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合成

合集下载

氯化氢合成反应原理

氯化氢合成反应原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氯化氢的生产原理由电解工序来的氢气,经水分离器、氢气除雾器、阻火器与电解送来的原氯以(1.05:1)-(1.1:1)的摩尔比,在“二合一”蒸汽炉内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后通过氯化氢缓冲罐分离冷凝酸,纯度大于94%的气体氯化氢送往聚氯乙烯合成工段。

(一)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氯气和氢气只有在加热或阳光照射下或氯化汞催化剂的存在下,才会迅速反应生产氯化氢,主反应为: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大量放热,燃烧时最高温度可达2000 ℃。

必须将此热量移走,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主反应发生的同时还伴有下列副反应发生。

副反应会影响氯化氢的纯度,还会影响温度的控制。

合成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机理,自由基连锁反应,可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过程。

1、链引发氯分子吸收热或光量子的能量后,首先受激发而被解离为两个活性氯自由基,成为连锁反应的开始。

2、链传递活性氯自由基Cl·与氢分子作用,生成氯化氢分子和活性氢自由基H·,后者再与氯分子作用,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活性的氯原子,就如接力赛跑一样一个一个地传递下去,构成连锁反应,如此继续,即一个光量子可使数以万计的分子化合,同时放出大量热。

3、链终止当受到外界能与Cl·或H·结合的物质或基团影响时,则使自由基失去活性而发生链终止。

如原料气带入氧气、或自由基自身结合为气体分子,活性自由基与合成炉的壁面碰撞也会发生链终止。

(二)氢气、氯气纯度对反应的影响1.氢气纯度对反应的影响根据电解生产经验,若氢气纯度低,氢气中必定含有较多的空气和水分。

当氢气中含氧量达到5%以上时,则会形成氢气与氧气的爆炸混合物,不利于安全生产。

当氢气中含有少量水分时,虽然有利于氢气和氯气的合成反应,但水分的存在会造成合成炉等设备的腐蚀。

空气中惰性气体的存在会影响氯化氢纯度及氯乙烯合成和精馏系统的收率,造成精馏尾气放空惰性气体量和含氯乙烯与乙炔浓度的增加。

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图合成法(3篇)

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图合成法(3篇)

摘要:氯化氢(HCl)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盐酸、氯气、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农药等领域。

氯化氢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合成氨法、盐酸合成法、氢气氯化法等。

本文主要介绍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工艺流程图及其合成方法。

一、引言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工业生产中,氯化氢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氢气氯化法因其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工艺流程图及其合成方法。

二、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原理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原理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H2 + Cl2 → 2HCl三、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工艺流程图1. 原料准备(1)氢气:选用高纯度的氢气,一般要求氢气纯度大于99.99%。

(2)氯气:选用高纯度的氯气,一般要求氯气纯度大于99.5%。

2. 氢气与氯气混合将氢气与氯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比一般为1:1。

3. 催化剂准备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如钼催化剂、钴催化剂等。

催化剂的活性对氯化氢的合成反应速率和产率有很大影响。

4. 反应将混合好的氢气与氯气送入反应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在400-500℃,压力一般在1-5MPa。

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同时分离出未反应的氢气和氯气。

6. 分离将冷凝后的氯化氢液体进行分离,得到氯化氢产品。

7. 废气处理未反应的氢气和氯气在废气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如吸收、吸附等,以达到环保要求。

四、氢气氯化法合成氯化氢的合成方法1. 反应器设计选用合适的反应器,如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

反应器的设计应满足高温、高压、催化剂的要求。

2. 催化剂选择与制备根据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浸渍法、溶胶-凝胶法等。

3.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实验研究,优化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条件,以提高氯化氢的产率和反应速率。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PPT课件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PPT课件
2、将剩余部分氯化氢吸收成合格的高纯盐酸, 并且为本厂及用户提供优质的高纯盐酸。
3、平衡氯气。将氯乙烯净化尾气变压吸附提氢 装置送来的氢气并入系统使用,保证全厂正 常生产。
3
(二)、产品简介
1、氯化氢气体(HCl)
(1)、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比重1.3,极易溶于水,并强烈地放热,其水 溶液就是盐酸,是常用的无机强酸之一。纯 的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有铁、氯 或有机杂质存在而呈黄色。20℃时,浓度 31%的盐酸比重为1.1543,浓度为36%的盐 酸比重为1.1789。饱和的或浓的盐酸在空气 中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与潮湿 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白色的烟雾。
14
一级降膜吸收器的HCl气体吸收后,再进入一 级降膜吸收器,与来自合成炉的HCl气体吸收, 最终成为31%的合格盐酸。尾气吸收塔(T703A~F)中未被吸收的微量氯化氢及惰性气 体,与来自稀盐酸循环槽(V-705)经稀盐酸 循环泵(P-702A~C)加压后的稀盐酸一起进 入水力喷射器(P-701A~F)吸后流入稀盐酸 循环罐(V-705)。未被吸收的尾气通过水封 槽(V-704A~F)放空管道排入大气。
氯化氢合成炉夹套内的纯水由纯水罐(V-709) 流出经纯水泵(P-707A/B)加压后供给。纯 水吸收氯化氢合成时的反应热最终成为蒸汽, 经管道进入蒸汽分配台(V-710)后,分配给 各用户。补充稀盐酸循环槽(V-705)中的纯 水由界区内纯水总管供给。
16
尾气吸收塔 二级降膜吸收器 一级降膜吸收器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
氯碱分厂
二○一二年五月五日
1
讲述内容
1、本装置生产任务及产品简介 2、氯化氢合成的原理 3、工艺流程 4、点炉及停炉步骤 5、主要设备结构及其原理 6、主要控制指标 7、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8、联锁说明 9、应急处理操作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

