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a2d43ddd36a32d7375813c.png)
9
三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立法的发 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生了以下主要的变化: 第一,民政福利的社会化。无论是社会福利院和社 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福利资金的筹集,还是残疾人就业、 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等,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官方 举办引向社会举办,并按福利需求设立福利项目。 第二,企业职工福利改革。 第三,住房福利改革。198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在 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城镇 居民福利分房开始向住房商品化、私有化方向改革。 第四,教育福利改革。
7
(一)有关特殊对象的福利立法 1992年 4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在总结以往立法实践 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综合性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 1994年 10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这是我国在保障妇女儿童特 殊权益方面的又一部综合性基本法,标志着这方面立法 的成熟和完善。 (二)社会福利事业的立法 在有关社会福利机构的立法方面,1982年 4月民政 部颁发了《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试行办法》, 对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10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
一 公共福利 国家和社会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而提供的单向性利益被称为公共福利。 (一)国民保健 1.国民保健制度含义 国民保健制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 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而由国家提供资金的福利制度。 2.国民保健基本职责 国民保健制度的目标是人人健康。
12
1.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 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住房公积金由国家机关、事业单 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在 职职工各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缴存,归职工个人 所有。 2.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1998年中国确定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 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 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3.廉租住房制度 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社会福利知识点
![社会福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6839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5.png)
社会福利知识点概述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措施和服务。
社会福利的实施旨在分配资源,并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税收优惠等各种福利,以帮助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知识点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分类1. 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为工人和公民在退休后提供生活资金及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确保他们在老年阶段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为了帮助人们支付医疗费用而设立的福利制度。
它可以包括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付医疗费用和提供紧急医疗救助等。
3.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旨在为因失业而失去工资来源的人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经济困难的时期。
失业保险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等援助,以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4. 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为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生活来源的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参与机会的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可以包括提供基本食品、住房、就业机会和心理咨询等。
5. 教育制度:教育是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提供免费教育、教育补助和奖学金等形式,帮助每个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社会地位。
6. 子女福利制度:子女福利旨在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发展,包括提供免费的儿童医疗和教育服务、实施儿童保护政策、预防儿童虐待和提供家庭援助等。
社会福利知识点二:社会福利制度的优点和挑战1. 优点:a. 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分配,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b. 保障社会稳定:通过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援助,社会福利制度可以缓解社会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c.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的进步。
2. 挑战:a. 资金需求巨大: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经费、税收和社会捐助等。
如何平衡资金供给和需求是一个挑战。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学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ecc957cc17552707220860.png)
◦ 传统福利国家定义分析
一般定义: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 有保障责任
埃斯平-安德森认为,将“福利支出”作为焦点来阐述福利国 家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
◦ 社会保障国家以英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注重保证公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使处于年幼、失业、 疾病、伤残、孤寡和年老等状况的公民得到社会的支持 和救助,还使全社会的公民能够享受到由国家提供的多 方面的社会服务。
◦ 社会福利国家以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不仅保障公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努力促进所有人的 福利水平,而且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最大限度的促进 社会平等和政治参与。
◦ 实际上,资本主义就是充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一切物品都可以买 卖,一切物品的买卖都受法律保护,并且货币成了劳动商品化的价 格尺度,劳动力终于成了一种自己可以出卖自己的特殊商品。
◦ 劳动力商品化与自由放任主义相伴而生,当然在现实生活 中,抽象而纯粹的劳动力商品化形式并不多见
◦ 但是在部分自由放任主义的推广者之间,纯粹的商品形式 被神圣化了。他们的理由是:
