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4) 共7套 完整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集合)汇编 (附答案)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集合)汇编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fa1d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4.png)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集合)汇编1.若22{1,1,1}a a ∈++,则a =( )A .2B .1或-1C .1D .-12.若集合{1,1}A =-,{|1}B x mx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A .1或0B .1-或0C .1或1-或0D .1或1-或23.(多选题)已知集合{}22,4,A m=,{}2,B m =,A B A ⋃=,则实数m 的值可能为( ) A .0 B .1 C .2 D .44.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3,3-B .(],2-∞C .(][),33,-∞-+∞D .(],3-∞ 5.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3,2)}M =,{(2,3)}N =B .{2,3}M =,{3,2}N =C .{(,)1}M x y x y =+=∣,{1}N y x y =+=∣ D .{2,3}M =,{(2,3)}N = 6.若集合{}2|1,{|1}A x x B x mx ====且B A ⊆,则实数m 的集合为( ) A .{1,0,1}- B .{1,1}- C .{1,0}- D .{0,1} 7.已知集合A ={x |y =log 2(x 3-1)},B ={y |y =x -2},则A ∩B =( )A .(1,+∞)B .(-1,2]C .[2,+∞)D .∅8.(多选题)已知集合{}23180A x R x x =∈--<,{}22270B x R x ax a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AB =,则3a =-B .若A B ⊆,则3a =-C .若B =∅,则6a ≤-或6a ≥D .若3a =,则{}36A B x x ⋂=-<< 9.用列举法可以将集合{A a a =使方程221=0ax x ++有唯一实数解}表示为( )A .{}1A =B .{}0A =C .{}0,1A =D .{}0A =或{}110.(多选题)已知集合2{|log 0}A x x =≤,集合1{|0}1y B y y +=≥-,集合1{|3}9z D z =≥,则( ) A .A D R ⋃=B .A B =∅C .()R A B ⋃ðD D .R D ð B11.已知{}22,25,12A a a a =-+其3A -∈,则由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A .∅B .31,2⎧⎫--⎨⎬⎩⎭ C .{}-1 D .32⎧⎫-⎨⎬⎩⎭12.已知集合A ={x |-1≤x ≤3},集合B ={x |1-m ≤x ≤1+m }.若B ⊆A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B .[-1,3]C .[-3,1]D .[0,2]13.已知集合{}20,,32A m m m =-+,且2A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3B .2C .0或3D .0或2或3 14.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b a a ⎧⎫⎨⎬⎩⎭,又可表示成{}2,,0a a b +,则20192020+a b 的值是________.15.已知集合{1A x x =<-或}4x >,{}23B x a x a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设集合A ={x ∣2x −3x +2=0},B ={x ∣2x +2(a +1)x +2a −5=0},若U =R ,A ∩(∁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已知集合A ={x |0<ax +1≤5},集合B ={x |-12<x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8.(1)设集合A ={a 2,a +1,-1},B ={2a -1,|a -2|,3a 2+4},A ∩B ={-1},求实数a 的值.(2)设集合{}2,21,4A x x =--,{}5,1,9B x x =--,若{}9A B ⋂=,求实数x 的值. 19.已知集合{}24A x x =<<,()(){}30B x x a x a =--<.(1)若A B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34A B x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0.设集合{}2|320A x x x =-+=,{}22|2(1)50B x x a x a =+++-=.(1)若{2}A B = ,求实数a 的值;(2)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1.若22{1,1,1}a a ∈++,则a =( )A .2B .1或-1C .1D .-1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当212a +=时,1a =±,当1a =时,2112a a +=+=,不满足互异性,舍去,当1a =-时,集合为{1,2,0},满足;当12a +=时,1a =,不满足互异性,舍去.综上1a =-. 2.若集合{1,1}A =-,{|1}B x mx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A .1或0B .1-或0C .1或1-或0D .1或1-或2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 B A B A ⋃=⊆ ∴,B ∴=∅;{1}B =-;{1}B =,当B =∅时,0m =;当{1}B =-时,1m =-,当{1}B =时,1m =,故m 的值是0;1;1-。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55f8f5783e0912a3162a08.png)
数学《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复习知识点(1)一、131.在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x AB y AD =+u u u v u u u v u u u v,则x y +的最大值为( )A .1B .2C .3D .4【答案】C 【解析】 【分析】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Ay ,可得出圆C 的方程为()()22222x y -+-=,可设点P 的坐标为()22cos,22sin θθ++,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将x y +用θ的三角函数表示,利用辅助角公式和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可求出x y +的最大值. 【详解】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Ay ,则点()0,0A 、()2,0B 、()2,2C 、()0,2D ,直线BD 的方程为221x y+=,即20x y +-=,点C 到直线BD 的距离为22211d ==+,则以点C 为圆心且与直线BD 相切的圆C 的方程为()()22222x y -+-=,设点P 的坐标为()22,22θθ+,由AP x AB y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得()()()()22,222,00,22,2x y x y θθ+=+=,21221x y θθ⎧=+⎪⎪∴⎨⎪=+⎪⎩,所以,cos 2sin 2224x y πθθθ⎛⎫+=++=++ ⎪⎝⎭, 因此,x y +的最大值为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求参数和的最小值,利用圆的有界性结合圆的参数方程来求解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2.将直线1x y -=变换为直线326x y -=的一个伸缩变换为( ) A .23x x y y''=⎧⎨=⎩ B .32x xy y''=⎧⎨=⎩ C .1312x x y y ⎧=⎪⎪⎨=''⎪⎪⎩D .1213x x y y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伸缩变换的公式为(0,0)x ax a b y by =⎧>>⎨⎩'=',则11x x ay y b ⎧=⎪⎪⎨=''⎪⎪⎩,代入直线1x y -=的方程,变换后的方程与直线326x y -=的一致性,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设伸缩变换的公式为(0,0)x ax a b y by =⎧>>⎨⎩'=',则11x x ay y b ⎧=⎪⎪⎨=''⎪⎪⎩代入直线1x y -=的方程,可得111x y a b''-=, 要使得直线111x y a b''-=和直线326x y -=的方程一致, 则112a =且113b =,解得2,3a b ==, 所以伸缩变换的公式为23x xy y''=⎧⎨=⎩,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伸缩变换公式的求解及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伸缩变换公式的形式,代入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5cos ()15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310x y -+=,则曲线C 上到直线l 的距离为52的点的个数为( ) A .1 B .2C .3D .4【答案】C 【解析】 【分析】将圆C 化为普通方程,计算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通过比较所求距离与52的关系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 【详解】化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223125x y -++=,圆心()3,1-到直线310x y -+=的距离3115522d ++==<, 所以直线和圆相交,过圆心和l 平行的直线和圆的2个交点符合要求, 与l 平行且与圆相切的直线和圆的一个交点符合要求,故有3个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然后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4.参数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图象是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得,代入,经过化简变形后得到曲线方程,但需注意曲线方程中变量、的符号,从而确定曲线的形状。
二项式定理、复数(5大易错点分析+解题模板+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二项式定理、复数(5大易错点分析+解题模板+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e7b31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0.png)
专题14二项式定理、复数易错点一:忽略了二项式中的负号而致错((a-b )n 化解问题)Ⅰ:二项式定理一般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011()()n n n r n r r n nn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等号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 b a )(+的二项展开式.式中的r n r r nC a b -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r T +表示,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1r +项:1r n r rr n T C a b -+=,其中的系数rn C (r =0,1,2,…,n )叫做二项式系数,Ⅱ:二项式()n a b +的展开式的特点:①项数:共有1n +项,比二项式的次数大1;②二项式系数: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为r n C ,最大二项式系数项居中;③次数: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 .字母a 降幂排列,次数由n 到0;字母b 升幂排列,次数从0到n ,每一项中,a ,b 次数和均为n ;④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依次是012r nn n n n n C C C C C ⋅⋅⋅⋅⋅⋅,,,,,,,项的系数是a 与b 的系数(包括二项式系数).Ⅲ:两个常用的二项展开式:①011()(1)(1)n n n r r n r r n n n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 (*N n ∈)②122(1)1n r r nn n n x C x C x C x x+=++++++Ⅳ: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1r n r rr nT C a b -+=()0,1,2,3,,r n =⋯公式特点:①它表示二项展开式的第1r +项,该项的二项式系数是rn C ;②字母b 的次数和组合数的上标相同;③a 与b 的次数之和为n .注意:①二项式()n a b +的二项展开式的第r +1项rn rr n C ab -和()n b a +的二项展开式的第r +1项r n r r n C b a -是有区别的,应用二项式定理时,其中的a 和b 是不能随便交换位置的.②通项是针对在()n a b +这个标准形式下而言的,如()n a b -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1(1)r r n r rr n T C a b -+=-(只需把b -看成b 代入二项式定理).易错提醒:在二项式定理()n a b -的问题要注意b 的系数为1-,在展开求解时不要忽略.例、已知5的展开式中含32x 的项的系数为30,则=a ()AB .C .6D .6-变式1:在5223x x ⎛⎫-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变式2:621x x ⎛⎫-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变式3:612x x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1.712x x ⎛⎫- ⎪⎝⎭的二项式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易错点二:三项式转化不合理导致计算麻烦失误(三项展开式的问题)求三项展开式式中某些特定项的系数的方法第一步:通过变形先把三项式转化为二项式,再用二项式定理求解第二步:两次利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求解第三步:由二项式定理的推证方法知,可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去求,即把三项式看作几个因式之积,要得到特定项看有多少种方法从这几个因式中取因式中的量易错提醒:对于三项式的展开问题,一般采取转化为二项式再展开的办法进行求解,但在转化为二项式的时候,又有不同的处理策略:一是如果三项式能够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或者能够进行因式分解,则可通过对分解出来的两个二项展开式分别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如本例中的解法二);二是不能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也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时,可直接将三项式加括号变为二项式,套用通项公式展开后对其中的二项式再利用通项展开并进行分析求解,但要结合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变形,以利于求解.例、()5232x x ++的展开式中,x 的一次项的系数为()A .120B .240C .320D .480变式1:在()523a b c ++的展开式中,含22a b c 的系数为.变式2:()521x y --展开式中24x y 的系数为(用数字作答).变式3:在5(2)x y z ++的展开式中,形如3(,)m n x y z m n ∈N 的所有项系数之和是.1.811x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易错点三:混淆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致误(系数与二项式系数问题)Ⅰ:二项式展开式中的最值问题1.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每一行两端都是1,即0n n n C C =;其余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即11m m m n n n C C C -+=+.②对称性每一行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m n mn n C C -=.③二项式系数和令1a b ==,则二项式系数的和为0122r nn n n n n n C C C C C ++++++= ,变形式1221r nn n n n n C C C C +++++=- .④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在二项式定理中,令11a b ==-,,则0123(1)(11)0n nn nn n n n C C C C C -+-++-=-= ,从而得到:0242132111222r r n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 .⑤最大值: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n 是偶数,则中间一项12nT 的二项式系数2nnC 最大;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n 是奇数,则中间两项12n T +,112n T+的二项式系数12n nC-,12n nC+相等且最大.2.系数的最大项求()n a bx +展开式中最大的项,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分别为121n A A A +⋅⋅⋅,,,,设第1r +项系数最大,应有112r rr r A A A A +++≥⎧⎨≥⎩,从而解出r 来.Ⅱ:二项式展开式中系数和有关问题常用赋值举例:(1)设()011222nn n n r n r r n n n n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C b ---+=++++++ ,二项式定理是一个恒等式,即对a ,b 的一切值都成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a ,b 的值.①令1a b ==,可得:012n nn n nC C C =+++ ②令11a b ==,,可得:()012301nn n n n n n C C C C C =-+-+- ,即:02131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假设n 为偶数),再结合①可得:0213112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2)若121210()n n 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则①常数项:令0x =,得0(0)a f =.②各项系数和:令1x =,得0121(1)n n f a a a a a -=+++++ .注意:常见的赋值为令0x =,1x =或1x =-,然后通过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易错提醒:二项式定理()n a b +的问题要注意: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与联系(求所有项的系数只要令字母值为1).例、设(n x 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为36,试求含2x 的项.变式1:求5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变式2:计算()92x y +的展开式中第5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变式3:求6⎛⎝的展开式中常数项的值和对应的二项式系数.1.在二项式612x ⎫⎪⎭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是()Ⅰ:复数的概念①复数的概念:形如a +b i(a ,b ∈R )的数叫做复数,a ,b 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i 叫虚数单位,满足21i =-(1)当且仅当b =0时,a +b i为实数;(2)当b ≠0时,a +b i 为虚数;(3)当a =0且b ≠0时,a +b i 为纯虚数.其中,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②两个复数,(,,,)a bi c di a b c d R ++∈相等a c b d=⎧⇔⎨=⎩(两复数对应同一点)③复数的模:复数(,)a bi a b R +∈的模,其计算公式||||z a bi =+=Ⅱ:复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1、复数运算(1)()()()()i a bi c di a c b d +±+=±+±(2)()()()()a bi c di ac bd ad bc i +⋅+=-++22222()()z z ||||)2a bi a bi a b z z z z z a⎧+⋅-=⋅=+=⎪⎪=⎨⎪+=⎪⎩(注意其中||z =z 的模;z a bi =-是z a bi =+的共轭复数(,)a b R ∈.(3)2222()()()()(0)()()a bi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c d c di c di c di c d++⋅-++-==+≠++⋅-+.实数的全部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整数指数幂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复数.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z a bi a b R =+∈对应平面内的点(,)z a b ;(2)复数(,)z a bi a b R =+∈对应平面向量OZ;(3)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表示虚数,各象限内的点都表示复数.(4)复数(,)z a bi a b R =+∈的模||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 a b 到原点的距离.易错提醒:1、求一个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只需将已知的复数化为代数形式z =a +b i(a ,b ∈R ),则该复数的实部为a ,虚部为b .2、复数是实数的条件:①z =a +b i ∈R ⇔b =0(a ,b ∈R );②z例、复数113i-的虚部是()A.110i -B.110-C.310D.310i 变式1:已知复数1i2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A .35-B .3i5-C .35D .35i变式2: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2i1i--的虚部是()A .12-B .12C .32-D .32变式3:已知复数()()2i 1i z =-+,则复数z 的虚部为,z =.1.5(2i)(12i)i-++的虚部为()易错点五:复数的几何意义应用错误(复数有关模长的求算)复数的模:复数(,)a bi a b R +∈的模,其计算公式||||z a bi =+=易错提醒: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两个复数差的模可以理解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例、若z C ∈,且22i 1z +-=,则22i z --的最小值为()A .2B .3C .4D .5变式1:已知复数z 满足1i z -+=,z 为z 的共轭复数,则z z ⋅的最大值为.变式2:已知i 为虚数单位,且2i 1z -=,则z 的最大值是.变式3:已知复数z 满足|2|2|2i |z z -=-,则||z 的最大值为.1.设复数z 满足|2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不等式》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不等式》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29c3edd3383c4bb4cd2d4.png)
