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第4讲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第四单元 第4讲 从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第2课时)
重难点二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⑴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 队大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 美援继绝,蒋桂分裂。 ⑵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 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 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 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易错警示
2.中共中央所在 地的迁移情况
井冈山—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延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易错警示
3.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 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区别
⑴革命根据地:指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
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 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 的简称)
思考:结合 所学知识, 解读上述画 的涵义?
2.读表: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
因及影响
时期
阶段 特征 演变原因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 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结果及影响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 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大革命合作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代开 土地革命 对峙 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调 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 抗日战争 整对国民党的政策的? 合作 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可归纳为“123457”
四点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的完 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 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 争;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个特点:全民族抗战;兼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 放战争的性质;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 砥柱的作用;是一种持久抗战 七大战斗: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 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年到1945年即
2014届人民版历史一轮必修复习课件:第4课时 伟大的抗日战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共七大
①时间:1945年春。 ②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 毛泽东思想 为 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 抗日战争 胜利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本货,拒收日钞, 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九 ③爱国学生发动 一二· 运动。
(5)西安事变
①时间: 1936 年12月12日。 ②结果:和平解决。 ③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 合作抗日 的序幕。
战场 国民党统治区 范围 敌后建立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面抗战路线
作战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方式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战略 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 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 场,抗战后期成为抗 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 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 联系 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 对立起来
台湾 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 光复。
(4)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抗日战争的“一、二、三” 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大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2)中共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3)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4)国际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大国,担心日本强占中国将使自己丧失在中国的有利位置,极力谋求和平解决。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列举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
(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付出巨大牺牲。
(2)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上日军的。
(3)中国战场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上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4)中国远征军开赴(著名将军),救援在日军追击下撤退的英军,战绩远扬海外。
(5)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6)1943年11月,中国参加,与美、英三国通过,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地区、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
(7) 、英等十余个西方国家与中国达成协议,废除,取消在华特权,订立。
4.简述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召开背景: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准备。
(2)主要内容:①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③指导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④组织机构: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3)历史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的胜利和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的团结。
5.简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关注P145[史料阅读](1)反帝:(2)中共和人民:(3)国际地位:(4)中华民族:6.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解放战争的过程,完成表格填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准备和全面进攻
国民党内战准备
国民党在完成战争准备后 ,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 进攻。
国民党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 解放区,接着又对华东、 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 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国民党重点进攻
加强国际地位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赢 得了更多的国际尊重和支持。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东方主战场作用等
1 2 3
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牵制日本军力
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本军力,使其无法集 中力量进攻其他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争取 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影响与意义
对中国政治格局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等
国共合作抗日
01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国共关系破裂
02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逐渐破裂,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03
对考试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分享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掌握材料分析、比较、归纳等解题方法,提高解 题效率
针对选择题、简答题等不同题型,运用相应的答 题技巧,提高答题准确性
备考策略及答题技巧分享
01
考试心态的调整和应对
02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挑战
一轮复习课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全民 族的
国共 合作
1937-9月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战 抗战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抗日战争
日本 侵华
全民 族的 抗战
国民党
共产党
局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
侵华 建战立场伪满洲国;1935年正—面—战华场北事变。
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1942年入缅甸作战。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抗日战争
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全民 族的 抗战
胜利
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4.(2017·天津文综)1938年,中共中
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
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
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
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
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 )
8.(2015·新课标全国卷 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 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
“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
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
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
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 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第三单元
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历史: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0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1湖南用)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1)相同点: ⑤中国共产党两次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 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共产党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 党的缓兵之计破产)。 ⑥两次谈判虽然都没有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 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军队数量上 处于优势,而北平谈判时,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 ②国民党具体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是想制造和 平民主的假象,把内战的责任嫁祸给共产党;北平 谈判是想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 的目的。 ③两次谈判的最主要不同是中共力量及其政权 地位的变化。
五、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49年9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①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②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 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23日占领 南京 ,继续追歼国民党残 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联系实际上是国共两 党合作的一部分。它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驱逐日寇 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在战略防御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 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敌后战场 的迅猛发展,又有力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配 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 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 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 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映了中共的主张,只有D项符合。
2.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 (1)相同点: ①形式上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谈判的。 ②目的都是国民党为维护统治地位而争取时间 备战。 ③所达成的协议都是中共主动提出并努力争取 得到的。 ④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 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导致希望破灭。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1.从电邀的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 重”。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蒋介石搞的是“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提示:(1)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说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
(2)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了哪 些斗争?