第一章产品及原料概述一原料氯气1、分子式:Cl22、分子量:35.53、物理性质: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肺和呼吸道粘膜有损害作用。

略重于空气,微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具有氧化性,氯气与水在低于9.6℃时形成黄色水合物(Cl·8H2O)。

4、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许多单质及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二、原料氢气1、分子式:H22、分子量:23、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在水中及其它溶液中溶解度极小。

液态氢具有超导性质。

氢是最轻的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含量为4—74%时,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三、产品氯化氢:1、分子式:HCl2、分子量:36.463、物理性质:密度:气态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63Kg/m3,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为1.2679。

溶解度:气态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在20℃,101.325Kpa下,1体积水能溶解44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但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表1—1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101.325KP)下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4、化学性质:(1)、氯化氢为共价极性分子,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但在较高温度特别是在最高露点108.65℃以上时,几乎对碳钢无显著腐蚀作用,若温度保持在108.65—250℃之间,氯化氢对碳钢的腐蚀速度可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另外,石英、石棉、酚醛树脂、耐酸陶瓷、耐酸人造树脂、塑料以及一些金属合金比较耐氯化氢气体的腐蚀。

(2)、加聚反应氯化氢气体再有机合成中的一类主要反应为加成反应═CHCL→ CH—CHCL nCH≡CH+HCL→nCH2此反应为工业制PVC的基本反应,氯化氢工段合成氯化氢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产品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即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化学试剂,用于制造各种氯化物,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百分数为37% ,密度1.1g.cm-1,浓度12mol.l-1.工业上生产的盐酸质量浓度为31% ,可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金属清洗,电力工业中锅炉除垢。

合成法氯化氢生产技术

合成法氯化氢生产技术

一、原料及产品的识别 1、氯化氢的性质及标准氯化氢,英文名为hydrogen choride ,分子式为HCl ,相对分子质量为36.46。

(1)基本物理性质①氯化氢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主要物理常数:密度为1.6392kg/m 3(0℃,101.325kPa ),相对密度为1.268(空气=1),沸点为-83.1℃,熔点为-111℃,临界温度为51.28℃,临界压力为81.6atm 。

③氯化氢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和乙醚等。

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盐酸,在潮湿空气中则成白色烟雾,当氯化氢分压和水蒸气分压之和为101.325kPa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2.1.1。

当气体中氯化氢分压为760mmHg (101.325kPa )时,1m 3水在0℃能溶解525.2m3氯化氢,在18℃时能溶解451.2m 3氯化氢。

表2.1.1 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m 3/m 3水)506.5474442.0411.5385.7361.6338.7(2)主要化学性质①氯化氢在干燥状态下,性质不活泼,几乎不与锌、铁等金属作用。

但在含水或溶解在水中时,其腐蚀性很强,与大多数的金属化合生成该金属的氯化物。

如:222222Fe HCl FeCl H Zn HCl ZnCl H +→+↑+→+↑所以,如果用铁制设备与管路输送潮湿的氯化氢气体时,则管路及阀门容易被所生成氯化亚铁堵塞,而设备、管道本身则被腐蚀损坏。

因此,在氯化氢生产中,一般都选用陶瓷、玻璃、石英、橡胶、硬聚氯乙烯、不透性石墨等耐酸材料制造管道、设备及衬里。

②氯化氢被碱液吸收而中和成盐类。

如:2H C l N aO H N aC l H O+→+③氯化氢能与多种有机化合物生成有机氯化物。

如:2223H C l C H C H C l +→(3)产品标准(某厂标准) ①纯度93.5%~95.5%(体积分数)。

多晶硅氯化氢合成操作规程及技术指标

多晶硅氯化氢合成操作规程及技术指标

氯化氢合成一、 目的用于指导和规范氯化氢合成工艺的管理和作业,包括工艺系统的质量指标、工艺指标、操作指标以及管理标准,杜绝违章作业,从而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 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指标 1、 原材料质量指标名称 品种规格消耗量吨/年 备注氯气 1、氯%(体积)≥99.8%2、水和其它含氧杂质%(质量)≤0.0153、NCL3%(质量)≤0.0024、不挥发的残余物%(质量)≤0.0159573氢气1、H%(质量)≥99.9972、O%(质量)≤0.0033、露点 -60℃ 286原始氢4,循环氢2822、 产品质量指标1)、合成氯化氢质量指标HCL 含量:94-96%H2含量:4-6%无游离氯(含量小于20PPm )水分含量≤200 PPm2)、CDI 回收HCL 质量指标(体积%)HCL 含量:≥95%H2含量:≤5%氯硅烷含量:≤0.5%3)、技术经济指标产能(按70%):合成氯化氢-9859T/A消耗CL2:9573T/A消耗H2;286T/A (其中补充氢4T ,循环氢282T )三、 工作原理3.1 HCL 合成工艺原理HCL合成是采用氢气在氯气中不爆炸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来制备。