新高中数学《不等式》专题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2f x ax bx =+,满足()()241f f -≥≥,()12f -≤,则()2f 的最大值为( ) A .12 B .13C .14D .15【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 b 满足的不等式2242a b a b a b -≥⎧⎪+≤⎨⎪-≤⎩,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又()242f a b =+,利用线性规划即可求出()2f 的最大值.【详解】由已知得2242a b a b a b -≥⎧⎪+≤⎨⎪-≤⎩,可得(),P a b 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可求出()3,1A ,()2,2B ,()0,2C -, 目标函数()242z f a b ==+,可化为122b a z =-+,当直线过点A 时,max 14z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计算,关键是根据,a b 满足的不等式作出可行域,并将目标函数()242z f a b ==+变形为122b a z =-+进行平移,找到截距的最大值.2.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1210x y x y x y +≤⎧⎪+≥-⎨⎪-≤⎩,若32z x y =-+的最大值为n ,则2n x x ⎛- ⎪⎝⎭的展开式中2x 项的系数为( ) A .60 B .80C .90D .120【答案】B 【解析】 【分析】画出可行域和目标函数,根据平移得到5n =,再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画出可行域和目标函数,32z x y =-+,即322zy x =+,故z 表示直线与y 截距的2倍, 根据图像知:当1,1x y =-=时,32z x y =-+的最大值为5,故5n =.52x x ⎛- ⎪⎝⎭展开式的通项为:()()35552155221rr r r r r r r T C x C xx ---+⎛=⋅-=⋅⋅-⋅ ⎪⎝⎭, 取2r =得到2x 项的系数为:()225252180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求最值,二项式定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关于x 的不等式0ax b ->的解集是(1,)+∞,则关于x 的不等式()(3)0ax b x +->的解集是( ) A .(,1)(3,)-∞-+∞U B .(1,3)- C .(1,3) D .(,1)(3,)-∞+∞U【答案】A 【解析】 【分析】由0ax b ->的解集,可知0a >及1ba=,进而可求出方程()()30ax b x +-=的解,从而可求出()()30ax b x +->的解集. 【详解】由0ax b ->的解集为()1,+?,可知0a >且1ba=, 令()()30ax b x +-=,解得11x =-,23x =,因为0a >,所以()()30ax b x +->的解集为()(),13,-∞-+∞U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4.给出下列五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①命题“0x R ∃∈,使得20010x x ++<”的否定是“x R ∀∈,均有210x x ++<”;②若正整数m 和n 满足m n ≤2n ; ③在ABC ∆中 ,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④一条光线经过点()1,3P ,射在直线:10l x y ++=上,反射后穿过点()1,1Q ,则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5340x y -+=;⑤已知32()f x x mx nx k =+++的三个零点分别为一椭圆、一双曲线、一抛物线的离心率,则m n k ++为定值. A .2 B .3 C .4 D .5【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的知识来判断;②根据基本不等式的知识来判断;③根据充要条件的知识来判断;④求得入射光线来判断;⑤利用抛物线的离心率判断. 【详解】①,命题“0x R ∃∈,使得20010x x ++<”的否定是“x R ∀∈,均有210x x ++≥”,故①错误.②,由于正整数m 和n 满足m n ≤,0n m -≥,由基本不等式得()22m n m nm n m +--≤=,当m n m =-即2n m =时等号成立,故②正确. ③,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B a b A B >⇔>⇔>,即sin sin A B A B >⇔>,所以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故③正确.④,设()1,1Q 关于直线10x y ++=的对称点为(),A a b ,则线段AQ 中点为11,22a b ++⎛⎫ ⎪⎝⎭,则1110221121112AQ a b b k a ++⎧++=⎪⎪⎪+⎨-⎪==+⎪-⎪⎩,解得2a b ==-,所以()2,2A --.所以入射光线为直线AP ,即312321y x --=----,化简得5340x y -+=.故④正确. ⑤,由于抛物线的离心率是1,所以(1)0f =,即10m n k +++=,所以1m n k ++=-为定值,所以⑤正确. 故选: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特称命题的否定,考查基本不等式,考查充要条件,考查直线方程,考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离心率,属于中档题.5.设实数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A .1 B .2C .3D .4【答案】C 【解析】 【分析】画出可行域和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平移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画出可行域和目标函数,,即,表示直线在轴的截距加上1,根据图像知,当时,且时,有最大值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画出图像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点()4,3A ,点B 为不等式组00260y x y x y ≥⎧⎪-≤⎨⎪+-≤⎩所表示平面区域上的任意一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A .5B 45C 5D 25【答案】C 【解析】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标出点A 的位置,利用图形可观察出使得AB 最小时点B 的位置,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AB 的最小值.【详解】作出不等式组00260y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联立0260x y x y -=⎧⎨+-=⎩,解得22x y =⎧⎨=⎩,由图知AB 的最小值即为()4,3A 、()2,2B 两点间的距离, 所以AB ()()2242325-+-=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目标函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线性规划问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中等题.7.已知变量,x y 满足2402400x y x y x +-≥⎧⎪+-≤⎨⎪≥⎩,则24x y --的最小值为( )A 85B .8C 165D .163【答案】D 【解析】 【分析】222424512x y x y ----=+222412x y --+表示点(,)x y 到直线240x y --=的距离,作出可行域,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222424512x y x y ----=+,所以24x y --可看作为可行域内的动点到直线240x y --=5点44(,)33A 到直线240x y --=的距离d 最小,此时224424333512d -⨯-==+, 所以24x y --1653d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目标函数的含绝对值的线性规划问题,考查学生数形结合与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是一道中档题.8.若实数x ,y 满足40,30,0,x y x y y --≤⎧⎪-≥⎨⎪≥⎩,则2x y y +=的最大值为( )A .512B .8C .256D .64【答案】C 【解析】 【分析】作出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令x y m +=,可知要使2m z =取到最大值,只需m 取到最大值即可,根据图像平移得到答案. 【详解】作出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令x y m +=,可知要使2m z =取到最大值,只需m 取到最大值即可, 观察图像可知,当直线x y m +=过点()6,2A 时m 取到最大值8, 故2x yy +=的最大值为25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画出图像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不等式组y x y x x a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9,若点, 则的最大值为( )A .3B .6C .9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分析:先画出满足约束条件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平面区域的面积为9求出3a =,然后分析平面区域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即求出边界线的交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得最大值. 详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则(,),(,)A a a B a a -,所以平面区域的面积1292S a a =⋅⋅=, 解得3a =,此时(3,3),(3,3)A B -,由图可得当2z x y =+过点(3,3)A 时,2z x y =+取得最大值9,故选C.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之后根据目标函数的形式,判断z 的几何意义,之后画出一条直线,上下平移,判断哪个点是最优解,从而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求值,要明确目标函数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斜率型、截距型、距离型;根据不同的形式,应用相应的方法求解.10.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销售利润分别为2千元/件、1千元/件.甲、乙两种产品都需要在A B 、两种设备上加工,生产一件甲产品需用A 设备2小时,B 设备6小时;生产一件乙产品需用A 设备3小时,B 设备1小时. A B 、两种设备每月可使用时间数分别为480小时、960小时,若生产的产品都能及时售出,则该企业每月利润的最大值为( ) A .320千元 B .360千元C .400千元D .440千元【答案】B 【解析】设生产甲、乙两种产品x 件,y 件时该企业每月利润的最大值,由题意可得约束条件:2348069600,0,x y x y x y x N y N+≤⎧⎪+≤⎪⎨≥≥⎪⎪∈∈⎩, 原问题等价于在上述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大值. 绘制目标函数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 目标函数在点()150,60B 处取得最大值:max 2215060360z x y =+=⨯+=千元. 本题选择B 选项.点睛:含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其解题关键是找到制约求解目标的两个变量,用这两个变量建立可行域和目标函数,在解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各种相互制约关系,列出全面的制约条件和正确的目标函数.11.若圆1C :2224100x y mx ny +---=(m ,0n >)始终平分圆2C :()()22112x y +++=的周长,则12m n+的最小值为( ) A .92B .9C . 6D .3【答案】D 【解析】 【分析】把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l 的方程,由题意知圆2C 的圆心在直线l 上,可得()123,213m n m n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最小值. 【详解】把圆2C :()()22112x y +++=化为一般式,得22220x y x y +++=,又圆1C :2224100x y mx ny +---=(m ,0n >),两圆的方程相减,可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l 的方程:()()12150m x n y ++++=.Q 圆1C 始终平分圆2C 的周长,∴圆心()21,1C --在直线l 上,()()12150m n ∴-+-++=,即()123,213m n m n +=∴+=. ()112225331212121n m m n m n m n m n m n ⎛⎫⎛⎫∴+=+⨯=+⨯ ⎪ ⎪⎝⎭⎛⎫+=++ ⎪⎝⎝⎭⎭ ()122152522333n m m n ⎛⎫≥+⨯=+⨯= ⎪ ⎪⎝⎭. 当且仅当2322m n n m mn +=⎧⎪⎨=⎪⎩即1m n ==时,等号成立.12m n ∴+的最小值为3.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基本不等式,属于中档题.12.抛物线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23AFB π∠=,设线段AB 的中点M 在l 上的投影为N ,则MN AB 的最大值是( )A .4B .3C .2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设,A B 在直线l 上的投影分别是11,A B ,则1AF AA =,1BF BB =,又M是AB 中点,所以111()2MN AA BB =+,则1112MN AA BB AB AB +=⋅2AF BF AB +=,在ABF ∆中222AB AF BF =+22cos3AF BF π-22AF BF AF BF =++2()AF BF AF BF =+-2()AF BF ≥+2()2AF BF +-23()4AF BF =+,所以22()43AF BF AB+≤,即AF BF AB +≤,所以MN AB ≤,故选B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 【名师点晴】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涉及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焦点弦长,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或与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距离时,常常考虑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问题的转化.象本题弦AB 的中点M 到准线的距离首先等于,A B 两点到准线距离之和的一半,然后转化为,A B 两点到焦点F 的距离,从而与弦长AB 之间可通过余弦定理建立关系.13.已知ABC V 外接圆的半径2R =,且2sin 2AA =.则ABC V 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A .B .(4,C .4+D .(4+【答案】C 【解析】 【分析】由2sin 2A A =及倍角公式可得23A π=,2sin a R A ==得2212b c bc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b c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22cos 112A A -=-,即cos 1A A =-,可化为33A π⎛⎫-= ⎪⎝⎭,即sin 32A π⎛⎫-= ⎪⎝⎭,因为0A π<<,所以33A ππ-=,即23A π=,2sin a R A ==ABC V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由余弦定理得,2212b c bc =++,因为222b c bc +≥(当且仅当b c =时取“=”),所以22123b c bc bc =++≥,即4bc ≤,又因为22212()b c bc b c bc =++=+-,所以2()124bc b c =+-≤,故4b c +≤,则4a b c ++≤+b c a +>,所以2a b c a ++>=4a b c +++≤.故ABC V 周长的取值范围为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涉及到辅助角公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中档题.14.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对任意()1212,x x x x ≠都有()()12120f x f x x x -<-,且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1,0)成中心对称,若s 满足不等式()()222323f s s f s 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A .13,2⎡⎫--⎪⎢⎣⎭B .[3,2]--C .[2,3)-D .[3,2]-【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已知可分析出()f x 在R 上为减函数且()y f x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不等式等价于()()222323f s s f s s -+-+-„,结合单调性可得222323s s s s -+≥-+-,从而可求出s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因为对任意()1212,x x x x ≠都有()()12120f x f x x x -<-,所以()f x 在R 上为减函数;又(1)=-y f x 的图象关于(1,0)成中心对称,所以()y f x =关于原点对称, 则()()()222232323f s s f s s f s s -+--+=-+-„,所以222323s s s s -+≥-+-,整理得260s s +-≤,解得32s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函数的对称性,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从而将不等式化简.15.已知函数1()cos 2(2)sin 2f x m x m x =+-,其中12m ≤≤,若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为()g m ,则()g m 的最小值为( ) A .14-B .1 C.D1【答案】D 【解析】 【分析】2()sin (2)sin 2mf x m x m x =-+-+,令sin [1,1]x t =∈-,则2(2)2my mt m t =-+-+,结合12m ≤≤可得()221122(2)31144t m m m g m y m m m=-+-===+-,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由已知,221()(12sin )(2)sin sin (2)sin 22m f x m x m x m x m x =-+-=-+-+, 令sin [1,1]x t =∈-,则2(2)2my mt m t =-+-+,因为12m ≤≤, 所以对称轴为2111[0,]222m t m m -==-∈,所以 ()221122(2)3111144t m m m g m y m m m =-+-===+-≥=,当且仅当m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换元法求正弦型函数的最值问题,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最值、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中档题.16.过抛物线24x y =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锐角的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直线OM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2⎫+∞⎪⎪⎣⎭B .[)1,+∞ C.)+∞D .[)2,+∞【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设直线l 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和直线方程求得M 点坐标,利用两点连线斜率公式和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由抛物线方程知:()0,1F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0y kx k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440x kx --=, 设点()11,A x y ,()22,B x y ,()00,M x y ,则124x x k +=,M Q 为线段AB 的中点,12022x x x k +∴==, M Q 在直线l 上,200121y kx k ∴=+=+,20021122OMy k k k x k k +∴===+≥=k =时取等号), 即直线OM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综合应用问题,涉及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的问题;关键是能够结合韦达定理,利用一个变量表示出所求的斜率,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17.已知点()2,1A ,O 是坐标原点,点(), P x y 的坐标满足:202300x y x y y -≤⎧⎪-+≥⎨⎪≥⎩,设z OP OA =⋅u u u r u u u r,则z 的最大值是( )A .2B .3C .4D .5【答案】C 【解析】 【分析】画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转化目标函数的解析式,利用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判断最优解,代入约束条件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不等式组202300x y x y y -≤⎧⎪-+≥⎨⎪≥⎩可知它的可行域如下图:Q ()2,1A ,(), P x y∴2z OP OA x y =⋅=+u u u r u u u r,可图知当目标函数图象经过点()1,2B 时,z 取最大值,即24z x y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8.若均不为1的实数a 、b 满足0a b >>,且1ab >,则( ) A .log 3log 3a b > B .336a b +> C .133ab a b ++> D .b a a b >【答案】B 【解析】 【分析】举反例说明A,C,D 不成立,根据基本不等式证明B 成立. 【详解】当9,3a b ==时log 3log 3a b <; 当2,1a b ==时133ab a b ++=; 当4,2a b ==时b a a b =; 因为0a b >>,1ab >,所以23323323236a b a b a b ab++>=>>,综上选B. 【点睛】本题考查比较大小,考查基本分析论证能力,属基本题.19.若集合()(){}130M x x x =+-<,集合{}1N x x =<,则M N ⋂等于( ) A .()1,3 B .(),1-∞-C .()1,1-D .()3,1-【答案】C【解析】 【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M ,然后求两个集合的交集. 【详解】由()()130x x +-<解得13x -<<,故()1,1M N ⋂=-,故选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的概念以及运算,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0.已知不等式240x ax -+≥对于任意的[1,3]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 B .[5,)+∞C .(,4]-∞D .[4,)+∞【答案】C 【解析】若不等式240x ax -+≥对于任意的[1,3]x ∈恒成立,则4a x x≤+对于任意的[1,3]x ∈恒成立,∵当[1,3]x ∈时,4[4,5]x x+∈,∴4a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故选C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难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见方法:① 分离参数()a f x ≥恒成立(()max a f x ≥即可)或()a f x ≤恒成立(()min a f x ≤即可);② 数形结合(()y f x = 图象在()y g x = 上方即可);③ 讨论最值()min 0f x ≥或()max 0f x ≤恒成立;④ 讨论参数. 本题是利用方法 ① 求得a 的取值范围的.。
最新高考数学复习 易错题精选
![最新高考数学复习 易错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fa3501810a6f524ccbf854c.png)
高考数学复习易做易错题精选平面向量一、选择题:1.在ABC ∆中,︒===60,8,5C b a ,则⋅的值为 ( )A 20B 20-C 320D 320-错误认为,60BC CA C =︒∴选,从而出错.略解: ︒=120,故⋅202185-=⎪⎭⎫⎝⎛-⨯⨯=. 2.关于非零向量a 和b,有下列四个命题:(1)“b a b a +=+”的充要条件是“a 和b的方向相同”;(2)“b a b a -=+” 的充要条件是“a 和b 的方向相反”; (3)“b a b a -=+” 的充要条件是“a 和b 有相等的模”; (4)“b a b a -=-” 的充要条件是“a 和b 的方向相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错误分析:对不等式b a b a b a+≤±≤-取等号的条件认识不清.答案: B.3.已知O 、A 、B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0,3),点P 在线段AB 上且 AP =t AB (0≤t≤1)则² 的最大值为( )A .3B .6C .9D .12正确答案:C 错因:学生不能借助数形结合直观得到当|OP |cos α最大时,OA ²OP 即为最大。
4.若向量 a =(cos α,sin α) , b =()ββsin ,cos , a 与b 不共线,则a 与b 一定满足( )A . 与的夹角等于α-βB .∥C .(+)⊥(-)D . ⊥正确答案:C 错因:学生不能把a 、b 的终点看成是上单位圆上的点,用四边形法则来处理问题。
5.已知向量 =(2cos ϕ,2sin ϕ),ϕ∈(ππ,2), =(0,-1),则 与 的夹角为( )A .π32-ϕB .2π+ϕ C .ϕ-2π D .ϕ正确答案:A 错因:学生忽略考虑与夹角的取值范围在[0,π]。
6.o 为平面上的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若( -)²(+-2)=0,则∆ABC 是( )A .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B .以B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 .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 .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B 错因:学生对题中给出向量关系式不能转化:2不能拆成(+)。
64高考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64高考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d71f293169a4517723a38f.png)
k 2 或 k 3.