保守主义思想观念的特征是将人的商品化视为道德堕落、社会秩 序的腐败、涣散和紊乱。个人不应该去竞争和奋斗,应该将个人 利益服从于公认的权威和主流制度
◦ 保守主义应对商品化问题主要有三种模式: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的理念与商品地位是强烈对立的:市场并不 重要,而工资劳动对于人们的福利只有少许重要性
比如1970s美国一家纺织品公司在海地的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美国人 错误地把市场工资当做了实际工资。传统社会中,经营者还承担着 “爸爸”的角色
社会福利学了解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社会福利学教学
![社会福利学了解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社会福利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c1cc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5.png)
社会福利学了解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社会福利学教学社会福利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学科,旨在了解并分析社会福利的实施与影响。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和意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组织根据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它旨在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发展,并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的人权。
社会福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们的基本需求:社会福利制度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如食品、住房、医疗等,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2. 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通过社会福利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3. 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福利制度提供的教育、培训、就业等资源,可以提升人民的能力和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福利制度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和功能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从经济上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
2. 教育制度: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人们的素质和能力。
3. 就业与劳动市场制度: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4. 医疗卫生制度:提供全民医保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医疗需求。
5. 社会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援助和帮助,保障他们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福利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基本保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保障。
2. 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制度可以缩小富贫差距,减轻社会不平等问题,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3. 促进社会发展: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等资源,社会福利制度能够提升人们的素质和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十二章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3f1d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6.png)
三、社会福利的分配机制
• 社会福利的分配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次(初次)分配在市场和竞争中实现,其原则是 效率优先;第二次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为目的,由政府主导,以税收和社会政策方式进行分配; 第三次分配通过社会,按照自愿性原则实行公益捐赠,实现“富帮穷”。社会福利主要是通过 第二次、第三次这种再分配的方式实现。
(二)社会福利的特点
1.实施主体的广泛性。社会福利的实施主体既包括是国家,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 2.享受主体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面向全体公民建立的保障机制,只要是符合条 件的公民都可以享受相关福利及其服务。 3.供给方式的服务性。社会的发展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的依赖,需要国家和社会不 仅提供资金,也提供各种服务来满足需求。 4.供给内容的丰富性。社会福利的内容涉及了国民教育、住房、就业、养老、医 疗、社区设施及服务等各个方面。 5.保障方式的高层次性。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具有较高的层次。
化、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形式。
第 四 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福利制度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即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内容是由民政福利、企业
职工福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福利组成,由此看,福利制度的体系是比较成型的。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 • 这一时期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城市民政福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教育及住
(一)再分配的实现途径 • 第二次分配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国家税收和政府的公共服务。 • 第三次分配由慈善等公益性组织为主导,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二)社会福利的传递机制 • 社会福利的转递机制分为正式传递机制和非正式传递机制。 (三)政府购买社会福利服务的运行机制 • 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形式有政府包办一切服务项目逐渐向政府购买转型,是社会福利服务社会
《社会福利制度》PPT课件
![《社会福利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52e44259eef8c75fbfb395.png)
ppt课件
4
(二)社会福利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 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 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 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 服务。
制度平台 给付系统
服务系统
专业设置
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
(给付评估) (专业服务)
直接服务
ppt课件
间接服务
27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 )体系。
A.传递 D.整合
B.分配
C.引导
ppt课件
28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 作用与意义:
第一,社会福利资源与分配和政策实施需
社会福利理念、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与社 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 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ppt课件
31
( )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 务的专业化水准。