反应式:H2 + CL2----HCL该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提供一定的能量,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二者能迅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3.2 工艺流程3.2.1 工艺流程说明(附工艺流程图)氯化氢合成是由两套相同的合成炉系统,H2、CL2缓冲罐,事故排放接收设备组成(其中H2、CL2缓冲罐及事故排放装置为两套合成炉系统共用)1)原料外购液氯汽化后,经缓冲罐1F001,由管道输送至氯气缓冲罐1.113,氢气来自4#厂房及CDI-3装置,由管道输送至缓冲罐1.115。

2) HCL吸收为了吸收合成炉1.101、1.109安全薄膜阀动作时的事故废气,以及合成炉开停车的废气,设置HCL吸收装置,系统由两套相同设备构成(一开一备),包括石墨管壳式吸收塔1.130、1.135,储酸容器1.131、1.133和泵1.132、1.134。

氯化氢生产工艺

氯化氢生产工艺

氯化氢生产工艺氯化氢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

它广泛用于制备氯化物、有机氯化合物等。

下面介绍氯化氢的工业生产工艺。

1. 直接合成法:氯化氢的直接合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业生产方法。

该方法通过氯气与氢气进行直接反应制得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H2 + Cl2 -> 2HCl这种方法的反应速度较快,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使用来调节反应速率。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包括二氧化硅、金属氯化物和活性炭等。

2. 硫酸-氯化法:硫酸-氯化法是一种间接制取氯化氢的方法。

首先将氢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气:H2 + H2SO4 -> 2H2O + SO2然后将硫酸氢气与氯化钠或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2HCl + Na2SO4 -> 2NaCl + H2SO4HCl + KCl -> KCl + H2SO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不易产生副产物,但是硫酸气体具有强腐蚀性,对设备材料要求高。

3. 溴化氢-铝粉法:溴化氢-铝粉法是一种由溴化氢和铝粉反应制取氯化氢的方法。

首先将溴化氢溶液与铝粉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6HBr + 2Al -> 3H2 + 2AlBr3然后通过冷凝和净化等步骤获得氯化氢纯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于操作,但产生的溴化铝固体废料需要处理。

总的来说,氯化氢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直接合成法、硫酸-氯化法和溴化氢-铝粉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工人的安全,避免氯化氢泄漏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

冷却换热块
上气室
下气室
上换热块
石英灯头
冷却换热块
汽包
(二)、降膜吸收器
1、降膜吸收器原理 管内走吸收剂及吸收气体,管间走冷却剂;上
封头内为吸收器头部,内有分布装置,保证吸收剂 均匀地分布到每根吸收管内,并在管内壁形成薄膜 往下流。本设备属湿壁式表面吸收装置,适用于伴 随放热的易溶腐蚀性气体(如HC1,SO2等)的吸 收。操作时吸收剂通过布膜器沿垂直列管内壁以薄 膜状下降,气体自上而下(并流)通过内管空间, 气液两相在流动的液膜上进行传质。列管外通冷却 剂以除去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
(5)点着氢气软管插入灯头氢气管,用铁丝 扎紧。
(6)打开氯气切断阀HV-5458,用手动小阀 缓慢加氯气。观察火焰颜色,待火焰变为青 白色时封炉门。
(7)打开尾气排空,加吸收水。给合成炉提 量至氢气500m³/h,氯气380m³/h左右后等 合成炉升温。
(8)当蒸汽压力并入蒸汽总管后逐步给合成 炉提量。自控阀限位后将手阀开大,改用自 控阀调节。
顶部防爆膜 冷却换热块5个
循环水进口 平衡管
炉门 纯水进口
循环水出口 上气室 蒸汽出口
汽包
下气室 氯化氢出口
上换热块 下换热块
两侧防爆口 上节石墨筒体 中节石墨筒体 下节石墨筒体
视镜
石墨底盘
循环水 冷却水
纯水
冷却水
防爆口
循环水
氯化氢
蒸汽出口 闪蒸罐
纯水
视镜 氯气 氢气
石墨底盘
石墨筒体
下换热块
氯化氢合成装置工艺
氯碱分厂 郝天亮
二○一二年五月五日
讲述内容
1、本装置生产任务及产品简介 2、氯化氢合成的原理 3、工艺流程 4、点炉及停炉步骤 5、主要设备结构及其原理 6、主要控制指标 7、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8、联锁说明 9、应急处理操作