错解 由已知得 y2=-4x2-16x-12,因此 x2+y2=-3x2-16x-12=-3(x+
8 2 28 )+ , 3 3
8 28 28 ∴当 x=-3 时,x2+y2 有最大值 3 ,即 x2+y2 的取值范围是(-∞, 3 ]。 分析 没有注意 x 的取值范围要受已知条件的限制,丢掉了最小值。 事实上,由于(x+2)2+ y2 y2 =1 (x+2)2=1- ≤1 -3≤x≤-1, 4 4 x2+y2 的取值范围是[1, 28 ]。 3
1 ,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因此,8 不是最小值。 ab 1 1 1 1 1 1 2 事实上,原式= a2+b2+ 2 + 2 +4=( a2+b2)+( 2 + 2 )+4=[(a+b)2-2ab]+[( + )2- ]+4 a b ab a b a b
第 2 页 共 13 页
= (1-2ab)(1+ 由 ab≤(
从而当 x=-1 时 x2+y2 有最小值 1。∴
注意有界性:偶次方 x2≥0,三角函数-1≤sinx≤1,指数函数 ax>0,圆锥曲线有界性等。
●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1 1 【例 3】已知:a>0 , b>0 , a+b=1,求(a+ a )2+(b+ b )2 的最小值。 错解 (a+
4 2
或 q 1。
错误分析 在错解中,由
a1 (1 q 3 ) a1 (1 q 6 ) a (1 q 9 ) , 2 1 1 q 1 q 1 q
2024届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项(排列组合)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项(排列组合)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408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1.png)
2024届高考数学易错题专项(排列组合)练习易错点一:相邻与不相邻问题处理方法不当致误(相邻问题)1.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甲、乙、丙3名运动员与5名志愿者站成一排拍照留念,若甲与乙相邻、丙不A.12C.1 4易错点二:“捆绑法”中忽略了“内部排列”或“整体列”(不相邻问题) 1.4名男生和3名女生排队(排成一排)照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女生必须站在一起,那么一共有5335A A 种排法B .若女生互不相邻,那么一共有3434A A 种排法C .若甲不站最中间,那么一共有1666C A 种排法D .若甲不站最左边,乙不站最右边,那么一共有7676A 2A 种排法2.某校文艺汇演共6个节目,其中歌唱类节目3个,舞蹈类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1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以歌唱类节目开场,则有360种不同的出场顺序B .若舞蹈类节目相邻,则有120种出场顺序C .若舞蹈类节目不相邻,则有240种不同的出场顺序D .从中挑选2个不同类型的节目参加市艺术节,则有11种不同的选法3.现将8把椅子排成一排,4位同学随机就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个空位全都相邻的坐法有120种B .4个空位中只有3个相邻的坐法有240种C .4个空位均不相邻的坐法有120种D .4个空位中至多有2个相邻的坐法有900种4.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五位同学排队要求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丁不能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12种B .若五位同学排队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42种C .若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队,则不同的排法有20种D .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被分配到三个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每个社区至少一位同学,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36种5.现将9把椅子排成一排,5位同学随机就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个空位全都相邻的坐法有720种B .4个空位中只有3个相邻的坐法有1800种C .4个空位均不相邻的坐法有1800种D .4个空位中至多有2个相邻的坐法有9000种6.现有3位歌手和4名粉丝站成一排,要求任意两位歌手都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可以表示为( )A .731424735454A A A A A A -- B .4343A AC .7314222473543254A A A A C A A A -- D .4345A A7.为弘扬我国古代的“六艺文化”,某夏令营主办单位计划利用暑期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门体验课程,每周一门,连续开设六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学生从中选2门课程学习,共有15种选法B .课程“乐”“射”排在不相邻的两周,共有240种排法C .课程“御”“书”“数”排在相邻的三周,共有144种排法D .课程“礼”不排在第一周,也不排在最后一周,共有480种排法8.有甲、乙、丙等6名同学,则说法正确的是( )A .6人站成一排,甲、乙两人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480B .6人站成一排,甲、乙、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站位,则不同的站法种数为240C .6名同学平均分成三组到A 、B 、C 工厂参观(每个工厂都有人),则有90种不同的安排方法D .6名同学分成三组参加不同的活动,甲、乙、丙在一起,则不同的分组方法有6种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五位同学排队要求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丁不能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12种B .若五位同学排队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42种C .若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队,则不同的排法有20种D .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被分配到三个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每个社区至少一位同学,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72种10.4名男生和3名女生排成一排照相,要求男生和男生互不相邻,女生与女生也互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36B .72C .81D .14411.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9月14日在浙江台州传递,火炬传递路线以“和合台州活力城市”为主题,全长8公里.从和合公园出发,途经台州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地标建筑.假设某段线路由甲、乙等6人传递,每人传递一棒,且甲不从乙手中接棒,乙不从甲手中接棒,则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 )A .288种B .360种C .480种D .504种12.A ,B ,C ,D ,E 五名学生按任意次序站成一排,其中A 和B 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A .72B .36C .18D .64易错点三:忽视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隐含条件(排列组合综合) 1.()(2)(3)(4)(15)N ,15x x x x x x +----∈> 可表示为( )在车站的个数为( )A .15B .16C .17D .188.不等式2886x x A A -<⨯的解集为( )A .{2,8}B .{2,6}C .{7,12}D .{8}9.若24C P mm n n =,则m = . 10.已知()1111A A A N ,2n n n n n n x n n -+-+++=∈≥,求x 的值. 11.解关于正整数x 的不等式288P 6P x x -<. 12.解关于正整数n 的方程:4321A 140A n n +=.13.已知57A 56C n n =,且()201212nn n x a a x a x a x -=+++⋅⋅⋅+.求12323n a a a na +++⋅⋅⋅+的值. 14.(1)解不等式266A 4A x x -<.(2)若2222345C C C C 55n ++++= ,求正整数n .15.(1)若32213A 2A 6A x x x +=+,则x = .(2)不等式46C C n n >的解集为 .易错点四:实际问题不清楚导致计算重复或者遗漏致误(加法与乘法原理) 1.高考期间,为保证考生能够顺利进入考点,交管部门将5名交警分配到该考点周边三个不同路口疏导交通,每个路口至少1人,至多2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染共有()A.81 B.48 C.36 D.245.从4名优秀学生中选拔参加池州一中数学、物理、化学三学科培优研讨会,要求每名学生至多被一学科选中,则每学科至少要选用一名学生的情况有()种A.24 B.36 C.48 D.606.将5个不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少1个球,至多2个球,则不同的放法种数有( )A.30种B.90种C.180种D.270种7.哈六中高一学习雷锋志愿小组共有16人,其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各4人,现在从中任选3人,要求这三人不能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且在三班至多选1人,不同的选取法的种数为A.484B.472C.252D.2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人报一项,共有81种报名方法B.4名同学选报跑步、跳高、跳远三个项目,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报一项,共有24种报名方法C.4名同学争夺跑步、跳高、跳远三项冠军,共有64种可能的结果D.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12个9.如图,线路从A到B之间有五个连接点,若连接点断开,可能导致线路不通,现发现AB之间线路不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至多三个断点的有19种B.至多三个断点的有22种C.共有25种D.共有28种10.某班有5名同学报名参加校运会的四个比赛项目,计算在下列情况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1)每人恰好参加一项,每项人数不限;(2)每项限报一人,每项都有人报名,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3)每人限报一项,人人参加了项目,且每个项目均有人参加.11.已知8件不同的产品中有3件次品,现对它们一一进行测试,直至找到所有次品.(1)若在第5次测试时找到最后一件次品,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测试方法?(2)若至多测试5次就能找到所有次品,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测试方法?12.杭州亚运会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甲、乙等6人报名参加了A、B、C三个项目的志愿者工作,因工作需要,每个项目仅需1名志愿者,每人至多参加一个项目,若甲不能参加A、B项目,乙不能参加B、C项目,那么共有种不同的选拔志愿者的方案.(用数字作答)13.某校在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其中数学选修课开四个班.选课结束后,有四名同学要求改修数学,但每班至多可再接收2名同学,那么不同的分配方案有(用数字作答)14.某单位有A、B、C、D四个科室,为实现减负增效,每科室抽调2人,去参加再就业培训,培训后这8人中有2人返回原单位,但不回到原科室工作,且每科室至多安排1人,问共有种不同的安排方法?易错点五:均匀分组与不均匀分组混淆致误(相同元素与不同元素分配问题)1.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因工作需要,还需招募少量志愿者.甲、乙等4人报名参加了“莲花”、“泳镜”、“玉琮”三个场馆的各一个项目的志愿者工作,每个项目仅需1名志愿者,每人至多参加一个项目.若甲不能参加“莲花”场馆的项目,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A.6种B.12种C.18种D.24种2.从2个不同的红球、2个不同的黄球、2个不同的蓝球共六个球中任取2个,放入红、黄、蓝色的三个袋子中,每个袋子至多放入一个球,且球色与袋色不同,那么不同的放法有()A.42种B.36种C.72种D.46种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三个家庭的3位妈妈和1位爸爸带着3位女宝宝和2位男宝宝共9人踏春.在沿行一条小溪时,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排队前进,宝宝不排最前面也不排最后面,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每两位大人之间至多排2位宝宝,由于男宝宝喜欢打闹,由这位爸爸照看且排在2位男宝宝之间.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A.216 B.288C.432 D.5124.甲、乙、丙3位志愿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中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安排在另外两位前面.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A.20种B.30种C.50种D.60种5.杭州亚运会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甲、乙等6人报名参加了A、B、C三个项目的志愿者工作,因工作需要,每个项目仅需1名志愿者,每人至多参加一个项目,若甲不能参加A、B项目,乙不能参加B、C项目,那么共有()种不同的选拔志愿者的方案.A.36 B.40 C.48 D.526.现有甲、乙、丙3位同学在周一至周五参加某项公益劳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同学安排在另外两位前面,则不同的安排总数为()易错点六:由于重复计数致错(可重复与限制问题)1.2023年6月25日19时,随着最后一场比赛终场哨声响起,历时17天的.2023年凉山州首届“火洛杯”禁毒防艾男子篮球联赛决赛冠军争夺赛在凉山民族体育馆内圆满闭幕,为进一步展现凉山男儿的精神风貌主办方设置一场扣篮表演,分别由西昌市、冕宁县、布拖县、昭觉县4个代表队每队各派1名球员参加扣且在游览过程中必须按先M后N的次序,则不同的游览线路有多少种?9.用0,1,2,3,4,5,6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能被5整除的五位数有多少个?10.某单位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10月1日至10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10月1日和2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参考答案易错点一:相邻与不相邻问题处理方法不当致误(相邻问题)1.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甲、乙、丙3名运动员与5名志愿者站成一排拍照留念,若甲与乙相邻、丙不A .18种B .36种C .72种D .144种【答案】C【详细分析】根据相邻问题捆绑法即可由全排列求解.【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12331233A A A A 72=,故选:C7.甲、乙两个家庭周末到附近景区游玩,其中甲家庭有2个大人和2个小孩,乙家庭有2个大人和3个小孩,他们9人在景区门口站成一排照相,要求每个家庭的成员要站在一起,且同一家庭的大人不能相邻,则所有不同站法的种数为( ) A .144 B .864 C .1728 D .2880【答案】C【详细分析】利用捆绑以及插空法求得正确答案.【答案详解】甲家庭的站法有2223A A 12=种,乙家庭的站法有3234A A 72=种,最后将两个家庭的整体全排列,有22A 2=种站法,则所有不同站法的种数为127221728⨯⨯=. 故选:C8.某驾校6名学员站成一排拍照留念,要求学员A 和B 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 A .120种 B .240种 C .360种 D .480种【答案】D【详细分析】正难则反,首先我们可以求出6名学员随机站成一排的全排列数即66A ,然后求学员A 和B 相邻的排列数,两数相减即可.【答案详解】一方面:若要求学员A 和B 相邻,则可以将学员A 和B 捆绑作为一个“元素”,此时一共有5个元素,但注意到学员A 和B 可以互换位置,所以学员A 和B 相邻一共有2525A A 2154321240⋅=⨯⨯⨯⨯⨯⨯=种排法.另一方面:6名学员随机站成一排的全排列数为66A 654321720=⨯⨯⨯⨯⨯=种排法.结合以上两方面:学员A 和B 不相邻的不同的排法共有625625A A A 720240480-⋅=-=种排法.故选:D.9.某高铁动车检修基地库房内有A E ~共5条并行的停车轨道线,每条轨道线只能停一列车,现有动车01,02、A.12C.1 4【答案】B【详细分析】根据分步乘法原理结合排列数求解即可.【答案详解】先让甲站好中间位置,再让2名女生相邻有两种选法,最后再排剩余的2名男生,根据分步乘法原理得,有22222A A 8⨯⨯=种不同的排法.故选:B12.5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丙三人必须排在一起的不同排法有( )A .70种B .72种C .36种D .12种【答案】C【详细分析】相邻问题用捆绑法即可得解.【答案详解】甲、乙、丙先排好后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2个同学进行排列,则共有3333A A 36=种排法.故选:C13.现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在下列不同条件下进行排列,则( )A .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2人的排法共有120种B .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的排法共有36种C .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相邻的排法共有72种D .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的排法共有72种 【答案】ABC【详细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排列数公式,以及捆绑法、插空法,以及分类讨论,结合分类计数原理,逐项判定,即可求解.【答案详解】由题意知,现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对于A 中,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2人,则有3252A A 120=种排法,所以A 正确;对于B 中,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则有3333A A 36=种排法,所以B 正确;对于C 中,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相邻,则有3234A A 72=种排法,所以C 正确;对于D 中,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可分为两类:(1)当甲站在中间的三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有13A 3=种排法,此时乙有13A 3=种排法,共有113333A A A 54=种排法;C .如果三名同学选择的社区各不相同,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60种D .如果甲、乙两名同学必须在同一个社区,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0种 【答案】AC【详细分析】对于A ,根据社区A 必须有同学选择,由甲、乙、丙三名同学都有5种选择减去有4种选择求解;对于B ,根据同学甲必须选择社区A ,有乙丙都有5种选择求解;对于C ,根据三名同学选择的社区各不相同求解;对于D ,由甲、乙两名同学必须在同一个社区,捆绑再选择求解;【答案详解】对于A ,如果社区A 必须有同学选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335461-=(种),故A 正确; 对于B ,如果同学甲必须选择社区A ,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2525=(种),故B 错误;对于C ,如果三名同学选择的社区各不相同,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54360⨯⨯=(种),故C 正确; 对于D ,甲、乙两名同学必须在同一个社区,第一步,将甲、乙视作一个整体,第二步,两个整体挑选社区,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525=(种),故D 错误. 故选:AC.18.在树人中学举行的演讲比赛中,有3名男生,2名女生获得一等奖.现将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排成一排合影,则( )A .3名男生排在一起,有6种不同排法B .2名女生排在一起,有48种不同排法C .3名男生均不相邻,有12种不同排法D .女生不站在两端,有108种不同排法 【答案】BC【详细分析】利用捆绑法可判断A 、B ;利用插空法可判断C ;利用分步计数法可判断D. 