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综合防治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d2bb56c0722192e4536f68d.png)
剂 –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降压药选择
– 医生应对每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考虑安全有效, 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
– 首先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根据病情和患 者意愿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物;治疗中随访病人,了 解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其他危险因素和 病史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血压(mmHg)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无
1-2个其他危险 因素
≥3个其他危险 因素,或靶器官 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合 并糖尿病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
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
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
我国高血压的负担
•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 关;
•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及心脏病; • 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梗发作与血压升高有关。 • 全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400亿。 • 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人数的41%,居首位。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坚决戒烟;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1两;葡萄酒 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bceacd9ba1aa8114431d9f4.png)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并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糖尿病;高血压;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为特点的综合征,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生得早,以41~50岁为高峰,发病率可达73.7%左右。
糖尿病对血管病变的影响,则助长了高血压并发其他病势,尤其增加了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心衰和肾动脉硬化等危险性。
现就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79岁,糖尿病病程为4~20年,平均13年,高血压病程5~12年,平均7年。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一日两次,一次10 mg剂量。
观察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达),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联合依那普利联和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氨氯地平(施慧达)剂量为每次5 mg,每天1次,于晨起口服;引达帕胺缓释片(纳催离)剂量为每次1.5 mg,每日一次口服;依那普利剂量为每次10 mg,一日两次。
80岁 高血压 糖尿病 血压控制标准
![80岁 高血压 糖尿病 血压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a2e55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0.png)
80岁高血压糖尿病血压控制标准80岁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标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慢性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作为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特别是80岁高龄阶段的老年人,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一、高血压的控制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疾病,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定义,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然而,对于80岁高龄阶段的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功能逐渐退化,血压控制标准相对较宽松。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150mmHg(收缩压)/ 90-90mmHg(舒张压)之间。
尽管目标血压有所放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发疾病情况以及个体化的特点来确定血压控制的具体目标。
如果老年人已经存在心血管病史或肾脏病变,血压的控制目标可能需要更为严格。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降血压药物的选择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二、糖尿病的控制标准糖尿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血糖失控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80岁高龄阶段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建议,80岁以上老年人的糖尿病管理应参考下列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FPG)5.0-1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5.0-13.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之一,其目标范围为7.0%-8.5%。
对于已经存在严重并发症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能需要更为宽松。
除了血糖控制,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还应考虑到并发症的防治和其他老年人特点的综合情况。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慢阻肺、冠心病、狂犬病)、健康素养促进广播稿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慢阻肺、冠心病、狂犬病)、健康素养促进广播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c3eb0c700abb68a882fbb7.png)
防病健康素养广播稿目录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冠心病防治知识糖尿病防治知识慢阻肺防治知识新冠肺炎防治知识肺结核防治知识狂犬病防治知识高血压防治知识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小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
如果你连续3次不在同一天测量的血压都超过正常标准,就可以确定自己患了高血压,这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血压持续在高水平,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肾等许多脏器的损害,甚至引起中风、心力衰竭、眼底动脉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必须积极防治。
如何正确对待高血压?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要定期参加体检并测量血压,患其他病就医时也应争取测量血压,中年以后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并及早治疗。
一旦患了高血压,绝大多数病人是终身的,必须遵照医嘱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高血压病人可以忘记少吃一顿饭,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少服一次药。
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疗法也很重要,主要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少酒、减轻或控制体重、经常锻炼、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等。
高血压病人要以保持正常血压为治疗目标。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为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应做到以下4点:1、限盐减重:限盐即做菜口味要清淡,每天吃盐量应少于5克。
减重即防止超重与肥胖,保持正常体重。
如果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减重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来实现。
2、戒烟限酒:做到不吸烟或不受被动吸烟之害;不饮酒或少饮酒。
如饮酒,则一日饮酒量白酒不超过50克,葡萄酒、黄酒、果酒不超过100克、啤酒不超过1瓶。