氯化氢合成2009.6.9

氯化氢合成2009.6.9

氯化氢合成1、产品概述高纯盐酸是离子膜制碱工艺不可缺少的化学品之一,它主要用于调整进入离子膜电解槽盐水的酸度及PH值、螯合树脂塔中树脂的再生和脱氯淡盐水的酸化。

1.1高纯盐酸的性质高纯盐酸顾名思义,就是纯度高的盐酸,它所含的杂质要比普通的工业盐酸少得多,其物理性质与普通工业盐酸基本相同,化学性质具备一切强酸的特性。

1.1.1外观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的臭味。

1.1.2沸点盐酸溶液的沸点见表1-1表1-1在大气压下盐酸溶液的沸点在101.3kpa压力下,氯化氢和水的共沸点是110℃,其浓度是20.24%。

在不同的压力下氯化氢和水共沸混合物的组成见表1-2。

表1-2在不同的压力时HCl+H2O共沸物的组成1.1.3扩散系数在0℃及101.3kpa压力下,氯化氢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156cm2/S。

氯化氢在水中的扩散系数见表1-3表1-3氯化氢在水中的扩散系数1.1.4密度氯化氢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639kg/m3 ,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为1.2679,表1-4所列为盐酸的密度。

表1-4盐酸的密度(15℃时)1.1.5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1-5、表1-5在不同的温度下(101.3kpa)HCI在水中的溶解度1.1.6 盐酸浓度及吸收温度的关系盐酸的最大浓度决定于吸收温度和气体中氯化氢的浓度,见表1-6表1-6盐酸浓度与吸收温度的关系2.原辅材料规格2.1 HCI2.2高纯盐酸的质量规格(HG/T2778-1996)2.3产品用途氯化氢及高纯盐酸除了上述用于离子膜制碱工艺外,还可以稍加处理制成试剂级盐酸。

由于它的纯度高,在制造高品位的调味粉、酱油等食品工业及电子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它可以应用在化学工业中,生产无机氯化物、有机氯化物如聚氯乙烯和氯丁橡胶等。

在冶金工业中,如湿法冶金,用于钻采和提取稀有金属;在纺织工业中,作织物漂白液的分解促进剂;在造纸工业、医药工业中应用也很广泛。

HCl合成

HCl合成

HCl合成氯化氢合成条件氯化氢的合成是在特制的合成炉中进行的。

未了确保产品中不含有游离氯,氢气要较氯气过量15%~20%。

实际生产的炉中火焰温度在200℃左右。

由于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为了不使反应温度过高,工业生产通过控制氯气和氢气的流量和在壁炉外夹套间通冷却水的办法控制氯化氢出炉温度小于350℃。

在生产中为确保安全生产,要求氢气纯度不小于98%和含氧不大于0.4%;氯气纯度不小于65%和含氢不大于3%。

1.3 氯化氢合成工艺氯化氢合成方程式:Cl2+H2→2HCl氯气经涡轮流量计计量氯气(氯气含量97%,压力为0.5MPa)含量进入氯气缓冲罐。

氢气经涡轮流量计计量氢气(含量98%,压力为0.09MPa)含量经分水罐脱水与循环氢经涡轮流量计进入氢气缓冲。

经过计量的氯气和氢气进行流量调节,调节氯气和氢气的比值为1:1.04~1.10(体积比),送入二合一氯化氢石墨合成炉进行反应,反应生成的热量通过合成炉夹套中的循环水带走,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通过3.6米长的石墨套管冷却器,氯化氢气体温度降到165℃以下,送入石墨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冷却后氯化氢气体温度降至45℃左右,通入机前深冷气经冷冻水进一步冷却到-20℃ ~-30℃脱水。

冷冻后的氯化氢气体经除雾器脱除氯化氢气体中的雾滴后,经机前加热器加热到15~25℃后,进入氯化氢压缩机使氯化氢气体加压到0.3~0.4MPa,后经缓冲罐(V-103)缓冲进入氯化氢深冷器,氯化氢气体冷却到-15~-25℃,脱除氯化氢气体中的酸水,在进入V-105缓冲脱除氯化氢气体夹带的雾滴,氯化氢气体经加热的(E-106)加热后进入流化床供流化床反应使用。

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来自氯氢处理岗位干燥后合格的氯气、氢气由缓冲罐上放空调节阀稳压并经流量计计量后,氯气经支管调节阀、点火阀、切断阀,氢气经支管调节阀、点火阀、逆止阀、切断阀及阻火器与氯气按C12:H =1.00:1.05~1.00:1.10的配比经灯头进入合成炉(多余的氢气放空处理),在灯头上合成燃烧。

氯碱分厂氯化氢合成工序操作法

氯碱分厂氯化氢合成工序操作法

氯化氢合成工序操作法X公司发布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符号和缩略语 (3)5 岗位职责 (3)6 生产组织协作关系 (3)7 生产流程及所管设备范围 (4)8 生产工艺控制指标 (5)9 生产操作法 (6)10 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9)11 交接班制度 (10)12 巡回检查制度 (11)13 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 (12)14 主要设备及其维护保养和使用 (14)15 原始记录 (15)16 原料、材料、工具的保管、使用 (15)17 消防器材、防护器材的使用和保管 (15)18 环保要求 (15)图1氯化氢岗位巡回检查路线图 (12)图2 氯碱厂氯化氢岗位钢合成炉工艺流程图 (17)图3 氯碱厂氯化氢岗位石墨合成炉工艺流程图 (18)表1设备一览表 (4)表2高纯盐酸产品质量标准 (6)表3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9)表4氢气和其他气体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浓度范围 (12)前言本标准有X公司烧碱分厂起草。