(2)军事斗争,即三年内战(1946.6~1949.10):①战略防御:粉
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
幕。③战略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④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
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 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二
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 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 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 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 战的最后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国内和平协定 (1)北平谈判:国共代表达成《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 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 南京 放_________。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 自主的新中国。 政治格局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力量。 毛泽东思想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的 胜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渡 江 战 役
(1)背景:①1949年元旦,蒋 介石发出“求和”声明;②毛 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北平和谈破裂 南京 1949年4 (2)概况:1949年4月21日,人 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 月 占领_____ (3)意义:国民政府覆灭,人 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抗战胜利及原因 1945 (1)胜利: 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 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 的伟大胜利。 (2)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坚持持久战的方针。 ③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意义 (1)国内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 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
考点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侵华日军的罪 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 行与中国军民 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 的抗日斗争 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 的历史地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新民主主义革 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 命 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4.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 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毛泽东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_______思想的胜利。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要点史实探究
要点 抗日战争 【史料】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 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 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 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 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 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美国1946年《华盛 顿邮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精)
• 3.热点角度 • 联系中日关系的热点,正确认识中日历史问题, 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结合近代日本侵略者 的滔天罪行,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 【真题印证】(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 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 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 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 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 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 实意图是( )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 裂,走向对抗。 • (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 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 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 两党关系的破裂。
• 抗战期间的“一二三” • (1)一对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 间的矛盾。 • (2)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 (3)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 战略反攻阶段。
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史实 双十协定 ①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了 重庆 《 》。 •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 召开,通过 全面内战 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 (2)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爆发。 • • • •
①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 武汉空战属于防御阶段 错误
②
③
由“武汉空战”可知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由“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 宪一同归于尽”“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可知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由“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 (1)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占领东北。 民族危机 (2)1935年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加深。 • 2.全面侵华 卢沟桥 • (1)标志:1937年7月7日 事变,成为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 (2)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 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 • •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讲
(2)①派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
协定》。重庆谈判是民主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唯一的一次最 高级别的谈判;②参加 1946 年初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 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是一次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尝试。 [ 师生互动 ]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 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 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 “民意。”谈一谈你对此有何理解?
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3.战争进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①粉碎全面进攻 ②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947.6---1948.9)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相持阶段开始后, 逐渐成为主战场
战略地位
3.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1)民族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 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 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 斗争的完全胜利。
梳理与点拨
一、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
1.局部侵华: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② 1935 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
(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通用版)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3 第4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获奖课件
①毛泽东发出“ 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号召。②国共北平 谈判,国民党拒绝签字。③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覆灭
成果 先后粉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民党对解放区的 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
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基本胜 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近代中国100多年屈辱历史的结束,使中国走上了 独立自主 、民主统一的发 展道路;为国家政治民主化和 工业化 建设奠定了基石,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也进 一步推动中国向现代文明的迈进。 (2)国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毛泽东思想 的 胜利。
国际同盟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这三次抗战都是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维护中国的民族独
立,C项最为恰当,故正确;“总体战”是德国将军鲁登道夫提出的理论,强调全民族的战争,与材
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2.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 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 )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根据材料中“友军的协助”“没有正面主力的 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可知,毛泽东强调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作用,故A项正确。材 料中没有提到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突出游击战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 料中论述的是两个战场的配合,并没有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名师精编课件(34张)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4-
2.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 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 年彭德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 史实 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 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 军 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 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 影响 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 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 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6-
二、解放战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 协协议。
第三单元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第13课时
理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析史料 拓视野 练模拟
-7-
2.过程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 时 间 概 况 1946 年 6 月至 采取运动战方式,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 战略防御 1947 年 6 月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 年 6 月至 刘伯承、 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 战略反攻 1948 年 9 月 略反攻的序幕 1948 年 9 月至 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 战略决战 1949 年 1 月 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949 年 1 月至 发动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最后胜利 1949 年 10 月 解放南京 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成果 国共双方签署《_双__十__协__定___》
内容
和__平__建__国__,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 人民权利等
不足 人民军队和_解__放__区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 协协议。
2.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中__原___解放区。 3.战况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__山__东____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_邓__小__平__率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
国民大 两党合作, 革命时 建立革命统
期 一战线
两党对峙,
土地革 命时期
进行“围 剿”与反 “围剿”的
斗争
原因
结果或影响
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两党 有共同的革命对 象
发动国民大革 命,基本上推翻 了北洋军阀的反 动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中共开始 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 地,逐步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
4.胜利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 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__社__会__主__义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 士气。 (3)思想:是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 胜利。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结果或影响
