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 针刺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 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 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处理与上报
三 针刺伤处理流程
发生针刺伤
立即挤出伤口内的血液
反复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5分钟 碘酒和酒精消毒
处理与上报
伤口处理
抽血化验检查
被HBV、HCV阳性 病人血液、体液 污染锐器刺伤后, 按1个月、3个月、 6个月接种乙肝疫 苗
原因
四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 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原因
五 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护士在被刺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 对伤口处理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 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 低,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 上报。
处理与上报
一 伤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 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75%的酒 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 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预防
四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 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 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 作的守则。
预防
五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 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 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 生。
护理不良事件
针刺伤
概述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
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包括压疮、坠床、跌倒、 针刺伤、医嘱错误、给药差错、管道 脱落、药物外渗、输液反应等
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
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 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 出血。
被HIV阳性病人血 液、体液污染锐器 刺伤后,按1、3、 6月个月复查,同 时口服拉米夫每日 1片。
24小时内通知相关 科室(护理部、院 内感染办公室)
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谢谢观赏
原因
六 其他因素
如操作时光线不足或受环境影响,抢救或处置患者 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过于紧张的抢救气 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预防
一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
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 险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 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 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
处理与上报
二 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立即向预防公共卫生科报告。
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 丙肝、HIV检测结果,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 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 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 经患者同2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 丙肝、HIV检测。
社会危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 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原因
一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 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 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 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
预防
二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 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 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 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 或他人等
预防
三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避免用 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 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 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 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 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 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
危害
1. 身体危害 2. 心理危害 3. 经济危害 4. 社会危害
身体危害
1981 年国际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以来, 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 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据报道 ,有2O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 8O %以上的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
疾病 感染率
乙肝HBV 6% ~3O %
丙肝HCV
艾滋病HIV
1.2% ~10% 0.2% ~0.5%
心理危害
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 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 行为的改变 , 尤其是在被带 HIV的针头刺伤。
经济危害
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 , 1例医务人员 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 100万美元 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 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 即使没有感染 , 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 51~ 3766 美元。
Biblioteka Baidu
原因
二 操作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 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 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 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原因
三 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 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 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 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处理与上报
三 针刺伤处理流程
发生针刺伤
立即挤出伤口内的血液
反复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5分钟 碘酒和酒精消毒
处理与上报
伤口处理
抽血化验检查
被HBV、HCV阳性 病人血液、体液 污染锐器刺伤后, 按1个月、3个月、 6个月接种乙肝疫 苗
原因
四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 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原因
五 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护士在被刺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 对伤口处理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 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 低,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 上报。
处理与上报
一 伤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 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75%的酒 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 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预防
四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 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 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 作的守则。
预防
五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 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 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 生。
护理不良事件
针刺伤
概述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
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包括压疮、坠床、跌倒、 针刺伤、医嘱错误、给药差错、管道 脱落、药物外渗、输液反应等
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
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 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 出血。
被HIV阳性病人血 液、体液污染锐器 刺伤后,按1、3、 6月个月复查,同 时口服拉米夫每日 1片。
24小时内通知相关 科室(护理部、院 内感染办公室)
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谢谢观赏
原因
六 其他因素
如操作时光线不足或受环境影响,抢救或处置患者 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过于紧张的抢救气 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预防
一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
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 险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 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 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
处理与上报
二 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立即向预防公共卫生科报告。
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 丙肝、HIV检测结果,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 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 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 经患者同2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 丙肝、HIV检测。
社会危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 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原因
一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 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 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 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
预防
二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 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 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 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 或他人等
预防
三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避免用 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 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 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 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 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 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
危害
1. 身体危害 2. 心理危害 3. 经济危害 4. 社会危害
身体危害
1981 年国际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以来, 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 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 据报道 ,有2O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 8O %以上的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
疾病 感染率
乙肝HBV 6% ~3O %
丙肝HCV
艾滋病HIV
1.2% ~10% 0.2% ~0.5%
心理危害
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 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 行为的改变 , 尤其是在被带 HIV的针头刺伤。
经济危害
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 , 1例医务人员 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 100万美元 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 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 即使没有感染 , 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 51~ 3766 美元。
Biblioteka Baidu
原因
二 操作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 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 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 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原因
三 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 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 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 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