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雀》——基于标准的教案设计
设计者: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课程标准: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案中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案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案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内容分析: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的用意和中心所在,作为从低段向中段过渡的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学情分析:
(一)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积累
1、相关的已知领域:学生对于列宁已不陌生,在二年级就学习过《蜜蜂引路》一课,
对列宁已有所了解;对爱鸟护鸟的故事了解不少。
2、相关的未知领域:对灰雀这种鸟了解不多,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解不多。
3、相关的难知领域: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相关的阅读基本功及现状
对于本课的学习将运用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能迅速明白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但学生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还较弱,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更是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评价设计:
1、通过阅读理解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途。
2、通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