3、合理膳食:少吃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瘦肉、鱼、豆类、牛奶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对高血压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21f5a5d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f.png)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讲座目的 (2)1.2 讲座对象 (3)1.3 讲座安排 (4)2. 高血压防治知识 (5)2.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5)2.2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6)2.3 高血压的症状与并发症 (7)2.4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8)2.5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9)2.6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 (10)3. 糖尿病防治知识 (11)3.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12)3.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3.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14)3.4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15)3.5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6)3.6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18)4.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联 (19)4.1 共同的风险因素 (20)4.2 共同的并发症 (21)4.3 综合防治策略 (22)5.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23)5.1 合理膳食 (24)5.2 适量运动 (25)5.3 心理平衡 (26)5.4 戒烟限酒 (27)6. 案例分析与讨论 (28)6.1 案例一 (28)6.2 案例二 (29)6.3 讨论环节 (30)7. 问答环节 (31)7.1 常见问题解答 (31)7.2 现场互动交流 (32)1. 内容综述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原则,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提高对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的类型、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使大家了解糖尿病的防治要点,增强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联,探讨两者共同防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方面,帮助参与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经验,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f23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2.png)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是我国慢性病患者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医防融合工作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医防融合工作概述医防融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有机结合,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
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防融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减轻医疗负担,提高预防保健的效果。
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特点及管理需求1.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特点是病情发展缓慢,容易伴随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压,定期监测病情,保持血压稳定。
2.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避免感染和并发症。
3. 老年人: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人群,特点是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和慢性病。
老年人需要注重自我保健,保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
三、1. 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
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服务与疾病预防的有效衔接。
2.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心率、体重等指标。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3.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心理调整等方面。
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健康管理团队: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健康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63538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f.png)
三、老年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二)、老年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2. 二级预防: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保护脏器功能。全国糖尿病调查中 3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半数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以前处于未知状态, 首次因并发症就诊的现象很普遍。约2/3进入老年后罹患糖尿病者均有机 会早起步优化血糖管理,减少并发症危害。积极促进三级医疗机构共同 筛查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完善互联网信息获取、机构+医保联合监管,提 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和自我管理水平,有效减少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护心脑肾脏器功能。
四、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优化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控制目标的制定
(1)HbA1c ≤7.0%:相应FPG 4.4~7.0 mmol/L和2hPG<10.0 mmol/L,目 的是良好控制血糖以争取长期获益。适用于新诊断、短病程、自我管理 能力强、医疗条件较好的患者,或是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 能规避低血糖风险的老年患者。对于早发现血糖异常、早开始自我管理 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条件可以控制血糖至正常人水平,减少糖尿 病并发症风险。
三、老年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二)、老年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即预防发病(治未病)。对于处于IGR(糖尿病前期)的老 年人,要进行常态化的防治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疾病的科普宣教,提倡健 康生活方式,推动落实全体老年人群定期糖尿病筛查的医保政策,力争 早发现异常、早开始管理,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大庆研究30年报告显示, TLC成功延缓了糖尿病发病也有益于改善脏器损害。
四、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优化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控制目标的制定
(2)HbA1c 7.0%~<8.0%:对应的FPG<7.5 mmol/L和2hPG<11.1 mmol/L, 作为最优控制和可接受控制标准的中间调整阶段,适用于自我管理能力 欠佳或低血糖风险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第三版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
![第三版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a2548ecf195f312b3169a567.png)
老年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 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 保障生活质量
二、服 务 内 容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评估 体格体检
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健康管理基本过程
健康体检
(信息采集)
健康状态 评估
健康指导 干预
预防疾病损伤 促进健康
(一)老年健康体检(数据采集)