【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对于选项A :3名男生排在一起,先让3个男生全排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和2个女生做一个全排,共有3333A A 36⋅=种,A 错误;对于选项B :2名女生排在一起,先让2个女生全排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和3个男生做一个全排,共有2424A A 48⋅=种,B 正确;对于选项C :3名男生均不相邻,先让3个男生全排后,中间留出两个空位让女生进行插空,共有2323A A 12⋅=种,C 正确;对于选项D :女生不站在两端,先从三个男生种选出两个进行全排后放在两端,共有2232C A 6⋅=种,然后将剩下的3人进行全排后放中间,共有223323C A A 36⋅⋅=种,D 错误.故选:BC易错点二:“捆绑法”中忽略了“内部排列”或“整体列”(不相邻问题)1.4名男生和3名女生排队(排成一排)照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女生必须站在一起,那么一共有5335A A 种排法B .若女生互不相邻,那么一共有3434A A 种排法C .若甲不站最中间,那么一共有1666C A 种排法D .若甲不站最左边,乙不站最右边,那么一共有7676A 2A -种排法【答案】AC【详细分析】分别利用捆绑法、插空法、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法、间接法依次求解.【答案详解】选项A ,利用捆绑法,将3名女生看成一个整体,其排列方式有33A 种,加上4名男生一共有5个个体,则有55A 种排列方式,则由乘法原理可知一共有5335A A 种排法,故A 正确;选项B ,利用插空法,4名男生排成一排形成5个空,其排列方式有44A 种,再将3名女生插入空中,有35A 种排列方式,则由乘法原理可知一共有4345A A 种排法,故B 不正确;选项C ,利用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法,甲不站最中间,甲先从除中间之外的6个位置选一个,其选择方式有16C 种,再将剩余的6人全排列,有66A 种排列方式,则由乘法原理可知一共有1666C A 种排法,故C 正确;选项D ,利用间接法,3人站成一排共有77A 种排法,若甲站最左边有66A 种排法,乙站最右边有66A 种排法,甲站最左边且乙站最右边有55A 种排法,所以甲不站最左边,乙不站最右边,那么一共有765765A 2A A -+种排法,故D 不正确; 故选:AC.2.某校文艺汇演共6个节目,其中歌唱类节目3个,舞蹈类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1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以歌唱类节目开场,则有360种不同的出场顺序B .若舞蹈类节目相邻,则有120种出场顺序C .若舞蹈类节目不相邻,则有240种不同的出场顺序D .从中挑选2个不同类型的节目参加市艺术节,则有11种不同的选法 【答案】AD【详细分析】根据全排列、捆绑法、插空法,结合分步与分类计数原理依次详细分析选项,即可判断. 【答案详解】A :从3个歌唱节目选1个作为开场,有13C =3种方法,后面的5个节目全排列,所以符合题意的方法共有553A 360=种,故A 正确;B :将2个舞蹈节目捆绑在一起,有22A 2=种方法,再与其余4个节目全排列,所以符合题意的方法共有552A 240=,故B 错误;C :除了2个舞蹈节目以外的4个节目全排列,有44A 24=种,再由4个节目组成的5个空插入2个舞蹈节目,所以符合题意的方法有2524A 480=种,故C 错误;D :符合题意的情况可能是1个歌唱1个舞蹈、1个歌唱1个语言、1个舞蹈1个语言, 所以不同的选法共111111323121C C C C C C 11++=种,故D 正确. 故选:AD.3.现将8把椅子排成一排,4位同学随机就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个空位全都相邻的坐法有120种 B .4个空位中只有3个相邻的坐法有240种 C .4个空位均不相邻的坐法有120种D .4个空位中至多有2个相邻的坐法有900种 【答案】AC【详细分析】对于A ,用捆绑法即可;对于B ,先用捆绑法再用插空法即可;对于C ,用插空法即可;对于D ,用插空法的同时注意分类即可.【答案详解】对于A ,将四个空位当成一个整体,全部的坐法:55A 120=种,故A 对;对于B ,先排4个学生44A ,然后将三个相邻的空位当成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空位插入5个学生中有25A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4245480A A =种,故B 错;对于C ,先排4个学生44A ,4个空位是一样的,然后将4个空位插入4个学生形成的5个空位中有45C 种,所以一共有4445A C 120=,故C 对;对于D ,至多有2个相邻即都不相邻或者有两个相邻,由C 可知都不相邻的有120种,空位两个两个相邻的有:4245A C 240=,空位只有两个相邻的有412454A C C 720=,所以一共有1202407201080++=种,故D 错; 故选:AC.4.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五位同学排队要求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丁不能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12种B .若五位同学排队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42种C .若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队,则不同的排法有20种D .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被分配到三个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每个社区至少一位同学,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36种 【答案】BCD【详细分析】根据相关的计数原理逐项详细分析.【答案详解】对于A ,将甲乙捆绑有22A 种方法,若戊在丙丁之间有22A 排法,丙丁戊排好之后用插空法插入甲乙,有14A 种方法;若丙丁相邻,戊在左右两边有2122A A 种排法,但甲乙必须插在丙丁之间,一共有212222A A A 种排法,所以总的排法有221212224222A A A A A A 24+= ,故A 错误;对于B ,若甲在最左端,有44A 24= 种排法,若乙在最左端,先排甲有13A 3= 种排法,再排剩下的3人有33A 6= ,所以总共有243642+⨯= 种排法,正确;对于C ,先将甲乙丙按照从左至右排好,采用插空法,先插丁有14A 种,再插戊有15A 种,总共有1145A A 20=种,正确;对于D ,先分组,将甲乙丙丁分成3组有24C 种分法,再将分好的3组安排在3个社区有33A 种方法,共有2343C A 36= 种方法,正确;故选:BCD.5.现将9把椅子排成一排,5位同学随机就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个空位全都相邻的坐法有720种 B .4个空位中只有3个相邻的坐法有1800种 C .4个空位均不相邻的坐法有1800种D .4个空位中至多有2个相邻的坐法有9000种 【答案】AC【详细分析】对于A ,用捆绑法即可;对于B ,先用捆绑法再用插空法即可;对于C ,用插空法即可;对于D ,用插空法的同时注意分类即可.【答案详解】对于A,将四个空位当成一个整体,全部的坐法:66A 720=,故A 对;对于B ,先排5个学生55A ,然后将三个相邻的空位当成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空位插入5个学生中有26A 中方法,所以一共有5256A A 3600=种,故B 错;对于C ,先排5个学生55A ,4个空位是一样的,然后将4个空位插入5个学生中有46C 种,所以一共有5456A C 1800=,故C 对;对于D ,至多有2个相邻即都不相邻或者有两个相邻,由C 可知都不相邻的有1800种,空位两个两个相邻的有: 5256A C 1800=,空位只有两个相邻的有521564A C C 7200=,所以一共有18001800720010800++=种,故D 错;故选:AC6.现有3位歌手和4名粉丝站成一排,要求任意两位歌手都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可以表示为( )A .731424735454A A A A A A --B .4343A AC .7314222473543254A A A A C A A A -- D .4345A A【答案】CD【详细分析】第一种排法:先排4名粉丝,然后利用插空法将歌手排好;第二种排法:先计算3位歌手和2位歌手站一起的排法,然后利用总排法去掉前面两种不满足题意的排法即可 【答案详解】第一种排法:分2步进行:①将4名粉丝站成一排,有44A 种排法; ②4人排好后,有5个空位可选,在其中任选3个,安排三名歌手,有35A 种情况. 则有4345A A 种排法,第二种排法:先计算3位歌手站一起,此时3位歌手看做一个整体,有314354A A A 种排法,再计算恰好有2位歌手站一起,此时2位歌手看做一个整体,与另外一个歌手不相邻,有22243254C A A A 种排法, 则歌手不相邻有3142224354773254A A A C A A A A --种排法. 故选:CD7.为弘扬我国古代的“六艺文化”,某夏令营主办单位计划利用暑期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门体验课程,每周一门,连续开设六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学生从中选2门课程学习,共有15种选法故选:BC.10.4名男生和3名女生排成一排照相,要求男生和男生互不相邻,女生与女生也互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36B .72C .81D .144【答案】D【详细分析】先将3名女生全排列,然后利用插空法,将4名男生排到3名女生之间的4个空位上,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即可求得答案.【答案详解】由题意先将3名女生全排列,然后利用插空法, 将4名男生排到3名女生之间的4个空位上,故共有3434A A 624144=⨯=种不同的排法,故选:D11.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9月14日在浙江台州传递,火炬传递路线以“和合台州活力城市”为主题,全长8公里.从和合公园出发,途经台州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地标建筑.假设某段线路由甲、乙等6人传递,每人传递一棒,且甲不从乙手中接棒,乙不从甲手中接棒,则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 )A .288种B .360种C .480种D .504种【答案】C【详细分析】根据排列数以及插空法的知识求得正确答案. 【答案详解】先安排甲乙以外的4个人,然后插空安排甲乙两人,所以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4245A A 480=种.故选:C12.A ,B ,C ,D ,E 五名学生按任意次序站成一排,其中A 和B 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A .72B .36C .18D .64【答案】A【详细分析】先将其余三人全排列,利用插空法求解. 【答案详解】解:先将其余三人全排列,共有33A 种情况, 再将A 和B 插空,共有24A 种情况,所以共有2343A A 12672=⨯=种情况,故选:A.。
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f8497fccbff121dd3683bf.png)
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上)一.选择题【范例1】已知集合A={x|x=2n—l,n∈Z},B={x|x 2一4x<0},则A∩B=()A.}1{B.}41{<<x x C.{}13,D.{1,2,3,4}答案:C【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B ,错误原因是对集合元素的误解。
【解题指导】集合A 表示奇数集,集合B={1,2,3,4}.【练习1】已知集合{}x y y x A sin ),(==,集合{}x y y x B tan ),(==,则=B A ()A.{})0,0(B.{})0,0(),0,(πC.{})0,(πk D.∅【范例2】若A、B均是非空集合,则A∩B≠φ是A ⊆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错解分析】考生常常会选择A ,错误原因是混淆了充分性,与必要性。
【解题指导】考查目的:充要条件的判定。
【练习2】已知条件p :2|1|>+x ,条件q :a x >,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A.1≥a ;B.1≤a ;C.1-≥a ;D.3-≤a ;【范例3】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f 满足)()1(x f x f -=+,且在[-1,0]上单调递增,设)3(f a =,2(f b =,)2(f c =,则c b a ,,大小关系是()A.c b a >>B.bc a >>C.ac b >>D.ab c >>答案:D【错解分析】此题常见错误A 、B ,错误原因对)()1(x f x f -=+这样的条件认识不充分,忽略了函数的周期性。
【解题指导】由)()1(x f x f -=+可得,)(x f 是周期为2的函数。
利用周期性c b a ,,转化为[-1,0]的函数值,再利用单调性比较.【练习3】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上的以5为周期的奇函数,若1)2(>f ,33)2008(-+=a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0)B.(0,3)C.(0,+∞)D.(-∞,0)∪(3,+∞)【范例4】12cos log 12sin log 22ππ+的值为()A.-4B.4C.2D.-2答案:DxyOP 1P 0P 2【错解分析】此题常见错误A 、C ,错误原因是对两倍角公式或对对数运算性质不熟悉。
圆锥曲线(4大易错点分析+解题模板+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原卷版)
![圆锥曲线(4大易错点分析+解题模板+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0a1f4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e.png)
D.3
变式
3.过双曲线
C
:
x a
2 2
y2 b2
1(a
0,b
0)
的右焦点 F2 作双曲线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
足为
A
,且与另一条渐近线交于点
B
,若
|
AF2
|
1 3
|
F2 B
|
,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是(
)
A. 6 2
B. 3 或 6 2
C. 3 6 2
D. 3 3
1.已知圆 C1 : x2
y2
b2 b
)
A. 1+ 5 2
B. 3 1 2
C. 3
D.2
变式
2.已知双曲线 E :
y2 a2
x2 8
1(a
0) 的上焦点为 F1 ,点
P
在双曲线的下支上,若
A(4, 0) ,且 PF1 | PA | 的最小值为 7,则双曲线 E 的离心率为( )
A.2 或 697 25
B.3 或 697 25
C.2
A. 3
B.2
C. 2 3
D. 13
8.已知双曲线
x2 a2
y2 b2
1(a
0,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 ,以 F1F2 为直径的圆与双
曲线在第二象限的部分交于点
P
,若双曲线上的点
Q
满足
F1P
2 3
F2Q
,则双曲线的离
心率为( )
A. 37 5
B. 35 5
C. 37
4
D. 15 3
专题 11 圆锥曲线
易错点一:求轨迹方程时忽略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动点轨迹 方程)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4c22371711cc7931b716ad.png)
【最新】高考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专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 N 分别为棱111,C D CC 的中点,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DM 与1CC 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 与NB 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 与1MB 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 与1DD 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几何特征,可通过判断每个选项中的两条直线字母表示的点是否共面;如果共面,则可能是相交或者平行;若不共面,则是异面. 【详解】①:1CC 与DM 是共面的,且不平行,所以必定相交,故正确;②:若AM BN 、平行,又AD BC 、平行且,AM AD A BN BC B ⋂=⋂=,所以平面BNC P 平面ADM ,明显不正确,故错误;③:1BN MB 、不共面,所以是异面直线,故正确; ④:1AM DD 、不共面,所以是异面直线,故正确; 故选C. 【点睛】异面直线的判断方法:一条直线上两点与另外一条直线上两点不共面,那么两条直线异面;反之则为共面直线,可能是平行也可能是相交.2.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2AP AB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72π B .283π C .263π D .252π 【答案】B 【解析】 【分析】计算出ABC ∆的外接圆半径r ,利用公式222PA R r ⎛⎫=+⎪⎝⎭可得出外接球的半径,进而可得出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详解】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232sin3AB r π==PA ⊥Q 底面ABC ,所以,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半径为222223211233PA R r ⎛⎫⎛⎫=+=+= ⎪ ⎪ ⎪⎝⎭⎝⎭, 因此,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22128443R πππ⎛⎫=⨯=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的计算,解题时要分析几何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外接球的半径,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3.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273B .276C .274D .272【答案】D 【解析】 【分析】先还原几何体,再根据锥体体积公式求结果. 【详解】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高为33333,,所以体积为1127=33333=322V ⨯⨯⨯,选D. 【点睛】(1)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几何体的定义,真正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可以根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中进行判断;(2)解决本类题目的技巧: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是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举特例解决或者学会利用反例对概念类的命题进行辨析.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正方形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34B.78C.1516D.232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正方体挖去了一个四棱锥A BCDE-,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1117 11132228⎛⎫-⨯⨯+⨯⨯=⎪⎝⎭故选B点睛: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5.如图,在底面边长为4,侧棱长为6的正四棱锥P ABCD -中,E 为侧棱P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B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34 B .234C .517D .317【答案】D 【解析】 【分析】首先通过作平行的辅助线确定异面直线PB 与CE 所成角的平面角,在PCD ∆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 DPC ∠进而求出CE ,再在GFH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取PA 的中点F ,AB 的中点G ,BC 的中点H ,连接FG ,FH ,GH ,EF ,则//EF CH ,EF CH =,从而四边形EFHC 是平行四边形,则//EC FH , 且EC FH =.因为F 是PA 的中点,G 是AB 的中点,所以FG 为ABP ∆的中位线,所以//FG PB ,则GFH ∠是异面直线PB 与CE 所成的角.由题意可得3FG =,1222HG AC ==. 在P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3636167cos 22669PD PC CD DPC PD PC +-+-∠===⋅⨯⨯,则2222cos 17CE PC PE PC PE DPC =+-⋅∠=,即17CE =在GFH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2FG FH GH GFH FG FH +-∠=⋅317172317==⨯⨯.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中档题.6.