抗日战 争时期
两党合作, 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日本侵华,中日民 族矛盾上升为中国 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抗日战争取得胜 利
(通用版)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3 第4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获奖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典例1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 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表明,在1933—1937年,国民政府在重要城市、交通线等地积极构 筑防御工事,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日本侵华扩大,国民党此举是为抗击日本作准备,故选B项。 【参考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1.某同学收集整理了如图所示的一些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要成为一篇论文的主干内容,在下列 可选的关键词中,最能恰当概括的一个应当是 ( )
A.国共合作 B.国际同盟 C.民族主义D.“总体战” C 【解析】台儿庄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均有国民党军队参战,但材料中未突出说明 国共合作,故A项不符题意;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独立进行的抗战,未能体现 国际同盟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这三次抗战都是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维护中国的民族独 立,C项最为恰当,故正确;“总体战”是德国将军鲁登道夫提出的理论,强调全民族的战争,与材 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注意: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
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1946年6月)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①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向全球扩张,对华实行“ 扶蒋反共 ”政策。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 矛盾。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要求 和平 和民主;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独裁和内 战方针。 (2)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 ①背景: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 真内战 ”的策略,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 反对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邀请 毛泽东 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中共中央为 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毅然前往谈判。 ②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 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 政协会议 ,保障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 重庆 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但很快被国民 党撕毁。
4.4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日本的全面侵华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此后侵占东北。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3)1932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威胁平津。
(5)1935年,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 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
(2)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3)日军在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二、全民族的抗战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5.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6.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正在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解放战争1、前奏:(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采用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力量。
毛泽东思想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的 胜利。
问题1:有人说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的延续,这种说法准确吗? 提示:不准确。(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 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农村地区,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 埃政权,又被称作“苏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农村山区。
提示:材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在粉碎国民党全面进
攻和重点进攻的前提下,展开了战略反攻,其任务是从内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 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
【互动探究】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
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 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蒋介石知道后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谈一谈你对此有何理解。
问题2:如何看待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
提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态度是积极和值得肯定的。
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双十协定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
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 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领导中国军民经历 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 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 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对人民的内战。 ●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 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 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4讲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考 试 说 明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 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 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 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考查情况
日本侵华的影响;
抗日战争
(三年3考)
百团大战;对抗日战争 的认识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 (三年1考) 义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国民政府 推翻_________统治,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
自主的新中国。
政治格局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
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 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探究3: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互动探究】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 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你如何理解毛泽东说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从材料看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多次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军 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同时也说明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比较融洽。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的开始
一、日本侵华 1.过程 东北 (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_____,华北地区日趋 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卢沟桥事变 ①标志:1937年7月7 日___________。 ②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 华南的大片领土。
2.罪行
史必然性。 提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
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究2:材料中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是如何 评价的? 提示:(1)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 战,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 (2)指出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交错,相互配合,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 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
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 完全胜利。
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
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 所属的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 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 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主题2 材料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及经验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邀。
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 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 偕临„„ 蒋中正 八月二十三日
探究1: 阅读材料,依据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的变化论证蒋介 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提示:(1)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________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平型关、台儿庄 (4)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_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
广州、武汉 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__________ 失守后 相持阶段 _______,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
联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 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政治背景和实力 (1)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 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 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 (2)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 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位,说明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
(2)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 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 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探究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
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后,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真正开始。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部侵华,中 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 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面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停止内
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
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有
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中原解放区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反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
4.胜利原因 (1)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 盾,这种看法准确吗? 提示:不准确。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是 阶级矛盾仍占主导地位;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 深,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相持阶段 (1)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 百团大战 动_________,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 缅甸 战场,派遣远征军到_____作战。
3.抗战胜利 (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 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2)历史意义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____的完 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是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到提高。
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 束最晚的战场。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