1.问诊 生活方式 健康状态自评 生活自理能力 慢性疾病常见症状 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等情况
0 偶尔失禁,但基 本上能如厕或使 用便具 1 借助较小的外力 或辅助装置能完 成站立、行走、 上下楼梯等 1 总评分
5 完全失禁,完 全需要帮助
评分
0
10
(5)活动:站立、室内行走、 独立完成所 上下楼梯、户外活动 有活动
借助较大的外力才 卧床不起,活 能完成站立、行走, 动完全需要帮 不能上下楼梯 助
(3)穿衣:穿衣裤、袜子、 独立完成 鞋子等活动
评分 (4)如厕:小便、大便等 活动及自控
0 不需协助, 可自控
0 偶尔失禁,但 基本上能如厕 或使用便具
5 完全失禁,完 全需要帮助
评分 (5)活动:站立、室内行 走、上下楼梯、户外活动
0 独立完成 所有活动
1 借助较小的外 力或辅助装置 能完成站立、 行走、上下楼 梯等 1 总评分
健康风险 功能 心理 疾病既往史状况信息
2.体格检查 血压 体重 口腔 视力 听力 认知 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躯体情况信息 3.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血生化检测(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 心电图 B超检测 器官功能 形态 健康风险信息
程度等级 评估事项、内容与评分 可自理 轻度依赖 中度依赖 不能自理 判断 评分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原则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6c0c4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8.png)
1.积极预防老年相关疾病:老年综合症的预防与治疗应始于预防老年
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脏病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注
意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2.调整生活方式:老年人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足睡眠和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疲劳。
3.保持适量运动:适量运动能够增进老年人的体能和心理健康,有利
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控制病情发展。
老年人运动应适度,根据自
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4.合理膳食:老年人应保持饮食平衡,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主,减少摄入脂肪、盐分和糖分,避免过量进食、暴饮暴食、喝酒和吸烟。
5.心理疏导:老年人应保持积极心态,克服抑郁、孤独、焦虑等负面
情绪,加强与家人和社会的交流和联系,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活动等,增
加生命的意义。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aca7b38b90d6c85ec3ac6e0.png)
《 外 学 究 第l 中 医研 》 O @第2期( 第1 期 2 2 月 经验体会 J g a t u 3 总 7 )0  ̄8 5 1 i y ni i n h
冠 心病 危 险 因素对 P 后 影 CI 预 响
谢睿彬① 彭育欢① 张小新① 林东 廖 佩娟① ① 林云① 谭泰康①
1 资料与方法 l 一 般资料 _ 1 选取 2 0 0 6年 1 一 0 1 1 月 2 1 年 2月确诊 为冠 心病患者 18例给 4 予 P I ,同时对难 以配 合完成本 次研究 者进行排 除 以及 对存 C术 在有严重 并发症者和存在有干扰本次研究 因素者进行排 除。其 中
2例 ; 合并 高血压 者 8 3例、高血脂 者 3 、吸烟 5 9例 0例、糖尿
对缺 血胜心脏病、脑血管功能障碍并发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是较 5 结 果 好 的降压药 】 。钙拮抗剂不影响糖及脂质代谢 ,因此 它是糖尿病 6 0例患者 中,5 8例经治疗好 转,2例死 于其 他严重并发 症。 并发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 2 例合并其他疾病 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绝 大部 分得 到了有效控制 , 1 另3 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患者均得到 明显好 转,并无其他并发
醇增高。所 以不能作为糖尿病高血压 的首选药 物,可暂时或短期 使用。 4 p . 4 一受体 阻滞剂 ( 心得安、美托洛尔 )
年1 月笔者所在 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患
者 3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2 例。 9例 1
2 病 因
糖尿病 和高血压 均与高血 脂有关 ,并且可能存 在共 同的遗 传基 因 ; 尿病对具 有升压作用 的血管紧张 素敏 感 ; 糖 糖尿病 易 引起 肾损 害,而糖 尿病 肾损害可 致 血压 升高。另外 ,糖尿病 患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563d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2.png)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等心理问题,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
4. 预防意外伤害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医院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醒老年人防范跌倒、烫伤等意外伤害,同时加强家庭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
三、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1. 合理分工
3. 加强宣传教育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居民的宣传教育,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4.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特殊慢性病患者的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家庭医生对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医防融合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优势,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成为了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重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医防融合的作用,将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医院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医疗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社工人员等预防保健人员紧密协作。医院应设立医防融合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
2. 充分利用健康档案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 多学科协作
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配合。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团队,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营养师、护士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原则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91ec3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f.png)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原则
老年综合症是指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问题,如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下降等。
老年综合症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一、身体健康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基础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基础。
老年人应该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同时,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健康,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此外,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心理健康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知识、旅游等方式来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老年人应该注意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失眠和睡眠质量差。
三、社会环境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重要保障
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是防治老年综合症的重要保障。
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居民保持联系。
此外,老年