A.社会福利理念 B.经济发展程度 C.意识形态
D.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 E.教育发展水 平
ppt课件
32
当代社会福利模式:
ppt课件
37
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三 类,其中包括以( )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 福利国家。
A.德国 D.日本
B.北欧国家
C.英美
ppt课件
38
(二)工业化进程与福利国家的发展
1.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 2.产业革命的发展及其社会后果 3.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发展模式的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https://img.taocdn.com/s3/m/5c8ae5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9.png)
法团主义的福利国家
以德国为例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以瑞典为例
二、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
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的方针与策 略。 社会福利模式在社会服务领域表现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何筹 措资源并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
(一)社会福利模式
1、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共识基础上的社会福利, 强调福利津贴的统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这种社 会福利模式强调政府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中的责任。
2、剩余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这是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福利意识 形态,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是有限的,政府除了在社会救 助和社会服务方面承担有限的责任外,其他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依 赖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受助者个人或家庭的支持。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和低水平混合福利模 式的综合体。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处于建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积极 地影响社会政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与建构会产生积极 的影响。
第三,社会服务的策划与推行:
社会服务的策划与推行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福利国家,社会工 作专业人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识别、界定;社会需求的评估;服务受助者的确 认;服务计划的设计;具体执行;计划完成后的评价。
第四,社会服务的评估:
社会服务的评估是对社会服务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社会服务评估一般由外部专业人士对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在较大的服务服 务机构,机构内部也可以有专业人士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检查与内部评估。
3、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即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 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 (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 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福利模式强调政府和市场在 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保证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社会保障》课件——第十三章、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保障》课件——第十三章、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b723c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5.png)
2、残疾人福利 4、青少年福利 6、教育福利 8、职业福利
388
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发展
• 二战前:从民间慈善救济到社会福利思想 的萌芽和初步制度化
• 二战后各国社会福利项目的扩展以及社会 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
•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0
社会优抚制度的概念
是指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 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 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 障制度。
394
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和筹 资渠道
• 一是国家财政拨款(国家预算安排的优抚事业
费)
• 二是社会募集统筹(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
助)
• 三是个人投保
395
社会优抚事业费的使用与运行
• 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及基层政 府派出机构的有关部门。
• 优抚保障资金一般有抚恤、安置、补助三 类,发放方式有着不同。
有地方民政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直接发放
定期救助 临时补助
向有困难的优抚对象提供
396
住 房 福 利
教 育 福 利
社 会 津 贴
职 业 福 利
社 区 服 务
386
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
1、货币形式:社会机构提供社会津贴 2、实物形式:社会场所提供福利设施 3、服务形式:社会组织提供福利服务
387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
1、老年人福利 3、妇女儿童福利 5、住房福利 7、社会津贴 9、社区服务
391
社会优抚制度的特征
1、保障对象的特殊性 2、保障水平的优待性 3、保障待遇的激励性 4、保障体系的独立性
392
社会优抚制度的作用
1、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2、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3、是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学2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学2](https://img.taocdn.com/s3/m/062d63bf69dc5022aaea00e3.png)
“社会民主主义”制度缘于贝弗里奇的普遍 公民权原则,资格的确认主要取决于公民资 格或长期居住资格。与其他两种制度相比, 他们寻求相当水平的甚至能够满足新中产阶 级品味的平等标准的服务和给付,所以,这 种制度的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 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排斥国家和市场、工 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二元化局面,力图 追求平等以保证工人能够分享境况较佳的中 产阶级所享有的权利,所以,人们常常将之 作为福利资本主义的“福利橱窗”
--安德森的福利国家类型