本标准编写人:本标准校核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审定人:本标准批准人:批准执行人:氯化氢岗位试行操作法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氯碱厂氯化氢岗位的职责、生产组织和协作关系,规定了生产的操作方法、操作人员应遵守的有关制度和安全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氯碱厂氯化氢岗位的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操作法根据Q/DHGS G04 06-2017标准进行编写3 术语和定义设备润滑管理规定确立的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三细细听、细摸、细看三不放过发现疑点不搞清楚不放过;解决问题不彻底不放过;处理完毕不达标不放过。

氯化氢的合成

氯化氢的合成

第二章氯化氢合成一、氯化氢的性质氯化氢(HCl)分子量36.5,密度1.63g/L,是无色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条件下1体积水中可溶解500体积的HCl气体。

干燥的HCl 腐蚀性较小,而HCl溶液(盐酸)却有强腐蚀性,原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HCl 发生了电离,产生大量的CL+,CL+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特别是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为了使设备不受盐酸腐蚀,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生产HCl 时应该用干燥的氢气和氯气进行反应。

二、氯化氢合成对氢气、氯气的要求(依据工艺包的定)名称品种规格消耗量吨/年备注氯气1、氯气≥99.8%2、水和其它含氧杂质(质量)≤3、NCL3(质量)≤4、不挥发的残余物%(质量)≤氢气1、H2(质量)≥99.9997%2、O2(质量)≤3、露点 -60℃三、氯化氢合成原理HCL合成是采用氢气在氯气中不爆炸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来制备。

反应式:H2 + CL2--HCL该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提供一定的能量,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二者能迅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四、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及设备 1、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图防爆膜排放 去尾气淋洗塔 CDI 回收氢电解氢回收自用或处理去三氯氢硅合成炉氯气氢气缓冲罐 HCL 贮罐 水冷器 氯气缓冲罐HCL 合成炉 阻火器 空冷器 HCL 空冷器 废HCL 缓冲罐 盐酸槽氯化氢合成是由两套相同的合成炉系统,H2、CL2缓冲罐,事故排放接收设备组成(其中H2、CL2缓冲罐及事故排放装置为两套合成炉系统共用)。

来自氯碱装置的氢气及从三氯氢硅合成工序返回的循环氢气输送入氢气缓冲罐。

出氢气缓冲罐的氢气分别去两条生产线的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a。

来自液氯汽化工序的氯气穿过01V0302氯气缓冲罐,分别去两条生产线的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a。

经缓冲罐后的氯气和氢气分别经过氯气阻火器和氢气阻火器,然后按一定的流量比进入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在炉内进行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生成的HCL经管道冷却和水冷却器(01E0301a\b),进入HCL缓冲罐(01V0303a\b),然后送到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项目二 氯化氢的合成

项目二  氯化氢的合成
缺点:冷却水需求量大,并且 生产中不能断水。
四、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
PID图
氯化氢合成PID图:
五、氯化氢合成出现的故障及处理
实际合成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
火焰熄灭 防爆膜破裂
炉内压力过高 ; 堵塞或原料缓冲罐(Buffer tank)压力设定不合理 炉内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并被引 燃 由于有高温和HCl这样的腐蚀条件
系统泄漏 得到通知:正常停车;未得到通知:紧急停车 原料供应不足
阀门损坏 停电
主要表现在阀门不能开启、不能关闭或内漏
紧急停车处理
因为氯气有毒, 为了保证氯气 能被充分反应, 所以通入氢气的 量要比氯气多。 直接点燃氢气 和氯气的混合 气体会引起爆 炸的
在生产中为 什么不能 1:1通入
为什么需先 通氢气,再 通氯气
三、氯化氢的核心设备(Core equipment)
“二合一”合成炉:指将合成与 冷却合为一体的合成炉。
优点:生产能力大,占地面积小 ,炉体温度低,生产环境好等。
项目2 氯化氢的合成
(Project 2 hydrogen chloride synthesis)
车间主任: 组别: 员工: 汇报时间:
目录:
2
性质
1
合成原 理
氯化氢
核心设 备
3
工艺流 程
4
故障及 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5一、氯化氢的性质:
无色 易溶水
不燃气体
强烈刺激 性气味
二、氯化氢合成的原理
加热 H2 + Cl2 —— 2HCl

氯化氢的合成

氯化氢的合成

第二章氯化氢合成一、氯化氢的性质氯化氢(HCl)分子量36.5,密度1.63g/L,是无色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条件下1体积水中可溶解500体积的HCl气体。

干燥的HCl 腐蚀性较小,而HCl溶液(盐酸)却有强腐蚀性,原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HCl 发生了电离,产生大量的CL+,CL+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特别是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为了使设备不受盐酸腐蚀,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生产HCl 时应该用干燥的氢气和氯气进行反应。

二、氯化氢合成对氢气、氯气的要求(依据工艺包的定)名称品种规格消耗量吨/年备注氯气1、氯气≥99.8%2、水和其它含氧杂质(质量)≤3、NCL3(质量)≤4、不挥发的残余物%(质量)≤氢气1、H2(质量)≥99.9997%2、O2(质量)≤3、露点 -60℃三、氯化氢合成原理HCL合成是采用氢气在氯气中不爆炸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来制备。