人应该参加社区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保持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防治老年综合症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老年人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注意饮食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综合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点(全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da8c942e3f5727a4e962c1.pn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点(全文)前言高血压常常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常常合并高血压,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是一组坏伙伴,互相影响,促进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血管事件,导致预后不良。
高血压和糖尿病涉及两个专业,因此,不管患者到那个专业就诊,对患者的关注常常都不全面,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又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特殊管理,因此,不管是心血管内科专业还是内分泌专业的医生,都必须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其管理的根本也在于对生活方式的管理,包括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和适当运动,在饮食管理方面内分泌专业医生做的更好,心内科医生应当向内分泌专业医生学习。
生活方式管理的关键在于患者教育,其前提又是医生的重视程度。
印刷科普刊物,给予患者指导,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选择患者能够坚持的运动,使之培养成为习惯,才能持之以恒,达到满意效果。
运动不仅有利于降低血糖,还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从根本上改善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再之,我国吸烟仍是一个大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认真的宣教和长期的跟踪是其关键。
2、关注患者心理很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中青年患者,他们很难接受这种现实,其中有两种思想状态,一是不疼不痒不在乎,照样吃喝,一是害怕紧张不知所措。
针对两者都要进行心理关注,要对第一种人进行疾病危害教育,使其重视疾病管理,配合医生控制血压与血糖,最后做到血压与血脂达标,当然,这部分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对于第二种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认识这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很好管理就可以有更好的预后。
因为心理紧张既可以影响血压也可以影响血糖,特别是血压影响更大,并且已经证明抑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此外,正确认识服用药物对预后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服用药物,是认为一旦服用就会产生依赖作用,最后终生服用。
所以尽量的往后拖,而实际上是该服用药物必须要教育患者服用,终生服用药物可以做到生存很长,终生不服药的结果是生命很短和很痛苦。
高血压的预防与综合防治
![高血压的预防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03f503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0.png)
高血压的预防与综合防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在我国,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的产生是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所导致的,正常群体一旦身患高血压就需进行终身治疗来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展。
从颁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不难看出,目前针对高血压疾病主要强调预防,同时关注对该病的综合防治。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工作开展的提升,高血压的防治已经从治疗为主转变为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策略。
并且,防治人群将实现进一步延伸,从面对全人群延展至全面高血压易患或高危人群,实施综合化一体干预方案。
本文针对高血压的预防和综合防治策略展开相关讨论,为后续疾病防控方向提供参考。
1.高血压形成的因素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中较为高发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较为突出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内外环境变化产生波动,但波动范围较为恒定。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指代收缩压或舒张压)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同时影响心、脑、或其它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形成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多样,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年龄饮食、饮食因素等。
从具体的方面加以分析,造成高血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5项:①遗传因素。
高血压疾病可通过遗传波及更多人群。
根据研究报道显示,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与无高血压家族史比较,若双亲一方中有高血压患者,其患病率就会增高1.5倍。
双亲皆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将提升至2倍以上。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导致的,在我国,约有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②年龄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逐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高血压的患病年龄层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
但就整个患病年龄层级来分析,40岁以上的人群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③生活习惯因素。
生活习惯包含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等。
饮食方面,若长期重盐、口味偏重,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会造成高血压发生率增高。
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指导
![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7fe1b11a300a6c30c229fa6.png)
一、高血压医生建议:
1、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养成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多运动,定期检测血压。
2、坚持服药,勿随便停药、减药,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140/90mmHg),并定期随访复查。
3、血压控制不理想,请调整用药。
4、按时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所用药物。
听取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观看刺激、恐怖影视或参加刺激性活动,变换体位时要慢,保证合理的休息与睡眠,自我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保持心理平衡。
二、糖尿病医建议:
1、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少量进餐,定时定量进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量饮酒。
2、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洗净削皮,避免外伤引起皮肤感染。
3、长期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维持在10mmol/L左右。
4、血糖控制不理想,请调整用药。
5、按时随访,定期监测血糖。
6、自我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保持心理平衡。
三、老年人随访指导:
1、健康指导,骨质疏松指导,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指导,适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少食辛辣饮食,保持心态平和。
2、防意外跌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乐观心态,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指导。
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行动方案
![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aca0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1.png)
