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这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介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讲解法:对每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法: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创作一首与这三首诗相关的诗。
5.角色扮演法: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诗,扮演诗人,用朗诵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讲解每首诗的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描绘了一幅宁静、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雨为线索,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喜悦心情;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创作一首与这三首诗相关的诗,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任务。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诗,扮演诗人,用朗诵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个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魅力。
五、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深层次的意境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深层次的意境。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4.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表达。
3.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讲解。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准备相关的创作素材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或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创作来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技巧,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要求:插图要富有创意,能够体现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色彩搭配和谐。
4.研究性学习:分组研究一位古诗人,了解其生平、作品特点、艺术成就等,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报告内容要详实,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体现出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古诗词相关的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要求: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阅读感悟。
4.学会运用关键词、关键句进行诗词解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动画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角色扮演、创意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教师强调古诗词在文学素养、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古诗词三首》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挑战。兴趣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有较高的欣赏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品味;挑战方面,古诗词的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词鉴赏》教材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相思》和《静夜思》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重点讲解诗句的意境、韵律和写作背景。
2.《相思》:作者王维,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3.《静夜思》:作者李白,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及构思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登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黄河、鹳雀楼等景象。
(2)展示《相思》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豆、月夜等意象。
(3)展示《静夜思》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境。
2. 讲解:对三首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
(1)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详细分析。
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古诗词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内容:(1)登鹳雀楼(2)相思(3)静夜思3. 作者、背景、意境、意象、艺术手法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和《静夜思》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 答案:(1)《相思》:以红豆、月夜等意象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象,表现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3.鼓励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和表达能力。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仿写、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化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诗人的生平事迹、诗词背景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想。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古诗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重视朗读,感受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组教学主题: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崔佳/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2.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能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评价任务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词的内容、意境和寓意。
2.教学难点:诗词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学习(20分钟)2.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2学生讨论诗词的内容和意境,分析诗词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2.3教师讲解诗词的寓意和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活动拓展(15分钟)3.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表演,展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诗词的意境、寓意和语言表达等。
3.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五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词的魅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领悟诗词中的深刻哲理。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词,《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进入诗词的意境。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诗人的生平趣事,引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精讲精练,深入理解
-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填空、改写句子等,帮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早发白帝城》三首古诗词,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汇。
2.学生能够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分析并领会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3.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日益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强,但部分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尚需加强。
2.学生在诗词创作背景、诗人情感把握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把握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登鹳雀楼》中的壮阔景象以及《早发白帝城》中的旅途感慨。
2.诗词中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3.学生在创意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泊船瓜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领略到古人对友谊、离情别绪的真挚描绘,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对于这首课文中的某些诗句,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诗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诗词意境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原文、注释、图片、音乐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王维、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基标教案 教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课标表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书写能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诗人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田园生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重点指导书写“疏”“蜓”“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评价方案】1.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一题,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二、四题,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三题,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创设情境:出示乡村风景图片。
乡村景色总是那样的独特、迷人。
数不胜数的田园诗给了我们无尽的美的享爱,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三首描写乡村景色的田园诗词。
出事示课题: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2.学习生字词(落实学习目标一)认读“徐公、篱笆、稀疏、杂草、锄头、剥开”等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疏”。
重点指导书写“蜓”。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诗词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与古诗词意境相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诗词解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期望。
3.布置作业:布置与古诗词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并背诵简单的古诗词。他们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兴趣,但在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但对其中的寓意和情感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
5.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古诗词中抽象概念和修辞手法的把握。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古诗词。
3.激发学生创作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创作。
2.诗词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3.情感分析与体会: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结: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多么美丽的江南啊!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
三、朗读诗词
四、思考: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你知道作者身在何处?心又在何处?
3.这词中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赏析字词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5)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结合课堂作业本第9页第(2)小题学习)
“绿”字可以换成“到、过、入、满”,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用上“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讨论后阅读课后资料袋,学习诗人严谨的态度。
4.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完成作业本第9页第(3)小题。连一连,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秋思》
1.由上首诗引入: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理解。
3.通过学习古诗词的技巧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诗词文本、录音机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首古诗词的录音或朗诵一首古诗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喜好。
二、探究(15分钟)1.教师将三首古诗词的文本给学生,带领学生读一读,并讨论文本中的生词和难句。
2.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如韵律、格律、字数等。
3.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三、鉴赏(1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古诗词的视频,介绍古诗词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家。
2.教师选取其中一首古诗词,详细解读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分析。
四、创作(2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如四季、山水、友情等),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词。
2.学生完成创作后,互相交流、分享并互相评价。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并总结学生在诗词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学习到一些鉴赏技巧和创作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延伸拓展(20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其他的古诗词让学生阅读,并进行鉴赏和解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一首古诗词,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首古诗词,增加对古诗词多样性的认识。
七、综合评价(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和体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古典文学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材料。
3.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展示《山居秋暝》的山水画面,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日的宁静和美丽。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对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让学生领悟诗词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诗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词的含义,感悟诗词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对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深入领会。
2.比较三首诗词在表达上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词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指导学生朗读。
(三)精读赏析1.学习《宿建德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愁绪。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
2.依次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分别理解两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和特色。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风格。
(四)对比感悟1.组织学生讨论三首诗词在主题、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教师总结归纳。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其他古诗词。
2.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创作简单的诗词。
(六)课堂小结总结三首诗词的要点,再次强调学习重点。
(七)布置作业1.背诵三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赏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词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夜泊枫桥的孤寂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和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内容。
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文本、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每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每首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词义解析:讲解生字词的词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 诗句分析:分析每首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每首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每首诗的和关键诗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词三首》中的优美句子。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
3. 写一篇关于《古诗词三首》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关键。
在导入《山居秋暝》时,可以展示一幅秋日山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
接着,可以讲述王维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从而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
教学主题:热爱自然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语教研组
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的古诗词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太困难,但通过搜集写作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当时写诗的初衷,以突破学习难点。
3.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热爱自然”主题中的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通过感悟古诗词的韵律,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书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下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古诗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望洞庭》和《忆江南》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默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
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后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望洞庭》和《忆江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借景抒情)
望洞庭忆江南
湖光秋月日出江花红胜
潭面镜未磨春来江水绿如
遥望山水翠能不忆江南?
白银盘青螺
怀才不遇、孤独热爱、赞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