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23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
2. 隋朝时,涿郡的一个商人要乘船到洛阳经商,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3.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的朝廷高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同朝为官
②聆听唐太宗的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你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建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唐太宗死后传位于武则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4.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 . 唐玄宗时
B . 武则天时
C . 唐太宗时
D . 隋炀帝时
5.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 玄奘西游
B . 大运河开凿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遣唐使
6.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
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 . 所受的教育不同
C . 仕途不同
D . 所处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
7. 唐朝时期,书生贾贵家境贫寒,其家族也无势力。他寒窗苦读十年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决定到京城应试。请回答这里的“京城”是在今天的()
A . 杭州
B . 北京
C . 西安
D . 洛阳
8.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创立殿试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9. 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首先应查阅()
A . 《金刚经》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千金方》
10.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 .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11.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是把外国先进的文化带回唐朝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2.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二、判断题
13.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开元时期的著名宰相。
14. 唐朝的阎立本被称为“画圣”,他的画,立体感强,风格奔放,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15. “贞观之治”是指唐玄宗统治时期。
三、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3)材料三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式农具是什么?分别有何用途?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奉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隋末唐初人口数约900万;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
武则天(705年)时人口数约3142万;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
(1)从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人口统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