埃斯平-安德森的三种体制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 是不同程度地运用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 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救式转移支付或作 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因此,这种体制的 非商品化效应最低,社会权利的扩张受到有 力的抑制,建立的社会秩序属于分层化的类 型。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和 澳大利亚等,即主要是在盎格鲁一撒克逊国 家的历史中确立的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守主义”福利制度的特点是社会权利的 资格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即以参与劳动 市场和社保缴费记录为前提条件;这类制度 最初发生在德国并得到长期发展,而后扩展 到整个欧洲大陆,目前包括奥地利、法国、 德国和意大利等许多国家都属于这类国家。 从历史上看,在这些国家,中央统制的“合 作主义”遗产根深叶茂并得以发扬光大,合 作主义与教会有着传统的渊源关系,所以, 传统的家庭关系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在这些国家,合作主义政制几乎完 全取代市场而成为福利提供者的国家工具之 一。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基本内容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d86010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e.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构成要素、特 征及基本内容
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
鄢盛明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4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1 根据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各国的具体实践,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施社 会福利所做的有关制度安排,是实施社 会福利所需的体制和政策的总和,包括 一定的法律和社会政策。
1 社会保障体系 2 就业制度 3 其他社会福利措施
8
5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
1 福利制度的主体:提供者与实施者 2 福利制度的对象:特定人群还是全民 3 福利制度的内容:与对象相应的福利项目
6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1 具有鲜明的法律和法规特征,即强制执 行的特征
7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6607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6607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845a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5.png)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政府应对贫困、疾病、失业等诸多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如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社会福利制度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进行探讨。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由政府和其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改善公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制度分为社会保险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
但是,随着国家发展,这些制度的运行和管理面临了困境和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1)社会福利制度的效率分析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所以需要进行效率分析,确保资源分配和利用能够最大化。
在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分析中,主要是针对资源的分配、机构的运作、以及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研究。
同时还需要考虑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
(2)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分析在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公平性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
正义和公平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和需求。
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分析涉及到贫富差距、性别、年龄、民族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3)社会福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其可行性问题。
这包括了社会、经济、法律以及政治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分析可行性时,需要考虑到社会福利的实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自己的看法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福利制度时,需要考虑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以及可行性问题。
我认为,建立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化社会必要的制度安排,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监管,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结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政府重要的职责,但是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也仍面临众多困境和挑战。
社会福利的类型
![社会福利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cbf2757960590c69fc37678.png)
11法51 何红梅11035010社会福利的类型按享受对象类别来划分,社会福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l)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福利;(2)为本单位、本行业从业人员及其家属提供的职业福利;(3)专为老年人提供的老年福利;(4)为婴幼儿、少年儿童提供的儿童福利;(5)为妇女提供的妇女福利;(6)为残疾人提供的残疾人福利。
1.1公共福利⒈一般公共福利,即住房福利、卫生福利、教育福利文化康乐福利等①住房福利:目的是保证社会每一个家庭低收入家庭得到基本住房需要的满足。
我国目前取消了福利分房的制度,实行住房福利的社会化,职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可使用公积金购房,自己住房公积金不足支付时,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政府并为低收入者提供经济适用房。
②卫生福利:是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卫生设施。
基本卫生保健,提供补贴救济有关待遇等。
卫生福利的作用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医疗、基本卫生保健的权力。
③教育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学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一切便利条件,保障儿童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2、特殊公共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无劳动生活能力的人举办的福利事业等,社会服务也是公共福利的内容之一。
1.2企业职工福利1、为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和保证职工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各种补贴制度。
如职工生活困难补贴、冬季职工宿舍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费、拖儿费、探亲假路费、婚丧嫁待遇、职工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职工病伤假期间救济费、职工住房补贴等。
2、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而建立的集体福利设施。
如职工食堂、托儿所、理发室、浴室等。