在以下命题中:①三个非零向量a r ,b r ,c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 ,c r共面;②若两个非零向量a r ,b r 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共线;③对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若222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则P ,A ,B ,C 四点共面④若a r ,b r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0)c a b R λμλμλμ=+∈≠r r r ,则{},,a b c r r r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⑤若{},,a b c r r r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b c c a +++r r r r r r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C .2D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①由空间基底的定义知,三个非零向量a r ,b r ,c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c r共面,故①正确;②由空间基底的定义知,若两个非零向量a r ,b r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r ,b r共线,故②正确;③由22221--=-≠,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P A B C 四点不共面,故③错误;④由c a b λμ=+r r r ,当1λμ+=时,向量c r 与向量a r ,b r构成的平面共面,则{},,a b c r r r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故④错误;⑤利用反证法:若{},,a b b c c a +++r r r r r r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设()()()1a b x b c x c a +=++-+r r r r r r ,整理得()1c xa x b =+-r r r ,即,,a b c r r r共面,又因{},,a b c r r r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所以{},,a b b c c a +++r r r r r r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故⑤正确.综上:①②⑤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基本运算,向量共面,向量共线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基底的定义,共面向量的定义,属于基础题.7.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1AA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C M 与BN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可将异面直线转化共面的相交直线,再进行求解 【详解】 如图:作AN 的中点'N ,连接'N M ,1'C N 由题设可知'N M BN P ,则异面直线1C M 与BN 所成角为1'N MC ∠或其补角,设正方体的边长为4,由几何关系可得,'5N M = ,16C M =,1'41C N =,得21122''N M M C N C =+,即1'90N M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的求法,属于基础题8.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1160BAA CAA ︒∠=∠=,则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B 6C 3D 3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1AA c=u u u v v ,AB a =u u u v v ,AC b =u u u v v,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法则可表示出1AB u u u v 和1BC u u u u v ;分别求解出11AB BC ⋅u u u v u u u u v 和1AB u u u v ,1BC u u u u v ,根据向量夹角的求解方法求得11cos ,AB BC <>u u u v u u u u v,即可得所求角的余弦值. 【详解】设棱长为1,1AA c =u u u v v ,AB a =u u u v v ,AC b =u u u v v由题意得:12a b ⋅=v v ,12b c ⋅=v v ,12a c ⋅=v v1AB a c =+u u u v v v Q ,11BC BC BB b a c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v v v()()22111111122AB BC a c b a c a b a a c b c a c c ∴⋅=+⋅-+=⋅-+⋅+⋅-⋅+=-++=u u u v u u u u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又1AB ===u u u v1BC ===u u u u v111111cos ,AB BC AB BC AB BC ⋅∴<>===⋅u u u v u u u u vu u u v u u u u v u u u v u u u u v即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本题正确选项:B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关键是能够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的求解问题.9.若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C .150D .160【答案】D 【解析】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对角线119,15AC BD ==, 因为1A A ⊥平面,ABCD AC Ì,平面ABCD ,所以1A A AC ⊥, 在1Rt A AC ∆中,15A A=,可得AC ==同理可得B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可得,AC BD 互相垂直平分,所以8AB ===,即菱形ABCD 的边长为8,因此,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1()485160S AB BC CD DA AA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四棱锥的侧面积的计算问题,解答中通过给出的直四棱柱满足的条件,求得底面菱形的边长,进而得出底面菱形的底面周长,即可代入侧面积公式求得侧面积,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其中正确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线面位置关系是解答的关键.10.已知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AB 上,且PO ⊥平面ABC ,23AC AB =,若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求球的表面积( ) A .8π B .12πC .83πD .3π【答案】B 【解析】 【分析】依据题意作出图形,设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由题可得:AB 为球的直径,即可求得:2AB R =,3AC R =, BC R =,利用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列方程即可求得3R =【详解】依据题意作出图形如下:设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因为球心O 在AB 上,所以AB 为球的直径, 所以2AB R =,且AC BC ⊥ 由23AC AB =可得:3AC R =, BC R =所以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111333322ABC V S PO R R R ∆=⋅=⨯⨯⨯⨯= 解得:3R =所以球的表面积2412S R ππ==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锥体体积公式及方程思想,还考查了球的表面积公式及计算能力,考查了空间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专题06 解三角形及应用(3大易错点分析)(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专题06 解三角形及应用(3大易错点分析)(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682d2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b.png)
专题06解三角形及应用易错点一:易忽视三角形解的个数(解三角形多解情况)1.方法技巧:解三角形多解情况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sin a b Asin b A a ba b a b 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2.在解三角形题目中,若已知条件同时含有边和角,但不能直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得到答案,要选择“边化角”或“角化边”,变换原则常用:(1)若式子含有sin x 的齐次式,优先考虑正弦定理,“角化边”;(2)若式子含有,,a b c 的齐次式,优先考虑正弦定理,“边化角”;(3)若式子含有cos x 的齐次式,优先考虑余弦定理,“角化边”;(4)代数变形或者三角恒等变换前置;(5)含有面积公式的问题,要考虑结合余弦定理使用;(6)同时出现两个自由角(或三个自由角)时,要用到A B C .技巧: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工具,它沟通了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两类问题问题1:已知两角及其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
这时有且只有一解。
问题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的边和角,这是由于正弦函数在在区间 0, 内不严格格单调,此时三角形解的情况可能是无解、一解、两解,可通过几何法来作出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题设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A 和两个边b a ,,判断三角形个数,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先画一个角并标上字母A 第二步:标斜边(非对角边)b 第三步:画角的高,然后观察(A b a sin ,)易错提醒: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易忽视三角形解的个数.C .若222222a bb c a a c b b a,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D .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则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1.在ABC 中,已知3cos 5A ,sinB a ,若cosC 有唯一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40,5B .30,{1}5C .40,{1}5D .4,15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为,,a b c ,有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判断是()A .若sin 2sin 2AB ,则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 .若sin cos a b C c B ,则π4CC .若12,10,60a b B ,则符合条件的ABC 有两个D .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不等式2220b c a 恒成立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AB ,则sin sin A B B .若π8,10,4a b A,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一个C .若4,5,6a b c ,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D .若21sin222A b c ,则ABC 直角三角形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B ,则sin sin A BB .若30A ,4b ,3a ,则ABC 有两解C .若ABC 为钝角三角形,则222a b c D .若sin 2sin 2A B ,则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5.对于△ABC ,有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若sin 2sin 2A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B .若A B ,则sin sin A BC .若9a ,10b ,60A ,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D .若222sin sin sin A B C ,则△ABC 是锐角三角形sin2A =sin2B 《正弦定理》①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②变形:acA C c b CB b a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③变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④变形:CcB b A aC B A c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⑤变形:B c C b A c C a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余弦定理》①余弦定理:Cab c b a B ac b c a A bc a c b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②变形:ab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核心问题:什么情况下角化边什么情况下边化角?⑴当每一项都有边且次数一样时,采用边化角⑵当每一项都有角《sin 》且次数一样时,采用角化边⑶当每一项都是边时,直接采用边处理问题⑷当每一项都有角《sin 》及边且次数一样时,采用角化边或变化角均可三角形面积公式①A bc S B ac S C ab S ABC ABC ABC sin 21,sin 21,sin 21 ② rl c b a r S ABC2121 其中l r ,分别为ABC 内切圆半径及ABC 的周长推导:将ABC 分为三个分别以ABC 的边长为底,内切圆与边相交的半径为高的三角形,利用等面积法即可得到上述公式③RabcC B A R S ABC 4sin sin sin 22(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推导:将A R a sin 2 代入ACB a S ABCsin sin sin 212可得C B A R S ABC sin sin sin 22 将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代入CB A R S ABC sin sin sin 22可得Rabc S ABC 4④CBA c SBC A b S A C B a S ABC ABC ABC sin sin sin 21,sin sin sin 21,sin sin sin 21222 ⑤海伦公式 c p b p a p p S ABC (其中 c b a p 21)推导: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abc b a C 2cos 222222222121cos 121sin 21ab c b a ab C ab C ab S ABCc b a b a c a c b c b a c b a ab 4124122222令 c b a p 21,整理得c p b p a p p S ABC 正规方法: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① C c ab ab c C ab b a C ab c b a C ab S cos 122cos 2cos 2sin 212222222② B b ac ac b B ac c a B ac b c a B ac S cos 122cos 2cos 2sin 212222222③ A a bc bc a A bc c b Abc a c b A bc S cos 122cos 2cos 2sin 212222222易错提醒:当解题过程中出现类似于sin2A =sin2B这样的情况要注意结合三角形内角范围进行讨论,另外当题设中出现锐角三角形时一定要注意条件之间的相互“限制”例.对于ABC ,有如下命题:①若sin 2sin 2A 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②若sin cos A B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③若222sin sin cos 1A B C ,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易错点三:实际问题中题意不明致误(利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距离、高度问题(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要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量.(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2、求角度问题(1)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画图时,要明确仰角、俯角、方位角以及方向角的含义,并能准确找到这些角.(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易错提醒:实际问题应用中有关名词、术语也是容易忽视和混淆的。
2013高考易错题查漏补缺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四解法性失误
![2013高考易错题查漏补缺数学高考易错题大盘点四解法性失误](https://img.taocdn.com/s3/m/ec5f7dc8f61fb7360b4c65d0.png)
症状四:解法性失误 解题策略(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的灵活运用,解题方法选择是否恰当,是客观反映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体现;许多考生由于解法选取不当耽误了解题时间,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失误
纠错良方 第一要增强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应用意识,第二是进一步优化解题基本通法的归纳和总结,第三,要强化价值观念、合理优化解法 中,a 1=2,S n =4a n+1+1,n N *,求数列{a n }=
为首项,公比为=
=8·
[错因诊断]公式a n =s n -s n-1(n )体现“n ”
[正解]令n=1,∴s 1=4a 2+1,得a 2=,
即a 2=a 1,由①知当n
=
+1
sinB=(-A sin A+0<A<于是<cosA+sinC<<A<(,)
=()
== == 0
∵,∴=,同理:=,=,代入=+ =,∴=-11
k=N
又由1n,k∴ 1t25,即
边三角形,°,O为BC中点,①证明:SO平面ABC,OA=OB=OC=
SA
SO
BO=0SO平面
SC SC
∴
SO
AO△SBC中,
OM=OA=
tan OMA=°
OM=
AO OM sin AMO==
之余弦值为中,,斜边
AB=4,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
B-AO-C是直二面角,动点D在斜边AB上,求证:
COD
∴CO BO,又
∵CO AO,∴CO平面内,∴平面COD平面
CO BO”,跨度过大,线条件“∵AO BO=O”未罗。
2014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
![2014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https://img.taocdn.com/s3/m/2e62cfec524de518964b7dc2.png)
2010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范例1】已知A ⊙{,,}B z z xy x A y B ==∈∈,集合{1,0,1}A =-,{sin ,cos }B αα=,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1 B.0 C.-1 D.sin cos α+α答案:B【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A ,C ,D ,错误原因是对集合A 中的元素特点不好。