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行动方案以保障全体老年人健康权益为出发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确保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由全体老年人共享。
一、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全三级预防体系,构建慢性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
加强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分类管理和健康指导。
推动老年人高发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加强癌症早诊早治。
实施老年口腔健康行动,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和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
实施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制定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评价指南,指导各地制定为老助餐机构营养健康相关标准,启动老年人营养风险筛查试点。
鼓励各地开展老年人视觉、听觉、骨骼健康管理服务。
开展失能(智)预防与干预工作,减少、延缓老年人失能(智)发生。
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制定《国家应对老年痴呆行动计划》,推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干预试点工作,建立老年痴呆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控机制。
建立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老年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
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住宅适老化改造。
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二、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能力。
建立综合、连续、动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鼓励各地整合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优化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提升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能力。
推动地方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
将失能、高龄、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拓展签约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全三级预防体系,构建慢性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f813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2.png)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规范化开展,提高基层防治管理水平,促进医防融合。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中医药局转发关于做好 2020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粤卫函〔2018〕1025号)、《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东省 2018 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函〔2018〕1256号)、《关于印发茂名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与临床就诊融合提升项目服务成效实施方案的通知》(茂卫函〔2018〕1256 号)和《关于印发茂名市电白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电卫字〔2018〕151 号)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达到 100%以上,规范管理率均达到 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 4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 70%以上。
二、工作原则(一)加强政府主导,充分体现服务公益性和公平性。
免费向我镇常住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我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坚持合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在充分发挥我镇现有卫生资源作用下,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将慢性病患者管理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有效提升服务管理成效。
(三)坚持重质量,提高效率。
通过不断改进及完善服务模式,积极采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为我镇慢性病患者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服务要求及具体措施(一)强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1.通过我院日常诊疗、健康体检、送医下乡、建立健康档案等途径,加大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筛查力度,严格落实 35 岁以上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测血糖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病人应当严格的遵循科学饮食的规律进行饮食治 疗,我们提出食品交换份的概念,所谓食品交换份是指把每 一种食物放到一个塑料袋,第一个塑料袋的食物所产的热量 为90千卡,也就是说产的热量相同,每种食物的重量不一样, 首先,我们按照身高、体重、活动量算出一天需要多少热量, 然后除以90,得出一天需要多少份的食物,然后每天所取相 应份数的塑料袋的食物,今天是这几袋,明天是那几袋,总 的热量不变,食物就可以有变化了,这就是交换份的概念。 举个例子说明,身高175公分,体重75公斤,办公室工作 (轻体力劳动),这个人的理想体重等于175-105=70公斤, 他的范围在正负10%(60-77公斤),这个人的实际体重在 这个范围之内,我们按每公斤理想体重30千卡的热量计算, 他一天所需要的热量为30*70=2100千卡(不是乘以实际体 重75),2100千卡除以90千卡,等于23.3份,这就是一天 吃的食物的份数。粮食大约占二分之一,蔬菜、水果占四分 之一,肉蛋奶占四分之一,油少量。
⒊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危害: (1) 急性并发症 ① 低血糖昏迷。 ② 高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 迷) ③ 乳酸酸中毒 (2) 慢性并发症 ① 肾脏:蛋白尿、感染、 肾功能衰竭 ② 心脏:冠状动脉栓塞、心绞痛、心衰、心 律不整 ③ 大脑:脑充血、脑栓塞 半身不遂 ④ 眼睛: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 视力 下降、失明 ⑤ 足:麻木、缺血、无力、溃病、截足
⒉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因素: ⑴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 Ⅰ型糖尿 。 ⑵肥胖 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 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 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⑶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 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 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 导致糖尿病。 ⑷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 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 糖尿病。 ⑸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竟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 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 ⑸高脂餐、高糖饮食。 正常人餐前血糖标准是3.3-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3.3-7.8mmol/L, 糖尿病的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如果血糖接近正常人血糖的低限容易发生低血 糖反应,低血糖会造成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感到心慌、出汗、哆嗦、饥饿、 血管收缩,容易造成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对于糖 尿病控制血糖的标准定为:1.较好标准:餐前血糖6.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7.8-10mmol/L;2.最好标准:餐前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总之,不论血糖低限到多少,以不要出现低血糖症状为标准。