反应式:H2 + CL2--HCL该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提供一定的能量,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二者能迅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四、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及设备 1、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图防爆膜排放 去尾气淋洗塔 CDI 回收氢电解氢回收自用或处理去三氯氢硅合成炉氯气氢气缓冲罐 HCL 贮罐 水冷器 氯气缓冲罐HCL 合成炉 阻火器 空冷器 HCL 空冷器 废HCL 缓冲罐 盐酸槽氯化氢合成是由两套相同的合成炉系统,H2、CL2缓冲罐,事故排放接收设备组成(其中H2、CL2缓冲罐及事故排放装置为两套合成炉系统共用)。

来自氯碱装置的氢气及从三氯氢硅合成工序返回的循环氢气输送入氢气缓冲罐。

出氢气缓冲罐的氢气分别去两条生产线的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a。

来自液氯汽化工序的氯气穿过01V0302氯气缓冲罐,分别去两条生产线的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a。

经缓冲罐后的氯气和氢气分别经过氯气阻火器和氢气阻火器,然后按一定的流量比进入氯化氢合成炉01R0301,在炉内进行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生成的HCL经管道冷却和水冷却器(01E0301a\b),进入HCL缓冲罐(01V0303a\b),然后送到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点分析

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点分析

39一、氯化氢合成过程概述氯化氢的合成过程主要是氯化氢合成及盐酸制备。

主要的流程为原料氢气和原料氯气分别通过压力调节等工艺经过一系列设备进入合成炉中,按照一定的比例燃烧后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工业水逆向吸收制成盐酸。

二、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研究现状1.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特征分析氯化氢是重要的工业生产燃料之一,在氯化氢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特征:(1)氢气、氯气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因意外因素引起事故,因此生产过程中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有效的控制;(2)在氯化氢合成反应中受到的影响变量较多,比如氯氢纯度、流量、冷却水流量、压力等,这些变量都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3)由于需要的盐酸浓度不同,以及生产条件变化,吸收水量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控制;(4)由于氯化氢合成反应不是完全反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游离氯,在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氯化氢作为氯乙烯生产的原料氯化氢中游离氯会与乙炔反应会生成氯乙炔爆炸性气体,对安全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2.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探究氯化氢合成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安全威胁,由于氯化氢合成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众多,在其合成过程的关键技术中一定要控制好风险。

氯化氢合成过程中,游离氯造成的风险极大,因此氯化氢合成过程中要以游离氯的控制为主,加强对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操作培训、演练,提高应对异常的能力。

此外合成炉主要通过火焰视镜直观反应氯氢的配比情况,但是由于氯、氢气含杂质、合成炉长时间运行炉胆渗漏等原因火焰视镜一段时间后粘附一层酸雾看不清楚。

三、氯化氢合成过程关键技术1.氯化氢合成工艺根据氯化氢合成工艺,原料氢气经缓冲罐、阻火器、调节阀稳压后进入合成炉。

原料氯气经稳压后进入原氯缓冲罐与氯气液化送来的废氯经稳压后在混合器混合。

混合后的氯气进入混合氯缓冲罐,经稳压后合成炉与氢气在合成炉石英灯头内燃烧,燃烧比Cl 2 :h 2=1.00:1.05-1.00:1.10.合成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送氯乙烯工序。

实验室制氯化氢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化学方程式制备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ClO4 + 2NaCl → 2HCl + 2NaClO4在这个方程式中,氯酸(HClO4)与氯化钠(NaCl)反应生成氯化氢(HCl)和高氯酸钠(NaClO4)。

这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效地制备氯化氢。

氯酸和氯化钠是反应的起始物质。

氯酸是一种无机酸,它是由氯原子与氧原子和氢原子结合而成的。

氯化钠是一种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结合而成。

当氯酸和氯化钠混合时,它们开始发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氯酸中的氯原子与氯化钠中的氯原子结合,形成氯化氢。

而氯酸中的氧原子和氯化钠中的钠原子结合,形成高氯酸钠。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

根据这个方程式,每2摩尔的氯酸和2摩尔的氯化钠可以生成2摩尔的氯化氢和2摩尔的高氯酸钠。

制备氯化氢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首先,测量所需的氯酸和氯化钠的摩尔比例,并按照比例将它们加入反应容器中。

然后,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被加热,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气体氯化氢的产生。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氯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危害。

因此,在制备和处理氯化氢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总的来说,制备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反应氯酸和氯化钠来表示。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的转化过程和产物的生成过程。

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可以制备出所需的氯化氢气体。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新氯化氢合成工艺2

新氯化氢合成工艺2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在氯碱-聚氯乙烯合成工段中,氯化氢的合成是最重要的一个工段,而合成氯化氢的原料气,氢气与氯气来自电解食盐水,氯化氢来自氯氢处理工序的氯气、氢气以一定的摩尔比分别经氯气缓冲罐、氢气缓冲罐、氢气阻火器进入合成炉灯头混合燃烧,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自炉顶排出,合成氯化氢。

关键词:聚氯乙烯氯化氢工艺前言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是化学工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涉及工业经济、国计民生诸多领域。