3、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而建立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
如图书馆、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
4、兴建职工宿舍等。
1.3老年社会福利为做好老年福利工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3条规定了各级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义务。
老年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1)满足生存与安全需要的福利。
如住房福利,生活照顾福利,医疗护理福利。
社概 社会福利制度
![社概 社会福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25dbe419e8b8f67c1cb9b6.png)
2、贝弗里奇报告的内容: (1)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了严重的批评; (2)阐述了三种保障方法: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 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救济;为满足基本需要 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志愿保险。 (3)覆盖各种需求:针对不同生理群体 3、报告的意义:为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 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福利国家建立的开始。
二、社会工作对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工作 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1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扮 演着核心角色; 2、社会工作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对象; 3、社会工作使社会福利的提供更专业化; 4、社会工作有助于社会福利制度应对社会变迁与发展;
三、社会福利对社会工作的作用:
1、社会福利制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运行的制度环境; 2、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影响巨大;
再
见
广义:一切有利于人 类生活质量改善的制 度设置
(二)、社会福利的分类
社会福利分类的理解: 社会福利的类型是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 也同其政治制度、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社 会福利的类型,直接决定了社会福利接受者接受福利的多少, 也决定了一个社会阶段福利水平的高低。社会福利的分类方 法有二分法、三分法等。 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1、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剩余性社会福利:当家庭和市场等机制不能满足基本的 需要时,国家出面来满足公民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 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补助性的角色。 制度性社会福利: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 是一种普惠主义的福利形式,有利于实现公民之间的社会平 等,政府在其中扮演了全面的、主导性的角色。
社会工作概论
————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的制度分析
![社会福利的制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dae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9.png)
社会福利的制度分析一、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采取法律、政策和措施帮助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在保障基本生活要求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安排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其目标是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一)现金补助现金补助是通过直接给予资金帮助的方式,解决穷人的最迫切需求,比如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包括各种政府和私人保险,其中政府医疗保险向所有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而私人医疗保险则由企业或个人购买为雇员或家庭成员提供医疗保险。
(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以不同的方式,通过提供退休金、工伤保险、疾病保险、失业救济、儿童福利等措施,帮助人们在不同阶段实现多元化的福利保障,使他们能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四)教育和培训福利教育和培训福利是指政府提供的各种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等,以及针对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五)住房福利住房福利是指为人们提供安全、有质量、能源有效的住房,同时通过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买房、改造房屋或支付租金等。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优缺点(一)优点1、改善贫困人群的经济状况,提供基本的安全网络;2、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满意度;3、提升社会稳定性,降低社会不平等;4、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消费市场。
(二)缺点1、福利制度与人口管理相互关联,过多的福利政策可能会导致外来移民的涌入,给政府带来负担;2、可能导致“福利陷阱”,即依靠福利生活而不是工作;3、高福利可能导致财政危机,消耗国家的财产。
四、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一)政策上1、制定法律、规章,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管理和监督福利制度;2、根据国家财政能力、人员状况和当地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3、多元化的福利政策,确保救助多个方面的弱势群体;4、福利创新和保证权益和公平。
(二)社会上1、普及公共媒体家庭和社区信息,宣传福利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广泛普及;2、关注社会保护,并互相协助;3、政府和社会机构代表、普通公众与福利政策之间的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伦斯基与勒博的二分法 蒂特马斯的三分法 埃斯平-安德森的三种体制比较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东亚福利模式
1958年维伦斯基(Wilensky)和勒博(Lebeaux) 出版的《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对福利制度作了比 较研究。他们认为划分福利服务模式的方法有四种:
保守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现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反 动。它公开宣称民族主义并反对革命,试图抑制民主力量。 它害怕平等的社会而倾向于保留着等级和阶级的社会。它认 为,地位、职衔和阶级是自然而定的,然而阶级矛盾则不是; 如果人们允许民主式的大众参与,允许权威和地位的分界线 消融,将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
蒂特马斯在同年出版的《福利国家文论》中对他 们俩的上述研究给予了肯定,提出了基本相同的 看法。
1974年蒂特马斯出版《社会政策》,其中又极大 丰富了16年前提出来的福利国家模式分类的思想, 将福利国家模式分为三种理想类型
◦ 第一种基本承继了维伦斯基和勒博传统的“补救型”福 利模式,代表国家是美国,即假定在市场和家庭这两个 部门不能正常发挥有效作用时,社会福利机构才临时发 挥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福利国家的遗产
◦ 关于福利国家的争论一直以来围绕两个重要问题
阶级特点会随着公民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扩展而消亡吗?或者 说,福利国家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吗?
福利国家发展的背后动因是什么?