一患者化验的结果是血糖8毫克。急诊医生质疑: 人的正常血糖最低是80毫克,如果真是8毫克,这 个人早就死了。检验结果为何与病人实际病情不符 呢?最后发现在抽取病人血样时,患者正输着VC。 患者血样中含有的大量VC还原了检验试剂中的酶, 干扰了病人的血糖检验结果。假如一个糖尿病人, 没吃VC以前的尿糖是2个加1号,吃了9片VC后,就 可能是1个加号,甚至会出现阴性结果。正常人血 液内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简称血糖,为人体提 供能量。
严格戒烟 限制饮酒 选择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 依据血压高低选择降压药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目标:收缩压低13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Who诊断标准:当有 糖尿病症状或怀疑自己患糖尿病时,应化验血糖。 (1) 随机血糖 即任何时间测得的血糖值,如&gt;200mg/dl (11.1 mmol/L) ,证实有糖尿病。 (2) 空腹血糖 即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吃任何东西)测得的血 糖值。 ① 如&gt;140mg/dl (7.0 mmol/L) ,且有糖尿病症状,证实有糖尿 病 ② 如在115~140mg/dl之间,应进一步检查; ③ 如&lt;115mg/dl,只表示空腹血糖正常。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①如没有症状,但空腹血糖&gt;140mg/dl,服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 &gt;200mg/dl,证实 有糖尿病 ②没有症状,而空腹白糖&lt;140mg/dl,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 &gt;200mg/dl,如餐后1小时或3小时血糖&gt;200mg/dl,可诊 断。 ③有症状,只要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中一个异常,可以诊断。
⒌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健康教育、预防 和延缓并发症,通过这个主题让我们认识到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不仅是肾病,还有其它的一些并发症也是很重要的。 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防病致残,防治糖尿病是 多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今天就一些朋友们关心 的问题给大家一些解释,但愿能给大家一点帮助。正常人 餐前血糖标准是3.3-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3.37.8mmol/L,糖尿病的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如果血糖 接近正常人血糖的低限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会造 成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感到心慌、出汗、哆嗦、饥饿、 血管收缩,容易造成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严 重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标准定为:1.较好 标准:餐前血糖6.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mmol/L;2.最好标准:餐前血糖4.4-6.1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4.4-7.8mmol/L。总之,不论血糖低限到多少, 以不要出现低血糖症状为标准。维生素C可以还原尿糖检 测试剂中的酶,会导致尿糖检测的结果失真,糖尿病患者 服用维生素要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家中的血压计应定期校对,保证测压的 准确。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评价疗效时,必须记往,家庭自测 血压测得的收缩压比医院或诊所血压平均低10-15毫米汞柱, 舒张压平均低5-10毫米汞柱,因此在家中测得的血压 >135/85mmHg一般应视为高血压。而糖尿病这种现代社会中 的多发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慢性病之首,发病范围广,可发 生在任何年龄阶段,而死亡率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 位列第三。发展迅速,危害巨大,患病数量惊人。该病是一 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 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常导致各种脏器, 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糖尿病的症状一般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 降,并且随时感觉饥饿。该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心血管疾 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脑梗塞),糖尿病 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足-导致截肢。
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综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 的防治,人上了岁数更应该注重保健,特别是对血 压以及血糖应定期检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 健康长寿的老人。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 康的疾病,它是心力衰竭、冠心病、脑中风和肾功 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在老年人常见, 65岁以上的个体中2/3以上有高血压,该病主要危害 心、脑、肾、血管,及由此引起的心脏、脑、肾脏、 血管并发症。有效地防治高血压,能显著地降低高 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通常的说法是高血压 的标准为140/90毫米汞柱,其实并不表示患者的血 压一旦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完全正常了。按照最 新的科研结论,理想血压的范围应为收缩压<120和舒 张压<80mmHg。收缩压120-139或舒张压089mmHg范围中的血压被命名为高血压前状态。这 些个体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显著增加;未来发生 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血压流行病学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延 长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在过去的15年中 ,15岁以上人群的糖 尿病患病率由原来的不到1%逐步增加到3%以上 ;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 6%~8%。有权威人士指出 ,21世纪的主要疾病不是艾滋病 ,也不是癌症 , 而是糖尿病、高血压。然而 ,糖尿病的危害性主要不在于其本身 ,而在于 糖尿病引发的多种令人棘手的并发症———心、脑、肾、神经及眼等多 脏器的损害。可以肯定地说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 ,可怕的在于其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严重威胁着人 们的健康和生命。遗憾的是 ,由于人们对糖尿病 ,尤其是对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高血压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生率 高达54% ,而患高血压死亡者中有10%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二者互为 因果关系。糖尿病、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所以积极有效 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十分必要。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合并发生,并发肾 脏损害时高血压发病率更高达70%~80%。
如果已经患了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呢?“首先,应当控 制饮食!”“忽视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糖尿病治疗不可能奏 效。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还要控制 一日的总热量。其次,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因为运动可改 善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视病 人总的健康状况而定。由轻重来划分来说,可分为最轻度: 散步、乘车 、做家务、购物、浇花;轻度:步行、广播操、 平地骑自行车;中等度:慢跑上楼、打排球、登山;强度: 长跑、跳绳、游戏。”糖尿病患者应当把自我监测做为日常 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做空腹或餐后二小时血糖检测;定时 做体重、血压、饮食、用药的情况记录;必要时可做尿酮体、 尿微量白蛋白监。如果糖尿病并发严重肾脏疾病或联合服用 三种药物也不能把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建议患者尽快去心血 管内科就诊。饮食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以前所说的糖尿病饮食这一句话有一定缺陷,我们所制定的 饮食计划是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算出一天需要多少热量, 再根据食物中不同成分的比例计算出来的,这里没有糖尿病 的因素,所以叫糖尿病饮食是不确切的,应当叫科学饮食, 也就是说有糖尿病这样吃,没有糖尿病也应当这样吃,如果 在没得糖尿病的时候,科学饮食会减少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