【解题指导】集合A 中1,1-是相反数.【练习1】集合{}*∈==N n n x x P ,2,{}*∈==N n n x x Q ,3,则Q P ⋂中的最小元素 为( ) A .0 B .6 C .12 D .{}6【范例2】在数列{}n a 中,233,1411+==+n n a a a ,则使02<+n n a a 成立的n 值是( ) A.21 B.22 C.23 D.24 答案:A【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B ,错误原因是没有理解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解题指导】由已知得321-=-+n n a a , 3244)32)(1(14n n a n -=--+=,2+n n a a =3244n -·3240n-<0,2220,0)22)(20(<<<--n n n ,因此21=n ,选A. 【练习2】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关于x 的不等式)(2*∈<-N n nx x x 的解集中的整数个数,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 A.n 2B.n(n+1)C.2)1(+n n D.(n+1)(n+2) 【范例3】若圆221x y +=与直线2y kx =+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A .(k ∈B . (k ∈C .((2)k ∈-+,∞D .((3)k ∈-+,∞答案:B【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D ,错误原因是对直线在转动过程中,斜率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好。
【解题指导】当3±=k 时,直线与圆相切,直线2y kx =+过定点(0,2)。
易错点01 集合-备战2023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原卷版)(全国通用)
![易错点01 集合-备战2023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原卷版)(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c7ff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4.png)
易错点01 集合易错点【01】对描述法表示集合的理解不透彻而出错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一定要注意两点:1、一定要清楚符号“{x|x的属性}”表示的是具有某种属性的x的全体,而不是部分;2、一定要从代表元素入手,弄清代表元素是什么。
易错点【02】混淆数集和点集的表示使用特征法表示集合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比如,①{y|y=x2+1};②{(x,y)|y=x2+1},这两个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的属性表达式都和y=x2+1有关,但由于代表元素符号形式不同,因而表示的集合也不一样。
①代表的数集,②代表的是点集。
易错点【03】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学习集合的相关概念时,对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都容易出错,尽管知道集合众元素是互异的,也不会写出{3,3}这样的形式,但当字母x出现时,就会忽略x=3的情况,导致集合中出现相同元素。
易错点【04】忽略空集的存在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结,它不含任何元素,记为∅。
在解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问题时,非常容易忽略空集的特殊性而出错。
特别是在求参数问题时,会进行分类讨论,讨论过程中非常容易忘记空集的存在,导致最终答案出错。
易错点【05】利用数轴求参数时忽略端点值在求集合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特别注意该参数在取值范围的边界处能否取等号,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端点值带入原式,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要注意两点:1、参数值代入原集合中看是否满足集合的互异性;2、所求参数能否取到端点值。
易错点【06】混淆子集和真子集而错集合之间的关系类问题涉及到参数时,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时非常容易忽略两个集合完全相等这种情况,认为子集就是真子集,最终导致参数求错或者集合的关系表达不准确。
易错点【07】求参数问题时,忘记检验而出错根据条件求集合的中的参数时,一定要带入检验,看是否满足集合的“三性”中互异性,同时还要检验是否满足题干中的其他条件。
1.设集合{}12A x x =∈-<≤N ,{}1B x x =≤,则A B =( ) A .{}0,1 B .{}11x x -<≤ C .{}0,1,2 D .{}01x x <≤2.已知集合{}22(,)4A x y x y =+=,(){},4B x y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 3.已知集合{}{}0,11A x R x B x R x =∈≤=∈-≤≤,则()A B =R ( ) A .(,0)-∞ B .[1,0]- C .[0,1] D .(1,)+∞ 4.已知集合{}{}33,ln(1)A x x B x y x =∈-<<==+Z ,则A B =( ) A .{1,0,1,2}- B .(1,3)- C .{0,1,2} D .(1,)-+∞ 5.已知集合{(2)0}A x x x =->∣,{12}B x x =-<<∣,则()R A B =( ) A .[1,2]- B .(1,2]-C .(1,)-+∞D .(,2)-∞1.若集合[)12A B Z =-=,,,则A B =( )A .{}21,0,1--,B .{}1,0,1-C .{}1,0-D .{}1- 2.已知集合{}ln 1A x x +=∈≥N ,{}240B x x x +=∈-<N ,则A B =( )A .{}3B .{}1,2,3C .{}3,4D .∅ 3.已知集合()(){}N 1270A x x x =∈+-≤,{}2B y y =≤,则A B =( ) A .∅ B .{}1,0- C .{}0,1,2 D .1,0,1,24.设集合{}{}220,1,1,2,3A x N x x B =∈--≤=-,则A B =( ) A .{1,0}- B .{1,2} C .{1,2,3} D .{0,1,2,3} 5.已知集合{}|21,A x x k k ==+∈Z ,{}|44B x x =-≤≤,则A B =( ) A .[]3,3- B .[]4,4- C .{}1,3 D .{}3,1,1,3--1.记集合 {}24M x x =>,{}240N x x x =-≤, 则M N =( ) A .{}24x x <≤ B .{0x x ≥或}2x <- C .{}02x x ≤< D .{}24x x -<≤ 2.设集合{}1,0,1,2,3A =-,{}2log 1B x x =<,则A B =( ) A .{}1,0,1- B .1,0,1,2 C .{}1,2 D .{}1 3.已知全集U Z =,集合{3A x Z x =∈≥或2}x ,{}0,2,3B =,则()U A B =( )A .{}0,2B .{}0,1,2,3C .{}2,1,0,1,2,3--D .{}1,0,1,2,3- 4.已知集合{1,2,3,4}A =,{}2log B x x =∈N ∣,则A B =( ) A .{1,2} B .{2,4} C .{1,2,4} D .{3} 5.设集合{}12A x Z x =∈-<≤,{}1B x x =≤,则A B =( ) A .{}0,1 B .{}11x x -<≤ C .{}0,1,2 D .{}01x x <≤ 6.已知集合(){}2log 21A x x =-<,{}223B x x x =-<,则A B =( )A .{}14x x -<<B .{}13x x -<<C .{}24x x <<D .{}23x x <<7.已知集合6|,A x N N x ⎧⎫=∈∈⎨⎬⎩⎭{}27100B x x x =-+≤,则A B =( ) A .{}2,3 B .{}2,5 C .{}25x x ≤< D .{}25x x ≤≤8.{1,2,3}A =,{}28x B x =<,则A B ⋃=( ) A .{1,2,3} B .(,3]-∞ C .{1,2} D .(3),-∞ 9.已知集合{}{}Z 33,2e x A x x B y y =∈-<<==-,则A B =( ) A .{2,1,0,1,2}-- B .(,2)-∞ C .{2,1,0,1}-- D .(3,2)- 10.已知集合{}2|2M y Z y x x =∈=-,(){}ln N x y x ==-,则M N =( )A .∅B .{}1-C .(){}1,1-D .[)1,0-。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专题10 直线和圆的方程(4大易错点分析)(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易错题专题10 直线和圆的方程(4大易错点分析)(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f2183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f.png)
专题10直线和圆的方程易错点一:使用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忽略系数相等致错(平行线求距离问题)距离问题技巧总结①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11222(,),(,)P x y P x y 则12P P ②点到直线的距离:0022Ax By C d A B③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11:0l Ax By C 与22:0l A x B y C 的距离公式d.易错提醒:在求两条平行线间距离时,先将两条直线y x ,前的系数统一,然后代入公式求算.1易错点二:求有关截距相等问题时易忽略截距为零的情况(直线截距式的考点)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的比较如下表:名称方程的形式常数的几何意义适用范围点斜式()11y y k x x -=-11(,)x y 是直线上一定点,k 是斜率不垂直于x 轴斜截式y kx b =+k 是斜率,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不垂直于x 轴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1(,)x y ,22(,)x y 是直线上两定点不垂直于x 轴和y 轴截距式1x y a b+=a 是直线在x 轴上的非零截距,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非零截距不垂直于x 轴和y 轴,且不过原点一般式2200Ax By C A B ++=+¹()A 、B 、C 为系数任何位置的直线给定一般式求截距相等时,具体方案如下:形如:第一种情况B A B C A C A C x y B C y x C By Ax000令令第二种情况:000时,横纵截距皆为 C C By Ax 截距之和为0时,横纵截距都为0也是此类模型易错提醒:求截距相等时,往往会忽略横纵截距为0的情况从而漏解例.已知直线l 过点(2,1)且在x ,y 轴上的截距相等(1)求直线l 的一般方程;(2)若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不为0,点 ,P a b 在直线l 上,求33a b 的最小值.变式1.已知直线l 过点 1,2且在x y ,轴上的截距相等(1)求直线l 的一般方程;(2)若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不为0,点(,)P a b 在直线l 上,求33a b 的最小值.变式2.已知直线1l :240ax y ,直线2l :210bx y ,其中a ,b 均不为0.(1)若12l l ,且1l 过点 1,1,求a ,b ;(2)若12//l l ,且1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1l 与2l 之间的距离.变式3.已知直线1:2240l ax y a ,直线222:4480l a x y a (1)若直线1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实数a 的值;(2)若1l 2l ,求直线2l 的方程.1易错点三:求有关圆的切线问题易混淆“在”“过”(求有关圆的切线问题)技巧总结第一类:求过圆上一点 00,y x 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正规方法:第一步: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所在直线的斜率k 第二步:利用垂直关系求出切线的斜率为k1第三步:利用点斜式 00x x k y y 求出切线方程注意:若0 k 则切线方程为0x x ,若k 不存在时,切线方程为0y y 秒杀方法:①经过圆222r y x 上一点 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200r y y x x ②经过圆 222r b y a x 上一点 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 200r b y b y a x a x ③经过圆022F Ey Dx y x 上一点 00,y x P 的切线方程为0220000F y y E x x D y y x x 第二类:求过圆外一点 00,y x 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方法一:几何法第一步:设切线方程为 00x x k y y ,即000 y kx y kx ,第二步: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长,可求得k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方法二:代数法第一步:设切线方程为 00x x k y y ,即00y kx kx y ,第二步: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0 可求得k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必有两条,当上面两种方法求得的k 只有一个时,则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一定不存在,可得数形结合求出.第三类:求斜率为k 且与圆相切的切线方程的方法方法一:几何法第一步:设切线方程为m kx y ,即0m y kx第二步: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长,可求得m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方法二:代数法第一步:设切线方程为m kx y ,第二步: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0 可求得m ,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方法三:秒杀方法已知圆222r y x 的切线的斜率为k ,则圆的切线方程为12k r kx y 已知圆 222r b y a x 的切线的斜率为k ,则圆的切线方程为kab k r kx y 12工具: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的标准方程为)0()()(222 r r b y a x 一般方程为)04(02222 F E D F Ey Dx y x .①点在圆上:22020)()(r b y a x 0002020 F Ey Dx y x ②点在圆外:22020)()(r b y a x 0002020 F Ey Dx y x ③点在圆内:22020)()(r b y a x 0002020 F Ey Dx y x 易错提醒:求切线问题时首要任务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采用对应方案进行处理例、圆的方程为122y x ,过点2321,的切线方程变形1、圆的方程为042422y x y x ,过点12323,的切线方程变形2、圆的方程为042422y x y x ,过点 11,的切线方程变形3、圆的方程为 11222 y x ,切线斜率为1方程为1易错点四:忽略斜率是否存在(与圆的代数结构有关的最值问题)处理此类问题宗旨:截距式与斜率式都可转化为动直线与圆相切时取得最值①截距式:求形如ny mx 的最值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②斜率式:求形如nx m y 的最值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③距离式:求形如222)()(r b y a x 的最值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形如:若 y x P ,是定圆 222:r b y a x C 上的一动点,则求ny mx 和xy 这两种形式的最值思路1:几何法①ny mx 的最值,设t ny mx ,圆心 b a C ,到直线t ny mx 的距离为,22n m tnb ma d由r d 即可解得两个t 值,一个为最大值,一个为最小值②x y 的最值:xy 即点P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数形结合可求得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思路2:代数法①ny mx 的最值,设t ny mx ,与圆的方程联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别式等于0,求得t 的两个值,一个为最大值,一个为最小值.②x y 的最值:设xy t ,则tx y ,与圆的方程联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别式等于0,求得t 的两个值,一个为最大值,一个为最小值.易错提醒:截距式与斜率式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都可转化为动直线与圆相切时取得最值.同时,需要注意若是斜率式,则需考虑斜率是否存在例、已知()M m n ,为圆C :22414450x y x y 上任意一点.(1)求2m n 的最大值;(2)求32n m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求22m n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形1、如果实数x ,y 满足 22336x y ,求:(1)y 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形2、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2)3x y .(1)求y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求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形3、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410x y x y .(1)求4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高考数学易错题大总结
![高考数学易错题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03f0203d8ce2f006623bc.png)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设,,若,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易知,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化简得,由知故(Ⅰ)当时,即方程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时,即方程的解为3或5,代入得或。
综上满足条件的a组成的集合为,故其子集共有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其中,若求r的取值范围。
将集合所表达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A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2的半径的圆,集合B表示以(3,4)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思维马上就可利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
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练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复数》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复数》技巧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90072ccaaedd3383c4d360.png)
【最新】数学《复数》专题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复数z 满足11212i i z+=+(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为( ) A .4 B .4i C .4- D .4i -【答案】C 【解析】112i 11420i 34i 12i 5z ++-===-+ ,所以z 的虚部为4-,选C.2.已知复数z 满足()1z 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B C .2 D .3【答案】A【解析】 ()11z i i i =-=+,故z = A.3.已知复数z 的模为2,则z i -的最大值为:( )A .1B .2CD .3【答案】D【解析】 因为z i -213z i ≤+-=+= ,所以最大值为3,选D.4.若z C ∈且342z i ++≤,则1z i --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M m ,则M m -的值等于( )A .3B .4C .5D .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复数差的模的几何意义可得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轨迹,再次利用复数差的模的几何意义得到,M m ,从而可得M m -的值.【详解】 因为342z i ++≤,故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P 到134z i =--对应的点A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 所以P 在以()3,4C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面内或圆上, 又1z i --表示P 到复数21z i =+对应的点B 的距离,故该距离的最大值为()()22231412412AB +=--+--+=+, 最小值为2412AB -=-,故4M m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中12z z -的几何意义,该几何意义为复平面上12,z z 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注意12z z +也有明确的几何意义(可把12z z +化成()12z z --),本题属于中档题.5.设i 是虚数单位,则()()3211i i -+等于( ) A .1i -B .1i -+C .1i +D .1i --【答案】B【解析】【分析】化简复数得到答案.【详解】 ()()3221(1)(1)2(1)1221i i i i i i i ii -----===-++ 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6.已知为虚数单位, m R ∈,复数()()22288z m m m m=-+++-,若z 为负实数,则m 的取值集合为( )A .{}0B .{}8C .()2,4-D .()4,2-【答案】B 【解析】由题设可得2280{280m m m m -=-++<,解之得8m =,应选答案B 。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汇编 (附答案)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汇编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9b70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6.png)