在自然界仅偶然发现于火山喷发的气流之中。

在哺乳动物的胃液中亦有微量存在。

早期的氯化氢气体在工业中均以水溶液盐酸形式出现,其用途并不大。

一般盐酸与二氧化锰(锰矿粉)来制备氯气以作生产漂白粉的原料。

生产利用率低、成本很高。

自1895年食盐电解法制烧碱和氯气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以来氯化氢制备方式可由电解产生的氯气和氢气直接合成制得,生产方式简化了许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氯化氢及盐酸工业生产以合成法占优势,各国纷纷调整了工业生产氯化氢的结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和塑料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总的来说,副产氯化氢和盐酸产量的比重增大,而合成氯化氢的比重有所下降。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对氟、氯、烃等产品生产的限制,致使副产氯化氢产量比例有所下降,而合成氯化氢产量有所回升。

我国的氯化氢及盐酸的工业化生产起始于1929年,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购置了越南海防安南电化厂,在上海西区开办全国第一家氯碱厂——天原电化厂。

以合成法制氯化氢及盐酸作为生产味精的原料。

解放后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作为生产味精的原料外用途日益广泛,并得到飞速发展。

合成法、脱吸法,副产氯化氢均以一定的比例形成大工业规模的生产能力。

1 氯化氢生产任务氯化氢及盐酸是化学工业最基础原料三酸两碱之一,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我国氯碱工业生产的氯气,每年有1/3以上是通过合成氯化氢制成商品盐酸或制备聚氯乙烯树脂的,可见氯化氢及盐酸在化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国计民生是密切联系的。

氯化氢形成过程范文

氯化氢形成过程范文

氯化氢形成过程范文氯化氢(H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氢气和氯气通过化学反应形成。

以下将详细介绍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氯化氢的形成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它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H2+Cl2→2HCl此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

下面是该反应的详细过程:1.氢气和氯气的制备:氢气(H2)和氯气(Cl2)是氯化氢反应的主要原料。

氢气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反应制备,水分子在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氯气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食盐水在电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2.反应容器准备:氢气和氯气可以通过压缩或液化方法储存,并将它们分别注入反应容器中。

反应容器需要具有高温和高压的耐受能力。

3.反应过程:在高温和高压下,氢气和氯气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氯化氢。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氢气被氯气氧化成氯化氢。

其反应机理如下:首先,氢气分子通过化学键断裂将两个氢原子分开。

这是一个吸热反应,需要外部能量的输入。

H2→2H接下来,氯气分子通过化学键断裂将两个氯原子分开。

和氢气分子的情况类似,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Cl2→2Cl最后,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形成氯化氢分子。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出能量。

H+Cl→HCl4.产物收集和分离:反应结束后,氯化氢会以气体的形态存在于反应容器中。

为了收集和分离氯化氢,可以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如气球或气体采集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氢气和氯气的反应速率非常快且剧烈,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反应安全。

例如,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并使用适当的反应设备和防护装置。

总结起来,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氢气和氯气的制备,反应容器准备,反应过程和产物收集和分离。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且需注意安全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氢合成、冷冻工艺介绍第一章氯化氢合成岗位任务1.氯化氢合成的任务调节氢气与氯气配比,通过燃烧合成合格的氯化氢气体,供转化工序使用,或用水吸收制成合格的盐酸。

2.罐区岗位任务将转化回收酸及二合一工业酸回收至罐区贮槽,然后利用二合一工业酸将回收酸配制成浓度≥28%的盐酸送盐酸解析。

第二章氯化氢合成岗位工作原理1.反应方程式H2+Cl2 2HCl↑+44.126J2H2+O2 2H2O+Q3Cl2+2Fe 2FeCl3+Q2.氢气的纯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如果氢气纯度低,氢气中必定含有较多的空气和水分。

当氢气中含氧达到5%以上时则形成氢气与氧气的爆炸混合物,不利于安全生产。

氢气中含少量水分,虽然可以促进氢气与氯气的合成反应,但含水分过高则会造成合成炉等设备的腐蚀。

此外,更重要的是,氢气纯度(主要含氮气、氧气)将影响到合成和干燥后产品氯化氢的纯度,降低石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最终影响到氯乙烯合成和精馏系统的收率。

造成精馏尾气放空惰性气体量和含氯乙烯与乙炔浓度的增加。

3.氯气的纯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若氯气纯度低,氯气中必定含有较多的氢气与水分,当氯气中含氢量达到5%以上时,则形成氢气与氯气的爆炸混合物,不利于安全生产。

含水分和纯度对氯乙烯生产的影响如2所述4.氢气与氯气的配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根据氢气与氯气反应方程式,两者理论是按照1﹕1分子比合成的,但工业上都是控制氢气过量的。

一般在氯化氢合成中控制分子比为氢气﹕氯气=(1.05~1.1)﹕1。

在合成盐酸的合成炉中,氢气过量还多些。

氢气过量最多不能超过10%,不然会造成产品氯化氢纯度下降,乃至影响氯乙烯收率。

而氢气过量超过20%则有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不利于安全生产。

但如果氯气过量,则游离氯易与炉壁以及冷却管等反应生成黄色结晶氯化铁而腐蚀设备。

游离氯还将在降膜式吸收塔中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对不透性石墨起缓慢的局部氧化作用。

