了偏差,有了变化,而后的变化相应的就会越来越大,以至最后机械地以田字格为准,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个时候,应提前渗透对字的结构本身的笔画对应关系的认识。慢慢地过渡到脱离田字格,而以笔画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基本方法。
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结字的两个点:一个是焦点,一个是特点。我们姑且以“焦点”这个名词,代表一字之间笔画与笔画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两个笔画,当然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笔画,越多的笔画对应于一点,越说明这个焦点的重要与可靠。与此相关的笔画都要向焦点对齐。
如“建”,这个字里明显的焦点有以下几个:横折折撇和捺的交点,聿的最后一个横便对应这个点,那么这个就是焦点;横折折撇第一个折点冲齐的是聿的横折的横,那么这个点也是焦点;横折折撇的第二个折点冲齐聿第二个横,这个折点也是焦点。定好这些点,再写字,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再如“教”,最显著的焦点就是“子”的第一笔横撇的折点处,这个点既对应反文撇的落笔,也对应捺的起笔,是个重要的焦点。
另一个是特点。因为光说焦点不够完全,有的字因为有明显的特点,那么就一定要特别强调出来,这样结合这两点,最后写出来的字,在结构上就八九不离十了。
在特点这个问题上,不必为难。我经常跟孩子们说,如果你能够观察到这种特点,你就可以写出来,甚至是“画”出来,小心而大胆地、一气呵成地“画”出来!为了也让孩子更好地认知,老师也可以用形象地图例给予对照,比如“乙”、“讯”、“飞”、“戈”这几个相近笔画的字,互相辨析,总有特点。
硬笔书法随笔之三
察于毫末之微
耿娜、秦雷
以各种形式关注、观察、观测字间最细微的部分,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观察“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横是一直在贴着横中线行,但起于横中线下,落于横中线上。这个线上线下也是紧贴横中线的。只有观察到这个程度,才是观察到了细微处。观察到位,是写好字的基本的前提。
比如“麻”,里面的两“木”基本冲齐,但有稍许位移,即第二个“木”要比第一个“木”稍向上,也稍大些。
比如“无”,乍看,撇是从上面的横的中间起笔的,但是仔细观察,却是在横的中间稍向左一点起笔。这是有道理的,只有稍靠左起笔,才能为右边的笔画让出更广阔的准备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细致地观察?
纪昌学射的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在“观察”这种功夫上,射箭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纪昌为了练习箭法,首先练的就是眼力。老师要求纪昌把眼睛练到能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为一件老大的东西。于是,纪昌回去就用一根长头
发,缚了一只虱子,挂在窗口,天天目不转睛地注视那只虱子。这样又练了很久,纪昌觉得那只虱子好像有车轮那么大了。老师说纪昌的功夫已经练到家了。这时候,老师才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射箭。最后,纪昌百发百中,成为神射手!
相比于一只虱子,在教科书上的汉字看起来已经很大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往大了看,要是看成车轮那么大,字里又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呢?所以我们要练眼力。我这里说两种实用的方法,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第一是用放大镜去观察,字就变大了。第二是用手机拍照,现在手机方便得很,拍照之后,再用放大功能放大观察,那么一些平时不够突出的特点,也会显明。第三,是看古法帖中的高清书迹。能看到许多从前未曾想到的东西。比如“入笔”,在唐人写经《灵飞经》高清书迹里,能十分清晰地看到“夫”、“人”等字捺的入笔都在已有笔画之内,甚至穿过已有笔画,这个启发我们,在硬笔书法中,我们在写一个笔画的时候,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