2023届高考复习数学易错题专题(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汇编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f (x )=2-ax ,g (x )=log a (x +2)(a >0,且a ≠1)的图象大致为( )2.若函数f (x )=ax 2+2ax +1在[-1,2]上有最大值4,则a 的值为( )A.38 B .-3 C.38或-3 D .43.函数f (x )=|a x -a |(a >0且a ≠1)的图象可能为( )4.若函数y =log a (2-ax )在[0,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2)C .(0,2)D .(1,+∞)5.已知lg x +lg y =2lg(x -2y ),则x y =( )A .4B .1C .4或1D .546.已知函数f (x )=ln(1+x )+ln(1-x ).若f (2a -1)<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3∪(1,+∞) B.(0,1)C .(-∞,0)∪⎝⎛⎭⎫0,13 D.⎝⎛⎭⎫0,13 7、已知函数f (x )=⎩⎪⎨⎪⎧x 2+(4a -3)x +3a ,x <0,log a (x +1)+2,x ≥0(a >0且a ≠1)是R 上的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34 B.⎣⎡⎭⎫34,1 C.⎣⎡⎦⎤23,34 D.⎝⎛⎦⎤23,34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在[0,+∞)上是增函数,g (x )=-f (|x |),若g (lg x )>g (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10)B .(10,+∞)C .⎝⎛⎭⎫110,10D .⎝⎛⎭⎫0,110∪(10,+∞)9.若函数f (x )=12x 2+a |x |在区间[3,4]和[-2,-1]上均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4,6]B .[-6,-4]C .[2,3]D .[-3,-2]10.(多选)若实数a ,b 满足log a 2<log b 2,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成立的有( )A .0<b <a <1B .0<a <1<bC .a >b >1D .0<b <1<a 11.已知函数f (x )=⎩⎪⎨⎪⎧x 2-x +1,0≤x <1,log 2(x +1),x ≥1,g (x )=ax 2+2x +a -1,若对任意的实数x 1∈[0,+∞),总存在实数x 2∈[0,+∞),使得f (x 1)=g (x 2)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74 B.⎣⎡⎭⎫74,+∞ C.⎣⎡⎭⎫0,74 D.⎣⎡⎦⎤0,74 12.已知不等式xy ≤ax 2+2y 2对于x ∈[1,2],y ∈[2,3]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4)C .[-1,+∞)D .[-1,6] 13.(多选)已知函数f (x )=3x 2-6x -1,则( )A .函数f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B .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C .当a >1时,若f (a x )在x ∈[-1,1]上的最大值为8,则a =3D .当0<a <1时,若f (a x )在x ∈[-1,1]上的最大值为8,则a =1314.已知函数y =ax 2-2x +3在[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若函数y =log a x (a >0,a ≠1)在[2,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则a =________.16.已知函数f (x )=a x +b (a >0,且a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1,0],则a +b =_______.17.已知函数y =a 4-ax (a >0且a ≠1)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8、已知函数y =log 12(6-ax +x 2)在[1,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9.已知点P (a ,b )在函数y =e 2x 的图象上,且a >1,b >1,则a ln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20.已知函数f (x )=log a (x +3)在区间[-2,-1]上总有|f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又x =0时,y =12,没有选项同时符合这3个条件.4.若函数y =log a (2-ax )在[0,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2)C .(0,2)D .(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令u =2-ax ,因为a >0,所以u =2-ax 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要使函数y =log a (2-ax )在[0,1]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 =log a u 在其定义域上必为增函数,故a >1.当x ∈[0,1]时,u min =2-a ×1=2-a .因为2-ax >0在x ∈[0,1]时恒成立,所以u min >0,即2-a >0,a <2.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1,2).5.已知lg x +lg y =2lg(x -2y ),则x y =( )A .4B .1C .4或1D .54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由题意得⎩⎪⎨⎪⎧ lg xy =lg (x -2y )2,x -2y >0,x >0,y >0,∴⎩⎪⎨⎪⎧xy =(x -2y )2,①x >2y >0. ②由①得x 2-5xy +4y 2=0,∴⎝⎛⎭⎫x y 2-5x y+4=0,解得x y =4或x y =1(不满足②,舍去),∴x y 4. 6.已知函数f (x )=ln(1+x )+ln(1-x ).若f (2a -1)<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3∪(1,+∞) B.(0,1) C .(-∞,0)∪⎝⎛⎭⎫0,13 D.⎝⎛⎭⎫0,13【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由⎩⎪⎨⎪⎧1+x >0,1-x >0可得-1<x <1,所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因为f (x )=ln(1+x )+ln(1-x )=ln(1-x 2),所以f (-x )=ln [1-(-x )2]=ln(1-x 2)=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易知y =1-x 2在(-1,0)上单调递增,在(0,1)上单调递减,且y =ln x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减,在(-1,0)上单调递增.由f (2a -1)<f (a )可得f (|2a -1|)<f (|a |),所以⎩⎪⎨⎪⎧ -1<2a -1<1,-1<a <1,|2a -1|>|a |,解得0<a <13.故选D.7、已知函数f (x )=⎩⎪⎨⎪⎧x 2+(4a -3)x +3a ,x <0,log a (x +1)+2,x ≥0(a >0且a ≠1)是R 上的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34B.⎣⎡⎭⎫34,1C.⎣⎡⎦⎤23,34D.⎝⎛⎦⎤23,34【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由题意,分段函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减,可得对数的底数需满足0<a <1,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二次函数在⎝⎛⎭⎫-∞,-4a -32上单调递减,可得-4a -32≥0,解得a ≤34.又由[x 2+(4a -3)x +3a ]min ≥[log a (x +1)+2]max ,得3a ≥2,又a ∈(0,1),解得1>a ≥23.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3,34.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在[0,+∞)上是增函数,g (x )=-f (|x |),若g (lg x )>g (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10)B .(10,+∞)C .⎝⎛⎭⎫110,10 D .⎝⎛⎭⎫0,110∪(10,+∞)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g (-x )=-f (|-x |)=g (x ),∴g (x )是偶函数,又f (x )在[0,+∞)上是增函数,∴g (x )在[0,+∞)上是减函数.∵g (lg x )>g (1),∴g (|lg x |)>g (1),∴|lg x |<1,解得110<x <10,选C.9.若函数f (x )=12x 2+a |x |在区间[3,4]和[-2,-1]上均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4,6]B .[-6,-4]C .[2,3]D .[-3,-2]【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f (x )=12x 2+a |x |,∵f (-x )=12(-x )2+a |-x |=12x 2+a |x |=f (x ),∴f (x )为实数集上的偶函数,∵f (x )在区间[3,4]和[-2,-1]上均为增函数,∴f (x )在[3,4]上递增,在[1,2]上递减,∴函数f (x )=12x 2+a |x |,x >0的对称轴x =-a ∈[2,3],得a ∈[-3,-2],故选D.10.(多选)若实数a ,b 满足log a 2<log b 2,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成立的有( )A .0<b <a <1B .0<a <1<bC .a >b >1D .0<b <1<a【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当0<b <a <1时,log 2b <log 2a <0,即1log b 2<1log a 2<0,故log a 2<log b 2,A 正确;当0<a <1<b 时,log b 2>0,log a 2<0,故log a 2<log b 2,B 正确;当a >b >1时,log 2a >log 2b>0,即1log a 2>1log b 2>0,故log a 2<log b 2,C 正确;当0<b <1<a 时,log b 2<0,log a 2>0,故log a 2>log b 2,D 错误.11.已知函数f (x )=⎩⎪⎨⎪⎧x 2-x +1,0≤x <1,log 2(x +1),x ≥1,g (x )=ax 2+2x +a -1,若对任意的实数x 1∈[0,+∞),总存在实数x 2∈[0,+∞),使得f (x 1)=g (x 2)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74 B.⎣⎡⎭⎫74,+∞ C.⎣⎡⎭⎫0,74 D.⎣⎡⎦⎤0,74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因为对任意的实数x 1∈[0,+∞),总存在实数x 2∈[0,+∞),使得f (x 1)=g (x 2)成立,所以函数f (x )的值域是函数g (x )的值域的子集.当0≤x <1时,f (x )=x 2-x +1,此时f (x )∈⎣⎡⎦⎤34,1;当x ≥1时,f (x )=log 2(x +1)单调递增,f (x )∈[1,+∞),所以函数f (x )的值域为⎣⎡⎭⎫34,+∞.对于函数g (x )=ax 2+2x +a -1,当a =0时,函数g (x )=2x -1在[0,+∞)上单调递增,此时g (x )的值域为[-1,+∞),满足⎣⎡⎭⎫34,+∞⊆[-1,+∞); 当a ≠0时,要使函数f (x )的值域是函数g (x )的值域的子集,则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必须向上,即a >0,此时函数g (x )的对称轴为x =-1a <0,故函数g (x )在[0,+∞)上单调递增,此时g (x )的值域为[a -1,+∞),由⎣⎡⎭⎫34,+∞⊆[a -1,+∞)得,a -1≤340<a ≤74.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74. 12.已知不等式xy ≤ax 2+2y 2对于x ∈[1,2],y ∈[2,3]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4)C .[-1,+∞)D .[-1,6]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不等式xy ≤ax 2+2y 2对于x ∈[1,2],y ∈[2,3]恒成立,等价于a ≥y x 2⎝⎛⎭⎫y x 2,对于x∈[1,2],y ∈[2,3]恒成立.令t =y x ,则1≤t ≤3,∴a ≥t -2t 2在[1,3]上恒成立.∵y =-2t 2+t =-2⎝⎛⎭⎫t -142+18,∴t =1时,y max =-1,∴a ≥-1,故选C. 13.(多选)已知函数f (x )=3x 2-6x -1,则( )A .函数f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B .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增C .当a >1时,若f (a x )在x ∈[-1,1]上的最大值为8,则a =3D .当0<a <1时,若f (a x )在x ∈[-1,1]上的最大值为8,则a =13【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因为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6)2-4×3×(-1)=48>0,所以函数f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A 正确.因为二次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1,且图象开口向上,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增,B 不正确.令t =a x ,则f (a x )=g (t )=3t 2-6t -1=3(t -1)2-4.当a >1时,1a ≤t ≤a ,故g (t )在⎣⎡⎦⎤1a ,a 上先减后增,又a +1a 2>1,故最大值为g (a )=3a 2-6a -1=8,解得a =3(负值舍去).同理当0<a <1时,a ≤t ≤1a ,g (t )在⎣⎡⎦⎤a ,1a 上的最大值为g ⎝⎛⎭⎫1a =3a 2-6a -1=8,解得a =13(负值舍去).故C 、D 正确.14.已知函数y =ax 2-2x +3在[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参考答案】(-∞,0]【答案解析】当a =0时,y =-2x +3满足题意;当a ≠0时,则⎩⎪⎨⎪⎧ a <0,1a≤2,解得a <0.综上得a ≤0. 15.若函数y =log a x (a >0,a ≠1)在[2,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则a =________.【参考答案】2或12【答案解析】当a >1时,y =log a x (a >0,a ≠1)在[2,4]上单调递增,所以log a 4-log a 2=1,解得a=2;当0<a <1时,y =log a x (a >0,a ≠1)在[2,4]上单调递减,所以log a 2-log a 4=1,解得a =12.综上可得,a =2或12.16.已知函数f (x )=a x +b (a >0,且a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1,0],则a +b =_______.【参考答案】-32【答案解析】当a >1时,f (x )在[-1,0]上是增函数,则⎩⎪⎨⎪⎧ f (-1)=-1,f (0)=0,即⎩⎪⎨⎪⎧a -1+b =-1,1+b =0,无解. 当0<a <1时,f (x )在[-1,0]上是减函数,则⎩⎪⎨⎪⎧ f (0)=-1,f (-1)=0,即⎩⎪⎨⎪⎧ 1+b =-1,a -1+b =0,解得⎩⎪⎨⎪⎧ a =12,b =-2,∴a +b =-32.17.已知函数y =a4-ax (a >0且a ≠1)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2]【答案解析】令u =4-ax ,由于a >0且a ≠1,内层函数u =4-a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所以外层函数y =a u 为增函数,则有a >1.由题意可知,不等式4-ax ≥0对任意的x ∈[1,2]恒成立,所以4-2a ≥0,解得a ≤2.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18、已知函数y =log 12(6-ax +x 2)在[1,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参考答案】[4,5)【答案解析】设u =6-ax +x 2,∵y =log 12u 是减函数,∴函数u 在[1,2]上是减函数.∵u =6-ax +x 2的对称轴为直线x =a 2,∴a 2≥2,且u >0在[1,2]上恒成立.∴⎩⎪⎨⎪⎧ a 2≥2,6-2a +4>0,解得4≤a <5,∴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5). 19.已知点P (a ,b )在函数y =e 2x 的图象上,且a >1,b >1,则a ln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由题意知b =e 2a ,则a ln b =a ln e 2a ,令t =a 2-ln a (t >0), 则ln t =ln a 2-ln a =-(ln a )2+2ln a =-(ln a -1)2+1≤1,当ln a =1时,“=”成立, 此时ln t =1,所以t =e ,即a ln b 的最大值为e.20.已知函数f (x )=log a (x +3)在区间[-2,-1]上总有|f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参考答案】⎝⎛⎭⎫0,2∪(2,+∞). 【答案解析】∵x ∈[-2,-1],∴1≤x +3≤2.当a >1时,log a 1≤log a (x +3)≤log a 2,即0≤f (x )≤log a 2.∵对任意的x ∈[-2,-1],|f (x )|<2恒成立,∴⎩⎪⎨⎪⎧a >1,log a 2<2,解得a > 2. 当0<a <1时,log a 2≤log a (x +3)≤log a 1,即log a 2≤f (x )≤0.∵对任意的x ∈[-2,-1],|f (x )|<2恒成立,∴⎩⎪⎨⎪⎧0<a <1,log a 2>-2,解得0<a <2.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2∪(2,+∞).。
高考数学:数学易错题分析
![高考数学:数学易错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76182d87c24028905fc30e.png)