◦ 对此问题,存在三种不同的回答——自由主义的、保守主 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他们都专注于研究资本主义与福利 的关系,不过都集中于市场(和财产)与国家(民主整体) 的关系上
保守主义
不认为市场中纯粹的货币关系是经济效率的唯一的或者最好 的保证。他们的理想是使父权制和极权主义永久化,这是使 资本主义超越阶级斗争的最适当的法律、整治和社会的保护 层。
有人甚至主张“君主政体的福利国家”。在这个模式中,有 效率的生产体系并非归因于竞争,而归因于纪律。在协调国 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时,一个权威性的制度远远胜于无序的 市场
◦ 第二种是“工业成就型”福利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社 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 表现和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 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 和特权受到一定的保护,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保姆模 式”(handmeiden mode)。代表国家是德国
马克思主义
不仅憎恶市场的强大效力,而且抨击自由主义者所宣称的市场能 够保证公平的信条。由于资本的积累否定了人们的财产所有权, 最终的结果将是更为严重的阶级分化。当这种分化导致更为严重 的矛盾冲突时,自由主义国家将被迫抛弃其自由与中立的理想来 保护有产者阶级。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正是阶级剥削与压迫 的基础
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市场是消除阶级不平等和特权的最佳手段, 除了少量必要的职能之外,国家的干预职能压抑日益平等 的竞争性交换过程,造成垄断、保护主义和效率底下等现 象
关于应对措施,有人强调斯密理论中的自由放任成分,反 对货币关系之外的任何形式的社会保护。也有如J. S. Mill 和改良自由主义者支持少量的政府调节。不过他们都同意 应由最大限度的自由市场和最低限度的国家干预来铺平平 等与繁荣之路
◦ 社会保障国家以英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注重保证公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使处于年幼、失业、 疾病、伤残、孤寡和年老等状况的公民得到社会的支持 和救助,还使全社会的公民能够享受到由国家提供的多 方面的社会服务。
◦ 社会福利国家以瑞典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不仅保障公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努力促进所有人的 福利水平,而且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最大限度的促进 社会平等和政治参与。
自由主义者由于担心民主制度可能导致社会主义,因而不情愿扩 大民主。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民主制度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或“清谈馆”
◦ 传统福利国家定义分析
一般定义: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 有保障责任
埃斯平-安德森认为,将“福利支出”作为焦点来阐述福利国 家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
◦ 第三种是“制度再分配型”模式。它排除了市场的作用, 社会福利的提供是根据需要的原则来提供一种普救性 (universal)和选择性(selective)相结合的服务, 其目标是平等和社会团结等。其代表国家是坦桑尼亚。
其分类是依据主导性的社会福利项目
◦ 实际国家以美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强调 “适者生存”,以保护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这种社 会福利制度下,福利支出维持在较低水平,福利供给的 原则只能是补缺型的。
自由主义思想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因为他们所谈 及的是一种支持绝对特权和重商主义保护的、腐败盛行的 国家,他们所抨击的是一种压制自由和进取精神的政府体 制
许多自由主义者反对民主制度,将其看作“阿基琉 斯之踵”。由于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大量的无 产阶级,因此民主将意味着对有产者特权的剥夺, 普选权可能将分配领域的斗争整治化,将市场引入 歧途,使效率低下。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民主制度 将侵占或摧毁市场
◦ 一是根据接收服务的人群的种类来划分
◦ 二是根据资金来源的渠道划分
◦ 三是根据管理的层次来划分
◦ 四是根据服务的性质来划分,例如医疗保障、教育和失业 等社会服务项目
综合这四种分类条件,他们明确提出“补救型福 利”和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型福利”两种模式 ◦ 基于社会福利机构的补救型模式是在福利提供的 正常结构即家庭和市场不能起作用时,福利国家 才发挥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家庭和国家之间的 关系是相互依赖的,所有个人的基本需求基本都 能得到满足。典型代表是美国。 ◦ 在制度型福利模式中,福利国家提供社会服务被 认为是“正当的”和天经地义的,是现代工业社 会的一项首要职能;在这种模式中,发挥作用的 是政府和国家,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并可以实现满 足人们需求的两个基本组织;这种模式属于“再 分配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