即使少量的游离氯,也将在氯乙烯合成的混合器中与乙炔发生气相反应,生成极易爆炸的氯乙炔,造成氯乙烯合成系统的爆炸。

因此,为杜绝氯化氢中产生游离氯,合成反应中严格控制氢气过量并控制在5—10%,并随时注意氯、氢流量和视镜中燃烧火焰的颜色变化。

第三章工艺流程1.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来自氯氢处理工序的氯气、氢气,经氯气、氢气缓冲罐、氢气阻火器进入二合一合成炉内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自炉顶排出,经空气冷却管、氯化氢缓冲罐进入石墨冷却器,冷却后的氯化氢送至转化工序。

流程方框图电解----氢气缓冲罐-----阻火器---(电解---氯气缓冲罐)合成炉----空冷管----氯化氢缓冲罐---石墨冷---转化&降膜吸收2.制酸的工艺流程合成的氯化氢气体从石墨冷却器出口经降膜吸收系统,大部分氯化氢被稀酸吸收,生成盐酸储存。

一部分未吸收的氯化氢经尾气吸收塔吸收后,下酸到降膜吸收塔,未被尾气吸收塔吸收的气体经水力喷射器回到循环液槽,最后少量的尾气氯化氢经碱洗塔被碱液吸收。

未被吸收的尾气放空。

制酸流程方框图石墨冷---降膜吸收塔---(尾气吸收塔)--盐酸槽----盐酸泵---储罐氯化氢合成工艺流程图氯化氢制酸工艺流程图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第四章工艺指标H2:Cl2(体积比):(1.05~1.1):1点炉负压:-0.20~-1.36Kpa(纸放在炉门口不落下来)出酸浓度:25~31%下酸温度:≤55℃炉内含氢:≤0.067%氢气纯度:≥98% 氢气含氧≤0.4%氯气纯度:≥90% 氯中含氢≤1%氯化氢纯度:90-95%(单通时≥85%)无游离氯热水槽温度:65~85℃夹套水温度:70~99℃石墨冷却器进气温度:110~180℃合成炉出口温度:400~600℃石墨冷却器出口温度:≤40℃氯化氢总管温度:≤40℃氯化氢总管压力:≤70KPa成品酸浓度:≥28%第二节氯化氢合成主要危险化学物质1.氯气(Cl2)1.1理化特性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为空气重度的2.5倍),在阳光及高温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易发生燃烧、爆炸,吸入少量Cl2会刺激咽、鼻,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Cl2会引起窒息死亡。

主要参数如下分子量70.907沸点-33.9℃凝固点-100.5℃重度 3.214千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比热0.115卡/克℃(20℃)粘度129微泊(17℃)汽化潜热72.95千卡/千克(常压下)临界压力76.1绝压临界温度144℃导热系数0.0062千卡/米时℃(标准状态)氯气可溶于水,0℃和20℃时溶解度分别为1.47%和0.73%,溶解热为5.28千卡/克分子,氯气溶于水后生成腐蚀性的次氯酸、盐酸和存在一部分游离氯。

1.2对人体的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mg/m3。

主要危害: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轻者有流泪、咳嗽、胸闷、咳少量痰,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钳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气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和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后急性皮炎。

慢性中毒症状: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1.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上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1.4预防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或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必须有人监护。

1.5消防措施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1.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浮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7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有毒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金属粉末、醇类、醚类、氢气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液氯储存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本品(液氯)单台储量在10吨及以上;或总储量在50吨及以上为重大化学危险源,应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班组员工应积极参加事故演习。

2.氢气(H2)2.1理化特性氢气在常温常压下时无色、无嗅、无味的,比空气轻得多的气体。

氢气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标准状态下,每升水中只能溶解21.5毫升的氢气。

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如无特殊条件,几乎不反应。

但在800℃高温下,或合成炉点火时,氢气和原料气带入的氧气反应生成水。

氢气属于极易自燃和爆炸的气体,氢气和氯气、空气、氧气以及氯化氢在一定范围内混合,都可能产生爆炸性混合物。

氢气在空气和氧气中自燃点分别为530℃和450℃,氢气和空气的爆炸混合物属于快速爆炸物,最适合的混合比是35%,爆炸延迟时间只有0.01秒。

和乙炔气一样,在氢气中通入氮气、二氧化碳或水蒸汽等惰性气体,可以降低其爆炸危险性.2.2对人体的危害症状: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分压降低会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痹作用。

2.3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停止呼吸,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2.4预防措施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话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手套。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

2.5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6泄漏应急处理本品泄漏时,要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7储运注意事项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氯化氢(HCl)3.1理化特性氯化氢有毒,有刺激性气体,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设备管道要防止泄漏,作业人员要佩带防护用品,极易溶于水。

干燥的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具有强腐蚀性3.2对人体的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5mg/m3主要危害: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出现头晕、头昏、恶心、眼痛、咳嗽、声音沙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有的咳血。

慢性中毒症状: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牙齿酸蚀症。

3.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

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上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3.4预防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毕,淋浴更衣。

3.5消防措施本品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切断气源。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好全身防护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移至空旷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