数学易错题分析一.造成数学易错的原因:1.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常用的结论掌握不够熟练; 2.理解不深刻,审题不清; 3.数学能力的薄弱(运算能力等); 4.忽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5.没有用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等); 6.遗漏特例或以偏盖全.二.各章常见易错点: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易错点:不能正确辨认集合(代表元素是数,常涉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代表元素是点常涉及函数的图像、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忽视空集;忽视集合的互异性;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混淆;判断充要条件时要条件与结论的辨别. 1.设集合(){}{}22,1,,1,,A x y y xx R B y y x x R ==+∈==+∈{}21,C x y x x R ==+∈,试判断集合A ,B ,C 的关系.(集合A 与B ,A 与C 是不同类型的集合,不存在任何包含关系,B C ⊂.)2.已知集合{}27A x x =-≤≤,{}121B x m x m =+<<-,若A 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m ≤,注意B 可为空集) 3.已知集合{}2(2)10,A x x p x p R =+++=∈,若{}0,Ax x x R >∈=∅,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为 (0p <,A 可为空集,根的分布)4.已知:13p x -<,:(2)()0q x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4,)+∞B .[)4,+∞C .(,4)-∞-D .(],4-∞-(C ,注意端点) 第二章 函数易错点:函数和影射的定义;函数定义域对研究函数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的影响;初等函数;没有弄清反函数的本质1.函数y=(),)f x a b R =∈的定义域为R ,则3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6,)-+∞,讨论的完整性)2.判断函数()(f x x =-_______(非奇非偶函数,忽视定义域) 3.设函数()1,[1,1),,f x n x n n N =-∈+∈则满足方程2()log f x x =根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 (C,分段函数的认识,端点的处理)4.若函数2()log (3)a f x x ax =-+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4a ≤<,复合函数,注意真数为正)5. 若函数2()lg(21)f x ax x =++的值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01a ≤≤,区分定义域为R,注意0a =) 6.设函数23()1x f x x +=-,函数()y g x =的图象与函数1(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3)g =_________(72,1(1)y f x -=+的表示)7.已知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是(,)-∞+∞上的增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已知6(3)3,7(),7x a x x f x ax ---≤⎧=⎨≥⎩,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n a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3,注意两个的区别)8.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不存在)D (18)C (8)B (449)A (-(B ,注意隐含条件,0∆≥)9.已知22(2)14y x ++=,求22x y +的取值范围.(28[1,]3,注意有界性) 10.已知函数3()2log ,[1,9]f x x x =+∈,则函数22()[()]y f x f x =+的最大值为(13,函数的定义域) 第三章 数列易错点:数列通项的概念不清;弄不清项数;忽略讨论(已知n S 求n a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中项的概念理解有误、忽略等差数列的性质 1.2312222n +++++= (121n +-,项数)2.在数列{}n a 中,首项12a =,公比q =3,则35a a 与的等比中项是 (54±,等比中项概念)3.若两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分别为n S ,n T ,若724n n S n T n +=+,求55a b .(5,等差数列中n S 的特性)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n S ,求.n a (12,23,1n n n a n -⎧≥=⎨=⎩,注意分类)5.求2323nx x x nx +++⋅⋅⋅+的和.(当1x =时,(1)2n n nS +=;当1x ≠时, 212(1)(1)n n n nx n x x S x ++-++=-,注意分类讨论)6.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判断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吗? 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判断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比数列吗?(当1q =-,k 为偶数时,k S = 0.则k S ,2k k S S -,32k k S S -不成等比数列.忽视公比1q =-)7.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632S S S =+,求数列的公比q .(2q =-,特殊情形的讨论)8.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四项之积为116,第2,3,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3±5-±9.各项均为实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为n S ,若103010,70S S ==,则40S 的值为( )A .150或-200B .-200C .150D .以上均不对 (C ,利用性质增根) 第四章 三角函数易错点:忽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忽视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忽视多值问题的取舍;忽视复合函数的性质;忽视题目隐含条件;三角函数选择不当造成增解;三角函数求值中,忽视角的取值范围;忽略对参数的讨论;1.求函数()sin (1tan tan )2x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2π,函数定义域)2.设锐角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3()22,角A 的范围) 3.若222sin sin 3sin ,αβα+=则22cos cos αβ+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B .[1,2] C .9[1,]4D .[1,)+∞ (B ,正弦函数的有界性)4.已知31,0,tan ,sin 227πππαβαβ<<<<==,求2αβ+的值.(54π,多值问题,角的范围)5.若sin 510αβ==,且α、β为锐角,求αβ+的值.(4π,多值问题,三角函数的选用) 6.求函数2sin(2)4y x π=-的递增区间.(37[,]()88k k k Z ππππ++∈,复合函数的单调性)7.若,,αβγ均为锐角,且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αγββγα+=+=,则αβ-等于( )A .3πB.3π- C.3π± D.233ππ或(B ,隐含条件αβ≤) 第五章 平面向量易错点:向量的概念模糊;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错误类比;忽视零向量的特殊性;忽略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误用平移公式;误用定比分点概念;特殊情况的疏漏. 1.已知A (3,7),B (5,2),AB 按向量→a =(1,2)平移后所得向量是( ) A .(2,-5) B .(3,-3) C .(1,-7) D .以上都不是 (A ,向量的概念)2.已知 |a |=1,|b |=2,若a //b ,求a ·b .(,漏解)3.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ABC ∆中,则AB BC ⋅= (-2,向量的夹角) 4.若点P 分AB 所成的比为34,则A 分BP 所成的比为_______(73-,不是线段之比) 5.设平面向量=(-2,1),=(λ,-1),若与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 (1(,2)(2,)2-+∞,忽视a 与b 反向的情况)6.设c b a ,,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互不共线,以下四个命题:①()0)(=⋅⋅-⋅⋅b a c c b a ②a b a b +>+ ③()()垂直不与⋅⋅-⋅⋅ ④若与则⋅⊥,不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是 (②④,向量有关概念和性质) 第六章 不等式易错点: 多次运用不等式性质,导致取值范围的扩大;乱套不等式的性质;乱去分式不等式分母;解不等式的没有等价变形;利用均值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没有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综合问题忽略定义域导致错误;分类混乱导致讨论重复或遗漏 1.已知2()f x ax bx =+,若1(1)2,2(1)4,f f ≤-≤≤≤求(2)f -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GGAGAGGAFFFFAFAF高考数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4)(共7套)一.选择题【范例1】掷两颗骰子得两数,则事件“两数之和大于4”的概率为( )A .61B .21C .32D .65 答案:D【错解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用枚举法计算古典概型。
容易错在不细心而漏解。
【解题指导】求古典概型的概率常采用用枚举法,细心列举即可。
【练习1】矩形ABCD 中,7,6==CD AB ,在矩形内任取一点P ,则π2APB ∠>的概率为( )A .2831π-B .283πC .143πD .1431π- 【范例2】将锐角为060=∠BAD 且边长是2的菱形ABCD ,沿它的对角线BD折成60°的二面角,则( )①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大小是 .②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是 .A .90°,23B .90°,2C .60°,23 D .60°,2GAGGAGAGGAFFFFAFAF答案:A【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C ,错误原因是对空间图形不能很好的吃透。
【解题指导】设BD 中点为O ,则有AOC BD 平面⊥,则AC BD ⊥.及平面AOC ABD 平面⊥.且AOC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作AO CE ⊥,则ABD CE 面⊥,于是异面直线AC BD 与所成的角是90°,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是23=CE . 【练习2】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AA 1=2,AD=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010B . 1030C .1060D .10103【范例3】已知P 为抛物线221x y =上的动点,点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M ,点A 的坐标是)217,6(,则PM PA +的最小值是( ) A 8 B 219 C 10 D 221 答案:B【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C ,在解决抛物线的问题时经常需要把A B C D A 1 D 1C 1 B 1GAGGAGAGGAFFFFAFAF到焦点的距离和到准线的距离互相转化。
【解题指导】抛物线y x 22=的焦点为⎪⎭⎫ ⎝⎛-21,0F ,点P 到准线的距离为d 。
则GAGGAGAGGAFFFFAFAF2121-+=-+=+PF PA d PA PM PA ,所以当P ,A ,F 三点共线时最小为21921=-AF . 【练习3】已知定点)4,3(A ,点P 为抛物线x y 42=上一动点,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为d ,则|PA|+d 的最小值为( )A .4B .52C .6D .328- 【范例4】函数]2,0[,sin 2sin )(π∈+=x x x x f 的图象与直线k y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31<<-k kB .{}31≤≤k kC .{}31<<k kD .{}31<≤k k 答案:C【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A ,错误原因是对函数)(x f 不能合理的化为3sin ,[0,]()sin 2sin sin ,(,2]x x f x x x x x ∈π⎧=+=⎨-∈ππ⎩。
【解题指导】作函数)(x f 和直线k y =的草图,借助数形结合,可得,31<<k .【练习4】函数x x f sin )(=在区间[]b a ,上是增函数,且,1)(,1)(=-=b f a f 则cos 2b a +的值为( ) A. 0 B. 22C. 1D. -1【范例5】平面上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n f 块区域,有(1)2,(2)4,(3)8,(4)14f f f f ====,则)(n f 的GAGGAGAGGAFFFFAFAF表达式为( )A 、n 2B 、22+-n nC 、)3)(2)(1(2----n n n nD 、410523-+-n n n答案:B【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A ,错误原因是在作归纳猜想时没有认真审题只看到(1)2,(2)4,(3)8,f f f ===导致结论太片面且不合理。
【解题指导】由(2)(1)2,(3)(2)4,(4)(3)6,f f f f f f -=-=-=,(1)()2f n f n n +-=猜想 利用累加法,得2)(2+-=n n n f .【练习5】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第30个三角数与第28个三角数的差为( )A. 20B. 29C. 30D. 59【范例6】函数f (x )=3x(x≤2)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A .(,9]-∞B .[9,)+∞C .(0,9]D .(0,)+∞答案:C【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D ,错误原因是对原函数与反函数理解不透。
GAGGAGAGGAFFFFAFAF【解题指导】反函数的定义域即为原函数的值域,所以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可。
【练习6】若函数f(x)的反函数),0(1)(21<+=-x x x f 则)2(f = ( )A .1B .-1C .1或-1D .5二.填空题【范例7】若}1log |{},822|{2>∈=≤≤∈=x R x B Z x A x ,则B A ⋂= . 答案:{}3【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填为(]13,,错误原因是没有看清楚A 中的元素要是整数。
【解题指导】{}{}2,3,2,1>==x x B A【练习7】已知集合⎭⎬⎫⎩⎨⎧∈-∈=N x N x A 68|,集合A 的子集共有 个. 【范例8】给出下列命题① 向量 a b 、满足a b a b ==-,则与a a b +的夹角为030;② •>0,是 a b 、的夹角为锐角的充要条件; ③ 将函数y =1-x 的图象按向量=(-1,0)平移,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④ 若)(→-→-+AC AB 0)(=-⋅•→-→-AC A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GAGGAGAGGAFFFFAFAF以上命题正确的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③④【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①②,错误原因是对一些特殊情况考虑不周到。
【解题指导】利用向量的有关概念,逐个进行判断切入,对于 ① 取特值零向量错误,若前提为非零向量由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夹角的概念正确; 对②取特值夹角为直角错,认识数量积和夹角的关系,命题应为a •b >0,是 a b 、的夹角为锐角的必要条件;对于③,注意按向量平移的意义,就是图象向左移1个单位,结论正确;对于④;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分配率运算,结论正确.【练习8】已知1(,2a =-,(1,3)b =,则||()a tb t R +∈的最小值等于 .【范例9】已知抛物线)1)0(22m M p px y ,(上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双曲线122=-a y x 的左顶点为A ,若双曲线一条渐近线与直线AM 垂直,则实数=a .答案:14【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在抛物线不能求对,下面就无法解决了。
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解题指导】抛物线为x y 162=,1±=m ,渐进线为x a y ±=.【练习9】一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它的方程是)200(22≤≤=y y x . 在杯内放入一个玻璃球,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则玻璃的半径r 的范围为 .【范例10】若n xx )1(+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64,则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答案:20【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在找不对第几项是常数项,对二项展开式的基本性质还要掌握好。
【解题指导】36264,6,20n n C ===常数项为.【练习10】若(n x 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系数等于6,则n 等于 .【范例11】如果复数)2)(1(i ai ++的实部和虚部相等,则实数a 等于 . 答案:31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写1,切记:21i =。
【解题指导】i a a i ai )21()2()2)(1(++-=++.GAGGAGAGGAFFFFAFAF 【练习11】设R b a bi a z ∈+=,,z a bi =+,将一个骰子连续抛掷两次,第一次得到的点数为a ,第二次得到的点数为b ,则使复数2z 为纯虚数的概率为 .【范例12】已知函数()x x mx x f 2ln 2-+=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 答案:12m ≥。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填12m >等,错误原因是对利用'0f >求解。
【解题指导】注意区别不等式有解与恒成立: max ()()a f x a f x >⇔>恒成立; min ()()a f x a f x <⇔<恒成立; min ()()a f x a f x >⇔>有解; max ()()a f x a f x <⇔<有解 ()0212/≥-+=x mx x f 在()+∞,0上恒成立,,1212x x m +-≥所以max 2)121(x x m +-≥ 所以12m ≥. 【练习12】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29f x x =-,且(0)f 的值为整数,当(,1]x n n ∈+*()n N ∈时,()f x 的值为整数的个数有且只有1个,则n = .GAGGAGAGGAFFFFAFAF三.解答题【范例13】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2n S n=, }{n b 为等比数列,且.)(,112211b a a b b a =-=(1)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2)设nn nb ac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
【错解分析】(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时,容易遗忘对n=1情况的检验。
(2)错位相减法虽然是一种常见方法,但同时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仔细。
解:(1)当111,2;n a S ===时,24)1(22,2221-=--=-=≥-n n n S S a n n n n 时当故}{n a 的通项公式为4,2}{,241==-=d a a n a n n 公差是即的等差数列.设}{n b 的通项公式为.41,4,,11=∴==q d b qd b q 则故.42}{,4121111---=⨯-=n n n n n nb b q b b的通项公式为即(2),4)12(422411---=-==n n nn nn n b a c]4)12(4)32(454341[4],4)12(45431[13212121nn n n n n n n T n c c c T -+-++⨯+⨯+⨯=-++⨯+⨯+=+++=∴--两式相减得:GAGGAGAGGAFFFFAFAFA BCA 1BC 1O].54)56[(91]54)56[(314)12()4444(2131321+-=∴+-=-+++++--=-n n n n n n n T n n T【练习13】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S ,首项11a =,公比()(1,0)1q f λλλλ==≠-+.(1)证明:(1)n n S a λλ=+-;(2)若数列{n b }满足112b =,*1()(,2)n n b f b n N n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3)若1λ=,记1(1)n n nc a b =-,数列{n c }的前项和为n T ,求证:当2n ≥时,24n T ≤<.【范例14】已知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各棱长均为2, 侧棱1BB 与底面ABC 所成角为3π, 且侧面⊥11A ABB 底面ABC .(1)证明:点1B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O 为AB 的中点;GAGGAGAGGAFFFFAFAFAB CA 1B C 1 O HM N (2)求二面角B AB C--1的大小 ;(3)求点1C 到平面A CB 1的距离.【错解分析】对于立体几何的角和距离,一定要很好的理解“作,证,”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